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古遗址共处

一古遗址共处

一古遗址共处
一古遗址共处

(一)古遗址(共144处)

(二)古墓葬(共50处)

(三)古建筑(共248处)

(四)石窟寺及石刻(共31处)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40处)

(六)其他(共5处)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计23处)

北京的历史遗迹

北京的历史遗迹 圆明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北京的内城城墙周长24里,因城市建设三十年前已拆除,只留下东南角的角楼附近和东便门至崇文门二处明城垣遗址,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标志,北京市政府规划将把东便门至崇文门一段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公园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城墙遗址方向设置的带状公共绿地。这片绿地又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场所,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5个功能区。

皇城根遗址公园为展示皇城墙遗迹,体现古都历史风貌,专门在公园北端旧址处复建了一小段城墙,并选取东安门、中法大学、北大红楼、南端点、北端点等节点,挖掘、展示地下墙基遗存,建设自然景观并配以雕塑和浮雕,使北京古城的概括形象更加完整。据文献所记,东安门广为七间,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相当雄伟、气派,现在还有历史照片可以窥见其原貌,北京著名的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之得名,就都是因为这个门。修建公园时,在东安门原址处发现了该门的基址遗存,专门在地下开辟了露天的“博物馆”。复建皇城墙和开辟展览,为今人了解、研究中国封建都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唤起现代人对北京皇城的回忆,提供了丰富而详尽的实物见证。而在公园内兴建的“对弈”、“时空对话”、“露珠”、“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等数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观,宛若一幅幅打开的北京历史民俗风情画。 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万里;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二千多年。凭临登攀,偏要到悬崖绝壁人踪罕至处,方可见其建造的艰辛奇特。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它是世界的奇迹,深受各国人民的仰慕和赞叹。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还山、连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当年这个古战场上飞扬的胡笳羯鼓,闪烁的刀光剑

兰陵县古文化遗址

社会百科 兰陵县古文化遗址 王岭遗址 该遗址为兰陵县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位于兰陵县下村乡王岭村东北米,双河水库东岸,东西米,南北米,文化层堆积厚约米,采集标本有石核、刮削器以及动物化石等。 南吴庄遗址 该遗址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位于兰陵县长城镇南吴庄村南约米处。遗址中间高四周低,东西、南北各约米,文化堆积厚约米。地表采集标本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火成岩打制的舌状器,龙山文化的夹砂黑陶罐,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足,汉代的灰陶罐等。 于官庄遗址 该遗址跨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汉等历史时期,位于兰陵县兰陵镇于官庄村北及村内,东西南北各约米,现遗址的三分之二为村落所覆盖。地表采集标本有北辛文化的夹砂红陶鼎足、大汶口文化的夹砂鼎足、龙山鬲足、商周鬲口沿、汉代板瓦片等。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古遗址 该遗址跨新石器文化、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为沂沭河流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两处新石器北辛文化遗存之一,位于兰陵县向城镇城子村内及村后,总体形状为梯状高台,东西、南北各约米。地表采集有北辛文化夹砂褐陶圆柱高

鼎足、大汶口文化夹砂红褐陶鼎足等,遗址出土汉代“治河赏”陶罐和铁剑等文物。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湖子遗址 该遗址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位于兰陵县南桥镇小湖子村南米处,南距江苏邳州大墩子文化遗址米,总体形状为土丘式高台,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地表采集的标本有大汶口鼎足,龙山鼎足,商周盆口沿,汉代筒瓦等。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高尧遗址 该遗址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位于兰陵县庄坞镇东高尧村南,前高尧村(原名寺前村)北,东靠武河总体形状为土丘式高台,最高点高出地面约米,东西米,南北米,地表采集标本有大汶口鼎足,龙山鬲足,龙山黑陶口沿,商周鬲足等。年,东高尧村张吉祥在此挖地窖时曾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属国家一级文物,为临沂市文物馆镇馆之宝),年月清理发现大汶口时期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两座,出土罐、匾、背壶等一批铜器,同时发现晋墓一座。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杨官庄遗址 该遗址跨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至民国仍有居民居住,被誉为“沂蒙山地区年前的村落”。位于兰陵县神山镇后杨官庄村北约米,燕子河东侧,遗址分布呈椭圆形,东西约米,南北宽约米。 年月,为配合枣(庄)临(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铜器、铁器等余件文物。陶器除大量陶片外,可辨器物有鼎、盆、罐、甗、碗、豆、鬹、觯形壶、

