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0课时文意概括课堂训练(含解析)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0课时文意概括课堂训练(含解析)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第10课时文意概括

(说明:“文意概括”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

1.(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5)(2011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

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2.(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3.(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

C.向人索.衣食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

②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

4.(2014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②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③其间缘.水置

仓④若遽.与

之屑屑校计锱铢

(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1)D

【解析】略是“简要”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C

【解析】C项的两个“使”都表假设,译为“假使”或“假如”。A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并且”。B项第一句中的“为”

是介词,“替”“给”;第二句中的“为”是动词,“成为”。D项第一句中的“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子”;第二句中的“臣”是名词,“臣子”。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D

【解析】D项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两个分句间是顺承关系,不应该补表示转折关系的“然”

字。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B

【解析】B项中,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大美”可以掩盖“小过”,“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 /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以修其身/ 然后推以及 /人非徒欲其务记览/ /为词章/ /以钓声名// 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 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 /具存于经/ 有志之士/ /固当熟读// 深思而问辨之

【解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要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事情有可以做却不可以说的,也有可以说但不可以做的。有容易施行却难于成功的,也有难于成功却容易失败的。这四方面的谋略,是只有圣人能认识而且留意的。

曲折一寸而伸展一尺,圣人做这样的事;枉曲小的而大的正直,君子实行这样的主张。周公有杀害弟弟的的牵累,齐桓公有与兄长争当国君的名声。然而周公用道义来弥补缺点,齐桓公用功绩来消除恶名,因而都成为贤人。假如因为人家小的过失而掩盖人家大的美好行为,那么天下就没有圣明的君主、贤能的宰相了。因此眼睛里有毛病,只要不妨碍看东西,不可以用火炙烤;喉咙里有毛病,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能凿穿它。山坡上的土丘,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但仍旧可以看作是平坦的;水激荡兴起波澜,浪峰波谷相临,相差用寻(一寻为八尺)常(一常为两寻)来计算,还是可以看作是平静的。从前,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连战三场都不能取胜,丧失了以千里土地。假使曹沫决计不顾后果,脚跟都不旋转一下,在阵地上拔刀自杀,那么一辈子也只是一个败军中被俘虏的武将罢了。然而曹沫不以他的失败为可耻,羞愧到死仍旧没有功劳。柯邑结盟,曹沫手持三尺匕首,逼近齐桓公的胸膛,使自己三次战败而失去的土地,一下子就夺了回来,武勇的名声传遍天下,在鲁国建立了功劳管仲辅佐公子纠,不能说是有智慧;失败后逃亡却没有死于危难,不能说是勇敢;被戴上手铐脚镣,不顾忌耻辱,不能说是忠贞。有这三种毛病的人,一般的百姓都不屑于他交朋友,君主也不愿意把他作为臣子。然而管仲却能使自己免于牢狱之苦,执掌齐国的政权,就此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自杀捐躯,不顾以后的打算,哪里会有这种建立霸业的功劳呢!

如果君主评论他的臣下,不考虑他的大功,不总结他的主要行为,却苛求他细小之处的完美,那么,这就是失去贤人的作法了。因此,人只要有大德,就不追问他的小节;只要有美好的名声,就不挑剔他小的过失。牛蹄印里的积水不能生长出鳝鱼鳣鱼鲔鱼的,蜂巢里容不下天鹅卵的,因为小的形体不能容下大的内容的。

2(1)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文断句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文言文中对话常用“话曰”、“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比如文中的“傅言”。明辨句读还可以找虚词,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中“而”表示转折关系,所以在“而”前有停顿。最后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这样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2)D

【解析】

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此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类的选择题,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的选择题,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3)C

【解析】

C对应原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选项“杀二宦官”,混淆人物,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归纳题,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此题C项张冠李戴,人物混淆。

(4)①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②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

可能。

【解析】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帝”译为“统治”、“苟”译为“如果”、“死”意动用法,译为“为……死”。(2)“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庶或”译为“也许”、“面责”译为“当面责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语句翻译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

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挥手让他赶快离开。他的儿子也哭着说:“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3(1)B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答所给的词语的解释带到原文中去,看语句是否通顺,向人“搜寻”衣食显然不通顺,索应是“索要”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题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一词多义,答题时只要把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带到文中,看上下文是否通顺即可。文言实词的考核主要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双音节词与古今异义,课标卷又加上了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注意考虑平时学习的课本内容和成语的意思。

(2)D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看题干是什么人物的什么要求,此题是“方苞”的“愿望”①④⑤不是方苞的愿望,是现实的处境。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山选的题目,较为典型。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

