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滇缅中国远征军综论

赵普历史与文博学院

摘要: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受英国政府之邀组建的中国最精锐部队唯一一次出国异域作战,远征军的出征不仅是为了援助在缅英军,更是为了保卫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滇缅公路,保证中国抗战的顺利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与盟军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事例,但是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由于中英美三方在指挥体系,作战方式,后勤保障上没有完全的协调,虽然取得了相当的佳绩,如:被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将军领导的新编三十八师取得奇迹般的仁安羌大捷,戴安澜将军率领全机械化的200师在同古同日军进行了殊死阻击,中英两军集结赢得了时间。但最后也难逃失败的结局,中国军队败走野人山。损失惨重,另一部分中国军队撤入印度进行休整。这次远征的失败导致滇缅公路被切断,由于驼峰航线的代价过高,于是又组织第二次远征军,在印度兰姆伽的中国军队在美国的援助下组建了全副美式装备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他们和国内的远征军先后在缅甸实行战略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大战经历三年零三个月,公投入兵力40万,伤亡20万,中国军队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史迪威公路同古战役世界影响

一、前言

60多年前的8月是一段令全体中国人欢欣鼓舞,倍感自

豪的岁月,经过无数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终于迎来这一历史行的时刻——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投降诏书,9月9日日本方面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这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弱走向振兴的起点。第一,中国抗战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不利局面,创造了与世界大国联手制日的有利国际环境,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进步势力崛起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的的开端(1)。因此抗日战争是中国学术界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现今为止有关抗日战争的通史和专题层出不穷,从抗日战争的层面而论,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着关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军队与盟军进行合作的光辉典范,它阻止了德日的会师,保护了英殖民地的安全,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重要影响,其作用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研究它可以缅怀先烈们的英灵,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和谐的处理国际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国内外著名学者都没有在他们的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通史以及专史的著作中,一般都没有对中国远征军的史事和影响意义作以长篇的论述,普通的历史读者更是对这段本该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当六十年后的今天,亲身经历战争的战争与伤痛的人越来越少,当和平与发展的成为时代主题的时候,对那段历史回顾与反思尤为重要。

本文是作者力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史料,并借用史学界已有的成果,对于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在20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行探究,阐述和客观评述。

二、中国远征军的简要概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第二年六月四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大败退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由此,英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来支撑对德作战,它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力量和坚定雄心,所以开放了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就中国方面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非常藐视中国人民群众的力量,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顽强的中国人并没有屈服,反而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正如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2)。日本为了实现其速战速决计划,决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断绝对华援助,这样以中国微弱的工业,绝对不可能支撑长久的战争,日军与1939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切断我通越的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9月侵入越南,滇越公路被切断,至此只有靠滇缅公路了,出于维持国际援助,保护国际援助的需要,中国积极与英国进行军事合作。

1941年中国缅印马考察团受英国之邀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做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12月23日签

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考察团”的考察结果,中英军事同盟本应早点成立,中国军队并应及早入缅布防,可英国人觉得缅甸是他们的殖民地,中国军队进入缅甸有碍他们的统治,一再进行阻挠,致使中国远征军的第5军和第6军只能分段在昆明和滇缅沿线上集结待命,同时,印度英俊统帅部错误判断敌情认为日本将由泰国北部进攻掸邦高原然后分兵攻占腊戌和曼德勒,故而断然否定了中国方面“中英联军缅南会战的建议”(3)。造成战机一再延误,直到1942年3月12日即仰光失守的第4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罗卓英继任),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

远征军前后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日寇侵缅至第一次远征军败回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进缅甸,先头部队全机械化的200师先到达缅甸北部的腊戌,正在这时确传来仰光失守的消息,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日军北上,一边是志在必胜的,都只高昂的中国军队,1942年3月29日,这两支劲旅在同古相遇了。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掩护远征军在同古集结,然而主力第五军迟迟未到,造成200师伤亡惨重而在此时担任右翼掩护的英军在连续败给日军后以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在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仓惶撤退,右翼暴露给日军,尽管如此200师还是

沉着应战,顽强抵抗,戴安澜立下遗嘱,誓与同古城共存亡,后来日本第五十六师团赶到,合力迅速攻破200师防线,杜聿明火速令新22师增援,新二十二师奋勇杀出一条血路后,此时,200师已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出而宣告结束,中日双方都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双方舆论更是沸沸扬扬,国人更是欢欣鼓舞,事实上双方损失基本相等。200师主动撤出并没有影响缅甸整体战局,反而为后续部队集结赢得了时间,中英军队完全完成了布防,当时联军的兵力超过20万,日本三个师团近十万兵力,联军完全有可能反败为胜,但到紧要关头,西线英军又出了问题,四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一万多人迅速包围了西线仁安羌七千多英军和大量家属和随军记者,当时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中统帅英军的亚历

山大,这位擅长指挥撤退的将军多次组织撤退均无效果,并且伤亡惨重滋生了投降心理,四月十六日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一千三百多人赶往仁安羌解围,孙将军大施障眼法用八十多辆军车,在远远的地方拖着树枝到处跑,弄得尘土飞扬,又把汽油洒在地上烧成火光,日本人一看这么大阵势吓坏了,孙将军率人在装甲车的掩护下,突然向日本人的征地发起猛攻,防线很快被撕开一条口子,英军很快撤出,去的著名的仁安羌大捷,仁安羌战役后联军已毫无斗志,尤其是英军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一败再败,英国人的逃跑最终使蒋介石精心拟定的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中国军队也被迫撤退,准备退向靠近中国的腊戌,在此重点

