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01章绪论

第01章绪论

第01章绪论
第01章绪论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

黄东军著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03-01

第一章绪论

欢迎来到“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课堂。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数字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教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性教程。这一定位使得本教程重点强调技术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它以揭示技术内幕为基本出发点。同时,本教程也十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引导读者深化对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并将它们付诸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描述其应用场景,分析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构成,从而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媒体

多媒体领域的第一个概念无疑是媒体。媒体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当今社会,强大的媒体系统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语义上看,媒体(Media)就是指信息的载体,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人们每天都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获取各种时政消息、财经报道、娱乐新闻等等,因此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不过,这三类媒体已经伴随人类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三种媒体称为传统媒体(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

然而,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PC、移动终端等手段获取信息。基于互联网、PC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被称为新媒体,如图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智能手机App、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这个词也指专门从事信息传播工作的组织或个人,如报社、电视台、传媒公司、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等等,人们常说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就是在这个语境下使用的概念。我们强调,本教程所研究的多媒体技术指技术范畴的媒体,至于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者和运营者的媒体,则不是本书直接研究的对象(但是存在密切联系)。

(2)媒体的分类

深化对媒体的认识需要了解媒体的分类。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早在1990年就对媒体进行了详细划分。图1-2是ITU的标志与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大楼。

图1-2 ITU标志(左)与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大楼(右)

ITU把媒体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a)。感觉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为人的感知系统所接受的信息形态或媒体形式。感觉媒体主要有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态。声音是听觉媒体,而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则属于视觉媒体。视觉信息占人类接受信息总量的90%,其次是听觉信息,约占9%。此外,还有嗅觉、味觉、触觉媒体等媒体形式。实际上,感觉媒体是一个基于人的感官功能来对外部刺激进行分类的概念,它反映了外界信息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人类认知系统在功能上的适应性、复杂性。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目标就是产生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觉媒体,并通过多种自然的、同步的技术手段刺激人的感官,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丰富体验(fully experience)。目前,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听觉和视觉媒体,但嗅觉、味觉、触觉媒体也在逐渐进入应用系统,例如,在一些虚拟现实、游戏、仿真等应用中,触觉甚至嗅觉、味觉媒体也开始得到应用。

第二是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a)。人们可以听到声音、看到文字和图像,但是在计算机等硬件系统内部,声音和图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表示媒体,就是指感觉媒体在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系统内部的存在形式,即编码形态的媒体。例如,人们熟知的计算机系

统中的ASCII码、国家标准汉字字符集的区位码、字符的点阵码等等,还有我们将深入学习的音频、图像与视频编码,都属于编码媒体。编码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这一认识极为重要。因此,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和研究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的编码形态。本教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围绕多媒体数据形态这个核心展开讨论。我们试图强调,对多媒体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编码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任务。

第三是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a)。表现媒体是指将编码形式的媒体显示成感觉媒体的设备或技术。表现媒体包括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绘图仪、有源或无源音箱等等。正是借助表现媒体,人们的感官有了接收多媒体信息的技术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媒体领域,人们也把键盘、鼠标、摄像机、麦克风等这类用于将感觉媒体转换成编码媒体的输入设备或技术也归结为表现媒体。所以,表现媒体实际上就是指多媒体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表现媒体与前面的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大不相同。无论是像鼠标这样的简单输入设备,还是像打印机那样的复杂输出设备,表现媒体都是包含了多种机械和电子技术的设备实体,而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感觉媒体以及编码形态的媒体则属于信息和数据范畴。严格地讲,多媒体技术包含了上述这些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但是,从开发与应用的角度看,硬件系统比较稳定,而软件则更加灵活,因此,本教程会更加注意多媒体软件的学习和研究。

第四是存储媒体(Store media)。存储媒体这个概念很直观,就是指用于存放表示媒体(即编码形态的媒体)的设备或技术,如内存、寄存器、磁盘、磁带、光盘、USB盘等等。存储媒体也属于实体性的设备或技术,是为编码形态的媒体数据服务的。

第五是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a)。传输媒体是指用于传送表示媒体的设备或技术,如双绞线、电缆、光纤等,甚至包括用于直接传播声音的空气、传播无线电信号的电磁波。电磁波比较特殊,尽管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一种物质存在,本质就是电磁场。从系统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媒体传播的主要手段,因此,多媒体技术也需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媒体内容的特性,研究如何有效地传输媒体数据,这导致了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教程将开辟相当篇幅研究多媒体的网络传输。

了解媒体的分类很有意义。至少,当人们从事一种媒体技术工作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处于什么层面,主要与什么类型的媒体打交道,与其他媒体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例如,从事版面设计工作(包括平面媒体视觉设计、Web页面视觉设计、手机App界面设计、桌面应用UI 设计等)的技术人员,实际上主要与感觉媒体打交道,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字体、图像、色彩、声音、布局、内容编排等可视化方式对受众的心理作用,因此,有效和灵活地运用感知心理学是关键。又例如,从事图像和视频处理研究的技术人员,主要是同编码形态的媒体,也就是表示媒体打交道,他们应当深刻理解各种媒体数据的编码原理,懂得不同编码形式之间的转