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主要从“愿望”的是否上设置选项,难度不大。

(3)B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选项B“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错误,应为“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就是虚度年华,没有功成名就。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有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辨析,注意选项表述的重点和文章的细微差别,区分“事件”表述错误。

(4)①(3分)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②(3分)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和语意的流畅,“岩——在山岩上”“系——束缚”“虽——即使”“逆旅——旅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今年的翻译题目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文意的理解,句式上没有设置障碍,平时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所以答题时注意直译,严格落实重点实词词义的意思,这是评卷是的赋分点,抓住这些也就得到了分数,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和重点句式的落实。这些重点的内容落实之后还要作答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方苞叩首说:自从与您在书斋告别之后,没有能够再度见面。今日有幸收到您亲手写给我的信,情谊深厚但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人之间的交往难道有超过于此的吗!我跟您朋友之间的交往,断断续续将近十年了,我们两人之间可谓心灵志趣相通,能了解我内心深处的,也只有我的老兄您了。

我自从离开京都,泛舟南行,远离了北方风沙尘埃之苦,耳目为之开朗清爽;又因为远离父母未能对父母孝养侍奉已经很久了,现在得以回来问候看望父母,很有忘却自己身份的卑贱

与穷困。只是念念不忘三二知心好友,因离别而相隔在不同的地方,会合之日期很难约定,梦中常常看到王兄您和褐甫等新老朋友击掌言欢,酣畅地饮酒、嬉戏、笑谈、高呼,醒来时黯然感伤徒增离群索居的遗憾。

我于十月下旬回到家中,逗留了八天,就因为被饥饿驱使到了宣城县和歙县,中途乘隙进入泾河。一路上只见两岸高耸的山峰刺破天空,水流清澈凉爽可清可见底,悬崖岩石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风云在这之间吞吐出没,古树、枯藤、修竹茂盛盘曲生机勃勃。聚集生活在这里的人,神态悠闲从容。于是就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些人,他们安闲自得、放荡不羁,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他们得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渍、熏陶着他们的内心,得以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所以他们的文章都能做到文如其人。假如我在这里能有简陋的居处,数顷的薄田,一边耕种养活自己,一边钻研经籍著书立说,心胸坦荡无拘无束,不被外物所侵扰,我所取得的成就,不一定就不如古人。现在的我却只能舟车劳顿,向人求衣索食,有时山行有时水路,一路颠踣困顿为利所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被世间杂事所束缚,不能有一天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宽松闲适。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劳累辛苦体型憔悴,但我确实害怕因此而神智纷乱,学业因此而荒废,这样就只能空抱着无穷的志向而最终却一事无成。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假如这样虚度时光浑浑噩噩,一如往常那样,那么从现在开始到了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很容易就会学业生活荒落,终不能成功)!没有能够让自身(生活)有所得,也不能给身后留点什么(学业),这样必将像庸众们一样不足称道了。每当想到这些事,就如同得了不治之症困扰着自己,常半夜不眠起身,绕着房子独自彷徨徘徊。我的仆夫童奴都惊诧不已不能了解我在想些什么。我的心事,有谁能够倾诉呢!王兄您能为我指点筹划一下吗!

王兄您高中了举人,士人朋友间没有不为您祝贺的,但我私下却有点害怕了。韩退之说:“众人的进,未必不是退。”希望您能时刻让自己清醒冷静。我近来很想尽力研读经书,冲破旧有学说的门户只见,而探究其本质的东西。即使冒着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日月如梭,我们只能各自互相勉励,以此安慰各自离群索居的伤感之情。方苞再度叩首。

4(1)记录大致沿着立即

【解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应熟练掌握课本到的实词,做好课内实词迁移,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中“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的意思是“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具”是“记录”的意思;“率一斛得八斗至者”的意思是“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率”是“大致”

的意思;“其间缘水置仓”的意思是“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缘”是“沿着”

的意思;“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的意思是“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遽”是“立即”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解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考点。

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解答的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画线句子中“为”,动词,做、担任;“以”,拿、用;“直”通“值”,钱财;

“觇”,察访;“虽”,即使;“数”,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D

【解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提醒考生在备考时要熟练掌握常考虚词的用法,同时做好课本虚词的迁移。虚词的“以”的用法有:(一)作介词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⑥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⑦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二)作连词。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④表示因果关系,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三)作助词。①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②起调整音节作用。(四)作动词。①以为,认为;②用,任用。(五)作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如,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六)通假。①通“已”,已经;②通“已”,止。本题中“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中的“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以河流湍悍”中的“以”是连词,“因为”的意思。因此答案应为D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

