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000·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

·综述·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马琴 杨薇 陈水龄

【摘要】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临床运用广泛。本文整理分析有关乌梅丸的病机及该方的临

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梅丸;病机;临床运用;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f Wumei pill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Ma Qin, Yang Wei, Chen Shuiling. Eye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Corresprondingauthor: Yang Wei, Email: 184950196@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

【Abstract】 Wumei pill from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Wumei pil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and 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Wumei pill; Path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

乌梅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由乌梅、黄连、黄柏、桂枝、附子、川椒等10味药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作用,原方主要用于蛔厥、久痢。现代对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对其临床运用有了新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对乌梅丸的病机认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对乌梅丸病机的认识

《伤寒论》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蛔厥者,乌梅丸主之。”乌梅丸治疗蛔虫扰动、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肢厥逆的蛔厥症,为厥阴病篇之主方,可治脏厥。病机特征是“潜藏于内,变动不居”[1]。脏厥本质为脏寒,独阴无阳;蛔厥亦为脏寒,故病机相侔,都用乌梅丸治之。历代医家对于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①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为寒热错杂,又以上热下寒为主。《四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10.028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课题(ZZ11-040);高健生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

作者单位:100040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

通信作者:杨薇,Email: 184950196@qq.c om 圣心源》曰:“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伤寒缵论》云:“乌梅丸主胃气虚而寒热错杂之邪积于胸中,故蛔不安而时时上攻。故仍用寒热错杂之味治之。”《医宗金鉴》认为乌梅丸“解寒热错杂,阳明混淆之邪”。刘渡舟运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之寒热错杂证,以调理肝胃之不和。②根据《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分析认为乌梅丸的病机是“肝气亏虚,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2-3]。③李士懋[4]推崇其病机为肝阳虚,认为乌梅丸是治肝阳虚致火郁的方剂,厥阴病的本质为肝阳虚致寒热错杂证。由上可知,乌梅丸的病机主要为寒热错杂、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运用中,后世医家根据乌梅丸的病机特点,广泛用于各科疾病。

2临床应用

2.1 溃疡性结肠炎:王金明[5]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观察组给予乌梅丸,均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3.3%、对照组为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1001·

84.4%。魏文先等[6]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口服)与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乌梅丸加减)各34例进行比较,均连续给药28 d 后,治疗组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李兰芳[7]将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加减方,治疗15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9%。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覃优[8]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与联合组各49例,对比组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莫沙比利对照联合服用,联合组运用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均治疗90 d,联合组有效率为95.92%,对比组为75.51%。马银平等[9]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54/57),对照组为82.1% (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36);治疗组的H.pylori转阴率为88.2%(45/51),对照组为48.0%(2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3,P<0.001)。提示,乌梅丸联合三联疗法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3 胃食管反流病:李丹丹等[10]研究认为,乌梅丸水煎剂可减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胸痛、泛酸、反胃症状。周燕等[11]将1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观察组(服用雷贝拉唑联合乌梅丸汤剂)各80例,用药8周后,观察组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体部远端廓清能力。

2.4 肠易激综合征:陈雅菲[12]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乌梅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3.02%,对照组为70.45%。叶涛和陶夏平[13]对46例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结果,治疗后1、2、4周时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8.70%(27/46)、8

4.78%(39/46)、97.83%(45/46),提示乌梅丸可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

2.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谢更钟等[14]运用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西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乌梅丸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刘晓瑞等[15]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的病机出发,探析乌梅丸治疗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认为乌梅丸体现了上下同治、标本兼治的思想。杨月花等[16]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认为,乌梅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西沙比利。

2.6 心率失常:伍建光和赖俊宇[17]将8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分为服用盐酸胺碘酮片的对照组与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联合乌梅丸的观察组进行比较,连续治疗4周,乌梅丸加减可减少冠心病室性早搏数,减轻临床症状。彭健[18]运用乌梅丸治疗阿斯综合症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李雯等[19]通过总结验案认为,乌梅丸治疗缓慢心率失常患者有效。

2.7 哮喘:唐鸽[20]研究认为,乌梅丸联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李小军[21]临床观察认为,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效果。刘谦[22]将夜间哮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均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

2.8 失眠:王爱华和李国焕[23]研究认为,乌梅丸用于慢性乙肝失眠取得良好效果。杜津莉等[24]将165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予以艾司唑仑、靳三针、靳三针联合乌梅丸组治疗。结果,靳三针联合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组、靳三针组。

·1002·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

2.9 抑郁症:徐志男[25]将54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组予加味乌梅丸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5%。

2.10 过敏性鼻炎:何显文[26]将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中医组35例,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中医组服用乌梅丸,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

