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2006年8月August2006

第24卷第4期Vol.24No.4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姚加惠,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199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承担了繁重的扩招任务。这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从办学理念、办学类型和层次、职能、服务面向等方面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应如何合理定位的意见。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现状;定位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06)04-0113-05

收稿日期:2006—03—20作者简介:姚加惠(1974—

),福建龙海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潘懋元(1920—

),广东汕头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5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198所本科院校[1],占全国701所本科院校的28.25%。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处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是地级市内唯一的本科高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是,办学层次的提高并不等于办学水平的自然提升。如何根据内外部条件,妥善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内涵升本”,是摆在这些学校面前一个现实而突出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基础分析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学校声誉等方面与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它又不是原有高职高专的简单拓展和放大,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来源多样,以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为主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这类院校通常是由高职、高专、师专、教育学院等各种教育机构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如九江学院由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九江教育学院组成。具体而言,又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的,常常在校名中冠以“工学院”或“工程学院”的字眼,如常州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一类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高职高专升本的院校,直接以所在城市命名,如嘉兴学院、

铜陵学院等。二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大多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教育学院合并后再升格的。升本之后,有些

学校在校名中保留“师范”两字,如乐山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有些则以地市取名,如哈尔滨学院、

惠州学院等。这些学校仍以从事教师教育为主,辅以培养其他专业人才,或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约70%是由原来的师专或承担着师资培养任务的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2]三是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制而形成的院校,如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此类院校基本形成了普高、成高和高职三类教育并举的格局,并努力朝普高方向发展。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来源复杂,互不相同。

(二)办学理念模糊,认识不足

时下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尚不清晰,要么好高骛远,要“创建全国一流”,或“名牌大学”等,要么妄自菲薄或放任自流,对于如何办好本科,办什么样的本科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地把握。例如,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由于长期处于专科层次,专科教育的思维定势以及学校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信息沟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守某块内容,思想僵化,缺乏与时俱进和顺应市场变化的教学理念。在管理思想上,由于受地级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学校成了政府的工作部门,教育自身的特性往往不自觉地被忽视,官本位的现象严重。尤其是不少院校还沿用专科教育的管理思想,习惯于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显然不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层次提高、规模扩大更需要专家治教和民主管理的要求。

(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为主,专业设置专科居多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升本有先有后,虽多数院校的在校生数、

校名

中华女子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衡水学院

唐山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白城师范学院

哈尔滨学院

常州工学院

台州学院

丽水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三明学院

滨州学院

菏泽学院

潍坊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江汉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升本时间(年)

2002

2000

2004

2002

2003

2005

2002

2000

2000

2002

2004

2005

2004

2004

2004

2000

2000

2001

2005

本科专业数(个)

10

24

11

13

13

20

25

24

26

11

15

13

14

34

31

42

专科专业数(个)

12

26

27

49

35

25

13

35

27

48

28

31

38

37

29

18

20

26

本、专专业比例

1:1.2

1:1.1

1:2.5

1:3.8

1:2.7

1:4.2

1:0.65

1:0.12

1:1.5

1:1.04

1:4.4

1:4.7

1:2.1

1:2.9

1:2.6

1:0.85

1:0.58

1:0.48

1:3.3表1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本专科专业数及比例

专业设置等均处于本、专并存的状态,但院校之间差别较大。以广东省为例。一般而言,升本首年本科专业设置不得超过6个,招生人数500~600人,以后每年可以增加3~4个本科专业,四年后本科专业大致稳定在20个左右,本科生因此而不断增加,专科生逐年减少,到第四年专科生通常仅剩数百人。从全国的现状来看,多数院校本科生已超过专科生,一般比例已超过1:1。升本历史较长的院校,几乎都是本科生,如唐山师范学院、哈尔滨学院、惠州学院等于2000年升本,到2005年本、专科生的比例分别为6.8∶1;10∶1;5.4∶1等[3]。升本时间较短的院校虽仍以专科生为主,如沈阳工程学院本、专科生分别为3791人和6093人,比例为0.62:1等,但这些院校占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比例很小。

