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作者: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陈光恒指导老师:何元贵副教授内容提要: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提出的我国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标志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我国由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开端。在当今世界宏观局势下,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成为WTO成员,进一步打开国门,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代表着国家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和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实行跨国经营是必由之路。

Abstract:

Runn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s a strategy rais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State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worldwid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important policy which will make China gain constant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ncouraging companies to go abroad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country team and reinforcing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 international company’s market share and perspective represent a country’s economic power to some extent. Chinese companies have to ru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urvive in such a dog-eat-dog and change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关键词:

跨国经营、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价值链、市场链、共同管理经济、国家竞争优势

Keywords: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Multinational Company、Globalization、WTO、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Theory Of Product Lifecycle、Theory Of Internal Conduct、Theory Of Eclecticism、Value Chain、Market Chain、Joint Management Economy、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目录

一、中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必然趋势 (4)

(一)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客观趋势 (4)

(二)加入WTO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5)

二、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 (6)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8)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8)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12)

四、从海尔集团的实践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14)

(一)海尔发展历程概述 (14)

(二)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分析 (14)

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18)

(一)努力培养竞争优势 (18)

(二)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 (19)

(三)健全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 (19)

(四)要有一批经营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20)

(五)努力发挥品牌优势 (20)

一、中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必然趋势

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更加密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充分利用入世后贸易优势的有利条件走出国门,更好地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大背景。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充分,生产资源的配置已经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全球范围的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据统计,目前已有2/3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或即将进行全球化经营;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国际财团掀起了兼并和收购的浪潮,据联合国贸易开发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00年,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合并与收购的资金达到11438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了49.3%;另外随着劳动力资源和管理要素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规则逐步建立起来;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监督作用突出;全球经济信息化使全球经济活动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表 1 全球跨国并购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

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这是不可逆转的世界趋势。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企业全球化已成为过去十年的重大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外国企业及对未开发地区进行投资等方式向国外扩展。随着国际间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已渗透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他们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将全球看成一个大的“生产体”,从而形成了各国经济的高度相互依赖性,有着很大的互补关系。正是全球经济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的形成,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跨国经营要求。任何国家的企业要想加入这一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地组织生产和销售,就必须顺应这种潮流,进行跨国经营。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为企业的跨国经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指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与竞争,进行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等一系列的跨国经营活动。

(二)加入WTO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经营环境,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的确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新的原则下生存,中国企业必须积极“走出去”。世贸组织的基础是

市场经济,入世后,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我们要按照承诺实行市场经济,即中国必须遵照市场准入原则向世贸组织成员方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消除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可能性,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经营理念,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目标,把国外市场当作企业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全球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思考企业的市场布局、资源的全球整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企业就等于放弃了WTO所提供的互惠互利的权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是陷入危机当中。

在提供机遇的同时,新的世界经济环境和贸易规则向中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首先,中国企业将失去享受多年的政府政策保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财政和政策上长期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加入WTO以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将受到严格的控制。WTO的规则明确要求:政府必须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支持,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机制,是国际规则。

其次,中国企业将与国外跨国公司展开抢市场、争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在概念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国外竞争者打开,国外企业拥有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和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运作权,并受到WTO协议的保障。中国企业在科技实力、经营规模、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不上国外的跨国公司,加上旧体制约束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有力条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挑战。

二、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

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经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的经济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史蒂芬·海默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经济理论的诞生。海默认为,一个公司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营时必须具有同东道国当地厂商进行竞争的相对优势。这种带有垄断性质的特定优势,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知识资产,比如技术诀窍或商业秘密等,从而使它们能够成功地在国外进行生产经营。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发表了产品生命理论。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竞争状态各不相同,于是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

1987年,以英国的伯克莱和马克·卡森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企业形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即跨国公司是内部化经营超越国界的产物。内部化经营使跨国公司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在国际上得到扩大,精心选择的内部转让价格成为收入最大化的增值器。

在众多跨国经营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区位优势,否则企业便可能采用其他策略,如出口贸易、许可生产或直接出售所有权优势等。邓宁认为,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总和与其他竞争者优势的对比。所有权优势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优势,如技术、规模经济、政府补贴、市场和信息渠道、金融和货币优势等。二是多国化经营本身带来的优势。邓宁后来将这一优势命名为“共同管理经济”。内部化优势可能带来的收益有:一是产品交易费用的降低。二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避免或利用政府干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要素禀赋,二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三是社会文化环境。

