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腕关节和踝关节都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区别。

1. 结构:

- 腕关节:腕关节是由尺骨、桡骨和腕骨组成的复杂关节。它包含8个腕骨,分为两排:近侧排和远侧排。腕关节的骨骼结构提供了广泛的活动范围,使得手部能够完成多种复杂的动作。- 踝关节: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它是一个球窝关节,用于连接下肢和足部。踝关节在结构上比腕关节简单,但它的支持和稳定性也很重要。

2. 功能:

- 腕关节: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和内旋等多个方向,使手部能够进行精细和复杂的动作,如握持、旋转和抓取等。

- 踝关节:踝关节主要用于足部的屈曲和伸展。它使得我们能够行走、奔跑和跳跃,同时也提供了足部的稳定性。

3. 关节结构差异:

- 腕关节:腕关节的骨头较小,形状复杂,关节面积相对较大。它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较高的灵活性。

- 踝关节:踝关节的骨头较大,关节面积相对较小。它的活动范围比腕关节小,但它需要提供更大的稳定性,以支撑整个身体重量。

总的来说,腕关节和踝关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身体部位的不同,它们的特点也存在差异。腕关节适应进行更多精细和复杂的手部动作,而踝关节则适应支撑和稳定整个身体沉重的负荷。

解剖笔记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基本面:额状面(冠状面)——左右方向 矢状面——前后方向 水平面(横截面)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器官。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而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教材P33 表格 ?骨膜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两部分。 ?骨外膜是被覆于除关节以外的新鲜骨的表面 ?骨内膜是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 ?骨的化学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形态,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使骨坚硬挺实。 ?幼儿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1/2,故骨的弹性较大,柔软,可塑性大,易发生变形。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超过75%,脆性较大而弹性较小 ?教材P46 表格 ?关节唇可增大关节面和加深关节窝,从而使关节更加稳固。在肩关节和髋关节皆有关节唇。 ?椎间盘:纤维软骨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两部分组成。 ?椎间盘似“弹性垫”。坚韧、抗压且富有弹性。 ?胸廓的运动主要为参加呼吸运动。 ?肩胛骨前伸(外展)、后缩(内收) ?踝关节(又名距小腿关节或距上关节): 主要结构:胫骨、腓骨、距骨

?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足和小腿均可围绕其额状轴做屈(跖屈)和伸(背屈)运动 ?踝关节发生扭伤多发生在足处于跖屈的位置(绷脚尖) ?背阔肌的功能:近固定时,向后内下方拉引肱骨,使肩关节伸、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引体向上动作)或提肋助吸气。 ?胸大肌的功能:近固定时,向前内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使肩关节伸的肌群: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等四种。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含有味蕾,为味觉感受器,具有感受酸、甜、苦和咸等味觉的功能。丝状乳头无味蕾。 ?咽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大唾液腺有三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鼻旁窦有四对,即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具有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并对发音产生共鸣。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喉结是甲状软骨。 ?会厌的作用:吞咽时喉上提并向前移,会厌封闭喉口,阻止食团入喉腔。 ?气管管壁外膜主要含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 ?肺位于胸腔内,在膈肌的上方与纵隔的两侧。 ?肾生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形成原尿的过程:当血液沿着肾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肾小体时,血液中的废物、部分营养物质和水,过滤到肾小囊腔内。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 运动学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解剖重点