凌家滩古遗址

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属于5300年前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85年首次发现。1987年开始发掘,总共发掘面积2550平方米。先后出土了祭坛、氏族墓地、生活区以及红烧土块等重要遗迹。在遗址内部出土了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其中玉器居多,样式精美品种繁多。凌家滩遗址也是中国史前的玉文化中心之一。 凌家滩的家园南邻裕溪河,北靠太湖山。山水交错属典型的江淮平原丘陵地貌。这与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具有相似之处。依山傍水,高岗附近都是人类生息的理想场所。与凌家滩相似另外一座古城—城头山古城。它位于澧阳平原前有洞庭湖为照,后有武陵山脉为靠。也是筑城的最佳之地。随着人们生活的稳定,为了预防灾害,2座古遗址都在生活区的外围挖了壕沟。与之不同的是凌家滩有半圆形天然屏障,人们后期挖了半截圆形的壕沟与天然屏障形成了具有防御功能的圆形壕沟。而城头山生活区外围的就不是简单的壕沟而是规模较大的河—护城河。并且人们用挖河的土做了城墙,形成了具有双重防御体系功能的城。所以被誉为“中华城祖”。 城头山和凌家滩都属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在城头山和凌家滩墓中出土了代表性石器-石钺。石钺在当时都是军事权利、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城头山古城出土的文物以陶器居多,少量玉器。但是城头山所在之地并没有玉原料的来源,玉可能是当时人们用产业丰富的陶器进行物物交换而得来。说明当时的城头山已经有了“市”的功能。凌家滩却与之相反以玉器居多,少量陶器。这也就说明了当时凌家滩的产业是以玉器为主。在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有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玉鹰。呈灰白色,鹰做展翅飞翔状,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刻着一头猪展翅飞翔,腹部规整刻画了一个太阳的形状。鹰两面雕刻相同,表面抛光润亮。猪在原始社会后期,猪是财富的象征,具有十分特殊的位置。而鹰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可以接近苍天,靠近太阳,向太阳神祭供。祈求平安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愿望。玉鹰上的各种图案展现了当时凌家滩人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太阳神崇拜等宗教色彩在城头山古城的祭坛、祭祀坑、墓葬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先有了农业然后才会出现了陶器。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农业和牧畜业的出现,开始了定居、半定居的生活。在城头山古城的东部是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水稻田和配套使用的灌溉设施。所以享有“世界稻源”的美誉。凌家滩只是在红烧土块中发现了稻壳之类的痕迹。红烧土是一种建筑材料可以起到坚固地面和防潮的作用。2个古遗址的人们都用这种建筑材料修筑了木古泥墙的房子。制作工艺基本相似,先立大的木桩,糊上泥巴,然后烧制而成。城头山人们还用红烧土修筑了宽2米贯穿东西的城中大道。与此同时红烧土在凌家滩古遗址中除了用于房屋建筑外,在发掘的墓穴中也有发现,并且在红烧土之上铺有鹅卵石,可能是有较为特殊的用意。由于凌家滩土壤偏酸的性质,墓穴中的尸体全部腐烂包括人身上最坚硬的牙齿也没有发现。 通过对凌家滩遗址和城头山古城的学习和对比,两座古遗址无论是从时期还是出土的文物所代表的宗教信仰大致相同。凌家滩遗址是一座史前聚落遗址,而城头山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城市。2座古遗址的先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此时的我离古文明是那么的远似乎又那么的近。作为几千年后的我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我的家乡文化添砖添瓦。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从时间上讲是最晚) 文明古国地域年代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大明宫古遗址与文物保护

大明宫古遗址与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古今对话【摘要】古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今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新区。 【关键词】大明宫古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 一、古时候的大明宫: 大明宫复原图大明宫,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象征;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位于西安城北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唐末战乱,大明宫于公元904年毁于战火。期间共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

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凡尔赛宫的3倍,北京故宫的4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拥有50多座殿堂和阁楼,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唐大明宫法国凡尔赛宫 北京故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法国卢浮宫英国白金汉宫 大明宫 - 建筑布局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宫中规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风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等四五十所分布于东西两侧。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均设在其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员召人此殿朝见亦称“入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1、丹凤门: 丹凤门复原图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肃宗至德二年(7 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自建成之日起,丹凤

