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之请求,履行5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6;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国内战局,取得国际上的援助,保持中国与外界最后一条国际交通战)))滇缅公路的畅通,先后派兵20多万编组了/中国远征军0进入缅甸,与盟国协同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盟国在东方战场反法西斯的战略需要。因此,它无论是对中国战场,还是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宣告了日本速战速决三月亡华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此后日本政府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被迫对整个战略作了相应调整:决定从中国战场抽出部分兵力跳出外线作战,从沿海及西南大陆对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切断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最终征服中国。同时,作好向南扩张,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准备,以驱逐英美在亚洲的势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0。

为实施调整的战略方针,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次年复侵入越南,封锁滇越铁路及同登至南宁公路。不久又迫使英国封锁滇缅公路。至此,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完全断绝,中国抗战开始进入困难时刻。

日本在华及亚洲大陆的进攻,特别是攻战越南,摆出/南进0、矛头直指太平洋的架势,已直接危及英美在远东的利益。因此,为维护其远东利益,借中国抗日力量削弱日本,英美开始采取切实援华政策:1940年10月,英国重开封锁达三月之久的滇缅公路,并与中国酝酿建立中英军事同盟,拟定中英共同防御缅甸计划草案。美国也于1941年初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派陈纳德第十航空队来华助战。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更加重视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加大了对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的力度。为将中国抗战纳入美国远东战略之中,罗斯福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推蒋介石为统帅,美国中将史迪威为参谋长,以协同对日作战。随后,应盟军请求,国民政府派出军队,编为远征军,开赴中缅边界布防,准备远征缅甸。

中美英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引起了日本的恐慌,特别是滇缅路重开及英美的物资援助,对增强中

[收稿日期]1999-03-05

[作者简介]杨泽明(1965)),男,江西九江人,九江教育学院历史系讲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

[摘要]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

续和延伸,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缅路;战略;历史地位;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K 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1999)04)0056)05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杨泽明

(江西九江教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1999年8月第20卷第4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 ut 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Aug.1999Vol.20No.4

#57#第4期

国的抗战能力起了一定积极作用。这对于日本实施新的战略计划十分不利。为此日本大本营认为要尽快解决/中国事变0,除继续在华发动大规模作战外,还要加速利用南方作战有利之机驱逐英美在远东的势力,真正实现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要完成这一步骤,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吞并南亚中部的缅甸。缅甸北临中国,西连印度,东至泰国,南濒大海,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丘吉尔曾说过:我认为/缅甸以及同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0。[1]日本也认为占领缅甸,/不但是为了切断援蒋路线,从保卫西南的角度来看,也是特别重要的地区0,[2]甚至还进一步宣称:/缅甸作为南方重要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的战略意义0。[3]很显然,对日本来说,攻占缅甸,尤其是切断援蒋的滇缅公路,成为其征服中国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0大陆屏障的重要步骤。

1942年1月,日军由泰国攻入缅甸,并包围仰光。英国政府惊慌之中急电蒋介石和史迪威,请求中国军队火速入缅。为保住中国西南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及支援缅英军。2月下旬,蒋介石正式命令在中缅边界布防的国民党军队开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此揭开了序幕。

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远征军不得不在仰光外围与日军作战,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此后日军三路挺进,长驱直入。4月底攻战滇缅路上最后一座门户腊戌,切断滇缅路。至此远征军未能实现保全滇缅路计划。在日军强大攻势下,被迫全线后退,一部退往滇西,一部退往印度。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结束。

缅甸丢失后,中国被完全封锁,局势变得非常危急:日军沿滇缅路北犯云南;美国/杜立特空袭0引起日军在浙江一带发动新的强大攻势。中国人担心,日本会再次进攻长沙,甚至还会向重庆发动大规模攻势。尤其是滇缅路被切断,国民政府将失去外援,会给正面战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蒋介石急发电报,要求英美配合发动进攻,夺回并确保滇缅路畅通。同样,缅甸战局给中国国内战场带来的影响,也引起同盟国的忧虑。罗斯福指出:/如果他(指蒋介石)垮台,就必然引起严重的后果,日本的威胁和侵略就会明显地增加,并使他们腾出大量的部队,它将能够从中国攫取大量的资源,(美国)由亚洲大陆对日本进行轰炸再也不可能了,中国的失败,也将在日本征服领土中引起极为不利的反映0。[4]为避免这一可怕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是为了使中国/继续同日本作战,并以中国为基地空袭日本的海上航线和最后以中国为跳板进攻日本本土0。[5]同盟国在制定反攻缅甸计划中,一致同意把打通援华交通线作为首要目标。但因缅甸大部分为日军控制,立刻打通滇缅路难以做到。于是决定把打通中印公路,使之与缅北滇西连成一片作为下一步军事行动。远征军入缅作战从此转入第二阶段)))打通中印公路和缅北、滇西之战。

