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

的课题研究报告

容提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美育现状的研究,探讨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自觉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素质教育的瓶颈原因及对策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世界许多国家对此认识深刻,纷纷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教育就承担着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突

出的是考试选拔功能,所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社会上很有市场。20世纪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育洋溢起浓浓的人文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必须为人的幸福做贡献,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中华人民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可见,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受教育者身体得到发育,机能达到成熟,体质体力得到增强;能够掌握科学、驾驭自然、服务社会,能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关系;能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

但是,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强调的仍然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仍然是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知、习惯于将学生

当作知识的容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仍然很有市场,学生学得苦学得累,教师教的苦教的累,大多数人为了理想知道刻苦学习,但培养出来的只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学生厌学、辍学、混日子、比穿戴、比消费的大有人在,在光华外衣包裹下的是空虚的心灵,学校的日常管理重点就是维持纪律和抓学风,平静的就像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缺乏生机与活力。难道教育只是仅仅为了知识的承载吗?除了知识教育应该还有许多。面对当今乡村中小学只求成绩唯考试是瞻而忽视美育、体育、劳技、心理等教育的现状,我深感今天中国教育的残缺。残缺的教育将导致的是残缺不全的人,起码是不健全的人。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不行,不全面发展也不行。美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跨世纪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将美育纳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美育不仅能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的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美育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深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但美育得不到农村中学的重视,给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探究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研究现状

省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近代中国王国维首创美育,蔡元培倡导实践美育,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美育研究热,现已形成一系列美育理论,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美育在中小学只是花架子,农村中小学更与美育无缘。

如今,中小学学科渗透美育的研究正在兴起,但针对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系统研究很少,研究质量比较高的有:中学的《中学实施美育的途径研究》、莲花小学的《素质教育中的美育研究》,尤其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年第二期中江凤艳、王艳荣等对省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改进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的方法,值得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美育成为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指导学校的美育实践活动。

2、变以前口头上的美育成为今天的美育行动。实干兴校,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美育校本课程,搞好学科美育渗透,建设好音体美美育教育主阵地,让农村让学校的德育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文学

社团、广播站、音体美兴趣小组、科技节、节假日活动处处体现美育,让师生从思想、言行到价值观、情感方方面面美起来,使真善美充满校园,打造特色美育学校,让学校美起来,教师不再职业倦怠,而是充满幸福,学生不在厌学,而是快乐地学习。

3、组建乡土美育课外活动小组,有效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创办以乡土美育为特色的和谐学校。以乡土美育的人文精神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乡土美育的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渗透乡土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

3.教师通过研究加强了自身建设,提高了文化素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用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动作和美的行为营造一种美的育人氛围。

(二)意义

本课题研究对学生的意义: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美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美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培养创造的欲望、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培养超越的精神。

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性,积极

投身课改,热心参与美育教育活动,使教师由实践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名师转变,收获成功,体验快乐,克服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指数。

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重视美育,把美育列入学校整体规划计划,建设美育特色学校,改变学生厌学、一潭死水局面,打造美育课改名校,使学校充满创新或活力。

三、概念界定

1、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大学1983年版,第174页)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 的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美育现状的研究,探讨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自觉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素质教育的瓶颈原因及对策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世界许多国家对此认识深刻,纷纷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教育就承担着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突

出的是考试选拔功能,所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社会上很有市场。20世纪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育洋溢起浓浓的人文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必须为人的幸福做贡献,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可见,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受教育者身体得到发育,机能达到成熟,体质体力得到增强;能够掌握科学、驾驭自然、服务社会,能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关系;能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 但是,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强调的仍然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

美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美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各个学科渗透“美育”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学科渗透“美育”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市县比较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学科渗透“美育”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教育的均衡发展特点,侧重以各学科渗透“美育”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学科渗透“美育”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中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研究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美的事物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欣赏的,因为这种能力不完全是天生的,有的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的。每个人对美的涵的认识和理解也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中学生生理和心里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美术是直观的视觉形象艺术,它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符合青少优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如何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就成为摆在面前,值得我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容 首先,调查研究对象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及在中学阶段美术水平程度,据此研究分析美术课堂教学的深浅程度和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同时,也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接着通过美术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再升华至理性认识,然后用理性指导感性,直接地体验美的存在和应用,有益于学生的全面