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后退中远征军屡遭伏击,200师师长戴安澜被子弹打穿胸膛,身负重伤,整个部队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当然无存,一种悲凉情怀开始蔓延。就在远征军冲忙奔向腊戌时,日寇第56师团的坦克部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几个小时便攻占腊戌,当时腊戌的中国守军蜂拥逃向国内,在腊戌堆积如山的美国援华物质远不落入敌手,这时,英军则不顾一切向印缅边境撤退,自此中英联军彻底瓦解。密支那是缅北最大的城市,向东100多公里就可以进入中国,向南有铁路与曼德勒相连,可谓是中国军队最后逃亡之地,腊戌被攻占半个月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坦克部队再次赶在中国军队的前面,一举拿下防守空虚的密支那,等中国军队赶到时,远征军彻底绝望了,但以蜂拥而至的六万多将士与一万多密支那日军尚有一拼,肯定有突围回国的希望,但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毫无斗志的远征军统帅杜聿明,做出了致命的决定,翻越野人山,野人山是连绵几千公里的崇山峻岭,此地瘴气重生,毒虫猛兽更是横行,除了些土著居民,那更是寥无人烟,杜聿明率领几万大军进入野人山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向导很快失去方向,不久军粮吃完后,部队马上陷入饥荒,而且还有很多人因饥饿和疾病死去。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资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参展有十万多人,伤亡六万一千多人,其中5万多人死在野人山(4)。幸运的是,后来有一架美军巡逻机发现了这只绝望的中国军队,于是派运输机投下大量的药品,食物和服装,还空投了几个联络官,使这些历经苦难的远征军将士,终于走出

了噩梦般的野人山。

与远征军大部队不同的是,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否定了翻越野人山的计划,在征得史迪威的同意后,撤往印度从而避免了大量伤亡,保存了反攻实力。

第二个阶段滇缅大反攻和滇缅印公路的打通

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并没有挫伤中国人民的信心,鉴于缅甸的战略地位和驼峰航线的大量伤亡,盟军决定尽快实行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1943年2月设立远征军司令部严阵以待,同时从国内空运三个师的兵力到印度加强中国驻印军的力量,经过半年的集训,中国驻印军整训完毕,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部队,其攻防能力和机动能力首次超过日军。

1944年我驻印军猛虎出山,拉开盟军反攻序幕,剑锋指处,所向披靡,轻取新平洋,速占太柏加,孟关等据点。接着突破监布班山口,攻入猛拱河谷,夺取沙杜渚和猛拱等重镇,八月初密支那被攻破。自从驻印军开出兰姆加训练营后,连续作战,屡克强敌,这是日军做梦也没想到的,同时中国国内的远征军从怒江沿线发起了反攻,发起了较为惨烈的腾龙大会战,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胜利攻克腾冲,龙陵,松山,1944年底,夺取缅北密支那的驻印军和取得腾龙会战的国内远征军分头向畹町推进,这年十二月中旬,驻印军攻占八莫,一个月后占领南坎,同时国内远征军沿着滇缅路猛攻,终于于1945年1月28日两支中国劲旅在缅甸的芒友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人,中国驻印军伤亡

1.8万于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于人

三、中国人民坚韧耐劳的完美展示——滇缅公路

3.1六十多年前的抗战能坚持到胜利的一天,无疑与每一个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分不开。人们无法想像,没有滇缅公路,中国的抗战会走向何方,铁血的远征军将士正式为了这条公抛头颅,洒热血,有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这条路的畅通,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路修通的那天。更不会相信在这个路况最复杂的山区,在严重缺乏机械和施工技术的情况下,20万中国劳工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的双手开凿出了一条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公路。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部的工业区,几乎全部海港落入敌手,1937年11月20日后占领,接着攻占苏杭,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悲痛,全国人民发誓永不屈服,抗战到底,此时仅剩的滇越铁路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一时成为全国的重点。

1938年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成立,随后进行紧急的测绘工作,据当年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勘测工作始终是由不到三十个人进行并完成的,仅有的测量工具是普通的酒精水准仪,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做详细的地形图,或返回办公室去研究和核对,白天工作完后,晚上加班测绘图的描绘常常是在老百姓的茅房里,在油灯微弱的,

时隐时现的灯光下完成的”(5)。

由于公路要经过的地方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岭,勘测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没有人知道他们一路上跌倒过多少次,多少次遭到猛兽的袭击

3.2勘测的辛苦远不及修路人的艰辛,对于他们只能用一个“前仆后继”来形容,云南边境湿热多瘴气。修路人一旦经过这些瘴气就容易被带疟疾的蚊虫叮咬,叮咬后人们就容易出现发抖发烧,贫血的症状,然后就死掉了,一批人倒下,另一批人又顶上,这样修路群众不断更替,而公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方都有瘴气……,一批人倒下,又换另一批人,死的人太多了,我们测量的容易死,民工更容易死”(6)。尽管死亡率很高,但工程从未停息过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抗战,能替补的只能是那些老弱妇孺,彝族老人字朝选曾是这只劳动大军的一员,那年他才八岁,一天寨子里的头人说政府要在山那头修路,每一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去帮忙,他家就让他和他哥哥去了,按照当时的规定两个小孩就可以顶一个壮年(7)。

就这帮20万的老弱大军用他们的双手代替了许多大型机械,在当年妇女和孩子捶石头的场面是极其普遍。石头捶出来后,铺在地上需要用压路机压平,在1938年的上半年,滇缅公路上是绝大部分没有压路机的,就只有用大石碾子来代替,这石碾子有三四吨重还要到高山采石场去采,然后把他运到公路上,上坡好办,下坡时石碾子容易冲下坡去,有

