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选出下列污染原因所对应的结果:

(1)大量废旧塑料的丢弃引起白色污染;

(2)氟里昂等排放物引起臭氧层破坏;

(3)大量使用农药引起土壤和水污染;

(4)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引起酸雨;

2.是物变还是化变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物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变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还通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形成烟或雾、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变的依据)。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化变和物变的不同化变中分子种类改变,物变中分子种类不变。

3.指出下列变化属于物变还是化变。

食物变质(化变)腐烂(化变)发酵(酿酒)(化变)

石油的分馏(物变)干电池充、放电(化变)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白色混浊(化变)活性炭吸附有臭味的物质(物变)

煤或木材的干馏(炼焦)(化变)生米煮成熟饭(化变)

4.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不正确。爆炸有三种,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

5.指出下列性质属于化性还是物性

助燃性(化性)毒性(化性)溶解性(物性)

稳定性(化性)耐腐蚀性(化性)易挥发(物性)吸附性(物性)6.(1)在试管中加热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有刺

激性的气体。反应方程式NH4HCO3△NH3↑+ H2O +CO2↑。(2)向碳酸氢铵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它是碳酸盐。

(3)在试管中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

(4)在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5)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白烟,放热。在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并在下方放一个石棉网,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烫坏桌面。点燃前需要打磨镁带

(红)白磷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6)金刚石(化学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质,但灼热的金刚石能(填“能”或“不能”)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7)试管壁上碳酸钙用水洗不去这是因为不溶于水,可以用稀盐酸洗去。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8)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 +O2 △2CuO。铜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几

天后,表面有绿色铜锈(Cu2(OH)2CO3)。

7.SO2有刺激性气味,能使紫红色的KMnO4溶液褪色。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写出下列变化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核电站发电核能→电能

9.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有放热现象的是(全部)①氧化钙与水的反应②双氧水分解③活泼金属和酸④呼吸作用⑤碳酸盐和酸⑥铁生锈

10.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珠泪流淌,这是因为石蜡熔化。还可以观察到蜡烛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如果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石蜡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蜡烛火焰中可引出一缕白烟,这是冷凝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在吹灭蜡烛的瞬间可看到一缕白烟。

11.在日常生活蜡烛燃烧主要是利用燃烧产生的光能。实验室使用酒精灯是利用酒精燃烧释放出的热能。

12.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钠。

①取样,分别加热,固体消失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②取样,分别加盐酸,有气泡生成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13.玻璃和有机玻璃的区别可以利用小刀刻画,有机玻璃容易划出痕迹。也可以通过灼烧,容易变软甚至燃烧的是有机玻璃。也可以试试是否容易破碎。玻璃强度小容易被摔碎。

14.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有漏斗、集气瓶、量筒。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试剂瓶(广口、细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研钵。15.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

===

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1)实验时为什么要给铁丝系一根火柴?点燃铁丝。为什么要等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充分受热,提高铁丝的温度。(2)为什么在集气瓶底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做硫在氧气的燃烧实验中用燃烧匙(填仪器)将硫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白烟、吸收热量使温度更快降至室温。

(3)该实验所使用的氧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原因是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便于观察燃烧后生成的水。

(4)某同学在实验中未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铁丝不细、铁丝表面有漆或有锈、氧气太少、温度不够等。

(5)做该实验时,铁丝应如何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

(沪教版)化学课本基础知识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1、(p2)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p4)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5)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4、(p6)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人们提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 5、(p7~9)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____。 6、(p11)蜡烛点燃后有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可以看到烛芯冒出一屡_________烟。 7、(p1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它能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锅炉爆炸C.水的沸腾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抽成铜丝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3.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制成的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 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 5.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 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D.禁止鸣放鞭炮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丝制导线B.煤可作为燃料 C.用木材制成木船D.铝可制成铝箔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在火焰上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 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和、和。 10.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11.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2.填写下列变化中的现象 ①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丝可观察到。 ②加热碳酸氢铵可观察到,这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铵具有性。 ③把铁丝浸入白醋里可观察到。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生成。将镁条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 ⑤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13.写出下列物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并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镁、,铜、,氧化铜、, 氧化镁、,水、,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铜、,铁、。 14.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铜丝在火焰上灼烧 ②镁条燃烧 ③加热碳酸氢铵 ④加热碱式碳酸铜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 沪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检测沪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2、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樟脑丸在衣橱中消失,碳铵加热消失 B、玻璃破碎,蜡烛熔化 C、食物腐败,汽油挥发 D、食盐溶于水,电灯通电发光 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水、矿泉水 B.煤炭、碳铵 C.氧气、五氧化二磷 D.液态空气、食醋 4、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另一种白色粉末 D、镁条变短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不存在 C、混合物中各成分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了改变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有热量的释放和吸收 B、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消耗 C、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空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氮气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8.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 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9、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诺贝尔 D.居里夫妇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 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 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 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 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 a OH + CaCO3↓有白色沉淀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学习化学学案