3.33%,中医组为97.14%。

3小结

目前,乌梅丸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系统、多部位疾病,发挥了中医整体观的治病优势。但根据文献总结看出,乌梅丸在内科的应用报导较多,五官科、皮肤科等报道较少,且在五官科、皮肤科等应用方面主要以个案报道多见,今后是否在以个案报道为主基础上,加强其试验论证,分析其治疗眼科、皮肤科等疾病的作用,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尚待进一步探讨。

利益冲突申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马琴:酝酿和采集分析数据、起草与撰写文章;杨薇:支持性贡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进行审阅;陈水龄:采集数据

参 考 文 献

[1]胡镜清,江丽杰. 从病机原义解析辨证识机论治[J]. 中医杂志,2015,56(24):2098-2001,2103. DOI:10.13288/j.11-2166/r.

2015.24.007.

[2]王素波,杨瑞宁. 浅谈对乌梅丸病机及临床的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123. DOI:10.3877/j.issn.

2095-8242.2017.11.116.

[3]郝知音,班光国,芦剑锋. 乌梅丸证病机新解[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88-89. DOI:10.13424/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ki.jsctcm.2015.02.033. [4]李士懋. 临证一得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71-412.

[5]王金明. 用乌梅丸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11-112.

[6]魏文先,翟玉云,邹颖. 乌梅丸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17,32(11):2208-2211. DOI:10.

16368/j.issn.1674-8999.2017.11.575.

[7]李兰芳. 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2):180. DOI:10.159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ki.gocm.2017.02.151. [8]覃优. 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8):884. DOI:10.3969/j.issn.1004-2814.

2017.08.007. [9]马银平,靳秀芳,徐凤超,等. 乌梅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8):

702-70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08.005. [10]李丹丹,袁星星,杨磊,等. 乌梅丸水煎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

51-53.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7.02.024.

[11]周燕,李保良,姚李吉,等. 乌梅丸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J]. 中药材,2016,39(5):1169-1172.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6.05.055.

[12]陈雅菲. 乌梅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信息,2017,34(5):98-100.DOI:10.

3969/j.issn.1002-2406.2017.05.028.

[13]叶涛,陶夏平. 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8):689-691.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8.006.

[14] 谢更钟,何艳惠,张志玲,等.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272-1276.

DOI:10.16448/j.cjtcm.2017.0424.

[15]刘晓瑞,黄彬洋,高泓,等. 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析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J]. 山东中医杂志,2017,36(11):932-934.

DOI:10.1629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ki.0257-358x.2017.11.006.

[16]杨月花,刘全中,丁靖,等.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1):

12-16. DOI:10.13359/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ki.gzxbtcm.2016.01.004.

[17]伍建光,赖俊宇. 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0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212-215. DOI:10.13422/j.

cnki.syfjx.2014220212.

[18]彭健. 乌梅丸加减治疗阿斯综合征临床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780-1782. DOI:10.3969/j.issn.1004-745X.

2015.10.031.

[19]李雯,汪东东,朱翠玲. 朱翠玲运用乌梅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验案赏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7):988-989.

DOI:10.16448/j.cjtcm.2017.0329.

[20]唐鸽. 乌梅丸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26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41-145. DOI:10.196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ki.

1671-3141.2017.66.085.

[21]李小军.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体会[J]. 山西中医,2016, 32(7):34. DOI:10.3969/j.issn.1000-7156.2016.07.017.

[22]刘谦. 乌梅丸治疗夜间哮喘的临床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3]王爱华,李国焕. 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经验总结[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78-180. DOI:10.14164/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11-5581/r.2017.06.091.

[24]杜津莉,樊炜骏,杜洪娟. 靳三针结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8):1104-1107.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7.08.27.

[25]徐志男. 加味乌梅丸汤剂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观察[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26]何显文. 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32. DOI:10.

3969/j.issn.1671-3141.2016.59.120.

(收稿日期:2018-08-22)

