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绪论

1.约生存于公元前5世纪的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记载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

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到用柳枝蘸药拮齿法,大概是世界上关于刷牙的最早记载。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重楼玉钥yue》首选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其他

1.

2.

3.

4.啄治法: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到5下,伴少量

出血,以吐2到3口血为度。2到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治疗可起到放血排脓,疏导瘀阻作用,使邪热外泄,脉络疏通,瘀血消散。

聋,耳鸣。其方法是: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掌按摩耳廓,再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5..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6.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

端坐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为切口点。用百分之2丁卡因溶液涂于切口周围。切开时刀尖刺入深度不宜超过1cm,以免损伤大血管。随后用止血钳向后方逐层分离,直达脓腔,将切口扩大至脓排尽为止。

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1

2.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

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3.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如六面箱形,有上,下,内,外,前,后。

光锥为鼓膜穿刺的部位,(鼓膜的后下,前下部位)

4.

结。镫骨肌被骨索神经支配(面神经的分支)

5.咽鼓管:成人咽鼓管长约3.5cm,外内(鼻咽部)

咽鼓管的功能: 1.调节鼓室气压(保持中耳气压稳定) 2.排除中耳

分泌物。婴儿与成人的咽鼓管比较:故感染较成人多见。支配咽鼓管开和闭的肌肉为:

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等4种。4,邻

近颅底

6.

7.

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

8.

1

鼻中隔结构:鼻中隔软骨,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

2.鼻窦.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炎为鼻窦炎中最常见。

3..

一.呼吸和保护功能:1鼻阻力: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于肺泡气体的交换2.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是依靠鼻粘膜下丰富的血管及粘液腺的作用,使空气经过鼻腔到达喉腔时,温度接近正常,相对湿度可达百分之753.过虑和自洁作用:主要是靠鼻粘膜纤毛运动及其所分泌粘液的作用,使鼻腔在正常状态下保持无菌及清洁。4.反射功能:喷嚏反射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二.嗅觉功能三.共鸣作用

咽喉

1..

2.鼻咽部:腺样体:在鼻咽部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为腺样体.两侧壁有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开口后方和上方稍隆起,称咽鼓管隆凸.咽鼓管隆凸后上方有一个

较深之窝称

3.喉的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舌面组织疏松.

4.

,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

耳疾病

病因病机为: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食疮”。

口眼窝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多为单侧发病,青年及老年患者居多。西医的耳带状疱疹。诊断要点:三大特征——耳部疱疹(耳痛)面瘫内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分型——Ⅰ型:耳部疱疹Ⅱ型:耳部疱疹 + 面瘫Ⅲ型:耳部疱疹 + 面瘫+内耳症状

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为特征的疾病。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相当于西医学的“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病史:多有耳郭损伤,冻伤,烫伤,烧伤或针刺,手术等病史。(2)临床症状:起初耳郭灼热感及肿痛感,继则红肿加重,范围增大,疼痛剧烈,坐立不安。全身症状可见发热,头痛等。(3)检查:耳郭红肿,触痛明显,可有波动感,继则破溃流脓,软骨坏死,最后至耳郭变形。

注:内治法效果一般不好,初期如果用抗生素控制好,一般能痊愈

4.耳瘘:是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处的瘘管。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假囊肿)

诊断要点:耳廓局限性、无痛性、囊性肿块,肤色不变;穿刺可抽出清液痰浊凝滞,困结于耳。主要外治法;抽液,抽液后,石膏加压固定包扎。也可理疗。

一般不宜切开引流,以免感染病毒而转断耳疮,一般预后良好。

5.

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诊断要点:(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3)检查;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反复发作者,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则外耳道狭窄。

分型论治: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疏风清热,解毒祛湿,银花解毒汤加减;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清泄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化燥,耳窍失养——养血润燥地黄饮加减

6.耳疖:耳疖是指因邪热搏结于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为西医学的局限性外耳道炎。耳疖与脓耳疼痛的鉴别在于有否耳廓牵拉痛

(1)昆虫类异物:先用酒、植物油、姜汁或乙醚、丁卡因等滴入耳内,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然后用镊子取出,或行外耳道冲洗。

(2)圆球形异物:可用刮匙或耳钩取出,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处。

(3)质轻而细小异物:可用凡士林或胶黏物质涂于细棉签头上,将异物粘出,或用带负压的吸管将其吸出,亦可用冲洗法将其冲出,遇到膨胀或锐利的异物,以及鼓膜穿孔者,忌用冲洗法。

(4)不规则异物:应根据具体情况用耳钩或耳镊取出,对已膨胀,体积过大的异物,可夹碎成小块,分次取出,或先用半分之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再行取出。

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

1)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史。(2)临床症状:以单侧或双侧耳内胀闷堵塞感为突出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部分患者听力可正常。(3)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可正常。或见以下异常:鼓膜呈微红或橘红色,内陷,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病程久者,可见鼓膜极度内陷,粘连,或见灰白色钙化斑。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聋,亦可正常。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耳胀和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耳胀是病之初,多为外邪引起,耳闭为病之后,多为毒邪留滞所致。)

辩证类型及方药: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生姜,川芎,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金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 2.肝胆湿热,上壅耳窍(重点)——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健脾利湿,化浊通窍参苓白术散加减(炒扁豆,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 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开闭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老葱,生姜,麝香,红枣,柴胡,升麻)

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

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留滞而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至。故古代医籍中又有“气闭耳聋”之称。诊断要点:

两大症状——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两大体征——鼓膜内陷(甚或粘连、钙化)鼓室积液征(液平、液气泡)

听力学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B型、C型鼓室图

,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初发病者大多有外感病史,或有鼓膜外伤,污水入耳史,病久者有耳内反复流脓史。(2)临床症状:急发者,以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状,小儿急性发作者,全身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则耳痛及全身症状逐渐缓解。久病者,主要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流脓,听力下降。(3)检查:鼓膜检查:发病初期,可见鼓膜充血,鼓膜穿孔前,局部可见小黄亮点;鼓膜穿孔后则有脓液溢出;病程迁延日久者,常见鼓膜紧张或松弛部大小不等的穿孔。其他检查:听力检查(传导性聋),颞骨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分型:

1.风热外侵证——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肝泻热,祛湿排脓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虚湿困证(重点)健脾渗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4.肾元亏虚证——补肾培元,祛腐化湿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虚湿困证主证:耳内流脓缠绵日久,脓液清晰,量较多,无臭味,多呈间歇性发作.检查可见鼓膜混浊或增厚,有白斑,中央性大穿孔.全身课件头晕,头重,面色不华,纳少溏便,舌质淡,苔白腻。

*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芪皂梗,八珍去地加白银.

*清除脓液,滴耳,吹耳(常用),滴鼻,手术(清除不可逆病灶;重建鼓膜,听骨链).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1)清除脓液:耳窍有脓,须先行清洁,以消除脓液,保持引流通畅,有助于以滴耳法或吹法药进行治疗。一般可用百分3的双氧水洗涤耳道,也可用负压吸引的方法清除脓液。(2)滴耳: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液滴耳(好用)。(3)吹药:此法可用于鼓膜穿孔较大者,一般用可溶性药粉吹布患处。吹药前应先清除耳道积脓及残留的药粉。吹药时用喷粉器将药物轻轻吹入,均匀散布

于患处,每日1到2

并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临床常见证候:(1)肾元亏损:补肾填精,温阳化气肾气丸(2)心神不宁益气养血,宁心通窍归脾汤加减。

主要特征的病证。

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或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诊断要点:(1)病史:本病大多有反复发作史,部分患者可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或感冒史。

(2)临床症状:眩晕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即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有向一侧倾倒的感觉,站立不稳,体位变动或等症状。眩晕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

(3)检查:(1)自发性眼震: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球震颤,快相向病侧或健侧,发作过后眼震逐渐消失,必要时可行体位诱发试验。

(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多无异常发现。(3)听力检查:部分患者可显示波动性感音性听力减退,即眩晕发作期听力减退,间歇期听力好转,但听力检查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考虑甘油试验,耳蜗电图,耳声发射等检查。(4)前庭功能检查:初次发作者,可显示病侧前庭功能亢进,或有向病侧的优势偏向。多次发作者,则病侧前庭功能减退甚至消失,或有向健侧的优势偏向。部分患者虽有多次发作,前庭功能正常。

发作期

间歇期

鼻子

是指因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以局部红肿疼痛,呈栗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疖肿一般呈单个出现,少数可同时

(1

2毒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等表现的危证。

(出脓头或用吸引器头吸出脓栓。切开排脓,切开时不可切及周围浸润部分,切忌挤压。禁忌早期切开引流及挤压、挑刺、灸法,以免脓毒扩散,入侵营血,内犯心包,引起疔疮走黄之危证。

1.邪毒外侵,火毒上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无味消毒饮。

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泻热解毒,清营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2.鼻疳:是指因湿热邪毒上犯或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

3.伤风鼻塞:是指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的急性鼻病。

鼻窍及其邻近病灶的影响,不洁空气,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等亦可导致本病。其病机与肺,鼻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

(1去,致邪热壅结鼻窍,鼻失宣通,气息出入受阻而为病。

(2鼻窍而为病,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湿浊留滞鼻窍而为病。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伤风鼻塞失治,或外邪屡犯鼻窍,邪毒久留不去,壅阻鼻窍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病。

(1)病史: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2)临床症状;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可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捻出,久病者嗅觉可减退,或有头晕,头痛,咽部不适等症状。

(3)检查:早期鼻粘膜色红或暗红,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弹性好。久病者见下鼻甲肥大,呈桑椹状或结节状。触之有硬实感,弹性差。部分患者可见严重的鼻中隔偏曲。

5.鼻槁:是指由于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的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最早见于《素问·脉解》

)病史 :有过敏史及家族史。(2)临床症状: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涕,流清涕,鼻塞。起病快,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3)检查 :发作时鼻粘膜多为灰白或淡蓝色,亦可见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道有较多水样分泌物。在间歇期以上特征不明显。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病案分析题)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药:真武汤。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药:辛荑清肺饮。

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病因病机:鼻渊的发生,实证多因外邪侵袭,引起肺,脾胃,胆之病变而发病,虚证多因肺,脾脏气虚损,邪气久留,滞留鼻窍,致并且缠绵难愈。

