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综述?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靳杭红,潘兴华

[摘要]各种生理和心理性的伤害刺激均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紊乱等全身性应激反应,严重或长期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诱发感染、肿瘤等疾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存在精确的相互调节关系,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各种递质和激素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而免疫细胞的各种变化也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因子等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调控,他们之间还存在共同的信号调控机制。针对应激诱导免疫抑制的发生机制,采取去除应激源、降低应激反应强度、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应激反应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

[关键词]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调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1-5122(2007)07-0591-04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 ess on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er a2py measur es

JIN Hang2hong,PA N Xing2hua.Depa rtment of Out2patient,Kunming General Hospital,Chendu Military District of PLA,Kunming650032,China

[Abstr act]Different kind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on human results in neural system, endocrine,immunity,metabolism and other systemic disorders.Severe or continuative stress can induce inhibition of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is may be on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 disease,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Between neural system,endocrine and immunity system there are correlation of regulating each other on cell and molecules of signal transmit level.Neural system and endocrine effect th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immunity by produce neuropeptide,neurotransmitter and hormone and immunity system also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neural and endocrine by secreting different cytokine.There are common signal molecule regulating mechanism among neural, endocrine,immunity system on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action of the immunity suppres2sion,taking the complex measures of moving out stress stimulation,reducing the stress react level,psycho2therapy, behavior training,immunity therapy and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immunity inhibition after stress.

[K ey words]stress reaction;neuro2endocrine;immunity inhibition;regulating measure

应激反应是由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定型反应,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HPA ax2is)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并伴有众多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应激反应实际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或自我保护机制,合适的应激反应对动员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等力量和对抗各种刺激对机体的伤害有积极意义,它是机体整体调节、反馈、适应、保护、防病、抗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过强或长期的生理(如闪光、强声、高温、冰冻、电击、震荡等)和心理(如孤独、忧伤、权力欲望、考试、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应激,均可导致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及一系列的呼吸、循环、运动、消化、泌尿、生殖、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代谢改变等躯体功能性不适应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胃肠松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糖与游离脂肪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分解代谢加快、负氮平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门诊部衡,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升高等[2]。另一方面还可表现为持续的各种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出现睡眠障碍、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下降、易疲劳、慢性疼痛、情绪不稳、易激惹,有抑郁、焦虑、恐惧心境,出现强迫观念、疑病观念等[3]。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外因刺激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还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构成应激性刺激的内外环境因素,可分为躯体性为主、以心理性为主及混合型三类刺激源,但机体对各种刺激诱发的应激反应机制具有相似性,均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性全身性反应,而且体内各系统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调控。强烈或持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的严重后果之一是使机体的免疫调控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功能不足等系统性功能变化,结果是容易诱发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

1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传统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调节精细、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认为,体内各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特别是在应激反应情况

下,各种应激刺激导致的神经和内分泌反应,对免疫功能和代谢平衡产生明显影响,而免疫系统的变化同样影响神经和内分泌功能。

在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免疫功能的改变,而与疾病的发生或癌症的扩散之间的关系方面报道较少。由于诱导应激反应的因素和强度复杂、研究对象的差异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变化等,研究报道的方法和结果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讲,强烈的应激刺激,如创伤、烧伤、寒冷酷热、心理刺激均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障碍,总体表现为T、B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增殖活性减低,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减弱,免疫调节因子(IL-2、IFN等)产生减少[4]。在应激反应的初期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HPA ax2is)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高,而免疫功能失调是神经和内分泌反应的直接结果,中后期则表现为应激障碍,免疫功能低下[5]。不同类型的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表现为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增殖活性降低,免疫调节和杀伤能力下降。体液免疫反应相对复杂,与应激源种类、强度、持续时间等有关,比如在热应激的早中期阶段,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增多,而后则表现为细胞活性下降,抗体产生抑制。

