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简述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

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看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二、内容编排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

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三、内容细说

(一)对理论假设的理解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稀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今没有人对其产生过怀疑。但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则从理论和实践上备受质疑。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可以归结为“理性经济人”假设。其基本含义有两点:自利与理性行为。古典的“经济人”假设以完全理性为条件,即经济人无所不知,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市场方面也是一路绿灯,就是说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且产权明晰。这显然超出了经济人的能力范围。西蒙则把完全理性修正为有限理性,也就是添加了约束条件,比如人

的自身理性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对供求曲线的理解

当我开始看到供求曲线这章时,脑中不再充斥各种斜率不同的线条以及一成不变的坐标图,我所想到的是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雪灾时湖南江西个别停水停电的政府部门管制不严厉的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数十倍,春运时的火车及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一包方便面售价五十元,虽说有些夸张,但这些现象都不难理解,物价短时间内上涨了一些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适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是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消费物价指数CPI在不断上涨,长期的物价上涨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期的由供求关系造成的物价上涨也如此。

(三)效用论和产品市场

在我看到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让我对他们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关于商品的价值是否和实体有关,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是否具有客观性,有一定的争论。价值的客观论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温和客观论,一派是极端客观论。温和客观论认为离开主体,

客体自身并不存在价值,客体是其存在的源泉,主体是其存在的条件。极端客观论则认为一切价值都是客观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独立于欲望和意志而存在的,价值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个人赞成温和客观论的观点,因为商品的价值如果是一种独立的存在,那么其价值的大小是“天赋”,与人的主观需要没有关系,我很难想象没有需求的商品,其价值如何实现。“发光的金子”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是要他本身能够发光,也就是客观存在是价值的源泉。

(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真正的智者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而不是整天掩耳盗铃。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它是一个长期存在严重分歧、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他的观点是“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连保罗·萨缪尔森这样资深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正视现实,承认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即使是自由竞争条件下,也会因为财富分布的不公平加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这本书的第四编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不管怎样,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

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效率优先指的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兼顾公平指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五)总需求与总共给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体系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的宏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物。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它包含三个要点:①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②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的;③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六)凯恩斯理论

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萨伊定律在理论和政治上都陷入危机。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生活。而凯恩斯则认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以此为经济掌舵。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应该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在总需求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

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和消费倾向。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引起。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和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观点的基础之上,把凯恩斯的劳动市场的理论纳入到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之中。庇古认为,如果市场上存在过剩的产品或者失业的劳动者,在经济自由放任的情况下,竞争会迫使工资或者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则意味着人们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如货币的购买力提高。也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样,富有的人们就会增加消费和投资,则社会上过剩的消费品会越来越少,直到过剩消费品消失时为止。因此来讲,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政策也是正确的。然而,这个时期的工会的力量已经是十分的强大了,工会在协议工资时的力量迫使工资和价格的下降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的劳动供给曲线机会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也会出现失业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就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萨缪尔森认为,国家是否干预经济都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是否干预经济应该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进行。

四、萨缪尔森经济学对国家发展轨迹的影响

萨缪尔森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

轨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他指出,如何积累资本以求得持续高速发展是经济落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出少,可能刚刚能解决生存的问题,无法进行积累以求得未来的发展;而有的国家也许产出较高,但也存在将产出中的多少用于当期的消费,又有多少用于投资的问题。这些国家应当尽量减少当期消费,把尽量多的产出继续投入,使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五、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评价

萨缪尔森的整个经济学逻辑体系并非完美无缺,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其《经济学》批判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凯恩斯主义者批评其过于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辩护,而斯密的追随者则又批评其过于追随凯恩斯。斯蒂格利茨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现代经济学被人为分割为“宏观”和“微观”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练,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不只是美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学著作的经典—博大精深,与时俱进!凯恩斯曾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去。”萨缪

尔森虽逝,但其非凡的成就以及那本不朽的著作必将永久地教导一代又一代学人,并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乏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韦森)