四大文明古国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1]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西方历史学也有类似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比如“文明的摇篮”。概念的起源和内容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3]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学者认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4]人类固然离不开水,不过,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5]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而后步入金属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巴比伦和古埃及采用奴隶制,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话来加强君主统治,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古巴比伦主条目:古巴比伦距今九千年前,苏美人开始了耕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后来为巴比伦国征服。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后有苏美、巴比伦等人建立的文明。在这个平原上发展了目前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汉摩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主条目:古埃及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战火波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数十万册以古埃及文字书写的经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这部史书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大使自立为王的将军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Manetho)所写的。这部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却在凯撒大帝进攻埃及时付之一炬。这部“埃及史”被烧毁,实为无法弥补之损失。幸而当时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人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对许多帝王的兴衰更替,以及确实的年代,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印度主条目:古印度早在西元前约25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G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于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及动物等图案。 古中国主条目:中国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考古(如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发现了西元前约6000年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小米、稻谷、酿酒、乐器等等。根据历史文献,经过早期的发展,至西元前2000多年的黄帝时代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在西元前约2000余年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之后为商、周。周分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代。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周朝时封建制比较完善,人口以庶民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原来封建时代的世袭阶级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世袭王朝。此后各朝各代虽然中国的许多方面都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中华文明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国是最古老的且持续存在的文明。[8]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化浩劫,在秦始皇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消除各诸侯的历史文化,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出现了“焚书坑儒”,使得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文献被毁,就连有第一信史之称的《史记》描述相关历史时都采用传说。最近的文化浩劫一是五四运动,这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腐朽思想,但是不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一票否决了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使得国人精神支柱缺失;其二就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是一场犯罪,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站在了历史和文化的对立面,全面否定中国儒家道德思想,再一次打击了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所以在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寻找过去的思想潮流,从新审视自己的传统道德文化观。

中国古遗址

中国古遗址 古遗址是清代以前,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包括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寺庙址,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建筑遗存,如采石场(坑)、窑穴、窑址、贝丘等。我市古遗址分布极广,主要有贝丘遗址、窑址、村落遗址、采石场(坑)等贝丘遗址,俗称蚬壳岗。多位于河流湖泊岸的山岗、平地、土墩中,往往在贝丘堆中发现各种贝壳、兽骨、鱼骨及石器、陶器残(片)等,其中部分贝丘下层出现古人类居住的房基遗存,也有部分出现埋葬在贝丘层的墓葬(常见人骨架)。 古窑址是我市主要是分布在西江、北江两岸属于五代、唐、宋时代的窑址,近年普查已发现的有小塘镇、罗村镇交界的奇石窑址群、和顺镇逢冲文头岭窑址,罗村镇招大镇岗窑址。附近往往堆积不少变形或残破的陶瓷、瓦片、烧土、炭碎及各种窑具等遗物。 西侯度遗址 位于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匼河遗址 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1960一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峪洞穴遗址 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店头村南海峪沟口东侧山腰,是目前山西省唯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1957年发现,1958年发掘。遗址由相邻的三个地点组成,洞穴产自震旦纪砂质石灰岩区,遗物和化石出自黄褐色的角砾岩中。第一地点含有动物化石,第二地点发现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第三地点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皆有。该遗址与北京猿人晚期文化很相象,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下冯遗址 位于夏县城北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系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其绝对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至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3900年。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1974年进行发掘。遗址西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东、南部有商代早期的二里冈文化的城墙和圆形建筑基址,北部有东周时期遗存。遗址可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迹有灰坑、房屋、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有石、骨、铜、陶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乐器等。青铜箭头、凿和石范的出土,表明当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西阴遗址 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东北土岭上,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民国15年(1926)发