邓宁在1993年总结的共同管理经济是跨国公司所独有的,这对分析跨国公司间竞争有着特殊的意义。共同管理经济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协调而带来的各种额外收益。它与传统的所有权优势如专利权、先进技术、独有的市场和信息渠道等的区别在于:共同管理经济是源于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本身,无法为单纯的国内企业所拥有;而传统的所有权优势与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共同管理经济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跨国经营使得企业有机会利用东道国的要素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对于同一产品各国生产函数不一致的情形,跨国公司的共同管理活动也有助于实现成本最小化。一些产品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投入要求。跨国公司可比较不同国家间生产方式,主动选择最优的方案。三是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也是共同管理经济的一部分。跨国公司的全球信息网络一方面使得公司内部的各部门可以很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信息扩散给竞争对手而贬值。四是跨国公司对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调配,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五是以更经济的方式满足全球化客户的需求。跨国公司对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协调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建立统一的形象,这对于采用差别策略的跨国公司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共同管理经济的存在是跨国公司击败当地厂商的根本原因。共同管理经济也是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共同管理经济可以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还会促进其他优势的形成,使得在同一地区投资的不同跨国公司往往有大不相同的业绩。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表现迅猛,许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把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到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到1999年底,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经接近6000家,协议中方企业投资总额达69.51亿美元,其投资领域广泛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工程承包等行业。企业跨国经营的足迹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仅仅一年后,即到2000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和备案的境外企业已经增加到6400多家,协议中方总投资额达116.3亿美元。这一年之中增加的海外投资额,大大高于80年代的总和。

表2 中国企业境外非贸易直接投资情况表(1992~1998.6)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1996年各版《国际商报》 1998年12月~1999年1月

2、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进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从行业来看,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产出能力、产业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而且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1986~1997年,中国制造业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个速度令全球瞩目。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制造业的出口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89.8%,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

在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跨国经营的优秀企业,它们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在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以海尔为例,1985年海尔引进德国技术,开始了家电产品的生产。八年后,当海尔成为中国冰箱第一品牌之后,开始向外国出口产品。1996年6月,海尔获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成为亚洲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家电企业。1998年7月,美国《家电》杂志精选出1995~1996年世界主要家电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增长情况,海尔产品销售增长位居第一,超过GE、西门子等一些世界著名大公司。《家电》杂志公布了2000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超过日立公司入选第九位。此次评选的标准是企业的综合国力,这表明,海尔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竞争力的家电企业前列,已经能够与这些百年巨子并肩而立。

表3 2000年世界家电前10强

资料来源:马春光,《国际企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在不同企业之间,跨国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并存

国际化经营理论认为,任何国家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阶段:产品出口阶段?跨国生产阶段?国际企业阶段?全球经营阶段。各个阶段既有联系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有先后顺序性。

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性,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不同企业所处的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不同:第一,少数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已进入国际企业阶段;第二,一些企业比如江苏春兰集团、

广东格力集团、深圳康佳集团等进入了跨国生产阶段;第三,大多数企业像青岛双星集团、广东美的集团刚刚进入产品出口阶段。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虽然给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此同时,这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并不长,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经验少,目前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劣势。

1、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据统计,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990年时平均为 1.38%( 近年来最高值 ),而“全球 500 强”美方上榜企业是5%-20%。据有关部门测算 ,约有 2/3 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各类工业产品中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 。这表明国内广大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只能进入低端市场。①

2、境外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低 , 投资领域重复

据1996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批准海外投资企业1985个,户均投资额仅为227.6万美元,中方投资额户均为108万美元。②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户均800万美元的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户均450万美元的水平相差近一倍,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总体上仍以中小项目为主。其次,大多数海外企业仅是国内企业在外的窗口和接待站 ,经营业务很难开展 ,效益不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盈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 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形成鲜明对照。这些都说明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只是