换,懂得编码对传输、存储和显示过程产生的影响。这也是本教程为什么致力于研究多媒体数据编码形态的原因之一。但是,大部分媒体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是只同一种媒体技术打交道,而是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类型的媒体技术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就需要了解各种媒体技术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高级Web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需要同时理解媒体的感知特性、编码属性、存储方式、显示模式和传输方法。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学科正是为实现这类综合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以上我们详尽分析了媒体这个概念,下面来讨论多媒体的含义。

1.1.2 多媒体

(1)起源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多媒体这一概念的兴起。多媒体(Multimedia)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电影制片人、艺术家、流行音乐家Goldsteinn创造的。1965年6月,Goldsteinn在他位于纽约市格林尼治谷(Greenwich Village)的音乐工作室创造了一个可视化音乐环境。他在听众周围用手工方式围绕着唱机同步播放幻灯片、电影、动画,并在房间顶部安装了一面带有灯饰帘子的球状镜子,他试图利用多种元素来表现音乐的形象特征。Goldsteinn给他的可视化音乐环境取了一个名字,叫Lightworks。Lightworks通过多种媒体手段诠释音乐的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快,Lightworks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生活》杂志将其描述为新的声光概念的起源;有些评论甚至预言它将取代迪斯科舞厅、电视、电影等所有东西;《纽约先驱报》则分析了该系统的本质,认为它试图在同一时刻唤起两种以上的感觉器官来接收信息,实现了一种更丰富的体验。Goldsteinn随后在《新闻日报》等媒体上正式使用了Multimedia这个词。可以说,Goldsteinn 当年所定义的多媒体系统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确定无疑的,多媒体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感觉系统的多样性需求,实现一种更丰富的应用体验。

从Lightworks创造多媒体概念开始,最初的多媒体技术基本上是在传统的影音与视听行业中发展的。例如,成立于1965年的著名的杜比实验室有限公司在1966发明了一种重要的降噪技术,特别是在1976年提出的杜比5.1环绕立体声标准,对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索尼公司在1975年发明了视频磁带,并与Philips公司独立发展出激光唱盘技术,从而树立起多媒体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79年,Sony又推出了一种新颖的被称为“随身听”的卡带音频播放器,风靡一时。这些都是影音与视听工业的杰出成就。

几乎与影音与视听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最重要的事件是,Gordon Moore等创建了Intel公司(1968),Bill Gates创立了Microsoft公司(1975),而稍

后Steven Jobs创建了Apple公司(1977)。由于计算机在数字化信号处理上的巨大优势,很快就出现了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浪潮。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人类终于迎来了数字媒体新时代。

在最初的数字化浪潮中,Apple公司在1983年推出Macintosh个人计算机系统中首次引入位图(bitmap)的概念,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随后又进一步通过在计算机中引入声卡和CD-ROM驱动器,确立了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 PC)的基本标准。Microsoft 公司在1985年开始发布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类似Apple公司Macintosh系统的窗口图形界面。到1990年推出3.0版本时,Windows操作系统进一步把支持多媒体和网络作为该操作系统的重要目标,被称为软件技术的一次革命。在经历了Windows 3.1、Windows 3.2到1995年8月推出Windows 95之后,Microsoft基本确立了在桌面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支配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1世纪头十年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我们目睹了网络电视、视频点播、视频广播系统的迅速普及。最近几年,ITC技术的突出成绩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随着智能终端的多样化与广泛渗透,多媒体技术在更大范围被使用,Android、iOS这样的移动多媒体操作系统取得了新的竞争优势。

(2)概念与特性

所谓多媒体,就是指能够同时处理两种以上感觉媒体的协同技术和系统,其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应用体验。显然,多媒体技术或系统的首要特征是媒体类型或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一个可以被称为多媒体的应用系统,必须至少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及其相关技术。例如,使用媒体播放器播放一段视频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动态图像,并听到声音,有时还可以获得文字信息,如字幕。所以,媒体播放器是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其核心是音频视频数据的解码、视频图像的渲染、音频的播放以及它们之间的同步。媒体类型的多样性本质上反映了信息世界的多样性,进而也反映了人类感知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正是由于外部信息的多样性,人类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过程中才发展出了多种感知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多媒体技术是人类感知系统和能力的一种技术上的延伸,反映人类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一种本质需求。所以,高级虚拟现实系统可能包含有图像、声音、重力感信息、离心感信息,甚至味觉信息。毫无疑问,多样性不仅是多媒体系统的本质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

多媒体技术的第二个特征是媒体内容的同步性(synchronization)。在多媒体应用系统中,多种媒体是融合在一起的,它们是以一种协同的方式工作的。例如,当人们欣赏一部电影的时候,画面和声音同时传到我们的感知系统,在头脑中形成了完整的印象。这里,我们没有使用