相对于在校本、专科生数的变化,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远远滞后。从总体上看,多数学校仍以专科专业为主,在表1所随机列出的20所新建本科院校中,14所院校的专科专业多于本科专业,占总数的70%。当然,本科办学时间的长短对专业的升级改造有着直接的影响。2002年以前升本的院校,大多本科专业数为专科专业数的1~2倍。2002年之后升本的院校,专业建设实质还停留在专科。事实上,办学层次的提升,只需4~5年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专业的升级改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原有的专科专业基本按照行业和岗位的需要而设的,实用性强,覆盖面窄,传统大学的本科专业又是按学科划分的,具有较强的学术倾向性,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通过专业建设,真正升为职业性或口径较宽的应用性本科专业尚有困难。

(四)师资实力较弱,结构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在引进师资、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与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表现为:(1)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偏弱。由于长期的专科办学,使得多数教师擅长于教学,不重视科研,知识老化,学术视野较窄,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诚如哈佛大学早期的伊利欧特校长所言“经常作研究,那是一流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4];(2)师资结构还有待完善。以高学历教师为例。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要求本科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0%~40%。[5]在表2所列的13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只有8所院校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刚刚达标或略高出此指标,占总数的62%,其余院校高学历教师都低于此比例,有的院校甚至低于20%,如安阳师范学院仅为16.61%,无法达到基本办学标准。更谈不上达到全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199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一般为30-4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6]从表2不难发现,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高职称教师的比例基本实现目标,而高学历教师却远远不足。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师资要求更不可同日而语。据20世纪90年代初期卡内基教学促进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美国本科以上大学的教师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但像哈佛等一流大学均为95%左右。[7]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达标,关键在于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但勿庸置疑,数量的达标是质量提高的前提。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提高、规模扩大、名称更换等方面已经升本了,但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

*资料来源于文献[3]

校名

唐山师范学院衡水学院

运城学院沈阳工程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哈尔滨学院大庆师范学院三明学院

滨州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嘉应学院专任

教师

632

415

351

441

414

508

387

395

592

843

750

463

580

人数

247

136

118

211

127

297

198

156

179

269

220

164

196

比例%

23.26

32.77

33.62

47.85

30.68

58.46

51.16

39.49

30.24

31.91

29.33

35.42

33.79

人数

153

98

133

126

159

90

136

159

140

232

146

190

比例%

26.74

36.87

27.92

30.16

30.43

31.30

23.26

34.43

26.86

16.61

30.93

31.53

32.76

硕、博学位比例高级职称(正副)

表2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情况

*资料来源于文献[3]。

设、师资水平等内涵要素的提高上还需努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环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不仅要为自身的基础所限制,还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了解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后,有必要认真分析其所处的环境。

(一)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教育发展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该报告从宏观上将人才规格划分为三种类型。地处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和老本科院校基础雄厚,综合实力强,责无旁贷要承担起高等教育的提高任务,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诞生,承担了繁重的本科教育扩招任务,旨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自然要担负起高等教育的普及任务。在高等教育普及任务上,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如何分工呢?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不言而喻,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神圣的使命!

(二)体制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处在地级市,实行“省市共管共建,以市为主”的体制。在管理体制上,“省市共管”名符其实。省、市政府对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分工管理。市政府按管理事业单位的方式对学校的人事、财务及国有资产等方面进行管理。至于学校的业务指导,如专业设置、招生等则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但在投资体制上,省市“共建”,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在经费划拨上多数无具体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投资主体多为地级市政府,能得到地级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无疑大有助益。但这往往以牺牲学校的自主权为代价,学校的发展因此而处处受到束缚和制约。而且,政府投入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财政状况。以广东省为例,地级市政府的投入差异很大,一般在常规办学经费的10-50%之间不等,但通常少于省政府拨款的院校。同时,由于约一半以上的新建本科院校位于非中心城市或远离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学校投入往往不足。有关调查显示,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的2/3以上。[8]虽然,为了广开渠道,引入社会资金,某些院校千方百计设立董事会以筹集资金,但数量极为有限。总之,妈妈太多,奶水不足,常使新建本科院校无所适从,“负债经营”。