1942年冬,退守印度的远征军在印度拉姆加接受美军装备和训练,成立中国驻印军总司令部。撤退国内远征军重编滇西中国远征军。为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春,驻印军从印度利多出发,进入缅甸,开始了缅北反攻战。中国军队勇猛进攻,克服日军顽强抵抗。于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歼敌两万余人,动摇了日军在缅北的军心。为策应驻印军进攻,滇西远征军从滇西转入反攻。1945年1月27日,驻印军攻战芒友、与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师,完全打通中印公路。/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装着大批物资,通过这条牺牲数万士兵的鲜血新构成的中印公路进入内地0。(6)此后,中国军队继续南下,3月8日夺回腊戌,打通滇缅公路。伴随远征军的反攻,盟军也开始了对缅甸的军事行动。5月2日,开进仰光。5月6日收复全缅。中国远征军与盟军联合作战的胜利,大大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彻底溃败。

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场的继续和延伸,它无论是对中国战场,还是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计划,它直接影响了国内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要战场。它肩负着抗击日本陆军主力的任务。其战争形势的发展时刻引起世人的关注。1942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及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顽强战斗,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致使日军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在这样情况下,日本认识到要取得中国战场上的主动,摆脱困境,只有对中国实施包

杨泽明: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58#1999年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围和封锁。占领缅甸,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路是关键一步。所以,确保缅甸的安全及滇缅路的畅通,保障出海口及军事补给,已成为国内战场(正面战场)抗战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众所周知,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曾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但是,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抗战路线是一条消极的、片面的抗战路线。对于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不是寄希望于人民的抗日力量,而是一味地指望外国的援助。在他们看来,没有外援,也就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假若日本占领了缅甸,切断了援华公路,控制了战略要地,形成了从西南对中国的包围,国内正面战场也就失去了战略物资的供给。没有外援的正面战场,局势就有可能恶化。正是在这紧要关头,中国远征军毅然出兵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这不仅阻止了日军北犯中国的势头,而且最终打通了中印公路,恢复了被日军一度切断的滇缅路,避免了国内正面战场的崩溃。也正是由于远征军在缅作战,牵制了日军部分兵力,从而也减轻了中共敌后游击战场的压力。其实中共对缅甸局势也十分关注,在收复缅甸的反攻中就曾指出:/缅甸在目前东方战场是一个战争的枢纽0。[7]是/世界战略的要求0。[8]因此,有理由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而缅甸战局的胜劣,直接影响了国内战场的对日作战。

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前所述,日军进占缅甸,也是为了建立对/南方0作战的西部屏障,甚至是为了以缅甸为跳板,西侵印度,直至中东,与德、意会合。此时英国在缅兵力薄弱,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也面对日军的压力。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英美已无力应付这危急局势。中国远征军及时入缅对日作战,必然会减轻英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的压力。英美也无时不在关注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同盟国就果然惊慌起来。他们担心缅甸失陷,蒋介石可能慑于日本的压力而投降。这样,同盟国全球战略会打乱。正如马歇尔所说:/吾人重视打通滇缅路,并非全力为提高中国士气打击日本海上运输力着想。吾人目的在配合欧亚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立实施,则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0。[9]因此,史迪威在制定反攻缅甸计划中,决意以打通国际援华交通线作为首要目标,以维持中国国内战场抗战。他不仅要求美国以物资装备国民党军队,而且要求美国直接派遣部队来缅甸作战。他说/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战区派遣部队是犯了严重的错误0。[10]由此说明,远征军入缅作战,已对东南亚战场对日作战产生了直接影响。它不仅打破了日军西进印度,与德、意会师中东的美梦,而且为同盟国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实现了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提高了中国在盟国中的地位。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单靠英美任何一方打败日本都是不可能的。何况英美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0。因此在东方战场的战略防御阶段,英美主要是借助中国的抗战继续牵制日军主力,消耗日军兵力和资源,以阻止日军西进印度和夺取澳洲、太平洋地区,待击败德国后,再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基地转入对日本的进攻。从局部战役来说,远征军入缅初战虽遭挫折,但是以整个战略角度来看,它却是部分地实现了盟国在远东的战略意图。

缅甸失守后,中国完全被日军封锁,给盟国实现远东战略目标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国理应尽快打通援华交通线,保证对中国战略物资的供给,以便中国继续同日本作战。可是,同盟国之间对反攻缅甸计划延宕不决。早在1942年7月,史迪威就已制定反攻缅甸方案,要求中美英同时出兵收复缅甸,既使中国获得物资援助,又可获得由中国向日本反攻的途径。美国政府已认识到:/欲迫日本投降,必须攻入日本本土;欲攻入日本本土,必须利用中国基地和人力;欲利用中国基地与人力,则必须打开中国通路,充实中国之军备0。[11]所以/水陆夹攻收回缅甸之战,并非亚洲之隅,实系欧洲与太平洋之全局0[12]。但是英国认为收复缅甸不为其急务,反攻缅甸之目的只是为保卫印度。英国甚至认为收复缅甸,不必假手中国。英国的目的是别有用心。他们认为:/中国并非战时必不可缺之伙伴,中国战后之强盛,或即大英帝国远东厄运之开始,维持中国战场虽亦不恶,但若因此便须大耗英国之物资与兵力,则似或不值0。[13]因此,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达成反攻缅甸协定,到德黑兰会议时几乎全部告吹。原因是这次会议上苏联表示在战胜德国后,对日作战,丘吉尔认为:/苏联参加对日战争后,不但中国基地已不重要,即中国是否继续对日作战,亦不必过于顾虑0。[14]这实际上是意味着英国有放弃打通滇缅路,放弃以