集成性(Integration)这个词,传统的多媒体教科书使用了集成性表达多媒体的第二个特点。固然,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确实需要把多种类型的媒体及其技术集成在一起,但是集成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普遍特点,集成性不能突出多媒体系统的同步性特征。同步比集成性更高级、更复杂。要做到同步,当然首先需要集成,但是当若干技术或模块集成在一起后,它们之间的协调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同步是一种协作,同步在时间上有更严格的要求,多媒体追求一种更加丰富的应用体验,就必需做到比较精准的时间同步。例如,媒体播放器在呈现一段音影画面的时候,实际上系统使用了音频和图像两个独立通道,这就要求两个通道协调一致,即保持一种非常严格的时间关系,而这有赖于系统内部精准的时钟控制。

多媒体技术的第三个特征是交互性(Interactive)。交互性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含义是不同的,但主要运用于计算机及多媒体领域。与交互性密切相关的另外两个概念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和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HCI)。前者是研究、设计、评价和实现交互式计算系统的科学。人机界面则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尽相同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是决定计算机系统“友好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图形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极大地拓展了人机交互的概念,同时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出现了新一代智能化人机交互系统。多媒体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汉字识别、动作识别等)融合,将进一步引导交互性走向智能化。

图1-3 作为典型多媒体应用的虚拟现实系统:人机交互功能是核心

1.2 应用

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力量,因为它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让我们来考

察一下它是如何被应用的。当然,要对多媒体应用进行穷尽式枚举似乎是不可能的,本节试图对各种应用进行大致的归纳。

1.2.1 大众传媒领域

大众传媒(mass media)是指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影响效果大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播、文化传承、舆论导向、娱乐休闲等功能。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竞争的环境下,大众传媒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报刊是历史久远的大众传播媒体,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报刊杂志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也获得了新的机遇。通过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报刊杂志在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借助现代化的数字排版系统,报刊杂志编辑能够快速处理文字和图片信息,版面设计更加直观高效。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出版物、网络发行与移动阅读受到普遍欢迎。

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信息的媒体。广播是最少受到听众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限制的一种媒体。广播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便携性。广播的魅力还在于,主持人通过对稿件的再创造、再提高,能对听众认识、理解、接受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技术上,广播主要依靠数字音频系统来实现;此外,利用互联网搭建数字广播站点(包括各类自媒体广播站点)也已经十分普遍,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应用。

电视与电影在大众传媒领域可谓是得天独厚。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影视设备制造、系统集成、音频视频制作与传播系统等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包括影视特效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公司、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后期合成公司、电视栏目制作公司等在内的影视行业异军突起。毫无疑问,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是影视行业的重要基础。例如,动画制作行业就涉及三维建模、灯光材质、高级渲染、粒子特效、刚体特效、流体特效、各种自然景观特效模拟等各种多媒体技术,而现代电影工业更是离不开数字视频技术的支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新型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新媒体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现实,能够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的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必须指出,新媒体的本质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所以,多媒体技术是新媒体的重要基础。

1.2.2 消费电子领域

图1-5 消费电子产品

在我国,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的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各类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激光唱机(CD)、视频游戏设备、智能电视机顶盒等。发达国家中,电话、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多媒体电子产品等也被纳入到消费电子产品中。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正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热点。很明显,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功能就是多媒体技术,实际上,多媒体技术正是与消费电子产品相伴而生并共同发展起来的。

1.2.3 现代教育技术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建立在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教学手段构成的系统。认识论和信息论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必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微电子、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远距离通信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教育、教学过程的面貌。

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多媒体方式表达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影教材,通过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结合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系统,所有这一切为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状态创造了条件。

1.2.4多媒体通信领域

现代通信系统是人类为克服时空限制而发展出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数字通信系统通常由用户设备、编码与解码、调制和解调、加密和解密、传输和交换设备等组成。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新型通信方式,所以,它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视频会议是最典型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它由视频会议终端、会议服务器、多点控制单元(MCU)等子系统构成。多媒体技术在视频会议终端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音视频数据的采集、编码、解码、传输与呈现等处理。

1.2.5 表演与会展

现代化的舞台、演播室表演,以其美轮美奂的声光布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舞台不仅是演员一展身手的地方,也是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发挥作用的极好场合。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舞台布景,巨大的LED显示屏以及立体声音响系统都为导演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会展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另一个舞台,同样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用武之地。会展设计是指在会议、展览、博览会活动中,利用空间环境,采用建造、工程、视觉传达等手段,借助展具设施等高科技产品,将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活动。会展设计包括展台设计、空间布局设计、平面设计、照明道具设计以及相应的展馆设计等。会展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全方位的设计,将要传达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并在观众接受信息的同时有一种美的享受。巧妙的运用幻灯、全息摄影,激光、电视、电影、多媒体等现代视听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使静态展品得到拓展,造成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展示环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1.2.6 Web应用

Web应用是指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型的应用系统,在客户端表现为浏览器页面,是一种以HTTP协议为核心的网络应用。数量最多的Web应用是各类网站,如门户网站(搜狐、163、新浪等)、搜索网站(百度等)和各种专业网站(音乐、视频、软件、行业等等)。

Web应用与数字媒体的关系十分密切,互联网上不仅存在大量以发布多媒体信息为目的音频、视频、图片、电影、电视网站,而且一般的网站也包含着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图1-10是目前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主页。