些劳工因躲闪不及而被压死(8)。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20万各族劳工用他们的鲜血铺成了一条抗战的输血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三千劳工长眠与此地,在各族劳工的紧要关头,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的默默牺牲与奉献应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四、远征军的顽强战斗,扬威异域

为了滇缅公路,为了保卫大后方,中国派出了但是最精锐的部队两次入缅。在异邦打败了侵略者,胜利归国,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下,中国军队在世界各大国面前展现了其英勇的雄风,这代中国近代史上是空前的,它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9)。

1942年3月的同古会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时,与同古中国守军对垒的是日本第55师团,拥有两万三千多人和强大的重火力,而200师只有八千多人,重装备还在腊戌(10)。就在此力量悬殊的情况下,200师师长戴安澜临危不乱,沉着指挥迎战,200师全体官兵更是没有丝毫的胆怯,团结一致顽强抵抗,特别是在28日的激战中,尤为惨烈,敌人在同古以北的要点构筑工事企图一部对叶达西方面采取守势,自己我援军新22师,集中主力消灭200

师并放射糜烂性毒气,敌我反复冲杀,我军伤虽重,但士气旺盛,是夜11时,戴师长坐镇桥东司令部,恰逢由同古东南迂回的敌军越过色当何来袭,与第599团第三营特务连发生混战,激战至29日拂晓后,即与城内部队通讯中断,同古城内我守军步兵指挥官郑庭听到桥东战斗激烈,立即派

589团一部对敌东西夹攻,午后,即与特务连取得联系(11),至29日,新22师仍与敌人鏖战与南阳车站,第96师被阻击于彬文那附近,为了避免大量伤亡,杜聿明果断令200师撤退,自此200师与敌激战十二天,使敌55师团毫无推进,这种以少胜多的阻击在中国抗战以来十分罕见

同古保卫战,中国军队以一师之数,孤军深入缅南与由空军支援且数倍于己的敌人,激烈较量12天,日军战史供认:“当面之敌是重庆军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单负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固守阵地,拼命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12)。4月1日,英军统帅亚历山大驱车来中国第五军司令部所在地会见杜聿明,赞扬同古远征军的英勇作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军第十一师安全撤退表示感谢(13)。

1944年11月号的美国《皇冠》杂志刊载了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述,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14)。曾经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这样说道:“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们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他并表示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15)。

五、中国远征军振奋国民信心,稳定后方,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5.1在1942年那个年代,国人有点迷惘,有点失落,面对敌寇的步步紧逼,是战还是降,是昂首,还是屈膝,是谄媚的去做日寇下任人宰割的奴隶,还是坚强的去当抗日中举

国敬佩的英雄,远征军的铁血男儿们,用他们的真实行动与顽强毅力给国人以最好的答案

1943年沉寂已久的亚洲大陆传出捷报,中国军队攻克密支那,横扫缅北,曾经在淞沪会战中烧杀抢掠,双手沾满南京人民鲜血的日本第18师团终于葬送在充满国仇家恨的中国驻印军手中,给当时萎靡已久的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但是亚洲战场最鼓舞人心的消息,同时国内的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大反攻,这是八年抗战中,在本土,中国军队主动对日军采取的军事行动,并彻底的消灭了对方,日本所谓的“玉碎战”(日本人全部被消灭)即腾冲,松山,密支那战役全是远征军所为,这为后来的国内大反攻无疑是塑造了最好的榜样,坚定了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大报子竞相刊登这一喜讯,进行了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这一“光辉胜利”(16)。《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17)。

5.2随着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大量工业企业内迁,中国对国外物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且不说几百万军的给养问题,就是西南地区人口激增后,人民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如煤炭,汽油,和最基本的粮食,在西南地区微弱的工业和农业面前,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钢材,水泥,橡胶这些工厂企业所需要的基本原料那是大多数都依靠国外

的支援,然而此时,中国沿海的港口早已被日军占领,而尚可以依靠的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先后断

绝。这样只有依靠滇缅公路了,远征军的两次出征,大量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同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顽强的守护了这条生命线,不难想象,几百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的各种物质,如果不是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的话,那中国的抗战将是怎样一个结局。所以远征军的将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不仅粉碎了日军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而且免于中国腹背受敌。使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进入中国,为正面战场的抗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六、中国远征军的国际影响

至1944年7月,滞留于缅甸的日军达十个师加一个独立混成旅(18),远征军的胜利反攻消灭了大部分日军,减轻了美英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整个反法西斯的全局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太平洋展区,可以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19)”由此也可以说明远征军的抗战对整个反法西斯的战局的影响。

第一进保持对日军的牵制,以支持盟军“先德后日”战略目标的最终完成。

第二以对日军的牵制和战略上的轰炸,支持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作战。

第三在没有缅甸南部大规模登陆作战的配合下,以中国军队为主体进行了缅北作战,直接弥合了西北太平洋反攻的战略“链”的完成,对日军南方军形成了“战略包围”(20)。

远征军在战斗过程中,远征军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战斗

力,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外国人赞赏,

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在鸦片战争以来与列强的战争中就没有完全胜利过,以至后来国门被打破,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军队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其战斗力之差在世界来说那是有所共识。以至于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盟军首脑仍对远征军的作战能力表示怀疑,韦维尔在给丘吉尔的报告中称:“他们对于日军的丛林作战,能否比我们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21)。但是在后来的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用他们出色的战绩彻底征服了西方人的偏见,让他们不得不为之所折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到:“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勇敢,指挥卓越,圆满完成任务,是为我盟军之优良楷模。”(22)罗斯福在为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的将军授勋的颂词中写道:“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了辉煌的业绩,仁安羌战役孙立人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放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从容垫后,转战经月……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十足为盟军楷模”(23)。

