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

中考综合练习题

1、(本题7分)邮票也是记录和纪念历史的一种形式。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国家邮政局当日发行了一套(13枚)纪念邮票来铭刻缅怀这一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

(1)以上三枚邮票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分别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各用一句话说明)(3分)

材料二: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政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70年前,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中国万众一心浴血奋战。70年后,中国首次为纪念抗战胜利举行阅兵,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奏响最强音!

(2)抗日战争是值得纪念、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2分)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本因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我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1分)

2、 2016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5周年。95载艰苦卓绝,95载荣耀辉煌。95年来,中

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仔细阅读分析下面历史年代尺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1997年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召开两件大事,给上面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填上两个适当的主题词。(2分)

(2)“开天辟地”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说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以及见证其诞生的一个与会代表。(2分)

(3)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1935年)。请结合史实谈谈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3分)

(4)从“开天辟地”到“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艰难险阻?(请任举两例)从中你领悟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5分)

3、2016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立95周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8分)

材料一“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

——歌曲《旗帜更鲜艳》

(1)请你写出歌词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至少写两件)。(2分)

材料二南昌起义前夕,朱德设了个鸿门宴,请敌军吃饭,在他们吃喝得兴高采烈时,悄悄地移走了他们的枪。起义开始时,他们都束手就擒,他们的队伍因群龙无首,很快被起义军消灭了。——八上《中国历史》

(2)南昌起义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这次起义后,起义军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2分)

(3)朱德为中国革命设立下了赫赫战功,三大战役后,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他做出了什么重要贡献?(1分)

材料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习近平

(4)为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和推进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各实施了哪些创新举措?(2

(5)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胜的法宝,在中共十五大上,被写进党章的重要理论是什么?(1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会议。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毛泽东确立了作为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从而奠定了毛泽东与周恩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联盟……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大会,作为协助毛泽东的周恩来,这时成为党内的第三号人物,他们合在一起,则是一座神圣的纪念碑。

材料二周恩来与蒋介石直接的政治交往,从西安谈到杭州,从武汉、重庆谈到上海,从上海谈到南京,不断在斡旋中交锋,反复在交锋中斡旋,这两个历史角色在历史舞台上一扮演就是十年!

摘编自──《伟人周恩来解说词》

(1)材料一中体现周恩来与毛泽东合作的是哪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在西安进行的“交锋”发生在哪一事件后?这一事件最终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3分)

(3)材料二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在重庆进行“交锋”,最终签署了什么文件?(1分)

(4)从周恩来与毛泽东、蒋介石的合作、交锋中,你可以得出总理具有哪些高贵的品格?(1分)

5、 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

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分析下列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一座大厦图二一位伟人图三一台机

(1)图一是英国议会大厦,它见证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什么法律文献?这一法律文献在英国近代史上有何标志性意义?

(3分)

(2)图二中的伟人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请说出他在天文学、数学和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3分)

(3)图三中的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这台机器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请列举两种以这台机器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4分)

(4)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请结合以上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原因。(3分)

6、(8分)阅读下列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缔约(《反共产国际协定》)后,希特勒得意地说:“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的大三角……。”还说这三国“准备实现它们的权利和

确保它们的生死利益”。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世界大三角”指的是什么集团?它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1941年12月6日)布朗与其他传教士围坐在传教室的收音机前等待来自

华盛顿的消息。在那里,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与日本代表野村吉三郎、来栖三郎特使进行着最后的谈判。赫尔对和平谈判已几乎不抱希望……第二天下午4点,传教会传来了“日本空袭夏威夷的惊人消息”……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这次袭击称为“永远的国耻日”。

(2)材料二中“日本空袭夏威夷”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

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局面。面对现在的世界局势,谈谈你对中国增强经济实力的建议。(2分)

材料四 21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每年发生45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由于武装叛乱、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对立等问题具有内在的延续性,不可能在短期内销声匿迹,2015年全球地区热点问题仍将延续近年来的走势,保持突发、易发、多发态势。

(4)当今世界仍有不太平的局势存在,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1分)

(5)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1分)

7、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分)

材料一: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

材料二: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材料三: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材料四: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俄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俄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材料五: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一个美国女性,她就是安·尼克松·库波尔。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她是黑人。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瓦尔特高兴的理由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2分)

(2)材料二中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三中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任举一例。1分)

(4)材料四中哈默作为美国人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是因为苏俄正在实行什么政策?(2分)

(5)材料五中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废除了奴隶制?30年代的大萧条是怎么回事?她看到的国家新政是什么?(3分)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有什么作用?(1分)

8、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少数强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常常左右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仔细阅读下列漫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一中德国为什么敢于挑战英国?并写出一战前漫画中两个国家分别参加的军漫画一德国漫画三赫鲁晓

