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前言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宝贵、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能力,国家富强的希望在于创新,而建立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1]但在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下,如何确保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效地发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社会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查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走访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教学教师,就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及当前的创新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访问,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1.缺乏创新的动机。创新动机是创造者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创新的动机还很缺乏。从研究生入学动机来看,很多研究生完全是为了文凭而读研的,他们仅仅满足于修够学分。另外,研究生面临着生存、学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这种在外部驱动力下进行学习和科研,缺乏对学科、科研的真正兴趣,因此很难发展创新能力。

2.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只有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有理论的创新和活跃的思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搞理论研究时不要脱离实践,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创新需要灵感,但灵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3.缺乏创新成果。我们一般把研究生发表论文质量的好坏作为研究生的创新成果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不足。在选题上,研究生缺乏冒险探索精神,对于发展前沿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都是望而却步。在论文研究方法上,很少有人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总是一味的总结别人的研究结果,因而很难有原创的作品。

(二)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树立创新教育观。研究生教育是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下进行的模式化培养,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个性不能充分的发挥,因此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首先,学校管理部门要营造有助于创新的机制与氛围,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其次,导师应注意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因人而异的制定培养方案。作为新时期的一名研究生,要把国家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头等任务来对待,努力去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立志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出力。

2.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制。“导师组”制是由不同相关学科的导师组成的一个指导小组,是为在学校师资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资源共同分享的集体培养制度,这样有利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其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校内或校外的跨专业建组,高校与高校或与研究所的联合组建的导师组等形式。

3.增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量实践成果的涌现。比如硕士研究生挂职锻炼,即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到地县、乡镇或企业挂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挂职单位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的一种实践

模式。其次,研究生应多参与假期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考察、回乡调查、扶贫支困等。再者,可以建立广泛的实践

基地,推进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化。

4.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对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创新成果的获得有着重大的影响。[2]学校应经常邀请一些专家进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多提供科学研究立项的机会,加大对科研创新成果的奖励。此外,学校在招生时要打破本校保护主义,注意学生生源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要配备先进完备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备,为研究生扩宽视野,完善知识储备,孕育创新的思想提供便利。

三、结束语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迫切的问题,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既要尊重研究生的主体性,又要有健全的培养体系,更要注意各方面的协同配合,通过学校、导师、研究生以及教育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紧抓教育质量,才能使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迈向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洪滨,单连杰.浅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

教育,2005:149.

[2]瞿海东,章丽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2,(10):7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创新能力提升情况

为促进配电及用电技术的技术创新,新设备的研发和传统设备的改善,我司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制定了中心的职责及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研发的条件。制定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并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的配电设备,已取得有效的成果。 为规范研发实施和科研管理,我司制定研发投入核算管理规章制度、科研项目管理条例,科研项目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规范研发项目的投入。 为规范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科技论文发表及著作权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有效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提升和规范研发人员的考核和积极性,我司制定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惩制度为研发人员提供了保障,制定《研发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有效的提升研发人员的专业度和创新能力。目前各项制度都开始在逐步实施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三年我司已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有1件发明专利授权、1件实用新型专利及1件软件著作权授权,1 件发明专利和*件实用新型专利受理,技术诀窍*项,平均每年获得科技成果转化5件。 发明专利“*****”已转化为产品“*******”,2017年底已获得技术产品的样品,此专利亦应用到我司产品“***”等产品中,2017年获得产品销售收入***6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是我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及自动控制系统程序,2017年我司对成果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技术成果已应用到产品“*等产品中,“**”等8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亦转化为产品,2017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万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报讯记者王虹航报道“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灵魂,因此项目经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在近日召开的第13届中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峰会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制度建设与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这样强调。 对于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王宁指出,项目经理要注重以下4点:一是要强化抓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二是要认真履行项目经理的执业责任,三是要加强对一线操作工人的管理和培训,四是要用好用足安全生产费用。 随着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工程项目管理也面临着需要研究和不适应的问题。对此,王宁强调,当前要关注几个重点:要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品质和建设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和生产一线。因此,在实施项目管理当中,要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定期梳理施工现场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小组等形式,有意识地研究解决施工作业当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只有用信息化,才能带动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才能够优化升级。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JOURNALOFBEIJINGINSTITUT;Oct.2006;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常顺英,林彤;(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增强;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在创新;的途径;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8No.5 Oct.2006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