(三)经济文化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所在的地级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部分规模较大、工业基础较好的老城市,国有企业居多,但多数经济效益差,生产技术落后;其它城市,特别是撤地建市形成的新城市,大多规模偏小,或是刚刚步入中等城市的门槛,缺乏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中型企业比较少,地区生产专业化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对市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就文化发展水平而言,除了部分老城市之外,许多地市合并而成的地级市在文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姑且不论文化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口拥有的各类学校数、人均各类文化产品消费量等均无法达到现代城市的标准,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四)生源环境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也纷纷跨入大学的校门。新建本科院由于品牌弱势、区位劣势、条件较差等,在生源争夺战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学生多数出生于小城镇或农村。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为例,该省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中,30%-70%是来自农村。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来自小城镇或农村的生源就更多。例如,湖南理工学院2005年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小城镇。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中有95%的家庭在乡镇以下的农村,70%属于农业户口,此其一。其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中大致处于前25-30%的名次。[8]由于基础教育的长期打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较差,对理论学习不太感兴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悬殊较大。但由于离家近,如广东省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50%-70%生源来自学校所在市,学生经常回家,心理障碍少,人际关系更为和谐。而且,学生的文化差异小,冲突也少,在解决实际问题、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与传统重点大学或老牌大学的生源特点有显著的差别。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准确定位

“定位”一词最早由由美国人艾里?里特(AlRits)和杰

克?特劳特(JackTrout)提出,本义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高校定位的概念是从企业经营

理论中借用过来,但有所不同,其定位更多的是强调组织定位,即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如何在目标对象的心目中建立和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从外部看,高校的目标对象包括:大学的主办者——

—政府或投资者、招生培养对象——

—学生、学生的家长和对其择校有影响的亲友、作为服务面向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等。[9]就内部而言,目标对象仅为数量不多的教职员工。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大致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职工,尤其是学校领导作为定位主体,对高校的基本认识,即办学理念;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高校定位的要求,如高校类型和层次、服务面向等;三是高校自身的实际所允许的定位水平,如高校的职能定位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办学理念的定位

办学理念反映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办学理念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并能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从生成来说,办学理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理念的概括和阐释,是对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观发展的反思与提炼;二是新型理念的生成和提出,是对现实社会及社会各种思潮对教育发展的预测与洞察。[10]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可谓异军突起,其办学理念的定位既要强调“新建”两字,与传统大学区别开来;又要突出“本科”之意,与高职高专有所不同,力求创新。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政策环境、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体制条件等,其办学理念的定位应体现“面向大众”、“服务地方”、“追求实用”的思想。同时,鉴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不尽相同,办学理念又应“凸显特色”。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在具体表述上可以多种多样,但应遵循“面向大众+服务地方+追求实用+凸显特色”的原则,方能找准定位。

(二)类型与层次定位

办学类型和层次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结构

中的位置。从横向看,高校可分为学术型(5A

)、应用型(5A2)和职业型(5B)三种类型;从纵向看,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当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单一定位于理论性本科,有失偏颇。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基础来看,多数是从专科升格而来的,尽管不少院校本科生数已超过专科生数,并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专业设置仍以专科为主,有些专科专业具有传统的优势,招生形势好,在一定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即使能升为特色本科专业的专科专业为数也不多。从社会需求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所在的地级市,不少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专科层次人才还相当短缺,比起传统的大学,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专科人才的经验更为丰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应以本科教育为主,保留适量专科教育。当然,个别院校有条件的学科可以在通过教学水平评估后,试办研究生教育。

至于办学类型定位,则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辅以训练职业型人才。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不管是十六大的宏观指导,还是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具体规定,都要求“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从学校的体制环境来看,地级市政府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投资主体。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和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工业基础较好的老城市,国有企业急待技术的更新;规模较小的新城市,小型企业居多,需要的都是应用型,甚至是职业型人才。

既然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需要本、专科并存,办学类型可以应用型和职业型兼顾,其人才培养可以有以下四种规格(如图1所示):(1)应用型专科;(2)应用型本科;(3)职业型专科;(4)职业型本科。当然,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专科

!

""

#

$

%%

&

×应用型职业

’(

型=

应用型专科职业型专科

应用型本科职业型本

!

""

#

$

%%

&

科图1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类型(三)职能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即“人才培养=教学”。毫无疑问,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人才培养除教学之外,还包括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等。离开科研,高校的教学水平不可能提高;抛弃为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将出现理论脱离实际,同时不利于高校社会价值的彰显。以培养基层专门人才为己任的新建本科院校,情况更是如此。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探索能力不足;学科专业的发展基础薄弱,专业升级改造任务艰巨;师资实力不强,科研能力较弱等方面综合考虑,新建本科院校在职能定位上应确立教学为本,科研为策,服务强校,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高等学校要找准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11]不论是国家的政策指引,还是新建本科院校所处区域环境,都要求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通向城镇和农村,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立足本地、面向本省、辐射全国应该成为这类院校的办学定位。

总之,在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在相似体制的管理下,不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仍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各个学校只有根据自己的历史与现实,所处的区域以及服务领域的不同,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

(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副院长邹小平先生提供宝贵资料,玉成此文。)

参考文献:

[1]GuyJD.Thepersonallifeofthepsychotherapist[M].NewYork:Wiley,1987:11-21.