1.外邪袭肺:起居不慎,冷暖失调,或过度疲劳,风热袭表伤肺,或风寒外袭,

邪壅肺系,肺失清肃,邪聚鼻窍而为病。

2.肺经蕴热:肺经素有蕴热,或外受邪热,邪热壅肺,肺失宣畅,邪热上攻,壅

遏鼻窍,发为本病。

3.胆腑郁热,情志不遂,恚怒失调,胆失疏泄,气郁化火,胆火循经上犯,移热

于脑,伤及鼻窍,或邪热犯胆,胆热上蒸鼻窍而为病。

4.脾胃湿热:饮食失节,过食肥甘煎炒,醇酒厚味,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

失常,湿热邪毒循经熏蒸鼻窍而为病。

5.肺气虚寒:久病体弱,或病后失养,致脏腑虚损,肺卫不固,易为邪犯,正虚

托邪无力,邪滞鼻窍而为病。

6.脾气虚弱:久病失养,或疲劳思虑过度,损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精微化生不足,鼻窍失养,加之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湿浊内生,困聚鼻窍而为病。

一.病史:可有伤风鼻塞,鼻窒等病史.二.临床症状:浊涕量多为必备症状.常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有明显的头痛,头痛有一定规律性.三.检查: 1.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甲和中鼻道明显。中鼻甲肥大呈息肉样变,中鼻道及嗅裂见分泌物引流.。2.鼻窦区有压痛. 3.上额窦穿刺或体位引流. 4.影像学检查(CT,X线,MR)有助于诊断.

病史症状特点检查

鼻窒有反复外感病史发病渐起,症状逐渐加重, 1.鼻粘膜多为红肿

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 2.鼻涕粘稠,色黄量少

症状持久不除. 3.影像学检查鼻窦无阳性体征鼻渊可有外感病史发病渐起,症状逐渐加重, 1.鼻粘膜多为红肿

鼻塞可轻可重,以流脓涕, 2.脓涕量多,中鼻道多见引流

头痛为主要症状, 3.影像学检查鼻窦有阳性体征

症状经久不除.

1.外邪袭肺证: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加减

2.肺经蕴热证:清宣肺脏,泻热通窍泻白散加减

3.胆腑郁热证:清泻胆热,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

4.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化浊通窍甘露消毒丹加减

5.肺气虚寒证温补肺脏,益气通窍温肺止流丹加减

6.脾气虚弱证:(重点)健脾利湿,益气通窍参苓白术散

鼻渊头痛特点

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规律

?额窦炎:前额痛,磨洋工压痛点:眶内上角(开口下)

?上颌窦炎:面部痛,上午轻、午后重压痛点:犬齿窝(开口上)

?筛窦炎:鼻根痛,午后轻、晨起重(开口下)

?蝶窦炎:(头)深部痛,晨起轻、午后重(开口上)

急性期剧痛,慢性期钝痛(或头昏)多伴有鼻塞流涕

7.鼻衄:是指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1)病史:应注意询问有无鼻部外伤,肿瘤或全身各系统疾病等病史,有无其他诱发因素。(2)临床症状:单侧或双侧鼻中出血,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较重者,渗渗而出或点滴而下;严重者,血涌如泉,鼻口俱出,甚则昏厥。(3)检查: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出血点或渗血面,也可出现于鼻咽部,但以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及下鼻道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较为多见。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凉膈散。

3.肝火上逆: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

4.心火亢盛: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心汤。

5.肝肾阴虚:滋补肝肾,阳血止血。方药:知柏地黄汤。

6.脾不统血: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药:归脾汤。

鼻衄:病例:患者,男,45岁,左鼻出血来诊,虽自用棉花堵塞,仍不断有血液渗出,

血色鲜红,患者甚为紧张.

1.冷敷法: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后颈部.以达到冷敷止血.

2.压迫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10-15分钟以止血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浴温水,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于同侧足底涌泉穴上,以引火下行.

4.滴鼻法:用血管收缩剂或浸该药物的棉签置入鼻腔止血,以便宣召出血部位(高血压患者慎用)

5.吹鼻法:具有收涩止血作用的药粉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云南白药,蒲黄,血余炭等)

6.烧灼法

7.鼻腔填塞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出血量多,渗血面积较大,出血部位不明且用上述方法未能止血者.通过填塞物持续加压,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咽喉病

1.喉痹:喉痹是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

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相当于咽炎及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①外袭侵袭,上犯咽喉:(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疏风清热汤或六味汤)

②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治法: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③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方药:肺阴虚为主者,宜养阴清肺,可选用养阴清肺汤;肾阴虚为主者,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④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⑤脾肾阳虚,咽失温煦: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

⑥痰凝血瘀,结聚咽喉:治法:祛痰化瘀,散结利咽。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味

六味汤-疏散风寒(荆芥,防风);疏风清热(薄荷);利咽止痛(桔梗,甘草);祛风痰,利咽喉(僵蚕)功效:疏风散邪,利咽止痛组成:六味汤重有荆防,薄荷桔梗甘草僵

2.乳蛾:是指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1)病史:常有受凉,疲劳,外感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2)临床症状——急性期:咽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发热

慢性期:咽部不适,如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痛等

(3)检查——起病急者,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重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但不超过喉核范围,且易弄去,颌下或有臖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溢出。

喉痹VS乳蛾

3.喉痈: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西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会厌脓肿,咽

后浓重,

查:给镜面加热的目的–防止起雾

1)病史: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2)临床症状: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3)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

1)病史: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2)临床特征: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3)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

1)病史;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2)临床特征: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3)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

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B超或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

(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

(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仙方活命饮。

(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

喉风是指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

要特征的咽喉危急重症

(1)病史:多有急性咽喉呼吸困难或咽喉异物,外伤,过敏等病史。

(2)临床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吸气期喉鸣,声音嘶哑,痰涎壅盛,语言难出,咽喉疼痛,汤水难下等症状。

: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鳴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胸骨上窝),缺盆(锁骨上窝),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甚则剑突下及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称四凹征.)二度:安静时也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明显紫绀.