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

3、传统体制的桎梏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最大制约因素

从所有制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海外投资企业是大型国有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大都进行了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但企业改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未根本解决。企业的产权、制度、体制方面的深层次改革远未到位。大部分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体制不活、各种制度不健全,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一些企业的自身机制与国外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来看,一些企业沿袭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缺乏信息,盲目地进行投资决策,以致造成重大经营亏损;风险投资没有约束,造成境外逃资现象严重。

4、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起步晚,有关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一些重要的经济规定和政策没有形成法律。涉及跨国经营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制订的法规不配套,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5、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严重影响企业海外发展的积极性

我国政府现有的对企业境外投资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审批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000多项审批阻碍企业“走出去”。同时这种制度在办事程序和规则等方面过于繁琐和复杂,导致层层审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据了解,完成一个审批过程大约需要盖上百个图章,需要花费1至2年,而这时国际经济环境早已发生了变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没有作用,由此失去大量商机,并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埋下了隐患。

直到现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仅仅有20年的时间,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与开放中解决和完善。

四、从海尔集团的实践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国际化的艰巨任务。海尔集团在跨国经营方面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它采取的海外经营本地化、人才优势国际化、核心技术扩大化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全球经营理念,造就了一个国际化的海尔。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海尔发展历程概述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二)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分析

1、树立全球经营意识是海尔成功的重要保证

全球经营意识就是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企业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的开发和转移,促进产品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销售。

在起步阶段,海尔就有了创国内品牌直至创世界品牌的长期发展计划。海尔在全球经营意识指导下,制定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首先,海尔研究了世界家电行业发展方向,追踪家电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如西门子、松下等大跨国公司,调查全球市场的家电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海尔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目标。其次,海尔确定了以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为突破口,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最后输出技术并在海外建厂,逐步占领全球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的战略思路。可以说是海尔的国际化思维造就了国际化的海尔。

2、掌握核心技术是海尔成功的保证

海尔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灵魂的企业难以长久”。掌握了核心技术,海尔大大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海尔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

3、实施组织创新为海尔跨国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海尔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对流程整合机制的创新――依靠“市场链”把流程和流程体系整合起来,形成了海尔独特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可以形成企业最优化及协调的竞争优势。“市场链”与传统的价值链关注的对象不同:价值链侧重于考虑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强调内部各项活动之间的优化组

合,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市场链”则更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市场链”与价值链的结合就保证了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条件下,努力使企业价值链各链节增值强度的最大目标。如海尔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的调整,以达到“市场链”与价值链的统一。首先,把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完全分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范围内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其次,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力资源开发、质量管理、信息管理、法律保卫等职能管理部门全部从事业部中分离出来,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最后把这些专业化的流程体系通过“市场链”连接起来,经过整合,集团形成直接面向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以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支持流程体系,这样,海尔“市场链”流程模式就具有了“三化一中心”特征,即组织结构“扁平化”,流程关系“市场化”,运行传导“信息化”和“以顾客至上为中心”。

图1 海尔流程再造前的组织结构图

图2 海尔流程再造后的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144页,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

4、掌握控股权与创造国际品牌相结合使海尔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品牌和产品差异都可以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优势。根据海尔的经验,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没有品牌的商品很难打开市场,更不要说占领市场。而品牌是与规模经济相辅相成的,有品牌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规模生产,有规模生产就能带来规模效益。海尔集团的海外子公司大多采取合资的投资方式,兼并现有的国外企业。这种方式同在东道国建设新厂或采用独资方式相比,有许多优势:首先,可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资本支出,迅速扩大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其次,可以直接占有被兼并企业原有市场,并利用其销售系统;

再次,采用合资方式可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同时,海尔

的海外投资多以控股方式进行,这样使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能以海尔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以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及其产品信誉。总之,通过兼并和控股方式进行生产销售既能保证产品的品牌质量,又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品牌与规模经济的互动效应很快的反映出来。

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经过多年的奋斗,海尔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企业集团,它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建立了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运行机制,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并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海尔跨国经营的经验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多方面的启发。

(一)努力培养竞争优势

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找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所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等都因国家而异。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有相对差异,企业的优势也正是相对不同市场、不同竞争者而言的。其次,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具有胜过当地企业的某一特定优势,才能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具体地说:一是核心资产优势,这一优势主要体现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占有,如专利、商标、牌号、技术、信息等;二是规模经济优势,这里的规模经济优势既强调大规模集中生产,又强调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它包括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大规模销售网络,以及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资金筹措和统一管理等;三是内部化优势,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在外部市场运用会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因此对外投资企业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建立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四是组织管理优势,包括高效率