不同性质的应激因子引发的免疫反应具有的差异性,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应激反应水平。即使在相似的物理应激的条件下,也可引发不同的免疫反应,这取决于机体积极应付应激的能力。在大鼠可以逃避的情况下给予电击可诱导抑制免疫反应,而在可逃避的条件下电击则反应不明显。大鼠被其他大鼠击败可诱导免疫功能下降,但被其他大鼠咬伤则免疫抑制反应轻微。在心理应激方面,权力欲望及支配欲望强烈的人,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比友爱的需要强烈的人低[3]。学生在考试前后其感染性疾病症状有增多的趋势。孤独感强烈的学生的B淋巴细胞功能比孤独感轻的学生要差,近期离婚的妇女和近期丧妻的男性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6]。这些事实均说明,不同的应激反应有共同的免疫抑制现象,同时在反应强度和时相上也有一定差异。实际上,应激反应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全身性反应过程,应激反应抑制免疫功能,可以诱发疾病,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发展,同时疾病状态也同样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可以引起病人的心理和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改变,导致免疫抑制和加重病情。如大鼠被植入肿瘤组织后立即给以刺激可抑制NK细胞活性,并促进肿瘤转移。若将大鼠置于有单纯性疱疹病毒的环境中,对其进行应激刺激,发现应激导致免疫功能抑制并致使它们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说明应激既影响免疫功能,又影响病情[7]。

2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机制

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免疫系统受神经系统脑的调节,同时免疫系统也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具有共同的基本功能,即对内外环境信息的感受和传递。三个系统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分子主要是各类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分子。这些信息分子广泛分布于三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和大脑神经细胞有共同的配体及其受体,在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内部及两个系统之间构成了一个信息网络。

211神经内分泌肽、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作用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等神经内分泌信息分子可借经典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影响或调节免疫应答,并能参与某些免疫病理过程。这些因子包括:类固醇激素、蛋白质及肽类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是一个关键环节,下丘脑可产生一系列释放因子,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激素(CRH),释放到下丘脑和垂体腺之间的门脉循环中,从而引发垂体ACTH的释放。ACTH再作用于肾上腺,引发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8]。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应激性激素之一,许多应激后的生理效应都是由糖皮质激素所引发,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均有明显影响。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动员代谢功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但过量和持续释放,可以改变代谢平衡和免疫功能,同时还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CRH和ACTH的合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强免疫抑制剂,在应激反应条件下,血浆ACTH升高,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分泌增加,垂体CRF 受体减少,ACTH和糖皮质激素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升高,因此,糖皮质激素是应激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也可以分泌20多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肽类,在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均证实,他们也参与了HPA 轴和免疫调节作用,比如,由淋巴细胞产生的ACTH可作用于肾上腺,引发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9]。免疫细胞产生的ACTH、内啡肽和CRH参与HPA轴的调节,免疫细胞可发挥自分泌功能,合成生长素(GH),而GH可促进免疫细胞自身DNA的合成[10];巨噬细胞、浆细胞可合成β-内啡肽,它可作用于邻近的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表明免疫系统也参与了痛知觉之类的神经功能调节。另外还发现,免疫细胞上存在有绝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肽类的受体。因此,神经内分泌肽类物质可在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发挥自分泌、旁分泌功能,还可能介导内分泌功能,可能是应激反应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调控的“信息通道”和“交流语言”,神经内分泌肽不仅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行为或心理改变,同时也作用于免疫系统。

212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具有含量甚微,作用巨大的特点。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是免疫反应和炎症调节的基本机制,应激导致的免疫细胞功能改变,同样也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物共同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动物在接受疫苗注射或受到抗原性刺激时,其激素水平与免疫应答发生相平行改变[11]。后来发现,干扰素(IFN)和白介素(IL)家族均可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因子。比如中枢神经系统中还表达IL受体可接受IL-1和IL-6信号并诱导垂体细胞释放ACTH和β-内啡肽等。其实,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可合成大部分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同样也可发挥自分泌、旁分泌、甚至内分泌功能[12]。比如IL-1可介导HPA轴的激活,诱导垂体细胞合成IL-6。CRH可促进垂体细胞上的IL-1受体表达,IL-1又可诱导脑内CRH的合成,表明细胞因子和下丘脑释放因子之间有交互作用。因此,微小的心理或生理应激即可以引起CRH的释放,最终导致较强的糖皮质激素的反应,从而引发免疫抑制[13]。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其详细的机