#59#第4期

中国为基地反攻日本本土的战略目标的意图。

那么,有了苏联的参战,就真的不需要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吗?反攻缅甸也真的不重要吗?不是的。众所周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欧洲战场,尽管苏军已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可是此时苏军并没有完全把德军赶出苏境。何况苏联一向是避免两线作战,即便是会对日出兵,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太平洋战场,虽然英美盟军对日作战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整个东方战场,日军的陆军主力仍然是在中国战场,这对于英美在远东势力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中国战场,1944年春,日军以15万兵力发动侵华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即:打退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0。目的是为挽救败局和增援侵入南洋的孤军,在日军的打击下,国民党军队虽遭惨败,但正面战场并没有完全崩溃,国民党军队仍在坚持战斗。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支援盟军作战,已开始由局部的内线反攻转入外线反攻,并取得重大战果。所以,以上史实说明,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战场依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战场,而发动缅甸战役仍极其重要。因为取得缅甸进入中国,并以中国战场为核心反攻日本,是盟国打败日本的陆上捷径。正如5新华日报6所指出:/同盟国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他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有利步骤0。[15]因此,同盟国某些头面人物,尤其是英国轻视中国战场,放弃缅战计划,是害怕中国强盛后,危及其在华之利益,这实质上反映了英帝国霸权主义本质。

尽管英国轻视缅战,但我远征军还是根据盟国制定的反攻缅甸计划,于1943年至1944年陆续开赴缅甸作战。并于1945年初打通滇缅路,大量战略物资的运入,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战场。远征军在整个反击战中,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本缅甸方面军的预备队,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及其他战场的对日作战,为同盟国最后战胜日本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目标。中国军队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引起英美等国的高度重视。1942年中国战区的成立,无疑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军队不仅坚守着本土阵地,与疯狂的日本法西斯相对峙,而且还派出军队协同盟国军队作战,这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起到了积极作用。1943年初,英美等国与中国政府改订新约、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这是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可以设想:如果中国还是一个在国际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国家,想让英美让出既得利益,那是不可能的。同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中国再次与英美苏同列于世界大国地位,并成为后来联合国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已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应归功于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反侵略斗争的重大贡献。中国被列为世界四强之一,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三)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反映了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民族牺牲精神,它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历时三年之久,先后出兵20万,在缅甸战场始终抗击着日军的主力,广大的远征军官兵激于强烈的民族义愤,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浴血奋战,取得无数重大战役的胜利,谱写了无数悲壮而动人的战歌。

1942年初,远征军进入缅甸,就接替英军防务,掩护英军安全撤退,而将自己置于战争最前沿阵地。在与日军首次交锋的同古战役中,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官兵在师长戴安澜和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指挥下顽强抵抗。其军心如同戴安澜将军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所写:/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0[16]是役毙敌5000余人。此后由于指挥混乱,某些将领失职,缅甸初战失利,远征军被迫撤退。10万远征健儿,仅有4万生还。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将军壮烈牺牲,周恩来称赞这位爱国将领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0。第96师副师长胡义宾也为国捐躯,第3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齐学启被俘后,拒诱降而遭杀害。爱国将士的牺牲,充分反映了中国远征军的民族气概。

1943年春,中国军队重新入缅作战。由于是为打通中印公路,因此,远征军发动系列战役都是配合公路的开凿而进行的。中印公路经过地区环境非常艰苦,条件异常恶劣。荆棘蒿藤蔓延遍野,并有毒蛇猛兽,蚂蝗虐蚊,雨季泥泞载道,旱季气候闷热。远征军官兵克服困难,一路推进。边修路,边打仗。在对于邦加的进攻中,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以315人牺牲,429人受伤为代价,取得在缅甸抗击日军第一次彻底胜利。于邦加之战果事关重要:它向世人证明,中国军队完全能够打败敌人。驻印军官兵由此受

杨泽明: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60#

1999年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

[1][英]丘吉尔.第三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第一分册)[M ].[2]缅甸作战(上)[M].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北京:中华书局.

[3][17][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二册)(第三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法]米歇尔.第三次世界大战史(上册)[M].