发现马家浜文化古遗址

发现马家浜文化古遗址 记得是20多年前的一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以6000文字篇幅.发表了记 者顾许胜采写的关于上海6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文章,在社会上引 起了不小的轰动。记得该文发表的第二天(1988年10月13日),时任上海市市 长的朱铭基和相关领导就来到青浦考察了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关于此文背后 的采写过程笔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是笔者全程隋同顾许胜采写了此文。那次 调查采访先后到松江博物馆、青浦博物馆,还实地察看了a泽古遗址、广富林古遗址等几个地方。在该文发表前的一天晚上,笔者还陪同顾许胜专程赶到家住 上海市区中山公园附近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黄宜佩家里,就有关上海原始社会文化情况专门作了采访与核准. 关于明确认为上海在距今6000年前已有人类生息,其主要根据就是在上海 西郊青浦区境内发现的马家派文化。与距今5500年左右的裕泽文化作比较,马 家派文化的发现把上海的人类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马家派文化最初发现于浙 江嘉兴,距今6000年左右.上海地区发现马家沂文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与年 代后期,先后在青浦境内扁泽、福泉山二处遗址下层发现了马家饭文化时 期的遗存,这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在a泽遗址的考古发掘关于马家派文化的两次极为重要的发现,一是水稻,二是水并。1961年,在扁泽遗址下层发掘出土的马家饭文化稻谷顺粒,经浙江 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鉴定为轴、梗两个不同品种,是人工培植的稻谷,这在当时是中国出土的年代最古老的重要水稻标本之一,为研究水稻起源、开展农业考古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7年与1989年,先后在猫泽遗址假山墩的两侧发现的二口马家涣文化 水井,距今六千多年,与先前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层文化中发现的一口六千多年前的水井.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三口水井。考古报告中为我们留下这样的记录: 1987年,在青浦裕泽遗址的西侧,上海市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直径 67-75厘米的黑灰土面,起初以为是常见的古人丢弃生活垃圾的灰土坑。一般 灰土坑比较浅薄,而在清理此坑时,越挖越深,久未见底.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清理,才见到生土。此坑残深达226服米.又呈直筒形.坑壁有明显的人为开凿的 痕迹,显然它不是常见的灰土坑。这使在场的考古人员惊奇不已,原来这是一口水井,而在水井中出土了具有马家派文化特点的夹砂探腹红陶盆及央砂宽愉釜 等残肉器,还有古人食用后遗弃的雇鹿等动物骨骼。井中水深丰富。这是上海 首次发现的六千多年前马家派文化时期的水井。六千多年前,上海人已经懂得 开凿水井,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或要的贡献。此后的1989年.为配合 油墩港水利工程,又在裕泽遗址西侧发现了一口直简形水井,L1径65厘米,因使用推土机作业,井口已经遭到破坏,井残深约100厘米,并内填满了黑灰色的淤泥。经过清理出土了夹砂暇循红陶釜、灰陶弹丸形渔网坠、残木构件以及鹿角、鱼骨骼等。而夹砂腰红陶釜是马家洪文化典型的陶器.依此断定此井和上述水 井一样也是最早的上海居民开凿的水井。经考证9泽遗址下层出土的水井和遗 物均系马家洪文化晚期遗物,距今6000多年。其中遗物木炭经碳14侧定和树 轮校正年代为距今6130年士130年。虽然扁泽遗址发现的这两口水井只是没 有运用其他材料构建井璧的土井,但是与先前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所谓浅塘 形水井相比较,fit泽遗址马家派文化水井的形制更具水井特质。因此裕泽遗址

世界十大神秘历史遗迹

世界十大神秘历史遗迹 对于地球上这些神秘莫测的地方,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试图解释这些奇迹的存在。许多人相信在我们之前有一种文明非常先进,而且他们使用了我们未知的技术创建了这些遗址。此外还有人相信在我们之前没有文明,我们地球上的任何神秘遗址事实上都是自外太空的外星人留下的,而且它们事实上不属于地球上的一部分。还有第三类人称前面提到的都是假的, 这些地点拥有一种仪式和宗教的背景。 秘鲁的马丘比丘古城 对于印加帝国的城市而言,秘鲁的马丘比丘古城是已知保存最好并且得到了细心的关照,它也是世界各地旅行团所关注的焦点。它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在1911 年被一位名为海勒姆-宾汉姆的考古学家再次发现。经过现代考古技术分析,这座遗址大约建成于公元1450年并且事实上是印加统治者的一个庇护所

哥斯达黎加的石球遗址 哥斯达黎加的石球遗址是地球上另外一个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也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就技术方面而言,这是众多发现中最神秘的。奇怪的石球随意摆放的现象自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存在,而且当时也被报道过。它们的尺寸从小到大而且直径范围从几厘米到两米都有。用于制作这些石球的岩石(一些石球重达16吨,这些人工制品相当的令人惊奇)是 一种名为花岗闪长岩的火成岩

