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2017(1)微波遥感-1.1引言

2016-2017(1)微波遥感-1.1引言

2016-2017(1)微波遥感-1.1引言
2016-2017(1)微波遥感-1.1引言

微波遥感

微 波 遥 感 技 术 和 应 用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张霁 1005040221

一、遥感技术的介绍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它好比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能从云朵上看清万物根本面目,从高空感知地下和海底的宝藏。 二、微波遥感的定义 运用波长为1~1 000mm的微波电磁波的遥感技术。包括通过接收地面目标物辐射的微波能量,或接收遥感器本身发射出的电磁波束的回波信号,根据其特征来判别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包括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全天侯工作。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微波投射于物体表面,由其反射回的微波波长改变及频移确定其大小、形态以及移动速度的技术。 常用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米。其中又细分为K、Ku、X、G、C、S、Ls、L 等波段。 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分主动式(有源)微波遥感和被动式(无源)微波遥感。前者由传感器发射微波波束再接收由地面物体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回波,如侧视雷达;后者接收地面物体自身辐射的微波,如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等。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1、萌芽时期 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微波遥感基础第一次大作业

微波遥感基础 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一. 微波传感器与光学或红外相比的优缺点? 答:优点: (1)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系统。 (2)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不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同一种土壤湿度越小,穿透越深。微波对干沙可穿透几十米,对冰层能穿透100m左右,但对潮湿的土壤只能穿透几厘米到几米。a.微波穿透土壤的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b. 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底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微波频率的高端(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而微波频率的低端(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层甚至地表以下的信息。 (3)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在可见光、红外波段所观测的颜色基本上取决于植被和土壤表层分子的谐振特性,而微波波段范围内观察到的“颜色”则取决于研究对象面或体的几何特性以及体介电特性,这样,将微波、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配合运用,就能够研究表面上几何的和体介电的特性以及分子谐振的特性。另外,微波还可以提供某些附加的特性,这使其在某些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根据不同类型冰的介电常数不同可以探测海冰的结构和分类;根据含盐度对水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可以探测海水的含盐度等等。 (4)具有多极化特性 不同的极化特性,表现更加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HH 极化方式,VV 极化方式, HV 极化方式,VH 极化方式。 (5)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即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号,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信息可以进行雷达干涉测量。例如:可以实现地形主动干涉测量,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实现InSAR地形测量 缺点: (1)SAR一般是侧视成像,侧视SAR图像具有阴影、迎坡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 (2)光学成像通常是一次成像,而SAR是多次扫描后的叠加成像,成像的效果与雷达的一些实际状态有关。 (3)相干斑现象严重,解译困难。 (4)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5)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解译相对困难些。 (6)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位置上一致。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应的波长从1m到0.1mm。包括分米波(300MHz到3000MHz)、厘米波(3G到30G)、毫米波(30G 到300G)和亚毫米波(300G到3000G)。 微波这段电磁谱具有以下重要特点:似光性和似声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 微波的传统应用是雷达和通信。这是作为信息载体的应用。 微波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强功率—微波加热弱功率—各种电量和非电量的测量 导行系统:用以约束或者引导电磁波能量定向传输的结构 导行系统的种类可以按传输的导行波划分为: (1)TEM(transversal Electromagnetic,横电磁波)或准TEM传输线 (2)封闭金属波导(矩形或圆形,甚至椭圆或加脊波导) (3)表面波波导(或称开波导) 导行波: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导波 微带、带状线,同轴线传输的导行波的电磁能量约束或限制在导体之间沿轴向传播。是横电磁波(TEM)或准TEM波即电场或磁场沿即传播方向具有纵向电磁场分量。 开波导将电磁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其导波为表面波。 导模(guided mode ):即导波的模式,又称为传输模或正规模,是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特点: (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与频率以 及导行系统上横截面的位置无关。 (2)模是离散的,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 (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互不耦合。 (4)具有截止频率,截止频率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模式而异。 无纵向磁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磁场分量),称为横磁(TM)波或E波。 无纵向电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电场分量),称为横电(TE)波或H波。 TEM波的电场和磁场均分布在与导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内。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是以TEM模为导模的方式传递电磁能量或信号的导行系统,其特点是横向尺寸远小于其电磁波的工作波长。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分界线:几何尺寸L/工作波长>1/20。 这些量沿传输线分布,其影响在传输线的每一点,因此称为分布参数。 传播常熟是描述导行系统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由从源到负载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以及电流叠加,在传输线上呈行驻波混合分布。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流之比的负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决定的传输线阻抗是分布参数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选择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a)雷达(b)调频(FM)广播 (c)GSM移动通信(d)GPS卫星定位 2.长度1m,传输900MHz信号的传输线是() (a)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b)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d)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TEM模() (a)同轴线(b)矩形波导(c)带状线(d)平行双线 4.当矩形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5.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a)(b)(c) 6.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为,和。