1.胫侧和腓侧:是特指小腿的位置关系,内侧为胫侧,外侧为腓侧。 2.尺侧和桡侧:是特指前臂的位置关系,内侧为尺侧,外侧为桡侧。 3.近侧端和远侧端:肢体靠近躯干的为近侧端,远离躯干的为远侧端。 4.起点和止点:起点通常是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在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则是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者四肢远侧端的附着点。 5.离心(退让)工作: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小于阻力,环节背着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但运动速度缓慢,肌肉变细、变长、变硬。 6.向心(克制)工作: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大于阻力,环节朝着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肌肉缩短,变细,变硬。 7.中和肌:抵消原动肌无关功能的肌肉,称为中和肌;其功能是保证原动机更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准确地完成某一动作。 8.固定肌:固定原动机定点附着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其作用是原动机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充分发挥原动机的拉力对动点骨的作用。 9.近固定与远固定:在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以起点为定点称近固定,以止点为定点称远固定。 10.原动机: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叫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叫副动肌。 11.对抗肌:与原动机作用相反的肌群称对抗肌。原动机和固定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环节运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12.上固定与下固定:在分析人体头颈和躯干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上(靠近颅侧)附着点为定点,下端(靠近足侧)附着点为动点进行收缩,则该肌的工作条件为上固定;相反则为下固定。例如:在做“仰卧举腿”动作时,腹直肌是上固定工作;而在做“仰卧起坐”动作时,腹直肌则是下固定工作。 13.无固定:人体头颈和躯干肌肉收缩时,两端的附着骨都运动,则称为无固定工作。例如,挺身跳远的腾空动作,腹直肌和竖直肌等都是无固定工作。 14.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是指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缩短就比较困难,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如伸大腿后再屈小腿感觉到费力的原因之一是骨后肌群出现“主动不足”。伸膝是屈髋股直肌出现“主动不足”。 15.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是指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被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拉长就比较困难,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被动不足”。例如伸膝屈髋幅度较小的原因之一是骨后肌群出现“被动不足” 16.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为肌小节。(包括1个暗带和左右各1/2的明带) 17.胸骨角:在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向前凸,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肋切迹与第2肋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18.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

人体解剖学-讨论题汇总(1)(1)

1.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2.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研究方式有何不同? 一个整体,一个局部 3.人体可分为哪几个组成部分? 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4.人体由哪九个系统组成?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5.何谓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它与立正姿势一样吗? 人体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描述人体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不一样 6.有哪些方位术语,内、外与内侧、外侧含义有什么不同? 上,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在比较解剖学或胚胎学,由于动物和胚胎体位的关系,常用颅侧cranial代替上;用尾侧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则常用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描述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干的根部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前,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者为后。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ventralis和背侧dorsalis。 在描述手时则常用掌侧palmar和背侧。 内侧,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如手的拇指在外侧而小指在内侧。在描述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故可以用尺侧ulnar代替内侧,用桡侧radial代替外侧。下肢小腿部有径、腓骨并列,胫骨在内侧,腓骨居外侧,故又可用胫侧tibial和排侧fibular称之。 内,外:用以表示某些结构和腔的关系,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区分。 浅,深: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潜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第一篇运动系统 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和骨连结 1.骨按照形态可分为哪几类?每种类型的骨一般在哪些部位?哪几块骨是含气骨? 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分布:长骨:四肢;短骨:多成群分布在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扁骨:多位于人体中轴或四肢带部,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不规则骨:椎骨等 含气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2.什么是骺软骨? 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3.骨的构造包括哪几部分?什么是板障?为什么颅骨骨折多发生在内板?骨膜有什么作用?临床通常在什么部 位进行骨髓穿刺? 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板障:扁骨的骨松质又称板障 原因:内板较薄 作用:含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幼年期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转为静止状态,骨发生损伤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使骨长粗。 选择: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幼儿为什么会发生青枝状骨折?老年人为什么会有骨质疏松? 幼儿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

