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是湘潭最具文化特色的老街。从喇叭口到老县城不到两公里的距离有文庙、刘烈士祠、抗日英雄纪念碑等多家文物保护区,同时拥有湘潭市基督教堂等宗教场所。以城正街为中轴,两侧民居对称分布,民居间有胡同分隔,街巷呈鱼骨状布局,民居楼上保留木梁结构,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城正街如果仅仅开发为观光型旅游产品是不够的,开发成度假旅游产品又不太现实,因而开发成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强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对提高古城湘潭的文化品味和影响力、对实现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提出的“将湘潭市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城市”战略目标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开发的原则

1.体现“文脉”的原则

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即其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积淀、社会经济水平四维时空组合。“文脉”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是时间上的延续,同时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是以空间变化尺度为横轴,以时间变化尺度为纵轴的坐标系。在这样的时空关系中,我们需通过整体而延续地分析一个街区在整个城市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历史沿革与演变来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据,这也是较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最大不同。

2.坚持原真性的原则

原真性通常包括历史的真实展现、风貌的完整体现和生活的真实再现。原真性应以街区原有功能为基础,真实呈现街区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原真性不仅要求保护单体建筑、整体风貌环境等物质形态,而且要保护街区居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非物质形态。对城正街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必须注重“原汁原味”所占的比重,这是体现街区文化底蕴的关键也是街区成功开发的标尺。

3.增强体验性的原则

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看,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要关注游客的求补偿、求解脱和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等心理需求,帮助游客实现快乐体验。从体验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旅游产品的体验化是体验经济的必然要求,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多属于静态的、厚重的历史建筑和遗存展示为主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需要开发设计出富有创意性的增强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的新型旅游产品。[4] 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了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通过吸纳和整合这些资源,开发参与性、娱乐性的项目,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只有为游客提供了舒畅的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才是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社会文化经济的互动中才能获得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三、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围绕主题、塑造形象、营造氛围,形成有价值的、异质的、难以替代的旅游产品。根据城正街已有基础、资源特点和区域综合状况,通过整治街区景观、实行功能分区、突出潭州商业文化气息、建构解说系统、吸纳居民参与等策略来实现其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位、多重功能和综合价值。

(一)综合整治景观,营造体验氛围

景观整治主要包括街巷、节点、线路及建筑物整治。首先,从街巷构成看,街巷空间范围应清爽、简洁,路面应由平整的麻石铺成,两侧界面建筑依街巷而建,应体现坚实、古朴的风格。从街

巷的通达性看,要加强与附近景点的连接,如疏通主街通沿江东路的胡同小巷,湘江东路的南侧是绿化带(即沿湘江风光带) ,可扶青砖砌成的防洪堤观湘江北去。河街地段可开发成拓展体验区,再现当年装船卸货场景,游人可直接参与,体验码头工人的生活。其次,街巷呈鱼骨式结构,其节点的处理是老街整体氛围的营造重要方面。巷道与主街的结合处或建有特色茶馆、酒楼以方便游客餐饮歇息,或建成有拱门和碑牌以引导游客通向临江而建的古朴舒适的小旅馆。再次,拆除旅游线路上影响游客审美的沿街雨棚和广告招牌,禁止店外摆摊设点和机动车辆进入老街,迁出与老街整体氛围不协调的机构。最后,修缮破损严重但又体现老街古建筑风格的建筑,拆除与传统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或按传统风格进行“穿衣戴帽”。特别要加强对文庙、刘烈士祠等文保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