[5][10][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册)[M ].[6]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C][7][15]收复缅甸问题[N].新华日报,1943-01-22[8]论缅甸战局[N].新华日报,

[9][11][12][13][14]梁敬淳.史迪威事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16]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N]人民日报,1985-09-02

[18]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C].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19]关在汉译.罗斯福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0]人民日报,1951-09-03

A Su p enficial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Ex p editionar y Arn y 's O p erations in Burma

YANG Ze-m in g

(Jiujang Edu cations Colllege,Jiangx i Jiu Jang 332000,Ch ina)

Abstraet:T his article discussions the back g round and p rocers of the Chinese Ex p editionar y Arm y 's o p erat ions in Burma,and ex p ounds that the o p erat ions w ere the continuat ion and extension of t he Anti-Ja p anese w ar w ithin the Chinese territ or y as w ell as the strate gy necessar y to the Far East Ant i-Ja p anese Fascist War.T he o p erat ions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w ar situat ion in China and in t he South east Asia.T he art icle enunciat es the Chinese Ex p editionar y Arm y 's g 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ar a g ainst t he Ja p enese Fascists and reveals t he Chinese nat ional spirit of fearing no tyramy or Sacrif ice.The operations have contribat ed a glorious page in the hist 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Key words :T he Chinese Expeditonary Amny 's.T he Dian-Burma Road.Strategy.H istorical status.N ational spirit.

[责任校对]秦良

到极大鼓舞,不久,日军第18师团在塔泰河畔与中国军队再次相遇,同样遭到远征军的沉重打击。敌师团长令56联队急行前往,企图围歼中国军队,却未挽回败局。据日战史记,过去:/日军以一个营消灭中国军一个师乃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这个在九州编成的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久经战斗,纵横驰骋,同中国军队交战最有自信。然而此次战斗,尽管56联队奋勇猛攻,但敌军(指中国军队)))作者注)阵地在炽密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持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指日军)的损失不断增加,敌军虽已遭近九百名的损

失,却仍顽强抵抗0。[17]像这样的悲壮动人的战斗,在

我远征军入缅作战中不枚胜举。

总之,我远征军入缅作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忍受恶劣环境和饥饿的痛苦,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昭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表现了中华儿女赤诚爱

国、拼搏奋斗的民族牺牲精神。正如美国联络参谋组组长吴德上校对国民党政府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所说:/中国军队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战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0。[18]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战胜世界人民的凶恶敌人日本法西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罗斯福说过:/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强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0。[19]

斯大林也曾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20]这都不可否认地道出了中国人民在整个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事实。也包括中国军队在缅作战及其贡献的事实。历史已证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已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磨灭。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请不要把他们遗忘在尘埃里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一直相信历史是民族存在的灵魂,它发生在过去,警示着现在。是超越各种党派集团利益纷争的真实全面客观的记载,并且历史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了解并尊重历史,并且我相信也只有历史才可以深深地震撼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提起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大家都会引以为豪,的确古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到了近代这只东方的雄狮却失去了昔日的雄风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不仅是那些我们官方媒体和教材经常宣扬的,也包括那些几乎被埋没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 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对此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痛与恨,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又了解多少,我想对于其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与事恐怕好多人还不知道吧!这其中有多少的无名英雄已经被我们无情地遗忘在尘埃里。都说中华民族是个善忘的民族,这个定位虽然不敢认同,但多少也带着无奈与感慨。 中国远征军这支喋血的部队还有多少人记得?从纪录片里我看到好多青年人甚至一些老人都把这段历史忘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段史诗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谁的错?当年的几十万热血青年把尸骨抛在了异国他乡,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有些老兵直至今天还生活在极度的身心痛苦之中,有些甚至连应有的尊重都没有得到。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是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耻辱、忘记英雄。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 长征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可是另外一场更加悲壮的“长征”却几乎得不到任何的纪念,甚至他们的伟大举动还得不到我们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肯定,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同样是英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对于那些至今还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兵我们应该承担起照顾他们晚年的义务,他们同样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的壮举不逊色于任何人任何战争。 中国远征军是民国政府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并支援英军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军队而组建、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20万的伤亡代价以及大批优秀军官阵亡在远征的过程中。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向西屛卫英属印度,北部接壤着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本进攻缅甸试图孤立中国,并且希望以之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中国的十万精锐部队开进缅甸以此拉开了远征的序幕,刚出征中国远征军就开始了残酷的战斗,同古战役刚出征就打出了中国军的威风,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戴安澜将军的率领下歼灭日军5000余人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解救了被困日军7000多人也极大地轰动了海内外,这些英勇的中国军队打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信心。然而毕竟装备质量有限,好景不长就拉开了失败的序幕,英军的节节溃败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是去了扭转战局的机会,中国军队的大溃败开始了。接到蒋介石命令的远征军奉命回国,但是日军以急行军占领了缅甸战略要地腊戍,切断了中国军队的回国之路,中国军队便在杜聿明将军的率领下走进了野人山,唯一的机械化部队200师师长也以身殉国。败退野人山,没有方向的瞎转、瘴气、疟疾、沼泽、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败内幕 缅奸比日本人更可怕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败内幕缅奸比日本人更可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中国本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面临覆顶之险,海上援助通道也被堵死了。 苏联给予了中国很大援助,提供了400架飞机给中国空军,另外5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6个空军战斗机中队也在中国战斗。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从苏联边境到兰州的公路开通,从1938年到1940年,足够装备15个师的苏联军火通过这条公路进入中国。然而,希特勒闪电战进攻苏联后,斯大林无暇东顾了。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从此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停止了。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当时,中国仅存的一条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运输量逐日减少,危若累卵,计划修建的滇缅公路立马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蒋介石严令:滇缅公路必须如期完工。时局空前紧张,云南省主席龙云命令公路沿线的地方当局必须在1937年年底前开工,3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通车的简易公路。这种路只需把路基平整出来,在上面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即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了工地,他们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因为,青壮年基

