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含答案解析)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

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

A. 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2.

潘镇割据,地方权大不重儒家的伦理纲常

C.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 君权与相权严重对立

3.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誉了一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A. “唐三彩”制造技艺

B. 青瓷制造技艺

C. 釉下彩绘瓷制造技艺

D. 白瓷制造技艺

4.“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杜

甫《历历》)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学作品是时势及其变迁的反映

B. 表现了杜甫诗作浪漫主义的特征

C. 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

D. 作品表现出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

5.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 爱国忧民的情怀

C. 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 热爱和平的态度

6.魏晋以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广泛传播。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

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利益。下列君主在位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灭佛运动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②北周武帝③唐德宗④后周世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7.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

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C.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全面

8.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

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9.隋炀帝曾下令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太

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这反映了当时

A. 大运河加强了民族融合

B. 儒家思想由北向南传播

C. 南方文化影响力的上升

D. 出现了北人南迁的高潮

10.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1.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其地位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儒学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孔子在上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b”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学受到冲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干可知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

B.根据题干“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可知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 项正确。

C.题干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

D.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唐代祸乱的根源,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D.这两项材料并未体现,故AD错误。

B.根据题干中的“勿专政于女后,勿假权子中官,勿委任子奸臣”“逼父而压其位者,谓之受内禅”可以看出北宋这两位史学家批判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端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权、奸臣乱政等现象的出现,故B正确。

C.“君主专制制度”材料无体现,故C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B.根据材料信息“翠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窑”主要盛产青瓷,故B正确。

ACD.A是陶器,C是唐以后出现,D是白瓷,此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D。故选B。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诗歌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其诗反映现实,故A项说法正确。

B.依据材料“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点,故B项说法错误。

C.现实主义,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故C项说法正确。

D.被称为“诗史”表现出凝重沉郁,故D项说法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解答】B.根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看出作者爱国的情怀;“南国旱无雨”可以看出作者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

AC.两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AC。

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D。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武一宗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③④.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降,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这一时期,不断有人出来反佛。其中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

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③.综上所述,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历史基本研究方法中对人物评价的方法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识记相关史实,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解答】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明代对柳宗元的评价肯定受到明朝社会现实的影响,肯定是受到通俗文学的影响,故不选A。

B.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明朝对柳宗元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唐宋八大家这一说法的影响,可以看出,历史评价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受当时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故选B。

C.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认为以政治成败决定文学成就,是一种错误的评价方法,也和材料意思不符,故不选C。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唐宋时期的评价,比较准确的反映了柳宗元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成就,明朝则忽视了其思想成就的评价,故不选D。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CD项材料无体现,可以排除。故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时南方文化发展相关概况,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文化发展,文人学者云集南方(吴国),南方文化影响力上升,C正确;A提及的是民族融合,明显与题干描述不符合,排除;题中“硕学通儒,文人才子”并不等同于“儒家思想”,排除B;D提及的是北方人口南迁,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故C正确;A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B说法错误,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较大,故排除B;南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故排除D。故选C。

11.【答案】(1)评价方面:思想;教育;政治。举例:思想(或哲学)方面,提出了“仁”“礼”学说;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或因材施教,但创办私学不能作为主张);政治方面,提出“德治”(或主张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写“仁政”写“仁政”不得分)

(2)原因:b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段: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儒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在思想、教育、政治各举一例即可。

(2)本题考查儒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段的高峰出现的原因,从当时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和思想的发展可归纳出来。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事件对照大事年表

China 时间 World 商农业: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陶瓷业: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商业:初步发展前1600到前1046 西周(周武王)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前1046到前771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 冶铁业: 春秋晚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时期,出现“市井”的商业区 前 770 到前 221 雅典: 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在各地先后建立城邦 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型 的工商业者阶层 前594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 缓和社会矛盾 前509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506克利斯提尼改革 罗马: 前449元老院颁布《十二铜表法》 前443-前429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希腊民 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建国-前3世纪中叶罗马公民法 前230-前221秦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秦王朝; 前215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市的发展:明码标价 前221到前206 西汉农业: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出现了新的农业 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冶铁业: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铁 业官营制度 手工业:汉武帝时代官营手工业(“工 前 202 前27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中外历史时间轴

