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

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获取新信息。因为细菌学检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要。 2.2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非发酵菌 鼻疽假单胞菌 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是鼻疽病的病原菌。可从患者血液、脓液、痰中分离到。 【临床意义】 对马、骡、驴的传染性很强,犬、猫、羊等都可被感染。可通过擦伤皮肤、直接接触 和吸入本菌而感染。人类感染较少见,但经常与病畜接触的人也可患鼻疽病。实验室感染 也可发生。 产碱假单胞菌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胸、眼部感染、脓肿等 恶臭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为鱼类的一种病原菌,常可从腐败的鱼类中检出,偶尔可从 尿路感染患者的尿中及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包括十几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如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等。 由于非发酵菌有很多菌属,每个菌属又有多个种,因此对其必须先进行初步分群,即 先进行科、属的鉴别,然后再进行种间鉴别。 腐败假单胞菌 腐败假单胞菌(P.Putrefaciens)为腐物寄生菌,分布非常广泛,河水、污水、土壤、牛奶、鸡蛋等均有存在。可引起奶油、鱼、肉变质并产生H2S。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中耳炎、创伤后溃疡、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糖 尿病或体弱患者的皮肤化脓性溃疡。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Rseudomonas)分布很广,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均存在。本属有几 十个菌种,临床较常见的有十种左右。代谢菌种为铜绿色假单胞菌。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是铜绿色假单胞菌(占55%~65%)。 类鼻疽假单胞菌 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可引起类疽病。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人类接触污染的污水、土壤或通过直接接触(划破皮肤或擦伤)而进 入人体,也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感染。但罕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本菌可潜伏体内几年不发病,在多发地区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高的。败血性类鼻疽病如 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很高。 类产碱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与产碱假单胞菌很相似,属于假单胞菌中 的产碱群。 【临床意义】 可引起肺炎、术后膝关节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 嗜麦芽假单胞菌 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自来水、河水、污水、牛奶 和冻鱼中均可存在,在正常人的咽喉、痰和粪便中可检出。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内膜炎、结膜炎、脑膜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 斯氏假单胞菌 斯氏假单胞菌(P.Stutzeri)在水中及土壤中到处可见,在粪便、肥料、人类的呼吸道、泌尿道均可发现。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关节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学检验试题

细菌学检验一、名词解释 Imvic实验 Sop 基因突变 Sos显色实验 探针 芽孢 二、选择题 【A型题】 1.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E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2.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E.判定细菌的免疫性

3.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B A.mm B.μm C.nm D.pm E. 4.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细胞器 E.核质 5.细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B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蛋白 E.***聚糖 6.不属于细胞基本结构的是: A A.鞭毛 B.中介体 C.细胞膜 D.核糖体 E.核质

7.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E.破坏菌细胞壁的多糖骨架 8.溶菌酶的杀菌机理是:E A.干扰菌细胞壁交联桥的合成 B.干扰二氨基庚二酸的活性 C.破坏聚糖骨架上四***侧链的连接D.干扰菌细胞核质的活性 E.破坏菌壁多糖骨架β-1、4键的连接9.关于L型细菌叙述错误的是:C A.由于细胞壁缺陷常呈多形态 B.染色体不易着色 C.无致病力 D.常规细菌学检查多呈阴性 E.除去诱导因素可回复成原来的细菌10.质粒是细胞的:A A.染色体以外DNA B.核质RNA C.储存高能的胞浆颗粒 D.胞浆中rRNA E.中介体

11.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A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E.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 12.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D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13.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 E A.抗酸性染色法 B.特殊染色法 C.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D.美兰单染色法 E.革兰染色法 14.细菌的繁殖形式是:D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E.复制

