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什么叫做有机物,有机物的一般特点;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学习,了解

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甲烷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

性质。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

【教学过程】

[问题] 你知道西气东输工程吗?这里的“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这是西气东输开通时工人们的庆祝画面

[板书课题]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看作无机物。)

2、组成元素: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

主要元素其他元素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较

有机物无机物

种类很多(3000万种以上) 比有机物少(10万种左右)

溶解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多数难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

耐热性不耐热,熔点较低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较高

可燃性多数可以燃烧多数不能燃烧

3、有机物分类根据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羧酸等。

高分子化合物(包括人工合成)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三抓:抓结构、抓部位、抓条件

三学会:模仿、推断、接受新信息能力

4、烃(通式:CxHy)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烃,读音ting,碳的声母和氢的韵母的组合。

[课堂练习1] (1)下列物质属于烃的是:(写化学式)(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写化学式)

(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写化学式)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写化学式)H2S、C2H2、CH3Cl、C2H5OH、CH4、H2、金刚石、 CH3COOH、CO2、C2H4

[创设情景]“瓦斯”引起的煤矿爆炸事故

在近些年中,全国接连发生多起特别重大煤矿安全事故。2004年10月20日河南郑煤集

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48人;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死亡

166人;2005年春节刚过,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海州立井瓦斯爆炸,死亡214人,成为新中国近50年来最大的煤矿事故!

[提问]“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能引起爆炸?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

[讲述] 1、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天然气

[回忆] 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简称:“三式”)

[设疑] 甲烷分子是平面结构还是立体结构?

【学生实践】P60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甲烷的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讲解】2、甲烷的分子结构: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28,

【讲解】 3、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提问】1、在实验室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甲烷气体?

2、如何鉴别甲烷、一氧化碳、氢气这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课堂练习2】

1、三式:分子式:_____;电子式:_____结构式:_____。

2、甲烷空间结构的描述:甲烷是_____结构,碳原子位于_____,顶点都是_____。

3、甲烷分子结构的参数:键角都是____;键长1.09×10-10m;键能是413kJ/mol。

4、物理性质:__色__味__体,比空气__,__溶于水。

【课堂小结和板书计划】(略)

【作业】1、教材64页:1

2、阅读《导航》39页所有的内容。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物质①②③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 10.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正离子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2.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 ->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3.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4.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 B.NaCl C.AlCl3 D.Na2S E.MgS 15.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A>C>B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1甲烷45分钟课后作业(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课后作业 限时:45分钟作业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2Cl2有两种不同构型 B.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可以使氯水褪色 C.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D.甲烷能使KMnO4溶液褪色 解析:A中,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顶点中任意两个氢原子都是相邻关系,故CH2Cl2不存在不同构型。B中,CH4只能跟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与氯水不反应。D中,CH4比较稳定,不能被KMnO4溶液氧化。 答案:C 2.把1 mol甲烷和4mol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到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后,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黄绿色逐渐消失②试管壁上有油珠③试管内水面上升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氯气被消耗后,黄绿色消失。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均为油状液体,又因为氯气被消耗,气体的体积减小,试管内水面上升。生成的HCl溶于水降低了NaCl的溶解度,有NaCl析出。 答案:D 3.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从题目的叙述情况看,所选气体组必须是与水作用后混合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此时应注意CH4与Cl2的取代反应生成HCl,HCl易溶于水,因此应选D。 答案:D 4.1mol甲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必修二《3.1.1甲烷》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烃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的有机物 B.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有机物 C.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有机物 D.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 答案:C 点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有机物叫烃,烃燃烧后生成CO2和H2O,但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也生成CO2和H2O,故只有C正确。 2.(2018·经典习题选萃)如下图所示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 A.ⅠB.Ⅱ C.ⅢD.Ⅳ 答案:D 点拨:第Ⅳ种情况既能表示出甲烷的空间构型,又能表示出分子中C、H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甲烷分子的真实结构最接近,故选D。 3.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 ) A.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 B.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 D.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 答案:D 点拨:先把CH4分子空间构型的几种可能性画出来,然后依次思考排列可得到答案。 4.下列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答案:A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由甲烷分子的结构,推导其取代物的分子结构。同时应明

确正面体结构中各键应完全一样。CH 4为正四面体结构,若CH 4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与CH 4分子结构相似,而CHCl 3、CH 2BrCl 分子中各键不完全相同,均不属于正四面体结构。 5.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玻璃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B .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C .容器内压强不变 D .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C 点拨:由质量守恒定律知,A 正确;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由碳原子守恒知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个数等于甲烷的分子个数,再由每取代1个H 原子,消耗一分子氯气,生成一分子HCl ,故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 正确;由于有机产物中只有CH 3Cl 为气体,故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容器内压强减小,C 错误;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 正确。 6.(2018·衡阳市八中高一联赛)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 ( ) ①CH 3Cl ②CH 2Cl 2 ③CHCl 3 ④CCl 4 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①②③的混合物 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答案:D 点拨: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的四步取代反应是连锁反应,反应进行到哪一步不是由反应物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来决定的。即使是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的情况,也不会仅发生CH 4+Cl 2――→光 CH 3Cl +HCl 这样一种取代反应,因为一旦生成CH 3Cl 后,CH 3Cl 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继续被氯原子取代,因此其产物不是纯净的CH 3Cl ,而是四种取代产物的混合物。 有机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它不像无机反应那样,只要有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便可确定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7.(2018·经典习题选萃)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CO 、CO 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重49.6 g ,当其缓慢经过无水CaCl 2时,CaCl 2增重25.2 g ,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为( ) A .12.5 g B .13.2 g C .19.7 g D .24.4 g 答案:B 点拨:这是一道考查有机化合物燃烧的题。一般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 2和水蒸气。本题中甲烷是不完全燃烧。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8.下图是CH 4、CCl 4、CH 3Cl 的分子球棍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设计理念: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具体视课时、进度而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画有细胞轮廓的白纸板,红、蓝两色的橡皮泥)(视教学进度定) 教学过程:

甲烷的教学设计

化本一邢玉林 1107015140 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8日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S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7902138.html,l4和Na2O 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离子键不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为H:Cl B. H2O2中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 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3)N2的电子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CO2的电子式为 。 9.写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10.写出(NH4)2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O2 ; (2)N2 ; (3)NaClO ; (4)CCl4; (5)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12.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 (1)由2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阴离子是。 (2)由4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阳离子是。 (3)由3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由5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 13.写出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济南第十一中学张丽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本节课对完善和深化基因分离规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

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通过性染色体结构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二 3.1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案(第二课时)

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 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 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 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组物质。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组、C组、D组物质。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 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54-55页烷烃概念。 一:烷烃: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

烃。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对n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 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 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异丁烷) 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CH3 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强调“结构相似”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 n 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 渐变化。 师: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C n H2n+1- )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师:请写出C4H10的结构简式?CH3 生:练习写出CH3-CH2-CH2-CH3CH3-CH-CH3 (讨论写出) 正丁烷异丁烷 正丁烷和异丁烷虽然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造成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可见,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链,又可形成支链,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可形成多种不同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并比较异同。)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以C5H12为例) (1)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2)写少一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C作支链加在主链上,依次变动位置。 C-C-C-C C-C-C-C C C 这两种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3)写少两个C原子的直链,剩下的2个C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C-C 但与(2)中C-C-C-C 为同一种结构 C C C 剩下的2个C原子分成2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 C-C-C C (4)分别加上氢原子,得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知识拓展】 师:很显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通用的命名法则,从而可以叫出各种烷烃的名称。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