人体解剖

解剖复习 我国古代还有“立七、坐五、盘三”的人体比例口诀、“三停五部”的五官比例法则和人物面部形态的“面像八格”等人物画诀。 人体脊椎有四道弯曲,即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骶后凸。 用几何的观点将人体结构抽象化,将各个部位归纳成基本形,可以把头部看成是一个球体;胸廓可以看成是一个楔形;髋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楔形;四肢可以看成是圆柱体和截锥体。 人体的头、胸廓和躯干是靠脊椎连接起来的,脊椎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四肢靠关节直接连在躯干上。如果将构成人体的基本形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一竖、二横、三块、四肢。 一竖是指脊椎。 二横是指肩线和臀线。 三块是指头、胸、髋三大体块。 四肢是指人体活动最大的、变化最多的上肢和下肢。 七个半头高的人体比例分段如下:1.头自高2.下巴到乳头3.乳头到脐孔4.脐孔到耻骨联合(下方)5.耻骨联合到到大腿中段下6.腿中段下到膝关节下方7. 膝关节下方到小腿3/4处8.小腿3/4处到足底(半个头高)。 肩宽两个头长。上肢大约等于三个头长,其中上臂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前臂为一个头长,手掌为三分之二个头长。下肢大约等于四个头长,其中大腿和小腿分别占两个头长。足长为一个头长。 男女形态差异 头部形态差异 头骨:男子头骨骨点突出,脸型多方而直,额头呈方形,向后倾斜,眉弓突出。下颌角多凸起,下巴见方;女子骨点较平,骨形较圆,脸型圆润,额头呈圆形前凸,眉弓不明显,下巴较尖,下颌角不如男子宽。 肌肉:男子咬肌发达,脸膛有凹陷,下颌骨的形状较为明显,多为目字国字脸;女子脸庞脂肪丰厚,下巴尖而圆,脸颊圆润,多为甲子脸、申字脸。 整体形态差异 骨骼:男子骨骼大而方,胸廓较大,盆骨窄而深;女子骨骼小而圆润,胸廓较小,盆骨大而宽。 肌肉:男子肌肉发达一些,女子脂肪丰厚一些。 形态:女子身材整体形态因髋部大,胸廓小而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女子颈细而长,腹部圆润,腹沟模糊。全身大曲线连贯圆滑,体表细腻。男子躯干到下肢显得平直,胸廓大髋骨窄,整体上呈倒梯形,男子颈粗而短,腹沟清晰,肌肉起伏清晰。 解剖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双脚合拢、足尖向前、两手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头部知识点 颞线:位于眉骨外侧,颧骨上端,贯穿于额骨两侧,是额头与眼眶部正面侧面的转折线。

