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校:广丰县芦林学校

生物教师集体备课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思考并讨论问题:“假如没有真菌和细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1、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腐烂、生霉的水果和面包边观看课件,并结合教材第67页讨论题2,积极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明确: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看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和图片,进一步了解患病的例子。

3、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图片,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细菌和真菌使农业害虫致病的例子,认同以菌治虫的观点。

学习任务三: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1、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然后请你描述一下什么叫“共生”。

2、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小组讨论根瘤的固氮过程。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

3、列举菌类与动物共生的例子。

学习任务三: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尝试应用:

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法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晴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计生在动植物体内,使他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也能与动植物共生.那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五、当堂练习:

1.判断题: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枯草杆菌能使梨和香蕉等水果腐

烂()

(3)地衣属于真

菌(

(4)有些细菌和真菌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无联系,叫共生()

2. 臂癣、甲癣等是由()引起的。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 病毒

3. 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腐生细菌

b.寄生细菌

c.病原菌

d.螺旋菌

4. 细菌和真菌对环境的作用是()

a.破坏

b.保护

c.调节物质

d.无作用

5.一般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一般的庄稼是长不好的,但是豆类作物却往往生长很旺盛,这是为什么?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拓展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1页安排了一个“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个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

1.准备材料

白糖150 g,一小包干酵母(约80 g),250 ml的矿泉水瓶2个(a瓶和b瓶),小气球2个,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1个,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温度计。

2.课前准备

课前1小时左右,在a瓶和锥形瓶里都加入一勺糖及适量干酵母(约1/5包),并加入200 ml40 ℃左右的温水,快速摇均匀后在a瓶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在锥形瓶瓶口塞上胶塞,胶管的一端用夹子夹紧,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使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注:糖、干酵母的用量可酌情而定。若用量大,水温适宜,气球很快就可胀大。)

3.课堂演示

上课时,先展示a瓶。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哪个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

“老师,您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牛奶吧。”“不,我看像豆浆。”……同学们七嘴八舌猜说着。

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演示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所用材料及条件(如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这基础上重复课前准备的过程:把一勺糖、适量的干酵母放进b瓶,加上40 ℃的温水,摇匀,并在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很快学生就可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当然短时间内气球不会胀得很大,可把实验装置留在教室,让学生课后观察)。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o2、co2、co、so2、h2等。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曾经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的区别

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的区别 在作物植保中,病害大的方向基本可以规划为两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但是,都属病害,很多外貌特征也很相似,如何有效辨别了? 真菌性病害有哪些? 真菌侵染部位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主要发生症状如下: 坏死。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表现为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如棉花苗期炭疽病、立枯病都造成叶片或根部坏死而出现死苗。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部叶鞘坏死,小麦白粉病、锈病(又叫黄疸)造成叶片坏死,赤霉病则造成穗部坏死等。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破坏,如茄子绵疫病、地瓜软腐病、西葫芦灰霉病等。其症状都是腐烂。 萎蔫。农作物由于受到病原体的侵染造成根部坏死或造成植株维管束堵塞而阻止水分的向上运输,使农作物缺水而引起植株萎蔫,这种萎蔫往往经过几次反复而使植株死亡,而有的症状轻微的则可缓和。如棉花、茄子的枯萎病、玉米的青枯病等。真菌病害造成的症状主要有以上这三种。 其他。真菌病害发生之后,除了以上这些症状之外,通常还出现其特定的病症,也即病原物在病部组织上的特殊表现。如黑色小颗粒、轮纹状霉层、絮状物等。如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粉病都是在穗上出现粉粒,即病原菌的孢子。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叶片上出现白色的霉层,小麦锈病则在小麦叶片上出现红锈色的突起,也就是病菌的孢子堆。茄子绵疫病则是在茄果表面出现棉絮状的丝状物(并伴随着茄果软腐),这是病原菌的菌丝体。

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广告 农作物病虫害原色图谱丛书: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作者:李巧芝,柴俊霞 京东 广告 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瓜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 作者:吕佩珂,苏慧兰,李秀英 京东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病状:植物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生物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生: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师:1,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 2,举几个典型的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 3,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如何与动植物共生的。 抽学生回答,记入平时成绩。 【新课讲授】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的作用,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不利。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自身服务的。 师:首先,我们能够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书P71—72,列出下表