(二)产品功能分区,塑造体验主题

目前城正街的两侧产业结构非常混杂,经营内容也常有变化,不能体现其古文化街区的特点。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时作了必要调整,按段进行功能分区。(1)喇叭街口至泗洲庵巷与主街交点处一段定位为“文化、娱乐街”。分别以文庙、刘烈士祠等文保单位为中心突出老街古文化气息。此段可改建成戏院性质的多功能文化场所,吸引各种民间文化、艺术来此经营,形成城正街文化娱乐功能区。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的青山桥镇的唢呐演奏、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榨油坊风情》剧本等都可在此上演。同时,每逢传统节假日可在此段开展灯展、秧歌、踩高跷、舞龙狮等带有民间特色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2)一段向东至曙光小学为二段,定位为步行商业文化街。其特点是建筑体量较小,色彩及形式上与整体相协调,地面则铺以青色石板,同时沿街设置古色古香的灯饰以突出其古朴的韵味。可开发旅游纪念品、古玩、字画、工艺品、服饰等能体现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全国三大布市之一的湘潭布市可在此展示经营。(3)二段向东至老县城为三段,以仿古旅社、风味食品街等产业为主。在建筑形式上以体现传统建筑特色的木梁柱为骨柱,外砌青砖为主要基调,各种摆设要体现传统的风俗民情,功能上要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餐饮上,一要展现潭州的饮食文化,二要突出其独有的风味。总之,将城正街分为三段并对应三个功能区,使游客自然实现行、游、娱、购、吃、住等环节。

(三)突出商业气息,经营体验产品

1.规整沿街商品经营门店

城正街的店铺、招牌等在外观上要统一规范,体现古朴风格,注意与老街整体景观相协调。首先要逐步恢复古时有代表性质的店堂格局,包括门店造型、装修、陈设等。其次要加强招牌、幌子的命名和制作。餐馆可取“聚富楼”、“李家菜园”等名称,药店可取“益康堂”、“祥泰永”等字号;幌子设计既古色古香又有行业特色,如酒家的幌子可用青、紫绸缎制作并加流苏,用黄线绣上店名、酒壶、酒碗或一个“酒”字。

2.丰富老街拳头商品结构

湘潭物质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可以考虑在此集中设置销售区和展示区,以丰富老街的商品结构。首先要在现有经营格局的基础上,将最能反映潭州商品特色的经营店铺集中专卖。如:驰名中外的湘潭“寸三白莲”,是中国历史上进贡的上品;具有200多年生产历史的湘潭“龙牌”酱油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值过亿的湘潭槟榔等。其次,潭州下辖地区特

色商品的集中展销。如全国闻名的湘乡市潭市镇的蛋品市场、湘潭县茶恩寺镇的竹木制品等。再者,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要一改老街旅游纪念品单一、雷同、粗劣的问题,从设计、取材、生产、包装、销售的各环节入手,开发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旅游纪念品。

3.展现特色商品制作工艺

湘潭的槟榔加工业发展迅速,辐射和影响面广。2008年,全市从事槟榔加工和经营的企业、店堂达3万多家,销售产值20多亿元,已形成名副其实的槟榔产业。可以考虑在此设立槟榔制作工艺展示区,使游客看得兴起、买得踊跃、吃得放心。另外,可以将酱油、灯心糕等商品的制作过程通过人工和多媒体等手段演示给游客看,这些传统产品的制作过程即是游客的看点也是对潭州传统商业文化的展示,通过吸引广大游客的眼球形成注意力经济。

(四)构建解说系统,增强体验效果

城正老街解说系统的构建应围绕“体验潭州传统商业文化”的开发主题进行,既讲求实用性又有美学欣赏价值。在老街的节点、游线和功能区设置不同的解说标志,通过口头、书籍、画册、多媒体声像互动、图文招牌等多种解说形式使游客了解潭商的店堂文化、项目特色、商业理念的要旨,感受潭州的民俗工艺、医疗保健、戏剧文艺等的广博精深。另外,解说系统的标识牌的材质、字体、色彩、大小等要体现古朴厚重的风格,要与街区的主体氛围相融合。

(五)社区居民参与,做好体验服务

城正街居民参与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游客的深层体验。当地居民对街区有着朴素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不仅能介绍街区的历史沿革、当好游客的向导,而且能将游客接到家中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和街巷文化;二是有利于街区居民的利益实现。当地居民应该是街区的真正主人,在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参与获得实现自己的一份利益;三是有利于街区开发中的有效保护。当地居民是街区文化的“活体”,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利益分配合理,他们的保护意识是最强的、保护行动是最有力的。

街区居民的有效参与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提高。

首先,要懂得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要按照旅游的规律想事、办事;其次,要对潭州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尤其对城正街的文脉要能准确把握;再次,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本身也是旅游产品,特别是当地居民的服务更是如此,可以说城正街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服务是关键,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游客体验感受的深浅。

以上以湘潭城正街为例,对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做了分析,核心问题是旅游产品开发中应尽量保护和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气息,突出商业文化特色,加强街区的开敞性运作,使游客能深刻体验街区文化,并使城正街成为湘潭文化旅游新的亮点、热点,为丰富湘潭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湘潭旅游产业持续深入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钊,陆林,王莉.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安徽屯溪老街实例研究[N].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2]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王海.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实例分析——以成都琴台路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2009(2).