7.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 8.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参量、参量、散射参量和参量。 9.衰减器有衰减器、衰减器和衰减器三种。 10.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和三种。 二.(8分)在特性阻抗Z0=200?的传输线上,测得电压驻波比ρ=2,终端为 U0V,求终端反射系数、负载阻 =1 电压波节点,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三.(10分)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75?,负载阻抗Z L=75+j100?,工作频率为900MHz,线长l=0.1m,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的位置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四.(10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负载阻抗为Z L=75Ω,若采用单支节匹配,求支节线的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要求写清必要步骤)。五.(15分)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当工作波长为λ=2cm时,BJ-100型(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如要保证单模传输,求工作波长的范围;当工作波长为λ=3cm时,求λp,vp及vg。 六.(15分)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其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200Ω,并联阻抗分别为Z1=100Ω和Z2=j200Ω,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网络的插入衰减(dB形式)、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微波遥感知识总结

1、雷达阴影是如何产生的?在解译时有哪些利弊? 雷达阴影的存在,对于图像解译有利有弊。 适当的阴影能够增强图像的立体感,丰富地形信息,对于了解地形地貌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根据阴影进行定量统计和其它标准对地形进行分类。 根据阴影判断雷达视向/飞行方向。 根据阴影长度测量地物的高度。 雷达阴影的弊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 为了补偿阴影区丢失的信息,可以采用多视向雷达技术,使在一种视向的阴影区目标可在另一种视向的雷达图像上看到。 2、总结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一、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 二、透视收缩 三、叠掩(顶底位移) 四、阴影 五、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3、国外发射的主要的雷达系统主要有哪些?其工作波段分别是什么? 1、Seasat:L波段( 22.3cm)、HH极化 2、SIR-C/X:L,C,X band 3、ERS-1/2:C band 4、JERS-1:L band 5、Radarsat-1:C-band 6、SRTM:C,X-band 7、ENVISAT:X-band

8、ALOS:全色 9、TerraSAR:波段:X(3.11cm) 10、Radarsat-2: 11、Cosmo-SkyMed:X 波段(3.1cm) 4、影响雷达空间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 地距分辨率由脉冲宽度和波束视角所决定,要提高地距分辨率,则必须减小脉冲宽度和增大视角。但脉冲宽度过窄,则能量太小,不利于目标的探测。 方位向分辨率与波长和观测距离成正比,与天线孔径成反比,因此,要提高方位向分辨率,须采用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和增大天线孔径及缩短观测距离。 5、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微波热辐射的高灵敏度接收机。 通过测量天线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反演被观测目标的亮度温度; 测量的物理量为亮度温度(K),被动微波传感器,成像 辐射计天线接收的辐射能量来自地面物体的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根据瑞利-金斯公式,物体发射的功率与温度成正比。 全功率型(Total Power),狄克型(Dicke-type),噪声注入零平衡型,双参考自动增益控制型 6、高度计的工作原理 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它具有独特的全天时、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观测精度高、时间准同步、信息量大的能力和特点。卫星高度计以海面作为遥测靶,它的回波信号携带有十分丰富的海面特征信息,可以测量出瞬时海面至平台之间的距离、电磁波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及回波波形。高度计测高原理:以卫星为载体,以海面作为遥测靶,由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该雷达脉冲传播到达海面后,经过海面反射再返回雷达高度计。 以飞行器的轨道为基准,测量与其垂直的地球表面的距离的遥感器,它被应用于包括海洋中规模现象的海洋动力学研究,大地水准面高程的研究,通过测量散射强度观测海面风速和浪高,以及观测海冰形状等 7、散射计的工作原理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微波遥感_期末复习1-4