《细菌学检验》教学大纲

《细菌学检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细菌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常见重要致病细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细菌学检验》(张朝武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细菌学检验教学总时数为63学时,其中理论为27学时,实验为36学时。细菌学检验共分十七章,大体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各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七章,主要内容为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化学物质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消毒学试验技术;第二部分从八章到十七章,主要内容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肠杆菌科、弧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螺旋体属、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第一章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学时) 【掌握】 1.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2.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 3.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熟悉】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 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 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智慧树知到《细菌学检验(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细菌学检验(山东联盟)》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细菌学检验(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主要是检测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食品卫生细菌学或微生物学指标 A:大肠菌群数、致病菌数 B: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数和真菌、酵母菌总数 C:需测定放线菌数 D:仅测致病菌和真菌总数 答案: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数和真菌、酵母菌总数 2、自然疫源地被检测的主要病原体是(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等( ) A: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 C:霍乱伤寒 D:炭疽病麻疹 答案: 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 3、关于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 积极防止操作者在污染的环境中受到实验对象的侵染; B:防止生物危害从操作部位向周围环境释放; C:尽量减少生物危害材料向周围环境意外释放所造成的后果。

D:可以允许闲杂人员随意出入操作区域 答案: 可以允许闲杂人员随意出入操作区域 4、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中最重要的安全设备是 A:通风柜 B:无菌超净台 C:生物安全柜 D:紫外消毒装置 答案: 生物安全柜 5、液体培养基应清晰,若有混浊或沉淀,可能为其自身成分析出或细菌污染所致。( )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关于样本采集原则说法错误是 A:遵循无菌原则,样本应密封 B:病变早期采样;无需再使用抗菌药前采样。 C:选择正确的部位 D:多部位、多时间段采集 E:做好采样记录 答案: 病变早期采样;无需再使用抗菌药前采样。 2、关于增菌培养基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培养基多见 B:液体培养基多见 C:目的是提高检出率 D:可加入某些抑菌物质 E:对检出菌的数量没有影响 答案: 液体培养基多见,目的是提高检出率,可加入某些抑菌物质 3、暗视野显微镜可用于观察不染色标本活菌的形态和运动方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4、关于血浆凝固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试验 B:有试管法和玻片法两种 C:有游离性和结合性两种类型 D:也适用于链球菌鉴定 E:玻片法属于凝集反应 答案: 也适用于链球菌鉴定 5、细菌L型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可在高深环境下存活。 A:对

结核病细菌学检验

结核病细菌学检验 一、目的和任务 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因此,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室的职能 为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对结核病传染源监控要求,应建立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明确其职能和工作围。 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参比实验室(简称参比实验室),应明确为各自辖区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服务的宗旨。 (一)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在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领导下,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责全国结核病细菌学工作的规划,实施等技术管理,并向中心报告工作。 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应保持适当数量和结构的人员编制:专业人员15~2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名以上,中级10名,初级7名。 参比实验室的职能: 1根据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规划全国结核病细菌学工作,制定实施措施,对全国结核病细菌学监控质量进行督导和评估。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有指导、协调、督导各省(市、自治区)参比实验室的工作。 2建立结核病细菌学实验技术标准化准则、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推行WHO推荐的国际通用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技术。 3建立可行的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系统。 4承担非结核分支杆菌菌种的最后鉴定,和其它非常规分析手段的实施。 5建立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菌株库网。制定库网的管理、交流和资源提供办法。 6开展结核病细菌学等实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可行性评估。 7对我国结核病控制的实施性研究,提供细菌学服务。此外,对常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进行实施性研究。 8培训省(市、自治区)或地、市参比室技术人员。 (二)省(市、自治区)参比实验室 省级参比实验室,是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细菌学监测中的重要环节。在省结核病防治所(科)的领导和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指导下,负责所在辖区结核病细菌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技术管理。 省级参比实验室,应有5~10名专业人员,其中含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名以上。 省级参比实验室,至少具有5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工作场所。具备开展检查项目的相应仪器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 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学检查