(本文编辑:高荣慧)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000·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 ·综述·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马琴 杨薇 陈水龄 【摘要】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临床运用广泛。本文整理分析有关乌梅丸的病机及该方的临 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梅丸;病机;临床运用;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f Wumei pill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Ma Qin, Yang Wei, Chen Shuiling. Eye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Corresprondingauthor: Yang Wei, Email: 184950196@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6611626.html, 【Abstract】 Wumei pill from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Wumei pil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and 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Wumei pill; Path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 乌梅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由乌梅、黄连、黄柏、桂枝、附子、川椒等10味药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作用,原方主要用于蛔厥、久痢。现代对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对其临床运用有了新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对乌梅丸的病机认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对乌梅丸病机的认识 《伤寒论》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蛔厥者,乌梅丸主之。”乌梅丸治疗蛔虫扰动、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肢厥逆的蛔厥症,为厥阴病篇之主方,可治脏厥。病机特征是“潜藏于内,变动不居”[1]。脏厥本质为脏寒,独阴无阳;蛔厥亦为脏寒,故病机相侔,都用乌梅丸治之。历代医家对于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①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为寒热错杂,又以上热下寒为主。《四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10.028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课题(ZZ11-040);高健生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 作者单位:100040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 通信作者:杨薇,Email: 184950196@qq.c om 圣心源》曰:“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伤寒缵论》云:“乌梅丸主胃气虚而寒热错杂之邪积于胸中,故蛔不安而时时上攻。故仍用寒热错杂之味治之。”《医宗金鉴》认为乌梅丸“解寒热错杂,阳明混淆之邪”。刘渡舟运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之寒热错杂证,以调理肝胃之不和。②根据《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分析认为乌梅丸的病机是“肝气亏虚,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2-3]。③李士懋[4]推崇其病机为肝阳虚,认为乌梅丸是治肝阳虚致火郁的方剂,厥阴病的本质为肝阳虚致寒热错杂证。由上可知,乌梅丸的病机主要为寒热错杂、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运用中,后世医家根据乌梅丸的病机特点,广泛用于各科疾病。 2临床应用 2.1 溃疡性结肠炎:王金明[5]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观察组给予乌梅丸,均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3.3%、对照组为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来源 《伤寒论》。 乌梅丸组成 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 乌梅丸用法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乌梅丸功用 温脏安蛔。 乌梅丸主治 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乌梅丸禁忌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方论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乌梅丸实验研究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

伤寒论经方临床应用笔记整理

柴胡类方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主脉:弦细。 病位:半表半里。 病机:1、上焦火郁 2、中焦胃虚→关键→病理基础:胃气虚 3、下焦饮逆 4、正邪交争于半表里 病性:寒热错杂,以热为主;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治法:解表清热,补胃化饮,疏利三焦。 主方: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炙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1两=6g 1升=48g 一枚=2g 煎服法:六碗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煮,熬成三碗,去滓再煎至一碗半,每次服半碗,每日三次。 →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 汤、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 柴胡法 ·邪在半表里——往来寒热——柴胡 ·上焦火郁——口苦、咽干、心烦——柴胡 黄芩 ·中焦胃虚津亏——咽干、默默不欲饮食——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下焦饮逆——目眩、胸胁苦满、喜呕——半夏 生姜 黄芩汤 外感热病理法: ·寒热病势分阴阳 ·虚实表里分大小 小阴旦汤:黄芩汤+生姜二两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芍药四两 小阳旦汤:桂枝汤 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人参三两 正阳旦汤:桂枝汤+饴糖一升 ·阳旦法则:外感——温热: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阴旦法则:外感——风寒: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方机:阳明里热,伤津耗血 主方: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用量理法:一两——清无形之热邪→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二两——入血分,凉血开闭,清已着血之热邪→当归散,奔豚汤 三两——清已郁结之热邪→小柴胡汤 清已伤津之热邪→黄芩汤 结饮之热邪(入水分)→生姜泻心汤 动血之热邪(入血分)→黄土汤 小阴旦汤 大阴旦汤 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实 虚 寒 热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2014-12-12 09:52:57 伤寒之要+《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骨刺消痛汤.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膝关节病汇总伤寒之要天地混沌,本是一气,动而分阴阳,阴阳三分,遂有六经(经字应该是病字,从俗,下同),阳经在上当下行,阴经在下当上行,阴阳相交,身体安泰。阳经不降即为病,阴经不升即为病。故太阳不降,麻桂以开之,令其降;阳明不降,白虎、承气以清降之,少阳不降,小柴胡汤以降之,(柴胡不是升药,观本经即知)此三阳病之大要。太阴不升,理中辈;少阴不升,四逆辈,厥阴不升,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此三阴病之大要。总其要,阴病在一个升字,阳病在一个降字,明乎升降两字,可知伤寒论之要义矣,以此观伤寒,自有居高临下之势,否则徒研方证,流散无穷矣。《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思想,道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从历史发展分析,中国传统医学的起源、体系的建立和道教的创立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汲取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先秦道家思想、古代巫术、神仙方士等的实践活动,都曾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和道教的萌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养料。春秋时期《老