微波遥感 第一章: 微波遥感: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红外遥感是利用0.76~1000微米的红外射线与各类地物关系来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检测。 为什么微波遥感这么具有吸引力,它究竟具有什么优越性? 一、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 三、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 四、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 相位信息。 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和被动方式。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同一种土壤温度越小,穿透越深。 干涉测量:由数次同侧观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针对地面上每一点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这一点的高程,其精度可以达到几米。 微波主动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常成为雷达图像,这是因为成像微波遥感常采用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是由雷达发展而来。 微波遥感也可以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这主要是微波辐射计的工作。 微波辐射计目前也成为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 所谓电磁波,就是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并传递电磁能量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四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物理量一旦确定,一个平面电磁波就被完全决定了。 一般来说,振幅是指电场振动的幅度,它表示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大小,极化面是指电厂振动方向所在的平面。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微波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因此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对微波基本特征的了解。 1.叠加原理 2.相干性和非相干性 3.衍射 4.极化(p7)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体都能向外发射电磁辐射,而这种因热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一般只要温度在0 K以上,一切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能吸收电磁辐射,吸收能力越强,其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氧分子的吸收作用较强。

微波遥感的应用

微波遥感概述 [摘要]微波遥感由于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穿透能力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能穿过云层,还可能探测地下结构,随着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多通道辐射计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源、多极化、多通道、多视角、多用途、主动与被动、多系列、连续多年的空间遥感计划的进行,已使微波遥感成为空间遥感发展最前沿的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微波遥感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介绍了雷达遥感理论,着重讲述了雷达方程、雷达系统后向散射系数、雷达系统参数,从而增强对微波遥感及其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字]微波遥感,雷达,应用,特点 Summary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bstract: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 of penetration and all day’s has been widely used, it can go through the clouds, can also detect underground struc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high resolu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hannel radiometer imag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source, multi-polarization, multi-channel, perspective, multi-purpose, active and passive, more series, continuous space remote sensing plan for many years, it has mad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t the cutting 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radar remote sensing, focuses on the radar equation, radar system backward scattering coefficient, radar system parameters, so a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Keywords: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radar,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撰写的容与要求 1.实习任务: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及实习单位的概况等容。 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表述,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习容:先介绍实习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容等,然后逐 项介绍具体实习流程与实习工作容,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本部分容应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叙述的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叙述,其它容则可简述。 3.实习结果:围绕实习任务要求,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依据(如有参考文献可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容、推理过程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作为实习报告的重要容之一,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4.实习总结或体会:对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着重介绍自身的收 获与体会,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列举。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5.将实习日记按照时间顺序以附件形式放在实习报告正文后面。 实习报告封皮由学校统一印发,正文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题目前、后各空一行),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要求语句通顺、论述严谨、规、正确。字数:不少于3000。

目录 1.单雷达影像处理 (3) 1.1导入数据 (3) 1.2影像多视处理 (4) 1.3滤波 (5) 1.4分析滤波影像 (7) 1.5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9) 1.5配准 (10) 2.InSAR生成DEM (11) 2.1基线估算 (11) 2.2干涉图生成 (11) 2.3去平处理 (12) 2.4自适应滤波及相干性计算 (13) 2.5相位解缠 (15) 2.6选择GCP (16) 2.7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17) 2.8相位高程转换 (19) 3.思考题 (21)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3-1 一根以聚四氟乙烯 2.10 r ε =为填充介质的带状 线,已知其厚度b =5mm ,金属导带厚度和宽度分别为0t =、W =2mm ,求此带状线的特性阻抗及其不出现高次模式的最高频率。 解: 由于/2/50.40.35W b ==>,由公式 2 0(0.35/)e W W b b W b ?=-?-? /0.35/0.35W b W b <> 得中心导带的有效宽度为:2e W W mm ≈=, 077.30.441e r Z W b ε= =Ω + 带状线的主模为TEM 模,但若尺寸不对也会引起高次模,为抑止高次模,带状线的最短工作波长应满足: 10 10 max(,) cTE cTM λλλ> 10 2 5.8cTE r mm λε== mm b r cTM 5.14210 ==ελ 所以它的工作最高频率 GHz c f 2010 5.141033 8 =??==-λ 3-2 对于特性阻抗为50Ω的铜导体带状线,介质厚度b =0.32cm ,有效相对介电常数 2.20 r ε =,求线的 宽度W 。若介质的损耗角正切为0.001,工作频率为10GHz ,计算单位为dB/λ的衰减,假定导体的