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摘要:本文部分选改自笔者为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的新中译本所写的代译序。第一节对诺斯的生平和著作做了简短的介绍。第二节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第三节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斯在制度研究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尤其是对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和他与一些合作者的新作“解释有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概念框架”长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了一些解读、评论和商榷。从诺斯2000年之后的一些新近文著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与政治体制变迁内在关联机制,且越来越重视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制度变迁非个人化交换心智构念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 “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 ——一译“诺思”)以及他的制度变迁理论,国内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界的许多人目前应该说都比较熟悉了。这主要是因为,诺斯的几本主要著作——包括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以前都有过数种中译本,以至于诺斯本人的一些理论洞见,业已成了许多高校的经济学教师、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们耳熟能详的现代经济学常识了。另外,除诺斯本人的文著大都有了中译文本之外,自1995年以来,诺斯教授也曾多次来过中国,并曾在北大、复旦、清华等高等学校做过讲演,宣讲他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国内一些经济学人(包括笔者自己,见汪丁丁,1992;姚洋,2002;韦森,1999a, 1999b,2001,Li, 2003)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对诺斯的理论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随着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ism)前些年在中国经济学界大行其道,尤其是在诺斯与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于1993年获(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诺斯的一些理论发现比较快地在国内经济学界得到传播,因而诺斯本人也已经成为在中国经济学界被引用率最高的当代经济学家之一。 诺斯于1920年11月5日生于美国麻省剑桥,父亲是一个城市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少年时期,诺斯曾随父母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加拿大的渥太华、瑞士的洛桑以及纽约居住过,并在这些城市和地方读过小学和中学。后来,诺斯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在此期间成了“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笃信者”(a convinced Marxist)。1942年,诺斯从加州大学获学士学位。据诺斯自己讲,他在加州大学读本科期间,选的是“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三学位”(a triple major)。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诺斯加入了美国海军(U.S. Merchant Marine),曾作为导航指挥官(Instructor of Celo-Navigation)到过澳大利亚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此期间,诺斯开始喜欢上摄影,并在业余时间继续读书,随之逐渐确立了未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的志向。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诺斯回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195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有关美国人寿保险史方面的研究。毕业后,诺斯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校任教,之后在1950年转到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执教,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于1960年升任为教授。1959年至1961年期间,诺斯曾担任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1979年秋,诺斯转教于美国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1981年至1982年,诺斯曾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被聘为美国制度研究Pitt讲座教授(the Pitt Professor of American Institutions)。1983年,诺斯重新回到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该大学经济系法律、自由和经济史Luce讲座教授。1984年,诺斯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创建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并在其后的6年中一直担任该中心主任。自1996起,诺斯荣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艺术和科学Spencer T. Olin讲座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诺斯曾兼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87-1988),美国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Bartllett Burnap高级研究员(1997-现在)。 诺斯的主要著作有:《1790年至186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North,1961);《美国过去的增长与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3) 科学研究的方法: 1.提出理论 2.收集资料 3.分析 4.证实或证伪; 关键概念(Key Concepts): 1.循环流向图circular-flow diagram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3.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5.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 6.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既可以作为科学家来观察世界,也可以作为决策者来观察世界。 解释世界时,是科学家;改善世界时,是决策者。 一、经济学家如何运用科学方法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的态度来探讨他们的主题。