[2]MacKenzieKR.Rationaleforgrouppsychotherapyinmanagedcare[M]//Effectiveuseofgrouptherapyinmanagedcare.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95.

[3]YalomID.

Thetheoryandpracticeofgroup

psychotherapy(4thed.)[M].NewYork:BasicBooks,1995.

[4]CavanaghME.

Thecounselingexperience[M].

Monterey,CA:Brooks/Cole,1982:111-123.

[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6:119.

[6]JohnR.,DavidR.Hescheles.Aguidetostarting

psychotherapygroups:Yourroleastherapist[M].NewYork:

AcademicPress,1990:171.

(上接第107页)

参考文献:[1]吴启迪.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关键[R].第四次全

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05-11-09.

[2]和飞.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

学报,2003(5):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四次全国新

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洛阳:2005.

[4]林玉体.哈佛大学史[M].台湾: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

限公司,2002:203.

[5]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

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6060.htm.2004-08-12.

[6]教育部.关于印发《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info17326.htm.1999-08-16.

[7]顾建民.专家视点:一流大学建设的认识基础与师资

问题[G].发展规划动态,兰州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印.2003(11).

[8]华玉.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征与办学理念的思

考[EB/OL].

[2005-11-04].http://www.tsc.edu.cn/extra/

col19/1142998182.

[9]赵长林,冯健.大学定位的维度与策略[J].高等理科

教育,2005(4):48.

[10]黄懿斌.对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战略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6):28.

[11]丁杰.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J].黄石理

工学院学报,2005(3):1.

!!!!!!!!!!!!!!!!!!!!!!!!!!!!!!!!!!!!!!!!!!!!!

关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的学习总结

关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的学习总结根据学校的号召,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三份文件,通过阅读、学习,我认识到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对本科院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由此可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我对此次工作报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学习关于学校本科评估的内容,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做好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拓展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利于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核心的整体性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7个一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一级指标下设19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选取44个影响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作为观测点。19个二级指标中有11个重要指标,它们是: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新建本科院校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地区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出发,明确“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基”的办学理念,依托地市政府、产业龙头、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全面开展政策决策咨询研究、行业人才实践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专利技术转化应用、优秀文化发掘保护等政产学研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条件支持、质量保 障效果、学生素质能力、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 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增加,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加强应用型科 技研发,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满足地方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 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签订合作协议机构总数为14635个,校均达到53个。专利总数为4954项,其中发 明专利649项,占13.1%;实用新型专利3817项,占77.0%。院校专业设置以地方发展所需的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为主,课程体系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识和能力共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以企业为主,达到63.5%。 师资结构持续优化,教学经费与教学设施明显改善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渐改善。生师比达到20∶1,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 师比例升至66.8%,高级职称比例达34.2%,“双师型”教师占20.0%,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占12.1%,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约占35.3%。新建本科院校普遍设立教师发展中心,鼓励教师进行境内外培训、行业进修、攻读学位。 教学经费投入显著增长,办学条件与教学设施持续改善。在合格评估政策引导下,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经费投入呈现积极增长态势,经费年度增长机制日趋成熟。2014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增加到1996.4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提高到6976.8元,生均藏书升至80.9册,生均教学行政 用房面积增长至14.1平方米。按照合格评估的要求,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达到合格要求的院校占总体比例从40.0%上升至62.7%,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合格要求的院校比例从54.7%增加至84.3%。 构筑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日益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合格评估引导学校发展方向,保障“教 学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评估过程、结果和专家考察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改善提升。“全 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将学校教学等活动数据化,为各级管理部门、各院校开展常态监测,研制、撰写和发布各类《质量报告》提供数据支撑。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基本设立质量保障处室,配备质量保障队伍,其中,教学管理队伍年轻化,质量监控队伍职称高。校内质量保障制度设立基 本完备,各类评教覆盖率较高。教学成果奖与教学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教学信息化水平达到较 高程度。 强化应用型职业技能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量实验、实习、实训,组织职业资质培训、毕业综合训练、讲座社团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全面发展。校内基础实验室承担年实验教学校均约14.8万人次,专业实验室约16.0万人次,实习场所为1.4万人次,实训场所为8.7万人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3万个,年接纳学生109万人;素质教育基地6514个,校均24个。组织开展毕业综合训 练课题57万个,组织参加职业资质培训91万人次。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3) (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3) (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3) (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4)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4)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4) (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5) (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5) 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5) (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6) (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6)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6)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 (16)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17)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17)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17)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19)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9)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2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20)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20)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20)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21)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21)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21)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2013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孙诚、卢彩晨、杜云英、赵晶晶、张智、尹玉辉 目录: 一(转型发展的背景 二(转型发展的优势 三(转型发展的难度 四(欧洲发展的经验 五(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转型发展的背景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技能人才状况、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世界职教发展规律 ,一,世界经济发展背景 趋势一:经济重心回归实体经济 1、欧美的“再工业化” 20实际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历了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的虚拟经济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被发达国家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上来。”再工业化”着重发展高端制造

