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民中心校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大民中心校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大民中心校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大民中心校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张湜浛,女,11岁,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外婆;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张湜浛长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张湜浛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张湜浛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张湜浛的外婆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四年来,张湜浛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她做朋友。对

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张湜浛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张湜浛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张湜浛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总结(定稿)

让每一张笑脸都灿烂 ———xx学校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汇报 xx学校是隶属于包河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包河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承担着包河工业区、淝河镇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接收与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拥有39个教学班,1789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子女1340人,占学生总数75%左右。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体育改革联盟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项目实验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体育艺术2+1示范学校、合肥市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区域价值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向日葵文化,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关心进城务工子女,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同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株向日葵都能迎着太阳绽放,每一张孩子的笑脸都灿烂。 一、阳光接收,一视同仁 我校高度重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转入我校随班就读的插班生,我校都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要求,实行零障碍入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学校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宣传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接收进城务工子女报名时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诚恳分析、真心接纳;做到阳光分班,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来源不问出处,一视同仁。 二、爱心帮助,共同进步

我校务工子女中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等到上学的年龄才和父母来到城市。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前教育的缺失,他们身上有很明显的特征,如胆怯、不自信、学习吃力、害怕与人交流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1.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做知心朋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访活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校长大课堂等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团队辅导、个别咨询等,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塑造知礼仪、懂诚信、识俭朴、爱学习、会健身、讲卫生的向阳少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自信心。如“四节”活动----读书节、游戏节、体育节、足球节。读书节活动,通过班级阅读、家校阅读、校园淘书等方式,引导进城务工子女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扩大务工子女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交往能力等。评选进城务工子女“阅读之星”,奖励图书购买卡,每学年有近200位学生获得学校奖励的100元图书卡。“六一”游戏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使进城务工子女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体育节、足球节活动中,外来务工子女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每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为班级争得荣誉,受到城里孩子的赞赏与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绿茵足球队和体操队中有多位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代表学校在各级各类足球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相关的报道,张新春、高世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希望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入学手续,安排随班就学 随着来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决定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凡在我学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先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学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然后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转学手续。本年度里共安置2名务工随迁子女。 二、坚持免试入学,同享各项政策 我校坚持免费免试入学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 三、开展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我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和各种文体活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农场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关心学生生活,感受“家庭”温暖 我校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格外关爱,建立了学生档案,实行帮扶机制,不仅在学习上无偿地课外辅导,在生活上也非常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无论哪个学生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什么困难,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并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做“知心的妈妈”,让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无处不在。 五、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对策 我校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健康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多为种地户和打工者,平时忙于种地和打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了解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另一半时间和空间里的情况,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引起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注。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校要继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和本场学生共享一片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案例

2.7-9.1 案例呈现:候鸟的天堂 作者:袁方(2009 年湖南省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长沙市第三十二中学) 编剧:肖秀莲(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 呈现方式:情景短剧(动画) 情景1 :繁华喧嚣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火朝天的基建工地,忙碌、疲惫的进城 务工。 解说并字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农 民工子女伴随其父母像候鸟一般往返迁徙与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多么渴望城里的学校成为 “候鸟的天堂”。 情景2 :陈辉同学的几段生活特写。 特写1 :他在校园与同学嬉戏的情景(要把镜头抓住他既欣喜又有点胆小放不开的表情)。 特写2 :他在上课时的认真表现。

解说:他叫陈辉,初二时随父母转入我们学校,他爸爸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妈妈在 金满地的物业公司做清洁工作。刚到班级时胆小话少,不过上课很认真,一双很清澈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也透出一丝疲惫。(背景音乐自选) 情景3:陈辉两天没来上学,陈辉空着的座位(镜头里面出现两次)。 师:你知道陈辉这两天没来上学的原因吗? 甲同学:我不知道。(说完同学走开) 师:接连问了几个同学,都摆手;拨打陈辉爸妈的电话,仅有提示音“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老师满脸的焦郁。) 情景 4 :老师的家访。傍晚时分,老师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陈辉的家,其父正在和 人打牌(叼着烟,赤膊,一副赌徒的样子,很颓败)。 师:(犹豫了下,走上去)请问陈辉同学的家长在吗? 父:么子事咯?你是哪个咯?(陈父不耐烦的转过头来。) 师:哦,我是陈辉的班主任袁老师,他这两天没去上学,电话又联系不上,只好上门 看一看。 父(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哦,他冇的事,那死小子在和我赌气,离家出走嗒,过几 天就自然会回来,莫管他。(继续沉浸在牌局里。)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馆驿镇李庄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梁山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三关“儿童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三关”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三关“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王玉顺 副组长:耿红强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三关”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 (二)主要目标:

1.建立“三关”儿童档案;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发放一份调查表,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4、开好一次座谈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5导全校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助残志愿行列。 6通过活动培养残疾孩子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 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三类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健全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各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富源县中安小学肖金勇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我省迎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根据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把学校各块工作做得更加完满,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则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我本人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几点浅陋的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据统计,2005年我国就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现如今这一数字变得更加庞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流动人口生存情况调查显示,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

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立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重要性,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口,无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地方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给接收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解决方案.doc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 根据上级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关要求,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校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领导小组,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

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凃义安 副组长:毛克武、杜登共、唐鸿 组员: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制度 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在校儿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有关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更好地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档案,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全面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 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创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室”,以优越的条件,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打造“三位一体”(节日卡片、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连线,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走访串户,对本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成立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关爱网络。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组织以师生为单位,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步形成以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领导小组为带头,教师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第三步、搭建关爱平台。一是以学校网络为平台,做一名“联络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增多,我们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学校首先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园生活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的工作类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人数比例、学校在此工作方面已做的相关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难点、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 一、工作内容结合目前教育部门已采取的行政措施,我校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1、关注业余生活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养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办法和时间的特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指引,结识更多好朋友,感觉上海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能度过快乐、健康的课余时间。学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导思想,从实践体验、艺术体验、科技体验和心灵体验等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向不愿与同学交往、心理存在芥蒂和隔阂等问题,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

游戏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关注校园生活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雏鹰假日小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3、关注个性发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买学习用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县城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我们还积极联系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和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亲自带领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有的得到了一套过年的新衣和玩具,有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绘画用品,有的终于登上了吃上了麦当劳、肯得基。 二、工作成效几年来,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进城务工者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关爱孩子的成长 原种繁殖场学校四年一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日益增多,外来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我们班就有好些这类孩子。 何涛是一个典型的“流动学生”,年龄十一岁,由于父母为生活所迫,他从小学一年级至今已经换过将近三所小学,这一段难忘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使孩子的童年生活颇受挫折。 由于父母很忙,无法照顾孩子,于是在何涛很小的时候(一年级),父母便把他 送到当地的一个寄宿小学,两个周才允许回一次家,我很好奇,孩子一年级才七八岁,自己怎么能照顾自己呢?他后来对我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哭,没有心思学习,总盼着家里来接。 听了这些后,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让他会感觉到幸福些,我只找到了一个答案:尽我的所能,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在精神上,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帮助、支持! 我发现了何涛和任何人交流时话语特别随便,没大没小,对长辈没有礼貌,见到老师,不会象其他孩子那样停住脚步,打队礼,然后问“老师好!”,而是边走边问,而且眼睛根本不注视老师,每次老师回答他你好时,他竟然会补充一句:大家好,我就好!这句话我相信每一个老师听到后都不会舒服,我利用晨会和班队会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及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在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 何涛的智力因素在班级处于中下水平,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马虎”,一个生字的注音,他的最高记录竟然改正了三遍才改对了,虽然如此,经过我的耐心细心的教育,他总是能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改正了为止。只要在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主动询问老师,正因为孩子自身非常努力,我相信只要有这种“执着”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他定会攻克重重难关,取得学习上的胜利! 2014年

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记录41674

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记录姓名:周云莲(女) 单位:磨溪中学 记录人:陈虎 案例所属专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一、产生背景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不信任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二、案例描述 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我初次见到她时,我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也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要体育课中重视这个孩子,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她一起玩,交流,让他树立信心。能坦诚的告诉老师心里话。并让班其他孩子一起和他玩,在我的动员下,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通过在活动中,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使她变得活跃了。重而树立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 为了让小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她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丹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并出台了《丹东市关于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扶助专项工作方案》、《丹东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始终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丹东地区现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693 人就读,完全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为丹东市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我市已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纳入了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按照相对就近、免费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及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就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小学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社区张贴招生通知,各校组织学生报名入学;小学升入初中就读,由教育局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住地址,相对就近分配到初中就读。 二、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丹东市教育局下发了《丹东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分班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阳关分班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本地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