事集团的名称,(3分)

(2)漫画二生动形象地呈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的情景。这里的“三头怪兽”主要指哪三个国家?为了对付这“三头怪兽”,世界上26个国家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2分)

(3)漫画三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4)漫画四反映了当今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此格局的出现对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

(5)综合以上四幅漫画,你觉得影响世界局势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9、【探究与创新】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中俄两国及世界其他组织已经举办了纪念或庆祝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德国和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请列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主要事件。(2分)

(2)在欧洲战场上,哪次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哪次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分)

(3)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

(4)二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对战后的世界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对峙的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分)

(5)你认为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意义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分)

10、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强国之梦,从世界大国崛起中我们或许能得到启示。(8分)

材料一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最适宜的环境……这个制度保证……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纺织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上均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下图为美国、西欧、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变化图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

..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2分)

⑵试据材料二归纳德国能够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1分)

⑶据材料三图示分析,西欧、日本在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在此变化过程中,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3分)

⑷据材料四分析,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呈现何种特征?(1分)

⑸通过以上材料分析,请你为我国“十三五”发展提出建议。(1分)

11、史学家说:“一部欧洲近代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德两国打冤家的历史”。可见,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它们发展的历史和两国关系耐人寻味。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两国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家,图一中这位法国人和图二中这位德国人分别是谁?与他们有关的伟大思想成果分别是什么?(4分)

图一图二

(2)思想潮流推动政治运动的发展,请以法国为例,写出两个分别由以上思想潮流推动而

发生的政治运动。(2分)

(3)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之间既有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妥协又有对抗的战争。请你各举一例。(2分)

(4)上个世纪中后期,法、德两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西欧国家最终结成了什么组织?从法德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12、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史实回顾】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与1917年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来自“对立世界”的威胁? (3分)

【时事分析】

材料二:加强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主要大国之间“以利相交”的重大结盟事件,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2分)

【深入探究】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未来各国在国际交往中能否“以心相交”,并说出理由。(3分)

13、观察下面漫画:

请回答:

(1)漫画中的人物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

(2)漫画一反映出二战后,该国为援助西欧实施了哪一计划?对西欧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3)漫画二中西欧的快速成长也得益于它建立的哪一合作组织?它的发展对漫画中人物称霸世界的企图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4)漫画中两者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1分)

中考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1、(本题7分)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1分)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的重大大胜利;(1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分)

(2)抗日战争是鸦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分)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

(3)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激励国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缅怀先烈、开创未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并有决心和能力扞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

2、(1)洗雪国耻高举旗帜(2分)

(2)上海(或浙江嘉兴南湖)。(1分)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写出其中一位即可,1分)

(3)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都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都纠正了党的严重错误。(3分)

(4)北伐战争、蒋介石的“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任举两例即可,2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符合题意即可,3分)

3、(1)中共一大的召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的召开(任选两件回答,每件1分,共2分)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分)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1分)

(3)和毛泽东一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1分)(仅答下达进军命令不得分,其他回答符合主要题意也可得分)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分)和“一国两制”(1分)

(5)邓小平理论(1分)

4、(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双十协定”

(4)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胸怀宽广,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5、(1)《权利法案》。(1分)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2分)

(2)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创建微积分。力学: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或力学三定律或牛顿三定律或运动三定律)。(3分)

(3)瓦特。(1分)蒸汽时代。(1分)轮船、火车。(2分)

(4)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科学人才辈出,奠定了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最早完成工业革命,赢得了技术上的优势;“三角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占据了广阔的市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6、(1)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疯狂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变化: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局面:一超多强。(1分)

建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科技创新等。(1分,言之成理即可。)

(4)宗教矛盾、民族冲突、领土争端、霸权主义等。

(5)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

7、(1)私有财产不可侵犯(2分)

(2)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分)

(3)明治维新(2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接受新式教育(答到一点即可得分)(1分)

(4)新经济政策(2分)

(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分);罗斯福新政(1分)

(6)革命与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分)

8、(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1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同盟国、协约国);(2分)

(2)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2分)

(3)两极格局(或美苏争霸;美苏冷战,雅尔塔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2分)

(4)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重大战争;民族矛盾;领土之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9、(1)①二战全面爆发:德国进攻波兰(1分);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1分)。

(2)①苏德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

②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1分)。

(3)历史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中国人民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分)。

(4)①会议:雅尔塔会议(1分);

②“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

③趋势:多极化趋势(1分)。

(5)意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缅怀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加强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10、⑴政治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或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分)。经济上最先完成(进行)工业革命(1分)。

⑵重视科技和教育(1分)。

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分)。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

⑷信息化、全球化。(1分)