业~谋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东南亚国家占低端制造业市场 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要素中~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远低于中国~2011年吸引外资直接投资达1170亿美元。服装鞋帽等低端制造业正加快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案例:耐克工厂从中国“转战”越南~1980年时耐克公司把它在韩国、中国台湾省的工厂移至中国大陆。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居全球首位。2010年~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国。 趋势二:经济格局变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 未来20年~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成长、发育期~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也是改变国际竞争规则与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时期。

本科合格评估知识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题 1.学校定位主要包括() A.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B.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定位 C.人才类型定位、 D.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E.服务面向定位 2.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 A.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 B.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C.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 D.学校满足人才培养质量的能力和水平 3.评估结论分为() A.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 B.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合格评估方案的“四个促进”是指() A.促进办学经费投入 B.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C.促进教学管理规范 D.促进教学质量提高E.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F.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才需求 5.合格评估方案的“三个基本”是指() A.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B.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C.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 D.教学运行基本顺畅 6.合格评估方案的“两个突出”是指() A.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 B.突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 C.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D.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7.合格评估工作采用的新方法包括() A.使用了数据分析方法 B.采用了新的考察模式 C.采用了新的专家工作方式 D.加大了社会参与力度 E.完善了组织管理机制

8.合格评估的主导思想(“三个符合度”)是指() A.学校确定的目标(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情符合程度 B.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C.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制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D.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9.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学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主要原因() A.学校自我评估制度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本的评估形式 B.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质量保障的主体 C.今后学校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而学校自我评估的结论和内容是形成年度质量报告的主要依据 D.自我评估制度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 10.在评估准备过程中,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是指:要坚持并保证将接受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同时要()。 A.确保教学常态 B.不搞临时突击 C.业绩不夸大 D.问题不隐瞒 E.数据不造假 11.教育部对评估纪律提出的要求是() ①不迎送专家;②不安排各种形式的宴请;③不安排接见 ④学校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⑤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 ⑥不造声势(包括校内张贴欢迎标语、悬挂彩旗等)⑦不送礼物; ⑧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⑨专家组不组织学生现场考试 A.②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⑥⑦⑧ D.所有选项都对 12.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功能主要体现在() A.服务于学校 B.服务于政府 C.服务于评估 D.服务于社会 E.服务于考生 13.合格评估工作的基础是() A.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情况 B.教学管理规范程度 C.教学质量 D.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投入 E.自评情况和社会评价情况 14.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有时代特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变,主要包括先进的() A.教育观 B.人才观 C.质量观 D.教学观 15.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主要考察() A.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是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 B.看专业布局是否符合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是否合理;

本科合格评估学院应知应会会议发言稿

从我做起,同心协力 为实现合格评估顺利通过而努力 同学们:大家好。 今年10月8日-11日,12月10日-16日,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次评估是对我校升本七年以来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阅,是关系我校今后改革和发展、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艺术学院迎评促建“应知应会”全体师生大会,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重大意义,自觉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到评估之中,全面展示河北科技学院学子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学校迎评促建增光添彩,为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贡献力量。 下面我将从一、什么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二、同学们与评估有什么关系?三、迎接评估,同学们能做什么?四、如何应对学生访谈?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是教育部针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的评估,体现了国家在高等学校管理上的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指导思想。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属于认证评估模式,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参加,通过评估引导并促进这批院校合理定