班,在教育收费方面,免学费免书费,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 动等方面学校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指定学校参加中考,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和城市学生同等权利。 三、简化入学程序 为了方便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办理转入学手续,只需提供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教育局根据其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学校,学校无条件予以接收。 四、加强学籍管理 建立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加强对流动儿童就学情况监管,各校还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备案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及就学、转学、辍学等情况。 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体现,丹东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确保他们有学上,上的好。

201X年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也造成进城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农业大场,来我场务工经商者众多,其子女到我校入学就读的也很多,为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共享快乐蓝天。现将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责任,切实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 按照《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意见》和学校《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位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排挤,积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自信的精神风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组织机构,组长:邓高明(科长校长) 姚海涛(学校书记)副组长:陈世

江(主管小学副校长) 成员:李亚丽(政教处主任)李江(教务处主任)张艾梦(大队辅导员)于国忠(政教处副主任)郭立英(教务处副主任)赵广胜(政教处副主任)代福清(学籍管理员)及全体教师。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明确职责,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创造条件,确保流动人口子女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设立了投诉电话:5955413。 三、建立档案信息,确保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接受义务教育 我校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手续,凡在我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真实有效的工商管理机构和务工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各班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健全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实行跟踪管理。本学期,我部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为555人。 四、同等待遇,确保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我校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同享各项政策,在学生管理、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农场儿童少年同样对待。 五、构建联系通道,营造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良好氛围 通过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灵驿站、谈心等方式,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2017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2017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有关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更好地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档案,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全面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 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创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室”,以优越的条件,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打造“三位一体”(节日卡片、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连线,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走访串户,对本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入学手续,安排随班就学 随着来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决定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凡在我学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先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学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然后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转学手续。本年度里共安置2名务工随迁子女。 二、坚持免试入学,同享各项政策 我校坚持免费免试入学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 三、开展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我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和各种文体活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农场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关心学生生活,感受“家庭”温暖 我校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格外关爱,建立了学生档案,实行帮扶机制,不仅在学习上无偿地课外辅导,在生活上也非常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无论哪个学生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什么困难,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并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做“知心的妈妈”,让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无处不在。 五、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对策 我校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健康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多为种地户和打工者,平时忙于种地和打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了解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另一半时间和空间里的情况,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引起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注。 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校要继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和本场学生共享一片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二街中心小学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二街中心小学2016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 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近几年来,随着我镇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我校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情况 1.各校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 2.坚持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学。以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接收,随时插班跟班就读。 3.坚持就近入学。按户籍管理规定,在临时户口所在社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入学。 4.是坚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权利。流动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本地学生一样参加评优、评奖和入队,以及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 5.是单独建籍、单独管理。建立学籍跟踪管理制度,实行单独造册,统一管理,进出有记载有手续,定期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个别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拖了各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后腿。 三、意见及建议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将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亦必将成为突出矛盾,解决不好将演化成社会问题。因此,要结合我校的实际研究部署教育发展战略,立体思维,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第二,增强综合管理功能。和当地公安、工商、计生、社区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网络。 第三,广辟新的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办学,是现阶段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最合适的选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大民中心校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张湜浛,女,11岁,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外婆;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张湜浛长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张湜浛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张湜浛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张湜浛的外婆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四年来,张湜浛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她做朋友。对

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张湜浛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张湜浛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张湜浛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lyq 副组长:gwm cgh 成员:wdy wjw lht sjh mjy dyx hhz www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作者:————————————————————————————————日期:

守护孩子那纯洁美好的心灵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汉阳区洲头街小学易攀 内容摘要:我校是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所薄弱小学校,地处汉阳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我所在的二年级一班学生共39人,本地孩子12人,外来务工人员27人,占总人数的89%,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外省,有的来自湖北偏远的农村,很多孩子语言不通,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管教很少,这些孩子自我放任,普遍学习成绩低下,没有自信心。本文从我班学生学生的现状着手,查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很快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策略 伴随着武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武汉 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武汉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条件比较好点的进城务工子女到条件好的钟家村小学和西大街小学,没人要的孩子都来到了我们学校,我班有学生39人,本地学生只有12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占到了全班总人数的89 %左右,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些学生的方言很浓,老师讲的语言根本听不懂,来到陌生的环境,吃穿都不如城里的学生,他们普遍自卑,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