本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由于缺乏施工机械,这些劳工只能胼手砥足,在崇山峻岭之间,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长达上千里的公路。然而,最可怕的不是苦累,是疟疾。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了那段触目惊心的日子: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区都有恶性疟疾,人被牛蚊叮咬之后,发抖、发烧,不到三天就会死掉。一批人倒下,一批人换上,代价惨重。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由于武汉会战局势吃紧,急需战略物资,没有举行任何通车仪式,公路就投入使用。《云南日报》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而在大后方,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争相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这场奇迹的诞生,是用3000条生命换来的。在今天看来,盘旋于山谷之间的滇缅公路也许有些寂寞。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司机绝不会放着高速公路不走,来选择这条颠簸危险的道路。然而70年前,这条公路是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自通车起的三年里,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50万吨军需品,15000多辆汽车,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物资,是一条支撑抗战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军进攻缅甸,中英各怀心思1941年,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

中国远征军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老师:高辉 作业类型:期中论文 题目:《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2级 姓名:王荣寅 学号:1211606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看完中国远征军系列续集,心里终究不是滋味。正如窦文涛所说,五味杂陈。这部纪录片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直接切入主题吧,去看一看自己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的思想世界。 1.对国共党争的反思 窦文涛开篇即言,本纪录片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我们介绍那支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的军队,希望她能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和大脑深处。 所以,问题就是,她为什么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呢? 这一切都源于国共党争。关于这个,我想说两点。第一点是一个党的包容和胸怀问题。我不能说抗日的英雄军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都是共产党的问题,而跟国民党丝毫无关,但个人认为共产党作为建国以后的执政党,应该更有胸怀去接纳历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它的过去就是国民党统治,这个是历史事实。而在国民党统治期间为这个民族立下功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包容一点呢?这是一个执政党的成熟与否的问题、包容与否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党的人

数——8000多万——已雄居地球上政党之巅,但政党的精神建设和政党的软实力却是远远不行的。整个纪录片的最后十分钟讲述了几个曾经的远征军士兵的晚年生活,都可谓是凄惨无比。草鞋,木屋,每个月100元的救济金甚至没有一分钱收入……这些情形怎能让人跟曾经的抗日英雄相联系在一起,可事实就是——他们就是曾经的抗日英雄。在这一点上,我们共产党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第一步,我想,先让还活在世界上的不足三百个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体面地生活吧!这个不难,却是我们党前进很重要的一部步! 第二点,我想说说我们共产党的宣传问题。有一句话是,你可以暂时蒙蔽所有人,也可以永远蒙蔽一部分的人,但不可能永远蒙蔽所有人。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党在宣传工作上有多么的不堪,但无论如何,在很多时候,维护一个党的统治其实跟坦诚的面对历史并不矛盾,甚至是正相关关系。最最最不应该的就是扭曲历史。前苏联曾极力掩盖其在波兰的血案,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苏共离心离德,瞬间崩溃。我们党自然没有如此极端,但以史为鉴,自然没错。中国远征军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可以说跟中国共产党刻意淡化这段历史不无关系。以此观点来审视,在中国远征军的问题上,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退一万步讲,即使党争,我们的宣传也要尊重历史,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行! 2.策略与精神的关系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炮火纷飞,一封家书,饱含深深思念,前路崎岖,几句诺言,承载万丈豪情;时光荏苒,重温这些誓言,感悟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斗转星移,回顾这些故纸温情,体会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翻看着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抗战心灵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穿越 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我动容。 重温抗战家书,我读出了先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报国忠心。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从抗战一开始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他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他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以示报国忠心。“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敢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阅读他对战友的书信,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决心杀敌的信念,翻看他的书信原件,苍劲有力的字体正是对这种信念最好的诠释。除非海枯石烂,否则他的报国忠心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同样,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出川抗战之前,将写给妻子儿女的“遗书”刻在灯柜上,以示铮铮铁骨。“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 心裹尸以还”如此的浩然正气,如此的英雄气魄,令我的敬佩之情