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主要经典的产生,此后的《管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著作进一步继承和阐发了道家思想,强调“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一直为后世所推崇。道家学说,其义精深,其奥无穷,除了在哲学和政治上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以外,对于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先秦两汉道家与医药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道家著作中含有医药成分,而且表现于当时的医药著作里也具有道家思想,诸如托名道家人物,援道入医,提倡恬淡养生,追求长生乃至不死等。现今所知的汉代医药著作,大致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及的医著;二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方技”著作;三是《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述及的方技书;四是流传至今的、据汉学者考证为汉代的医药著作;五是1973年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医学帛书、竹简。在此五个部分中,均有托名道家人物的医药著作。[1]两汉医药著作大多与道家有关,甚至直接托名道家推崇的上古人物,是当时的时代风气使然。黄老学派尊黄帝、老子为道家的创始人,而其理论基础则是老子哲学。这一时期是老子哲学的黄金时期。[2]早在战国中期的齐国,取代姜氏政权的陈(又称“田”)氏,为强化其统治,以传说中的上古黄帝为远祖,由此兴起了“黄帝”思潮。这一思潮实为老子学说在新形势下的演变和发展,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乌梅丸;厥阴病;临床应用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 338 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尊崇仲景,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如成无己、尤在泾。但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近代用于临床治疗疑难杂症者多有报导,尤其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更赞其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方。故现就其病机、立法、方义及临床应用讨论如下。 1 历代医家对厥阴病的认识 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历代医家对这条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热证的,也有说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已,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此热在厥阴也。”说寒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热痛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饮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之证。如《医宗金鉴》说:“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

杂、寒热混淆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之木气,从下起而上合于手厥阴包络,包络主火,风火相合为病。风火相煽,消灼津液,胃津不足,引水自救,故渴而多饮;包络为心之外垣,心包火动,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木气太盛,上凌脾土,土被木克,故饥而不欲食;蛔虫禀厥阴风木所化,故吐蛔;木既克土,土气大虚,如再下之,则下利不止。 2 乌梅丸的配伍特点 正如陈修园所说:“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其“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柯韵伯说:“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乌梅为厥阴主方。二方虽不同,而寒温互用、攻补兼施之法相合者,以脏腑相连,经络相贯,风木合气,同司相火故也。其中皆用人参,补中益气以固本逐邪,而他味俱不相袭者,因阴阳异位。阳宜升发,故主以柴胡;阴宜收敛,故主以乌梅。阳主热,故重用寒凉;阴主寒,故重用辛热。”所以乌梅丸并非治疗蛔厥的专方,而被认为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附子、花椒、桂枝、当归、人参、黄连、黄柏 10 味药物组成。从药性上讲,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也有热性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可谓寒热并用。从药味上讲,以乌梅之酸,椒、姜、桂、附及细辛之辛,黄连、黄柏之苦,

乌梅丸运用

乌梅丸运用 乌梅丸原系《伤寒杂病论》方,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椒目组成,具有温脏、补虚、安蛔之功效,原多用治蛔厥。笔者以该方加减用治内科杂症,疗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1、泄泻: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各10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g,党参、神曲各30g。每天1剂,水煎服。 7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形。30剂后大便基本复常。 按:本例泄泻,时间近2年余,西医未有明确诊断。肝硬化、肠肿瘤多见便溏,腹胀隐痛,夹有不消化食物,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与本例近似。久泄不止,致脾土虚衰,中阳不温,运化失职。方中乌梅、干姜温中收涩;少佐附子、细辛、桂枝辛温之品,增强温脏之力;黄柏、黄连苦寒坚下,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党参、神曲补气健脾,和胃止泻。诸药对症,故能获效。 2、咳嗽:曹某,女,61岁,1991年初诊。患者系结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后,咳嗽痰少,色白质粘,咯出不爽,口干,时伴有胸闷不舒,气短便溏,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濡。证属

病久体弱,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宣肃失常。治以温中补虚,敛肺止咳。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黄芩、椒目、紫苏叶、天竺黄各10g,炮附子、细辛、桂枝各3g,党参、黄芪各30g。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2周咳嗽减轻,去紫苏叶、天竺黄,再进2周,咳嗽平。 按:肺部转移性肿瘤形成慢性咳嗽,多见干咳,痰少难咯,久咳易累及脾脏,形成寒热错杂症。虽病位在肺,治宜兼顾肺、脾。方中乌梅味酸,敛肺止咳;黄柏、黄芩燥湿化痰;天竺黄、紫苏叶止咳平喘;附子、干姜、椒目、细辛、桂枝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桂枝能温通上下,和血宽中;党参、黄芪补肺脾之气,扶助正气以祛邪。 3、胃脘痛:金某,男,68岁,1997年初诊。患者为胰腺癌术后,胃脘隐痛,食欲减退,食后饱胀,偶泛涎水,面色萎黄,形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弦细。胃镜示:慢性胃炎。证属中焦虚损,阻碍气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治当温中补虚,理气健脾。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干姜、白术、椒目、炒黄柏各10g,炒黄连、陈皮各6g,细辛、制附子各3g,党参、八月札各30g。水煎服,每天1剂。 7剂后胃痛好转,仍嗳气,加乌药6g。再服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可见脘腹胀痛、饮食不馨、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方是乌梅丸。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 简介乌梅丸[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 细辛六两 (180g) 干姜十两(300g) 黄连十六两(480g) 当归四两(120g) 附子六两,炮去皮(180g) 蜀椒四两,出汗(120g) 桂枝六两, 去皮(180g)人参六两(180g)黄柏六两(180g)[用法]上 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现代用法:乌梅用50% 醋浸一宿,去核捣烂,和入余药捣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 ,日服2-3 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亦可作 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 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方解]蛔厥之证,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 蛔虫上扰所致。蛔虫本喜温而恶寒,故有“遇寒则动,得温则安”之说。蛔虫寄生于肠中,其性喜钻窜上扰。若肠道虚寒,则不利于蛔虫生存而扰动不安,故脘腹阵痛、烦闷呕吐,甚则吐蛔;由于蛔虫起伏无时,虫动则发,虫伏则止,故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痛甚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四

