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雪皑皑(ái)泥毡(zhān)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六、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七、文章结构

1.四渡赤水出奇兵

诗的前5行为第一层,主要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的后12行为第二层,主要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

2.过雪山草地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

第二层(5~10行):歌颂红军战士。

第三层(11~12行):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

八、重点语句分析

1.横断山,路难行……

“路难行”,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这两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诗的第二层主要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一切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诗题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诗歌末句中的“真如神”与诗题中的“奇”字相照应。细细揣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中,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

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雪山图——群山白雪皑皑,四围茫茫一片,高原寒气刺骨,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却勇敢向前。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雪山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四句三字一顿,节奏整齐,再加上演唱时深沉有力而悠长的曲调,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

4.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低头”,雪山“迎”接远客——红军,作者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人对红军产生了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红军以草作“毯”,以泥作“毡”,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乐观精神。这两句诗将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写得生动形象。

5.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诗中写景、写人,都是为了表现红军战士“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崇高形象。而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这样不怕艰苦、英勇顽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即揭示了其根本原因。诗的这最后两句,把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感人。

九、写作特色

1.感情色彩鲜明。

作者热情地讴歌红军战士,如“军民鱼水一家人”歌颂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间的亲密关系;“战士双脚走天下”赞扬了红军勇于吃苦的精神;还有“红军都是钢铁汉”“官兵一致同甘苦”等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红军的热情歌颂之情。同时,作者对敌人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如“敌人弃甲丢烟枪”。

2.语言精炼优美。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后12句,写到了红军四渡赤水、过乌江、兵逼昆明、奇袭金沙等事,语言高度概括。两首诗的语句均是三字一句或七字一句(只有一句是八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演奏。诗中还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有比喻,如“天如火来水似银”;有反复,如“横断山,路难行”;有拟人,如“雪山低头迎远客”等等。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提示:

1.可回忆看过的电影、电视,搜集精彩片断。

2.描绘时要围绕故事中心讲出人和事的一些细节。

3.采用口语。

(二)提示:

1.多读几遍课文,然后思考全诗的中心。由此再去找中心句。

2.要考虑诗中所写的中心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三)提示:理解“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这句话时,重在对“长征”二字的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

谈当前如何发扬长征精神,可根据各人的工作岗位、奋斗目标等情况来考虑。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压黔境(jīn)B.雪皑皑(ái)

C.千锤百炼(chuí)D.草毯泥毡(zhān)

2.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A.下、兵、明、程、神B.明、程、神

C.兵、明、程、神D.下、明、程、神

3.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是()

A.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B.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4.《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

A.军民鱼水一家人B.战士双脚走天下

C.敌人弃甲丢烟枪D.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A.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B.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C.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D.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6.对“草毯泥毡扎营盘”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句是比喻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这句是拟人句,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草”“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营盘”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7.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A.横断/山,路/难行……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兵临贵阳/逼昆明D.革命/理想/高于天

8.对“乌江天险重飞渡”的“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多次、几次B.指红军领导对渡乌江工作的重视C.指“注重”D.第二次(渡乌江)

二、默写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诗中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试加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认真研读全诗,说说红军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不怕艰苦,进行长征?试从诗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这首诗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你选几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两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

山峭耸。

雄关险,

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追穷打夺泸定。铁索桥上威风显,勇士万代留英名。

1.上面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诗的前四句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找资料,向小朋友们讲述红军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打泸定、过铁索桥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诗,然后答题

会师献礼

顶天地,火光万道迎空舞,

志凌云。

山城堡,

军威振。

夜色朦胧群山隐,三军奋勇杀敌人。霹雳一声动地鸣。兄弟并肩显身手,痛歼蒋贼王牌军。旭日东升照战场,会师献礼载功勋。

1.解释: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A 2.C 3.BD 4.D

5.D 6.B 7.A 8.A

二、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三、1.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主要是从气候寒冷、缺衣少粮这两方面来写的。

2.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4.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说到一点理由即可)