理,但这一研究清楚地表明,IL-1在脑内起到了一个信息分子的作用。IL-2是已知的最强的ACTH释放因子,其作用比CRH还强。

3应激干预与免疫功能调节措施

应激应反后的免疫抑制实际上是体内各系统间平衡失调和调节紊乱的表现。大多数急性应激患者可通过去除应激源、调整心理平衡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内环境逐渐恢复平衡。但少数易感、耐受性差、情绪不稳定、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甚至可能有某种神经介质代谢障碍的个体,因强烈的或持续的心理应激而引起的心理生理障碍往往迁延不愈[14]。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下调作用是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应激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角度,通过心理、行为、饮食和药物等干预措施,调节和保护免疫功能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提高应激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抵抗感染等疾病的能力。

311去除应激源应激刺激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去除应激源,减轻刺激强度和避免持续刺激是保护免疫功能的重要措施。比如减少疼痛刺激,避免长时间强光照射,减少噪音刺激,减轻寒热刺激等相应的应激源,均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强度,从源头上减轻免疫抑制和保护免疫功能。大量的动物实验报道证实,在炎热季节长途运输的家畜、家禽,由于拥挤和高温常导致大批动物死亡和免疫功能下降,而在其他季节则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及时去除外伤患者的致伤刺激源,可减轻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312降低应激反应强度在应激早期,设法控制应激反应强度,降低HPA轴的过强反应和神经肽的释放,可将应激反应控制在一定强度,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减轻免疫抑制。调节心理平衡,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应激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14]。例如,患泌尿系统癌症的丈夫获得妻子的支持以后,免疫反应更好;社会支持的医学生对B型肝炎疫苗有更强的免疫反应。婚姻亲密关系良好的夫妻比不和谐夫妻的免疫反应强。有研究表明,三环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药物(包括氟羚甲基睾丸素、过氧化物酶等)、镇静剂等对降低应激反应强度也有一定作用。在应激早期适当阻断HPA轴系统所产生的神经肽或GC的活性,有助于缓和过强的代谢动员和GC诱导的免疫抑制,如用特异性受体阻断剂封闭GC功能等。

313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增强免疫功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能够通过写出它们的痛苦的经历而减轻免疫抑制,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并且患病的次数也减少。M ichael Antoni等发现对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个体进行心理或行为干预可延缓疾病发展。还有研究发现,通过进行放松训练可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氧训练和应激应付措施干预也可增强应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手术后癌症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NK细胞百分比和杀伤能力。诸多研究报道均认为,进行辅助性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治疗,调节应激个体的心理平衡,进行适应性训练等对控制应激反应有一定帮助[15,16]。

314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给予免疫增强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免疫细胞因子、化学免疫增强剂和具有免疫调节的中药等。比如,给予热应激动物免疫增强。还有人用粒巨细胞集落因子防治创伤引起的免疫抑制,认为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创伤感染和减低感染病人的死亡率等。表明一些免疫调节因子有助于减轻应激免疫抑制和提高免疫功能[17]。长期应激或体外给予GC可引起胸腺萎缩,而注射胸腺肽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GC对胸腺的作用,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表明胸腺肽有一定抗应激免疫抑制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生长激素(HGF)具有抗应激作用,可逆转GC 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抑制,还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亦可提高脾免疫细胞的活性,防止GC诱导的胸腺萎缩等,已用于抗衰老和抗感染治疗。