运动解剖学

第三节、附肢骨及其连结 附肢骨由上肢骨和下肢骨组成。上肢骨与下肢骨在排列形式和数目上基本相同,由于人体直立,上肢为灵活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骨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自由上肢骨由肱骨、桡骨、尺骨及其手骨构成。 (1)、锁骨为“~”形弯曲,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无骨髓腔。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全呈扁平状为尖峰端,有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凹向后。锁骨内侧2/3与外侧1/3交界处最薄弱,运动时跌倒或手着地,易在此骨折。锁骨全长可在体表扪到。 (2)、肩胛骨贴附于背部的外侧上方,位于第2-7肋骨之间,呈倒三角型,底部向上方,可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近侧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外侧有一较大的隆起,称大结节;前方为一较小的隆起称小结节。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嵴之间的纵沟之间的纵沟成为结节间沟。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为三角肌粗隆,为三角肌的附着点。肱骨下端宽扁,两侧内有向内和向外突起的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下端前有两个关节面,内侧乘滑轮状称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呈半球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后面肱骨滑车上方的深窝,称鹰嘴窝。 (2)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属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深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想关节。滑车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冠突的下方有一粗隆,称尺骨粗隆,为肱肌肌腱附着点。滑车切迹外侧的凹陷称桡切迹。下端为圆球状的尺骨头。 (3)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属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比下端细小,其顶端稍膨大,称桡骨头,为肱二头肌肌腱的附着点。下端内侧的凹陷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 (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①腕骨位于手腕部,属于短骨,共8块排成两列,每列4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脚骨、头状骨和钩骨。八块腕骨连结形成一凹陷的腕钩骨。 ②掌骨位于腕骨和指骨之间,共5块,属长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为第1-5掌骨。每块掌骨近侧端称底;中间部分称体;远端为头。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部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 ③指骨为长骨,共14块。其实除拇指只有2节外,其余各指均为3节。(三)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包括上肢带骨的连结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缘构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1、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2、人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3、切面术语。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1、组成:三部分(骨、骨连结、骨骼肌) 2、功能 第二节骨学 总论: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密质、松质)、骨膜、骨髓(红、黄骨髓的概念)各论:一、躯干骨的组成(51 块名称) 二、椎骨:1、颈、胸、腰、骶、尾(位置与数量) 2、基本构造:椎体、椎弓、突起,椎孔、椎间孔 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横突孔。 (1)第1 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 没有椎体。 (2)第2 颈椎又名枢椎,齿突 (3)第7 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 2)胸椎:有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 3)腰椎:椎体肥大, 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倒置的三角形。岬、骶前孔、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 三、胸廓组成 1.胸骨:属于扁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角的概念。 2. 肋:共有12 对、肋沟 四、四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主要形态结构 1、上肢骨:锁骨、肩胛骨(关节盂、喙突、肩胛冈、肩峰)、肱骨(肱骨头、桡N沟、尺N 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三角肌粗隆)、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滑车切迹)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茎突)、腕骨(名称、排列)、掌骨、指骨 2、下肢骨:髋骨(分部、髋臼)、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股骨粗线、臀肌 粗隆)、髌骨、胫骨(内外侧髁、内踝)、腓骨(腓骨头、外踝)、跗骨、跖趾 五、颅骨 1.组成:(只数列,不讲骨的具体形态结构) 脑颅(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面颅(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鼻甲、舌 骨、下颌骨) 2.整体观:颅窝(颅前窝:筛孔;颅中窝:视N 管、圆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颅后窝:内 耳门、枕骨大孔),翼点的概念、眶、骨性鼻腔(鼻中隔组成;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鼻旁窦(位置、开口)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连接脚部的关节之一,承担着支撑和平衡身体重 量的重要任务。了解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其工作原 理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剖学结构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这三块骨头相互连接,并由韧带 稳定。胫骨是位于关节内侧、居中的骨头,而腓骨则位于胫骨的外侧。这两根骨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形成了踝关节的凹型。距骨作为支 撑体系的主要骨组成部分,连接了胫骨和腓骨,使其能够平稳地转动。 踝关节周围有多个重要的韧带,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内、外、前、后跟骨韧带是面向关节的四个主要韧带。此外,胫骨-距骨韧 带和胫骨-腓骨韧带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保持了踝关节的完整性。 二、功能概述 踝关节是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 吸收冲击:踝关节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能够吸收地面的冲击力。通过减震和缓冲这些力量,踝关节能够保护身体其他部位,如膝盖和 髋部。

2. 稳定身体:踝关节起着支撑身体重量的作用,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它的结构和韧带的支持使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3. 俯仰运动:踝关节允许脚部向上和向下弯曲,实现脚部的俯仰运动。这种运动对于行走、奔跑、跳跃和攀爬等活动至关重要。 4. 内外翻运动:踝关节也能够进行内外翻运动。这种运动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和活动需求。 三、相关疾病 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损伤。常见的踝关节问题包括: 1. 扭伤:扭伤是踝关节受到外力扭转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的损伤。扭伤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 2. 踝关节炎:踝关节炎是由炎症引起的踝关节疾病,通常伴随着疼痛、肿胀、发热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 骨折:踝关节骨折是指胫骨、腓骨或距骨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于踝关节引起。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变形和功能受损。 4. 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疼痛和热感等症状。踝关节是痛风常见的受累关节之一。