四、1.铁索桥上威风显,勇士万代留英名

2.如“健儿巧渡”、“孤舟勇”、“威风显”、“留英名”等。

3.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4.略

五、1.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2.旭日东升照战场,会师献礼载功勋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解渴.( ) 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泥zhān( ) 2.《长征组歌》在演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在唱歌的時候,在《长征组歌》前面再起一个名字,比如说在上海演出就叫做《难忘的旋律〈长征组歌〉!》在北京演出叫做《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到哈尔滨去演出叫做《世纪回想〈长征组歌〉!》,如果到革命老区去演出叫做什么呢?你能否出谋划策? 3.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4. 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说说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信息?(写出四条)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2、《长征组歌》两首

2、《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 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 毯tǎn 侵qīn 似sì 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 shì 似的zhòng 重兵 扎zhā 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 包扎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jī 奇数 解jiè 解送 jiě 解嘲 xiè 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高于天——于,比。

课本剧《长征组歌》剧本

课本剧《长征组歌》 演员(按出场顺序): 旁白—— 唱诗——《飞越大渡河》 第一幕 参谋—— 部队首长A—— 部队首长B—— 第二幕 周团长—— 担架小战士A—— 担架小战士B—— 部队首长B—— 唱诗——《过雪山草地》 第三幕 部队首长C—— 小战士—— 唱诗——《七律长征》 突然,一位参谋吃力地走到跟前:“报告!前面发来急电,说抬着周团长的担架掉队了,要求我们务必找到他们。” 彭德怀:“知道了!少奇同志,周团长是攻占娄山关的英雄,为革命已经失去一条腿,如今……”他说不下去了。 刘少奇:“警卫员,一定要保证彭军团长的安全,我去找掉队的周团长!” 背景:在一个有水塘的草地旁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着担架的小战士也有气无力的坐在草地上,几天的不进食让他们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坐起身来,望着两个有气无力的小战士,眉头不禁皱了一下。拿起那袋所剩无几的炒面,无力的对这其中一个小战士)周团长:“小同志,你吃一点吧?有力气走出草地!”小战士没有回应,依旧耷拉着头。(周团长叹了口气):“也去是他太累了,睡着了吧。”(他吃力的转过头看着那坐在担架后的小战士):“快小同志,你吃了吧!”小战士(有气无力):“周团长,还是…..您……吃了吧!我不…..行了,您…..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您吃…..吧!”周团长(无奈又生气):“我是个残废,就算吃了也走不出这草地!你们是革命的火种,也是中国的希望。我不行了。我要把生留给你们,只是为党,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也许这也是我周某人为革命做出的最后的贡献了!”小战士(激动的说):“不,团长你是革命的英雄,你一定要也一定会活下去的。”周团长看了看水塘突然笑了起来:“这正是上天赐予我周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 篇一: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 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黔境()皑皑()千锤百炼()泥毡() 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 活动二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 (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 班交流) 活动三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 共同特点?②欣赏《<长征组歌>两首》视频,感受歌词 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

《长征组歌》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教学过程: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重飞渡shì似的zhòng重兵扎zh ā扎营盘乘chéng乘机,乘人之危zā包扎shèng千乘之国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xíng行囊,行云流水jī奇数解jiè解送jiě解嘲xiè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炊——烧火煮熟食物。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高于天——于,比。二.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