七、结束语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已随我们远去,但其精神永远照耀和鞭策着我们,叫我们不敢忘记那段苦难而又振幅,伤痛而有鼓舞的日子,他的伟大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和影响早已超出了缅北滇西一地。

第一、缅北公路的伟大铸成,彰显了一个民族吃苦耐劳乐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势必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现其光辉的一页

第二、远征军的胜利巩固了西南大后方,使得国际援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更给当时艰苦抗战的中国铸成了钢铁般的抗战信心,使中国人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第三、远征军战斗力之英勇顽强,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树立了良好的楷模,更改变了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于中国军队战斗了的蔑视,然他们也深知中国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能力

第四、远征军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东南人们抗日和英美盟军正面战场的压力,粉碎了日本与德国会师中东的迷梦,有力的支援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远征军的精神广博而深远,非一朝一夕所能言尽,本文大部分结论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而成,缺少大量的独到见解,还望后来的学者们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478页——480页

(2)《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页

(3)《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 2005年版修订版 224页——225页

(4)《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 005年九月版 25页

(5)《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九月版 5页

(6)《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7)《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8)《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6页

(9)《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0)《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21页

(11)《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版 21页

(12)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攻略作战》朝云新闻社1967年版 297页

(13)《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 297页

(14)何铁华孙克刚,《印缅远征军画史》上海时代书局1947年版 10页

(15)《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6)《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7)《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8)《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19)《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20)《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05页

(21)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245页

(22)《戴安澜将军》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版58页

(23)孙克刚:《缅甸荡寇志》版时代出版公司1946年29页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请不要把他们遗忘在尘埃里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一直相信历史是民族存在的灵魂,它发生在过去,警示着现在。是超越各种党派集团利益纷争的真实全面客观的记载,并且历史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了解并尊重历史,并且我相信也只有历史才可以深深地震撼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提起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大家都会引以为豪,的确古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到了近代这只东方的雄狮却失去了昔日的雄风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不仅是那些我们官方媒体和教材经常宣扬的,也包括那些几乎被埋没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 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对此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痛与恨,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又了解多少,我想对于其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与事恐怕好多人还不知道吧!这其中有多少的无名英雄已经被我们无情地遗忘在尘埃里。都说中华民族是个善忘的民族,这个定位虽然不敢认同,但多少也带着无奈与感慨。 中国远征军这支喋血的部队还有多少人记得?从纪录片里我看到好多青年人甚至一些老人都把这段历史忘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段史诗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谁的错?当年的几十万热血青年把尸骨抛在了异国他乡,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有些老兵直至今天还生活在极度的身心痛苦之中,有些甚至连应有的尊重都没有得到。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是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耻辱、忘记英雄。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 长征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可是另外一场更加悲壮的“长征”却几乎得不到任何的纪念,甚至他们的伟大举动还得不到我们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肯定,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同样是英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对于那些至今还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兵我们应该承担起照顾他们晚年的义务,他们同样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的壮举不逊色于任何人任何战争。 中国远征军是民国政府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并支援英军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军队而组建、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20万的伤亡代价以及大批优秀军官阵亡在远征的过程中。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向西屛卫英属印度,北部接壤着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本进攻缅甸试图孤立中国,并且希望以之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中国的十万精锐部队开进缅甸以此拉开了远征的序幕,刚出征中国远征军就开始了残酷的战斗,同古战役刚出征就打出了中国军的威风,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戴安澜将军的率领下歼灭日军5000余人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解救了被困日军7000多人也极大地轰动了海内外,这些英勇的中国军队打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信心。然而毕竟装备质量有限,好景不长就拉开了失败的序幕,英军的节节溃败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是去了扭转战局的机会,中国军队的大溃败开始了。接到蒋介石命令的远征军奉命回国,但是日军以急行军占领了缅甸战略要地腊戍,切断了中国军队的回国之路,中国军队便在杜聿明将军的率领下走进了野人山,唯一的机械化部队200师师长也以身殉国。败退野人山,没有方向的瞎转、瘴气、疟疾、沼泽、

中国远征军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老师:高辉 作业类型:期中论文 题目:《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2级 姓名:王荣寅 学号:1211606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看完中国远征军系列续集,心里终究不是滋味。正如窦文涛所说,五味杂陈。这部纪录片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直接切入主题吧,去看一看自己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的思想世界。 1.对国共党争的反思 窦文涛开篇即言,本纪录片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我们介绍那支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的军队,希望她能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和大脑深处。 所以,问题就是,她为什么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呢? 这一切都源于国共党争。关于这个,我想说两点。第一点是一个党的包容和胸怀问题。我不能说抗日的英雄军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都是共产党的问题,而跟国民党丝毫无关,但个人认为共产党作为建国以后的执政党,应该更有胸怀去接纳历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它的过去就是国民党统治,这个是历史事实。而在国民党统治期间为这个民族立下功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包容一点呢?这是一个执政党的成熟与否的问题、包容与否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党的人