肢厥冷,发为蛔厥。本证既有虚寒的一面,又有虫扰气逆化热的一面,针对寒热错杂、蛔虫上扰的病机,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之法。柯琴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为君药。蛔动因于肠寒,蜀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附子、桂枝、干姜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当归、人 参补养气血,且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 药。以蜜为丸,缓和中,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 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 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关于久泻久痢,多呈脾胃虚寒, 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而湿热积滞未去之寒热虚实错杂证候,本方集酸收涩肠、温阳补虚、清热燥湿诸法于一方,切中病机,故每可奏效。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 证要点。2.加减变化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口苦,心下疼热甚者,重用乌梅、黄连,并加川楝子、白芍;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呕吐者,可加吴茱萸、半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浅谈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浅谈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素有众方之祖的称誉。其方配伍严谨,用法精当,疗效确切。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伤杂病,同时对中医临床各科诊治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指导意义。若能正确掌握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则如仲景在自序中所言"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也"。本文就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祈望同道斧正。 一、抓住主证是关键 《伤寒论》每一方剂的组成,都是以六经辨证施治思想为指导的,都建立在"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基础上。因此要想准确有效地运用其方,首先必须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因主证反映了疾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在,故而对疾病的病因、病性、病机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仲景在《伤寒论》中作了很好的示范,论中首先以六经辨证为纲,把疾病划分为六个阶段,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兼夹等关系。六经提纲证即是对疾病六个阶段的高度概括。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接下来《伤寒论》又将每经病作逐层分解,最后判定具体的方证。如有以发热、汗出、恶风为主的桂枝汤主证;以恶寒、无汗、身痛、气喘为主的麻黄汤主证;以口苦、喜呕、胁痛胸满、往来寒热为主的小柴胡汤主证;以烦渴、汗出、高热、脉大为主的白虎汤主证;以不大便、腹满痛、潮热谵语为主的大承气汤主证;以吐利腹满、饮食不振、自利益甚为主的理中汤主证;以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细为主的四逆汤主证;以消渴、气上撞心、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为主的乌梅丸主证。 可见六经方证的主证,是辨证的关键。它反映了疾病的基本规律,是最可靠的临床辨证依据。只有抓住主证,才符合辨证的思维方法,才能进一步认清兼证和变证,分清辨证的层次,从而使辨证的程序井然有序。 二、抓主证,也要注意兼证 兼证是在主证的前提下出现,它附于主证而存在,但又补充了主证证候的不足。凡在主证基础上而见新的证候的,就叫做兼证。举例而言,如桂枝汤的主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若兼见气喘,或者兼见项背强几几等,便是桂枝汤的兼证。兼证同主证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必须指出,如果属于六经提纲证的主证,而出现另一经兼证的,则往往属于合病与并病的范畴,就不能按兼证来看待。兼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离不开本经发病的范围。如桂枝汤兼证的喘和项背的强几几,都与中风表不解有关。因此,它和合病并病的实质不同。我们既要抓主证也要顾及兼证,治疗上在主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入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减去与病情不适宜的药物。例如,太阳中风证兼里阳受伤而汗出不止,用桂枝汤加附子温经固表;太阳中风证兼胸阳受损而脉促胸满者,则于桂枝汤中去芍药以除其阴柔有碍通阳之弊。临证中必须做到知常达变,方能尽辨证之能事。 三、掌握病性,方随证变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文献综述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邹世昌* 提 要: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名方乌梅丸近期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对乌梅丸近期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探析。结果:乌梅丸首创于《伤寒论》,主治蛔厥、久利,但发展至今天,其治疗范围已非常宽广。