【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的段落,确定问题所涉及信息的区间,然后分析归纳。文章第②段一共五句话,其中涉及刘晏增加户口数量办法的信息在中间三句,“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写刘晏设置知院官,及时了解情况;“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写知院官的职责;“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写救助的及时;“由

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写出刘晏采取措施后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的结果。考生根据上述信息就可总结出答案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所要求段落的内容,明确段内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逐层归纳,就可以得到答案。本文第③段共有八句话,第一句是第一层,写刘晏只在盐乡设置盐官,其他地方不设置,体现了按需设置官职的理念;

第二句到第四句是第二层,写刘晏根据水情分河段运送粮食,沿河建粮仓,减少了损失,体现了他因地制宜的理念;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刘晏对造船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从长远打算,体现了他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

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含解析)练基础 1、【18届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母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 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通“邀”,邀请 D. 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答案】B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B.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C.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D.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题依据“顶针”结构断句;最后一句不可读断。所以选B项。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

2016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3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雨神眷顾的平原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台湾]简 兰阳平原的孩子,首先认识的是水:雨水、井水、河水……一年两百多天自成一本雨谱,宜兰人恐怕大部分在雨天出生,死时听着雨歌敛目。 宜兰地形长得大胆,像一只从山脉跃下,打算盛海的“水畚箕”,众水汇聚只好归诸天意。这就难怪宜兰人长得水瘦水瘦,一街子来来往往,没几个胖;男的像瘦石、女似竹,眼睛里七分水意三分泪意,好像一生都是湿的。 宜兰人天生带山带水,性格里难免多一份巍峨的柔情,与人订交,动不动就靠近山盟海誓,且在浪漫中又自行加工“舍我其谁”的义气;可是,一旦出现严重裂痕,让他铁了心,其壮士断腕的气概又十分悲壮。这两种极端性格糅合在宜兰人身上并不难理解,柔情属水神后裔,悲壮来自先祖垦拓遗血。祖先们攀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在溪埔、河畔落脚时,难免仰首大哭,自后柔水钢刀性格便定了。所以,鸭赏、胆肝与金枣糕、蜜饯成为宜兰名产,外地人弄不懂怎么“咸得要死”与“甜得要死”可以一起出品。只要了解宜兰人性格就懂,它总是加倍给,爱与憎、同志与异类,每一种情感都推到极致。 宜兰人讲“真水”,是动了真感情的,短短二字绕了九拐十八弯,声音极尽缠绵。早年我到台北,有一次买水果,试吃一瓣橘子喊声:“真酸!”老板马上换了表情:“宜兰的!”喜出望外,自家乡亲一切好说,他像不要钱似的猛往塑胶袋装橘子,我是八十给一百不要找,

他坚持八十算四十,两人一面“推托”一面“牵拖”把宜兰县市地图复习一遍,总算在远房的远房亲戚那边找到更进一步的交集。这种萍水相逢的恋恋不舍,非常宜兰味。三山一海的平原里,装着水粼粼的人情。 站在我家大门往前看,通过广袤的稻原,最后视线抵达一列起伏的山峦。离家门最近的扭腰处约一百五十公尺,她就是“冬瓜山河”。离开故乡那年,她开始接受整治,逐渐变成今日面貌;没有亲见她转型的过程,保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她旧时的彪悍与沛然莫之能御的水魔个性。我喜欢坐在屋顶上,隐身于苍郁的丛竹间,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漂浮在乡野间的多神传说,让我自然而然形塑她的神格,点拨忧伤、鼓动幻想,甚至在不可言喻的压抑下,期待她借着强台而破堤决岸,赎回狂野与自由。 她,带来大水。水,漫入屋子的速度如厉鬼出柙,浩浩荡荡冲入大门,瓦解屋舍是人最安全的庇护所的定律。苍莽暗夜,一切浸在水里,无边界的漂泊感在我幼小的心内种下一株清明:毁灭与永逝乃动人的暴力。强风咆哮,折断竹身,随势横扫屋顶,砖落瓦碎的声音如细针掉地而已;滂沱大雨摔击屋顶,耳膜只接收巨大鸣响,无法听辨身旁人的语句。 多年之后,我才发觉自己陷溺文字世界,是因为贪婪地想搜罗更多的唇舌替我抒发抑郁——来自那一条母河长年的鞭打,我愈从文字里显影她,愈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乃是从她身上获得的事实。她用一把锋利水刀,砍断我那扎入母腹的双脚,挑明那双痴恋蔷薇不愿远眺的眼睛,她把我赶出新月形沙丘,只交给我暴烈的想象去未知世界构筑自己的命运。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我在异地街头行走,依然感受她的刀尖抵在背后,冷酷地下令:不准回头。 宛如门神的龟山岛出现在火车右侧,整个太平洋吟诵远行之歌。十五岁那年,我忽然可以理解,在我之前无数离开兰阳平原的子弟,坐在火车里凝视龟山岛的心情:怯弱夹杂悲壮。他们可能趁火车驶入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0课时文意概括课堂训练(含解析)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第10课时文意概括 (说明:“文意概括”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 1.(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北京市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2课时文言翻译课堂训练(含解析)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第12课时文言翻译 (说明:文言翻译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 节)(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解析)语文作业三十九 综合2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万卷作业三十九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正确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而因之B.则为所 C.以乎之D.且于所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译文: 二、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三、名句名篇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四、语言运用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 ....: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 ....,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想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 棋方面的半瓶醋 ...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 ....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 A.⑤②①③④⑥ B.③①⑥⑤②④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早读晚练】第60天-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