发展。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使一部分尖子能脱颖而出。 三、研究过程及操作步骤 1、调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美术基础。 调查项目调查结果班级美术兴趣程度,使学生们能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能从根本上培养我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和技能。 b 客观动机的诱发。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或在以后教学中会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心理优势,在美术专业方面多思巧干,照样能有所作为,甚至能取得较高的成就。专研美术不仅是兴趣爱好,它完全可以成为同学将来立足社会的谋生手段。4、优化目标和过程的具体措施 发现美。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是潜移默化的,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我大多这样启发学生:这样造型比那样造型更美,这种构图比那种构图更完美,而且边说边做示。多讲、多练、多分析、多比较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基本方法。对接受力强、美感好的同学适当表扬,以个人带动全班。自然事物的美无穷无尽,在春季或秋季,利用学生远足的机会指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是一件事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5年11月 30 日)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内容和方法”,构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生活化、常态化德育体系,使中小学生喜欢德育,是我校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校近几年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就是试图通过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练就美的领导、培育美的学生六个方面,丰富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的形式,探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和方法,建构美在其中的生活化、常态化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美的意识”初步树立,校园“美的文化”有所积淀,师生的精神风貌阳光向上。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所民办学校中也是可以塑造“美的机体和精神”的,只要举办者和管理团队、教师队伍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务实勤勉的教育精神,和美好的教育理想。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务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由于社会、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于2010年10月立项,该课题自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正确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本课题以具体实施了一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这一时间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与措施 (一)充分体会了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感受美感,因此,我们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音乐发生了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也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现行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是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我们以他们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大到其他内容的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大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音乐作品扩大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比如:在一年级上欣赏教学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集中,也不能持久。我们就要观察学生喜欢什么,然后选择一些既丰富多彩,又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让他们欣赏,且篇幅短小,乐曲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由简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由易到难。比如,白素华老师在一年级上的《小猪睡觉》一课,一年级的学生对这课一曲十分感兴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列入了

美育课题研究方案1教学教材

美育课题研究方案1

小学数学“美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各个学科渗透“美育”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学科渗透“美育”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市县比较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学科渗透“美育”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教育的均衡发展特点,侧重以各学科渗透“美育”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学科渗透“美育”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美育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美术训练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中心小学 二00八年九月三日

小学音乐美术训练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现代艺术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但长期的艺术教学使我们发现片面强调创意或技能一个方面,都是欠缺的。只注重的创意培养,“不教而教”在小学低年级段尚可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艺术技巧的学生将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艺术创意,甚至是无法表现,这样学生会逐渐失去对绘画、对表演的兴趣。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都没了,何谈在活动过程中展示学生的艺术创意呢?我们围绕“如何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展开大讨论,达成了共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了重要的地位,为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提出“给每个孩子播种希望”,培养“合格+特长”的办学方向。我们相信:通过艺术教育,我们的农村孩子也会和城里孩子一样,会审美与创美,会拥有自己的艺术人生。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研教改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激趣、合作、密切联系生活原则,建立相适应的良好教学模式。 (2)、教学探究过程中,本着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艺术课的教学,能学有所得,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3)、艺术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达到育心造人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1、运用规范的舞蹈训练,指导学生的自然体态,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的柔韧度、韵律感,使他们仪表、举止端庄得体。 2、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3、将“快乐绘画手工纸艺坊”搬到课堂上。 A:在低年级开设撕纸、剪纸、团纸、彩纸拼贴画等,开设我与纸儿交朋友系列平面纸艺活动。 B:在中年级我们开设增加折、卷、揉、搓等较简单半立体的纸雕平贴与浮雕相结合,开设我的纸儿会说话系列活动。 C:在高年级,在剪、撕、折、卷、揉、搓的基础上增加编、挖等浮雕技法。开设我与纸儿亲密接触系列课程。构图上以点、线、面结合,长短曲直变化。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的界定:美术、音乐统属艺术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它既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能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打动学生的心灵。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艺术活动技能的培养,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境界,均衡理性情感,完善品德、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 课题依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艺术课程标准》,在深入调查、分析我们片区几所学校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中小学课