埃及的吉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有那么一段时间埃及金字塔完全是众人注意的焦点。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埋葬法老以及不是很出名的东西。这些不出名的东西包括历史年代、建筑方法学以及它们扮演的逻辑学象征。这就为这些金字塔增添了美丽和魅力。人们提出无数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它们的神秘,但是没有理论能够完全解答而且每一个理论都有漏洞。即使是最普通的游客都会因为这个奇迹的宏 伟壮丽和它们使用的数学运算而肃然起敬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

古遗址古墓葬 判断题 1.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遗址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和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150 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 100%。 B.错 2.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重大保护示范项目、建设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为着力点,构建“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 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 A.对 3. 土遗址勘察是为评估土遗址价值及稳定性,查明遗存现状、制作工艺、材料特性、赋存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性质、病害类型、成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而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活动。 B.错 4. 土遗址的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土遗址现状测绘和对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遗址本体病害进行记录、制图、建档等工作。 B.错 5. 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现状勘察文件中现状照片应满足以下条件: -现状照片必须真实、准确、清晰,依序编排。 -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反映环境、整体和残损病害部位的关系。 -与现状实测图、文字说明顺序相符。 A.对 6. 石质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中的历史沿革,主要反映现存石窟、石刻以及附属物的始建年代、使用功能的演变等方面的情况。 B.错 7. 一般石质文物的无机保护材料和岩石本身的内部结构规则的晶体结构,可以使用 X 射线衍射分析对它们进行分析。 A.对 8. 土体干密度较低时,冻融循环可以增强土体强度。 A.对

9. 土遗址本体的勘察成果最终形成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遗址体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 B.错 10. 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机理,主要表现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岩石表面吸热升温,而岩体里层仍处于较低温度,相对的热胀冷缩产生的温差应力,引起的各种裂缝。 B.错 11. 水的结晶作用是水对岩石机械性破坏的一种,其主要指结晶盐对岩石的破坏。 B.错 12. 溶蚀作用是矿物在水中被分离成离子的过程。大理石、石灰石主要含有碳酸钙,纯水即可对其造成溶蚀作用。 B.错 13. 土遗址病害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因素构成。 A.对 14. 风力掏蚀作用在土遗址时,常使土遗址形成中间细上下粗的哑铃型。 B.错 15. 裂隙型冲沟是冲沟的一种,其对土遗址的损害一般发生在土遗址的顶部和立面。 B.错 16. 在进行土遗址加固的过程中,水玻璃与土之间除了生成沉淀填塞外,还有水玻璃在黏土颗粒间的化学胶结作用,这些作用都能?高土体强度。 A.对 17. 石质文物的页片状风化与水、盐的结晶力破坏以及岩石的膨胀应力破坏有关,主要发生在日照强烈但通风不好的部位。 B.错 18.现代有机高分子材料运用于文物保护中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包括较好的粘结性、防水性抗酸碱性以及与文物本体极强的相容性. B.错 19. 石质文物保护的基本步骤为表面清洗、表面封护、加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湖南主要史前文化遗址

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这些遗址与炎帝传说不谋而合,故有人称之为泛炎帝文化。 湖南不仅拥有炎帝陵、舜帝陵、嫘祖墓、二妃墓、善卷墓,还拥有五岳之一的南岳及祝融传说,然而自西周以来却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然而,考古发现证明,这里恰恰就是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之一。 一、与炎帝文化相关联的远古文物古迹[拘泥于传统说法] 炎帝神农氏,据传是中华文明之祖。在中国文献记载中,人们将远古的很多发明创造归于炎帝。 据传炎帝有十七代,或言八代,或言七十代。他从北方南下寻找粮食及医药,最终在湖南发现原始水稻并建立古厉山国,从此中国开始了农业文明进程。因此从陕西到湖北、湖南到处都有炎帝传说。他的部族在湖南生活长久,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道县的人工水稻与神农发明农业当有联系。道县附近有嘉禾县,文献记载与神农有关。《桂阳州志》:“《管子》曰:神农种谷于淇田之阳……九洲之人,乃知谷食。”又云:“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衡湘稽古录》:“帝之匠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耒山。”于是神农揭开了中国农业浩浩史册的第一页。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禾仓,即谷仓,是天下粮仓,清人李元度重修

