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01帝 可汗变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

清01帝 可汗变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

清01帝 可汗变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
清01帝 可汗变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清朝末期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政策

全面推行“放垦蒙地”政策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1902年1月),因内外交困,库款支细而百般焦虑的清政府,在1901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两次上奏“筹议开垦蒙地”后,即决定“着派贻谷驰赴晋边,督办垦务。”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督办垦务大臣,赴绥远督办包括察哈尔在内的整个内蒙古西部垦务。与此同时,东北三将军和热河都统也陆续在所辖内蒙古东部各蒙旗全面开始官放蒙地,垦丈内蒙古东部地区。从此,清政府在内蒙东西部开始了全面放垦时期。 内蒙古西部的蒙地放垦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贻谷上任后在归化城设立了“督办蒙旗垦务总局”(初名曰“行辕”,宣统二年五月改称“局”,并移驻绥远城)。后来,又陆续分设垦务局。为了便于推行垦务,贻谷还成立了官商合办的两个垦务公司,即负责承领转放乌、伊盟部分土地的西路垦务公司和承领转放察哈尔地区部分土地的东路垦务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新政10年中,清政府在哲里木、昭乌达两盟共放垦蒙旗土地330余万响另1.6万余顷。 首先,清末大规模放垦蒙地,是清政府在蒙古地区推行最厉、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政策。它虽然使内蒙古地区的农耕业有了空前的扩展,促使部分蒙古人改务农耕或半农半牧,丰富了蒙古地区的经济生活。但从清政府实行的蒙地放垦政策实质上是一项对内蒙古蒙汉各族人民实行的经济掠夺政策,对蒙汉各族人民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并且加剧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严重的农牧冲突,付出了巨大的生态成本,所以对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 筹蒙改制 内蒙与全国相比,除了放垦蒙地外,清政府还没有制订和实施专门针对内蒙的新政计划和措施。但是随着全国性新政的逐步推进,也由于边疆危机的逐步深重,全国朝野上下又出现了改变传统制蒙政策、全面筹边改制的舆论和奏议。作为在内蒙实施新政改革的重要步骤,清廷首先整顿了理藩院,1906年11月将其改称理藩部,并陆续调整了机构设置和职能。增设调查、编纂两个附属局,着手筹办“藩部”新政事宜,开始组织对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地理资源等方面的调查,列出包括牧政、开垦、铁路、矿产、森林、渔业、盐务、学校、兵制、商务、织造等多项内容的调查提纲。 虽然终清之世,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遍设州县改建行省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己为后来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设置特别区、行省莫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简介 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功绩: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代号: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满族。 功绩:在位17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期间,注 意发展生产,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 代号: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代号: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代号: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功绩:在位13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代号: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功绩: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代号: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 功绩:即位后,诛杀和珅,多方采取措施,但内忧外患甚为厉害,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代号: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 功绩: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腐败成风,大臣懦弱无能,被列强侵害。 代号: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功绩:在位11年。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圆明园被洗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已无回天之力。 代号: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功绩:终身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代号: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功绩: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 代号: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功绩: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巧记清朝皇帝顺序口诀 口诀ko为: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天命、天聪、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代蒙古史料综述