厚度为t =0.01mm 。 解 : 因 为 0 2.2(50)74.2120 r Z ε==<和030/()0.4410.830 r x Z πε=-=,所以 由公式 00,1200.850.6, 120 r r x Z W b x Z εε??? 其中, 0.441r x Z ε= - 计算宽度为(0.32)(0.830)0.266W bx cm ===。 在10GHz ,波数为 1 2310.6r f k m πε-== 由公式 )(/2 tan 波TEM m Np k d δ α= 介电衰减为 m Np k d /155.02 ) 001.0)(6.310(2tan === δα 在10GHz 下铜的表面电阻为0.026s R =Ω。于是,根 据公式 300002.710120 ,30()/0.16120,s r r c s r R Z Z A b t Np m R Z B Z b εεπαε-????? 其中 2121ln()W b t b t A b t b t t π+-=+ +-- 0.414141(0.5ln ) (0.50.7)2b t W B W t W t ππ=+ +++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3×1012Hz。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 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1和电流I 1,则: 其参量为 Z L C 00 0=,βπλ=2p ,v v p r =0 ε,λλεp r =0 3. 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 (1) 当Z Z L =0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Z L =0、∞和±jX 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电压(电流)波腹点和电压(电流)波节点每隔λ4交替出现,每隔2λ重复出现;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Z R jX L L L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R Z max =ρ0,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R Z min =0ρ; ()()?????-=-= sin cos sin cos 011011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 题(A ) 1.考试形式:闭 卷; 2.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传输线解为z j z j e U e U U ββ21+=-,上面公式中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为什么? 2、 若传输线接容性负载(L L L jX R Z +=,0

第2页 共4页 5、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方圆转换中各自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6、带线宽度W ,上下板距离b ,当W 增大时,带线特性阻抗如何变化?为什么? 7、 微带或者带线的开口端是否相当于开路端?为什么?如果不是,如何等效? 8、 一段矩形波导,尺寸b a ?, TE 10模的散射矩阵如下,写出其传输TE 20模时的散射矩阵。 []?? ? ???=--00θ θj j e e s 9、 金属圆波导的模式TE mnp 和TM mnp ,下标m, n, p 各自代表什么含义? 10、 写出如图双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in Γ的表达式。 11、 环行器的端口定义和散射矩阵如下,该环行器环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12、 说明下图E 面T 的工作特点 13、 写出如图理想两端口隔离器的S 矩阵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 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 ~3×1012Hz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 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1和电流I 1,则: ()()?????+=+=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1.简述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有什么不同 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mm-1m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可见光/红外遥感主要指利用可见光(0.4-0.7um)和近红外(0.7-2.5um)波段的遥感技术统称。 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相比,有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优越性在于: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太阳,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3.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4.能提供特殊信息,如测定海面形状、海面风速、土壤水分等;5.微波遥感可以记录相位信息,从而获取高程信息和地形形变信息。 不足之处在于:1.空间分辨率较低;2.数据处理和解译较困难;3.与可见光/红外影像在空间位置难以一致。 2.试绘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 3.波长8mm相当于多少GHZ频率?频率为90GHz的波其波长是多少? f=光速/波长=37.5GHZ λ=光速/频率=3.3mm 4.试总结分析大气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微波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所致,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微粒所致,两者均会引起微波的衰减。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2.53mm和5.0mm处,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1.6mm和13.5mm处,前者对微波吸收作用较强,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大气微粒包括水滴、冰粒和尘埃。当微粒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当微粒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0-2次成反比。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微波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是米氏散射,不能忽略。在1—300GHz(微波)的频带内,随着波长愈来愈短,大气对微波能量传播的衰减作用由弱到很强,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轻微到十分显著。 5.试以侧视雷达从发射脉冲到接收回波的成像过程说明侧视雷达图像距离向分辨率的推 导原理。 在地面可以分辨的两目标最短距离就是侧视雷达图像的距离向分辨率。雷达发射的是短脉冲,信号之间必须相差一个脉冲长度才能分开来。 Rr=τ*C*secβ/2(画图略)