中外历史时期表 (中国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1世纪初世界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0世纪初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界史) 先秦: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 约三四百万年前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3500年左右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600年 人类出现埃及和两河流域出古巴比伦王国 现了早期国家建立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西周建立春秋开始战国开始商鞅变法统一六国西汉 BC1046年BC770 BC594 BC509年BC508 BC 475年BC443 BC356 BC 334年BC 221~207 BC 202年梭伦改革罗马共和克里斯提伯利克里改革亚历山大 国建立尼改革开始东征 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佛教在印度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 A.D.25东汉三国鼎立西晋东晋隋朝 公元前27年公元1世纪220~280年265 317 395 476 581 710 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基督教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伊斯兰教产生 葡占荷占后金改清 建立唐朝北宋建立南宋建立建立元朝建立明朝澳门台湾建立清朝清军入关 618 645 960 1127 1271 1368 14~16世纪1492 1517 1519~1522 1553 1624 1636 1640 1644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麦哲伦英国资产 改革环球航行阶级革命 清设台湾府中俄签订 隶属福建省《尼布楚条约》 1649 1660 1684 1688 1689 1765 1769 1773 1774 1775 1776 处死查理斯图亚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波士顿倾第一届大陆 4.19来克星7.4《独立宣言》一世王朝复辟英革命结束茶事件会议顿枪声美建国 17c荷兰“海上马车夫” 1777 1781 1783 1785 1787 1789 1791 1792 萨拉托加北美独立战争英国承认美国瓦特改良蒸汽美国制订宪法7.14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大捷结束独立机(确立联邦制)(法国大革命爆发)

中外历史比较专题

中外历史比较专题 分期世界总体发展状况中国历史发展状况中外比较角度特征表现特征表现 16―18世纪封建主 义向资 本主义 过渡 1、资本主义工商 业发展 2、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和封建主 改革 3、文艺复兴和启 蒙运动 4、对外殖民扩张 君主专 制加强 和封建 制度衰 弱 1、资本主义萌芽, 但自然经济占主 体 2、君主专制空前加 强 3、思想专制及文字 狱 4、闭关锁国 1、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 农抑商” 2、中西资本主义萌芽 3、中西科技发展 4、中西思维特征及原因 1840―1870年西方自 由资本 主义充 分发展 及东方 民主运 动高涨 1、工业革命完成, 资本主义市场 体系完成 2、资产阶级革命 与改革 3、殖民扩张 4、民族主义运动 高涨 5、自由主义思潮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开始并 逐步深 入 1、两次鸦片战争 2、自然经济解体及 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 3、农民战争及洋务 运动 4、新思潮萌发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特 征 2、太平天国与1848年欧洲革 命 3、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中国 4、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资 本主义 向帝国 主义阶 段过渡 及东方 民族新 觉醒 1、第二次科技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 3、帝国主义全球扩 张 4、帝国主义矛盾发 展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形成及 民主革 命发展 1、帝国主义侵略 2、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3、戊戌变法与义 和团 4、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 宪 5、辛亥革命 1、帝国主义时代的侵 华特点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3、亚洲觉醒中的中国 1914----1927 第一次 世界大 战及战 后调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十月革命 3、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 4、苏俄社会主义革 命与建设 新旧民 主主义 革命转 折 1、北洋军阀统治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 的发展 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 运动 4、中国共产党成立 5、国民大革命 1、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含答案解析) (1)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 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 A. 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2.下表是北宋两位史学家写的《唐鉴》。他们共同认为唐代祸乱的根源是 A. 潘镇割据,地方权大 B. 不重儒家的伦理纲常 C.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 君权与相权严重对立 3.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誉了一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 A. “唐三彩”制造技艺 B. 青瓷制造技艺 C. 釉下彩绘瓷制造技艺 D. 白瓷制造技艺 4.“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 卧病数秋天。”(杜甫《历历》)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学作品是时势及其变迁的反映 B. 表现了杜甫诗作浪漫主义的特征 C. 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 D. 作品表现出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