图1-10 广受欢迎的优酷与土豆视频网站

1.2.7 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和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的短距离无线传感网络,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接入互联网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物理世界的信息交换、传递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不同过程,可以把物联网系统从结构上分为四层: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四个层次中,感知层包含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

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二维码、位置、音频、图像与视频等数据。其中,音频、图像与视频等数据是比较特殊的,它们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典型代表。

1.2.8 军事领域

世界正处于新军事变革当中,这场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议题,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军事活动中的应用。首先,多媒体技术在战场信息采集和传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采集获取战场和相关地域的直观战况和态势,能够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单兵作战系统(如图1-11所示),通过士兵佩带的摄像机、热成像瞄准仪、激光测距仪、全球定位系统、头盔显示器、音频采集等传感与通信装置,战士获得了更加详尽的局部信息,并通过网络协同在全局上获得信息灵、反应快、判断准的技术优势,因此成为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综合技术之一。

图1-11 单兵作战系统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军事指挥系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最现代化的军事指挥系统被称为C4ISR系统(C4表示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表示Information,S代表Surveillance,R表示Reconnaissance),以美国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为典型代表。据有关文献披露,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1962年,设在五角大楼内。该中心负责平时至三级战备的指挥,分设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室、当前态势显示室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屏幕投影显示设备技术室。该中心有3台“霍尼威尔”6000系列大型计算机作为计算平台,用于处理各种军事数据。有6个2.4 X 3米的大屏幕显示器,用于在紧急会议室显示敌我力量及其他情报。该中心还拥有先进的通信联络设施,如参谋长联席会议警报网、自动视频会议系统、紧急文电传输系统等终端设备。中心存有8份进行全面战争的计划和60份在各种危机情况下行动的计划。从上述描述中,我们看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视频通信、图像显示与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图1-13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指挥中心场景。

图1-13 典型军事指挥中心场景

第三,军事训练中应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为了提高军事训练效果、节省训练成本,各国军事训练系统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模拟、仿真训练方法。图1-14是一个飞行员在接受模拟驾驶训练,驾驶员前面有四个屏幕,上方的三个屏幕拼接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沉浸感(immersive)的模拟场景,而下方屏幕则显示飞行仪表操作界面,此外,系统还提供操作杆、火炮控制器、声音模拟等功能。可以想见,这样一个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尽快了解飞机驾驶的基本情况,缩短实际驾驶飞机的前期训练时间,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图1-14 飞行员模拟驾驶训练系统

1.2.9 游戏与软件

实际上,计算机游戏软件是多媒体技术最为集中的领域。游戏软件通常是指各种游戏规则与声音图像视频相结合的软件产品。目前,在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型3D网络游戏和网页

游戏等都是通过用3DMAX、MAY A、FLASH等多媒体软件和JA V A、C++、VB、HTML5等程序语言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所以叫游戏软件。游戏软件开发也是一个热门行业。开发游戏软件,需要全面考虑游戏模式、图像与动画、音效、文字、位置与地图等因素,不仅需要良好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而且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学好多媒体技术对于从事众多的专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1.3 体系结构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与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信号处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多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本身有其技术上的体系结构,图1-4描述了多媒体技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图1-4 多媒体技术的体系结构

1.3.1 硬件平台层

多媒体作为一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平台无疑是核心。前已述及,最初的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 computer)是1985年面世的。在多媒体计算机出现之前,传统个人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仅限于文字和数值,这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中,由于人机之间的交互只能通过键盘和显示器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缺乏多样性。后来,为了改进人机交互界面,使计算机能够集声、文、图、像处理于一体,人类发明了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

现代多媒体计算平台,从硬件配置上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光盘驱动器:包括可重写光盘驱动器(CD-R)、WORM光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为MPC带来了价格便宜的650M存储设备,存有图形、动画、图像、声音、文本、数字音频、程序等资源的CD-ROM早已广泛使用,因此现在光驱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必须配置的了。而可重写光盘、WORM光盘价格较贵,目前还不是非常普及。另外,DVD

出现在市场上也有些时日了,它的存储量更大,双面可达17GB,是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

音频卡:在音频卡上连接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话筒、音频播放设备、MIDI合成器、耳机、扬声器等。数字音频处理的支持是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方面,音频卡具有A/D和D/A音频信号的转换功能,可以合成音乐、混合多种声源,还可以外接MIDI电子音乐设备。

图形加速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需要分辨率高,而且同屏显示色彩丰富的显示卡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具有Windows的显示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下的像素运算速度要快。所以现在带有图形用户接口GUI加速器的局部总线显示适配器使得Windows的显示速度大大加快。

视频卡:可细分为视频捕捉卡、视频处理卡、视频播放卡以及TV编码器等专用卡,其功能是连接摄像机、VCR影碟机、TV等设备,以便获取、处理和表现各种动画和数字化视频媒体。

扫描卡:它是用来连接各种图形扫描仪的,是常用的静态照片、文字、工程图输入设备。打印机接口:用来连接各种打印机,包括普通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等,打印机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输出设备之一了。