人体四肢与关节的解剖与运动

人体四肢与关节的解剖与运动人体四肢与关节是人体运动和活动的基础。通过解剖的角度来研究四肢与关节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能、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对人体四肢与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进行详细介绍。 一、上肢的解剖与运动 上肢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肩关节是上肢与躯干相连接的关节,它具有多轴自由度,可以实现各种方向的运动,如屈曲、伸展、外旋和内旋。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相连接的关节,它只能实现屈曲和伸展的运动。腕关节及手指关节是手的关节,腕关节可以实现屈曲、伸展、外展和内展的运动,而手指关节具有屈曲和伸展的运动能力。 二、下肢的解剖与运动 下肢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趾关节。髋关节是下肢与盆腔相连接的关节,它具有多轴自由度,可以实现各种方向的运动,如屈曲、伸展、外展和内展。膝关节是大腿骨和小腿骨相连接的关节,它可以实现屈曲和伸展的运动。踝关节及脚趾关节是脚的关节,踝关节可以实现屈曲、伸展、外展和内展的运动,而脚趾关节具有屈曲和伸展的运动能力。 三、肌肉与关节的协同作用

肌肉是人体实现运动的关键组织,它通过收缩和伸展来驱动关节的 运动。骨骼肌是主要的肌肉组织,它与骨骼相连接,并通过肌腱与关 节相连。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将力量传递给骨骼,从而使关节发生运动。不同的肌肉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复杂的动作和 姿势。 四、关节的稳定性与损伤 关节的稳定性是指关节在运动和负重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能力。关节 通过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支持来维持稳定性。然而,由于运动过度、姿势不良或外力冲击等原因,关节可能发生损伤。常见的关节损伤包 括扭伤、脱位和软骨损伤等。及时的康复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关节 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 通过对人体四肢与关节的解剖与运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体的运动机制和运动方式。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进行健康的 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在实际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好 自己的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维护身体的健康。这也是我们应该 重视并深入研究人体四肢与关节的重要性所在。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体四肢与关节的解剖与运动的详细介绍。希望通 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人体的运动系统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从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更好的把握。感谢阅读本文!

人体解剖学:肌肉骨骼系统结构与功能解读

人体解剖学:肌肉骨骼系统结构与功能解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其中,肌肉骨骼系统是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基础,对人体的 运动和支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其在整个人体系统中的重要性。 1. 人体解剖学的概述 人体解剖学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解剖学家们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来了解人体 结构和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人体解剖学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借助显微镜和成像技术等现代工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人体的内部结构。 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个方面。系统解剖学研究不同 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局部解剖学则研 究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关系,如骨骼、肌肉、神经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关注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 2. 肌肉骨骼系统的组成 肌肉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大的系统,由骨骼、肌肉以及相应的关节和连接组织组成。

2.1 骨骼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为身体提供结构和支持。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两种类型:长骨和短骨。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如手臂和腿部;短骨主要存在于腕关节和踝关节等。 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的支持,并参与血液细胞的产生。 2.2 肌肉 肌肉是肌肉骨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收缩和放松的组织,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人体内有近700多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壁上,参与内脏的收缩和松弛;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心脏的收缩和泵血。 每块肌肉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内含有肌球蛋白,当神经刺激肌肉时,肌球蛋白会与肌肉中的ATP(三磷酸腺苷)相互作用,引发肌肉的收缩。 2.3 关节和连接组织 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通过关节可以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关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滑动关节如手腕关节,可以沿着平