5.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 爱国忧民的情怀 C. 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 热爱和平的态度 6.魏晋以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广泛传播。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 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利益。下列君主在位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灭佛运动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②北周武帝③唐德宗④后周世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7.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C.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全面 8.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 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 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 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 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 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 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 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 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 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 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 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 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2. 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等交融的局面; 3. 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1. 魏晋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分裂到逐步统一的产物,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色彩的文学特征。 (2)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因社会环境危机四伏和哲学思考的探索,形成了避开现实,以哲学眼光,从广袤时空中理性思考现实的风格。 2.南北朝时期: (1)南朝文学。以鲍照、谢灵运等为代表。民歌偏多,多描绘男女爱情,兼论自然风景和朋友之谊。(2)北朝文学。以温子升、邢劭等为代表。现留存作品较少,以《敕勒歌》为代表。 3.隋唐时期: (1)隋朝文学。以虞世基和隋炀帝等为代表,重视边塞诗歌。 (2)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为代表,诗歌内容从宫廷生活到江河山川,处于文学新旧过渡阶段。 (3)盛唐文学。形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外历史事件对照表(完整版)

China 时间World 商农业: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陶瓷业: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商业:初步发展前1600到前1046 西周(周武王)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前1046到前771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 冶铁业: 春秋晚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时期,出现“市井”的商业区 前 770 到前 221 雅典: 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在各地先后建立城邦 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型 的工商业者阶层 前594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 缓和社会矛盾 前509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506克利斯提尼改革 罗马: 前449元老院颁布《十二铜表法》 前443-前429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希腊民主 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建国-前3世纪中叶罗马公民法 前230-前221秦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秦王朝; 前215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市的发展:明码标价 前221到前206 西汉农业: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冶铁业: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铁业官营制度 手工业:汉武帝时代官营手工业(“工 官”工场,(“东西织室”设“三服官”)商业:商运活跃市的发展: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严格 前 202 年到 前8 年 前27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东汉农业: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耦犁——牛挽犁;王景治25年到220

中外历史时间表(高中版)

历史时间表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 年 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60 年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甲骨文成熟。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以能制造钢剑。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鲁国实行初税亩。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孔子老子韩非子《诗经》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屈原《离骚》。 公元前475年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创“重农抑商”政策。 公元前8-前6世 纪 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法》。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前4世 纪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公元前5世纪中 期 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代田法。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西汉(前202-9年)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欧洲,商路被称为“丝绸之 路”。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汉赋 东汉(25-220年)东汉成熟青瓷、杜诗发明水排。蔡伦改进造纸术。 汉朝察举制(孝廉)实行。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三国(魏(220-266年)、蜀(221-263年)、吴(222-280年))、晋(西晋(266-316年)、东晋(317-420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3世纪罗马法成为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魏晋南北朝时 期 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门第)实行。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完成《兰亭序》。 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南北朝南朝(420-589年)、北朝(439-581年)(北朝白瓷)。使用灌钢法。隋唐(581-907 年) 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出现曲辕犁,创制了筒车。出现雕版印刷术。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 隋朝柜坊和飞钱。三教合一。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洲。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的特征,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1.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右图是三教合一图,反映了儒、佛、道三教合一。大家思考一下,汉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是如何发展的?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其它表现?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汉代儒学地位如何?原因何在? 自主学习 地位: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状况?除了儒学、道教与佛教之外,玄学是如何形成的? 自主学习 (1)儒学: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道教与佛教:这一时期,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 (3)玄学: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 材料情境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内容提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促使儒家思想走向哲学化阶段,宋明理学成为影响南宋后期封建统治的官方正统哲学;中印、中日之间的佛学研讨,彰显着唐朝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和繁荣的丝绸之路盛举。 【知识体系】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 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 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 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v中外历史对照表(整理)