数——8000多万——已雄居地球上政党之巅,但政党的精神建设和政党的软实力却是远远不行的。整个纪录片的最后十分钟讲述了几个曾经的远征军士兵的晚年生活,都可谓是凄惨无比。草鞋,木屋,每个月100元的救济金甚至没有一分钱收入……这些情形怎能让人跟曾经的抗日英雄相联系在一起,可事实就是——他们就是曾经的抗日英雄。在这一点上,我们共产党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第一步,我想,先让还活在世界上的不足三百个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体面地生活吧!这个不难,却是我们党前进很重要的一部步! 第二点,我想说说我们共产党的宣传问题。有一句话是,你可以暂时蒙蔽所有人,也可以永远蒙蔽一部分的人,但不可能永远蒙蔽所有人。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党在宣传工作上有多么的不堪,但无论如何,在很多时候,维护一个党的统治其实跟坦诚的面对历史并不矛盾,甚至是正相关关系。最最最不应该的就是扭曲历史。前苏联曾极力掩盖其在波兰的血案,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苏共离心离德,瞬间崩溃。我们党自然没有如此极端,但以史为鉴,自然没错。中国远征军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可以说跟中国共产党刻意淡化这段历史不无关系。以此观点来审视,在中国远征军的问题上,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退一万步讲,即使党争,我们的宣传也要尊重历史,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行! 2.策略与精神的关系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炮火纷飞,一封家书,饱含深深思念,前路崎岖,几句诺言,承载万丈豪情;时光荏苒,重温这些誓言,感悟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斗转星移,回顾这些故纸温情,体会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翻看着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抗战心灵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穿越 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我动容。 重温抗战家书,我读出了先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报国忠心。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从抗战一开始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他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他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以示报国忠心。“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敢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阅读他对战友的书信,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决心杀敌的信念,翻看他的书信原件,苍劲有力的字体正是对这种信念最好的诠释。除非海枯石烂,否则他的报国忠心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同样,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出川抗战之前,将写给妻子儿女的“遗书”刻在灯柜上,以示铮铮铁骨。“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 心裹尸以还”如此的浩然正气,如此的英雄气魄,令我的敬佩之情

油然而生。无数的抗战将士正是拥有如此的凌云壮志,才使得敌人落荒而逃,正是拥有如此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品读抗战家书,我体会到了前辈们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虽然他身陷囹圄,但是爱国的情感没有泯灭,牺牲奉献的精神只增不减,在生前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发出有力的呐喊,激励着更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抗战之中。如此的凛然正气,足以看出烈士们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如此的无所畏惧,足以看出前辈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远征军被派遣出征的戴安澜将军受伤殉国后,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了两封信,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催人泪下。“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如此毫无畏惧的牺牲精神,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戴安澜还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如此的英勇善战,取得了远征的胜利,如此顽强拼搏,将军死而无憾!八路军 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左权,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谱写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军事生涯,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透过他情真意切的一封封家书,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无私奉献。家书中,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这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在家书中一变而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中国远征军之: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怒江战役是中美联合作战的产物,由美军提供渡江工具、对日军阵地实施全天候轰炸,美军炮兵部队火力支持以及美国提供中国远征军全部的作 战补给。 1.简介; 1944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团军对龙陵、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击。6月初,第7l军及第2军主力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一线渡江。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4日攻克腊

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乃沿毕龙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连克日军部分外围据点。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第7l军展开攻击,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 怒江的地形在高黎贡山脉的这一边,从怒江到那一边的瑞丽江仅仅只有15英里,但是要穿过同样的河谷。这条河比怒江小,但是是同样的河谷和山脉的地形。海拔6,000英尺。是到达腾冲的必经之道。大部分可以到达缅甸的瑞丽江山脉的山路没有高黎贡山脉高,但是非常难行。 日本人一直占领着怒江西岸几乎有两年的时间。他们在山上构筑了易守难攻的异常坚固的阵地。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被日本人的素质抵消了许多。 中国远征军的计划包括5个纵队从两个方向进攻。3个总队从滇缅公路以北渡过怒江。其中两个北方纵队将从Mamien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 中国远征军,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直到大三那年,初二的弟弟妹妹在学长讲堂讲述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这个名字从此在我的内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迹。 2011年《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我没有完整的将这部电视剧看完。最近有幸将讲述中国远征军将士故事一一用心阅览,四十五集电视剧,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忙里偷闲用了五天时间看完全部。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叩问着我。在如今这个讲究金钱至上的浮华的社会里,她带给我的是一泓清泉,滋养着我的内心,抚慰着我的心灵。责任,骨气,尊严,勇气,中国远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四个词的分量。 保家卫国的责任,是每个炎黄子孙内心的召唤,在祖国危难之际,为确保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通道—滇缅公路,十万部队奉命开赴异国战场,于英军共同协防缅甸,揭开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入缅第一仗—同古保卫战,200师的将士们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用忠诚和勇气书写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接下来的仁安羌战役,新38师在孙立仁将军的带领下,用一团之力将七千多英国军民从日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雄姿与魅力。电视剧里韩绍功曾说“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裸尸,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正是每个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内心,胜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国将士们内心责任的召唤,是中国将士勇气和忠诚的体现。 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败局,第一次入缅作战仅五个月,终因战略上的失误而被迫选择大撤退。中国远征军分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第一阶段派出的军队约十万人,在缅甸热带丛林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位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识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战斗历程 在远征军进抵缅甸之前,缅甸首府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在保卫同古德作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众人争论是否能够坚守不休之际,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自愿领兵御敌,戴安澜问其有无把握,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后在战斗中牺牲。中国远征军后仍被迫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改称中国驻印军。另两路分兵进入缅北野人山,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撤回中国境内后,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知名制作人鹏出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于10月17日晚21:00重磅登陆CCTV-1黄金档,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7日晚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了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再现红34师在长征途中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红军突破重围,最终全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慷慨悲歌。 该剧由央视电视剧中心制作,董亚春执导,张桐、郭广平、郑昊、马伦、王美英、杨俊生等演员联袂奉献,还有老戏骨李强、奚美娟、马少华等的加盟。 剧中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摄现场的道路,并且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过程中使用了

