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读《经济解释》有感摘写引用】

读《经济解释》有感

税务07b2023507b16马君敏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著

作《经济解释》。自我感觉还算能够看下去,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

样枯燥。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

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经济解释》这本书中,张五常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尤其是立

足亚洲的实例。现今充满数学符号的经济学著作,已经汗牛充栋。

但以真实例子取胜的经济学著作,则依然寥廖无几。无疑《国富论》是一本,《经济解释》也将是一本。在《经济解释》一书,收集了

张五常先生1968年至1998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25篇文章,基

本上囊括了教授的学术思想。1982年,张五常先生在港大的就职演

说中倡导: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

的贯彻。张五常先生坚信,经济学必须是解释现象的科学,只有能

够解释现象的经济理论才具有生命力。所以有人说自二十世纪50、

60年代兴起的经济解释的浪潮中,张五常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弄潮

儿之一。

但是读了他的《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

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

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

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融入了一项新颖、重要、

被广泛解释、而所有现行教科书均迟迟没有载入的内容,那就是“新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这些内容当然是

《经济解释》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读者将有关的章节与科斯和阿尔

钦的结论比照,就不难看出“青”是否胜于“蓝”了。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当然我不敢苟同他

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

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但是我对于他的新

颖的观点是十分钦佩地。现在的中国大陆已经越来越需要创新了。《经济解释》这本书,分为三卷:第一卷是《科学说需求》,第二

卷是《供应的行为》,第三卷是《制度的选择》。这本书读起来跟

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有所不同。首先,论证的一些原理跟传统的观

点有很多不同。例如,先生认为“功用”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认为这仅仅是经济学家思维中的一个“假说”。所以这本书读起

来确实能够感觉到先生思考问题有其独到之处。其次,这本书的一

大特点就是通篇著作没有用一个图表或者经济学教材常用的一些数

学的函数、图形等等。让人读起来觉得所论述的道理很明了。最后,所引用的经济事例很贴近生活。比如在第五章“需求定律”中的第七节,在论述“消费者盈余”,先生举了日常生活中的“甲乙二人购买苹果”的事例,通过娓娓道来的论述,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明了地论

述了出来。这样让我能够更好地去掌握一些经济学的道理,可以在

认识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是十

分管用的。不是传统的书斋式的理论经济学教科书,而是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经济生活指南。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五常先生的经

济学大家风范。

由于阅读的时间有限,我主要读的是第一卷——《科学说需求》。

第一卷的关键词“需求定律”,重心在于理解张五常先生的需求定律

与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有着微妙的差别。先生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公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假设出来的。而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定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公理)推导出来的。很多人为需求定律争论

不休,根本原因都在于他们没有把握这一卷的关键词。在读这本书

之前,我根本想不到原来“需求定律”还会有这样的解读。我只是知

道它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经典原理——“任何经济物品的价格下降,

其需求量必然要上升。”而通过阅读这一卷的内容,我了解到了许多

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而且通过阅读,我也知道了,在读任何书的时

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去简单的照抄照搬别人的观点,或许

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所得到的东西要比原著的作者所想的更远,所想

的更合理。

同时第一卷中的第一章也给了我很深的映象,在这一章中,是我明

白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概念。比如“套套逻辑”,什么事”套套逻辑”,初一看,我觉得很陌生,其实,一看先生对其的解释,就不陌

生了。所谓套套逻辑,就是一般化的“离谱”的理论,因为它没有任

何实际的内容,所以不能认定它是对还是错。所以说,我认为“套套

逻辑”就是说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但是,张五常先生又在书中说:“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

起的。”虽然说:套套逻辑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不能说它一点用处

没有。先生在书中给我的观点“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

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这里所说的“一个极端”是

“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特殊理论”,而“另一个极端”就是指“套套逻辑”,科学的进步过程,就是将“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相结合的发

展过程。还有,在书中,五常先生又重新对经济学的传统概念——“均衡”与“非均衡”进行了解释。先生在书中解释说,所谓均衡,就

是有限制而达到的可以验证的理论。所谓非均衡,就是指“因为被推

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从中看出,先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是从“有无限制,能否验证”出

发来论述的。从第二章到第七章主要是先生对前人的理论的解释进

行补充修改。但是由于张五常先生是在西方的环境下求学,研究和

生活的,其研究的理论常常会有一些对社会主义的偏见。例如在书中,先生大谈进行经济学研究分析的起点是个人,这点固然没有错,但是他又说,从国家和集体出发去研究经济行为是无法取得成效的。我就无法认同,例如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是怎样

度过的呢?美国又是怎样在短时期内经济得到飞速恢复的呢?还有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几年的经济奇迹又该怎样解释呢?我知