第一章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5、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1.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室规则,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铜器上铜绿,调查分析铜生铜绿的条件。 3.访问上届初三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准备一些铜绿样品。 【课堂学习】 一、引入: 重温学生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热情,产生怎样学好化学的需要。 [交流讨论]: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完成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成功的基本因素。 二、活动探究(板书): [情境创设]:同学们展示收集的铜绿,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做好化学实验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认为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师生对话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探究有什么认识,你认为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板书)[模拟探究]:镁的性质(从看一看、折一折、溶一溶、烧一烧等粗放性的探究,向有目的的控制反应的条件,定量的分析充分的认识和合理的利用自然) 猜想: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 (新版)沪教版

第一章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湖南永州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浙江嘉兴模拟)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山东东营期末模拟)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广西柳州期末模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四川黄龙期末模拟)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云南大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上海模拟)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江苏扬州月测)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江苏扬州月测)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 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 现象: △ 现 象 原 因 空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 了相应的性质。 1、变化 5、 性质 6、 能量变化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13.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水污染 14.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15.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石灰水—Ca(OH)2 C.氧气—O D.氧化铜—CuO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颜色变化 18.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优选)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平行四边形 ....., .....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邻边之和等于周长的一半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共有4对全等的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 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被对角线分成了4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对边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利用对角线相等且平分)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鹏翔教图3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018-2019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加入药品时,通常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B.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 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时,先把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后加热药品 D. 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先下后上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蒸发晒盐 B. 冰雪融化成水 C. 生铁百炼成钢 D. 烧碱吸水潮解 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A. 磨杵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立竿见影 4.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作制冷利 B. 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D. 武德合金做保险丝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 有光和热产生 C. 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D. 有新物质生成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线可用于制电缆 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 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 木炭在O2中燃烧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鸡蛋清受热凝固 B. 西瓜榨汁 C. 食物腐烂 D. 灯丝熔断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制成冰雕 B.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 西瓜压榨成西瓜汁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酒精挥发 C. 食物腐烂 D. 活性炭除臭 11.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2.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家已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其中下列各组变化中,全部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doc

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一、酸 1.认识酸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 (2)以上物质电离时产生的全部是,所以它们都是。 (3)酸的pH值 7,酸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色,加入酚酞试液,变色。 2.将生锈铁钉投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______ _____色固体消失,__________色溶液 变成了________色溶液;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__,这是 盐酸与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的个性 (1)浓盐酸、浓硝酸均具有性,打开瓶盖,瓶口有。浓硫酸具有 性,可作干燥剂;具有性,能使物质发生碳化、变黑。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 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沿着器壁 慢慢地注入里,并不断,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倒入 里。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处理方法是: 。 (2)在表格中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3)检验盐酸时,可取其少量试液,加入几滴溶液,能观察到有色沉淀生成,化 学方程式; 检验硫酸时,所用试剂为,在其反应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化学方程式 为。 4.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镀前用盐酸清洗钢铁表面的铁锈。 (2)用盐酸清除锅炉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3)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二、碱 1、写出下列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它们都属于类。 3、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色。溶液的pH 7(<、>、=)。 4、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俗称、、,它在空气中极易吸收,还能跟起反应,故应保存。 5、在色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6、在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7、氢氧化钙俗称、,水溶液是石灰水,有腐蚀性。把一瓶石灰水放到空气中,瓶壁和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形成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8、要把装石灰水的瓶子洗干净,先加入少量,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再用水洗干净。 9、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都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每种物质只能使用一次): (1)如果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硫气体,选用。 (2)如果工业上用90%的酒精溶液制取无水酒精,选用。 (3)适宜作保存饼干等食品的干燥剂。 10、用化学式填写: 在熟石灰、稀盐酸、干冰、烧碱中,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用于制肥皂的是,用于除铁锈的是。 三、盐 1、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和组成的化合物。 2、碳酸钠的性质:(化学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