10微波技术基础A卷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2分) 1.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其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可由 来描述。 2.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3.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4.微带线中出现的高次模种类有 和 。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 和 作为匹配网络。 7.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1W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二、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试说明原理。(7分) 三、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并在圆图上标示出来)(21分) 1.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 0,工作波长λ0=8cm ,负载阻抗Z L =(0.2-j0.5)Z 0,求第一个电压波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微波技术基础 试卷类型: A 卷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期末 考试 考试方式: 闭卷 拟题人: 袁海军 日期: 2012-12-22 审 题 人: 学 院: 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 10无线技术 学 号: 姓 名: 提示:考试作弊将取消该课程在校期间的所有补考资格,作结业处理,不能正常毕业和授位,请诚信应考。

点至终端的距离l,驻波比ρ,行波系数K。(12分) 2.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20V,波节∣U∣min=10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λ,求负载阻抗Z L=?(9分) 四、(11分)有一特性阻抗为Z0=75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导体间的媒质参数为εr=2.25,μr=1,终端接有R l=50Ω的负载。当f=2GHz时,其线长度为3λg/4。试求:①传输线实际长度;②负载终端反射系数;③输入端反射系数;④输入端阻抗。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实习任务: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及实习单位的概况等内 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表述,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习内容:先介绍实习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然 后逐项介绍具体实习流程与实习工作内容,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本部分内容应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叙述的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叙述,其它内容则可简述。 3.实习结果:围绕实习任务要求,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依据(如有参考文献可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推理过程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作为实习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4.实习总结或体会:对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着重介绍自身的收 获与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列举。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5.将实习日记按照时间顺序以附件形式放在实习报告正文后面。 实习报告封皮由学校统一印发,正文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题目前、后各空一行),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要求语句通顺、论述严谨、规范、正确。字数:不少于3000。

目录 1.单雷达影像处理 (3) 1.1导入数据 (3) 1.2影像多视处理 (4) 1.3滤波 (5) 1.4分析滤波影像 (7) 1.5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9) 1.5配准 (10) 2.InSAR生成DEM (11) 2.1基线估算 (11) 2.2干涉图生成 (11) 2.3去平处理 (12) 2.4自适应滤波及相干性计算 (13) 2.5相位解缠 (15) 2.6选择GCP (16) 2.7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17) 2.8相位高程转换 (19) 3.思考题 (21)

最新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

1.微波遥感的优势与不足?优越性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微波对地 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3.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热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4.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不足1.雷达传感器的空间分辨能力比可见光和近红外传感器低2.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解译相对困难3.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上位置一致 2.电磁波的干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 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各个波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区某些地方振动增强,某 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干涉 3.电磁波的衍射:如果电磁波投射在一个它不能透过的有限大小的障碍物上,将会有一部分波从 障碍物边界外通过。这部分波在超越障碍物时,会改变方向,绕过边缘到达障碍物后面,这种使一 些辐射量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衍射 4.电磁波的极化:波的极化是指在空间给定点上电场强度矢量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电 场强度矢量的端点在空间描绘出的轨迹来表示。如果这种变化具有确定的规律,就称为极化电磁波 5.微波的主要大气效应(1)一般来说,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高),大气衰减越显著,相反,波

长越长(频率低),大气衰减可忽略(2)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1.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 分子对微波的吸收2.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微粒直径<波长,发生瑞利散射;微粒直径>波长, 发生米氏散射)3.随波长的减小,云层微粒与雨滴微粒对微波的衰减也变得愈发显著1.微波散射计:是一种有源微波遥感器,功能是测量地物表面(或体积)的散射或反射特性 2.微波高度计: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具有独特的全天时,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 观测精度高,时间准同步,信息量大的能力和特点、 3.真实(合成)孔径雷达:运动平台携带真实孔径天线从空中掠过,由天线向平台的一侧或两侧发 射波束并扫描地面。这些波束在平台运动的方向上是很窄的,而在垂直于平台运动方向上是延展的 4.多普勒效应: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5.方位向分辨率:平行于雷达飞行方向的分辨率 6.距离向分辨率:垂直于雷达飞行方向的分辨率 7..天线相关概念(1)辐射方向图:天线辐射能量在三维角空间呈一定的分布,把这种分布归一化后 所绘制的曲线称为天线辐射方向图 (2)主瓣宽度(半功率波束宽度):归一化辐射强度为最大值一半所对应的两个方位角之间的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