的组织结构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总之,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要有意识培养这些优势,当这些优势在国内有一定基础后,通过跨国经营与当地区位优势结合,企业就会快速积累和发展这些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二)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已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单纯的国内市场将不复存在,只有一个世界性市场。这就要求管理者彻底转变固有的经营理念,用全球经营意识来制定和实施全球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迈进,首先要对世界市场、资源状况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动向,这是制定战略目标的基础。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定位制定全球战略目标,它既要符合企业经营能力又要符合资源条件。第三,紧紧围绕全球战略,强化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以利战略目标的实施。在世界市场风云变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对战略目标进行动态跟踪,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健全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

跨国公司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大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跨国经营的基本要求: (1)企业要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来运作。这就需要管理者精通国际惯例,熟悉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2)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切实提高跨国经营水平。(3)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国际企业主要面临财产、责任风险以及市场变化等风险。企业只有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并掌握有效处理风险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防

范和降低风险。(4)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总之,企业应在跨国经营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和模式。

(四)要有一批经营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缺乏国际化人才是我国扩大跨国经营规模、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跨国经营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多门外语,懂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具有管理经验和较高外语水平的经营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跨国经营方面的系统培训,有条件的还可派往国外大的跨国公司进行学习。目前我国在海外约有30万学有所成或正在深造的留学人员,企业可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人才。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应有作用,加速国际人才队伍建设。

(五)努力发挥品牌优势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价值之外的附加值,从而直接为企业创造商业利润。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品牌和从事无品牌经营,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低价销售;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成为世界品牌的廉价生产基地。因此,企业要借鉴海尔和国际跨国公司创品牌的经验,走品牌经营之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改进市场营销,加强品牌的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一经注册就成为商标,受法律保护。所以,企业应当增强商标意识,健全商标管理制度,在创品牌的同时,要及时在国内外注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 种挑战. 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 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 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

企业价值观有哪些

企业价值观有哪些 篇一:如何编写公司企业价值观 如何编写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 世界上百年不衰的企业长期充满活力的奥秘就是:企业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三点支撑。 第一:卓越的公司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的价值放在第二位。第二,共有价值观: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 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我们XXXX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企业与社会共赢,企业与客户共同发展。由此设计我们的企业价值观。 我们派力密封公司拥有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如下: 1. 企业精神:创新为本,服务至上。创新是派力人的追求,发展是(公 司简称)人的目标,有创新才有生命,有创新才有发展。 2. 宗旨: 致力于服务社会大众,努力实现(公司简称)公司与社会共赢。 3. 使命: 我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努力促进(公司简称)公司发展壮大。 4. 价值观: 我们是百折不饶的(公司简称)人。积极主动,爱岗

敬业、乐 于奉献是我们的价值观。 5. 愿景: 为客户创造一种贴心服务,为员工提供一个值得长期依托的 事业。 6. 经营理念:以人才和创新为基础,创造出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公司简称)的发展做出贡献。 7. 企业作风:我们是百折不饶的派(公司简称)人,我们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8. 公司行为准则: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服从指挥、接受监督等等 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组成因素,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的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围绕这些方向和目标我们再制定一些企业文化要素。 有了企业价值观我们就有了行动的方向。 篇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目前的国内企业文化建设中,在漫各式各样的企业文化纲要中,我们能看到关于价值观的表述难以界定,包含企业精神、企业风格、企业宗旨、人才理念等等。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乔布简历的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解一下: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 论文名称: 院(系):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公司概况--------------------------------------------------- 1 公司发展历程--------------------------------------------- 1 NIKE 公司SWOT分析-------------------------------- 2 NIKE公司SWOT矩阵分析--------------------------------------- 3 优势 ------------------------------------------------------------------------------------ 3 劣势 ------------------------------------------------------------------------------------ 3 机会 ------------------------------------------------------------------------------------ 3 威胁 ------------------------------------------------------------------------------------ 3 So战略 ------------------------------------------------------------------------------- 3 WO战略 ------------------------------------------------------------------------------ 3 ST战略 ------------------------------------------------------------------------------- 4 环境PEST分析----------------------------------------- 4 社会环境 -------------------------------------------------------------------------------- 4 政治环境 --------------------------------------------------------------------------------- 4 经济环境 --------------------------------------------------------------------------------- 4 技术 --------------------------------------------------------------------------------- 4 NIKE公司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5 NIKE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5 NIKE公司内部条件分析--------------------------------------------------6