他们研究经济的方法与物理学家研究物质和生物学研究生命的方法一样:他们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的理论。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康芒斯的交易观)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康芒斯的交易观及其评价美国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亨利·威廉·斯皮格尔认为,“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被认为是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综合。”作为现代法经济学伟大先驱,康芒斯把法律制度融合到经济学中,将经济与法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使法律、经济学、伦理学发生相互关联,使之可以进行广泛综合的基本单位就是“交易”。 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康芒斯首先对当时的正统派经济学家的思想进行了回顾,发现他们主张的“财富”概念具有两重矛盾的意义,即“既说财富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又说它是那种东西的所有权。可是,所有权,至少就无形财产的现代意义来说,意味着限制数量以便维持价格的权力;另一方面,物质的东西却产生于利用生产甚至生产过剩的效率来增加东西的数量。”然后,康芒斯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传统经济学一直以商品为基本的经济范畴,这是一种物资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中的“交易”指的是简单的物品或劳务的双边转移;而在康芒斯看来,“交易”涵盖的范围远不仅仅局限于此。 康芒斯将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界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活动,即生产活动;另一类是人类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定义为交易活动,通常说的“交易”。“交易”作为康芒斯首先提出的一个独特的概念,在《制度经济学》书中,他这样解释:“我一直在设法解决可能用什么作为研究的单位,这种单位要包括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经过许多年,我得到结论,认为它们只有在一种‘交易’的公式里结合在一起,与商品、劳动、欲望、个人和交换那些旧的概念不同。所以,我用‘交易’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单位。”事实上,康芒斯提出,“交易”就是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显然,康芒斯把“交易”概念一般化了,它是一种广义上的“交易”,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关系都可以在这个一般化了的概念下进行讨论。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性质十分不同的经济活动如买卖活动、经理对工人的管理以及国家对个人的征税等等,都可以通过“交易”联系和归纳在一起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较,这就“为日后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和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广阔的潜在空间。”康芒斯把“交易”划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他认为,这三种活动单位包罗了经济学里的一切活动。而且,由于这些交易是地位平等的人们之间或者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社会活动的单位,那么,“它们的性质是伦理的,也是法律的和经济的。”事实上,正是这些交易活动,把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结在了一起。 那么,康芒斯作为基本经济范畴的“交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代表性著作之一。道格拉斯·诺斯于192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942、1952年先后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会长、国民经济研究局董事会董事、东方经济协会会长、西方经济协会会长等职务。1984年,诺思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创建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并在其后的6年中一直担任该中心主任。自1996起,诺思荣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艺术和科学Spencer T. Olin讲座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诺思曾兼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87—1988年)和美国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Bartllett Burnap 高级研究员(1997—现在)。 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他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的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前些年在中国经济学界大行其道,尤其是在诺思与罗伯特·福格尔于1993年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诺思的一些理论发现比较快地在国内经济学界得到传播,因而诺思也已经成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用率最高的当代经济学家之一。 二、内容简介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是诺思最主要的理论著作之一,亦已成为当代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一部经典文献。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探讨了制度研究的方法基础,并随之解释了制度的基本概念;第二篇阐述了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第三篇则着重分析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第一篇,制度 第一章 诺思就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他对制度的基本理解:“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他接着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化方式,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制度”基本上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有了对人类社会的制度现象的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在这本著作中,诺思首先讨论了制度分析方法论基础中的三个基石性问题,即人类合作、制度分析中的行为假定,以及人类交换中的交易费用问题。 制度分为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 第五、六、七章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我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感悟、读后感)