结论:乌梅丸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临床中不论哪一种病,当其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时,即可运用乌梅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关键词:乌梅丸;临床研究;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 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02)02-0044-02 *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545200)2001年4月18日收稿 乌梅丸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主治蛔厥、久利。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发展到今天,其治疗范围已非常宽广,除了蛔虫病和久利外,几乎适用于整个肝胆肠胃系统疾 病〔1〕,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2〕。1 理论研究 曲夷等指出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其作用机制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并非直接驱杀蛔虫。认为将蛔厥证等同于现代医学之胆道蛔虫病的说法是错误的。乌梅丸症状上寒热并见,可表现为内热外寒或上热下寒,其病机总为本虚 标实,以虚寒为本,邪实为标〔3〕 。周尔文等观察到乌梅丸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4〕。近代对乌梅丸的药理研究:能麻醉蛔虫,抑制蛔虫的活动,而且能使欧狄氏括约肌弛缓扩张,使蛔虫退回十二指肠,而使胆道蛔虫病治愈〔5〕 。高天旭认为 把乌梅丸归入驱虫剂,视为治蛔之专方,则未免失之局限,应视 为一首寒热并用,调和阴阳之剂,是一首治疗三阴病良方,即肝脾肾三脏同病者。从病机上分析:脾肾虚寒,土不培木,加之水不涵木,导致肝经血虚,化火上炎,而肝经发病又会木郁克土,致使土不制水,如此相互影响而形成虚实并见、上热下寒之证。实属三阴同病,以厥阴风木为主。方中乌梅酸敛补肝,以助厥阴春生之气为君药;臣以当归、桂枝辛甘性温以助乌梅养血补肝,疏木达郁;配伍人参、干姜、附子、蜀椒、细辛温补肾阳,暖脾和中为佐使;更佐黄连、黄柏味苦性寒以清上热。诸药合用,三阴 并治,可使水暖、土和、木达,以求温脏、补肝、成春之功〔5〕 。薛建国等认为乌梅丸正是通过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的方法进行组方的,使互不协和的脏腑功能趋于协调平和,达到治病疗疾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和解 剂的配伍特点,故把乌梅丸归入和解剂是较为正确和合理的〔2〕 。刘英峰认为乌梅丸不仅为厥阴主方,也不失为理肝之要剂,完 全可以在木土相克理论的指导下,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于多种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的病症中去。而其特别于其他方证之处就在 于它以肝风混挟寒热而乘虚克脾犯胃为辨证用方之要点而 已〔6〕。刘英峰又认为,厥阴主症,不仅有阴阳错杂之势,而且有 肝风内扰之机;厥阴主方,不仅有燮理阴阳之功,而且有敛肝熄 风之效。临床证治,若能准确把握厥阴风象的内动特征,注重运 用酸收熄风的独特治法(厥阴阴阳动荡之风,其性夹杂,攻嫌太过而补嫌有余,温散则助热而上逆,清镇则助寒而下陷,唯以酸收敛肝,护体制用,虚实两顾而无攻补之过;再佐苦辛,收中有散而无寒热升降之偏,由于使其动荡之势于阴阳燮理之间归复于平和),又能根据证型的具体兼夹,对乌梅丸进行随机化裁和灵活变通,便能摆脱乌梅丸仅用于安蛔、止利的范围,步入广泛 运用的境界,真正发挥其厥阴主方—理肝要剂的重要作用〔7〕。2 临床研究 乌梅丸改汤剂辨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已非常广泛。尹有学将 乌梅丸原方去黄柏,加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杭白芍、炙甘草,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11例(均服药3~5剂),结果治愈10 例,好转1例〔8〕。杨增昌等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胆囊术后胆道蛔虫、胆道蛔虫合并胆囊炎和胆结石、胆道蛔虫合并胆囊炎等3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9〕。李德胜用乌梅丸合承气汤治疗胆道 蛔虫病2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4%〔10〕 。夏远录用乌梅丸随 症加味(方含乌梅、党参、附子、干姜、黄连、桂枝、当归、黄柏各10g ,川椒、细辛各5g 。腹痛,肛门坠胀加木香、升麻、枳壳;大便粘液多加瓜蒌皮;血多加仙鹤草;便秘加白芍。日1剂,水煎服) 治疗慢性结肠炎7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11〕 。丁阁修等用 乌梅丸(乌梅18g 、桂枝、黄连各9g ,红参、黄柏、白茯苓、五味子各15g ,干姜、附子各6g ,白术12g ,炙甘草10g )加减配合灌肠(白头翁、黄芩、黄柏、黄连、桂枝、白矾)治疗慢性顽固性泄泻 10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12〕。余俊用乌梅丸原方加乌贼骨、浙贝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4例引起的 胃脘痛,辨证分型以寒热错杂为主,结果总有效率为95. 2%〔13〕。李国鑫用乌梅丸为主辨证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继发肝肾 综合征2例,均获痊愈〔14〕 。刘和强用乌梅丸加减(乌梅10g 、尖 槟榔、黄芩各12g 、党参20g 、熟附子、川椒、炮姜各6g 、大枣、麦 冬、丹参各15g )治愈顽固性心绞痛1例〔15〕。刁锦昌等用乌梅丸加减(红参、附子各8~10g 、五加皮、黄精、玉竹各20g ,乌梅、桂 枝、黄连、黄柏各10g ,三七、甘草、细辛、川椒各3g,干姜5片) 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所致隐性心衰39例,结 果痊愈26例,有效12例,无效1例〔16〕 。韩梅英等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炭30g ,党参20g,当归、黄柏各15g,黄连、细辛、姜炭、川椒、贯众炭、棕炭各10g ,附子、桂枝各6g )治疗崩漏18例,结果 治愈16例,无效2例〔17〕。老昌辉用乌梅丸加白芍、黄芪并随症 加减(若偏热者加重黄连、黄柏用量;偏寒者加重干姜、制附子用量;血虚明显者加重当归用量,并加首乌30g ;急性发作者加地肤子、蛇床子各20g)治疗慢性荨麻疹27例,结果痊愈17例, 44内蒙古中医药