非发酵菌 鼻疽假单胞菌 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是鼻疽病的病原菌。可从患者血液、脓液、痰中分离到。 【临床意义】 对马、骡、驴的传染性很强,犬、猫、羊等都可被感染。可通过擦伤皮肤、直接接触和吸入本菌而感染。人类感染较少见,但经常与病畜接触的人也可患鼻疽病。实验室感染也可发生。 产碱假单胞菌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胸、眼部感染、脓肿等 恶臭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为鱼类的一种病原菌,常可从腐败的鱼类中检出,偶尔可从尿路感染患者的尿中及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包括十几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等。 由于非发酵菌有很多菌属,每个菌属又有多个种,因此对其必须先进行初步分群,即先进行科、属的鉴别,然后再进行种间鉴别。 腐败假单胞菌 腐败假单胞菌(P.Putrefaciens)为腐物寄生菌,分布非常广泛,河水、污水、土壤、牛奶、鸡蛋等均有存在。可引起奶油、鱼、肉变质并产生H2S。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中耳炎、创伤后溃疡、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糖尿病或体弱患者的皮肤化脓性溃疡。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Rseudomonas)分布很广,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均存在。本属有几十个菌种,临床较常见的有十种左右。代谢菌种为铜绿色假单胞菌。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是铜绿色假单胞菌(占55%~65%)。 类鼻疽假单胞菌 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可引起类疽病。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人类接触污染的污水、土壤或通过直接接触(划破皮肤或擦伤)而进入人体,也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感染。但罕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本菌可潜伏体内几年不发病,在多发地区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高的。败血性类鼻疽病如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很高。 类产碱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与产碱假单胞菌很相似,属于假单胞菌中的产碱群。 【临床意义】 可引起肺炎、术后膝关节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总结

细菌学检验重点 (选择20个20分,填空52个26分,名词解释6个18分,简答6个24分,论述1个12分) 注:以下内容主要是老师的红字部分,可能看的过程有些吃力,大家结合课件和书本看哈,帮助理解,不过老师说过考点重点在红字部分的 第一章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差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2、生物安全防护基本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 –实验对象: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 –综合措施: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设施、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的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 ?积极防止操作者在污染的环境中接触生物危害物; ?主动封闭生物危害材料产生之源,防止从操作部位向周围环境释放; ?尽量减少生物危害材料向周围环境意外释放所造成的后果。 3、实验室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 生物安全等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4、在主实验室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5、各级生物防护实验室特点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P1):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P2 )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 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P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P4 ):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6、控制措施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 ?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7、生物安全柜(BSC)biosafety cabinet(概念、分级及特点)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净化排气) ?? ?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差异,生物安全柜可分为I、Ⅱ、Ⅲ级3种类型。 ?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I、Ⅱ、Ⅲ级生物安全柜。 Ⅰ级生物安全柜:外部空气

第五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五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 一、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病的堆本方法。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排除采集标本或具他操作过程污染)、提示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或 心内膜炎、心包炎、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一)标本采集 1.采血时间及次数一般应在在抗生素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抽血。伤寒患者应在发热一星期内抽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或野兔热患者应在发热1-2天内抽血。亚急性心内膜炎及布鲁菌感染的患者,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抽血(24h内3一4次)和增加抽血量(可增至10ml):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图}}1}或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 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5一10ml,婴儿为1一2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手续注入培养瓶,充分混合后送检。