我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也深刻揭露了状况背后的规律和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 我来谈谈自己对本书较为感兴趣的部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一个不管从经济学还是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出的理论。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你从生活中来看,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有一个小时,是用来学习,还是用来游玩?如果是用来学习,是做英语阅读,还是细读经济学课本?我们要做的选择很多,正如高考时选择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当大学时光走近尾声时,我们又面临着考研、直接工作、出国留学等多种选择。拓展到一个国家面临的选择,其实比个人的少不了多少,例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抉择,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是要用在保卫国土免受侵犯的国防上,还是要多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并不易于得出结论。还有效率与公平间的抉择也是我们时常关注的话题。当然了,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引入了书中提出的机会

成本,即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还是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选择学习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把上学的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局面。我们选择则做一件事而放弃做的另一件事可以说是我们投入的成本,所以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这本书讲的经济学十大原理通俗易懂,它很有效地联系我们周边生活讲述理论知识,不乏味的同时也不费力。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考虑边际利益可以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加明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可以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它既可以使我们享受更多品种的物品,还可以让我们自己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当然也不能忽略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起的积极的调控作用。 经济学原理还讲了更为深入的理论,这在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时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学习经济学,细读经济学的著作,其作用不仅仅在扩充我们的知识上,还在于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总结 下面是我读曼昆微观经济学所做的笔记以及感受: 曼昆经济学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浅显易懂、少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更绝的是,曼昆善于使用案例,将知识方方面面融于一个案例后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轻轻松松读故事中将读者引入经济学宝库中。在读曼昆微观经济学过程中,不断与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对比,真是感慨不已!我们的经济学家喜欢将问题搞得复杂化,提高一门学科的壁垒,这完全是自杀之举!试看如今我国经济学界,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理论上老是拾欧美经济学家的牙慧,实践上老是在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来别国学说,我们经济水平又怎么能非常有效的发展呢?当下,经济学界要摒弃门户之观,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并向国外推广,让我们的智慧造福全人类。 第一章里,曼昆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十大原理,从中有很多其他学派的影子。原理一:人类面临权衡选择。这一方面是人们有偏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原理二:要考虑机会成本。这也是经济效益和会计效益之间的区别,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仅仅考虑总量是不够的,边际量是变动量,动态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才可以找到平衡。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当然有正负之分,这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反应,微观主体行为也就在我们眼前了。原理五:贸易可以增加我们的福利。比较优势观点支持此种看法,互通有无也是中国智慧。原理六:市场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斯密的看不见手已经尽人皆知,市场中的确蕴藏非常强大的能量。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家永恒的争论话题,当然两者既然存在都有其经济意义,不管是何种影响。原理八:一国经济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力。原理九:货币过多发行引起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固然有货币的因素,而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小觑。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通胀与失业貌似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则描述了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这也牵扯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理论再观察,提出一定的假说,再通过式子或者图表表达出来,形成观点或理论。这用到的是实证分析,就是描述这个世界到是什么样子,不涉及评判标准。而当经济学家变成政策建言者,身份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带有一定利益代表。这也就是规范分析,提出一个标准来评判,企图描述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三章强调贸易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谓的绝对优势,就是在生产成本上取得优势;比较优势,则是从机会成本上取得优势。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分工则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第二篇中有三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供需定理、弹性和政策制定。供需定理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原理,我猜测,所有的经济学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供需这两者来解释。供需这两种要素就好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两方面,不可或缺,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要想明晰供需定理,必须从图表入手。先谈一下概念,供给和需求都是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可以提供或需求的数量。影响供给与需求的要素非常多,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要素也非常多,一定要记得:量的变动是价格导致的。