清代蒙古史料综述 在清代,蒙古族作为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一直是清王朝比较重视的政务。清代大多数官方文献都是满、蒙、汉文并行。因此有清一代有关蒙古的史料是相当丰富的,且有关记载是比较有系统性的(不像明代那么零乱残缺)。此外,由于蒙古在政策、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清有特殊的关系,还有许多针对蒙古的专门文献。 一、基本汉籍史料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4300余卷,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全局总目、序、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繁官等51卷外,计有《满洲实录》8册(不分卷)、《太祖实录》10卷、《太宗实录》65卷、《世祖实录》144卷、《圣祖实录》300卷、《世宗实录》159卷、《高宗实录》1500卷、《祖宗实录》374卷、《宣宗实录》476卷、《文宗实录》356卷、《穆宗实录》174卷、《德宗实录》597卷,以及《宣统政纪》70卷。 《清实录》的取材范围广泛,统治者有关实录的具体规定多达100多项,包括朝廷大典、帝王巡幸、政纪朝纲、百官除授、军政方略、封疆建置、人口户丁、少数民族、天文历法等众多方面。按照清廷的规定,实录均以满、蒙、汉三种文字抄写。这些实录抄本,现在都收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 《清史稿》民初赵尔巽(1844—1927)主修。529卷,包括本纪25卷,志135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帝至宣统三年(1616—1911)清朝296年的历史。 《清史稿》对有关清代的大量史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基本反映了清代重要史事,为研究清史提供了方便。但参与修史者多为清朝遗老,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叙述清朝的历史,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的封建正统思想。加之仓促成书,未做统一审订,致使前后矛盾,繁简失当,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差错、遗漏、颠倒等现象严重。总之,它不是一部好的史料书籍,但它是

清朝皇帝皇太极有几个老婆

清朝皇帝皇太极有几个老婆 清太宗皇太极全名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八子,是清王朝的建立者。那么皇太极有几个老婆?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皇太极有几个老婆,希望对你有帮助! 皇太极的原配是钮祜禄氏,她只活了20岁,不过去世之前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 哲哲是皇太极的皇后,她是历史上有名的孝端文皇后,曾为皇太极生下了3个女儿,后来在顺治继承了皇位之后,她被尊为了母后皇太后。 哲哲有两个侄女也嫁给了皇太极,她们分别叫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其中作为妹妹的布木布泰先嫁给皇太极,她生下了皇位的继承人顺治帝,除此之外她还生下了三个女儿。海兰珠是皇太极最爱的女子,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0多岁了,不过皇太极还是最喜欢她。在为皇太极生下的皇子早夭后,她过度悲伤病逝,年仅33岁。 在皇太极的老婆中,还有一个女子比较有名,她叫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也就是康惠淑妃,她本来是林丹汗的福晋,后来林丹汗被皇太极打败后,她成了皇太极的侧福晋。很多人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很吃惊,因为这就意味着皇太极娶了一个二婚的女人。 除了上面介绍的老婆外,皇太极还有继妃、侧妃、庶妃,不过关于她们的记载没有之前介绍的妃子多,不过她们也尽到了一个妃子应

尽的责任,就是诞下子嗣,绵延皇室,因为她们分别都为皇太极生下了孩子,所以在历史上,皇太极的孩子有很多,据统计,他有11个儿子和14个女儿。 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的本名叫爱新觉罗;皇太极,他的别名叫天聪汗,是继承了父亲努尔哈赤汗位的人,也是建国号大清的人。 据史料记载,皇太极一共有15个妃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元妃、孝端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和孝庄文皇后。其中元妃是皇太极的原配,她在明万历35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孩子后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去世之后皇太极也没有追封她为皇后,所以她的称呼是元妃。 孝端文皇后的名字叫博尔济吉特;哲哲,因为当时清朝比较重视和蒙古的联姻,所以出生在蒙古大领主世家的哲哲受到了重视。除了地位,哲哲是一个贤德的女人,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她一直主持着后宫的事物,所以皇太极对她很满意。 敏惠恭和元妃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海兰珠,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她嫁给皇太极后成了他最宠爱的妃子,她也和皇太极有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比较悲凉,因为海兰珠在3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个消息令皇太极非常悲伤。 孝庄文皇后出生于1613年,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孝庄文皇后一生75年,她最大的成就就是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所以她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皇太极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他曾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成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之二)