人体解剖的界线的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的界线的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结构的科学研究,它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人体解剖学中,界线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它用于描述人体内部结构之间的分界点。本文将从头骨、躯干、四肢和腹腔等方面,对人体解剖的界线进行详细解释。 1. 头骨界线 头骨是人体的基础结构之一,它保护着我们的大脑。在解剖学中,头骨被分为 多个部分,并通过不同的界线分割开来。 首先,我们有额骨和颞骨之间的额颞缝。额颞缝位于额骨和颞骨的交界处,是 头骨生长的位置。接着,我们有颞上颌骨缝,它将颞骨与上颌骨分开。这个缝中间还有一个小的骨结构,称为蝶骨。此外,我们还有颞后骨缝,它将颞骨与枕骨分隔开来。 2. 躯干界线 躯干是指人体的胸部和腹部,是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所在的区域。在躯干中, 有一些明显的界线将不同的器官和结构分开。 第一个界线是膈肌,它将胸腔与腹腔分开。膈肌是一块呈穹隆状的肌肉,它起 到呼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膈肌下方,我们有位于腹腔内的一系列器官,如胃、肝脏、胰腺、脾脏、肾脏等。这些器官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分界线,例如胃与肝脏之间的胃肝缘、脾脏与胰腺之间的脾脏胰腺分界线等。同时,肋骨也形成了躯干的另一个界线,将胸腔分成多个区域。 3. 四肢界线 四肢是人体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上肢(手臂)和下肢(腿部)组成。在四 肢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界线,将不同的骨骼、关节和组织分开。

在上肢中,肩胛骨与锁骨之间的锁胸缝是一个主要的界线,将上肢与胸部分隔开来。此外,我们还有关节,如肘关节将上臂与前臂分开,腕关节将前臂和手部分开。 在下肢中,髋关节将髋部与大腿骨连接起来,膝关节将大腿与小腿分开。而踝关节则将小腿与脚部分割开来。 人体解剖学中的界线是一种描述不同结构和组织之间边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对人体结构的整体认识。通过学习这些界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各部分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手术提供指导和参考。 总结起来,人体解剖的界线是描述人体内部结构之间分界点的术语。从头骨、躯干、四肢到腹腔等方面,不同的界线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人体结构。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界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踝关节

踝部是小腿与足底的通道,内踝是血管神经及肌腱的主要通道,并形成踝管。外踝为单纯的肌性通道。 1、踝管malleolar canal 由屈肌支持带、内踝和跟骨围成,有三条肌腱和一束血管神经通过。其相互关系为:胫骨后肌腱行于内踝下;趾长屈肌腱行于载距突内侧;长屈肌腱行于内踝、距骨和载距突三骨之后,位置较深;血管和神经行于后二条肌腱之间。 2、外踝腓骨肌上支持带和腓骨肌下支持带分别于外踝和跟骨外侧形成两条通道,有前上方的腓骨短肌腱和后下方的腓骨长肌腱及其腱鞘通过。 踝关节容易扭伤,这也取决于脚腕的力量和人的平衡能力。练习溜冰能够提高脚腕力量。 内踝上皮瓣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和6.5cm处有两条较大的皮动脉,可供养膝下10cm以下小腿内侧皮肤,以这两条皮支血管为蒂形成内踝上皮瓣,修复髁部及小腿远端创面。 皮瓣设计皮瓣切取皮瓣转移 应用解剖: 胫后动脉下段位置表浅,位于胫骨后方,趾长屈肌与跟腱之间沟内。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5cm发出两条较大的肌间隙筋膜皮肤穿血管,并与其它穿动脉相互吻合,参与小腿内侧筋膜血管链的构成。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恒有两条伴行静脉,将静脉引流至深部的胫后静脉。 皮瓣设计: 以胫骨内侧髁中点向跟腱与内踝中点作一连线,即为胫后动脉中下段的投影线,亦是皮瓣设计的轴心线。在内踝上方以超声多普勒进行探测,标出内踝上穿血管的发出位置。也可在皮瓣的轴心线于内踝尖上方4cm和7cm各作两点标记。尽管理论上此筋膜穿支供养上至膝下10cm、下至内踝尖、两侧至前、后正中线的广大皮区,但实际应用时,以长不超过15cm,宽4cm左右(不超过10cm)为宜。 踝关节功能训练 运动解剖学认为任何训练都能对关节形态、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体育锻炼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加上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面增厚,加大了关节稳定性,关节稳定性的提高加强了对关节的保护,但往往会减小关节活动幅度。系统柔韧性练习可以增加关节囊周围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从而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柔韧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对提高运动成绩,减少和预防损伤有重要意义。 踝关节力量训练。力量是人体运动之源,同时又是学生学会和掌握各个运动技术的必需