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等等真实还原了当时长征历史的现状! 该剧于10月17日在央视黄金档首播,福建东南卫视也于10月18日黄金档跟播。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而今,在这些埋骨异乡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过的故乡,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而来一直忙到酷夏,同样仿佛经历了一次长征,为的是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月25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长汀顺利杀青。 “这部电视剧最初有人建议我们在横店拍,里边什么都是现成的。但我们还是选择到长汀拍摄,主要是为了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探寻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34师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中国革命的根源。”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绝命后卫师》总导演董亚春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曾经辉煌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曾经辉煌的光 荣与梦想 电视大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男性人物即远征赴缅的军官士兵的军气造像应当还是荣光和英勤的。尤其一:国民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形象。尤其二:国民第五军200师上校团长韩绍功形象。尤其三:国民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形象。尤其四:国民远征军美方参谋长的英文翻译罗欣。等等。以为上述人物实属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绝对的“三突出”非典而型人物。英雄热血和儿女情长是电视剧中两个极为抢眼的人性元素。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男性人物中,国民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形象也是让人敬佩和叹服的形象。杜聿明的抗日情心是无人可抵的。与此同时,还相当相当景仰片中运生和生活当中的国民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他的可意形象是深厚无疑的军派典样。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安澜身受若干机枪弹后,久不伤愈。坐立而亡。戴安澜将军之死,让人泪不好止。为了细入看到戴安澜的生活,我又于这个夏初来到南京,瞻仰到了安澜将军的中学生命。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长片里面的任何一个男性人物都会讲:“蓝姆嘉军训营”中的金尼森中校是一个好教官

和好军人。看了《中国远征军》长片,这个话我我我确实比校相信。虽然金尼森中校胸装人情,相当严厉。说话骂人。但是他他他所做的一切硬指标干燥军练,都是当时抗日必胜的坚实基础。作为《中国远征军》首席军训人金尼森中校认为:画面上的中国远征军所以打不过日本鬼子,因为这条中国远征军实在太烂了。金尼森中校的言吐到底是否属实? 《中国远征军》片中的战争场面不仅情景逼真,气势恢宏,视听客观。效果强烈,更难得的是,画面每一次战役和战斗都能在样式上拍出各不相同的特色与看点。”电视剧中不同战斗的展现各有千秋,整体上显得丰富多彩。如野人山中多次战斗,强调遭遇性,拍出了热带丛林战的味道;攻拉班战俘营之战,展现的是周密策划和战斗全过程;密支那城攻坚战,则囊括空中轰炸、重点突破、坑道对坑道、狙击手对狙击手的立体攻坚等众多元素,堪称精彩纷呈,比较各具有眼看点。 如今巳是2012年了。这个时光已是中国远征军1942年开赴缅甸抗日战场放血作战70周年。有一个有趣的情调是:电视长剧《中国远征军》情景故事发生的这个时候,当时的北美买卖岸口上那个习惯穿超短衣裳的15岁的七色少女梦露她还正抑扬着,她她她她还远远的没有成什么名。而且人家少女梦露的身形还并不怎么发达呢。属于想买也还卖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综述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综述 历史12-2 12012204 丛培培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重庆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战时中国对外国际通道不被日本彻底切断,同时应美英等国的要求,支援美国太平洋战场,于1942年1月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文对自2000年以来对于这段历史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让人民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 研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首要就是分析它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在不起眼的东南亚小国缅甸战场上发生的这一战役对远东战局直至对整个反法西斯战 争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好的认识到中华民族对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分析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适应东方反法西斯主义的战略要求而发起的,同时它对巩固和发展国内的抗日战争必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在求取国际路线”,维护滇缅公路的畅通,保持重庆政府同海外的联系,这对重庆国民党政府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中国远征军人物研究与评价上热烈探讨。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远征军的任何一次战斗、进攻,防御或者撤离、休整,补充与训练、战略部署等行动都是由同为反法西斯盟国的中英美等国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数以万计的普通士兵共

同完成的。因此,关于在远征军历史上一系列的重量级人物如蒋介石、史迪威、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明等人的文章被持续发表,并且呈现出日益热烈的势头。同时中国学者也注意到了,表象上是蒋史二人的矛盾,其实这是双方对于各自国家利益与战争所带来的治利益的相互讨价还价,比如有:范德伟“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失败”,《军事历史》2010年第5期;黄道炫“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李桂树“史迪威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兰台世界》2000年第1期。 三、从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作用以及影响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学术讨论的自由空间不断扩大,学术家对远征军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国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探讨。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对国内战场的作用来说,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为了保卫当时大后方对外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通道“滇缅公路”不被日军彻底切断和打通中印公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二,对避免国民党战场的崩溃,稳定国内的抗战局面,鼓舞人民抗战斗志起了重要作用。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作战,挡住了日军从中国大后方背后进犯的势头,对国内抗战局面起了拱卫与屏障的作用,同时在作战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恢复大后方陆路对外交通。第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以实际行动有力配合了英美盟军在亚太地区的战斗,迟滞了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稳定了反法西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800字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800字 偶然看了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勾起我的兴趣,借助便捷的电脑网络,几乎是一鼓作气的把这部连续剧看了下来,看后给我很多感想,有些地方我是含着热泪(没有一点夸张,是真的)在看,很感人,比起上次热播的《亮剑》那要真实许多、场面恢弘庞大、更是残酷许多,不管是战争场面还是非战争场面。看了《中国远征军》有两大感想,第一,长达45集的连续剧居然把结尾设计的这样,很败兴,我个人认为很不好,很遗憾。取得《密支那战役》胜利并已晋升为军长的孙立人,看望并询问剧中受伤的主人翁韩绍功,伤好后有什么打算,可韩绍功竟然说要退伍,陈述的理由一点也不像先前的那个韩绍功了,之前的那个韩绍功多有名族正义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生死丢在脑后,一心只想着杀敌报国,视士兵为自己兄弟,关心爱护士兵,可突然间就要退伍了,要抛弃他天天念叨的士兵兄弟,连孙立人要他当师长都不想当了,这变化也太大了,快的让人受不了,这还是之前的那个韩绍功吗,怎么就突然那么儿女情长了呢,之前的铮铮铁骨到哪里去了。不管怎样,我以为,