清朝皇帝对 中国 疆界的认识和自我约束 清太宗皇太极曾向喀尔喀汗王宣称:“昔辽金元三国之主,当征战时,西伐厄讷忒黑,东抵朝鲜,北及黑龙江,南至于海。朕今日正与相等也。”120 年后的乾隆中期,他的子孙们已经完成了他的未竟之业,这时,皇太极的后继者乾隆是否会就此止步,在乾隆心目中,这“无远弗届”有没有最后的界限呢?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夏间,投诚复叛的准噶尔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在清军追击下遁往哈萨克,清军遂深入哈萨克逐捕,哈萨克兵迎战不敌,哈萨克汗阿布赉及其弟阿布勒比斯遣使至军营,“问安请罪”,右部哈萨克阿布赉汗“情愿以哈萨克全部归顺,永为大皇帝臣仆,随具托忒字《表文》并进马四匹,遣使亨集噶尔等七人入觐”。事闻,乾隆大喜过望,认为准噶尔全局奏功在望,就此宣谕国中曰:“哈萨克即大宛也,自古不通中国。昔汉武帝穷极兵力,仅得其马以归,史册所载,便为宣威绝域。今乃率其全部倾心内属,此皆上苍之福佑,列祖之鸿庥,以成我大清中外一统之盛,非人力所能与也。”(注:参见《清高宗实录》卷五四三,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丙午;《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一。) 对收纳逋逃、对抗入境清军而战败的哈萨克,借国家全盛兵威,一举将其纳入中国版图,易如探囊取物,更何况阿布赉汗“情愿以哈萨克全部归顺,永为大皇帝臣仆”;但乾隆认为,哈萨克与内属的喀尔喀与厄鲁特背景不同,无须也不应纳入中国版图,而宜以外藩属国相待。他的思路在上述明发谕旨中表述得十分清晰: 哈萨克越在万里之外,荒远寥廓,今未尝遣使招徕,乃称臣奉书,贡献马匹,自出所愿,所谓归斯受之,不过羁縻服属,如安南、琉球、暹罗诸国,俾通天朝声教而已,并非欲郡县其地,张官置吏,亦非如喀尔喀之分旗编设佐领。即准噶尔初归时,不过欲分为四卫拉特,令自为理,哈萨克自非准噶尔近接西陲之比也。(注:参见《清高宗实录》卷五四三,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丙午;《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一。) 乾隆对哈萨克的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前后一贯的。两年前,当西北两路出师准噶尔,就已确定政策的大致方向:“大功告成后,若哈萨克人等投诚前来,将伊大头目酌量赴京入觐,赏给官爵,其所属之人,仍于原游牧安插,不必迁移;倘竟不归诚,亦不必用兵攻取。”(注:《清高宗实录》卷四八三,乾隆二十年二月癸酉。) 简言之,归顺固当受之,否则,亦悉听其便。当清军深入哈萨克并取得对哈萨克军决定性胜利之后,情况比预计的顺利得多,但乾隆没有滋长吞并哈萨克对外征服扩张的念头,仍循着原有的政策思路,比照“安南、琉球、暹罗诸国”,将哈萨克作“藩属国”对待,“不过羁縻服 属”“俾通天朝声教而已”。随后,循照右部哈萨克“照旧安居,不易服色,不授官爵,不责贡赋”(注:《清高宗实录》卷五五五,乾隆二