1.操作过程将血培养瓶置3 5 `C培养,每日观察1次;或将血培

养瓶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根据肉眼观察,对有细菌生长迹象或全自动血培养仪发出阳性警报的血培养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①涂片作革兰染色,染色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②分离培养,培养瓶疑有细菌生长时,及时接种需氧血琼脂平板,麦康凯(或EMB、中国蓝)及巧克力琼脂平板(二氧化碳环境)进行分离培养,待获得纯菌后。再分别鉴定。次代培养的琼脂平板继续培养48h后无菌生长、弃去。③同时作菌种鉴定并直接作药物敏感试验,争取尽早得出结果,报告临床医师作为治疗的参考。除肉眼观察外,应当在培养5d, 7d时作盲目移种,以免漏检。外观清晰的培养瓶、或全自动血培养仪不报警的培养瓶,培养7d后作盲目移种(怀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应连续培养3星期),仍无细菌生长者者可做阴性报告。 培养瓶中出现异常变化,提示有不同细菌生长。见表5-l。 表5-1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时的不同表现 2.报击方式培养7d无细菌生长者、报告“培养7天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3.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①两次培养均出现同种细菌(可排除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

锯取样品,也可以用无菌钻头钻取碎样品,放入无菌容器。注:固体样品或冷冻食品取样还应

注意检样目的,若需检验食品污染情况,可取表层样品;若需检验其品质情况,应再取深部样品。 (5)生产工序监测采样 车间用水:自来水样从车间各水龙头上采取冷却水,汤料从车间容器不同部位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车间台面、用具及加工人员手的卫生监测:用板孔5cm2无菌采样板及5支无菌擦拭25cm2面积。 车间空气采样:将5个直径90m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分别置于车间的四角和中部,打开平皿盖5min,然后盖上平板送检 3、 采样的标签:采样前或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楚,如品名、来源、 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时间(年、月、日) 取样注意事项: (1)防止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取样人员的个人卫生控制;取样地点的环境控制,空气净化要达到要求;取样的器皿要求彻底消毒,避免直接与空气接触;取样的操作要规范、迅速(无菌操作);减少样品存放的时间(保持样本原有的状态、易变质的样本要冷藏) (2)取样要有代表性:取样的数量标准;取样的方法 二、送检 采样后,在送检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检样原有的物理和微生物状态,不要因送检过程而引起微生物的减少或增多。 1、无菌方法采样后,所装样品的容器要无菌,装样后尽可能密封,以防止环境中的微 生物进一步污染; 2、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送达实验室要越快越好,一般不应超过3h。若路途遥远, 可将不需冷冻的样品,保持在1~5 ℃环境中送检,可采用冰桶等装置;若需保持在冷冻状态(如已冰冻的样品),则需将样品保存在泡沫塑料隔热箱内,箱内可置干冰,使温度维持在0℃以下,或采用其他冷藏设备; 3、送检样品不得加入任何防腐剂; 4、水产品因含水分较多,体内酶的活力较旺盛,易于变质。因此,采样后应在3h内送 检,在送检途中一般都应加冰保存; 5、对于某些易死亡病原菌检验的样品,在运送过程中可采用运送培养基。 6、检样标注适当的标记并填写微生物学检验特殊要求的送检申请单。其内容包括:样 品的描述,采样者的姓名,采样的日期、时间、地点,采样时的温度和湿度等