中外历史对照表 时间世界中国 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前31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约前3000年西亚出现小国(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 约前2500年南亚出现城邦 约前2300年黄帝尧舜禹时代 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 约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前1600年商朝建立 约前1046年西周建立推行分封制 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举行 前771年西周灭亡 前8世纪希腊国家城邦形成 前6世纪波斯帝国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春秋时期 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前492-449年希波战争 前475年战国开始百家争鸣 前356年商鞅变法 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国建立 前3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前264-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前3世纪末统一度量衡修长城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前206年秦朝灭亡 前202年西汉建立 前141-87年汉武帝时期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73年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前45年罗马凯撒统治 前30 罗马帝国 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1世纪基督教诞生佛教传入中国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4-10世纪美洲玛雅文化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改革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世纪科举制创立 589年南北朝结束 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605年开通大运河 618年唐朝建立 627-649年贞观之治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713-741年开元盛世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755-763 安史之乱 9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0年北宋建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世纪末-13世纪末欧洲十字军东征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1206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13世纪中期蒙古西征欧洲建立跨欧亚帝国 1271年忽必烈建元朝 13世纪末马可波罗来华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1453 英法百年战争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68年明朝建立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中考历史中外历史年代尺对照[人教版]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约三四百万年前~21世纪初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界史)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 约三四百万年前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3500年左右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600年人类出现埃及出现了早期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建立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西周建立B.C.770春秋开始战国开始商鞅开始变法秦朝西汉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21~207公元前202年雅典佛教产生罗马共和国建立亚历山大东征 A.D.25东汉三国鼎立建立西晋建立东晋建立隋朝 公元前27年公元1世纪220~280年265317395476581710 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伊斯兰教产生开始灭亡 建立唐朝北宋建立南宋建立元朝建立明朝建立郑和下西洋清朝建立清军入关 61864696011271271136814~16世纪14921519~1522163616401644日本大化改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麦哲伦环航英国资产 拜占庭帝国灭亡阶级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649166016881689176517691773177417751776 处死查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珍妮纺纱机.4.19来克星.7.4《独立宣言》理一世顿枪声美国建国 17771781178317851787178917911792 萨拉托加北美独立战争英国承认美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美国制订宪法.7.14攻占巴士《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大捷结束独立(确立联邦制)底狱(法国大革和国建立 命爆发) 1 / 4

中外历史大事时间轴清晰版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1世纪初世界史约三四百万年前~20世纪初箭头上方为中国史,下方为世 界史)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 约三四百万年前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3500年左右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600年 人类出现埃及和两河流域出古巴比伦王国 现了早期国家建立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西周建立春秋开始战国开始商鞅开始变法秦朝西汉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21~207 公元前202年斯巴达和雅典城佛教产生罗马共和国建立亚历山大开始 邦建立东征 东汉三国鼎立建立西晋建立东晋建立隋朝 公元前27年公元1世纪 220~280年 265 317 395 476 581 710 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伊斯兰教产生开始灭亡 后金改清 建立唐朝北宋建立南宋建立建立元朝建立明朝建立清朝清军入关 618 646 960 1127 1271 1368 14~16世纪 1492 1519~1522 1636 1640 1644 日本大化改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麦哲伦环球英国资产阶开始航行级革命 1649 1660 1688 1689 1765 1769 1773 1774 1775 1776 处死查理斯图亚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波士顿倾第一届大陆.4.19来克星.7.4《独立宣言》一世王朝复辟茶事件会议顿枪声美国建国 1777 1781 1783 1785 1787 1789 1791 1792 萨拉托加北美独立战争英国承认美国瓦特改良蒸汽美国制订宪法.7.14攻占巴士《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 大捷结束独立机(确立联邦制)底狱(法国大革和国建立 命爆发)

中外历史对照表(美术史)