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平简介

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平简介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年间就因为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后来在讨伐蒙古,征 讨明朝的战争中,又屡建有功勋。因为他的卓越功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六年,皇 太极册封豪格为肃亲王,主要负责的是户部事宜。豪格骁勇善战,成为当时皇太极最得力 的助手。 在豪格的功勋中,最卓越的成绩要数征讨明朝和入川平乱。先说说征讨明朝,1626年,豪格在其叔父代善的带领下,发起征讨蒙古扎鲁特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豪格表现卓绝。扎鲁特部的贝勒被豪格亲手斩杀。后来,又在皇太极发起的宁锦之战中,豪格积极配 合父亲皇太极,宁锦之战中,豪格将蒙古的固特塔布囊击败。在皇太极数次征讨明朝的数 次战役中,豪格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36年,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执掌户部事宜。 接下来就要说说豪格入川平乱的事迹了。皇太极去世后,1646年,豪格被封为靖远大将军,他抵达陕西之后,不仅消灭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而且彻底肃清了陕西。十一月份, 豪格攻打四川,他下令让鳌拜担任先锋,抵达四川后,豪格先是大破了张献忠的军队,后 又亲手射死张献忠本人。1647年8月,豪格带领军队连续四川其余地区,四川当时的局势得到稳定。 后人对肃亲王豪格的评价多为:容貌不凡,但英毅多智略。 皇太极是中国清朝的清太宗,在他52岁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福临继承了他的皇位, 这个现象引起了后人的疑惑,因为福临是皇太极的皇九子,按照古代皇子继承皇位的制度 来看,一般继承皇位的都是皇长子,但是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却没有当上皇帝,这是为什 么呢? 豪格在中国的古代是有很多战功的,他也因为他有很多的功勋而不断地被晋封,这大 大地增加了豪格可以当皇帝的机率,但是豪格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和多尔衮不合。多尔衮 是皇太极的兄弟,但是他的年纪比豪格还要小3岁。在中国的历史上他也是一个赫赫有名 的人物,功劳不必豪格少,所以和多尔衮不合让豪格当皇帝的道路受到了阻碍。 在皇太极去世之后,皇位的争夺也开始了,当时的争夺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难分伯仲,因为多尔衮曾经尝到过和帝位擦肩而过的滋味,所以他不想再错过这第二次机会了。因为 多尔衮得内心对政权已蓄谋已久,所以他的气势压倒了豪格。经过了十几天的较量之后, 事情最后的结局却令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最后当上皇帝的人不是多尔衮也不是豪格,而 是福临。 原来当时多尔衮竟然推荐福临做皇帝,并且还提出当时福临还小,可以找两位秦王帮 他亲政。这样的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所以就这样福临继承了皇位,当上了皇帝。豪

1康熙生平简介

1、康熙生平简介 1、康熙生平简介:清代的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54年5月4日),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其父只有17岁,其母佟妃才15岁。康熙老年画像玄烨一出生就由乳母抚养,虽然他的乳母有好几个,但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就是曹玺之妻孙氏,她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母。玄烨的奶奶就是顺治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时的孝庄皇太后。玄烨的童年是在孝庄皇太后的严厉监督下度过的。玄烨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相貌长得最好,五官端正,两眼有神,俊俏英武,神采奕奕,叫人一看就喜欢。因此他从小就受到祖母的特别喜爱,给他讲其祖父是如何东征西战、艰苦创业的故事。对他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求的都十分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除识字、写字外,还学习经史和当皇帝的礼仪。康熙十分好学,侍读官天不亮赶到宫里时,康熙已经早就起来,在书房点着灯进行早读了。有一次因为读书劳累过度,还咯了血。因此,他学习了四书五经和大量的历史文集,把四书背得滚瓜烂熟,还特别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如果不懂,他一定要弄通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人多强不知为知之,这实在不是好事,孔

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朕身幼即如此,每见年纪大一些的人,必问以往经历之事而且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不求教于别人。”他当了皇帝以后,还是孜孜不倦,除学习外,还铲除了鳌拜、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亲征噶尔丹、反击了沙俄入侵,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康熙对长者十分尊重,特别是对他的祖母更是尊重有加,康熙登基后,尊其祖母为太皇太后。据《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十一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即博尔济吉特氏)因患风疾,要到赤城温泉坐汤治疗,他不仅叫大臣去整修道路和行宫,还亲奉太皇太后去温泉。在《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元霄节过后,康熙到太皇太后官中问安,太皇太后说:“我因身抱微疾,故欲往赤城汤泉,汝若同往,恐误国事,可不必去。”康熙说:“太皇太后驾幸汤泉,臣若不随往侍奉,于心何安。至国家政事,已谕内阁著间一日驰奏一次,不致有误。”第二天,康熙亲自侍奉太皇太后去赤城温泉,从宫里出发,他一直“随辇步行”,走到“神武门乘马”。第四天过八达岭时,“上自山麓下马,扶太皇太后辇,太皇太后念上步行劳苦,谕乘马。上奏曰:‘此处道险,必扶御辇,于心始安’。”一直扶辇到平道才骑马。他怕怀来城东的浮桥不牢固,担心太皇太后的安全,就亲自骑马跑去检查浮桥,认为牢固后才“请太皇太后辇行”。出行的第七天,是二月初一(农历),“过长安岭,