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三.背景资料: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雪皑皑(ái)泥毡(zhān)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六、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七、文章结构 1.四渡赤水出奇兵 诗的前5行为第一层,主要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的后12行为第二层,主要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 2.过雪山草地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 第二层(5~10行):歌颂红军战士。 第三层(11~12行):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 八、重点语句分析 1.横断山,路难行…… “路难行”,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这两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诗的第二层主要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一切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诗题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诗歌末句中的“真如神”与诗题中的“奇”字相照应。细细揣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中,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 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雪山图——群山白雪皑皑,四围茫茫一片,高原寒气刺骨,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却勇敢向前。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雪山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四句三字一顿,节奏整齐,再加上演唱时深沉有力而悠长的曲调,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 4.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低头”,雪山“迎”接远客——红军,作者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人对红军产生了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红军以草作“毯”,以泥作“毡”,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乐观精神。这两句诗将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写得生动形象。 5.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诗中写景、写人,都是为了表现红军战士“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崇高形象。而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这样不怕艰苦、英勇顽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即揭示了其根本原因。诗的这最后两句,把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感人。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 【背景知识】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这套作品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学习目标:1.把握歌词的内容,了解歌词所反映的中心思想。2.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欣赏其艺术特色。3.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黔(qián):贵州省的简称。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皑皑(á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毯(tǎn):毯子、毛毯、地毯 毡(zhān):毡子、毡帽 (二)课文评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 1.结构内容:《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wo songs of t he long march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基础题1.下列各组加粗字中与课文中相同字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和()(6分)(1)横断山a.横 眉 b.横蛮 c.横贯 d.横直(2)亲人送水来解渴a.押解b.解潮 c.解冻 d.解剖你在课文中还能找出几个多音字吗?自己归纳一下,整理在语文笔记本上。 2.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4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4分)()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4.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6分) (1)四渡赤水出奇兵()a.出人意料 的 b.特殊的(2)革命理想高于天

()a.和天一样高 b.比天高(3)天如火来水似银()a.水的颜色像银子一样b.水像银子一样珍贵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天如火来水似银 b.军民鱼水一家人c.红军都是钢铁汉 d.雪山低头迎远客 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0分)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7.下列歌词中,能揭示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是哪几句(8分)()a.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b.红军都是钢铁汉c.军民鱼水一家人 d.官兵一致同甘苦e.敌人弃甲丢烟枪 f.野菜充饥志越坚

《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长征组歌两首

兴庆区月牙湖回民第二中学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张晶晶第章(单元) 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题《长征组歌》两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内容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重点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难点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具 设计思路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 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 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课前预习: 正音、正字、释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再现: 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 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 创作。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皑()黔()毡()草毯()扎() 2释意 二次备课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五、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六、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若时间不够可视为课后作业) 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律长征》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⒈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⒉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 上)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

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长征组歌两首课堂练习含答案

《<长征组歌>两首》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填空题 1、《长征组歌》的词作者是________,这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_周年而作的。 2、《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雪山草地》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敌重.兵()压黔.境()泥毡.()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四度赤水____ 千锤百练____ 野菜充讥____ 白雪铠铠____ 二、选择题 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年举世瞩目 ....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 叹为观止 ....。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 爱莫能助 ....了。 D、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 ....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7—10题。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长征组歌二首

二《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ò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七律·长征》教案_《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 / 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郭琼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 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我用两课时上完了《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的成功处是学生在了解了四渡赤水、过草地的有关知识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讨论过程中能学会环境的烘托与渲染作用,能基本把握两篇文章的异同,并能当堂成诵。 学生的创新表现在讨论两文的异同时,能举出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与乐观情怀,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都运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方式,并且以七言为主;语言都很凝练形象。能看到两诗的中心不同;红军遇到的困难不同。在此基础上还能较好的分析出比较的好处。 在学生间互相提问质疑时,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时,做到了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反思二: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本来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们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个个跃跃欲试。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有的说后半部分要读得快点,因为打了胜仗,心情高兴;还有的说后半部分句子的前面要读的稍微慢一点而后句要快,因为有动词,也说明行军神速。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一点,调子要高,才能强调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还有的说开头写环境的四句应读得特别慢,并指出重音在断和难上。

让学生说的同时我也让他们示范去读,他们俨然一位小老师,读得有板有眼。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如:从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反思三: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的。学生掌没掌握心理比较有底。现在利用导学案来上这样的课,我的心里有点黄。于是,我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把课文熟读成诵。 我个人也查找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通过导学案练习发现学生能更准确地从文中找出表现红军难和表现毛主席用兵神的词句。通过欣赏和和学唱这两首诗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背熟了课文。

《七律 长征》《长征组歌》

《七律长征》学习设计 学科:__班级:__姓名:__ (1)导学问题: 1、本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2、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可诗中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 (二)训练设计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6—19题。 (8分) 七律长征过草地 毛泽东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八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6.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 [答]《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 1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 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组歌》两首

二《长征组歌》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渡赤水出奇兵》,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律长征》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