[4]王欣.试论体验经济时代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徐州两汉文化旅游产品为例[J].江苏商论,2008(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BAJ08B18-04)

作者简介:朱东国(1970-),男,安徽来安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湘潭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讲师。谢炳庚(1961-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青(1963-),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傅丽华(1971-),湖南永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的关键是活化,这就要摆脱当下的两个极端观念和做法:一是不研究文化本身的民间化、民俗化和民族化认知度和文化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不管特定市场人群是否喜好,一味就文化谈文化,不接市场地气,最后把文化生生地套进了展览馆,或者类城市化公园;二是压根就不因于市场而确定文化主题,最后是东拉西扯、无中生有,把一个项目弄成了毫无厘头的大杂烩,弄成了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雷同化的、小半径的、短期的、区域化的、大众化的、游乐性休闲产品,由于没有主题,最后捯饬得连个线路和功能区都捋不清楚,连个景观地标都不好设计,连个建筑风格都不好确定,更不用奢谈产品文化体验度,至于品牌推广,那就是豆腐拴麻绳——提不得。这两种做法,根本就谈不上文化和旅游融合,里外两层皮,不搭伙。 从旅游角度讲,文化的物态化不如活态化,文化的景观化不如沉浸化,文化的组织化不如原态化,因为归根结底旅游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的原生活体验,既如此,旅游者当然喜欢生活其中、沉浸其中、体验其中,感知与感受更真切、更原态、更纯粹的生活。否则,便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一、文化与旅游特征 1.创意性的吸引物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生命力之所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实现人气聚集,引爆区域,打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2.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传统旅游项目以静态展示为主,体现的仅仅是观光功能,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现代人对旅游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想赋予传统的文化以生命力,强化旅游项目的竞争力,需将地域文化与世界品牌、科技和资本高效对接,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及丰富演艺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以呈献给旅游者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 3.创建大产业体系 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创立多元盈利途径 盈利途径的打造是旅游业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产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 而文化创意与旅游业互动之后,可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盈利、开发旅游经营项目盈利、树立产品品牌盈利、升值产品价值盈利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不仅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能保障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二、文化与旅游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 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 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10,11] 1.2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中主要的开发模式有建设民俗旅游地,民俗活动事项,构造文化景观,节庆旅游,主题旅游节,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表演节目,特色饮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服务。[5]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 国 旅 游 史 期 末 考 查 论 文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费倩倩20124050106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壮大,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部分自然资源的开发外,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对这一部分的资源的开发,则关系到我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的情况等。论文从旅游主体,历史文化本身和社会的要求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运用历史文化很好的服务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客心理旅游业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从表层意思是指对体现国家历史人、事、物和各种遗迹的旅游。深层次意思是指在旅游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柱,是旅游发活动进一步扩展的内核,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如西安,利用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很好的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则是传承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最佳载体,旅游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弘扬开来。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对于旅游者来说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助于旅游者减缓压力 在当前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更多的选择出游来化解内心的压力,缓解疲劳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内心的信仰,心态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遨游。在旅游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感染下旅游者可以沉浸在历史故事中,领略故事的艺术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为人处世,丰功伟绩,精湛技艺和留于后人的思想教训等。这些无不给旅游者以净化心灵,抚慰伤痛,补充能量的功效。