《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高庙遗址也与炎帝有关,最近出现一种“炎帝会同说”,怀化会同县的许多地名,如:连山、八卦庙、会同等都与炎帝有关。另外其所引几条古书记载也是可供研究的。如:东汉《春秋纬·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农(此“神农”指“神龙”,“农”是“龙”之误,《史记?补五帝本纪》:“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山海经?大荒西经》明确记载:“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而晋代《伏滔集》载《习凿齿论青楚人物略》:“神农生于黔中”,又据《会同县志》记载,会同古属“黔中”之地。 炎帝又与城头山古城有关联。神农氏又称烈山氏,传说在湖南建了厉山国。《读史方舆纪要》:“澧水:州南三里,源出慈利西之厉山,东流会溇水,又东经石门县会渫水,又东至州城下,州北七十里之涔水,州东二十五里之澹水,俱流合焉,下流入于洞庭。《楚辞》:‘濯余珮于醴浦’虞喜云即澧水,亦曰兰江……”,可见,烈、厉、澧、醴相通,今湖南西有澧县,东有醴陵市,炎陵县,皆古长沙境。《南岳志·前献》引王万澍曰:“(炎帝)[神农]都长沙凡七代。”这个古长沙包括澧县。 二、道县玉蟾岩遗址与古稻文化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早期文明的四大发祥地,通过认识中国文明发展了解古代先民的生存智慧。 重点了解早期文明的四大发祥地。 难点感受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也经常听到“文明”一词。那么,你知道“文明”是什么吗?人 类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视频:人类文明 2、解释:文明是什么 3、视频:文明的发展 4、观察与发现: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文明的源头是哪里? 5、小提示: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 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画卷。 6、小活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 地区。你还有何发现或疑问? 7、图表总结:人类早期文明的分布。 8、讨论:为什么早期文明大都发源于大和流域呢?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什么? 9、回答: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 境的依赖性较强。 10、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不被称为古中国? 11、视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2、总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和长江是 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成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认识什么是文明。 感受文明的发展。 了解早期文明的分布。 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近现代史有关历史遗迹的论文

历史与现代共舞 2010级法学5班1017115015:江丽曾记得温总理曾说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也古人说过读史可以明智,可见历史,在现代这个舞台上,在这个现代这个大背景下,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三湘子女我从小就很自豪,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离不开我们三湘儿女的智慧和牺牲,我们魏源吟着“师夷长技以制夷”走入了中国近代史,那从韶山冲里走出的伢子开创了中国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那个年代,刘少奇、贺龙、彭德怀等也带着自己救中国的理想开始了浴血奋斗,新时期,袁隆平让中国从此不再饥饿、、、、、、我为我的前辈的创造的历史和丰功伟绩而深深自豪。 而我是来自湖南攸县,这里同样有着很多有关革命的故事。历史哺育着生养在这块土地的一代代儿女,先人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业绩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许嘉璐所说:“一个不珍惜自己民族历史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不重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一个攸县人,应当对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有所知晓,特有的地域历史文化哺育了我们,历史的车轮碾过我们脚下的土地,她不是遥远的故事,她正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流淌着。 我们这里的渌田是“北伐第一枪”诞生的地方,而我们县出了赫赫有名的“无衔将军”谭震林,著名的淮海战争中,他就是是和邓小平等人奋斗的政委,还有流放西伯利亚的红色囚徒,唐有章,而我们的临县醴陵则出了战功卓著的左权、、、、、、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肃然起敬。 而在今天我们县依然保存较好的是渌田,那个发生过北伐战争的地方。先来让我们回顾当年的历史场景。 北伐先遣军叶挺独立团在渌田的战斗。为结束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国民革命军自广东出发,誓师北伐。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唐生智任湖南省代省长,所部第三十九团驻攸县。五月唐生智已倾向国民政府。五月十七日,赣军唐福山部傅应珩旅由醴陵攻攸,与唐军战与黄图岭,数小时后唐军败退。傅应珩旅联合粤军第一路军谢文炳所属陆学文旅,于二十九日占领攸县。唐生智部退守渌田。联军于六月三日下午七时,占渌田,进逼唐军。 叶挺独立团原属国民军第四军(军长李济琛)第十二师(市长张发奎),原番号第三十四团。五月三十一日抵达永兴,闻唐生智告急,急速驰援。六月二日上午十一时抵达安仁,三日晨曦即派该团第三营援渌田,团参谋长周士第侦察队、担架队后续,半夜到达前沿,拂晓发起攻击,上午七时,赣军溃败,是役粤军第一旅一团中校团附刘光祖负伤。五时下午,叶挺部进驻攸县,过河即拆除西门下浮桥,以示坚决北伐,誓不后退。第三天在开群众大会时,会上部队长官和地方长官分别讲话,宣传北伐意义,群情激昂。后判决唐军三十九团临阵脱逃一连长一排长死刑。在攸县县城、黄图岭休整34天,七月七日,向醴陵开拔,继续北上。 北伐期间渌田之战,为北伐军北攻长沙,东征南昌,建立了前进基地。八月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军部及其所属两个师,经新市开往醴陵。十三日,第六军(军长程潜)率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十九师抵攸,休整两日后过境北上。十六日,第二军(军长谭延闾)率军部及第四师驻扎攸县。第七军(军长(李宗仁)随后过境。第二军驻攸县,保持对江西的警戒,保北伐军的后路。 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而我们也要关注在今天那些革命遗迹怎么样了?我到渌田发现,当地政府特别重视历史革命遗迹的开发与发展红色旅游,那里建了历史博物馆,供那些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表格教案(两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成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小小考古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课本第45页的图文信息或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14、展示课本第45页图片材料。 15、你说我说:从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6、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活动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课本第46页) 18、我的小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感受远古先民的智慧。 感受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贡献。 课堂小结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 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 影响。 总结提升板书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向我们低低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在它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在我们面前重现。 10、小贴士: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11、文物故事会: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就?请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 (1)奥林匹亚 (2)古罗马斗兽场 (3)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12、班级大讨论: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具体事例中感受文明的交融与借鉴。 课堂小结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 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 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在上一课时已讲,因此本课时只需要重新提及即可。 板书

