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15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2.文言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

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三、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1. 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高阳,苗裔,朕(秦始皇后成皇帝专称),皇考(如丧考妣),摄提,贞,孟陬。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2.皇考为作者命名。

览揆,初度,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四、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3.作者内美且修能。

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5.时不我待,担心美人迟暮。

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天时运转,春秋轮转,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将无所成就,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6.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9课离骚(节选) (一)作者简介 屈原隐居花园洞 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则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一)背景链接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15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2.文言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

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步骤】 一、导引: 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二、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 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参考: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寅年正当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间|先父观察测度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叫着灵均|我既有众多的内在美质,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联成饰物挂在身边|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兰,晚入洲泽采摘宿莽|时光飞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递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五、问题探讨: 1、概括1——4句诗的大意。 写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 2、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 是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为什么要写降生时刻的不平凡? 意在标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4、5—8句写了什么? 介绍自己美好的名字。 5、为什么要写这些? 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与自爱。 *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 6、看9—12句写了什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读准字音,积累字词积累链接 1、屈原:名,字,时期国政治家、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 》、《》、《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 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纪念屈原的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 千古忠贞千古仰 屈平辞赋悬日月江咽万语吊斯人一生清醒一生忧楚王台榭空山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 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 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

人教版语文离骚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

《离骚》(节选) 屈原长太息①以掩涕兮,哀民生②之多艰。 余虽好③修姱鞿以羁兮,謇朝谇④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⑤兮,又申⑥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⑦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⑧兮,终不察夫民心⑨。 众女嫉余之蛾眉⑩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⑴道之不察兮,延伫⑵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⑶兮,驰椒丘⑷且焉止息。 进⑸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⑹。 制芰⑺荷以为衣兮,集⑻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⑼兮,苟余情其信芳⑽。 高余冠之岌岌⑾兮,长余佩之陆离⑿。 芳与泽其杂糅⒀兮,唯昭质⒁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⒂兮,将往观乎四荒⒃。 佩缤纷⒄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⒅。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⒆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⒇

注释: ①太息:叹气。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谓。③好:喜欢。一说为衍文(见 姜亮珍《屈原赋校注》引臧庸《拜经日记》)。④谇(suì):谏。⑤蕙纕(xiān ɡ):以蕙草编缀的带子。⑥申:加上。⑦九死:极言其后果严重。⑧浩荡:本义是大水横流的样子,比喻怀王骄横放纵。⑨民心:人心。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谣诼(zhuó):楚方言,造谣诽谤。?规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规,用以定圆,矩,用以定方,这里指法度。?绳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 竞:争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忳(tún):忧愁、烦闷,副词,作“郁邑”的状语。?溘死:忽然死去。?鸷鸟:鹰隼一类性情刚猛的鸟。?圜:同“圆”。? 攘诟:遭到耻辱。?伏:通“服”,保持。 ⑴相:看;观察。⑵延伫:长久站立。⑶皋:水边之地。兰皋:生有兰草的水边之地。⑷椒丘:长有椒树的山丘。⑸进:指仕进。⑹初服:未入仕前的服饰,喻指自己原来的志趣。⑺芰(jì):菱叶。⑻集:聚集。芙蓉:荷花。⑼已:罢了;算了。⑽信芳:真正芳洁。⑾岌岌:高耸的样子。⑿陆离:长长的样子。⒀杂糅:掺杂集合。⒁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⒂游目:纵目眺望。⒃四荒:四方极远之地。⒄缤纷:非常美好的样子。⒅弥章:更加显着。章:同“彰”,显着。⒆体解:肢解,犹言粉身碎骨。⒇惩:悔戒。 全文翻译: 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我虽然爱好高洁又严于律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废弃。既然因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但我还要加上芳香的白芷。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糊涂啊,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说我善淫大肆散布流言飞语。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啊,违背法度把政令改变抛弃。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只有我被困厄在这不幸的世纪。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

高中离骚原文及译文知识讲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崇尚美德严于责已,却早晨进谏晚上就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佩戴惠草啊他们指责,爱好采集茝兰又来攻击。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措施。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责骂和耻辱。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我在兰草水边打马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去把我旧服重修。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采集荷花花瓣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因为)芳香光泽糅一起,(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四望,我要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戴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着一阵阵浓郁清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案例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

(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学案

2离骚(节选)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修姱.(kuā)羁.(jī jī)謇.朝谇.(jiǎn)(suì)蕙.(huì 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善淫.(yín) 侘傺 ..(chà chì) 鸷.鸟(zhì) 攘诟 ..(rǎnɡ ɡòu) 兰皋.(ɡāo) 芰.荷(j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实词 (1)固 ①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 (2)修 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形容词,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 ③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④茂林修.竹(形容词,长) (3)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爱好)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擅长) ③善.万物之得时(动词,羡慕) ④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善,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2.虚词

(4)虽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唯,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纵然,即使)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 (5)之 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 ②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⑤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乎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 ②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8.何方圜 ..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和圆凿 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怨灵修之浩荡 ..兮 古义:恣情,放纵。 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 ..兮 古义: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细致,精巧。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

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完整版

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hào)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xiānɡ)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tún)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rǎnɡ)诟(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参考译文】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忍受责怪,容忍咒骂。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简介“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2