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鳴较响.因缺氧出现紫绀,烦躁不安,自汗,四凹征显著.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神昏,脉欲绝,频临窒息。

急喉风应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不同来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一般来说,一、二度呼吸困难,以病因治疗为主,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三度呼吸困难,应在严密观察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或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病因,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宜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术,为进一步处理赢得时机。

6.喉喑(熟悉):喉瘖是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西医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无力,声带麻痹等相类似.中医别名:暴瘖,久瘖,急喉瘖,慢喉瘖

1)病史:多有受凉感冒或过度用声史,或声音嘶哑反复发作史。(2)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轻者,仅声音发毛,变粗或声音不扬;程度较重者,可有明显的声嘶,甚至完全失音。可伴有咽喉不适。(3)检查:喉粘膜及声带鲜红肿胀;或声带淡红,肥厚,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关闭不全;或喉粘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固定;或声带松弛无力。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坳汤。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药:疏风清热汤。

3.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药:泻白散。

4.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药:百合固金汤。

5.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药:补中益气汤。

6.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药:会厌逐瘀汤

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痰气互结:行气导滞,散结除痰。方药:半夏厚朴汤。

壁、声门附近等处。

治疗:1咽部异物:可用镊子取出。部位较低者,可在间接喉镜下或内镜下用咽异物钳取出。2.食道异物:在食道镜检查下或电子胃镜检查时取出异物。3.喉异物:在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4.较小尖锐异物:若较小的尖锐异物存留部位隐蔽,检查未能发现,但咽喉疼痛,吞咽困难者,可用软化,松脱骨鲠法。具体:威灵仙30g,水两碗煎成半碗,加醋半碗徐徐咽下,日服2到2剂。

衣叠生,形似苔藓为只要特征的咽喉疾病。

(1)病史:多有肺痨病史或肺痨病接触史。

(2)临床症状;咽喉干痒疼痛,如有芒刺,吞咽尤甚,甚则吞咽困难,或有声音嘶哑,全身可有可是,长期低热,盗汗,咳痰不爽,形体消瘦等症状。

(3)咽部或喉部粘膜可见灰白色或红色斑点状溃疡,边缘不整齐。肺部x线检查可有粟粒样或清润型肺结核特征性影像。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确诊。

临床上一咽喉异物感或疼痛,声音嘶哑,咳痰带血,颈部恶核为主要症状。

(1)病史;可有嗜好烟酒或不洁气体吸入史,长期咽喉不适,反复咽痛或声音嘶哑病史。(2)临床症状:喉菌:初起仅有咽喉异物感,随后肿块增大,咽喉常有梗阻及微痛,或咽痛进行性加重,以致耳痛,头痛,面部麻痹,张口困难,呛咳等。喉菌:主要以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可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口气恶臭,吞咽梗阻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3)检查:喉核,软腭,会厌,声带,喉室或披裂等处见菜花样肿物,表面有血丝,或见脓物溃烂,有污秽分泌物附着。晚期则声带固定,喉摩擦音消失,颈部或有恶核。CT及MRI 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物的浸润范围。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聋,颈部恶核及疼痛等为主要症状。

单侧耳鸣耳聋或堵塞感,听力下降,颈部肿块;晚期可出现一侧持续性,部位固定的头痛,甚至剧烈,或可出现面部麻木,食物模糊,甚至失明,复视,眼睑下垂,食入反呛,声音嘶哑,伸舌偏斜等症状。(3)检查:.鼻咽部检查:鼻咽顶后壁或咽隐窝有结节状或菜花状隆起新生物。颈部可触及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不移。CT或MRI可显示肿块大小及浸润范围。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EB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治疗原则:以放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首选的方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分类完美打印版