附: (一)酒曲: 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酵母菌在有氧时和无氧时对葡萄糖分解的反应 (三)制作酸奶 在发酵制品中,酸奶是一种最为流行的产品。酸奶的种类很多,按照脂肪的含量高低,可以分为全脂酸奶(脂肪含量大于3%)、半脱脂酸奶(脂肪含量为1%~3%)和脱脂酸奶(脂肪含量小于1%);按其凝乳状态,又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按照风味又可分为普通酸奶、果味酸奶、果料酸奶等。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甜味剂混合→过滤→均质→热处理→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藏 家庭制作酸奶时主要步骤是: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热处理(煮沸)→冷却(42~43 ℃)→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如夏季可放在室温下,冬季可放在取暖设备附近)→冷藏或食用 二归纳制作甜酒的过程 学生讨论,总结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师:食品为什么容易腐烂呢? 学生回答。 师:针对食品腐烂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让食品不腐烂? 学生讨论、回答。 师:也就是要做好食品的防腐处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附:P73观察与思考答案: 1.图中有七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2.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③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④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使用射线,如用紫外线、X、γ射线等杀灭细菌等。

§5.5.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 教师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2.枯草杆菌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它能分解上述水果中的某物质产生能量,这种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气管及支气管上皮黏膜,引起咳嗽,肺炎双球菌营养方式为( ) A.寄生 B.腐生 C.自养 D.三者均不是 4.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和藻类 C.细菌与苔藓 D.真菌与苔藓 5.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些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6.细菌、真菌在分解自然界的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三者均是 7.细菌、真菌分解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时,利用了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最初的源头是( ) A.化学能 B.光能 C.热能 D.电能 8.右图是真菌、腐生细菌等在物质循环中的作 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腐生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2)绿色植物利用把吸收来的水和二 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从而促进 植物的生长。 (3)生物遗体被等分解成水、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 原料。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图中生产者是和,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黄建德备课组长:黄建德教研组长: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国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学习二方面内容: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亏物质循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总的设计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前收集整理资料,通过课堂展示等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什。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一些图片、实物(丹毒、足癣、水稻稻瘟病、小米瘤黑粉病、小麦叶锈病、地衣、根瘤菌)、视频(人和动物体内的有益菌、细菌战)以及采集地衣的录像、根瘤菌固氮的动画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与动 植物 共生 过渡: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是利用 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它们与动植物 和人的关系除了寄生而外,有的细菌和 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形 成共生关系。 指导学生看书,找出关键词。 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地衣和豆科 植物的根瘤。 提问:豆科植物的根瘤在农业生产 上有何意义?(练习第1题) 展示:与动物共生的一些例子(如兔 子通过吃自己的粪便补充肠道菌)。 展示收集到的地衣和豆科植物 的根瘤。 播放采集地衣的录像,结合录 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 回答:提高土壤肥力,环保、 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通过学生采 集、呈现、讲解 地衣和豆科植物 的根瘤,获得关 于共生的感性和 理性认识。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共生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细菌和真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 学的主体 探究、亲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

、1 2 (板书 : 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密切的关系。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 示。

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回答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生物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课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本节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让学生学会辩证性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并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此外,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获得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多项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

的两面,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食品的保存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上的作用。 八、教学难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上的应用。 九、教具 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发现法、练习法、探究教学法等; 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思考学习法等。 十一、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发酵现象→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一)导入新课