清朝时对蒙古统治的三大政策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清朝时对蒙古统治的三大政策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蒙古作为一个曾经征服过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强悍民族,自成吉思汗至明代末期,游牧界限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动中,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相对开放,因此,此时蒙古人对世界各地区的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能力。 而在满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种限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相统属,不能统一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对满清的统治构成威胁。满清一朝对蒙古,有所谓三大国策:“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 一方面笼络利用蒙古贵族,不断派遣宗室女子和亲,甚至包括皇帝亲生公主在内,以所谓满蒙联盟共同压制汉人,这就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我们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和硕公主的外嫁蒙古应该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吧。 康熙《大清会典》规定:“外藩蒙古不得越旗畋猎。越境游牧者:王罚马十匹;贝勒、贝子、公罚马七匹;台吉罚马五匹;庶罚牛一头。”。这就是“分封以制其力” 满清分内蒙古为四十九旗,外蒙古为八十六旗。在王朝的统治过程中,分割的越来越细。比如喀尔喀蒙古部落,原来

是三部三十七旗,在康熙朝增为五十五旗,雍正朝时分为四部七十四旗,乾隆时又增为八十二旗。又如青海和硕特蒙古,原是个统一的部落。雍正二年(1724),清廷以其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将它编为二十一旗,并长期不设盟长,连同其它各部蒙古,共二十九旗,统归于西宁办事大臣辖领。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蒙古由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回到伊犁后,清廷又将其部编为新旧二部,分归两地进行游牧。因为既不能越界游牧,又不可能南下侵掠抢劫,所以清时蒙古对天灾的抵御能力,竟为历朝草原民族最弱,一遇灾荒只能活活等死。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帝国控制南西伯利亚后,不但阻截了草原部族北上迁徙躲避天灾的可能,同时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游牧民南下进入蒙古草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造成了草原人口大幅度减少。 康熙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大批内地民户流迁到关外东北、口外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对于内地民户,清朝政府都用设置府州县厅的办法,与蒙古等盟旗制度,分别进行治理。象热河设承德府,察哈尔地区设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丰镇等厅,在土默特归化城地区建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等厅,新疆有镇西府、迪化州,等等。清廷的此种做法,根本意图还是想要严格区别移居汉民和原住民族,隔绝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致互为影响。满清还规定蒙古人到内地只能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

皇太极的简介

皇太极的简介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8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皇太极的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8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 皇太极的生平早年经历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征战四方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 天命三年(1618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 天命十年(1625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继位为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故鼎革新 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

清都北京(今属北京北京市) 收起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

清都北京(今属北京北京市) 收起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清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建立 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清/咸丰帝奕詝(1850年- 1861年)咸丰帝,爱新觉罗氏,名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道光帝第四子,其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20岁继帝位,年号咸丰。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 县清东陵),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为大清帝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大手笔的对朝政颇有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宗教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西山行宫等相继被焚掠,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其中,分别与英、法、俄、美等国代表,签订清英、清法、清俄、清美《天津条约》,随 着这些条约的签订,也逐步导致了国家主权的丧失。咸丰皇帝鉴于组训,令耆英自尽,后来又签订清英、清法、清俄《北