1. 喉最狭窄处位于:A.喉入口 B.喉室 C.声门裂 D.声门下区 E.声门上区 2.喉痹的病位主要在:A.喉粘膜 B.咽粘膜 C.悬雍垂 D.喉核 E.会厌 3.鼓膜望诊时,应注意到光锥位于鼓膜的: A.前下方 B.后下方 C.前上方 D.后上方 E.中央 4.耳疖多发生于:A.耳廓 B.耳屏 C.耳周 D.外耳道 E.鼓膜 5.耳胀患者,若鼻涕较多时以下哪项治疗是不适宜的: A.滴鼻 B.鼓膜按摩 C.咽鼓管吹张 D.穴位磁疗 E.超短波理疗 6.耳内流脓量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辨证应首先考虑: A.风热外侵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肾元亏损 E.阴虚火旺 7.耳后附骨痈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发热 B.耳痛 C.耳内流脓 D.鼓膜穿孔 E.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8.鼻疔最突出的症状是:A.鼻痛 B.鼻塞 C.流涕 D.鼻痒 E.鼻衄 9.对外鼻损伤24小时以内的瘀肿疼痛的处理最恰当的是: A.冷敷 B.热敷 C.湿热敷 D.玉露膏外敷 E.红花油外搽 10.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鼻中隔中上部 B.鼻中隔后上部 C.鼻中隔前下部 D.下鼻甲前端E.中鼻甲前端11.患者,男,30岁。经常鼻塞2年,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安静时加重,检查见双下鼻甲肿胀,中鼻道及嗅裂未见分泌物潴留。该病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伤风鼻塞 B.鼻窒 C.鼻鼽 D.鼻渊 E.鼻息肉 12.喉关痈最主要特征是: A.一侧腭舌弓前上方红肿隆起 B.会厌红肿如球状 C.咽后壁红肿隆起 D.喉核红肿有脓点 E.一侧颈部及颌下红肿 13.声带小结多发生于: A..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 B.一侧声带的后1/3处 C..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D.双侧声带的后1/3 处 E.双侧声带的前1/3处 14.急喉风最主要的特征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咽喉红肿疼痛 C.语言难出 D.痰涎壅盛 E.汤水难下15.最早描述梅核气症状特点的是: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诸病源候论》 E.《景岳全书》 16.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 A.咽隐窝 B.咽后壁 C.鼻咽底壁 D.后鼻孔 E.破裂孔 17.喉菌的病变部位是:A.鼻咽部 B.口咽部C.喉咽部 D.喉部 E.食道上段18.检查成人鼓膜时,为使外耳道变直以利于观察,牵拉耳廓的方向最好是: A.前上方 B.前下方 C.后上方 D.后下方 E.外上方 19.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在: A.下鼻道后外侧壁 B.下鼻道前外侧壁 C.中鼻道前外侧壁 D.中鼻道后外侧壁 E.上鼻道前外侧壁 20.检查口咽部时,用压舌板轻压病人舌部的最适宜位置是: A.舌前1/3 B.舌前2/3 C.舌前1/2 D.舌前3/4 E.舌前3/5 (二)B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A.肺胃热盛 B.风热犯肺 C.肺脾气虚 D.肺肾阴虚 E.气滞血瘀痰凝21.声嘶日久,语音低微,讲话费力,气短乏力,声带松弛,闭合欠佳。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22.声嘶日久,咽喉干涩微痛,咽痒干咳,痰粘少,午后尤甚,声带微红肿。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 A.喉关 B.会厌 C.喉底 D.喉核 E.颌下 23.里喉痈发生于: 24.喉关痈发生于: 25.会厌痈发生于: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精品文档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最新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章绪论 1.耳鼻喉的专科特点: 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纶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变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2.发展史: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扁鹊)“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因此,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立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 (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第二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位于头部两侧,属“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 2.鼻与脏腑的关系: 鼻为肺系之前端,连于喉、接气道、下通于肺,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 3.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 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 4.耳语经络的关系: 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第三章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 1.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 第四章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不足之证; 耳鸣呈低音调,低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邪气壅滞耳窍之证。 2.眩晕伴有头重、头胀、低音调耳鸣、胸闷呕恶、纳呆倦怠者,多属痰湿中阻。 3.鼓膜色蓝、外凸,多为瘀血内聚耳窍。 第五章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1.常用的通窍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 2.祛瘀法:本法选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或配合其他治法,适用于治疗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耳鼻咽喉病证。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较大异物常嵌于此。中耳:是个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重点整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重点整理 一、解剖生理 选择 咽鼓管有维持鼓室腔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及排除中耳分泌物的作用。(中耳气压保持稳定是通过耳的什么结构——咽鼓管) 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故小儿的鼻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利特尔动脉丛,该区是鼻出血(尤其是青少年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和共鸣等功能,其中呼吸功能包括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过滤和自洁作用等。(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何功能——调温、调湿、清洁) 在鼻咽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腺样体(或称咽扁桃体、增殖体)。 咽鼓管隆凸之后上方,有一较深之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环状软骨是喉部唯一完整环形的软骨。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为喉和上呼吸道最窄处。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和屏气功能。 做口咽部检查使用喉镜时为何要先在酒精灯上加热——防止因口腔内外温度不一致而使喉镜起雾,影响观察。 填空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等。 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骨半规管3部分。 前庭感受器由椭圆囊斑、球囊班和壶腹脊所组成。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构成。 鼻窦共有4对,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其中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为前组鼻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筛窦与蝶窦为后组鼻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碟筛隐窝。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喉咽3部分。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二、耳部疾病 选择 可引起耳痛的耳病有哪些?断耳疮、耳带状疱疹、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耳菌等。其次,脓耳急性发作和一些脓耳变证如耳后附骨痈也可导致耳痛;外耳道异物较大堵塞时,也可能引发耳痛。 可引起传导性聋的耳病有哪些?外耳疾病,如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外耳道畸形或闭锁,外耳道异物、耵耳、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肿瘤等;中耳的发育不良,如鼓膜和听骨链缺如或畸形;中耳的炎性疾患,如耳胀耳闭、脓耳等;听骨链固定,如鼓室硬化或耳硬化症;外伤,如中耳、鼓膜外伤、听骨链中断等。 旋耳疮是以耳部瘙痒为主要表现的,不会引起耳痛。 耳疖和耳疮的鉴别:主要以局部症状作区分。耳疖是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而耳疮则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两者红肿疼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一、名解 1.旋耳疮:指环绕耳周而发的疮疡,多发于耳前或耳后缝间,也有波及整个耳廓,以局部耳部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水泡、糜烂、渗液、结痂甚或脱屑、皲裂为其主要特征。(西医学的外耳湿疹) 2.断耳疮: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3.利特尓区:鼻中隔前下部粘膜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称为利特尓区。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4.鼻疳:是指由于邪毒侵袭或湿热郁蒸及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或皲裂,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5.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不任风寒,或禀质特异,异气侵袭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6.鼻痔(鼻息肉):是指脏腑失调,湿热蕴结,或脏腑虚损,寒湿凝聚所致的以鼻塞、涕多、鼻内可见半透明之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病。常并发于鼻鼽、鼻渊等。 7.鼻槁:是指由于燥邪侵袭,内灼肺鼻,或肺肾阴虚、脾气虚弱,鼻失滋养所致的以鼻内干燥感、肌膜猥琐,甚或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西医学的萎缩性鼻炎) 8.鼻渊:是指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或脏腑虚损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西医学的急性、慢性鼻窦炎) 9.内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 10.慢喉喑(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和用声不当引起,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 11.急喉风:是指因脏腑热盛或风热痰火上攻咽喉,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常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痰涎涌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12.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充血肿胀、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咽喉梗阻,而窒息死亡。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与汤(《医宗金鉴》) 中与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 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 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 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中医耳鼻喉科》考前练习题[第一篇]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中医耳鼻喉科》考前练习 题[第一篇] 一、单选题-1/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决定疾病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饮食因素的变化 B.居住环境的优劣 C.正邪斗争的胜负 D.情志因素的剧变 E.体质强弱的状态 二、单选题-2/知识点:中药学 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胁痛的药物是 A.白芥子 B.紫苏子 C.杏仁 D.葶苈子 E.桔梗 三、单选题-3/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的发病因素是 A.地域因素 B.气候因素 C.体质因素