第60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朝天子·咏喇叭》) 情境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中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2)《朝天子·咏喇叭》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4)《朝天子·咏喇叭》中“()”,就这样非常形象地预示了剥削将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揭露了腐朽的统治阶级贪婪残忍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明王朝将因此而灭亡的必然命运。 二、识记常见的成语 1、罪不容诛——罪大恶极,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罪行,是非杀不可。不要理解为犯的罪还没有到杀的程度。〖错例〗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2、左右为难——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错例〗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坐地分赃(贬)——指独霸一方的土豪、匪首或窝主不用亲自去偷窃、抢劫,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来的赃物。只能用于贬义,且不可理解为在现场分赃。〖错例〗抢劫嫌疑犯们将抢到的财物在现场坐地分赃。 4、瞻前顾后——①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②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5、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宴席上战胜敌人。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6、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7、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8、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9、坐而论道(贬)——坐着空谈大道理。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10、至当不易——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错例〗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11、至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正例】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12、折戟沉沙——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13、指日可待(褒)——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三、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1、坐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2、归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四、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 1、太子、世子 太子:①春秋之前,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称太子,有时称世子。②战国时诸侯嗣子皆称太子,不能称世子。③两汉时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限时集训10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蹭连贯三含解析

任务限时集训(十)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病句、连贯(三) (限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__①__。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霎时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__②__: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晨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好整以暇察觉虽然却 B.怡然自得惊觉虽然而 C.怡然自得察觉尽管却 D.好整以暇惊觉尽管而 D[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却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根据语境,应选“好整以暇”。察觉:发觉;看出来。惊觉:惊醒;吃惊地察觉。根据语境,应选“惊觉”。“虽然”和“尽管”都有表示转折的意味,但“尽管”是让步转折,要委婉些,其后往往搭配“还”,而“虽然”表转折,其后搭配的往往是“但是”。本处后面有关联词“还”,显然搭配“尽管”。“却”表转折,“而”表并列,句子中讲夹竹桃的叶子的特点,显然是“尖而长”。]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读文段,从语意和语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①处,前面的语境是“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是构成“既……又(也)”的并列结构。从句意来看,前面是“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后面是“不觉得/不懂得……”。根据后文“等到霎时间失去了”,可推知应填“也不觉得会瞬息失去”。第②处,后面有一个冒

【早读晚练】第51天-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解析版)

第51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书愤》) 情境默写 (1)《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2)《书愤》中,“(),()!”两句是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3)《书愤》中,“()”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 (4)《书愤》中,“(),()”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5)陆游《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6)《书愤》中,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7)陆游《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8)《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乃“()”(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愤无人领军)。 (9)在《书愤》中“()”表明了北伐的艰难,“()”表明了北望中原,积愤如山之重。

二、识记常见的成语 1、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现在也指不分是非的无原则的和气,有贬义色彩。〖错例〗她是一位好老师,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一个一团和气的人。〖错例〗由于攻关小组全体成员上下齐心,一团和气,仅用十天便拿出了研究成果。 2、一劳永逸——费一次劳力而得到永久的安逸。〖错例〗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99) 3、一念之差——差:错。一个念头错了。常指因此引起严重的后果。 4、一饭千金——汉韩信受漂絮老妇之饭,报以千金。现指受恩厚报。〖错例〗公款吃喝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有的一饭千金,令人痛惜,此风非刹不可。 5、一差二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错例〗他的学习基础可以说是一差二错,想要通过这次会考是很难的。 6、一傅众咻——傅:fù,教导。咻:xiū,喧闹。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是不会学好的。后来用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 7、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错例〗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错例〗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一挥而就——挥:指挥笔。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错例〗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幺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10、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不见全身。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三、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1、.宜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保分小题天天练16(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16(含解析)不 分版本