中外历史对照表 中国外国 根据目前研究,最早的人类出现在非洲,距今约200—300万年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中国主要出现了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尤其是山顶洞人已经会制作骨针,会制作石头和贝克的项链,被认为有了爱美的观念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 奥瑞纳文化期的末期,各石灰岩洞穴里的壁上、顶上及地上,产生数以百计的绘画、雕刻以及浮雕。例如法国西南部拉斯科洞穴石壁和洞顶上的野马和野牛壁画,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梭鲁特文化这一时期艺术品很多,手镯、串珠项圈、垂饰、骨饰针等均有出土,还有浅浮雕以及绘在石饰板和洞穴石壁上的图画。就连石器原料也都选择美丽的,诸如彩色石英、碧玉及丰富多的燧石等。 马格德林文化艺术品数量很多,有精致的雕刻片和立体雕像,而尤以晚期的洞穴雕刻和彩色壁画成就最为突出。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中国从前1万年到四五千年)。新石器时代除了出现磨制石器之外,出现了陶器,以及种植业与畜牧业,在晚期甚至铜石并用。我国现在发现了诸多遗址,著名的有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临兆马家窑文化、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石器时代末期,即将进奴隶社会)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出现了陶器,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公元后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过仍出现高度的文明,如玛雅文明。 欧洲文明之源——著名的古希腊文明也发源于此,此时期为爱琴文明时期,主要有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比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比较 14C~17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具有民主色彩的早 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15C: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497年~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1492年哥伦布美洲航行 16C: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租澳门 1581年明朝一条鞭法16C末英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主 17C:1607年英国人开始在美洲拓殖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9年清(康熙)“更名田”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1686年中俄雅克萨之战 1688年英“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18C:1712年(康熙50年)“兹生人丁,永不加赋”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1757年(乾隆)平定准噶(gǎ)尔贵族叛乱,统一天山南北;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乾隆)清朝设伊犁将军 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工业革命开始 1771年(乾隆)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美独立战争导火线 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6日《独立宣言》发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781年北美英军投降1783年英承认北美独立,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年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1789年美联邦政府成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大革命开始 1791~1804年法属海地革命 1791年法国立宪派颁布1791年宪法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立宪派下台,吉伦特派掌权 1792年9月瓦尔密大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5~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掌权 1794年7月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9年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上台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第二单元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历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成就。本课主要讲述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新成就,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立意是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新成就。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主要内容是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从中可以看出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包括“佛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四目内容。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隋唐一直讲到五代十国,时间跨度大,内容主要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所以教学应注意内容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这一时期佛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史实。 2.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3.掌握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体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八课同步课时训练 1、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然成风。这反映了( )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2、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宇文裝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 )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4、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三教合—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5、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 A.实现了三教合一 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 C.风格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 6、有人评价某书法大家在醉酒后创作的书法作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与之风格相一致的是下列哪一书法作品( )

中外历史对应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统一为“摩揭陀”天国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犹大遗民重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 楚国的诗人,作“楚辞”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公元前450 年米隆创作雕塑《掷铁饼者》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

2020年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部编版)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儒、佛、道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民族深厚包容的思想文化 2.知道魏晋到隋唐时期的文学、绘画方面的基本史实,体会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 3.知道魏晋到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明白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 4.知道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实及其代表人物,体会古代中国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领域儒佛道思想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 难点:三教合一;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特点、原因 【知识概览】 从魏晋到五代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 宗教方面,儒、佛、道三足鼎立相互影响,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文学艺术方面,涌现出了像李白等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科技方面,在数学、医药、地理学和印刷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外交流方面,涌现出了像法显、玄奘、鉴真等代表人物,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收藏古玩。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的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受到收藏界的追捧。艺术拍卖品的拍卖记录也一直在节节攀高。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曾在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夜场上,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它刷新了中国书法拍卖中单字价格最高的纪录,这幅书法只有41个字,折算下来平均每个字值750万元。魏晋隋唐时期涌现出了像二王、颜、柳等书法大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这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化艺术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讲授新课】 框题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新知讲解』 教师出示儒佛道三教的图片,提问学生知道图片上的是哪一思想流派或宗教吗?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介绍所知道的有关儒佛道的内容(如俗语、成语、故事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