交互控制接口:它是用来连接触摸屏、鼠标、光笔等人机交互设备的,这些设备将大大方便用户对MPC的使用。

网络接口: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MPC扩充部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将数据量庞大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网络接口相接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机、传真机、LAN和ISDN等。

1.3.2 操作系统层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由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包含了大量的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软硬件资源,因此,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多媒体特征和功能,甚至被直接称为多媒体操作系统。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中配置的重要多媒体组件。

(1)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codec,coder和decoder合成词语)是系统中完成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格式转换(转码)等操作的软件,在多媒体操作系统中居核心地位。由于多媒体应用涉及频繁的媒体数据编解码操作,因此由系统管理和调度编解码器是十分必要的。

编解码器主要应用于音视频捕获、存储、传输和播放中,一般是终端(前端)的系统支撑软件。编解码器本身是根据复杂的编码算法实现的,本教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析和介绍主

流的音视频编解码算法,例如,PCM音频编码技术以及各类视频编解码技术;另外,我们还将重点介绍标准音视频编解码器的使用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对设计、研究和开发是十分有益的。

有一点需要强调,由于多媒体应用注重多种媒体数据的协同工作,一些多媒体数据流需要同时包含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时通常会加入一些用于音频和视频数据同步的元数据。这三种数据流可能会被不同的程序、进程或者硬件处理,但是当它们传输或者存储的时候,这三种数据总是被封装在一起的。通常这种封装是通过音视频格式文件来实现的,例如常见多媒体文件类型有*.mpg、*.yuv、*.avi、*.mov、*.mp4、*.wmv、*.wma等等,这些格式文件中,有些只能使用某些编解码器处理,而更多的可以通过容器的方式使用各种编解码器。本课程将比较详细地分析主要的多媒体数据文件或容器的格式,这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是一种通过网络或平台向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所需的媒体资源功能的系统软件,通常表现为操作系统中的媒体服务(media service)组件。总体上,媒体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和交换,但有时候也包括媒体会话的创建、交互式应答(IVR)、通知、统一消息、高级语音业务等。媒体服务已经成为主流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服务器具有很好的可裁剪性,可灵活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本课程将介绍流媒体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并介绍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这对希望从事网络多媒体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3)多媒体编程接口

主流操作系统都提供不同领域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为各种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可能性与灵活性。一般而言,应用编程接口是指一组数量可观、结构复杂的子程序、函数、变量、常量、类、数据结构,是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软件资源。应用编程接口通常作为软件开发包(SDK)的一部分随操作系统提供,或者下载后安装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下,被视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程序设计就是一个使用这些软件资源的过程。

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见的多媒体编程接口有DirectX、DirectShow、Media Foundation、SilverLight等。Andriod操作系统下,开发人员可以使用Media APIs,实现移动设备上的MP3、MP4、高清视频播放等等。本课程并不系统地讲授上述编程接口,其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专门的著作来介绍,但是本教程会使用到某些多媒体编程接口,通过分析基于这些编程接口的应用程序源代码,深入介绍某种具体的多媒体技术,例如,我们会通过基于Media Foundation的音

频处理程序剖析混声原理、多声道技术等等。在分析这些程序代码时,我们会把焦点放在原理和实现技术上,而对编程的整体框架只作一般性说明。本教程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学习多媒体核心原理,但是,了解应用框架与具体实现方法也能够为深入和全面研究打开大门。

1.3.3 应用系统层

整个多媒体技术架构的最上层是各类多媒体开发工具和应用系统。最典型的应用系统是各类多媒体著作或编辑工具,如Photoshop、Authorware、Illustrator、PowerPoint、Premier、3D Max 等等。Photoshop是非常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Authorware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现已被Adobe 公司收购)开发的一种多媒体制作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有专业版与学习版之分。Authorware 是一个图标导向式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它快速生产多媒体软件。Authorware 没有采用传统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而是通过对图标的调用来编辑一些控制程序走向的流程图,并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对象集成在一起,实现多媒体表现应用的开发和制作。Adobe Premiere Pro是目前最流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是数字视频编辑的强大工具,它作为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应用范围不胜枚举,制作效果美不胜收,足以协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工作。

上述三层系统结构中,本教程主要讨论硬件平台层的音视频数据采集(捕获),通过特定的应用系统设计,展示该类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法。在操作系统层,重点是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解码、媒体服务、网络传输和多媒体编程接口。在应用层,本教程主要通过应用程序设计,介绍媒体播放、模拟仿真、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实现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专业性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本教程不打算介绍多媒体著作或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尽管熟练使用这些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重点是多媒体原理和核心技术,本教程以揭示技术内幕为基本目标,这不同于以使用多媒体工具为教学目标的课程。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媒体?媒体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画出多媒体技术的体系结构图;结合自己熟悉的某种应用,说明哪些多媒体技术在其中被集成和应用。

4、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有哪些挑战性问题?说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5、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什么?

6、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描述一种多媒体应用场景。

7、常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包括哪些?

8、为什么说Windows、Android和iOS这些操作系统可以被称为多媒体操作系统?

9、多媒体操作系统中有哪些主要多媒体组件?

10、大众传媒领域有哪些多媒体技术得到应用?