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战略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战略的正确性是影响了企业长期的经营绩效。在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企业应该采取主动积极的战略行动,在经营的每一阶段,集中运用资源,来因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地培植未来所需要的竞争实力,才能及时掌握机会,在每一阶段都能有所发挥。 竞争优势是战略上极为重要的一环,而长期的竞争优势通常又建立在组织所拥有的职能上。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该设法从现在的运作中,吸收资源及培养能力,以加强自身的条件,然后再以这些新增的能力或条件为基础,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战略创新。 而当企业面临营运问题时,更要留意不能将解决方案局限在作业层面上,以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致旷日废时,依然于事无补。其实有些作业层面的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去思考,才能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才能对症下药。 一、战略重点随时代而调整 宝来证券公司(案例1-1)在台湾是经营绩效极好的综合券商。宝来证券公司今天的规模与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针对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时调整其经营战略的结果。 自1988年成立以来,宝来证券各阶段的战略即随时配合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过程简述如下。1990年,宝来证券公司为了因应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特性),增加了承销部与自营部,从经纪商扩充为

综合券商(在总体战略上的多角化)。1994年起,由于感到必须及早创造产品差异性,于是通过了自行研究,以及与学术界的合作,在台湾政策开发之前,即左手设计发展各种新的金融商品(产品线广度的增加),因此在1997年台湾对金融商品开放以后,得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各种权证(竞争优势时机的掌握)。

近年来,有因为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及投资人消费行为的改变(环境趋势),宝来证券公司结合了关系企业的信息科技能力(协同的发挥),快速发展网络下单业务(借着价值单元的创造以调整渠道政策),使其网络下单业务在台湾业界名列前茅。同时为了因应跨国同业的竞争,以及两岸市场的发展(环境趋势),宝来证券又开始在大陆布局准备设点,并构建全球化的交易平台(地里涵盖范围的扩张)。 宝来证券公司的案例,说明了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冲击式持续不断产生的,而企业在战略层面(例如“多角化”、“产品线广度的增加”、“竞争优势----时机的掌握”、“协同的发挥”、“地里涵盖范围的扩张”等)的种种因应措施,就是处理这些环境冲击的最重要手段。 二、能力与战略相互为用 中华汽车公司(案例2-1)是台湾相当成功的一家汽车制造商,目前到大陆发展的情况也十分看好。大陆的市场潜力大(环境前提)是中华汽车公司前往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要成功的进入大陆市场,并且确保自身在产、销、研发等方面能提供足量的附加价值,就必须拥有相当水准的技术能力。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足。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

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 1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在试图树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用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 核心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通常可以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 力和企业文化,并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 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 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 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 哈佛商学院通过近十年的全球调研发现,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 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 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动力。海尔集团能在短短的20多 年时间内,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品牌价值数百亿元 的世界知名企业,被美国《家电》杂志列入全球家电十强之一,凭的 是什么,就是文化力。 那么文化力的根源又在那里呢?海尔CEO张瑞敏说:“企业发展的灵 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对企业的 价值观我们可以列举很多,但究竟哪些能称之为核心价值观呢?为解 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深入解读世界知名企业的案例,仔细查阅他 们的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座右铭,以及由企业自己提出或外界 为之总结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 通用电器的核心理念: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在对顾客、员工、社会与股东的责任之间求取相互依赖的平衡;松下七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和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谢报恩;

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XX省经济的发展格局一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XX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 社会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但还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有力扶持, 特别是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发展障碍, 培育竞争力。企业自身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 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为向大企业发展积蓄力量。同时, 中小企业还必须十分重视发展策略问题。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 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 正者, 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 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 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 市场风云变幻, 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 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 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 不是坐以待毙, 就是被拖垮。