第六章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第一节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第六章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一节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目的 是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分析。 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可使我们了解运动中一些静止和运动动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能以正确、合理的动作要求指导教学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预防运动创伤。 二、动作分析的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1)、静力性动作:支撑性动作(燕式平衡、马步、直角支撑)。 悬垂动作(直臂悬垂、挺身悬垂) (一)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1)、静力性动作:支撑性动作(燕式平衡、马步、直角支撑)。 悬垂动作(直臂悬垂、挺身悬垂)

2、分析肌肉的工作: 描述动作的身体姿势,准确说明身体各动作环节的相对位置和身体各环节的支点。《1》、当身体某部位环节处于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从而产生了重力矩时,肌肉拉力矩与身体相应部分环节的重力矩保持平衡,肌肉完成支持工作。 例:双杠直角支撑 《2》、当身体处于上支撑的情况下,它的各部环节成垂直状态,也就是当垂力似乎将身体的一部分拉离上位支点时,肌肉完成加固工作。 例:吊环挺身倒悬垂 《3》、当某种静力性动作要求身体某部环节须在相对位置加以固定,此时肌肉则完成固定工作。 例:马步动作、躯干固定正直位时 3.小结: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运动解剖学-六大关节表

上肢三大关节总结 名称(形状) 组成辅助结构主要特点运动关节 运动 主要肌肉关节头关节窝 肩关节 (球窝关节)肱骨头关节盂 关节唇:加大加深关节窝 盂肱韧带:加固前上方 喙肩韧带:加固上方 喙肱韧带:加固前下方 肱二头肌长头腱:加固上、外部 关节面差大 关节囊松薄 关节韧带弱小 运动幅度大 屈、伸 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 水平屈、伸 环转 屈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 伸肱三头肌长头、三角后部、胸大 肌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 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旋内三角肌前部、冈上肌 旋外三角肌后部、小圆肌 肘关节 肱尺关节 (滑车关节) 肱骨滑车滑车切迹 尺侧副韧带:加固尺侧 桡侧副韧带:加固桡侧 桡骨环韧带:包绕桡骨头 典型复关节 韧带不抵止在 桡骨上 屈、展 内旋、外旋 肱桡关节 (球窝关节) 肱骨小头桡骨头凹 桡尺近侧关节 圆柱关节 桡骨环状关 节面 尺骨桡切迹 腕关节 (椭圆关节) 舟骨、 月骨、 三角骨 桡骨下 关节面 纤维 软骨板 韧带:加固关节四周 掌侧副韧带 背侧副韧带 尺侧副韧带 桡侧副韧带 纤维软骨板易 损伤 运动幅度: 屈大于伸 内收大于外展 屈、伸 内收、外展 环转 屈尺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屈肌 伸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下肢三大关节总结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名称组成辅助结构主要特点运动关节 运动 主要 肌肉关节头关节窝 髋关节(球窝关节)股骨头髋臼 髋臼唇:加大加深关节窝 髂骨韧带:限制关节伸 耻骨韧带:限制关节外展、内旋 坐骨韧带:限制关节内收、内旋 股骨头韧带:营养股骨头 关节面差小 关节囊紧厚 韧带强大 稳定性大 屈、伸 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 水平屈、伸 环转 屈股直肌、髂腰肌 伸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半膜肌 内收大腿内收肌群 外展臀大肌、梨状肌 旋内臀中肌、臀大肌 旋外髂腰肌、臀大肌 膝关节 股胫关节 (球窝关 节) 股骨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 胫骨内侧髁 胫骨外侧髁 半月板:加深关节窝、缓冲震荡 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 膑韧带:加固前方 前交叉韧带:限制胫骨近端前移 后交叉韧带:限制胫骨近端后移 滑膜囊:减小肌腱与骨摩擦 滑膜襞:填充关节内腔隙 两组关节面 辅助结构多 运动独特 屈、伸 外旋、内旋 屈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伸股四头肌 股膑关节 (滑车关 节) 股骨膑面髌骨关节面旋内缝匠肌、腓肠肌内侧头 旋外肱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 踝关节距骨滑车内髁关节面 外髁关节面 胫骨下关节面 三角韧带:加固内侧 距腓前韧带:加固外侧 距腓后韧带:加固外侧 跟腓韧带:加固外侧 外侧韧带 易损伤 背屈(伸) 趾屈(屈) 内翻、外翻 屈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内翻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外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运动解剖学要点