小学音乐美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冯琳琳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

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目标包括: 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艺术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个决定表明了音体美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音体美教学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美育的黄金阶段。现阶段乡镇小学在音体美教学中对学生缺少美育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我们认为音体美学科中都能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更直观、更具体更具有时效性、推广性、带动性。从03年11月起,我校音体美组开始进行近两年的保定市课题“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研究》是我校近年来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课题,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的主攻方向,其宗旨是通过充分挖掘小学教育教学中美的教育资源,确立素质化的“美的教育” 目标体 系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创设一种和谐活泼的美的教育氛围,构建一系列更为科学合理并能较 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美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 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逐步完善并最终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美育人、 提高素养、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系统的可操作的做法:建立“以美育人、教学创新”的课堂教 学模式体系,建立“寓美于德,教人求真”的现代德育模式体系,建立“以美育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模式体系,并最终创设“美的教育,以美育人”的氛围、形成美的教育机制和理念,全面实施和推进素

(完整版)美术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doc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表 课题名称美术游戏材料与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课题成员 研究时间2014 年 10 月 1 日至 2016 年 7 月 30 日 总结时间2016 年 8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0 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幼儿生活周围废旧材料、本乡本土所生产、生长的资源,家乡一切自然资源中易于幼儿操作并具有教育价值的美术材料的合理选择。 2.怎样合理投放美术游戏材料。 课题3.美术游戏材料与幼儿怎样有效互动。 研究4.如何有效介入和放手幼儿的美术游戏。 基本5.美术游戏材料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关系。 内容6.生活化、本土化美术游戏材料的挖掘。 及思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路幼儿美术材料的选择相当丰富,包括绘画、剪纸、泥塑、纺织、拼画、扎染、涂抹等等。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很难将所有门类的美术形式都在游戏材料中呈现出来,这样的话,即没有很好地将美术材料融入主题背景中,又使美术活动成为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大拼盘“,因此,结合我们的幼儿园的课程及幼儿认知状况,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深 入地挖掘:美术材料:绘画材料----手工材料-----欣赏材料

培训及研修内容主持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课题开题辩论会20150208多功能室研修成员 幼儿美育的目标及作品形式20150301多功能室研修成员 本多元美术游戏材料的投放20150428 会议室全园教师开 阶 幼儿乡土美术材料的挖掘20150403 会议室全园教师开 段 展手工扎染20150619 操场全园教师研 了 幼儿园手工游戏材料的研究 究 20150915 会议室全园教师哪 培训 工 些 作全园师幼、家研亲子绘画(材料: T 恤)20141112 各班级活动室 进长究 展 亲子手工(材料:树枝、瓶全园师幼、家活 20141125 各班级活动室 情 盖、谷物)长动 况 幼儿绘画游戏材料的研究活 201503-20150 活动室、美术区研修成员 研修成员 7 动 幼儿手工游戏材料的研究活 研修成员活动室、美术区研修成员动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 的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美育现状的研究,探讨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自觉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素质教育的瓶颈原因及对策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世界许多国家对此认识深刻,纷纷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教育就承担着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突出的是考试选拔功能,所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社会上很有市场。20世纪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育洋溢起浓浓的人文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必须为人的幸福做贡献,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可见,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受教育者身体得到发育,机能达到成熟,体质体力得到增强;能够掌握科学、驾驭自然、服务社会,能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关系;能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 但是,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强调的仍然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仍然是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知、习惯于将学生当作知识

美育课题阶段总结(郝)