《第5课离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离骚全文及高中离骚节选及翻译

高中离骚节选及翻译:2~3页离骚全篇及翻译:3~12页

高中《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 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傍晚就被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做的腰带为理由罢免我, 又申之以揽茝: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怨就怨神仙(指楚王)这样荒唐啊, 终不察夫民心:他始终不体察人民的心声。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那些女子(指奸臣)妒忌我的秀美的眉毛(指高尚的德行),谣诼谓余以善淫:造谣诬蔑说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 偭规矩而改错:背弃规矩而又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是非标准追求歪曲事实, 竞周容以为度: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原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坚决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 鸷鸟之不群兮: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 延伫乎吾将反: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回朕车以复路兮: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赶着我的马车缓缓在兰草水边行走, 驰椒丘且焉止息: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责难啊, 退将复修吾初服: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偿宿愿。 制芰荷以为衣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芙蓉以为裳: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不吾知其亦已兮: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 长余佩之陆离: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 必修3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A.苗裔(yì)孟陬(zōu) 揆余度(kuí)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昌被(pī) 窘步(jiǒng)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 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 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诗经》的篇幅,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结构。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作用。 答案:四长短不一较短较长复杂宏伟瑰丽多姿兮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 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离骚-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作者:屈原 【家世生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 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莽宿)。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以上是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政治理想】 昔三后之纯粹兮,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

固众芳之所在。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 岂惟纫夫蕙茝!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彼尧舜之耿介兮,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 既遵道而得路。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何桀纣之猖披兮,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 夫唯捷径以窘步。贪图捷径落得走投无路。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 路幽昧以险隘。祖国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岂余身之惮殃兮,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 恐皇舆之败绩!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忽奔走以先后兮,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 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 反信谗以齌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 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指九天以为正兮,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 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 (此句为衍句) 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 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 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 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以上是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坎坷挫折】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 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畦留夷与揭车兮,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 杂杜衡与芳芷。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含答案解析)

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诗句含义。 2.鉴赏诗人的自我形象,理解诗人爱国情操。 3.鉴赏比兴的艺术手法及拟人、比喻、象征。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渔父》《招魂》等,其中《离骚》是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

5 离骚(节选)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修姱./纨绔.蕙纟襄./镶.嵌纯粹./朝谇.夕替 B.揽茝./臣.服谣诼./啄.食侘.傺/叱咤.风云 C.溘.死/磕.碰鸷.鸟/鸾.凤方圜./囫.囵吞枣 D.兰皋/嗥.叫芰.荷/岌.岌相.面/相.道不察 项,kuā/kù,xiāng,cuì/suì;B项,chǎi/chén;zhuó,chà/zhà;C 项,kè/kē,zhì/luán,yuán/hú;D项,gāo/háo,jì/jí,xi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怨灵修 ..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 B.众女 ..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喻指楚王周围众多结为朋党的奸邪小人)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宠争荣的目的)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肢解,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项,灵修:神明而有远见的人,指楚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孰异道而.相安②偭规矩而.改错 B.①哀民生之.多艰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竞周容以.为度②集芙蓉以.为裳 D.①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项,都是介词,译为“把”。A项,①表转折关系,②表承接关系;B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①通“唯”,只,②即使。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项,“错”通“措”;C项,“章”通“彰”;D项,“圜”通“圆”。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长.余佩之陆离 B.佩缤纷 ..其繁饰兮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屈心而抑志兮 项为形容词用作名词,缤纷多样的装饰;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人教版语文离骚节选逐句翻译及注释知识讲解

人教版语文离骚节选逐句翻译及注释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注释:太息:叹息,叹气。掩涕:拭泪民生:百姓的生活。 句意:我长长叹息不断地拭泪, 哀伤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余虽好(hào)修姱(kuā)以革几(jī)羁(jī)兮, 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注释:虽:只是好:喜欢。修=姱:美好革几(jī):马缰绳羁(jī):马笼头謇:语气词朝:早晨谇:进谏替:解职,废弃 句意: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是早上刚刚进谏,晚上就遭到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xiānɡ)兮,又申之以揽茝。 注释:替:废弃,贬黜。蕙:蕙草。纕:佩戴。申:加。以:因为。揽茝:采集白芷。句意:既因为佩戴蕙草而贬黜我啊,又因为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句意:只要是我所向往和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fú)民心。 注释:灵修:楚怀王。浩荡:荒唐。民心:人心,诗人的苦心。 句意:怨君王你太荒唐啊!始终不知道体察我的苦心。 众女嫉(jí)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注释:众女:比喻“群小”,小人们。蛾眉:细长的眉,谓如蚕蛾之触角。此处指美好的容貌,借以比喻“贤才”。谣诼:造谣毁谤。淫:行为不端。 句意:小人们嫉妒我的贤能,反而造谣污蔑说我是淫邪的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

注释:固:本来。时俗:世俗,流俗。工:善于,善长。偭:违背。错:通“措”,措施。 句意:本来,世俗就是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bèi)绳墨以追曲(qū)兮,竞周容以为度。 注释: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准绳和墨斗。比喻规矩或法度。周容:迎合讨好。以为:作为。度:法度,准则。 句意:离开准绳墨斗准求邪曲,争着把迎合讨好作为处世准则。 忳(tún)郁邑余侘傺(chà 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注释:忳:愤懑。郁邑:心情郁悒的样子。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 句意:我忧郁失意啊!唯独我现在走投无路。 宁(nìng)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注释:溘:忽然,突然。 句意:宁愿立刻死去或流放他乡,我也不能做出丑态苟且偷生。 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注释:鸷:凶猛的鸟,鹰、雕等。不群:不合群。固然:本来就是这样。 句意: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注释:方:方枘(ruì)。圜:圆凿。 句意: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rǎng gòu)。 注释:屈:使……受委屈。抑:使……受压抑。尤:责骂。攘:忍受。垢:侮辱 句意: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