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

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

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

系,奠定了战后两极

格局的框架。美苏全

面“冷战”,最终形

成两大阵营对峙,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

由于日本、西

欧、中国和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两极格局受到冲

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开始出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的瓦解。当前的政

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

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

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提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从盟友到对手

⑴原因: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均势

②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

③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含义: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从而形成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评价:

有助于加速战争胜利进程、维护战的世界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

体现了美、苏、英大国的利益和意志、打上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烙印、为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提供了条件

影响:

雅尔塔体制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民财富减少了1/4,对外贸易削减了2/3。

战争给法国经济造成1.4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工业产值仅为战前水平的20%,农业产量降至战前的50%。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建筑物被毁。战争结束时,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

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现象。西欧衰落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济

军事政治

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原子弹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美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霸主

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苏联的强大引起美国的不安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

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

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

力范围之内……”

⑵盟友关系的破裂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

序幕

冷战“冷战”泛

指美苏之间除

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以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

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

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

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⑴美国①政治:提出③军事:

成立②经济:出台——冷战开始的标志——扶植控制西欧——加剧冷战的程度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2.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⑵苏联

②经济:

成立③军事: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打破经济封锁——对峙局面形成

①政治:扶持东欧各国共产党,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它既是美国在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

对发动全面的宣言书,又是冷

战的标志。

全球苏联“冷战”全面开始针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有什么反应?

扶植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在东欧成立社会主

义国家。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影响?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转向公开对抗,向全球扩张。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美国五星上将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

1、关于“马歇尔计划目的”的图示:

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你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

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杜鲁门

阅读上列材料:你如何认识马歇尔计划?1、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国家

经济恢复,实力增强。

2、实现了美国战后控制西欧,

发动对苏冷战的目的。

3、但从长远看,西欧经济的

恢复,最终增强其独立自主

倾向,削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具体

运用和重要支柱,两者都是

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份和实施步骤

实质

评价

1949

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集会,签定了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北大西洋公约华盛顿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集团。

军事政治

经互会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

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

49年1月,苏、保、匈、波、

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

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

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

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析版)

(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时间:25分钟) 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 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 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考点】冷战格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自学。 2.注意做到师生互动交流;运用多角度视角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2. 认识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背景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课本,完成“我是小记者”的前置作业(左半组扮演苏联记者,右半组美国记者)(二)新课导入——时事链接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27日报道,目前美国人为挑起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半岛笼罩在核战争的乌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26日发表声明称,包括战略导弹部队、远程炮兵部队在内的所有野战炮兵部队进入“一号战斗执勤状态”——国际在线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朝鲜核危机是冷战遗留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冷战格局的形成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梳理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1 介绍政治格局概念,并呈现材料“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 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2.教师设问“探究一从丘吉尔这段话说明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阅读P118 第一子目)” 3.学生回答: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战后世界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形成条件 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2.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苏美的力量。 实质 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体系特点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合作 雅尔塔体系中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十五单元 第1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Wo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这表明()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 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 解析:选B。据材料“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是世仇,因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反对这一提议,因此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着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 2.(2020·江苏盐城模拟)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解析:选C。“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