11、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并与传统媒体技术进行比较。

12、为什么说游戏软件的关键技术是多媒体?

康复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作业

《康复护理学》习题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 二、填空题 1.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的 和 得到恢复,重建患者的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 ,以平等资格 。 2. 康复医学着眼于 ,因而具有 、 、 ,并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 3. 指导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 、 、 。 4. WHO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康复护理的对象,下列 的描述是错误的。 A.躯体残疾者 B.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 C.急性期的病人除外 D.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人 2.下列 不属于全面康复的范畴。 A.心理、脏器及肢体功能 B.家庭功能 C.日常生活能力 D.就业能力 3.康复护理不强调 。 A.“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 B.“特别护理”和“周到的照顾” C.鼓励家属参与 D.充分发挥伤病残者的潜能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3.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广义: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 狭义:康复医学是以功能为导向,为了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主要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的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的一门医学科学(国际上通 常所指的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 二、填空 1.残存功能、能力、身心平衡、生活自理能力、回归(重返)社会。 2. 整体康复、多学科性、广泛性、社会性。 3. 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4. 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 (1)康复概念渗入临床各科护理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是提高残疾者功能独立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的有效措施。 (2)康复护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残疾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康复需求量大,但财力有限,康复机构有限,因此,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势在必行。 (3)重视康复护理的研究工作 (4)加紧培养康复护理人员 (5)建设中国特色的康复护理 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章绪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本章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主要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三节内容。 本章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3)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关系。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习题 1、名词解释 稀缺、经济物品、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经济模型、边际分析、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 2、单项选择题 (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光 (3)研究个别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4)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决定谁获得多少商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6)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研究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在竞争中的用途 C.消费者如何获取更多的收入 D.企业获取利润的活动 (7)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第1章--绪论--习题(2014版)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实证分析 6、规范分析 7、均衡分析8、边际分析9、静态分析 10、比较静态分析11、动态分析12、案例分析 13、经济模型14、内生变量15、外生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对于“相对于人的需求,物品中是有限的”这个命题,以下表述中( ) 最符合经济学的思考范式。 A.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想获得更多的资源 B.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问题在于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的方案

C.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的欲望,资源迟早会被消耗光 D.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考虑可持续性 *7.经济学中对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描述,以下()选项是正确的。 A.数量是有限的,资源是稀缺的 B.用来生产产出,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 C.决定这些资源产出的,是相关的技术含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8.最早在其理论体系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人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9.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11.经济学主要涉及()。 A.决定个人收支平衡的各种因素 B.决定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各种因素 C.决定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各种因素 D.决定政府调控经济及其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知识点:机会成本 12.机会成本是指()。 A.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价格 B.用来衡量次优选择的成本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略 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0 1 2 …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 R=,,,,,,,,, }。 6.设有函数f (n)=3n2-n+4,请证明f (n)=O(n2)。 证明:因为存在c=6,N=1,对所有的n≥N ,0 ≤3n2-n+4≤6×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n)=O(n2)。 7.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 2100 (2) (3/2)n (3) (4/3)n (4) n n (5) n2/3 (6) n3/2 (7) n! (8)n (9) n (10) log2n (11) 1/log2n (12)log2(log2n) (13)nlog2n (14) n log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log2n< 2100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世纪初期 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着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 月12日月12日 月21日月5日 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9.南丁格尔发表的论着中被认为是护士必读的经典着作是 A.医院札记 B.护理札记 C.护理福利札记 D.卫生统计札记 E.护理社会学札记 10.南丁格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是于 年德国年美国 - 年英国年英国 年意大利 1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织性、实务性及科学为基础”,提出此观点的护理学者是 A.奥瑞姆 B.罗伊 C.雷宁格 D.南丁格尔 E.纽曼 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精神医学模式 E.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 1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特点不包括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判断改错题 1-1-1 铸铁结构由于没有屈服阶段,所以在静载作用时可以不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 × ) 应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因铸铁属脆性材料,因此构件在静载作用时,在尺寸突变处,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来缓和应力的增加,应力集中使该处的应力远大于其它各处的应力,构件首先从该处破坏,所以静载作用时应该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1-1-2 构件内力的大小不但与外力大小有关,还与材料的截面形状有关。 ( × )。静定构件内力的大小只与外力大小有关,与材料的截面无关。 1-1-3 钢筋混凝土柱中,钢筋与混凝土柱高度相同,受压后,钢筋与混凝土柱的压缩量相同,所以二者所受的内力也相同。 ( × ) 它们的内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钢筋混凝土柱受压后,由于钢筋的弹性模量E 1不等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2,钢筋横截面积A 1 也不等于混凝土的横截面积A 2,所以有 , 2 2112122 1112 12 2221 111,,,2 A E A E N N A E N A E N l l A E l N l A E l N l ==?=?= ?= ? 故在E 1 A 1=E 2 A 2 时,才有N 1=N 2 。否则21N N ≠。 1-1-4 杆件的某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则该截面上的轴力为零。 ( √) 1-1-5 只要构件的强度得到保证,则该构件就能正常的工作。 ( × )。只有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得到满足,构件才能正常工作。 1-1-6 两根材料、长度l 都相同的等直柱子,一根的横截面面积为A 1,另一根为A 2,且A 2>A 1. 如图所示。两杆都受自重作用。则两杆的最大压应力相等,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 √ )。自重作用时,最大压应力在两杆底端,即 l A Al A N ννσ=== max max 也就是说,最大应力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者的最大压应力相等。 最大压缩量为E l EA l Al l 222 max νν= ?=? 即最大压缩量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杆的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a) A 1 A 2 (b) 题1-1-6图 题1-1-7图