⑸要营造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要善于抓住机遇,吸纳先进科技成果;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1分,任答1点即可。)

11、(1)伏尔泰:启蒙思想(答出具体主张如提倡自由与平等、反对教会、反对专制也可给分)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

(2)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

(3)妥协的例子: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德国出兵奥地利,法国不闻不问。

对抗的例子: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或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法国亡国

(4)欧盟。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等。

12、(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20世纪二

三十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发展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为后

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速了一战的爆发;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一战,加快一战的结束进程;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后,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942年1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进程。(任意两点,4分)

(3)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一点即可,2分)

(4)答案一:能: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联合国;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毒品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等因素促使各国要相互协作,相互依存。(任意三点,3分)

答案二:不能: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必将引起彼此矛盾;国际社会中主要大国奉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宗教信仰、领土纠纷难以解决等因素导致国际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任意三点,3分)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xx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如2015年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2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2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2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8材料分析题专题提分训练

专题(八)材料分析题 专题提分训练 ·题型特点 河北中考非选择题历史部分第一题多以第26题出现,2018年和2019年均为材料分析题(9分),其中2018年侧重考查“世界史”内容,2019年侧重考查“中国史”内容。试题的基本特点是:三段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为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多为原因、经过、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等)的能力;第(3)问多设问“影响”“意义”,属于对题干材料“共性”内容的考查。 ·方法解读 本题型为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时注意:首先要审清设问,准确把握具体的考查对象,即“考什么”,河北中考在这方面多侧重对“原因”“经过”的考查;其次注意相关提示词,如“据材料一”“综合材料”,这就提示答题的范围在所出示的材料中;然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对材料每一句”的合理解读——分析同设问的关系;最后组织答案,做到详略得当、史实准确、论据合理等。 ·针对演练 1.[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哪一党派。却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材料二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而工商界及学界的人在专制政体下做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学界人士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 材料三中山先生把建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但是时人不信他,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思想。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够做反动者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引起内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民国初期国家混乱的原因。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

冀教河北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冀教河北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政治、经济、思想近代中国 1.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2.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5.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是初中历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当中,考生在材料分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如何来解答这一类型的题呢? 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1、什么是观点?观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史实的评价、看法、影响、意义、作用、启示、感悟等。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评判因素,而史实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2、提炼观点和解答试题要注意的问题 (1)观点要用陈述句(不能是否定或疑问句等,不能是短语或词组)。 (2)提炼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的高度。 (3)观点必须是鲜明、简练、完整的一句话,观点表述不能啰嗦或模棱两可。(4)观点在材料中要能得到验证,要反映整则材料的完整意思,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其中一个方面。 (5)要避免大包抄、“万金油”式的空泛观点。 (6)观点提炼要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要凸显“历史味” (7)论述部分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能太少(答题卡空白处约150字)。 论述一定要包含两个论据,结构为:论述1(史实+论证);论述2(史实+论证)。选取的论据一是从材料中归纳,论据二一般是跟所提取的观点有关但取材于课本(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就有两个论据,那就不必用到课本知识)。 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如“世界近代史”) (8)结论是观点的升华,一定要写,但又不能照抄观点,可以参照两个论证对观点进行改写、扩写。 3、观点提炼的常见方法: (1)分层解析材料意思,再概括段落大意,找到中心意思与课本观点的相似之处。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高频率词语)、主题词(体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找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知的知识组合成一个观点。 (3)注意材料的出处与第一个设问等信息提示。 (4)根据材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地位、性质、评价、影响、启示等内容中带观点性的句子。 (5)确定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主题的:改革、开放、革命、科技、战争、思想解放、人物评价、古代重大工程等,回归课本或参考资料,寻找能对号入座的观点。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出现过分空泛的观点,可以通过加限定语的方法把过于空泛的大观点降格成中观点。 4、强调: (1)观点不能太空泛。尽量选择比较熟悉、好论证的观点,不要给自己挖坑。(2)观点提炼后,要回归材料去验证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3)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⑴a富国——鼓励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b强兵——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d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不告发,则十家连坐。⑵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⑴“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管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⑵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终催生了大唐开放繁盛的新气象。 中国近代史 3、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英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⑵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掠夺北方领土2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两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简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企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工企业、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⑵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列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简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代奉行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联德国英国 项目 每千居民受过普 5.1 0.9 0.1 教人数 每千人口拥有医 5.7 12 生数 城市人 2.3 0.3 0.2 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2.4 2.7 3.0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九年级中考历史必过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中考必过知识点 1.现代人类从什么发展而来?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距今多久? 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三大人种?人种的划分依据是什么?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根据人的体貌特征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之所以称它们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4.《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哪一文明古国?其制定目的是什么?其历史地位如何? 古巴比伦王国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古代印度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分为哪几个等级?国王属于哪个等级?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国王属于刹帝利6.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现代民主政治起源于哪里?谁统治时期,此地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发展到顶峰? 古代希腊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 7.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进行了什么战争?罗马共和国何时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屋大维 8.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仿效了 中国哪一时期制度?这一改革意义何在? 大化改新隋唐时期 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9.穆罕默德最初在哪里创立伊斯兰教,后又在哪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麦地那