D.生活、工作环境 E.精神状态 四、单选题-4/知识点:方剂学 下列各项,不属和法治疗范畴的是 A.透膜达原 B.调和肝脾 C.分消上下 D.消食和胃 E.调和营卫 五、单选题-5/知识点:中药学 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用防风治疗 A.外感风寒,头身疼痛 B.风寒湿痹,筋脉挛急 C.肝脾不和,腹痛泄泻 D.破伤风症,角弓反张 E.湿热身痛,吐泻转筋 六、单选题-6/知识点:方剂学 清燥救肺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石膏 B.麦冬 C.杏仁

D.麦冬 E.桑叶 七、单选题-7/知识点:中药学 性温具有燥湿与利尿功效的补气药是 A.人参 B.白术 C.黄芪 D.车前子 E.党参 八、单选题-8/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在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行气、补气药,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九、单选题-9/知识点:中药学 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的药物是 A.砂仁 B.草豆蔻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总结

绪论 1.约生存于公元前5世纪的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记载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 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到用柳枝蘸药拮齿法,大概是世界上关于刷牙的最早记载。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重楼玉钥yue》首选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其他 1. 2. 3. 4.啄治法: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到5下,伴少量 出血,以吐2到3口血为度。2到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治疗可起到放血排脓,疏导瘀阻作用,使邪热外泄,脉络疏通,瘀血消散。

聋,耳鸣。其方法是: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掌按摩耳廓,再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5..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6.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 端坐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为切口点。用百分之2丁卡因溶液涂于切口周围。切开时刀尖刺入深度不宜超过1cm,以免损伤大血管。随后用止血钳向后方逐层分离,直达脓腔,将切口扩大至脓排尽为止。 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耳 1 2.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 3.5cm,为一略呈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之欧阳家百创编

1、三蚣散(《奇效良方》) 欧阳家百(2021.03.07)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

B 半夏厚朴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气互结,治则以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为法,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0g生姜10g厚朴10g茯苓10g xx10g 方中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厚朴行气导滞;茯苓健脾利湿除痰;紫苏行气宽中。精神症状明显者加炙甘草、浮小麦、大枣;胸闷痰多者加瓜蒌仁、薤白;纳呆、苔腻者加砂仁、陈皮;脾虚者,合用四君子汤。 百合固xx方义: 中医证属肺肾阴虚,治当滋养肺肾,生津润燥为法,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拟方如下: 熟地10g生地10g百合10g麦冬10g 玄参10g白芍10g当归10g桔梗10g xx10g甘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熟地、生地、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耳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鼻衄者见白茅根、旱莲草、藕节凉血止血。 补中xx方义: 中医证属脾气虚弱,治当健脾益气,祛湿化浊为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8g甘草10g人参6g升麻6g xx6g橘皮6g当归6g白术6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升麻、柴胡以升举下陷之清阳,配以陈皮以调理气机之升降,并使补而不滞。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浊中阻,治当燥湿健脾,涤痰止眩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拟方如下: 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 天麻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天麻熄风止眩;甘草调和诸药。湿重者,倍半夏,加泽泻;痰火互结者,加黄芩、胆南星、黄连;呕恶较甚者,加竹茹。 补阳还五汤方义: 中医证属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生黄芪补气活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活血通络;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通络。 F 复元活血汤方义: 中医证属血瘀耳窍,治当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法,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拟方如下: 大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 穿山甲10gxx10g天花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1.鼻窒的病因病机包括有( )。 C.肺脾亏虚,邪毒滞留 2.鼻槁病人出现鼻塞,可选用( )。 C.复方薄荷油 3.鼻渊的鼻涕多积留在( )。 C.嗅裂或中鼻道 4.伤风鼻塞与急鼻渊的鉴别最主要点在于( )。 C.是否有全身症状 5.下列疾病除哪一项之外其余均需与鼻息肉进行鉴别( )。 C.鼻前庭湿疹 6.咽喉部最狭窄的部位是:( )。 C.声门裂 7.属慢喉疒音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病因病机多为( )。 D.气滞血瘀痰凝 8.乳蛾、喉痹辨证治疗常选用( )。 B.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 9.下列哪项不属于咽喉与胃在病理上的表现( )。 C.胃气虚弱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火喉痹的局部临床表现( )。 D.咽粘膜变薄发亮,咽后壁上粘附痂皮 12.耳痒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上有痂皮或鳞屑,多为:( )。 B.血虚失养 13.按中医理论,下列哪项提法不妥当:( )。 A.咽喉为气血循行的通道 14.急性咽喉病,多责之于:( )。 C.肺脾壅热 15.鼓膜增厚,灰白色沉积斑,属于耳胀耳闭的:( )。 C.气血瘀阻型 16.慢脓耳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X线及CT提示轻微骨质破坏,其分型属:( )。 C.胆脂瘤型 17.眩晕时作,劳累加重,面色无华,应选方:( )。 D.归脾汤加减 1.鼓膜按摩术适用于治疗( ) B.耳闭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急鼻渊的病因病机( ) C.气滞血瘀 3.下列哪一组符合鼻息肉的描述( ) A.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 4.慢鼻渊最突出的症状是( ) D.流大量浊涕