研究生既是国家现实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化。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对象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原则僵化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厘清“评什么”、“谁来评”和“怎样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乃至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稳健提升亟待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之一。 一、评什么—— —评价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点 自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递增,2007年达到119.50万人[1],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尽管过去30年里我国累计培养的200多万名硕、博士毕业生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受到社会广泛质疑。人们在探讨缘由的同时,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本身进行反思—— —研究生创新能力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能力?解决这些困扰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心头的问题正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其答案便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要点和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颇多,但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内容予以剖析和分解的极少。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题名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论文、论著有240多篇(部),其中2003年至今就占200多篇(部)。在已发表的论文、论著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进行明确分析的仅有30余篇(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做出分解的不到10篇(部)。已有的研究大多或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多为泛泛而谈;或比较国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归纳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或梳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发表个人策略性见解。为数不多的学者们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分析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杨叔子指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研究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朱清时提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记忆力外,还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等至关重要的素质[3];朱小军等认为,研究生的创新限指知识创新范畴,其创新能力由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人格魅力等构成[4];吴巨慧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由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组成[5];叶海智等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 摘要:认为“评什么”、“谁来评”和“怎样评”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首先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涉及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评价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点,评价主体的确立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科学评价原则的制订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保障。厘清这三个基本问题不但有利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和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陈新忠,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0;李忠云,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武汉430070;胡瑞,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武汉430070。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3403784.html,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郑园 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10期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并不明显,还存在种种问题。在诸多影响创新能力特征的因素中,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实践模式和导师的学术指导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亟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完善。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产学研;双导师制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就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更是发展迅速,2006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已达110.47万人,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逐年下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科研实践参与度低;②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③学术成果质量不高;④原创性成果稀少。 何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和己有知识经验等在创新主体身上的综合表现。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根据他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创新的公式:创新=科学规律+想象力+实践检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要有较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即具有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3.创新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4.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很多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差的首要原因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既有政府宏观管理的错位问题,也有学校内部的培养制度原因;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自律环境较差,同时,我国的政府投入还很不到位,经费支出结构也很不合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他研究也发现导师的学术造诣、科研经费和成果、指导投入和指导方式均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再者,研究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略。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创新能力特征的因素中,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实践模式和导师的学术指导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因素。 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在衡量企业的综合指标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为分析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选取了重要城市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 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一、引言: 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创造文明的历史。进入到21世纪,中华民族要走科教兴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就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唯物史观认为,一切价值都是人的创造物,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离开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人的价值。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只有正视社会条件,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创造的价值才有意义。大学生与国家发展战略乃至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这一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自主创新是与技术引进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而自主进行的技术创新,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技术以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等。大学生自主创新体现在大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

还有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大学生不断地寻求有新意的点子来突出自己,理论和实践结合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二、研究目的: 目前很多大学老师都是要求学生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第一时间都是想起互联网,特别是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想在网上复制一份来应付老师的作业。是什么导致现在大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作业呢?通过了解,其实大学生普遍还是具有参加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尤其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大学所能提供的创新环境有限,创新气氛也比较缺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创新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目前的中国,“山寨”现象普遍,有人是因为自身懒而不去创新,有些人是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没有能力创新,有些人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他们创新。也由于中国式的应试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程度,发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的原因,反映大学生的现状,并希望这份报告能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做出微薄的贡献。 三、文献回顾: “从创新源泉看,创新可以分为引进吸收后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我们自己研究、发明和开发。自主创新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

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大世,其中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一个国家如果如果有了足够强的创新能力他就能长盛不衰不断发展进步,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向灭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个人分析。 关键字: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经济发展影响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知识经济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摇篮。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周笑妮等,2010)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为重要的, 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王丽萍,200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我简要选取了这三种: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等为代表, 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张宝臣,2004)。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等为代表, 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安江英,200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Burton R. Clark,1993)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标准化思维 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痼症, 从高考的标准化训练到考研命题的标准化引导, 从中学教师的“刻板”讲解到大学教师的“规范”说教, 满脑子的标准化答案, 使学生固步自封, 思想越来越趋同, 想象力越来

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我们的年龄一般在二十三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我们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我们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研究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因此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如何? 受我国当前社会大环境或者我们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新意识。 造成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待改革。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学生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化训练来取得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趋于收敛,在处理问题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这无疑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并利用好我们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同时,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2.知识覆盖面窄。 大学学习的针对性极强,专业划分很细,这样固然可以使自己所涉及的知识更加精通,但是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据我了解,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很少踏进图书馆。创新是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要将自己新颖的想法变成现实,更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利用。知识面狭窄直接禁锢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前言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宝贵、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能力,国家富强的希望在于创新,而建立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1]但在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下,如何确保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效地发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社会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查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走访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教学教师,就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及当前的创新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访问,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1.缺乏创新的动机。创新动机是创造者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创新的动机还很缺乏。从研究生入学动机来看,很多研究生完全是为了文凭而读研的,他们仅仅满足于修够学分。另外,研究生面临着生存、学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这种在外部驱动力下进行学习和科研,缺乏对学科、科研的真正兴趣,因此很难发展创新能力。 2.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只有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有理论的创新和活跃的思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搞理论研究时不要脱离实践,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创新需要灵感,但灵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3.缺乏创新成果。我们一般把研究生发表论文质量的好坏作为研究生的创新成果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不足。在选题上,研究生缺乏冒险探索精神,对于发展前沿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都是望而却步。在论文研究方法上,很少有人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总是一味的总结别人的研究结果,因而很难有原创的作品。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措施

课程:形势与政治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 状 及 提 高 措 施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B070302班 XXX * B07XXXXXX

2010/06/10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上,创造力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重新组合成新的系统而产生,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是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它主要表现在独立掌握新知识的多少、深度和在处理问题中运用知识的广度方面。因此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心理表征。大学生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认识追求创新,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大学生的行知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也将是一个较长时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转变这一状况。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要做出成就都必须依靠高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各项成果。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载体,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和教学方法上适应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并结合社会做出对教育制度改革。作为创新的最重要的环节,大学生更应该从我做起,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广大本科生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意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课题组卢明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对素质教育的这一新提法作了明确阐述:“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决议还要求每个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创新能力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社会建设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通过对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培

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储备科技后备人才,从而为形成必要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创新能力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是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实际,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创设质疑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1、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尤其是创造潜能的开发。 2、认识创新的本质,构建创新教育模式,造就创新型教师。 3、探索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及表现特点。提炼中小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目标。 4、总结了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流程。 5、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 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2.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4.开展探究学习,实现自主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成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关于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培养模式和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做好创新成果的鉴定工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建设工作;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工作。 标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公认指标。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可见,探索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途径十分重要。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思路不符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性才能其实不符。 2、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匮乏 我国研究生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等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导师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科研能力欠佳,还有导师队伍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思路不符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统一计划、统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导致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术毕业论文中缺乏创新。另外,我国一般采取导师制培养,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或者毕业论文的选题大多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