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其目标为“四个促进”,其条件为“三个基本”,其方向为“两个突出”,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二、同学们与评估有什么关系? 1、我校迎评工作的成败及教育部的评估结果必将直接影响每一位师生的前途与发展。 2、只有在评估中取得好结果,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社会肯定,师生也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3、全体师生要有“校以我兴,我以校荣”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迎接评估,同学们能做什么? 1、了解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意义以及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迎评工作。 2、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形成良好的学风。杜绝上课迟到、早退、课堂内吃东西、玩手机、精神懒散等现象。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4、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讲究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自觉参与各项迎评活动,努力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现就开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定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任务、主要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和国家、社会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发展。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扩大省级政府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统筹权,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试点高校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试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高于怀层次其他高校。 ——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链价值的贡献力和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充分发挥试点高校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有机衔接,拓宽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摘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 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 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 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的

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 择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中立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定服务地方的理念。紧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扎根临沧、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周边,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类型应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托学校的定位,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摘要]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 元化构成。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的瓶颈,提出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转型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到2012年,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生在校人数的50%以上,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60%以上集中在地市级城市,管理上以省市共管为主,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及鲜明的发展指向,这批高校被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①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②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型转,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③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大势所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狭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资格,但学术型体系下发展而来的教师构成多样,有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等,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通”“专”结合不太现实;但可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等提出此类要求,而其他教师则兼顾多元,以个人特色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发挥个人优势。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构成包含两

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 摘要:办学特色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通过本科合格评估后,更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从宏观战略策略到关键环节的具体措施上高度重视、全力加强特色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无不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新建本科院校在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更应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自身的发展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与措施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可以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整合。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学科重组、文化互补,形成新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专业,或重组特色专业,在新的层次上着力建设,进而成为优势学科,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使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二是传承。就是将原有的办学特色巩固放大,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确立不可动摇的办学优势。三是错位。若处在高等院校数量较多的区域内,面对的教育市场空间密度高、竞争力大的实际,必须从别人未触及处着眼,在市场空白处用功,从而培养和建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保证错位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立足于学校所在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办学特色建设的切入点,是一种明智而理性的选择。四是创新。合并,升格,新的平台,新的队伍,新的定位,新的社会祈望,是创新发展的最好契机。一般可以在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某一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以点的特色辐射来带动全局特色的形成;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机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五是赶超。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合并整合,通过评估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良好的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再通过科学规划、大胆实践、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是可能的。 具体来讲,新建本科院校还必须根据办学特色的本质内涵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实际,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各方面的特色。

2020全国一本理科大学综合排名汇总

2020全国一本理科大学综合排名汇 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高考后选择好的学校对自己未来有很大帮助。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2020全国一本理科大学综合排名汇总,希望你喜欢。 全国一本理科大学有空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 全国本科一批理工类院校 说明:以下信息****于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是所有在陕西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列表,其他地区可参考。 [0043] 空军军医大学 [1001] 北京大学 [1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3] 清华大学 [1004] 北京交通大学