京条约》,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迫使奕山签订清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清帝国领土60万平方公里。咸丰朝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繁荣局面。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因肺痨(肺结核)崩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长子载淳继位。同时依遗诏,由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辅政。在咸丰灵柩启程返京期间,后两宫太后携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随之八大臣被夺权、赐死、流放。同时,咸丰皇帝驾崩前所做的政务安排被废弃,政府层面随即出现了两宫听政的局面。清朝皇帝的评价中,咸丰帝的争议最大。咸丰本人好色,饮鹿血,嗜醇酒,也抽鸦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福寿如意膏”。咸丰爱看戏,爱唱戏,即使到热河行在唱戏,“着升平署三拔至热河”,也表现得乐不思蜀。咸丰一朝,财政十分困难,要镇压太平天国,对付英法联军,财源枯竭,“户部因军兴财匮,行钞,置宝钞处,行大钱,置官钱总局,分领其事”,钞票大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官民交累,徒滋弊窦”。 另一方面他“任贤擢才,洞观肆应”,在面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内忧外患中,咸丰指挥若定,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人等组织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断的肃顺,并支持肃顺人等在朝政上推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大妃(大福晋)和皇后 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巴图鲁赠宏毅公额亦都之女。万历二十一年生。为元配嫡福晋,是第一任大福晋。万历四十年卒。子一,皇三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二,皇长子豪格;皇次子洛格。女一,皇长女,封固伦公主。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孝庄文皇后(1613-1687),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谥曰孝庄文皇后。子一,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女三,皇四女,封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封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封固伦淑哲长公主。 敏惠恭和元妃(1609-1641),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薨。子一,皇八子,二岁殇。 侧妃(侧福晋) 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贝勒阿纳布之女。生二子,第二子乌努春。生皇五子硕塞。薨年不详。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巴雅尔戴青之女。卒年不详。女二,皇六女;皇九女。 懿靖大贵妃(?-1674),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后封郡王阿霸垓额齐克诺颜之女。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子一,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女一,皇十一女,封固伦端顺公主。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康惠淑妃(?-1669),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康熙六年卒。抚养一蒙古女(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庶妃(庶福晋) 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小福晋5人 庶妃颜扎氏,称小福晋。布颜之女。天命十一年来归。子一,皇四子叶布舒。 庶妃那拉氏,称小福晋。英格布之女。天聪八年来归。生一子,皇六子高塞。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称小福晋。安塔锡之女。崇德元年来归。子一,皇七子常舒。 庶妃克伊克勒氏,称小福晋。拜祜之女。崇德三年来归。子一,皇十子韬塞。

清末八旗蒙古文人延清及其著作概述

清末八旗蒙古文人延清及其著作概述 宏伟 (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要:延清是清末著名的八旗蒙古文人,蒙古族汉文诗人。延清生长在中原地区,从小接受和学习的是汉文化。平生用汉文创作了卷帙浩繁的诗文,其汉文诗集有《奉使车臣汗纪程诗》、《蝶仙小史汇编》、《虎口余生录》、《锦官堂诗草》、《丙午春正倡和诗》、《四时分韵试帖》、《庚子都门纪事诗》、《锦官堂诗续集》、《锦官堂诗草》、《来蝶轩诗》、《前后三十六天诗》等,除此之外,还编辑选录了《遗逸清音集》和《七十二翁诗》等两部诗集。其汉文诗,从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推动了清末年间的诗歌发展,也为蒙古族文学宝库增添了珍贵的遗产。 关键词:延清;著述 中图分类号码:I52 文献标识码:A 延清是清末著名的八旗蒙古文人,蒙古族汉文诗人。延清生长在中原地区,从小接受和学习的是汉文化。平生用汉文创作了卷帙浩繁的诗文,其汉文诗集有《奉使车臣汗纪程诗》、《蝶仙小史汇编》、《虎口余生录》、《锦官堂诗草》、《丙午春正倡和诗》、《四时分韵试帖》、《庚子都门纪事诗》、《锦官堂诗续集》、《锦官堂诗草》、《来蝶轩诗》、《前后三十六天诗》等,除此之外,还编辑选录了《遗逸清音集》和《七十二翁诗》等两部诗集。其汉文诗,从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推动了清末年间的诗歌发展,也为蒙古族文学宝库增添了珍贵的遗产。 一、清末八旗蒙古文人延清 延清(1846-1920) 是清末著名的八旗蒙古文人,蜚声于清末文坛的蒙古族汉文诗人。字子澄,又字紫丞,号铁君,晚年自号搁笔老人,蒙古镶白旗人,京口驻防。巴哩克氏。其曾祖父珠隆阿、祖父德庆、父连元均为清廷小吏。延清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清代人物大事纪年》中载延清去世年:“民国九年去世,时年七十五”。[1]同治九年(1870)被推举为优秀学子,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了举人。次年参加会试,提名进士榜,官工部。从此,先后任工部都水司、屯田司、宝源局印等职。光绪三十年(1904)年已59岁的延清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宣统二年(1910)8月又转为翰林院侍讲学士,11月被派充文职六班大臣。清朝被推翻时,延清已为66岁的老人。延清在清朝三代皇帝(同治、光绪、宣统)的朝廷供职38年,对满洲政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晚年他以结交文朋诗友、唱和诗歌、刻书印诗为乐趣,以文墨为友,度过了安祥清闲的晚年。《清史稿》、《情史列传》未有延清的生平传记。《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载延清传云:“延清(1846-1918),清代蒙古族诗人。蒙古镶白旗人。巴哩克氏。字子澄,号铁君,也称阁笔老人。自幼学习汉语,读诗书,聪慧过人。同治九年(1870),补丁卯科优贡。十二年(1873),考中举人,继中进士。在工部都水司、屯田司、宝源局任职。光绪三十年(1904),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宣统二年(1910),充文职六班大臣。亲身经历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诗中得到反映。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写出《虎口余生》等数百首诗。三十四年(1908),为钦差专使往喀尔喀车臣汗部,著《奉使车臣汗纪程诗》。著有《锦官堂诗草》、《锦官堂诗续集》等诗集。”[2] 《同治庚午科大同年齿录》、《京口八旗志》等记载了延清的生平资料。佚名《同治庚午科大同年齿录》“延清”条中载:“巴哩克氏,字子澄,号铁君,道光丙午三月廿四日生江苏京口,蒙古镶