细菌学检验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 简单

一、名词解释1.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值,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宿主细菌。2.温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染色体整合,随细菌DNA 的复制而复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不产生子代噬菌体。3.前噬菌体(百度百科)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称之为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5.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对宿主菌细胞的裂解作用可使菌落溶解,导致在带菌琼脂平板上产生空斑,易于观察。6.L-型细菌是一种细菌通过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7.MIC 最低抑菌浓度稀释法所得到的某抗菌药物的抑制待测菌生长的最低浓度。8.链激酶试验9.血浆凝固酶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产生凝固。10.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O、H 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H 抗原作为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检测受试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的一种半定量试验。11.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2 . 鲎试验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其血液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有核变形红细胞。这种变形细胞的裂解物可与微量的细菌内毒素发生凝胶反应。因此,可用此反应定量和半定量检测细菌内毒素。13 . RTD 能产生次于融合性裂解的最高稀释度,既是该噬菌体的RTD。14 . 串珠试验将带测菌接种于含0.05~0.1IU/ml 青霉素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6h 后,炭疽杆菌可发生形态变化,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同时用不含青霉素的琼脂片培养物对照,阳性菌体膨隆相连似串珠,而类炭疽杆菌则无此现象。15 . 卡介苗BCG 将牛分枝杆菌经过13 年230 次传代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菌株。16 .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属的某些菌株(X19,X2.Xk)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抗原(OX19,OX2,O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此称外斐试验,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17 . S9 哺乳动物微粒酶系统,是体外致突变试验的代谢活化系统。18 . SOS 显色试验是一种利用微生物“SOS”修复能力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的方法。19 . Ascoli 热沉淀反应在病兽腐败脏器或包皮虽经长时间煮沸仍可与相应免疫血清发生环状沉淀反应。20 . 反应素人感染梅毒螺旋体后,除产生特异性抗体外,还产生一种反应素(脂质抗体)。21 .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用于初筛梅毒螺旋体。22 .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3 .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独特生长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能通过细菌滤过器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 24 . 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杆状或球杆状、革兰阴性、除少数外仅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25 . 病毒仅由核酸(DNA 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专营细胞内生存的寄生物。二、重点复习:1、简述食品卫生细菌学样品采样的原则、种类及特点。 21 样品采集原则:①具有代表性②防止样本受到外源性污染③防止细菌生长④食物中毒时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样本采样种类:分大样、中样和小样。大样:一整批样本;中样:混合样本,200g;小样:分析用,检样,25g。2、简述药敏试验的目的及方法。K-B 法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73 目的: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能力。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法、联合药敏试验、自动化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多用于需氧菌和碱性厌氧菌。因素:①培养基②琼脂浓度与厚度③PH 值④药物纸片的质量⑤操作因素⑥菌液浓度3、菌种保存的方法、特点及菌种保管的规章制度。防止菌种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7— 90 保藏方法:一培养基保藏法:1 琼脂斜面保藏法二载体干燥保藏法三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四低温及超低温保藏法2 半固体穿刺法3 石蜡封存法防止菌种退化措施:①控制传代次数②用典型菌株和菌落传代③通过易感动物传代使菌种恢复原有特性④定期检查菌种性状4、细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1型题)_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B1型题) 1、不会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2、通过性接触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3、接种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的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4、假丝酵母菌属中仅白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试验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5、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源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6、可作为共同传播媒介物引起医院感染的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7、不属于钝化酶的是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8、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为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9、具有高度变异性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0、可形成包涵体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1、耐碱不耐酸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2、细胞壁含脂类最高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各科室采集的4500例细菌标本进行临床实验。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优良为2412例,合格为1778例,不合格为310例,合格率为93.11%。结论规范管理程序,保证标本质量采集的质量,对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样本采集;检验质量;细菌学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菌学检验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入院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研究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由于临床细菌学检验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标本采集、运送、保存、药物过敏检验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一环节出错,都会对检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格外注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现对我院采集的4500例细菌标本的检验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各科室采集的细菌标本4500例,其中559例血液标本,678例粪便标本,894例尿液标本,686例脓液标本,759例生殖道分泌物,924例痰液标本。 1.2方法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处理,对不同的标本进行临床细菌学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1.3临床评价标准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对本组实验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优良、合格、不合格作为评价等级。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 2结果 本组4500例标本,其中优良为2412例,合格为1778例,不合格为310例,合格率为93.11%。其中,以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的检查合格率最高,见表1。本组31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6.89%,其具体影响因素见表2。 3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细菌学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过程主要包括细菌采集、运送、管理、检验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检验质量。 3.1影响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因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一)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绪论 选择题 A 型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细胞壁 E 对抗生素敏感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3.第一架观察微生物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A 200倍 B 266倍 C 500倍 D 366倍 E 1000倍 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真菌 E 放线菌 5.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 A 琴纳(Edward Jenner) B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C 伊凡诺夫斯基(Iwanovsky) D 列文胡克(Leewenhoek) E 郭霍(Robert Koch) 6.微生物特点描述哪项错误 A 形体小,结构简单 B 肉眼看不见的低等生物 C 分布广,种类多 D 繁殖快,代谢强 E 不易发生变异 B型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重复被选)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郭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中国的汤飞凡 E 荷兰的列文胡克 1.最早观察到细菌 2.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细菌 3.病毒发现起重要贡献的是 4.狂犬病疫苗、炭疽病疫苗研制者 5.首先证实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6.首先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7.结核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发现者 X型题(选2个以上答案)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A 大多数微生物可导致人发病 B 微生物可以制造菌肥和杀死害虫,促进农作物生长 C 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 D 微生物可为基因工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酶和载体系统 E 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填空题 1.微生物的特点:; ; ; 。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 、; 缺乏,只有核糖体。