315免疫调节中药和营养支持治疗许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对应激后免疫功能下降的治疗有积极意义,配合安神、镇静、补益类中药,可起到降低应激反应强度,保护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有些清热药具有增强体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如生地黄、丹皮、赤芍、龙胆草能提高T 淋巴细胞数,并增强其功能;补虚药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有:增强或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许多补药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如虫草、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参汤,均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人参、黄芪、当归、淫羊霍,能诱生干扰素。给予充足的营养和富含微量元素、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的食品有改善全身的代谢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4小结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各种应激反应都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反应,而且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CNS)及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控作用。应激反应首先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继而诱导免疫抑制。实际上,这三个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调节精细的网络,它们既通过神经反应建立“有线通讯”联系,又有神经内分泌肽、激素和免疫细胞因子的“无线通讯”连接,相互调节着三者的平衡和稳定,应激免疫抑制则是三者平衡失调的表现。对这些机制的全面的理解将揭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如何影响特定的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不仅能使我们深入理解行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具有应用的潜力,即指导我们对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进行行为干预,或进行神经精神药物治疗。根据应激反应诱导免疫抑制机制,临床上可从降低应激反应强度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角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但其前提是要弄清神经反应、神经基因调控解决应激反应诱导免疫抑制的细胞学问题。因此,需要在整体、器官、细胞、调控因子(细胞因子、神经肽、激素等)和基因表达调控水平深入而系统地弄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调控机制,才能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治应激免疫抑制措施。

[参考文献]

1Suzanne CS.Psychological st ress and the human immune system:a me2ta2analytic st udy of30years of inquiry.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4, 130(4):601-630.

2Linda Brannon,Jess Feist.Health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to be2havior and health.P acific Grove,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 shing

Company,1996,72-85.

3Ader R,Cohen N.Psychoneuroimmunology:conditioning and stress.

Annual R eview of Psychology,1993,44:53-85.

4 Tracy BH,Sheldon C.Stress and immunity in humans:a meta2analytic

review.P sychosomatic Medicine,1993,55:364-379.

5 Eskandari F,Sternberg EM.Neural2immune interactions in health and

disease.Ann N Y Acad Sci,2002,966:20-27.

6 Glaser R.Sress2associated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human health:a personal history of psychoneuroimmunology.Brain Be2hav Immun,2005,19(1):3-11.

7 Biondi M,Zannino LG.Psychological stress,neuroimmunomodul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nimals and man:a review.

Psychother Psychosom,1997,66(1):3-26.

8 Col laziol D,Luz C,Dornelles F,et al.Psychoneurodendocrine corre2

lat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during healt hy ageing.Mech Ageing Dev, 2004,125(3):219-227.

9 R ei che EM,Nunes SO,Morimoto HK.Stress,depression,the immune

system,a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0296868.html,ncet Oncol,2004,5(10):617-625.

10 Glaser R,Kiecolt2Glaser JK.Stress2induced immune dysfunction:im2

plications for health.Nat Rev Immunol,2005,5(3):243-251.11 Cacho R,Fano E,Areso P,et al,Brain PF.Azpiroz Endocrine and

lymphoproli ferative response changes produced by social stress in mi ce.Physiol Behav,2003,78(3):505-512.

12 Avi tsur R,Padgett DA,Sheridan JF.Soci al interactions,stress,and

immunity.Neurol Clin,2006,24(3):483-491.

13 侯静,杨军平.心理应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免疫轴功能

关系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学,2006,7(11):102-104.

14 佟琳,刘广益,李作孝.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

影响.医学综述,2003,9(11):686-688.

15 Langley P,Fonseca J,Iphofen R.Psychoneuroimmunology and health

from a nursing perspective.Br J Nurs,2006,15(20):1126-1129.

16 Starkweather A,Witek2Janusek L,Mathews HL.Applying the psycho2

neuroimmunology framew ork to nursing research.J Neurosci Nurs, 2005,37(1):56-62.

17 Devanur LD,Kerr JR.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Clin Virol,2006,

37(3):139-501.

(收稿日期:2007-03-28)

(本文编辑:陆华)

?短篇拾遗?