沈阳大东区历史文化街区调研

大东区204区历史街区风貌特色调研与分析 沈阳大东区204地区是中航集团沈阳黎明肮空公司的附属地区,这里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都是黎明工厂的职工宿舍,与三台子,工人村号称沈阳的骄傲。至今,204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老建筑,许多现存老职工宿舍楼都有四五十年的房龄了,且基本都是三层的“苏式”小楼,共有上百栋之多。1.街区布局与景观 二零四地区位于沈阳大东和睦路地区,东至北运河,西至滂江街,南至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北至北运河。区内有和睦路和黎明街等主要道路,其中和睦路以北有和睦北一马路,和睦北二马路,和睦北三马路。以南分为和睦南一马路,和睦南二马路。同时黎明一至五街贯穿其中。地铁一号线从区域内部穿过。从地图上来看,和睦北三马路与和睦南二马路并不是十分成熟的马路系统,位属于小区建筑楼之间,人行道,车辆不易通过。(图1)

图1 沈阳大东区204地区示意图 从南北方向上来看,北边多是废弃的居住区,工厂与正在开发楼盘的地区,环境相对较差与南边的经济繁荣有很大差距。且路宽相对于来说较小,只能通过双排车辆。道路两旁商铺稀少,居住人员较少。(图2a)但是在环境旅植方面表现较好:在新开河附近有这一片最大的绿化地带,且因为经济条件发展一般,并没有较大的车流流动,使得这里代入乡村城市之感。但同时也造成了这里上学的不方便,处在这里的中学,小学的附近并没有什么辅助性商铺,造成这里的教育水平落后。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代附近被万科承包,进行建设性改造,相信这一带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在和睦路以北这段地区,居住房屋大多都是红楼,是很浓的俄罗斯风格,尖屋顶,红五星,外阳台,但现在已是百病缠身,看上去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图2b)这些红楼都不是独立建立的,一般会有四个拐角形状的楼合围成一个区域,然后东西方向各有一栋厢楼。中间合围成公共空间,供居民活动。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一、历史遗产是人类共同继承拥有的宝贵财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们渴望旧貌换新颜,作为文化遗产的许多历史遗迹被视为过时的废物,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化为乌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与旅游业的兴盛,使人们越来越看重不同文化的价值,通过旅游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与大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发现原先那些应该推倒拆除的“危房陋屋"反倒更能吸引游客,于是赶紧刹住推土机。为吸引更广大范围的游客,人们渴望世界范围的认同,渴望一个国际品牌。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旅游业国际品牌的评选,但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它的稀有性使其赢得了全世界游客的认可,久而久之,成为了旅游界的知名品牌。 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殊荣不仅意味着对受封对象的国际认可,也往往会提高其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知名度。许多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荒蛮之地",比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森林公园,在登上《世界遗产名录》榜后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世界遗产可以享受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优惠待遇,这无异于获得了“国际通行证”,为其跻身“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开创了一条捷径。 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其具有的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历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国家交通网络的完善,世界遗产地旅游已经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并成为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重要一环。 二、旅游业与历史学相互促进发展 文化及体现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维系民族自下而上的生命线和灵魂。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旅游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使旅游者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认识客观环境中,增加益

旅游产品文化传播主题探索.

旅游产品文化传播主题探索 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旅游业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可见,旅游产品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旅游产品,其核心价值是审美和愉悦。现在的旅游产品大多是经过旅游中间商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组合后更突出其核心价值的产品,其效用取决于各单项产品的效用。 随着旅游活动逐渐向文化内涵靠近,文化因素在现代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依托就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传播主题,旅游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在重视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研究旅游产品文化主题及其传播成为要面临的新问题。 旅游产品文化的传播主题 (一)注重旅游产品文化的大众化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以黄金周为代表的假日旅游使中国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国民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国民休闲旅游需求大众化与旅游服务供给精英化“倒挂”矛盾日渐突出。要解决供应上存在的“错位”,就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优先解决位置,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层次,文化旅游产品的大众化开发是重要前提。 1.内容。旅游产品文化大众化的实质是旅游产品核心内容的增容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让文化步下典籍,走入大众旅游市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为一体,寓教于乐:将静态的景观与动态的项目、凝重的文物与多元的衬托、历史的内涵与现代的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景区建设中,将服务设施的建筑风格和装修风格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整体氛围相统一,使下榻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破坏建筑风格的多样性、美感或景区风貌的统一性产品;在餐饮产品开发中,从文物典籍和乡土民俗中寻找开发依据和灵感并使之大众化,开发出一批既能反映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较高规模效益的旅游餐饮产品,如仿古自助餐、仿古方便套餐、仿古快餐馆等;通过多种形式变平面为立体,变传统的单向解读式观赏为双向互动式观赏,变信息单元诉诸于视觉为多元诉诸于视觉、听觉、触觉,使观赏活动成为一种轻松活跃的过程,成为一种最大限度激活一般旅游者的想象力、记忆力的过程。 2.表现方式。我国许多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其关键问题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在展现历史文化方面,就出现了大量形式雷同、格调低下的