第5章 常见免疫学检测技术-荧光、化学发光

第五章 常见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二节 荧光免疫检测
l
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 体反应后,测定复合物中的荧光素,这种免疫 技术,称为荧光免疫技术
l
包括荧光抗体技术和荧光抗原技术,但在实际 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 荧光显微镜技术 常见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一、荧光的基础知识
(一)荧光 (fluorescence)
?
某些物质能吸收外界能量进入激发状态,使处 于基态的电子被激发至激发态,当其再回到稳 定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会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 放,即发出荧光,这类物质被称为荧光素

?
由光激发所引起的荧光,为光致荧光 ------荧光免疫技术 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荧光,为化学荧光 ------化学发光技术
?
?
荧光免疫技术的标记物一般为光致荧光物质, 当受一定波长光激发后,在极短时间内发出长 于激发光波长的荧光,一旦停止供能,荧光即 消失(约持续10-7~10-8s)

?
荧光效率:指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 的百分率 荧光效率=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光的光 量子数
?
?
发射光谱:是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 记录的样品发射荧光的强度 激发光谱:是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波 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记录的相应的荧光强度
?

?
荧光寿命:指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 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 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
?
?
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发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称为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物质如亚甲基蓝、碱性复红、伊文思 蓝、碘溶液等
?

水质的细菌学检查

水质的细菌学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学习水质的细菌学检查法 (二)了解水质状况同细菌数量的关系及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检测水中的细菌数量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饮水是否合乎卫生标准,需要进行水中细菌数量及大肠菌群数量的测定。大肠菌群是肠道最普遍存在和数量最多的一群细菌,由于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发酵乳糖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们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即能产酸、产气,所以常将其作为粪便污染的标志。 饮用水一般规定:1毫升自来水中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1000毫升自来水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 三、实验材料 培养基及器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倒置小管)、三倍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倒置小管)、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无菌空瓶、无菌水、无菌培养皿、移液管、试管。 四、实验客 (一)采取水样 1、自来水:从学校各生活区取样。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1—2分钟后,用无菌空瓶接取水样。 2、池水、湖水或河水:用无菌空瓶取距水面 10—15厘米深层水样。水样采取后应立即检验,不得超过4小时。 (二)水中细菌总数测定 l、自来水: 稀释水样:原水样和10-1 水样,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l毫升原水样和10-1水样,分别注入二个无菌培养皿中。每皿各加13--15毫升已融化并冷却到4 5-- 5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轻轻旋转,使培养基与水样充分混匀,待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 制作培养基方法、消毒灭菌、接种、计数皆参照参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具体如下:培养基制作:实验五、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配方:附录二、常用培养基之一 培养基灭菌:实验六、灭菌与消毒 水样接种:实验七、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测数 细菌总数测定:实验七、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测数 2、池水、湖水或河水等。 稀释水样:稀释倍数视水样污浊程度而定,使水样培养后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的稀释度最为合适。例如:取湖水稀释成10-1、10-2、10-3。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培养皿,并依上法倾入培养基制成平板,培养,计数。 菌落计数方法: (1)先计算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的大小不到培养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