介绍一种静脉输液有效的固定与拔针方法

贝志红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种稳妥、快速、有效固定胶布的方法以及使用静脉输液贴按压静脉穿刺点的方法,临床观察固定稳妥、牢靠,与传统棉签按压及王兰英所述[1]比较,几乎无静脉出血和局部瘀血,且疼痛小。

1 操作方法

按常规操作给患者穿刺静脉成功后,将第一条静脉输液贴固定于针翼上,再将第二条有吸水敷垫的输液贴固定于皮肤穿刺点处,第三条静脉输液贴将头皮针盘曲后视针梗外露于皮肤外的长短决定,或固定于第一条与第二条输液贴之间,可与第一条输液贴重叠,务必覆盖针梗外露部,或第二条输液贴之上(近心端),避免重叠固定于第二条输液贴上方。

点滴结束后,将第一条静脉输液贴与第三条静脉输液贴揭起后,护理人员右手轻握患者非静脉穿刺的手或协助者的手之中指,轻触于皮肤穿刺点上方的吸水敷垫上,示指轻触于血管穿刺点上,护理人员左手快速拔针的同时,右手立即将患者或协助者的中指及示指稍加力度按压在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穿刺点上,嘱用相同的力度继续按压5min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嘱延长按压时间至10min以上,避免只稍按压即放手而减少按压时间。

作者单位:543100广西苍梧,桂东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急诊科2 效果和体会

211 疼痛因按压面积大,压强小,加之吸水敷垫柔软舒适,所以疼痛小,较棉签按压疼痛减轻。

212 出血及局部瘀血少因按压面积大,相对于与传统棉签按压而言,按压不易移位,减少甚至避免了皮下渗血及皮肤穿刺点出血。

213 节省时间,节约材料与传统的固定胶布法比较快速而稳妥,拔针时只需揭两条输液贴即可,也免去了贴棉签的时间,同时节约了医疗材料。

[参考文献]

1王兰英,高洪玉.介绍一种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6.

[关键词]静脉输液;有效固定;有效拔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81-5122(2007)07-0594-01

(收稿日期:2007-03-20)

(本文编辑:李敏)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压力定义: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压力事件会减弱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因此,凡生活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之后,人生病或遭遇意外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所以都需要重新进行适应。当一个人经历重大生活变动时,死亡几率会提高。 ⒈压力的来源 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不仅直接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有着长期效应,因此,重大生活事件能够较有效地预测人在1~2年内的健康状况(见表1 社会性再适应等级量表)。 ⑵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根据经常发生的、来自工作或家庭生活的“烦心事”,来预测人的健康状况,要比根据重大生活事件所做的预测更为准确。一般来说,那些压力强度高的“核心问题”都与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有关(见表2 日常生活中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 ⑶长期过度操劳导致“心身耗竭综合征”: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疲于奔命,心身耗竭综合征正在袭击全球,很多人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头晕目眩、腰酸背痛,或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果忽视身体锻炼,无视饮食规律,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就会进而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导致“过劳死”。 ⒉让人觉得某个事件有压力的原因 当人们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转变或者发生巨变后,通常会感到压力甚至生病。然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主观情境对人的影响会大于客观情境。一件事情是否算得上压力?压力是大是小?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一个人的控制感、自我效能以及对人生负性事件的归因,都是个人心理调适和心身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 ⑴个人控制感:人们通常喜欢评估能否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结果与个人的控制点有关。控制点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内控),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外控)的一般性期望。有内控点的人相信自己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往往认为自己要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那些有外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运气、命运或他人决定的。内控点与健康、成就、社会活动积极性和幸福感相联系。 如果人们感觉能预测或控制各种应激源,那么大多数人就能容忍它们。对工作环境和活动有着最大控制的人─—比如经理主管人员和管理者─—很少会得病和感到有压力。而从事重复性工作和提升机会很少的雇员因对工作环境和活动的控制很小,所以他们更易得病和感到有压力。增强养老院里老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负起责任去照顾自己,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拥挤而言,并不是因为拥挤本身导致了压力的产生,而是个体感到不能控制或者躲避拥挤的环境因而产生了压力。对噪音的影响也是如此。控制感影响免疫系统,这就是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地从外科手术和一些疾病中康复的原因。对健康和幸福构成最大威胁的事情发生在你感觉无法摆脱一个不可预知而持续存在的情境。 ⑵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生活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能够确实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很重要。自我效能是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例如戒烟、减肥、减少胆固醇摄取以及规律运动的可能性。上述行为的预测并非如前所述的一般性的控制感,而是个人表现在特定行为上的信心。但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就算具备了很高的自我效能,例如很有把握自己能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但在另一方面的自我效能却可能十分低,例如没有把握自己能够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2020年(情绪管理)心理压力与应对