5.耳前瘘相当于西医学的( ) B.先天性耳前瘘管 6.治疗肝胆湿热上壅所致的耳疖、耳疮的代表方剂是( ) C.龙胆泻肝汤 7.鼻出血常发生于( ) D.鼻中隔前下方 8.慢脓耳胆脂瘤型的穿孔部位多在鼓膜的( ) A.松弛部或后上方边缘 9.耳根毒相当于西医学的( ) C.耳后骨膜下脓肿 10.突发性耳聋患者,检查多见( ) D.鼓膜完整 1.鼻塞交替,鼻涕白粘,遇寒加重,下鼻甲肿胀光滑,中道、嗅裂无涕,可诊断为( )。 A.鼻窒肺脾气虚型 2.鼻痒,喷嚏,清涕难敛,早晚尤甚,局部见:鼻甲水肿呈息肉样变,属下列哪项鼻病的分型?( ) D.以上三型都不是 3.鼻塞,鼻甲暗红肥厚,表面粗糙,质地硬实,下列哪项外治不适合?( ) A.呋麻滴鼻剂 4.患者鼻塞重而持续,鼻腔内红肿,尤以肿胀为甚,涕黄浊而量多,全身症见头晕,头重,头痛较剧,体倦,食欲不振,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应拟用

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歌

、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中医耳鼻喉科-重点-复习

中医耳鼻喉科-重点-复习

耳鼻喉科重点 ◎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两房一厅一通道) ◎听小骨: 听小骨有锤骨,砧骨,镫骨构成听骨链, 使骨膜和前庭窗联结. ◎咽鼓管: 承认咽鼓管长约3.5cm, 骨部: 外1/3-鼓室口; 软骨部: 内2/3-咽口(鼻咽部). 咽鼓管的功能: 1.调节鼓室气压(保持中耳气压稳定) 2.排除中耳分泌物. ◎婴儿与成人的咽鼓管比较: 婴儿的咽鼓管短,粗,平,直,故感染较成人多见. ◎鼻中隔结构: 鼻中隔软骨, 梨骨, 筛骨垂直板. 利特氏区: 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利特氏区.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窦: 上额窦,额窦,前组筛窦开口在中鼻道; 后组筛窦与蝶窦为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在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腔的生理: 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共鸣的功能. 一. 呼吸和保护功能: 1.通气(鼻阻力) 2.调温(鼻腔黏膜血管丰富) 3.调湿(黏膜分泌功能) 4.清洁(鼻毛阻挡,纤毛运动及粘液毯,喷嚏) 二. 嗅觉功能三. 共鸣作用 ◎咽的分布: 咽由上而下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鼻咽部: 腺样体:在鼻咽部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为腺样体.两侧壁有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开口后方和上方稍隆起, 称咽鼓管隆凸.咽鼓管隆凸后上方有一个较深之窝称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的部位. ◎口咽部: 前方-咽峡(悬雍垂,舌背,腭弓构成的半圆形) 侧壁-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喉核) 后壁-咽喉壁(喉底),咽后壁淋巴滤泡,咽厕所. ◎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 2.环状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保证呼吸畅通有重要作用 3.会厌软骨:会厌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组织疏松. ◎喉腔: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声门裂: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最窄处. ◎耳疖: 耳疖是指因邪热搏结于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为西医学的局限性外耳道炎. ◎耳疮: 耳疮是指因湿热邪毒搏结于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为西医学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耳疮 疾病耳疖 急性慢性病史多有挖耳史 症状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病程短耳痒或轻微耳痛;病程长检查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皮肤增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知识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专业知识 A1每一道试题下面有若干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音叉检查的韦伯实验是将音叉放在颅骨的: ____ A.左侧 B.右侧 C.正中部 D.左后侧 E.右后侧 【正确答案】:C 2、声导抗主要检测哪个部位的病变:____ A.外耳道 B.鼓膜 C.鼓室 D.耳蜗 E.耳郭 【正确答案】:C 3、耳胀证属脾虚失运,湿浊固耳者,选用列哪种方剂最为适宜____ A.二陈汤 B.通气散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苍耳子散 E.益气聪明汤 【正确答案】:C 4、急性鼻渊常继发于以下哪种鼻病____ A.鼻窒 B.鼻鼽 C.伤风鼻塞 D.鼻槁 E.鼻疮 【正确答案】:C 5、黄耳伤寒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的哪种并发症:____ A.颅外并发症 B.颅内并发症 C.颅底并发症 D.颅神经并发症 E.颅中窝并发症 【正确答案】:B 6、脓耳口眼喁斜的病因是脓耳失治后哪个部位受损所致:____ A.邪毒入于面部经络 B.邪毒入于耳部脉络 C.邪毒入于髓海 D.邪毒入于肝胆经脉 E.邪毒入于手足阳明经