仲景方术应用

仲景方术应用 有好多病例,此例比较典型。研习仲景术时间不长,抛砖引玉吧。感谢感谢李保柱老师传授仲景术及上古真人无私奉献,在一些难病上能有大的突破。以下是每天建立的电子病例,希望对研习仲景术有帮助。 刘旺(音)男57岁,辛卯年生,初诊时间为2007-11-29 内蒙人。体高,卸顶,肖瘦。少腹胀痛坚硬如石,夜晚加重 20年,肠鸣,大量排气,腰困如折,手足冰,胃口不好,食不下脉沉弦,舌苔腻,便不爽。20年来多处治疗,效果不明显。 排气数图如下 4/9 3/8 2/7 1/6 9/5 8/4 7/3 …55岁厥阴病2005年 6/2…56岁2006年 5/1….57岁少阴证2007年 4/9…58岁少阳2008年 “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厥阴病,少阴证,乌梅丸四逆汤化裁。 乌梅40克附子15克川椒12克桂枝15克干姜20克黄柏6克人参10克细辛9克当归10克苍术30克黄连5克甘草10克五付水煎服,日服2次。 2007-12-13 2诊,药后肠鸣略好,腹胀减轻,效不更方,再服。 乌梅50 附子25(先煎)川椒12 桂枝40干姜20 黄柏6 人参10 细辛6 当归10 苍术30 吴萸12 黄连5 甘草10 五付水煎服 2008-1-12 3诊,好转,略加减,毕竟20年之久的病,再服。 乌梅50 附子50(先煎)川椒15 桂枝40 干姜30 黄柏5 人参10 细辛6 当归10 砂仁12 吴萸12 黄连4 甘草10 五付水煎服 2008-1-30 4诊,胃口大好,腰略困,再服。 乌梅50 附子50(先煎)川椒15 桂枝40 干姜50 黄柏5 人参10 细辛6 当归10 柴胡12 大黄5 吴萸12 甘草15 麻黄9 六水煎服 2008-3-5 5诊,年后彻底好转,07年7/3 厥阴病,08年4/9出转少阳,全身轻松,左少腹有胀痛点,再服。 乌梅50 附子50(先煎)川椒15 桂枝40 干姜50 黄柏5 党参10 细辛6 当归10 柴胡15 大黄5 吴萸12 甘草10 麻黄9 六水煎服 生姜为末外敷腰胯 鄙人不才,过去明阴阳,判六经,用六经开合枢治病,研究60年疾病周期。学习李保柱老师传授仲景术后,激动心情难于言表,气质病证三位一体,把握疾病现象及形成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成为实践者和受益者。

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心得

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心得 【方歌】 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手支白脸美 附归辛姜人蜀枝柏连梅 【药物】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 人参黄柏各六两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辛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

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温脏驱蛔。 【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作者:————————————————————————————————日期: ?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方是乌梅丸。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有烦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之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不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 临床应用乌梅丸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因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 经方之二真武汤 有真武汤,心衰,肾病,也不是不治之症。