(情绪管理)心理压力和应对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硕0901班:王波 学号:M200973177 2010年5月20日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于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1.前言 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于新生到校3个月后,对新生的心理情况做过壹次普查,结果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这也引起了我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兴趣。 压力,亦称为应激,是指紧张或唤醒的壹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均是由许多特定的压力造成的。这些压力多半是来自外于事件的刺激,或者来自内于生理方面的影响,也有壹部分是由个体心理认知所诱发的。正如许多社会应激理论均把个体和社会整合起来,认为个体压力本身就是社会压力的壹部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壹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其于校学习和生活,仍将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目前,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于日益加深和扩大。某名校某大学生自杀坠楼身亡,某考生因未能考取理想大学郁郁寡欢,自我隔离,某大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等等。我们希望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联系受访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找出困扰着大学生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A.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周 周

周 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 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 3. 强迫观念指的是( )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 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认知疗法 [分值:1.0] 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 (B)尊重原则 (C)互利原则 (D)保持原则 [分值:1.0] 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

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挫折源和挫折感 (B)情绪和心态好坏 (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 (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分值:1.0] 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 (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 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发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 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答案(一)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1)答案共 181题 2013.3.23 固镇县城关八小碧云天 一、单选题 1、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2、气质类型为( )的人,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较低,所以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或胃溃疡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社交恐怖 答案:(D) 4、咨询者对来访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这是使用的哪种咨询技巧?() A、顺着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夸张下去,得出矛盾结论 B、帮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C、顺应来访者的思路,接纳包容来访者 D、对来访者提出一些直接的指示 答案:(A) 5、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A、外向 B、内向 C、型性格 D、型性格 答案:(C) 6、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A、惯性思维 B、逆向思维 C、定势思维 D、惰性思维

答案:(B) 7、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 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 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 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 答案:(A) 8、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 9、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 10、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1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1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答案:(A) 1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与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或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过度的压力总是与紧张、焦虑、挫折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会破坏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绪困扰,损害身心健康。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溃疡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溃疡病患者往往具有同样的特点:努力拼命工作,总是担心工作不完美,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经常体验到无助感等。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剌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剌激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样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型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处处可见,但为什么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却耿耿于怀,区别常常源于人们内心对压力的认知。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一种自我验证的预言: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畏惧压力。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由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若不改变原习惯,适应新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积郁成疾。例如出国留学,如果缺乏对环境改变所应有的心理准备,没有一定