【正确答案】:B 7、断耳疮的证候特征是:____ A.耳壳红肿瘙痒疼痛,甚至断落 B.耳壳弥漫性红肿,甚至断落 C.耳壳炽热红肿疼痛,甚至断落 D.耳壳红肿溃疡疼痛,甚至断落 E.耳壳剧烈疼痛,甚至断落 【正确答案】:D 8、属于外耳的部分是:____ A.咽鼓管 B.乳突 C.鼓膜 D.耳屏 E.鼓窦 【正确答案】:D 9、耳廓痰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____ A.肝 B.胆 C.脾 D.肾 E.肺 【正确答案】:C 10、耳疖、耳疮需与哪种疾病鉴别:____ A.急性鼓膜炎 B.外耳道湿疹 C.化脓性中耳炎 D.耳部神经痛 E.耳郭软骨膜炎 【正确答案】:C 11、旋耳疮之病位主要涉及____ A.耳廓 B.外耳道 C.中耳 D.外耳道、耳廓及其耳周 E.外耳道及中耳 【正确答案】:D 12、腺样体在多大年龄后逐渐萎缩:____ A.6~7岁 B.7~8岁 C.8~9岁 D.9~10岁 E.10岁以上 【正确答案】:E 13、十二经脉中不直接循入鼻的经脉有____

耳鼻喉科鼻渊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黄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

耳鼻喉科学重点总结

【咽鼓管】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颈内动脉的内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为沟通鼓部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CM 【OSAHO】【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 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 【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病情程度判断】以AHI为标准对 低氧血症情况。如AHI为25S aO2合并轻度低 氧血症”AHI(次/h):5~2021~40>40SaO 2(%):≥85为轻度;65~84 【OSAHO 【分泌性中耳炎SOM 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听力下降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 【过敏性鼻炎】或【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 【声阻抗】钟型曲线,静态声顺值0~100mmH2O 之间,高度为0.3~1.6cc。中耳压力正常, 但峰值降低<0.33cc>1.6cc。可能 A型曲线,也是钟型曲线,但峰值明显左移,在-100mmH2O0.3~1.6cc,与咽鼓管堵塞有关。此型鼓室图很常见,尤其多见于7岁以下的儿童,有时是暂时性的,做几下吞咽动作使咽鼓管张开,压力恢复正常即可。 第615cm 口以下7cm处,位于左主支气管后方与之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4,距离中切牙约25cm 位。距离中切牙约40cm 柄上缘(第2~3胸椎水平)平面,长 食管的两侧所形成的浅沟(间沟)内有左、 长的一段,平均长15~18cm 管分叉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24cm(贲门口)全长的上半,其下界约距离上门齿32cm(贲门口)全长的下半,其下界约距上门由40cm2~3cm。食管在第10 11胸椎或第12胸椎水平。食管腹段的前面和右面的一部分与肝左叶脏面的右侧相接触。食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趣记

耳科 消风散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 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 趣记:术麻通知老膏当地荆参蝉风牛→ 朱妈通知老高当地竟生产疯牛。 地黄饮 生地黄熟地黄首乌当归丹皮玄参 白蒺藜僵蚕红花甘草 趣记:二地参牡僵红老当首蒺→二弟生母将红老当(四声)手机。牵正散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趣记:牵正散蚕全附→牵正散惨全覆。 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趣记:当地穹仁赤红芪→当地穷人持红旗。 通气散 柴胡香附川芎 趣记:通气散穹香柴→通气散穷想财。 通窍活血汤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老葱麝香红枣 黄酒

趣记:芍黄芎老香找红仁→少皇兄老想找红人。 托里消毒散 黄芪皂角刺金银花甘草桔梗白芷 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 趣记:八珍少地皂桔黄人老白银→八珍少地招集黄人捞白银。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趣记:白天二陈枣生姜→白天二陈找生姜。 真武汤 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 趣记:术姜芍附苓→珠江少妇灵。 耳聋左慈丸 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 五味子磁石石菖蒲 趣记:五六味磁石→五六位吃屎。 鼻科 苍耳子散 白芷薄荷辛夷花苍耳子 趣记:苍白荷花→苍白荷花。 温肺止流丹 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石趣记:诃人老桔鱼荆细→客人捞鲫鱼精细。

咽喉科 六味汤 荆芥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趣记:老僵桔荷黄金→老将急喝黄金。 清咽利膈汤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金银花玄参大黄桔梗黄连甘草趣记:老桔芩连荆防荷参芒牛银连黄栀→ 老纪清廉尽防和珅盲留银联房子。 养阴清肺汤 玄参甘草白芍麦冬生地薄荷贝母丹皮趣记:老荷参麦地贝白皮→老和珅卖地被白批。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趣记:梅核气生夏厚苏茯→梅核气生下后舒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