1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1.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谁? 教皇和教会 1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典型例子是哪个城市?西欧市民阶层包括哪些人?他们中哪些人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兴起于10世纪琅城 市民阶层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13.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什么?马拉松比赛起源于哪一次战争?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哪里?地中海何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波斯帝国希波战争巴比伦 2世纪 14.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谁?哪本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发明者:古印度人传播者:阿拉伯人《马可·波罗行纪》 15.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什么?同一时期,两河流域的什么人发明了什么文字? 象形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16.关于三大宗教,请写出: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是:佛教 与圣诞节、公元元年确立有关的人:耶稣 三大宗教均诞生于哪个洲:亚洲 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诞生于:西亚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时间:西汉末年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17.列举古希腊的文明成就: 政治: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伯利克里) 文学:《荷马史诗》(荷马) 戏剧:《俄底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考试中最难的题,无非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孩子在这里失分严重,虽然考前对书本知识有了大概掌握,但是,一上考场,很多孩子就招架不住,对有些问题总是答不上、答不全。材料分析题如何拿满分? 材料题考察难度也分为易、中、难三种,但从试卷整体来说,难度肯定比选择题大。材料分析题常见的出题方式: 一、文字型材料题。这是平时考试中的常见出题方式,中考也是。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二、表格型材料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对重要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这类题往往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设问也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想读懂这些图表,需要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还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开放型材料题。所谓的开放型,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贴近生活,做到新颖,但是有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以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一类为主。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1.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2.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

八年级上册中考历史必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中考历史必过知识点 1.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起点是虎门销烟,发生在何时1839年6月3日-25日,领导人是林则徐 2.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1840年鸦片战争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该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数额2100万元、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军队是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是俄国,列强在中国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6.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是洪秀全,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是太平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华尔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里的“大将”指左宗棠,他的主要活动:收复新疆;建议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 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邓世昌,他参与的战役黄海大战 9.近代台湾曾与祖国分离50年,导致这次“分离” 的战争和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该条约签订时的中日双方代表中:李鸿章;日:伊藤博文,赔款数额白银二亿两 10.《马关条约》标志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变为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2.《辛丑条约》签订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这一点。 该条约赔款数额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 1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个标志性事件: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订 1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该事件破产的标志: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15.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奕,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在“自强” 的思想指导下创办军事工业,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最大的军事工厂)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求富”的思想指导下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16.“公车上书”运动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17.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该事件又称百 日维新,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18.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该政党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总理孙中山,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爆发于1911年,指导思想三民 主义,民国元年是1912年 20.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开始时间1915年,标志《青年杂志》创办 2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22.五四运动前后期的中心变化:前期在北京→后期在上海,主力变化:青年学生→工人 2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该事件的性质:五四爱国运动 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历史意义: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4.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新。该事件发生时间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后期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25.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陈独秀。 26.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政治 部主任周恩来 27.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8.北伐战争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总司令:蒋介石,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战场 29.北伐战争中,取得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胜利的是第四军独立团,领导人叶挺 30.随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1.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事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2.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该政权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3.江泽民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指南昌 34.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发生在1927年8月1日,领导者周恩来、贺龙、朱德,历史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 36.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的主要队伍有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 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3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的诞生与井冈山会师有关。这支 军队的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 38.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事件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9.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1936年10月,地点甘肃会宁,标志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 40.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标志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41.九一八事变后,仅仅四个多月,东北三省便全部沦陷。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2.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结局是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3.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标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4.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45.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一次主要战役名称台儿庄战役,领导者李宗仁 46.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指挥者是彭德怀 47.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48.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9.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原因:军事上:进一步为内战赢得时间,政治上: 欺骗人民、舆论。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结果是签定了《双十协定》 50.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 51.解放战争中,东北人民解放军使东北全境解放,战役名称辽沈战役 52.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淮海战役,部队名称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历史科的材料分析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冲刺阶段要对材料分析题进行专项训练,带领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分析、解答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认识材料分析题特点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大,灵活性强,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等理应是我们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重点。 2.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及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及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4)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5)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 (6)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从以上考察内容及考察方式来看,题目的题干往往会在实际考题中表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对于这三种表述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同时要紧扣材料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学业水平测试题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指导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题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答题方法。 1.“读”——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找”——是解答的关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