[1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7] 北京理工大学[1008] 北京科技大学[1009] 北方工业大学[1010] 北京化工大学[1011] 北京工商大学[1013] 北京邮电大学[1014] 北京印刷学院[1015] 北京建筑大学[1018] 中国农业大学[1020] 北京林业大学[1022] 首都医科大学[1023] 北京中医药大学[1024] 北京师范大学[1027] 北京外国语大学[102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30] 中国传媒大学 [1031] 中央财经大学 [103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3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038] 北京体育大学 [1045] 中央民族大学 [1046] 中国政法大学 [1047]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4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05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5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5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63] 北京大学医学部[1065]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1066] 中国科学院大学[1070]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 策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4) (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5) (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6) (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6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7)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7) (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7) (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8) 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9) (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10) (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10)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4)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25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25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26)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26)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30)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0)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 3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31)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31)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32)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33)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33)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3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民办、医学 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特制定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 (一)评估对象与条件 1.评估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普通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评估条件 学校参加合格评估的条件为:有三届以本校名义招生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当年没有被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学校上一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须达到国家《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文件规定的相应标准。 已有5届本科毕业生的新建本科学校应参加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凡因未达到评估条件而推迟评估的院校,在学校推迟评估期间,教育部将采取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减少招生人数等限制措施。 (二)评估组织 3.教育部统筹合格评估工作,制定合格评估工作总体方案和规划,组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合格评估工作,审议进校考察专家组提交的评估报告,作出评估结论,受理争议、仲裁等事宜。 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问答.doc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12-05-11 浏览次数: 1、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史?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文件在强调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提出要“定期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 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对1978年以后新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5年启动了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的优秀评估。1999年启动了针对新建院校与重点大学之间的普通高等学校的随机性水平评估。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决定用五年的时间对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并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本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方案做了重要调整,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并决定从2011年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3、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二十字方针是什么? 二十字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以评促管”就是要通过评估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促进管理规范;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说明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8月31日上午,在2013年暑期我校工作研讨会上,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应邀莅校作题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的专题报告。 吴仁华书记在报告中,分析了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阐述了地方高校转型需要明确的四个基本观念,以及工程学院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指出,吴仁华书记的报告既是一场高端的政策解读,也是一次深入的实践指导,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了解国家政策,推动学校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报告内容摘选如下: 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 一、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 1、产业升级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 伴随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格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急速推动,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开始经历从低端制造到中高端制造

的转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石油、电力行业,数字化、自动化装备的引进和使用,使得生产操作一线对技能型基础工种的需求量激增;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机器人“入侵”制造业,很多企业面临机器人生产研发、维修等工程人员的难求之苦。 因此,适应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人才供求关系的逆转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供求态势发生逆转,2011年至2020年,大学每年毕业700万人,进入白领岗位的比例继续降至55%左右,也就是说,比例接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需到“灰领”、“蓝领”岗位就业。据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职院校,第三“211”大学,第四独立学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 为什么会出现结构性失业? 社会进步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实用技能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专业人才,需要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做知识技能型的工人、农民和第三产业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2006年8月August2006 第24卷第4期Vol.24No.4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 姚加惠,潘懋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199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承担了繁重的扩招任务。这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从办学理念、办学类型和层次、职能、服务面向等方面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应如何合理定位的意见。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现状;定位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06)04-0113-05 收稿日期:2006—03—20作者简介:姚加惠(1974— ),福建龙海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潘懋元(1920— ),广东汕头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5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198所本科院校[1],占全国701所本科院校的28.25%。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处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常常是地级市内唯一的本科高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是,办学层次的提高并不等于办学水平的自然提升。如何根据内外部条件,妥善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内涵升本”,是摆在这些学校面前一个现实而突出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基础分析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学校声誉等方面与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它又不是原有高职高专的简单拓展和放大,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来源多样,以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为主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这类院校通常是由高职、高专、师专、教育学院等各种教育机构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如九江学院由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九江教育学院组成。具体而言,又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的,常常在校名中冠以“工学院”或“工程学院”的字眼,如常州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一类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高职高专升本的院校,直接以所在城市命名,如嘉兴学院、 铜陵学院等。二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大多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教育学院合并后再升格的。升本之后,有些 学校在校名中保留“师范”两字,如乐山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有些则以地市取名,如哈尔滨学院、 惠州学院等。这些学校仍以从事教师教育为主,辅以培养其他专业人才,或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约70%是由原来的师专或承担着师资培养任务的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2]三是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制而形成的院校,如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此类院校基本形成了普高、成高和高职三类教育并举的格局,并努力朝普高方向发展。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来源复杂,互不相同。 (二)办学理念模糊,认识不足 时下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尚不清晰,要么好高骛远,要“创建全国一流”,或“名牌大学”等,要么妄自菲薄或放任自流,对于如何办好本科,办什么样的本科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地把握。例如,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由于长期处于专科层次,专科教育的思维定势以及学校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信息沟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守某块内容,思想僵化,缺乏与时俱进和顺应市场变化的教学理念。在管理思想上,由于受地级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学校成了政府的工作部门,教育自身的特性往往不自觉地被忽视,官本位的现象严重。尤其是不少院校还沿用专科教育的管理思想,习惯于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显然不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层次提高、规模扩大更需要专家治教和民主管理的要求。 (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为主,专业设置专科居多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升本有先有后,虽多数院校的在校生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