因此, 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学会度势控变,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 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 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 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 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 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 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 使“正”又转化为“奇”。 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 不断创新, 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 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 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 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 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 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 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 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 坚持“有所不为而后 有为”的原则, 运用市场聚焦策略, 扬长避短, 把有限的 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 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 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 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 要乘势而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内容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战略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略,如何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竞争胜利和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本文主要评述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近期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学派和学术观点,试图从理论层面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给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理论观点发展趋势 战略原是军事术语。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Strategos ,其含义是 “将军”,意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在我国,战略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因 此,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企业战略将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

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管理学整体理论中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截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 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浅谈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主基调,成为企业文化中不可复制的内容,影响和决定着其他文化内容的形成,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创新对于社会国家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将创新落实到实处、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非易事。例如很多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早已经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困难:如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社会服务措施不到位等,使企业面临不搞技术创新是在“等死”,而投入大量人财物去搞创新又是“找死”的尴尬境地。但笔者认为,以上所列原因决不是阻碍创新的根本性的原因。其与创新活动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统一的,从归因角度分析它只能算作是阻碍自主创新的外部原因,它只是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及速度。而影响自主创新的根本性原因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创新行为的内因,它激发着创新的愿望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因战败导致经济一蹶不振,虽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外在条件,但是由于以松下、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凭借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开创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独特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之路。海尔曾是亏损百万元以上的街道小厂时,就引进了德国先进的生产线,生产中十分注重优秀文化的培育,张瑞敏一把大锤砸出了海尔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自此“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扎根于海尔人的心中,落实到了行动中。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如果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二、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自身在组织特有的内外环境下,自觉地长期积淀的结果,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此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抓住创新型企业文化生长的契机。

论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一)