新卖桔者言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籍名称:《新卖桔者言》 作者:张五常 出版社:神州出版社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张五常在年夜带着学生在香港街头卖桔得出的实地经验,有理有据的推翻了经济学传统的大名鼎鼎的价格分歧理论的故事,全书基本贯穿着一条精神:实践大过理论,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做理论,而非当时经济学圈内注重单纯理论研究,实是一部在当时引起轰动的经济研究方法的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一部经济学入门级别的读物,更像是一部散文,张五常先生历来被誉为经济学领域的“狂生”,是经济学家、散文家和摄影家。有着绝不轻易苟同他人的性格,非得要自己求证且“顽固”的坚持自己实践得来的理论成果,绝不为他人轻易摇动,是当代经济学圈内国人研究者的独特代表,他从小未接受正规教育,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于香港大学。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钦;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等等此类际遇,在中国经济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要内容: 新卖桔者言从第一页开始就交代了作者的构思:希望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锻炼同学用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与概念来解释表面看是复杂无比的世界。多客观呢?引用作者的话“客观地像火星人看地球”。 首先从卖桔者言的内容切入: “价格分歧”,经济学的通用常识,即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在香港的年夜里,影响价格的因素就很多了。首先当晚的天气状况不定,下雨的时候桔子就按着成本价甚至更低来卖,一停雨就马上涨上去。其次“年”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影响因素——一颗价值千元的桃树可能转眼就分文不值。年宵夜当晚市场人群流动极快,每个时间点的消费者数量基本上都不同,最忙的时候(通常是9点——凌晨)张五常和学生四个人,只能把消费者分成几波,分开处理。 价格分歧理论在经济学课本上通常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将市场或者消费者分开,而经济界常常认为同时同地消费者是不可能被分开的,从我们了解的事情来看,这显然就错了,接着问题来了,为什么消费者会“乖乖的”接受被分拨给价?原因是讯息的了解程度。卖家了解的讯息永远是大于买者的,买者了解的讯息越多,从中“获利”越多,了解的越少,越容易接受较高的定价。而一旦买者认定了自己的价格是便宜的,他们便不会再去比较,也不会主动地给出自己的价格。那么经济学通常理论中的第二条件——付不同价格的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必定不同,也是有误的了,消费者了解到的信息和需求弹性不甚相关。 “产权及交易费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者用在胡德海峡亲自养蚝的经验证明了。但是“养蚝的经验”此篇几乎实在论证养蚝实行私营化的好处,在如今中国的情况下我不予过多评价,也不提倡,针对文中提到国营养蚝的诸多问题,我们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同样的蚝、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海滩、同样的人,由于不同的产权制度,会有不同的行为。现行(本书时间)的海外养蚝制度基本为私营,由于蚝不会走动,公开的海滩下的蚝可任人随意拾取,一定不会多。当然,这里也有一种办法,就是政府主导,弄国营养蚝,这就很不同了,海滩是公开的,但是拾蚝是会得到惩罚的。提出国营后,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投资多少由谁决定?什么原则决定?蚝的种类谁来决定?什么准则?收成时间?准则?如果决策失误怎么办?谁来负责?惩罚的多少又由谁来决定呢?

经济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艺设091 许婷200911042026 《经济学原理》是马歇尔的著作,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的“市场取决于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四点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吧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为经济学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在这本书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就是价格的变动反应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者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什么是均衡价格呢?在书中,商品的供给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是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他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起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给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于此相反,加入需求小雨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以下,生产也会影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他的命名,是在他问世后有所改变的。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管评价。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吧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惊醒供给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马歇尔的分配理论实质上是吧“三位一体的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与组织——利润,即吧利润归结于管理收益。 四、外部经济一内部经济 马歇尔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资本与土地的理论上,增加了第四要素——工业组织,从而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马歇尔之所以吧“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是因为她触及了“规模经济”的问题。 马歇尔还进一步探讨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关系。马歇尔认为,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对于单个厂商来说,虽然是外部经济,但是,对某一个产业或者摸个产业集团来说,则是内部经济,甚至对于小厂商来说也是使用的,因为吧全部具有相同性质的中小厂商集合在一定的“工业区”内,而且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就是实现了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这样,外部经济向内部经济的动态转化,就使得所有的制造业都表现为规模效益递增,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分配上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所以,规模效益递增于自由竞争是不可兼容的,二者的冲突就是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这就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读书心得体会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076710.html,)/心得体会范文/读书心得体会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阅读经济学原理,了解经济的运营。下面是带来的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篇一 经济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的人 在一个家庭面临许多决策时,它必需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回报每个家庭成员得到什么,谁做饭?谁洗衣服?而谁能在晚餐时多得一个甜筒?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同样,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厥词,社会必须要一个人种粮,做衣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也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字节的稀缺资源。多数中,资源是由成千上万家庭和企业共同行为来配置的。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去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将这些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互相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众多的买着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这种物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这只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一种方面。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取舍。 社会棉铃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实惠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qu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现在我们共同富裕这个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的分配经济福利政策。某

曼昆经济学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读后感 版本一: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对于金融、电信(固话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兴办私人金融、私人电信业务,逐步破除垄断现象,最终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对于国有和私有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作为一名现代自由经济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运营垄断行业的水平低下和无效率,虽然也强调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于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意图明显。由此较易得出“国次民优”的一般结论,笔者认为,其易产生一定的误导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外,另一关键是没有建立责权明晰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民营之所以效率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责权明晰,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权模式简单而有效。国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业责权不明晰,导致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首先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