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调查问卷

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民意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正在对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现有一份调查问卷,恳请您能用几分钟帮忙填答这份问卷。 1.您住在哪里? A. 沙面 B.广州市(除沙面外) C.省内其他城市 D.省外 2. 您来沙面主要是为了: A. 游玩 B.办公 C.探望亲友 D.锻炼身体 E.其他_______ 3. 您游览沙面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哪种? A.步行 B.骑自行车或电动车 C.驾驶汽车 D.其他_______ 4.您对周边新建建筑有什么看法? A. 很好,是发展的体现 B.不好,破坏了历史建筑的整体风格 C.没什么看法,觉得挺好的 5.您认为沙面大街以下哪个问题最突出? A.街道太窄 B.过度商业化 C.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D.卫生状况不好 E.其他______ 6.您认为政府对沙面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力度如何? A.很好 B.一般 C.较差,需要加强 D.没注意过 7.您觉得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中最应该保护的是: A.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 B.传统民居和街巷格局 C.整体空间环境 D.其他____________ 8.您认为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应该如何保护利用? A.由居民自己进行维护 B.由政府负责开发改造 C.由开发商进行开发改造 D.由政府和居民共同出资进行维护 E.其他方式______ 9.您认为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可多选) A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区 B.以现代风貌为主的商业区 C.以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 D.以综合服务业为主的居住区 10. 您对沙面公园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填写本问卷,祝您工作顺利,幸福美满!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

201x——201x学年第二学期 旅 游 商 品 学 作 业 学号:xxx 姓名:xxx 专业:xxx 联系方式:xxx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产品开发在种类、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以创新打造吸引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对近年来中国旅游产品创新的一些学术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个人评析。 关键字:旅游产品创新现状问题策略 新世纪旅游发展最重要的主题是创新。旅游业创新,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为旅游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因此最终都要体现到旅游产品创新上。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创新主体普遍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使旅游产品创新活动大多无法长期持续进行。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创新主体普遍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使旅游产品创新活动大多无法长期持续进行。 下文依据旅游产品的类别,选取一些产品创新案例,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融入了个人的一些观点评述。 一、观光型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主题公园 等)的创新: 1自然风光类——以贵州喀斯特地貌双乳峰景区旅游产品创新为例贵州是利用喀斯特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最早、范围最大的地区,喀斯特景区是贵州观光旅游的重要产品支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步入休闲体验时代,旅游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贵州喀斯特景区单一型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急需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的转变。以贵

州贞丰县双乳峰景区为例,探讨休闲体验旅游时代背景下贵州喀斯特景区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它的创新点:依托自然地理学、人类地理学、旅游学和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问题,以及作为文化发展原动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喀斯特景区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的重 要基础的思想,并以文化创意为基底,创意构建了以“母亲文化”、“亲子文化”等延伸性的旅游产品,并由此形成了双乳峰喀斯特景区旅游产品谱系。个人认为将自然风光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融入文化底蕴,使该旅游产品更具生命力,是该旅游产品创新的一大闪光点。具体产品创新模式可参考下图: 2名胜古迹类——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旅游产品的创新为例现阶段苏州旅游产品主要由观光、度假、文化、康体休闲、度假、生态、娱乐、商务、怀旧及特色等九大类旅游产品构成,而其中观光 和商务旅游产品是苏州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旅游产品。苏州长期赖依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作者:————————————————————————————————日期: ?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 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 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 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文化旅游如何提升品质