第1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2 一、判断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3、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4、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 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5、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6、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7、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D两者没有区 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A钉B起重吊钩C螺母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A数控机床的刀架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____________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运动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装配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__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____________。 5.机器或机构各部分之间应具有____________运动。机器工作时都能完成有用的____________或实现转换____________。

第1章 绪论习题

第1章绪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规定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求等,居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的是() A.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B.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C.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D.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2. (),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从1993年7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实施。 A.1991年11月 B. 1992年11月 C. 1990年9月 D. 1988年9月 3.确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空间范围的基本假设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4. 在会计核算中,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出现,都是源于()基本假设。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5.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6.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7.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8.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9. 对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其所体现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0.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 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1-6等,0-k 级 ) 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误差=X-X0 0.006mm )。 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 的。( ×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ABD_______ 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应该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_______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第01章绪论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 黄东军著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03-01

第一章绪论 欢迎来到“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课堂。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数字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教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性教程。这一定位使得本教程重点强调技术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它以揭示技术内幕为基本出发点。同时,本教程也十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引导读者深化对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并将它们付诸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描述其应用场景,分析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构成,从而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媒体 多媒体领域的第一个概念无疑是媒体。媒体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当今社会,强大的媒体系统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语义上看,媒体(Media)就是指信息的载体,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人们每天都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获取各种时政消息、财经报道、娱乐新闻等等,因此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不过,这三类媒体已经伴随人类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三种媒体称为传统媒体(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 然而,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PC、移动终端等手段获取信息。基于互联网、PC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被称为新媒体,如图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智能手机App、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等。

1绪论作业与习题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第一章 绪论作业与习题 一、选择题 1.测量学的任务是( )。 A .高程测量; B .角度测量; C .距离测量; D .测定和测设。 2.确定地面点位关系的基本元素是( )。 A .竖直角、水平角和高差; B .水平距离、竖直角和高差; C .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 D .水平角、水平距离和竖直角。 3.测量上所说的正形投影,要求投影后保持( )。 A .角度不变; B .长度不变; C .角度和长度都不变。 4.传统的测量方法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 )。 ①水平角 ②坡度 ③水平距离 ④坐标值 ⑤方位角 ⑥高差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5.目前中国建立的统一测量高程系和坐标系分别称为( )。水准原点在山东青岛,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 A .渤海高程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B .1956高程系、北京坐标系; C .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D .黄海高程系、84WGS 。 6.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其面上任一点的铅垂线都与该面相垂直。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称为( )。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 )。 A .大地水准面、相对高程; B .水准面、高差; C .旋转椭球面、标高; D .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 7.位于东经116°28′、北纬39°54′的某点所在6°带带号及中央予午线经度分别为 ( )。 A ,20、120°; B .20、117°; C .19、111°; D .19、117°; 8.某点所在的6°带的高斯坐标值为m 75.22933121m 48.712366==m m y x ,,则该点位于( )。 A .21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 B .36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 C .21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 D .36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 9.从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 A .象限与数学坐标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一致; B .X 轴为纵坐标轴,y 轴为横坐标轴; C .方位角由横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D .东西方向为X 轴,南北方向为y 轴。 10.相对高程是由( )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假定水准面; C .水平面; D .竖直面。 二、判断题 1.大地水准面是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 )

第1章 绪论 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下游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是一种技术,即下面加工过程的技术。 人们通常把工业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比作河流:微生物育种技术为上游技术,发酵技术为中游技术,那么产物分离及产品制作即为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概念: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2.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二. 选择 1.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是指(C )。 A、“物质分离” B、“产品加工” C、“物质分离”和“产品加工” 三. 选择题 1 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四. 简答题 1 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某一具体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与下列情况有关: (1)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2)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3)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4)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5)产品的市场价格;(6)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2 与目的产物混合的杂质主要包括那些成分? 答:与目的产物混合的杂质包括:1.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2.未消耗完毕的原料;3.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试剂;4.生产设备材料物质。 第2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亲和色谱:利用生物物质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或者说是利用了某些生物物质之间特异的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 二填空 1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平衡分离过程)、(拟平衡分离操作)、(非平衡分离操作)。 2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物性差异(越大),作为分离基础的实际利用价值越大。 3 一般地说,物质间的化学作用与物质间的物理作用力相比,选择性(更强),在高度选择性的精密分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简答题 1 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可分为那几种操作过程? 答: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2 生物高分子特异性结合作用包括那几种可逆结合作用? 答:生物高分子特异性结合作用包括有:1.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氢键结合3.硫水性相互作用4.对金属原子配位5.弱共价键结合 第2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亲和色谱:利用生物物质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或者说是利用了某些生物物质之间特异的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 二填空 1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平衡分离过程)、(拟平衡分离操作)、(非平衡分离操作)。 2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物性差异(越大),作为分离基础的实际利用价值越大。 3 一般地说,物质间的化学作用与物质间的物理作用力相比,选择性(更强),在高度选择性的精密分离中占有重要地