心理压力与应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人们在纷繁复杂、如潮而至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现代生活中,压力是普遍存在和经常出现的,好比感冒,人人都会遇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分辨出在一个合理压力与过度压力间的筹别”。有关应激的大量研究表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个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暂时蛰居于象牙塔的研究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改革浪潮的影响,在面对文化变迁、时代嬗变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遭遇着来自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因素的重重压力。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习资源、就业机会薯的竞争愈演愈烈,使研究生心中本已失衡的天平,又被负载了一个不轻的压力砝码。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正呈逐年大幅上升的趋势。研究生的强迫症、焦虑、恐怖、偏执等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强迫症,焦虑、恐怖都是以焦虑为基本特征的,显然这与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舒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培养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促进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是当务之急了。 研究生,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兼具学生与成人的双重身份。其生理年龄已达到成人水平,心理发展也趋于成熟和完善。但由于生活经验与阅历的缺乏,研究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调节和控制自身与外部局势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面对突发性应激事件时,一部分研究生常常措手不及,在思维混沌状态中理智被负性情绪反应(如沮丧,焦虑,恐怖等)所左右。这不但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反而容易使研究生在压力重围中迷失自我,甚至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近期,由于实验的进展不顺,实验室的人际关系,及其生活中的琐事,给我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压力就是一把双刃剑。压力区分为正应激和烦恼。前者表现为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能增强心理警觉,推动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唤醒活动动机,可转化为促进个体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后者则表现为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倘若负性压力持续存在,并且达到一定强度,超过个体机能恢复正常的弹性极限,压力就会以“破坏”的形式,对身体组织结构,心理行为过程发挥作用。心理压力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由紧张、担忧和焦虑造成的肉体、精神和情感的综合问题。而对于我个人而言,烦恼与正应激皆存在。压力反应分为身体反应和心理行为反应。我主要是心理行为反应,个体的负面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悲观失望,容易激怒等等。偶尔也会出现颈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等,免疫功能降低,致使外界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感冒发烧也随之而来。身体与心理,就像原因与结果,共同构成人作为整体的属性。因此,应激下的身心反应彼此交错。相互影响,使应激成为一个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的多变量、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应激不能太持久,否则就有能量耗竭的可能。当人们的内在免疫力不断下降、应付能力大大减弱之后,精神崩溃、加速衰老等并发症便会蜂拥而至。 应对方式分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忽略型应对、压抑-敏感型应对、直面型-回避型应对。我采取的是直接面对的方式。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先通过打篮球这种运动方式来暂时稳定自己的情绪,放空自己,让自己回归理性。等到运动过后,身心压力都得到一定释放后,再来冷静面对现有的压力,寻找最正确,最为合理的解决方式,最后将事情较为合适的解决,基本不会出现搁置不管,拖延等情况。效果甚佳。 应对方式也可以建立应对功能上进行分类。将应对方式分为问题取向和情绪取向。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量的探索。从评价、情绪和问题三个功能维度上将应对策略划分为逻辑分析、情绪调节、释放情绪、信息寻求和问题解决5种。在传统的应对研究中,一般认为,问题中心应对比情绪中心更理性,更能缓解压力,减轻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而将情绪的机能主义观点引入应对研究,发现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与积极的健康后果相关。也可以认为,问题应对多用于可控环境,情绪应对多用于不可控环境。 从积极-消极两种维度将麻对策略分为积极应对策略和消极应对策略。这是国内研究者使用较多的一种分类法。但积极和消极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使用所谓积极的应对策略未必产生积极的应对效果,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也未必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关键要看使用的应对方式是否与压力情境相适合。 将应对策略分为卷入和摆脱两个维度也颇有特色。前者包括问题卷入和情绪卷入两因素。问题卷入包括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情绪卷入包括表达情绪和社会支持;后者包括问题摆脱和情绪摆脱两因素。问题摆脱包括逃避问题和愿望式思考,情绪摆脱包括自责和社会性退缩。这是一种比较完整和周全的分类方法,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

情绪控制与压力应对心理班会总结

情绪控制与压力应对心理班会总结 方法稳定情绪。为了让同学在压力面前能够沉着克服,了解自己情绪体验的变化,用正确的明白健康就像一张三条腿的凳子:一条腿是身体健康,另一条腿是心理健康,还有一条腿是生活质量;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这张凳子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其他的两条腿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活动流程: 主持人请心理委员赵红双上台讲话。 心理委员告诉同学怎样控制情绪,怎样发泄情绪,怎样调节情绪,并讲述自己是怎样控制情绪。 心理测试,主持人请班上同学自愿做心理测试题,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压力面前需要什么,了解自己的情绪,也让同学了解他们。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做,让同学知道自己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大家都不想上台做测试,最后主持人抽学号让同学做测试,一男两女共同完成测试。 小游戏“话说优点”,通过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了解班上同学,也让被别人说优点的同学更加有信心! 主持人请班上两位同学(一男一女)上台让其他人讲出他们的优点。 有同学没有讲出来,于是我们要求他唱歌。 活动不足: 个别同学还是很沉默,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别人无法了解他的心思。 活动在举行的过程之中,出现了“扎堆”现象,即为部分感情比较深的同学总是坐在一块,不与其他人交流,减小了自己的交友圈。