油然而生。无数的抗战将士正是拥有如此的凌云壮志,才使得敌人落荒而逃,正是拥有如此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品读抗战家书,我体会到了前辈们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虽然他身陷囹圄,但是爱国的情感没有泯灭,牺牲奉献的精神只增不减,在生前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发出有力的呐喊,激励着更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抗战之中。如此的凛然正气,足以看出烈士们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如此的无所畏惧,足以看出前辈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远征军被派遣出征的戴安澜将军受伤殉国后,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了两封信,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催人泪下。“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如此毫无畏惧的牺牲精神,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戴安澜还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如此的英勇善战,取得了远征的胜利,如此顽强拼搏,将军死而无憾!八路军 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左权,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谱写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军事生涯,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透过他情真意切的一封封家书,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无私奉献。家书中,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这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在家书中一变而

由《中国远征军》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之贡献

由《中国远征军》 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之贡献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20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在七十多年前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历史大搏斗中,中华民族率先举起反法西斯的义旗,奋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的主战场。其中,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支七十多年前的英勇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 看过《中国远征军》这部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我对这段悲壮的历史产生了极大兴趣。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了解到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军队。它于1942年三月组建,经过缅北出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到1945年1月返攻取胜,历时四年,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国外作战的惟一战例,也是中、英、美三大国联合作战的首次战例。中国军队人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华民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华民国为了援助正在缅甸对日作战的英军,保卫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于1942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后改派罗卓英),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出动了40万大军在缅甸战场上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国远征军是由国民党精锐部队组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史学界对赴缅作战这段历史研究的还很不够。在很长的

2014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马英九祭拜中国远征军 恸哭拭泪

马英九祭拜中国远征军恸哭拭泪 马英九3日到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他在观看迎回远征军英灵影片时,不禁拿出手帕拭泪。图来自“中央社”

马英九3日到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并向英烈遗族致意。图来自“中央社” 马英九3日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并一一与当年参加将领、遗族代表等握手致意。图来自“中央社” 中枢秋祭3日在台北圆山忠烈祠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马英九(左)率“五院院长”向英烈致祭。图来自“中央社”

原标题:马英九率台官员祭拜中国远征军英灵观看纪录片 中新网9月3日电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上午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中枢秋祭忠烈殉职人员,同时祭拜当年在缅甸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英灵,包括吴敦义、“立法院长”王金平、“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五院院长”、文武官员都参与祭拜。 孙立人像

刘放吾像 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刘放吾之子孙天平、刘伟民,也分别自大陆、美国返台参加中枢秋祭。 马英九依礼致祭后,率领官员在大殿中央走道以肃立的方式,聆听司仪讲解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与盟军共同作战、在异域捐躯的事迹,同时观看台当局防务部门日前赴缅甸迎接远征军英灵的18分钟纪实影片。 孙立人简介 孙立人(1900—1990),国军名将,安徽舒城(今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为分路,击毙日军二千余。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六千八百余。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以伤亡一点七余万的代价,击毙、伤日军三万三千余,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国共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软禁33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为其平反。 刘放吾简介

戴安澜与中国远征军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十四年抗日战争,安徽涌现无数抗日英雄,值此清明之际,为了缅怀先烈,纪念家乡抗日英雄,特开展此调查。 二.调查目的 了解家乡抗日英雄,缅怀先烈,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民族气节。 三.调查时间及方法 时间:2017年3月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 四.调查内容 (一).简介 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又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2年3月,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二).戴安澜与中国远征军 1.背景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之请求,履行5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6;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国内战局,取得国际上的援助,保持中国与外界最后一条国际交通战)))滇缅公路的畅通,先后派兵20多万编组了/中国远征军0进入缅甸,与盟国协同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盟国在东方战场反法西斯的战略需要。因此,它无论是对中国战场,还是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宣告了日本速战速决三月亡华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此后日本政府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被迫对整个战略作了相应调整:决定从中国战场抽出部分兵力跳出外线作战,从沿海及西南大陆对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切断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最终征服中国。同时,作好向南扩张,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准备,以驱逐英美在亚洲的势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0。 为实施调整的战略方针,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次年复侵入越南,封锁滇越铁路及同登至南宁公路。不久又迫使英国封锁滇缅公路。至此,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完全断绝,中国抗战开始进入困难时刻。 日本在华及亚洲大陆的进攻,特别是攻战越南,摆出/南进0、矛头直指太平洋的架势,已直接危及英美在远东的利益。因此,为维护其远东利益,借中国抗日力量削弱日本,英美开始采取切实援华政策:1940年10月,英国重开封锁达三月之久的滇缅公路,并与中国酝酿建立中英军事同盟,拟定中英共同防御缅甸计划草案。美国也于1941年初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派陈纳德第十航空队来华助战。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更加重视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加大了对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的力度。为将中国抗战纳入美国远东战略之中,罗斯福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推蒋介石为统帅,美国中将史迪威为参谋长,以协同对日作战。随后,应盟军请求,国民政府派出军队,编为远征军,开赴中缅边界布防,准备远征缅甸。 中美英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引起了日本的恐慌,特别是滇缅路重开及英美的物资援助,对增强中 [收稿日期]1999-03-05 [作者简介]杨泽明(1965)),男,江西九江人,九江教育学院历史系讲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 [摘要]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 续和延伸,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缅路;战略;历史地位;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K 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1999)04)0056)05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杨泽明 (江西九江教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1999年8月第20卷第4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 ut 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Aug.1999Vol.20No.4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第一阶段派出的军队约十万人,在缅甸热带丛林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位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识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战斗历程 在远征军进抵缅甸之前,缅甸首府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在保卫同古德作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众人争论是否能够坚守不休之际,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自愿领兵御敌,戴安澜问其有无把握,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后在战斗中牺牲。中国远征军后仍被迫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改称中国驻印军。另两路分兵进入缅北野人山,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撤回中国境内后,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知名制作人鹏出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于10月17日晚21:00重磅登陆CCTV-1黄金档,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7日晚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了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再现红34师在长征途中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红军突破重围,最终全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慷慨悲歌。 该剧由央视电视剧中心制作,董亚春执导,张桐、郭广平、郑昊、马伦、王美英、杨俊生等演员联袂奉献,还有老戏骨李强、奚美娟、马少华等的加盟。 剧中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摄现场的道路,并且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过程中使用了