道张五常先生的观点有很多是很新奇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

还是会支持以中立客观的心态的去看待事物,去搞研究,这样才能

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上面就是我阅读过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之后的一些

浅显的感言。不管,《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

样充满了争议,先生的著作仍令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先生的书中

知识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因为正是经济理论的解释性才让我

们有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也正是经济理论的争议性才让我们有勇气

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两点对经济学的研究者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当我读了《经济解释》这本书后也确实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

好书。

【篇二:经济学解释读后感】

经济学解释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济学的书也可以这样写,以散

文的体裁阐述了经济学的道理,感觉很有意思。

首先张先生以七个章节阐述了科学的方法,他说科学是有系统地解

释现象的学问,而且是很有意思的,感情的表达是艺术,理智的分析,就是科学了,但人的感情往往与理智混淆。科学家既然是人,

我们不能期望他们是人类的例外,毫无感情,但感情是不可以在科

学上滥用的。原则很简单:科学的著作可以将客观分析与主观感情

结合、并用,但二者要分得很清楚。只要能这样做,科学文字倒大

可加上感情之辞,点缀一下,减少枯燥,增加其可读性。

其实在他阐述的科学的方法中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特殊理论和套套

逻辑,作者说,大有可取的、足以解释世事的理论,都一定是在特

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

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这告诉我不要放弃任

何角度看世界。

例如文中所举得一个例子,假若我们说,寒冷的温度,由于某些缘故,会使物体的重量减少。终于,经过种种假设和实验,我们重复

了高山上的情况,有冰寒,有电扇,有斜板,有高度,物体的重量

果真少了,所以温度的理论是被证实了的。这个理论没有错,但却

是一个特殊理论(ad hoc theory)。特殊理论也是理论,不过因为

过于特殊,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就谈不上。这不是

理论的内容不足,而是内容太多,以致内容稍为一改,理论就会被

推翻了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理论的特殊性就忽略它。

还有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例

如文中所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感觉就像是在说废话,但是套套

逻辑又不是那么简单那么一目了然,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没有内容,但并没有说这种言论绝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事实上,很多重

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起的。

套套逻辑有一点很可取的特色:它有极大的一般性。

其次谈到人性自私的问题,其实是经济学上得基本假设之一,即“理

性的经济人”假设,但是在本书中我觉得张先生是认同“人的本质是

自私的”这一观点的,因为他至始至终没有说“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我觉得经济学应该避开哲学上人类本质的讨论。

之后谈到功用, 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功用是可以用基本量度

的, 功用只不过是武断地以数字排列选择的随意定名,用以解释人的

选择行为. 以理论解释行为,行为一定要受到理论的约束。在局限下

争取个人的最大利益是一个约束,而有了功用的理念,就变为争取

最高的功用数字了, 再增加行为的约束,这就是等优曲线一定是内凸(向左下弯曲).在微观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理论,那就是嘉芬理论,

一种贫穷物品的价格下降,这下降的本身使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但价格下降引起的实质收入增加,贫穷物品的需求量会下降.二者相

加,一正一负,需求量可能还会上升.然而,在逻辑上这一正一负也

可能有需求量下降的效果.这后者就是有名的嘉芬反论(giffen paradox)了.

对于本书我还有很多不懂得地方,有很多经济理论还不是很了解,

但是我觉得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任何角度看世界。

【篇三: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

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

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第四章,主要讲了关于功效(功用)理论的说明,他否定了功用这个概念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功用是不真实的,在现

实生活中是不存在,也不能很好的解释行为。同时,我们可以用替

代和需求定律解释功用理论解释的东西。张五常还很精彩的在这个

章节里辩驳了一些学术上的观点,比如,艾智仁、佛利民、贝加等

人认为,虽然功用分析推不出约束能力更强的需求定律,也一致地

同意需求定律在经济学上不可或缺,但功用的理念还是要保留的,

因为有许多经济物品,如友情、名誉等,是不以金钱或市价量度的,因为这些物品不可能在市场成交,于是需要功用数字来衡量。

但是张五常老师认为同意有非金钱物品这回事,也同意这类物品不

能在市场成交。但依照替换定理,非金钱物品与金钱物品是可以替

换的。既然可以替换,并且解释行为只须从边际上看,所以非金钱

物品还可以用金钱物品来量度。这样,功用量度可以省去。

从第四章里,我有两个感想,第一,理论是用来解释行为的,而非

故作高深的理论套理论,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成为空中楼阁,势必不会具有长久的说服力。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也应该紧紧抓住现实,时刻尝试用学习的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

这正是张五常老师的精神。第二,我们要敢于质疑先哲们的理论,

虽然功用理论有很多人支持并用来解释现象,但张五常坚持自己的

观点,不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一一辩驳各种论断。我们应该学习

这种不从众,追求真理的思想,这样我们的学术氛围,学术水平才

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