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3.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 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 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 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 解析:选B。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是国家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据材料“金额应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可知,金额控制和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说明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是负责立法而不是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 4.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 解析:选D。根据材料“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可知,西欧各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商品以及降低税率有利于美国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故D项正确。 5.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了解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正确分析“冷战”的影响。 2.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该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以此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自学案 一、从盟友到对手 1.美苏关系恶化:(1)二战后,在①等国际会议上,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②的框架。(2)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美苏在③和④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⑤”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就是“⑥”,它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二、美苏“冷战” 1.马歇尔计划 (1)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以对抗苏联。(2)内容: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3.苏联的措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⑦,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⑧”,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1)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⑨。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2)在美苏影响下,朝鲜半岛南、北部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2.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2年,出现“⑩”事件。 3.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探究学习 材料一、因反导问题,莫斯科与华盛顿近来龃龉不断。在双方关系日益下滑的背景下,俄罗斯准备恢复与古巴的军事技术合作,而11月29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则在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宣布导弹预警雷达系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一系列事件致使西方媒体惊呼俄美“新冷战”的到来。 ——2011年12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1)相对于当今俄美“新冷战”,二战后美苏“冷战”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2)美国在“冷战”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材料二、二战期间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以及战后美苏开始“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局势有很大的影响,对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解清楚。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1.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有何特点?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高中历史导学案第2页(共2页)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单元总述: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动用除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未来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的图片——战争是残酷的,“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战时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两极对峙的表现形式即为冷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冷战的面纱,走进两极对峙的格局。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出示: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整体感知:“冷战”的兴起→“冷战”的表现:→“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热战” 问:什么是“冷战”(Cold War)?(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回忆我们前面的知识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美苏摒弃前嫌,共同发起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的尽早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战后,人民渴望永久的和平,但是,美苏的同盟关系破裂,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抗。两个昔日的盟友为什么为反目成仇呢?二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的话或许给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自主探究:(幻灯片)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请思考: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 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 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 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 系,奠定了战后两极 格局的框架。美苏全 面“冷战”,最终形 成两大阵营对峙,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 由于日本、西 欧、中国和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两极格局受到冲 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开始出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的瓦解。当前的政 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 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 面 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从联盟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但与此同时又有局部“热战”。 作为必修一第八单元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内容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问题深刻性和分析问题透彻性的能力,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 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 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947 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2.[2015四川文综,12,4分]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3.[2016全国卷Ⅱ,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5.[2016江苏高考,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了解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初步认识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因此国际关系史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世界近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无论是维也纳体系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本文试就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史做一些简略的分析,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二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使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成为必然。 1、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衰落:①二战彻底打垮了德国,其领土被盟国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全部丧失。②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枯竭,昔日威风一扫而光。③法国更是元气大伤,二战使法国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因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2、美国独占鳌头,反映在:①军事上因其常规军事实力最强,并垄断原子弹等,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②经济上因工业实力雄厚,黄金储备丰富,美元地位提高等,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政治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唯

美国马首是瞻。 3、苏联的空前强大,反映在:①经过二战,苏联的军队空前壮大。 ②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强国。 总之,旧的欧洲衰落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苏实力均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成为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二、两极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世界大国开始按照战争期间一系列首脑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它确立的过程主要包括: 1、1945年联合国成立。 2、审判战犯,包括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3、划分势力范围:如①二战后美苏等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和对奥地利的分区占领。②承认蒙古独立。③以三八线为界,苏、美分别进驻朝鲜的北部和南部。④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向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最终形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历史性的变化,使世界国际关系进入到新的时代。 三、两极格局进一步确立的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 雅尔塔体系确立以后,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战时盟友关系很快被一种对抗的关系所取代,这种对抗的反映就是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尖锐对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7.2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础训练及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上。A、B、C三项属于导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解析:“战争才刚开始”指的是美苏由战时同盟变为对手,美国将采取“冷战”政策以遏制苏联。 答案:B 3.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中所述是相吻合的。

答案:B 4.2011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美国资深战略家、88岁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建议中国:展开“胡锦涛计划”,援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发挥当年“马歇尔计划”之效用,并借此令中国成为全球领袖国家。基辛格在此强调的“马歇尔计划”之效用指的是() A.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渗透 B.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C.实现欧洲经济的复苏 D.在政治上控制欧洲 解析:注意基辛格所强调的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正面作用:援助了西欧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基于此基辛格建议中国实行“胡锦涛计划”。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情况的掌握。其中C项表述错误,应是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A、B、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 答案:C 6.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也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解析:美苏“冷战”长期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又使得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D