运动解剖学要点 CHINA 运动解剖学要点 OCEAN Administrator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一、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二〕人体的基本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三〕人体的基本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又称额状面水平面 〔四〕方位术语 〔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测〔6〕尺侧和桡侧〔7〕胫侧和腓侧〔8〕浅和深 第一章 第二节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四、神经组织 第三节器官与系统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1、掌握骨的结构。2、掌握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 3、掌握骨骼肌结构。 4、了解骨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以及骨的功能。 5、了解骨连接的分类、关节的分类、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6、了解骨骼肌的物理特性、起止点、配布规律。 〔一〕骨的分类成年人全身有206块骨。

〔二〕骨的表面标志 〔三〕骨的构造活体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和神经组成。 〔1〕骨松质 〔2〕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有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骨板分为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1、骨的化学成分骨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无机物约占干骨的60%—70%,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 钙。 2、骨的物理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很强的硬度,有机物具有很强的韧性。 〔五〕1、骨的发生方式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2、骨的生长长长长粗 3、影响骨生长的因素①种族和遗传②激素③营养④机械因素⑤生物活性物质 〔六〕骨的功能〔1〕支架功能〔2〕造血功能〔3〕保护功能〔4〕储存钙磷〔5〕杠杆功能 二、关节的概述 骨与骨之间相连结称为骨连结。骨连结可分为有腔室连结和无腔室连结 〔一〕关节的结构关节的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腔、关节囊和关节面。 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二〕关节的分类 球窝关节:掌指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肱桡关节 平面关节:腕骨间关节 椭圆关节:腕关节、股胫关节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滑车关节:指间关节、肱尺关节、骨髌关节、踝关节 车轴关节圆柱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四〕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 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 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止点:3头会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肌腹,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还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 远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踝关机处屈,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当膝关节屈至90°以上时,该肌仅有比目鱼肌能屈踝关节。 练习方法:负重提踵,跳绳发展力量,勾脚侧压腿发展伸展性。 B踝关节伸(背屈)的主要肌群。 主要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近固定收缩时,足在踝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拉小腿向前。 足外翻: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足内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

骨科解剖基础

骨科系列产品――解剖基础 威高骨科系列产品主要辅助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恢复病人健康为目的,体现人本科技。 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专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以及治疗这一系统的疾病。骨科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是分不开的。由于骨科学是专门研究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疾病的科学,因此首先应该学习有关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骨骼、运动系统及其相关的周围神经等, 骨科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患者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关节病增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增多等。这也决定了骨科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应该重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时地将材料科学的新成果应用于骨科临床,将会使骨科的治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解剖基础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即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便于掌握、学习、交流而避免和客户交流产生误解。 1.解剖学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近头近为上,远头侧为下。 常用头端代替上;用尾端代替下。 在四肢则常用近侧和远侧来描述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干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前和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为后。 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和背侧。 在描述手时则常用掌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描述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可以用尺侧代替内侧,用桡侧代替外侧。下肢小腿部有胫、腓骨并列,胫骨在内侧,腓骨居外侧,又可用胫侧代替内和腓侧代替外。 浅和深: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潜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