更好的结尾应该符合广大观众的心理要求,让结尾更加的丰满,更加的符合大家的心理预期。比如,《密支那战役》胜利后,乃至整个缅甸战役胜利后,中国远征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日本人,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初步胜利并凯旋而归,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韩绍功在家乡更是受到了家乡人民英雄般欢迎,而经历过战争的血与火考验后,韩绍功和何玉殊这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小桐也有了妈妈,这样的结尾难道不是更好吗。第二,这是一个战争题材的连续剧,虽然我没有当过兵,可也让我看了热血沸腾,真的在想,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那该会怎样,会有怎样的结局。同龄人中很多人都当过兵,想当年,看到他们穿上军装神采奕奕的样子,我去送他们的时候,站台上人山人海都是送行的人,看到火车远去,,那是多大的一种失落啊,而我确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当成兵,很是遗憾。有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很认同这句话,所以每次看到有关军人题材的电视剧,我都有点心动,会在想,如果我在里面,会是怎样,我的军事素质会成为佼佼者还是一个一般般的吗,会让长官喜欢吗,会成长为一个比较优秀的指挥官吗,在那样残酷的战争场面里,我会怎样,会很灵活的保护自己并奋勇杀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简介 中国远征军大事记 - 远征军编制表 - 驼峰航线 - 野人山 - 新一军流芳录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

国殇墓园游客观后感

当我踏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时,周围散发着一股凝重的气息,出于对革命烈士的尊重, 工作人员不给拍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那么的简陋,和日本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终于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渡怒江,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腾冲,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 忠烈祠,纪念碑,纪念塔,就这样矗立在我面前,突兀而又熟悉,在来之前,我曾想象 过这会是什么样,但当我真的站在这里的时候,那种感觉仍然复杂而无法言传,曾经想过的要说的一肚子的话,突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那些熟悉的人名和地名,在脑海中一一掠过,我努力的搜寻着脑海深处最原始的记忆,却突然发现:站在3346座墓碑前,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人,那些没有被记载的事,也许才是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的最好见证 我想起了我参加的抗战老兵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某个老兵过世的消息,在抗战老兵网上,这有个专用的名词:老兵归队。我不知道,当历史的参与者全部归于尘土,当时间湮没了所有的痕迹,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些留下名字的和没留下名字的士兵?还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默默无闻的躺在这苍松翠柏之间的灵魂,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我无意在这里普及任何史实方面的东西,因为来到这里,与史实无关,只是一种感觉,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指引 这里没有太多风景,只留着太多叹息和感慨,却是游腾冲必去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永留 为国为民的烈士忠骨,这里的碧血千秋永照世人之心。这是反思历史的去处,这是荡涤灵魂的场所。永记对日寇的切齿仇恨,才能筑牢精神的长城。奉劝还准备去日本大肆疯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中国远征军》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断断续续地在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我国军队在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史诗式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虽然并不遥远,但一直以来我并不了解。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远征军的经历虽然惨烈,但却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抗击外侮的铮铮铁骨。借此机会,向中国远征军致敬! 仅仅是观看一次《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我无法对这段历史作出深刻、全面的评说。在此,我只想从一个侧面来谈一下观后感,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我想说的,是远征军的两支部队的结局。 这就是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200师和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编第38师。他们的战绩无需我多说,历史已经为他们竖起了丰碑。我在剧中看到,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第200师本来有机会直接向东突围回国的,但

为了执行长官的`命令,毅然踏入了野人山这条伤亡惨重的撤退之路。最后虽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却付出了戴安澜师长为国捐躯、在野人山留下堆堆白骨的惨重代价才勉强回国。回国以后,第200师在电视剧里便销声匿迹,其结局不得而知。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却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一路向西撤往了印度,最终成为唯一一支在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保存建制的部队,也是电视剧后半部着力表现的,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功勋卓著的部队。 我无意对这两支部队选择的对错进行评说。其实,我觉得他们也无所谓对错。戴将军当时可以选择向东突围回国,这样也许可以保全部队,但他却坚决执行长官命令,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义无反顾地率领部队选择了一条死亡之路,最后以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歌,为后人竖起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孙将军则以保全部队为上,历尽艰辛退守印度,为远征军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想说的是,他们的思路不同,导致所率领的部队的结局不一样,可见是思路决定出路。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情况,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大家的境况差不多,而且可供选择的机会都不少。当时选择做学问的,基本上成为了教授;选择留洋的,基本上都在国外发展;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上成为大款……。我选择的是留在家乡过小日子,现在看来,也算是实现了初衷。去年毕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其实在看之前,我就知道中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从小他就读书很聪明,思维敏捷诗写得很好,当年他的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安澜没有参军保家卫国,而在文学领域里发展,那么他将成就“小李白”的名声。到1925年那个时候,他考进了黄埔军校,投身红红火火的大革命。在1941年的12月16日带领第200 师开赴缅甸前线协同英军作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 中国远征军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专门打日本小鬼子的军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讴歌了中国军人的一种勇敢无畏的气度,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应当秉承的优良传统。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就是200师的上校连长——韩绍功。他抛弃在国内做高级作战参谋的差事,硬是跟随戴师长出国打鬼子,他认为好男儿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他无怨无悔,演绎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极致:抛头颅撒热血,