略谈桐乡古遗址之现状

浅谈桐乡地下遗址之现状及保护建议 徐进 桐乡概况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嘉兴地区,总面积70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60多万,下辖3个街道、9个镇。桐乡人文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桐乡先民便在今天的石门镇颜井桥村罗家角繁衍生息。分布于我市境内的谭家湾遗址、新地里遗址、普安桥遗址、姚家山遗址等数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这些地方生活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史前文明。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通过对罗家角第四文化层出土的芦苇经碳14测定、陶片经热释光测定,分别距今7040±150年、7170±10%,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 以下简要阐述近年来桐乡境内近30年来发掘的地下古遗址之概况。 上世纪70年代罗家角遗址发掘以来,桐乡境内先后发现并发掘了一批地下遗址。①新桥遗址,遗址位于崇福镇西南郊运河南岸大通新桥南堍东侧,面积约19500平方米,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1972年发现,1982年试掘,出土骨角器有鹿角钩、点种器、麋角柄,陶器有釜、罐、盆、盘、钵、豆、支座,胎中分别夹蚌、夹砂、夹禾本科植物的茎叶等,陶质疏松,往往施红色陶衣。据陶器的发展序列分析,遗址的相对年代,约在六千多年前。现为桐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普安桥遗址,1995年北京大学、省考古所、日方联合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已发掘600平方米。堆积丰厚,分五层,2层为商周堆积,3层为良渚文化堆积,4层为人工堆筑的古土墩,5层系崧泽文化遗存,显示从崧泽文化到商周时期基本连续的发展过程。普安桥遗址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土墩的形成与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丧葬行为有关,与单一高台墓地有所不同。遗址中房屋建筑遗迹保存良好,柱洞、墙基槽、火塘等迹象大体能显示建筑的单元和聚落整体的生活景观。墓葬均为南北向的单人竖穴土坑墓,棺木有平底箱式和圜底独木棺两种。出土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和精美漆绘陶、彩绘陶、黑皮陶器。③2001年发掘的总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的新地里遗址,当年已发掘3000平方米,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及祭祀坑、红烧土营建遗迹等。出土各类良渚文化文物总数超过1800件(组)。显贵墓葬在土台的南部,平民墓葬在土台的北部。显贵墓葬有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