(人教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每日一题

专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8年北京卷)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确立。 (2)最终形成 1947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的对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立。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立。 3.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 ②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冷战”兴起的背景、原因及形成过程;理解“冷战”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分歧而引发的,但根源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3)“冷战”中的“热战”。 (4)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以美苏国家实力势均力敌为基础的,它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分析认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 (2)通过学习,分析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讨论是否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认识意识形态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2)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冷战力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难点 “冷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什么是“冷战”?“冷战”的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新课学习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则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实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视苏联为主要障碍;苏联为维护国家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2)“冷战”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根源。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主要原因。 (3)“冷战”的概念及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概念:(略)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复兴西欧,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为美国称霸世界政策服务。苏联的应对措施: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合作探究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1)“杜鲁门主义”:主要内容是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霸权。它的出台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属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乘西欧之危借机控制西欧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国家与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同时使受援国被纳入了美国的控制范围。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

班级姓名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编制:洪四新审核:张加才时间:2013-12 一、选择题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2、杜鲁门总统上台后发表演讲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杜鲁门的意图是 A.唤醒人民的责任意识 B.缓和人民的反战情绪 C.承担维护和平的大国责任 D.获取世界的霸主地位 3、“它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政府正式放弃了罗斯福的拉拢和联合苏联的政策,而改采遏制战略;……它的推行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的整个国际关系,为战后世界的发展罩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两霸争雄》)文中“它”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D.布雷顿森林协定 4、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5、“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标志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年至1949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8、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9、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1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及答案)

高一历史学案 No.22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设计人:杨小荷审核人:孙敏时间:2012.12.19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美苏“冷战” 1、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合作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②美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的战略,企图________________。 ③苏联战后的国际威望___________,努力扩大自己____________,并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④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存在着根本对立,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2、表现 ①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全世界对抗,其纲领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作为回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的应用。作为对抗,苏联和东欧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约:1948年的________危机,是北约组建的借口。1955年,苏联、东欧组建__________进行对抗,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_______、东欧依靠________的局面; ②世界处于核恐怖平衡之中,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④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①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年。 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南战争 ①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______年9月重返越南,占领了越南南部。______年,法国被迫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越南战争。_____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②影响:战争耗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____________,而苏联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阐释】 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美苏的对峙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后来,在朝鲜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大韩

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锋

专题九 第一节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锋 一,形成的背景 (一)战后初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背景:美成为头号强国,苏成为政军大国,西欧日本衰落 2,含义:依据二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等内容确立的战后国际关系。 3,实质:划分美苏两分的势力范围。 4,意义:美苏两极格局国际关系取代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 (二)苏美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原因:共同敌人消失,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主要) (三)美国成为头号强国和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二,形成的表现(美苏冷战表现) (一)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背景:苏联和共产主义影响,英国及西欧衰落。 2,主张:英美等联合对抗苏联的影响 3,意义:拉开苏美冷战的序幕。 (二)表现: ——政治方面 1,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3) (1)内容(2)意义: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方面 1,美国马歇尔计划(背景,实质,意义) 2,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方面 1,美国组织北约组织(1949) 2,苏联组织华约组织(1955) 三,影响——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一)消极影响: 1,造成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背景:美苏争霸,原因:美国冷战) (2)朝鲜分裂(3)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 2,造成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亚洲热战) (1)朝鲜战争(2)古巴导弱危机(3)越南战争 (二)积极影响 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发生 2,双方互相学习与借鉴,促进世界整体发展 3,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日益壮大。 四,启迪 1,霸权主义害人害已。应当反对霸权主义。2,世界各国应当和平共处,互相尊重3,世界文明多样性,应当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每日一题

专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8年北京卷)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厂马馱尔计划科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欣洲提供撮助,排除£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囚处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欠对抗,危机仅持续了口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宅排除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S9年,而團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扌瓣C o结合所学知识』兀世纪创年代正14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潰』军裁幵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 ?形成过程 (1 )初步形成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 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确立。 (2 )最终形成 1947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的对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立。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立。 3.影响 (1 )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 ②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 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 )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 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J £韋竇惟務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 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 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