报效祖国。 看到残酷的战争的场面,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前线的军人在洒热血抛头颅,而政府的高官还在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当兵的就不是人了吗?他们在前线拼命,连军需都供给不了;而后方的官僚们还在拼命的供给象牙,玉石等奢侈品,这种对比反差是相当强烈的。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选择上战场奋勇杀敌的,但是我也有一点疑虑,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我再怎么加入,再怎么英勇,政府不支持,消极抗战的话,所有的都是泡影,而个人只能充当牺牲品,当炮灰。这是何等的悲壮! 只能用一句诗来表达我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精选《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精选《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小巷管家》由郑昊执导,马铨联合导演,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等联合主演,将于20xx年10月29日与大众见面。小编整理了精选《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精选《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 主演过《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明星制造》《中国远征军》《心术》《赵氏孤儿案》《长沙保卫战》《绝命后卫师》等热播影视剧的郑昊,曾因演员身份获得过第10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也逐渐涉及到幕后,对政策、题材的敏感度和对影视剧创作的独到思维、整体把控能力也使得他的导演身份得到业内认可,还曾凭借其导演的全球首部纯电动汽车题材电影《特丽独行》获得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金摄影机·新锐导演奖"。 这次的院线电影《小巷管家》,也是导演郑昊的又一次尝试。从剧本的敲定、拍摄的进程、主创及演员阵容的搭配等,他都全力参与,既命题又限时,拍摄强度和难度与日俱增,但成效有目共睹。对于这样的经历郑昊导演也深有感触:"导演作为剧组的总指挥,掌控着整个拍摄制作的节奏和艺术水平,但也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每天场景的色彩明暗,天气骤然变化,甚至演员的档期,都是导演在把控一部影片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看似掌握全场,其实繁复琐碎。"此次作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导演执导该影片,他也在首映礼上表示:"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主任喇培康先生,让我成为中影

的导演,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执行主任江平先生,对我们电影后期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中影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姜弘女士,协调运作该电影项目。组织的信任、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及各方的支持,以及对于电影事业的喜欢、热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精选《小巷管家》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电影拍得挺真实的,真实生活中'小巷管家'就是这样,有特别多感人的故事。方清平他们几个演的老北京街坊也很可爱,有的会为了抢一个车位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硬说自己煤棚里有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不愿拆,但他们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也很通情达理,愿意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书记王莉说,希望影片上映后,能够有更多居民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她也打算组织自己所在社区的居民去看看这部电影。 生动展现胡同生活与文化 在影片映后座谈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看完《小巷管家》后,他很受教育。"这部电影是跟时代同步的,讲的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盛大节日来临前一百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影片紧跟时代,主题鲜明,以人民为中心,宣扬了我们倡导的理想、信仰、初心。"他还提出,片尾胡同里的烂肉面馆关了,但会在另一个更好的地方重新开业,这一情节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思想,"小巷要伴随着时代前进不断走向现代化,但小巷又不能丢掉传统。" "北京面貌的改变,就是这样靠基层做起来的。这部电影真实地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 辎重团段寿清 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 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 第6军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辎重团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战斗序列: 1942年第一次远征: 同古战役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团史观后感

学习团史的感想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了解我们共青团的历史是必须的,但是以前了解的确实不够多,这次 学习团史给了我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 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是在共产党及其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发 展的,1922年五月,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的中国共青团正在团结带领全中 国各族青年,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共青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同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 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团歌响起,让我意识到中国共青团是一个拥有 光辉历史的出色组织,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们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增强 个人的团员意识,在学习、工作中,实践一个真正合格团员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 年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决不能让胸前的团徽褪色。篇二: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根据兰晓龙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 电视连续剧。我向来对国产电视剧不感冒,而这一次对《团长》的关注还是因为在选修课上 老师的推荐。因此对此剧有了一定的期待和莫名的好感。 一开篇就是各地口音的大杂烩,风趣,生动,真实。随后就是迷龙玩霸道,快速剪辑的 镜头让人感觉此剧不俗。摄影值得称道,大部分构图很凌厉,大气,大量广角镜头用得也挺 酷。整个故事背景和立意是云南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滇缅公路、滇越铁路?60 年前从红土高原延伸出了这样一条条抗战生命线,它们构筑了高原新的脊梁。中国军民如何 前仆后继地浴血奋战消灭日寇保卫抗战生命线的真实历史故事。 我喜欢此剧,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它提到了一段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快要忘记的历史, 这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是绝不应该忘记的!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 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 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 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 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 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 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 悲壮战歌! 一场战役过后小分队死伤惨重,硝烟弥漫中突然闯进一人,这个用诡计杀死了在仓库外 封杀的五个日本兵的诡异男人自称是川军团副团长龙文章!回到禅达,龙文章被宪兵逮捕, 原来他不是什么团长,只是一个在团副死后摘了团副军衔给自己挂上的中尉。其他人被关在 收容站,就在众人揣测身世极端坎坷的龙文章已经被枪毙之际,传来新师长虞啸卿正式任命 龙文章为团长的消息??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从此将炮灰团深深烙在历史长轴上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死亡之战?? 这是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 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其惨烈 残酷、其艰苦卓绝、其无与伦比的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将令每一个观看此剧的 观众再一次地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