劝降书满天飞到吴三桂家里,回信一封皇太极乐了

劝降书满天飞到吴三桂家里,回信一封皇太极乐了 作者:我们爱历史团队覃仕勇。吴三桂得到崇祯的信任后,受命奔赴宁远。具体可看:吴三桂脑后天生反骨?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吴三桂得授提督职衔,遂返宁远,收集散卒,招募兵勇,重新整训军队。短短两个月,练兵就达上万人。而加上关外其他各镇新练的兵,其可调度的兵力可达二万五千之数。崇祯特意发帑金12万,户部发折色银30万两,再调天津漕米,陆续运至宁远,大力支持他的工作。这样,宁远的局势,又渐渐稳定下来。新降清廷的祖大寿,为向皇太极表忠,自请以回宁远与城内家属取得联系,赚开城门。松山、锦州既得,皇太极的注意力也已转向宁远,与群臣商议,可以趁祖大寿妻子尚未搬回,总兵吴三桂尚未交替之时,由祖大寿前去劝降吴三桂。可是,祖大寿的人到了宁远,才刚提出要与祖大寿的儿子说个话,就遭到了守城官员的坚拒,派去的人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来了。智取不行,就用强攻。清朝将佐纷纷鼓噪着乘松山大胜之势,电闪雷击,一举拿下宁远。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一批大明降将的说法是:现在锦州已经拿下,宁远惊骇,山海关溃乱,北京震动,只要兵临城下,宁远必不战自溃。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明军新败,人心惶惶。而且,宁远原先有锦州及松山诸城作屏障,诸城间援急可相救,现在松山诸