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六) ——背练在平时,天天有收获一、语言根底题 (XXXX·湖北省第四届高考测评活动4月调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对古村落有着很特别的感情。它们虽然古旧、残破,却异常的真实。________间,述说着过去的事情。色尔古藏寨是一座典型而独特的原始村落,它静静地矗立在蜿蜒奔腾的猛河边。远远看来,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却又________,恰似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庇佑先民们隔世而居。因为色尔古藏寨建在山谷两岸的斜坡上,( ),建筑在这里显得层次非常丰富,空间传达出一种复合的感觉,就像是一首________的民歌,仔细听来,声部多而统一,婉转动听。灰色的石屋沿着山势________开来,宁静美丽中又有几分坚毅粗暴,就如色尔古的名字一般。沿着户间幽幽的小巷,可以到达任何一家。周围片石镶嵌的墙把你限定在一小片空间内,天空只能从几处采光的天窗里窥见,旁边的一沟溪水时隐时现。这些小巷的布置就如八卦一般,不熟悉的人怕是要走好多遍才能找到原先的路。色尔古藏民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藏寨里能见到藏民们吹奏铜钦。铜钦音色消沉而威严,具有某种恢宏的气势。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B.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C.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D.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答案 B 解析A项,“人们〞是主语,“令人〞句式杂糅;B项,主语“整座色尔古藏寨〞“合着宏大、消沉的铜钦声〞,后文接使动句“使人……令人……〞,正确;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出现双主语“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D项,“感觉有些悲凉〞前缺使动短语。应选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飞檐走壁依山傍水悠扬铺陈 B.残垣断壁山清水秀古朴蜿蜒 C.飞檐走壁山清水秀古朴蜿蜒

(京津鲁琼)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五 语用+散文+名句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

(京津鲁琼)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十五语用+散文+名句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

特色专项训练十五语用+散文+名句默写 (时间:45分钟分数:41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局部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外乡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隔靴搔痒。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局部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界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穿凿附会,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根底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2.以下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失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抚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C.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微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D.经过王老师的开导,他俩之间的“墙〞终于撤除了。 3.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增分突破一 揭示词句含意,概括局部文意实战演练

专题二散文阅读 增分突破一揭示词句含意,概括局部文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巴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汇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的巴黎。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拉斯蒂涅、玛格丽特、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 一条河给一个城市灌注和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 每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其具有了灵魂、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词语辨析题) 习题含答案

专题突破练20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词语辨 析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典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经典是不可重复的创造,包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阅读它可以借我们一双慧眼,人间真情百态;可以让我们渺小的心灵与伟大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们的精神同作家的精神,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诗性的滋润,变得而细腻。 A.内涵洞察浑然一体丰满 B.内含洞见水乳交融充满 C.内涵洞见水乳交融丰满 D.内含洞察浑然一体充满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 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的诗性表达。 A.渗透潜移默化转化文质浑融 B.渗漏潜移默化转化文质彬彬 C.渗透耳濡目染转变文质彬彬 D.渗漏耳濡目染转变文质浑融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 A.气质刮目相看只是终生 B.品位满不在乎于是终身 C.度量等闲视之但是终身 D.修养置若罔闻便是终生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其中的美好和丑恶,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领会判定从而 B.包罗万象领会判别从而 C.五花八门感受判别因而 D.包罗万象感受判定因而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限时集训1 现代文阅读Ⅰ(含解析

任务限时集训(一)现代文阅读Ⅰ (限时35分钟) 导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战“疫”状态。在这场阻击战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新冠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实现的,是战胜肺炎疫情这一共同的目标!在这场浩大的战“疫”中,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一同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生活就是课堂,以疫情素材入题,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激发我们的奉献精神.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疫灾频度达32。83%,平均不到3年就有1年发生疫灾。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自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且居高不下,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近3 000年来,中国的疫灾频度总体上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娴熟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筛选概括 【高考典例】 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来宾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给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其次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启:禀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异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异。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力量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常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长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力量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常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机敏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来宾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来宾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