第1章 绪论第2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什么是遗传,什么是生理成熟,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掌握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3、了解著名的格赛尔所作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 二、教学重点 1、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概念、划分和实质; 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学难点 心理现象 四、授课时数:1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思考导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 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六、教学过程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人的祖先的生物特 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头发和神经系 统等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遗传特性 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好比一粒要生根发芽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是坏的,那么,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芽和生长。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离开遗传的条件。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因为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黑猩猩在最好的训练和精心照顾下,其心理水平仍然很低级,因为它只有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没有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心理水平永远也达不到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由此也可以证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例1.2】 设有一个二进制离散信源(0,1),每个符号独立发送。 (1)若“0”、“1”等概出现,求每个符号的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熵); (2)若“0”出现概率为1/3,重复(1)。 解:(1) 由于“0”、“1”等概出现,因此 2/1)1()0(==P P 其信息量为 )(12log )(1 log 2210bit x P I I ==== 平均信息量为: )/(1)1()0()(log )()(1012符号bit I P I P x P x P x H M i i i =+=-=∑= (2) 若3/1)0(=P 则 3/2)0(1)1(=-=P P 因此,“0”、“1”的信息量分别为: )(584.13log ) 0(1 log 220bit P I === )(585.0)2/3(log )1(1log 221bit P I === 平均信息量为: )/(918.0)1()0()(log )()(1012符号bit I P I P x P x P x H M i i i =+=-=∑= 【例1.3】 国际摩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1/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解:(1)设“点”的概率用1P 表示;“划”的概率用2P 表示。 已知3/12P P =,且112=+P P 所以4/34/112==P P , 所以)(2log )(415.0log 222121bit P I bit P I =-==-= (2)根据(1)可以得到平均信息量为: )/(81.02211符号bit I P I P H =+= 【例1.5】设某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的出现概率为1/224。信息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1)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比特速率。 (2)传送1h 的信息量。 解:(1)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可以表示为: )/(405.6224log 2241 11232log 321 16)(1log )(2212符号bit x P x P H M i i i =?+?==∑ = 因为符号速率)/(1000s R B 符号= 所以平均比特速率)/(10405.63 s bit H R R B b ?=?=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 不经挑选,调整与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就是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V) 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X ) 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X ) 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就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X) 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X ) 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V 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就是倍数系列。 ( X) ) ) ) (绝对、相对测量:就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产品的经济性就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X 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V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x 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V )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使 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x ) 0~25mm 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就是一样的。( V 用多次测 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某仪器单项 测量的标准偏差为b (x 1-6 等,0-k 级 ) ( x ) =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006mm ) 。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xx 误差=X —X。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x )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与灵敏度。( x )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V ) 二、选择题( 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BD __________ A、测量误差3往往未知,残余误差丫可知。E、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与应趋于零。 D、当| 丫|>3 b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 应该就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 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 度的目的出发, 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 ____________________ A、直接测量 E、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 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反馈 5.负反馈 6.正反馈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第一章 绪论 (部分习题答案)

第1周部分作业答案 4. (1) 已知近似值*x 有5位有效数字,试求其相对误差限. (2) 已知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限是0.03%,问*x 至少有几位有效数字? 解 设*x 是x 近似值,且*120.10m n x a a a =±? ,其中n a a a ,,,21 是0到9之间的自然 数,11a ≥,m 为整数。 (1) 因为*x 有5位有效数字,所以由定理1.2.1 (1) 知: * 51 4 4 *1 1 111110 10 10 0.005%22 2 x x a a x -+---≤ ?= ? ?≤ ?=, 即*x 的相对误差限为0.005%. (2) 因为*121210.100.100.(1)10m m m n n x a a a a a a a =±?=?<+? ,且* x 的相对误差限为0.03%,所以 * * *3 3 11* 0.03%0.(1)10 0.30.(1)10 0.510 m m m x x x x x a a x ----= ?

3. (1) Suppose the approximation *x has 5 significant digits, try to find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 (2) Determine the minimal number of significant digits of the approximation *x such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3%. Solution. Suppose * 1210.10, 19,09, 2,3,,m n i x a a a a a i n =±?≤≤≤≤= , is the approximation to x . (1) Since *x has 5 significant digits, part (1) of Theorem 1.2.1 gives * 51 4 4 *1 1 111110 10 10 0.005% 22 2 x x a a x -+---≤ ?= ? ?≤ ?=, that is,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05% from Definition 1.2.3. (2) Since * 121210.10 0.10 0.(1)10 m m m n n x a a a a a a a =±?=?<+? ,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ound of *x is 0.03%, we have * * *3 3 11* 0.03%0.(1)10 0.30.(1)10 0.510 m m m x x x x x a a x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