论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一) 内容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正处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目前的发展也是十分艰辛。究其一大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千人一面无个性,少活力。从总体上看,长远来说,实施差异化战略,无疑是中小企业实现飞跃发展之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差异化战略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的一大根源。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 呼之欲出的差异化战略即成普遍的必然之选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差异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场差异开发是整个运行环节的重中之重。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等各个方面以及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诸多方面,造就了市场差异化可能性的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是消费者心理感觉上的差异。就产品本身,可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也可能不存在这种差异。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经营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场空间。 目前,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可以吸引大量忠诚的客户。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方为明智之举。 几种可资借鉴的差异化战略 创造市场法 所谓的创造市场,就是发现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市场由形式多样、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明确的是自身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从而规划出可实施性强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战略规划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产业及市场基本状况可用五种竞争力量关系图进行分析,是供应者重要还是购买者、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行业内部竞争更为重要,要做好分析判断。同时对行业内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整体反应速度、战略规划及管理能力、价值链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等。 从竞争角度看,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有以下重要意义: 1、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从而使组织结构设计和资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原则性,进而可以保持组织机构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匹配性,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城市、各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规划,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组织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4、由于企业明确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者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使企业可以从容地应对机遇的诱惑和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改进决策方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如何建立一个有能力的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实施发展战略规划,这和企业的资源密切相关。要在企业中找到可用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建立一个有能力的组织,就是如何调度资源,使企业具有很强的能力。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为组织配备人才;建立核心竞争力和竞争能力;调整组织结构与工作效果。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组织架构与职能调整、组织分工、岗位职责描述、汇报关系、考核方式建议、人员编制等。通过组织结构确定对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协调、合作。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职能性结构、地域型组织结构、事业部职能结构、矩阵结构等。 通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咨询,我们能将您经常思考的诸多“战略思想碎片”串起来,能帮助您的企业进一步明晰以下问题: 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既有的开发经验是什么? 公司的劣势是什么,发展瓶颈是什么? 未来一定时期内,适宜、可行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是什么? 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公司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 当然,许多具体问题也在“必须回答”之列,比如: 是不是“走出去”,如何“走出去”? 是不是进行股权多元化改制,如何改制? 是不是将上市提上日程,如何实现上市? 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就是将企业的战略计划转变为行动,实现企业的愿景和预期的目标。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对组织进行调整,另外在战略实施中还需要考虑资源配置问题,怎么样通过预算,将资源更好地分配给关键部门,实现战略。对于所有需要的战略举措项目,通过项目利益、项目所需资源与能力、项目风险、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等4个方面的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跨国经营之路,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关键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真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得条件之下,而我国的企业开始真正面对更加复杂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新的战略手段。走出去应成为当前中国产业与企业的战略选择之一,要跨出国门全面与跨国公司接触,是要敢于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并尽快成长起来,做大中国的跨国公司。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分析 这里借用企业战略定位的SWOT框架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分析。SWOT 框架是把企业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寻找并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一)潜在内部优势(S)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目前全球经济一片萎靡,而我国经济仍然在保持增长,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人才水平方面,通过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目前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分布在各个行业。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甚至在一般机电产品、重化工、航天、建材等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从规模经济来看,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则具有相对优势,并已形成了不少大的企业集团,如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讯、中国建设银行、一汽集团等3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策方面,给予跨国经营大力支持。十六大报告上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通过税收、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化,并大大简化了项目审报、审批的手续。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吸引了全球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在向全世界提供产品的同时,由于制造技术的成熟,也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生产标准化水平、产业集中度、规模经济程度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 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意义是由企业发展战略特征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和四个一般特征:一个本质特征是发展性,四个一般特征是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和计谋性。既然企业发展战略有五个特征,那么它的意义也就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谋划企业发展的意义 1、为了使企业发生较大变化 什么是“企业发展”?我认为:企业发展是企业的前进性本质变化。首先是有变化,企业没有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发展”。企业有变化也不一定是发展。变化有两种:一种量变,另一种是质变。企业发展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当然,也不能把企业的任何质变都称为“发展”。质变也有两种:一种是前进性质变,另一种是后退性质变。只有前进性质变才能被称为“发展”;后退性质变不是“发展”,而是“蜕化”。谋划企业发展就是为了使企业发生前进性本质变化。这是一种大变化。显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发生大变化。 2、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系就像部队建设与打仗的关系。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部队也不能天天研究怎么打仗,同时也要研究怎么发展。如果不发展,再好的战略战术也会落空。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系还像拳击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拳击教练也没有只重视上场比赛的,而是非常重视平时的拳击训练,其中包括耐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如果不通过训练提高综合素质,那么在比赛场上恐怕连一分钟都站不住。 企业也不能只重视竞争而不重视发展。如果不很好地谋划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很好地谋划企业综合素质提高问题,那么竞争战略再高明也很难保证竞争胜利,即便一时胜利了,很快也会败下阵来。 应该强调指出:迄今为止,重视竞争战略、重视营销战略而忽视发展战略的企业仍然是很多的,这是一个重大缺陷。要知道光研究怎样竞争、怎样营销,无论如何是不能保持企业优胜地位的。要想使企业保持优胜地位,必须认真谋划企业发展。 二、谋划企业整体发展的意义 1、企业的整体性问题 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局部有局部性的问题,整体有整体性的问题。整体性问题不是局部性问题之合。这就是说,不是把一个一个的局部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李志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利益在全球存在的象征。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自己的强大跨国公司。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需要将跨国经营的层面从对产品制造环节,转向全球的经营布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和自然资源,大大提升企业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需要通过企业的跨国经营,“以攻为守”地应对新的世界贸易格局。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WTO,IMF,世界银行等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以及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大大加快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例如,1993年通过的GATT(世界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将协定从单纯产品贸易转向涵盖了服务贸易,扩展了跨国投资者的权益,增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削弱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壁垒的能力。FDI(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总量从1980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6万亿美元。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必须接受这种新格局下的经济竞争规则,当前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面临大批跨国公司进入的状况,必须考虑展开跨国经营来打开局面。 第二,中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日本的崛起充分利用了冷战对抗的机遇,韩国的冒升则起到了牵制日本对美国产业的冲击作用。中国面临类似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包括日本、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一定程度上都处在经济衰退之中。造成这种格局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处在美国和中国的两面夹击之中:创新不如美国,成本不如中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仍然处于经济衰退调整期的美国当前非常需要中国的配合,保证经济衰退的调整相对温和,一方面中国廉价而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保证了经济衰退中的一般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其他国家保持竞争压力,大大牵制甚至纾缓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竞争压力。 第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布局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企业跨国经营能大大提高我们所享有的产品附加价值比例。一方面建立全球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向产业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