在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我国居民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体验式旅 游成为人们热衷的出行方式。世界那么大,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只为去看不同地方丰富 多样的特色文化,去看悠久历史所留下的沧桑痕迹。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应如何补短板、提高文化旅游品质? 1、旅游品质升级 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江南水乡乌镇,烟雨中的小桥流水,轻轻飘荡着的乌篷游船,古街巷里穿梭往来的游人,如同一幅充满古韵的水墨画卷。作为古镇文化旅游的典范,乌镇的旅游开发承接历史文脉,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形成了以休闲文化体验着称的旅游区。 无论是古街古镇、亭台寺庙,还是名山大川、民族风情,对旅游者来说都是一次不一样 的文化体验。在西安、洛阳等古都,深厚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沿线,古代遗迹和文物带来独有的沧桑感受,成为吸引历史爱好者的热门旅游路线;青城山、 普陀山、五台山等道教、佛教名山,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渊源而声名远播;广东、福建等地 的客家地区连成的“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独特的民俗风情令游客流连忘返……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 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 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 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 合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 新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 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中 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发 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 2、推动多元融合 跨界模式成为行业趋势 去年,同程旅游策划的“千莲音乐节”项目在多个景区落地,受到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 据介绍,与市场上其他的音乐节品牌不同,该音乐节的定位是更具有旅游属性、根植于景区 的音乐节,用音乐的形式打造旅游度假新体验,让更多人了解景区文化。 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式 发展的势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旅游业与目的地优势文化相结合成为趋势,在与文学、音乐、影视、民俗、建筑设计、工业等领域的结合中催生新型旅游产品。 除了以音乐形式呈现目的地文化外,“旅游+演艺”模式也在不少景区运用得相对成熟,通过与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的紧密结合为游客呈现另类体验。《宋城千古情》以主题公园模式,用历史典故展现杭州这个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印象系列”以实景模式将当地文化与山水旅 游景点紧密结合;《梦回大唐》以剧场模式,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塑造丰富的舞台表达形式。 目前来看,在我国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或园区,已形成多元集群的融合发展态势。近年火起来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从八号桥、莫干山路50号到1933老场坊,曾经的工业厂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思路

题目: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思路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产品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产品的特色化、可参与性和文化性。旅游活动的文化消费、体验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追求文化享受、获得精神和智力满足的高层次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目前,河南已经开发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在现有形势下如何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展现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把文化旅游做强做大,成为真正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旅游产业,正是本文所关注的。论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相关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与辨析,分析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河南文化旅游总体开发思路,提出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产品体系,并简要阐述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支持保障系统。 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时应注重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突出主题、展现特色,实现旅游产品功能化,注意加强区域性合作和行业联动,实现河南文化旅游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产品开发思路

Title the status quo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deas of Hena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re were some changes in the requirement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products, the tour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tourism activities. The tendency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ce consumption in tourism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cultural tourism, which is a cultural enjoyment and spiritual fulfilment activities is paied closeattention by tourists. Henan had developed some weighty cultural tourism prod. The existing situation, how to dig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emonstrate the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na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o grow in size and strength of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tru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urism industry is of concern to this article. Thesis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and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the us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Henan ideas, put forward the Henan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systems thinking,And brief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to support the security system.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xcav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tmosphere, highlighting the theme,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ourism product features,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rade linkage,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Henan rapi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与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兰桂坊、新天地和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兰桂坊、新天地、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上海宁波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上海宁波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国内著名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层次和水平,2016年5月26日—28日,**考察小组一行五人赴上海、宁波两地,分别对上海新天地、宁波月湖盛园等7个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深入学习了当地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宝贵经验,收获良多。现将本次考察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对象基本概况 上海、宁波两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近现代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达,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走在了我国的前列。本次调研我们选取了上海新天地、七宝老街、田子坊、M50创意园和宁波老外滩、月湖盛园(郁家巷)、南塘老街七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考察。这七个街区在保护开发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环境,采用了不同的运作方法和业态定位,但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典范。根据街区开发形态,本次考察的七个目标街区可分类如下:

二、各街区保护开发的具体做法 1.上海新天地 (1)基本概况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卢湾区内,属于瑞安集团太平桥地区城市综合体的核心部分。整个太平桥改造项目包括新天地商业、住宅、写字楼、酒店/服务式公寓及人工湖绿地五种物业形态,第一期工程——新天地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于2000年6 月全部建成,2001 年9 月对外营业。 如今,上海新天地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大都会商业旅游景点。 (2)核心资源 上海新天地前身为石库门里弄,建筑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其最外门以石料作门框而得名。街区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建筑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运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进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萧山湘湖的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达到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好地实现带动萧山湘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标。 旅游产品迄今为止仍旧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一种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商品。它由诸多要素组成,最主要的是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是旅游地向游客们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 萧山湘湖近些年来注重旅游产业的开发,据杭州市萧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资料显示,政府要深化开发湘湖旅游吸引物系统,以历史文化观光、滨水休闲度假为主打产品,以动态休闲、夜湘湖和湘湖论坛为核心,以一湖(湘湖)二址(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三园(东方文化园、杭州休博园、世界风情休闲园)为支撑,打造杭州第二个RBD (高档游憩商务区)。虽然湘湖的旅游行业发展较快,但相比杭州西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本课题组对萧山湘湖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分析。 一、萧山湘湖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一)从地理角度分析 萧山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中间隔着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区正好相对。从自然资源看,萧山湘湖具有山环水绕的地理优势,拥有八大景观,湘湖具备开发旅游风景观光线路的条件。湘湖总开发面积有10.6平方公里,同时已经完成30万平方米公建设施、17.8公里景区交通道路、56万平方米公寓房产的建设。湘湖还拥有3.2平方公里的湖面,105万平方米的两个沿湖岸景观带。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 自2006年湘湖景区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408万次,旅游三产收入达到5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湘湖度假区所在的萧山区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44.85亿元,人均GDP已超过86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比2008年增长11%。从以上角度来看,湘湖景区的发展是必然的。在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中,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湘湖已是古貌换新颜。 (三)从文化角度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湘湖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地方,见证了历史上重要的变革卧薪尝胆的故事。在湘湖也曾是出土独木舟的地方,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湘湖拥有着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积极开发出一些文化衍生品,一些玩偶纪念品等。同时,博物馆是体现重要人文历史的地方,更是重要的旅游产品之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以西安市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以西安市为例作者:董亚娟马跃峰孙根年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提出了新的挑战,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不和谐体现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资源禀赋和体验经济内涵、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的不和谐三个方面。在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基础上,从开发理念、产品设计和旅游服务等角度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的思路,并结合典型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体验经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西安 截止2007年底,国务院确定公布了三批及11座增补城市,共11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强的吸引力在众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它不仅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城市,同时又是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承载物。它在不断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要的同时还要肩负历史文物保护的重任。从某种角度看,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城市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复合体,它们彼此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然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势必映射到旅游活动中,它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之间是否存在不和谐因子,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进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1998年,美国学者B. Joseph Pine Ⅱ和 James H. Gilmore 在《哈

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欢迎进入体验经济(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文。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从而为个体消费者营造一种难忘的经历。两位学者从“顾客的参与程度”和“与环境的关系”两个层面将体验划分为以下四个组成要素:教育、娱乐、审美和逃避[2]。〖JP+1〗体验经济在服务经济的基础上产生,而又完全不同于服务经济,其实质是强调“顾客参与”和“顾客与环境的关系”。无论是顾客的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都将成为“体验”的重要环节,顾客在体验的同时又参与营造了体验的氛围;顾客与环境的关系无论是“吸收(absorption)”还是“沉浸(immersion)”都极大地体现了消费者的主体性和与消费环境的互动性。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将逐渐占据体验经济时代消费活动的主体。 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典型代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具有一些新特征: 首先,从消费结构看,旅游者更多地关注精神享受和情感需要;其次,从消费内容看,旅游者从习惯于标准化产品和一般化服务向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转变;第三,从消费价值看,旅游者由消费“结果”转变为消费“过程”。不再是只关注产品本身,而是关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的感觉和体验;第四,从旅游产品形式看,旅游者更青睐于互动参与式双向沟通型产品。最后,从心智模式看,旅游者由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转向对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