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等等真实还原了当时长征历史的现状! 该剧于10月17日在央视黄金档首播,福建东南卫视也于10月18日黄金档跟播。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而今,在这些埋骨异乡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过的故乡,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而来一直忙到酷夏,同样仿佛经历了一次长征,为的是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月25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长汀顺利杀青。 “这部电视剧最初有人建议我们在横店拍,里边什么都是现成的。但我们还是选择到长汀拍摄,主要是为了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探寻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34师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中国革命的根源。”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绝命后卫师》总导演董亚春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综述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综述 历史12-2 12012204 丛培培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重庆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战时中国对外国际通道不被日本彻底切断,同时应美英等国的要求,支援美国太平洋战场,于1942年1月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文对自2000年以来对于这段历史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让人民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 研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首要就是分析它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在不起眼的东南亚小国缅甸战场上发生的这一战役对远东战局直至对整个反法西斯战 争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好的认识到中华民族对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分析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适应东方反法西斯主义的战略要求而发起的,同时它对巩固和发展国内的抗日战争必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在求取国际路线”,维护滇缅公路的畅通,保持重庆政府同海外的联系,这对重庆国民党政府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中国远征军人物研究与评价上热烈探讨。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远征军的任何一次战斗、进攻,防御或者撤离、休整,补充与训练、战略部署等行动都是由同为反法西斯盟国的中英美等国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数以万计的普通士兵共

同完成的。因此,关于在远征军历史上一系列的重量级人物如蒋介石、史迪威、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明等人的文章被持续发表,并且呈现出日益热烈的势头。同时中国学者也注意到了,表象上是蒋史二人的矛盾,其实这是双方对于各自国家利益与战争所带来的治利益的相互讨价还价,比如有:范德伟“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失败”,《军事历史》2010年第5期;黄道炫“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李桂树“史迪威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兰台世界》2000年第1期。 三、从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作用以及影响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学术讨论的自由空间不断扩大,学术家对远征军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国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探讨。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对国内战场的作用来说,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为了保卫当时大后方对外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通道“滇缅公路”不被日军彻底切断和打通中印公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二,对避免国民党战场的崩溃,稳定国内的抗战局面,鼓舞人民抗战斗志起了重要作用。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作战,挡住了日军从中国大后方背后进犯的势头,对国内抗战局面起了拱卫与屏障的作用,同时在作战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恢复大后方陆路对外交通。第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以实际行动有力配合了英美盟军在亚太地区的战斗,迟滞了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稳定了反法西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杜聿明 一中国远征军组织的由来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 中国远征军,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直到大三那年,初二的弟弟妹妹在学长讲堂讲述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这个名字从此在我的内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迹。 2011年《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我没有完整的将这部电视剧看完。最近有幸将讲述中国远征军将士故事一一用心阅览,四十五集电视剧,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忙里偷闲用了五天时间看完全部。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叩问着我。在如今这个讲究金钱至上的浮华的社会里,她带给我的是一泓清泉,滋养着我的内心,抚慰着我的心灵。责任,骨气,尊严,勇气,中国远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四个词的分量。 保家卫国的责任,是每个炎黄子孙内心的召唤,在祖国危难之际,为确保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通道—滇缅公路,十万部队奉命开赴异国战场,于英军共同协防缅甸,揭开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入缅第一仗—同古保卫战,200师的将士们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用忠诚和勇气书写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接下来的仁安羌战役,新38师在孙立仁将军的带领下,用一团之力将七千多英国军民从日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雄姿与魅力。电视剧里韩绍功曾说“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裸尸,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正是每个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内心,胜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国将士们内心责任的召唤,是中国将士勇气和忠诚的体现。 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败局,第一次入缅作战仅五个月,终因战略上的失误而被迫选择大撤退。中国远征军分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大事记 - 远征军编制表 - 驼峰航线 - 野人山 - 新一军流芳录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