依然有同学不是很积极参加班会活动,无形中让主持人无法正常主持活动。 在“话说优点”游戏中发现许多同学对异性同学不是很了解。 从总体来说,这次班会开得还算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同学都积极的参于进来了。从他们的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经过这次班会后,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也知道怎样克服压力了。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这次主体班会的真正目的。 物流1002班赵红双 2011年3月14日

心理健康与压力纾解(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与压力纾解 一、单选题 1、哪项不是情绪的三要素() A、情绪的客观体验 B、情绪的主观体验 C、情绪的外部表现 D、人的生理基础 答案:(A) 2、哪项不是情绪的分类() A、激情 B、感动 C、心境 D、应激 答案:(B) 3、哪个不是情绪的最基本的表现() A、喜悦 B、愤怒 C、悲哀 D、兴奋 答案:(D) 4、哪项不是健康情绪的标准 A、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的 B、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引起它的情境相适应 C、情绪反应能够随客观情境的变化而转移 D、情绪反应有环境变化而转移 答案:(D) 5、挫折感() A、指个人在认识到自己的活动受到阻碍后引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B、指人从事活动没成功的感觉 C、指人的信息活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D、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 答案:(A) 6、哪项不是常见的积极性挫折反应() A、适应目标,循序渐进 B、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C、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D、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答案:(A) 7、哪一项不是内郁的压抑形式 A、冷漠 B、无情 C、焦虑

D、逃避与幻想 答案:(B) 8、哪项不是根据个人特质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程度将其分的类别()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 D、非常特质 答案:(D) 9、哪个不是艾森克的三因素人格理论() A、外倾性 B、多血质 C、神经质 D、精神质 答案:(B) 10、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依据人们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将人分为六种性格类型,哪一项不是的() A、权力型 B、社会型 C、随便型 D、宗教型 答案:(C) 11、哪个不是意识的结构() A、意识 B、有意识 C、潜意识 D、无意识 答案:(B) 12、哪项不是人格的机构组成部分 A、本我 B、自我 C、完我 D、超我 答案:(C) 13、哪项不是人格测验的应用() A、心理咨询 B、社会活动 C、人事选拔 D、教育评价 答案:(B) 14、哪项不是自我意识子系统构成()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决定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的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和奈维德1983年在他们合作的专著:《适应和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答案

第一讲导学--第一讲作业 作业说明:第一讲导学--第一讲作业 允许提交次数:1/1 总分:10 单选1、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阿拉木图成立大会上,就在其宪章中明 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是()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完全安宁。”(1/1分) 身体上心理 上 生理上心理上身体上心理上 正确答案:身体上心理上 答案解析: 单选2、以下哪一项不是健康的范围? (1/1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良好良好的道德品质 正确答案:社会关系良好 答案解析: 单选3从认知的构成来看,认知包括注意、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过程。 (1/1分) 记忆幻觉意识联想 正确答案:记忆 答案解析: 单选4抑郁认知三联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1/1分) 自卑自责的自我行尸走肉的环境彻底绝望的将来孤独自我的现状 正确答案:孤独自我的现状 答案解析: 单选5、最新研究表明,()可使人的寿命延长5年至10年。 (1/1分) 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与人沟通天真无邪 正确答案: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 单选6()是指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可能性。 (1/1分) 语义精确法替代性选择法去灾难化法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替代性选择法 答案解析: 单选7、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 (1/1分) 动作肢体表现表情语言 正确答案:表情 答案解析: 单选8、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1/1分) 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内分泌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影响免疫力,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影响智力,使人愚钝 正确答案:影响智力,使人愚钝 答案解析: 单选9、反应过度或麻木不仁就是()。 (1/1分) 情绪不健康情绪障碍神经病精神病 正确答案:情绪不健康 答案解析: 单选10、()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1/1分) 自闭症自卑症抑郁症悲伤症 正确答案:抑郁症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