《密云县中小学美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市教委体美处和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研究会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县中小学美育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起来了,我县美育总课题组设在密云县教委体美卫科,课题名称是《密云县中小学美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的研究》,下面将我们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更加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可见,美育已纳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到现在,美育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美育是时代的急切呼唤。 我县教委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全县中小学生的美育素养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我县地处远郊区,城乡差异比较大,基于这种特殊情况,学生的美育素养参差不齐。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中小学生美育素养的现状,并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小学的美育工作,我们决定开展美育研究。旨在探索中小学美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初步构建完整而开放的学校美育体系,旨在使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和激励创新等新的特质要求,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调研,确定实验学校 2009年12月份,我们选取了城里、平原、山区各三所学校,对

美育课题研究方案报告

认真制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修改) 精品文档 美育课题研究方案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美育现状的研究,探讨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自觉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素质教育的瓶颈原因及对策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世界许多国家对此认识深刻,纷纷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早在1983年,

邓小平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教育就承担着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突出的是考试选拔功能,所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社会上很有市场。20世纪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育洋溢起浓浓的人文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必须为人的幸福做贡献,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可见,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受教育者身体得到发育,机能达到成熟,体质体力得到增强;能够掌握科学、驾驭自然、服务社会,能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关系;能够欣赏美、发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

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 1 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美育课题研究活动的设计

第1卷第4期2001年12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No.4 Dec.,2001美育课题研究活动的设计y 袁泉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美育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文着重从美育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过 程、成果交流与评价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美育课题研究活动的设计。高校美育教师既要成为美 育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美育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设计师。 关键词:美育;课题研究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01)04-0065-04 美育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与美育相关的实际问题,积极地进行探究,并且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探求结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美育课题研究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与评价为目的。美育课题研究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分别就美育课题研究的选题、过程、成果交流与评价的设计进行探讨,以期对美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美育课题研究选题的设计 课题研究首先必须选择和确定好研究课题。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学习的起步阶段,感到最困难的是不知道怎样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启发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创造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可以说,高水平的探究、质疑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学生的质疑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定选题比确定研究方法更重要。美育选题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教师精心设计选题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选择或参考的美育领域研究题目。这些题目要能够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从不同的欣赏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甚至是用一些与传统相悖的思路去探究美的事物和现象;要引导学生从探究单一结论的趋向,转变为多向思维的求异,鼓励学生按照不同的思路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教师设计的研究选题,可以是涉及内容和范围较小的、一次研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题,也可以是综合性较强的包括若干个小课题的大课题,但应以小课题为主。 教师在设计美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你对学生最关注的美育问题了解多少?你希望学生通过研究活动,获得哪些美育领域的知识,培养哪些意识和能力?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美育的欲望,有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实施研究的余地和思考空间有多大,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有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y收稿日期:2001-10-08 作者简介:袁泉(1958-),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于2010年10月立项,该课题自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正确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本课题以具体实施了一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这一时间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与措施 (一)充分体会了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感受美感,因此,我们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音乐发生了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也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现行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是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我们以他们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大到其他内容的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大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音乐作品扩大到外国的优秀音乐

作品。比如:在一年级上欣赏教学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集中,也不能持久。我们就要观察学生喜欢什么,然后选择一些既丰富多彩,又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让他们欣赏,且篇幅短小,乐曲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由简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由易到难。比如,白素华老师在一年级上的《小猪睡觉》一课,一年级的学生对这课一曲十分感兴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列入了欣赏教学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导入,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小猪睡觉的憨态可掬,然后欣赏时要求学生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想象出他所描绘的小猪的模样,这样一来,学生们都能把他们脑子里的形象用声音表现出来,对歌曲也有了感情,理解更深刻、更生动、更形象了。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音乐,通过一年的欣赏教学实验课下来,在测试的时候,选编一些短小曲调,让他们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绝大多数学生能听音乐,并生动讲述自己的感受了。到了中年级,我们在欣赏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了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们接触我国的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名曲,它的音乐极为优美典雅,富有园林美,它从黄昏的江岸听到远处的钟鼓声写起,逐步推开,写出了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片萧声消失在夜的寂静中,虽然学生一时还体会不到这么多,但学生们的确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很美很美。逐渐地,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越来越强烈,最后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 (二)充分体会了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