4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01知识管理 1.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角色: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作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物质循环:被细菌、真菌分解的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他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 举例:①细菌中链球菌寄生在人体内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②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和足癣等疾病;③真菌还可以引起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 3.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 举例: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肠道内大肠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注意: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如海葵和小丑鱼。不只是微生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02例题解读 【例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 A.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D.以上作用均有 【解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选C。 【答案】 C 【例2】“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完整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课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板书本节课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任务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展示(或让学生看课本)第66页“观察与思考”,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而梨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枯草杆菌就是靠分解这些有机物来获取物质和能量,它将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梨自然就腐烂了。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请填图后说明。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3)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4)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⒈交流后梳理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表达交流能力。对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什么作用”一题,则设计了一个图解,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一是及时巩固理解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二是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他 们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过渡: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那么它们和活的动植物有没有关系呢?任务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作用整理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目录 摘要 (3) 1植物真菌病害 (3) 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3) 2.1 生防菌的种类 (3) 2.2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 (4) 2.2.1 竞争作用 (4) 2.2.2 拮抗作用 (5) 2.2.3 诱导抗性作用 (5) 2.2.4 促生作用 (6) 3 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7) 3.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 (7) 3.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7) 参考文献: (8)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摘要:真菌病害是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引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原菌弱致病菌等。生防菌的生防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作物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间接提高作物抗性等作用,许多生防微生物还可通过几种不同机制之间的联合来发挥功能。本文还对生防菌的分离与分类鉴定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生防机制,木霉菌,芽孢杆菌,放线菌 1植物真菌病害 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估计, 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在植物病害中,70 %~80 %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致的。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 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 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此外, 重大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往往依赖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不仅增大生产成本, 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1]。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新方法。其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择。 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2.1 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的种类繁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毛壳菌、酵母菌、淡紫拟青霉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促进植物生长菌( PGPR)、放射性土壤农杆菌和巴氏杆菌等; 放线菌主要有链霉菌及其变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病原菌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2]。一些生长繁殖快抗逆性强的菌株如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芽孢杆菌(Bacillus) 等是目前生防菌的研究热点[3]。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是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内容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素材。高效课堂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参与度。 授课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了学生的反应积极踊跃,兴趣浓厚,并且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由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面几个方面处理的较好: 1、在教学中,我把“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分组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且我对书上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把装好材料的瓶子放在保温桶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的实验效率。而且拓展了实验,把气球收集的气体通向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成分,并请同学闻一闻产物的气味。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相关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甜酒的制作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课前把这一制作过程录成了教学短片,而不是利用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甜酒的制作过程加以解说、品尝甜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课下亲手制作酸奶,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知识性内容不多,但与前后知识联系很密切。在教学过程中,

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案示例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好细菌光荣榜提出对人类有利的细菌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利用酵母菌制作食物找出教师操作的错误,推 演发酵现象的实质,体验 人类对发酵作用的利用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推论 其他细菌真菌制作的食物观察其他细菌真菌制作 的食物 提供实物资料,指导 学生观察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认识食品保鲜的方法观察图片,解释食品腐败 的原因,根据生活经验, 提供食品保鲜方法 提供图片和实物,指 导学生观察 人类利用细菌、真菌的其他途径学生交流发言、观看录像 资料,了解人类利用细菌 真菌的其他途径 组织学生交流,提供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校:广丰县芦林学校 生物教师集体备课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思考并讨论问题:“假如没有真菌和细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1、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腐烂、生霉的水果和面包边观看课件,并结合教材第67页讨论题2,积极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明确: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看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和图片,进一步了解患病的例子。 3、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图片,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细菌和真菌使农业害虫致病的例子,认同以菌治虫的观点。 学习任务三: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1、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然后请你描述一下什么叫“共生”。 2、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小组讨论根瘤的固氮过程。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 3、列举菌类与动物共生的例子。 学习任务三: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由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确诊断区别两种病害,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其诊断依据主要是两种病害的病症特点: 一、真菌性病害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胞性病害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浠水县英才学校艾鑫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发酵的原理; 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 (2)日常的利用: 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更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一、发酵原理与食品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真菌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三节真菌 课型:新授审核:马生平主备:姚瑜杰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2)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2.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 [教学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你见过那些真菌?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3.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4.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随堂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 A.球状B.丝状C.芽状D.扫帚状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 A.真菌B.酵母菌C.青霉D.曲霉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水绵B.细菌C.青霉D.海带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 A.青霉B.曲霉C.酵母菌D.蘑菇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 A.酵母菌B.细菌C.青霉D.蘑菇 6..对真菌特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真菌都是单细胞个体 C、真菌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D、真菌能用孢子繁殖 7.真菌与细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细胞结构 B. 都有细胞核 B、都是分裂生殖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板书设计】 【学(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