伤寒论临证应用思考

伤寒论临证应用思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的李建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伤寒论》临床应用方面的思考。 1987年,我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拜当今著名伤寒学家杜雨茂教授为师,然后攻读硕士学位,进行三年《伤寒论》专业学习,受杜老影响,硕士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和临床杂病的研究。98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免疫专业博士,毕业后来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肾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经方及时方辨证治疗慢性肾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 在学习《伤寒论》几十年的过程中,从熟记《伤寒论》398条,包括金匮和四大经典,到临床上综合辨证分析,体会到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确可以称作中医典型的临床应用模式。但是由于《伤寒论》整个用药偏温,所以在后世用药加减中,我也参考了后世时方的运用,与临床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结合,今天我把这一点学习体会跟大家做一个沟通交流。 今天交流的内容:第一,学习《伤寒论》要明确“六经”的概念;第二,学习《伤寒论》六经辨证要善于抓主证;第三,《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体系主要教会了我们辨证论治,首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体会六经辨证的体系;第四,运用经方重点还是进行方证关键核心病机的把握,认识疾病的证,认识经方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合评估。下面我从以上四个方面谈一谈临床学习的思考。 ◆◆◆ 《伤寒论》是一切疾病辨证论治的总纲 在大学学习《伤寒论》时,都说《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疾病的专著。实际上,《伤寒论》在仲景自序中称《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杂病未曾分书,是王叔和把伤寒和金匮进行了分类编著,把伤寒认为偏于治疗外感性疾病,金匮偏于内伤杂病。实际上,这种分类并不合仲景原书之意。所以柯韵伯说“凡条中不冠伤寒者,皆与杂病同义”,就是这个道理。

古方治痛证心得_胡学刚

古方治痛证心得 胡学刚 湖南省辰溪县中医院 (419500) 痛证有复杂之因机,古方有妙用之变化,擅用古方而不为所囿,变通古方而不出大法,此所谓医不执方,而医必有方者也。笔者积多年临床经验,巧配古方以治诸多痛证,疗效卓著,兹举验案4则,略示思路章法,以供同道参考。 1 寒痹剧痛不减,当归四逆合乌、附,镇痛蠲痹效著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说明风寒湿邪留连于筋骨,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尤以寒伤阳气,经络阻滞,故肢体关节疼痛不已,甚则剧前如刀割针扎,步履维艰,日夜呼号。治此证关键要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更参以补火之剂。笔者每用当归四逆汤配以草乌、附子,用治此证,多取著效。草乌、附子合用蠲痹镇痛最具特色,二药性味辛温大热,皆禀悍烈雄壮之质,草乌长为祛除外风外寒,散外邪是其本性,附子优于温经散寒,壮元阳是其专长,合而用之,开腠理,入筋骨,无处不可到,无间不可入,无秘不可开,无结不可解,痼阴沉寒力能疏通。仲景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不失为治寒痹效方,今又得此二将,犹如虎添翼,较关夺隘,无坚不摧矣。 刘某,女,52岁。1994年11月21日车送就诊。右下肢疼痛加剧月余。农活家务,操劳不已,风雨寒冷多受侵袭,近月余右肢从臀部至踝关节剧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步行艰难,日轻夜重,痛如刀割,呻吟不绝于耳。查患肢关节不红不肿,自述足冷麻木,虽穿毛皮鞋如浸寒水中,舌淡红苔白润,舌下络脉青紫粗张,脉沉细。拟诊寒痹夹瘀。予当归四逆汤配草乌、附子:当归2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细辛6g,木通10g,大枣8个,白术15g,炙草乌10g,附子10g,全蝎5g,红花10g,怀牛膝30g,木瓜10g。服药2剂,疼痛减半,4剂已能步行上街,共进8剂,痛痹告愈。 2 胆石绞痛不已,大柴胡合乌梅丸,临床止痛功殊 胆石症之形成,多为湿热蕴结胆腑,砂石阻滞胆道,症见寒热呕恶,大便燥结,胁肋持续疼痛而连及肩背,甚则绞痛呼号,辗转翻滚,病者痛苦不堪,医者殊为棘手。由于此病多见少阳阳明证候,大柴胡为公认习用效方,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把大柴胡汤加入乌梅、花椒合用,使方内具备乌梅之酸、黄芩、大黄之苦,花椒之辛,则缓解胆石绞痛明显优于单用大柴胡汤,多在服药当天止痛;盖因胆石症多与胆道蛔虫相关,乌梅丸治胆道蛔虫致胆绞痛饶有卓效,《本草纲目》载乌梅主治,不独安蛔,并能治“心腹胀痛”,花椒能治心腹痛,今取乌梅丸苦辛酸之义与大柴胡汤合而用之,临床解除胆石绞痛,堪称捷效良方。 龚某,女,37岁,1993年2月6日诊治。右上腹疼痛5天。2月初起病,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时而恶寒欲被,继而发热T38.4℃,口苦,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热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质干,脉弦数。已经西药输液3天,在外院服大柴胡汤2剂,热退而腹痛不减,经我院B超诊断:胆石症并胆囊炎。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合乌梅丸化裁:柴胡15g,黄芩10g,法夏10g,大黄10g,枳实10g,白芍10g,乌梅18g,花椒5g,金钱草30g,金铃子10g,延胡15g,郁金10g,生地15g,生姜3片,大枣5枚。早饭时始服药,一剂尽,至黄昏右上腹疼痛显减,翌日腹 2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