国殇墓园游客观后感

当我踏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时,周围散发着一股凝重的气息,出于对革命烈士的尊重, 工作人员不给拍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那么的简陋,和日本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终于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渡怒江,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腾冲,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 忠烈祠,纪念碑,纪念塔,就这样矗立在我面前,突兀而又熟悉,在来之前,我曾想象 过这会是什么样,但当我真的站在这里的时候,那种感觉仍然复杂而无法言传,曾经想过的要说的一肚子的话,突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那些熟悉的人名和地名,在脑海中一一掠过,我努力的搜寻着脑海深处最原始的记忆,却突然发现:站在3346座墓碑前,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人,那些没有被记载的事,也许才是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的最好见证 我想起了我参加的抗战老兵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某个老兵过世的消息,在抗战老兵网上,这有个专用的名词:老兵归队。我不知道,当历史的参与者全部归于尘土,当时间湮没了所有的痕迹,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些留下名字的和没留下名字的士兵?还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默默无闻的躺在这苍松翠柏之间的灵魂,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我无意在这里普及任何史实方面的东西,因为来到这里,与史实无关,只是一种感觉,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指引 这里没有太多风景,只留着太多叹息和感慨,却是游腾冲必去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永留 为国为民的烈士忠骨,这里的碧血千秋永照世人之心。这是反思历史的去处,这是荡涤灵魂的场所。永记对日寇的切齿仇恨,才能筑牢精神的长城。奉劝还准备去日本大肆疯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中国远征军》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断断续续地在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我国军队在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史诗式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虽然并不遥远,但一直以来我并不了解。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远征军的经历虽然惨烈,但却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抗击外侮的铮铮铁骨。借此机会,向中国远征军致敬! 仅仅是观看一次《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我无法对这段历史作出深刻、全面的评说。在此,我只想从一个侧面来谈一下观后感,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我想说的,是远征军的两支部队的结局。 这就是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200师和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编第38师。他们的战绩无需我多说,历史已经为他们竖起了丰碑。我在剧中看到,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第200师本来有机会直接向东突围回国的,但

为了执行长官的`命令,毅然踏入了野人山这条伤亡惨重的撤退之路。最后虽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却付出了戴安澜师长为国捐躯、在野人山留下堆堆白骨的惨重代价才勉强回国。回国以后,第200师在电视剧里便销声匿迹,其结局不得而知。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却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一路向西撤往了印度,最终成为唯一一支在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保存建制的部队,也是电视剧后半部着力表现的,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功勋卓著的部队。 我无意对这两支部队选择的对错进行评说。其实,我觉得他们也无所谓对错。戴将军当时可以选择向东突围回国,这样也许可以保全部队,但他却坚决执行长官命令,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义无反顾地率领部队选择了一条死亡之路,最后以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歌,为后人竖起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孙将军则以保全部队为上,历尽艰辛退守印度,为远征军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想说的是,他们的思路不同,导致所率领的部队的结局不一样,可见是思路决定出路。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情况,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大家的境况差不多,而且可供选择的机会都不少。当时选择做学问的,基本上成为了教授;选择留洋的,基本上都在国外发展;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上成为大款……。我选择的是留在家乡过小日子,现在看来,也算是实现了初衷。去年毕

中国远征军演讲稿

1 封面 大家好,我是贸经1101班的廖飘,我是物管1101班的秋月。今天由我们为大家带来一次历史的震撼,我们的演讲主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勿忘中国远征军”!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抗战歌曲。 2知识青年从军歌 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的创作背景是1944年蒋介石发起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形成了一股知识青年从军热潮。此后,青年远征军陆续开赴前线,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该歌最初的曲调如今已经失传,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曲用的是其实是《新四军军歌》的曲调。 (点击图片)这张是蒋介石身穿青年军制服,出席青年军成立典礼时留影。这两张是蒋介石在重庆对出征的将士发表讲话。 那么,当时的滇缅战役到底是什么样的局面呢?它在整个抗战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3 滇缅战役背景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炮响,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短短一年之内,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此后,日军将目标瞄准了滇西,这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区最后的生命通道。在主要的战区,在主要的战场,在主要的城市都沦陷之后,大部分港口被封闭,滇缅公路作为中国唯一的生命通道,对于中国的抗战至关重要。 4 滇缅战役图片介绍 1942年,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十万余人,伤亡近6万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4万余人。 1943年至1945年,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近7万人,歼灭日军2万余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点击下方图片)这是驻印军渡江进入缅北作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密林中向日军发起攻击。1944年4月,即将从保山开赴前线的十一集团军士兵。1944年5月末,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左一)。这是崎岖的滇缅公路。给养车队,我们可以看出,车队走在这样的公路上是十分危险的。中国远征军渡河进入缅甸境内。这是飞虎队战机。中国远征军在进行作战研究。 也许通过这一大段数字和几组图片,我们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滇缅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下面,让我们看一段有关滇缅战役的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一下 (以累累忠魂换得中华民族矗立的尊严1’35’’暂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