城已失,宁远孤城,直接暴露在强大的清骑兵跟前,一旦再实施“围城救援”的必杀之招,宁远危矣。但皇太极自觉松山战后,清兵虽获大胜,但士卒也颇有疲乏,而且,宁远城中多为松山溃逃之兵,乃是惊弓之鸟,可以传檄而定。所以,他决定弃“硬”用“软”,在派遣八旗兵屯驻于宁远西面向吴三桂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进行劝降,对吴三桂说服教育,让他缴械投降。这一策略,得到了明降将张存仁的高度附和。张存仁向皇太极讨好地说:“皇上只要对宁远城中的明朝镇将说明松山、锦州的顺逆之端、生杀之理,吴三桂又算不上什么奇才良将,一定心摇神动!”请求皇太极赶快给宁远吴三桂等人写劝降信,断言“仗我皇上之福,一纸赐书,胜于加兵数万,人心动摇,势如破竹,皇上乘机运策,因时速成。”皇太极含笑从之,亲自抓笔操刀,给吴三桂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劝降信,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中心论点呼吁吴三桂辨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趁早来归。当然,信中没有忘记离间吴三桂和崇祯两人一把,说:“松锦陷没,你坐视不救,罪恶滔天,你明国皇帝岂会有饶恕你的道理!”为了加强说服效果,他还给同守宁远的白广恩和柏副将都写了信,内容基本一样,引诱和招降,要求他们一起“开导吴将军”、“同心协谋,举城归顺”(《清太宗实录》卷六十)。吴三桂却是置若罔闻,不做任何回应。看着皇太极的信不起作用,明降将张存仁急了。他之前可是断言“仗我皇上之福,一纸

从《荐贤诏》谈清太宗皇太极的用人观

从《荐贤诏》谈清太宗皇太极的用人观 清太宗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优秀君王,而且也是一位求贤若渴,善于惠政揽人、敢于大胆用人、能够充分信任和重视人才的杰出领导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他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揽满、汉、蒙古(专门汉族知识分子)各族人才,并委以重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从而为清兵入关夺取全国政权、代明而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清太宗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在建立“大清国”之后即实行开科取土,为兴盛大清畅通荐才渠道。即便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也时刻不废渴求人才拳拳之心,并一再提醒部下:“惟多得人为可喜耳。金银币帛,用之有尽,如收得一二贤能之人,堪为国家助力,其利赖宁有穷乎?” 为了从更大范畴延揽天下英才而用之,明崇祯八年,后金(清)天聪九年,亦即1635年,他面向全国下达了不拘一格网络天下英才的《荐贤诏》:朕惟图治以人才为本,人臣以荐贤为要。尔满、汉、蒙古各官果有深知灼见之人,即当悉行举荐。所举之人,不管旧归新附,及己仕未仕,但有居心公平、克服任使者,即呈送吏部;有通晓文艺,居心公平、足备任使者,即呈送礼部。该部贝勒奏闻,朕将量才录用。天下才全德备之人,实不易得。但能公忠任事者,其速行举荐。 从清太宗的《荐贤诏》,我们能够看出皇太极用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用人不拘一格。满、汉、蒙古不分区别,但凡有才之士,皆在举荐之列。不分旧归新附,也不论是否及仕任职,发觉足可任事者,都可大胆启用。所揽人才,不论才能高低,不以求全批判论之。能克胜任使者用,足备任使者亦用,并不企求找到与任用完美无缺之人,颇具清醒而务实的用人之风。 二、用人标准明确。国家以人才为本,大臣以荐贤为要,君臣合心,

各朝各代简介

夏朝 夏朝(公元前2029年——前1559年),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相传禹治水成功,奠定了夏族在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位。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先在阳城(今山西境内)定都,后迁至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创立,使夏由一个部落之称而成为国名。 从夏禹算起,到夏朝灭亡,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约四百七十年。夏朝距今已经四千年之久。 商朝 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在“鸣条之战”后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公元前1559年——前1046年),成为中国史上第二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商朝前后相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延续五百多年。商朝开国距今约有三千六百多年了。 周朝 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在“牧野之战”后被周武王姬发击败而丧国,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即成为中国史上第三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周成王姬诵在洛邑修建国都;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通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划分,史学界尚不统一,基本存在三种争议。 当周王朝推翻商朝时,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于是,当时的中国就出现了大批政治实体。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后来只剩下七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管仲、屈原等,并著有一批经典文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周朝共传三十代、三十七王,共计为七百九十年。周朝距今约有三千多年了。 秦朝 秦王嬴政(秦始皇)率军打败其它“六国”,统一中国,在咸阳建立了秦王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期间,商鞅变法,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巩固专制的中央集权采取了不少强硬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