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精品专题】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

【高考精品专题】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

【高考精品专题】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
【高考精品专题】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对于任何学科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

“新的”比“旧的”

好,

而不是相反。

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说的研究成果。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经过长期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如果今天的学者不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成为硬伤。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

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翟象、共性与个性。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种所谓的“创新”。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训练第 1 页共13 页

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正因为不易,更需治史者潜心努力。

(摘编自王曾瑜《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人民日报2019 年1 月1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新,对学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内在的动力推着学科的不断进步。

B .在创新中要做到“新的”取代“旧的”,我们可以补充、拓展,甚至推翻前人的成果。

C .在创新过程中,遵守规则是必不可缺的,用规避基本功来创新的做法,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D .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史观、推动史学进步有着关键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肯定创新地发展学科为前提,强调了史学发展的规则、史观和文风的重要性。

B .文中对“邱”字的研讨,是证明史学创新要有基本功,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C .文章总体上可分三个层次,其中在论证史观正确的重要性时,对比的手法运用最多。

D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集中,理论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针砭时弊之余亦提出积极倡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是对“旧”的超越、丰富和范围的拓展,所以创新就可以带来学科的进步。

B .尊重并掌握必要的传统科研方法和学科基础知识,就能够推动学科的创新性发展。

C .掌握马克思主义维物史观,可以分辨研究当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学科的创新。

D .对创新、史观和文风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态度与情感上是一视同仁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一6 题。

材料一:

河北省邢台市王快镇南市屯村村民候秀对新卫生间赞不绝口。她说:“过去我们家是旱厕,为了家里干净点,我们都不用家里厕所,而是去村里的公共厕所。现在好了,开发区给装的这个新厕所,不用我们掏一分钱。上厕所只按下水龙头一冲,干净又卫生。”如今,在我国多地农村,村民们告别了旱

厕,用上了干净的卫生间。

训练第 2 页共13 页

走访中,多地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虽然家中改了双瓮式厕所,蚊蝇减少了,但不到一个月就要抽粪便,要不瓮里的粪便就满了。而抽一次就得10 多块钱,村民宁愿走路去村里的公共厕所。“没改造前家家户户得抽,改了后还得抽,花钱还不算,每月家里都得被熏得臭一回。”东部地区一名基层干部说,改不改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盖。

缺少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指导、维修、更换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致使部分地方农村改厕成为“一次性”。

不少基层干部呼吁,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需政府下定决心,加大投入。资金短缺是农村“厕所革命”中的主要短板之一,国家和省财政虽然给予一定补助,但各地厕所的建设、管理资佥仍然不足。虽然部分地区曾想探索商业化模式,但由于见不到盈利,往往以失败告终。

厕所的配套设施和后期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各地市侧重于厕所建设,部分厕所在建设上符合要求,但配套设施和后期管护跟不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投入浪费。

( 摘编自郭雅茹、李浩《不实用遭弃用,农村“厕所革命”还须“接地气”》半月谈(2019 年第2 期》)

材料二:

2016 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标准指出,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

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 至2022 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数

据显示如下:

材料三:

据估计,超过50 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是中国农村厕所的典型形象,“难找、难看、难闻、难用”,也是困扰城市公厕多年的典型问题。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训练第 3 页共13 页

更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厕所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特别是水污染治理以及农业安全生

产。站在新时代审视,能否提高厕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所文明是大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摘编自张欢《渎懂“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农村厕所的改造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新面貌,在接受与赞赏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的困惑,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B .商业化模式是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推进的途径之一,但由于难以实现盈利,各地都放弃了商业模式的探索。

C .2009年前,每万人拥有公厕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09年之后,该数据整体下滑;2015 年则与2006 年基本持平。

D .政府把加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城市公厕建设并不只是意味着公厕数量的简单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政府重视、奖金到位、加强管理,都是“厕所革命”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B .对厕所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呈现出厕所建设中的不少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C .虽然城市公厕也存在问题,但是农村厕所给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威胁显得更严重。

D .国家提倡“厕所革命”,就是要打造出一项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下程。

6、“厕所革命”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 题

捡剩

黄荣才

捡剩是我童年的主要农活之一。捡剩虽然让我们增添了许多游玩的成分,让我们简单的童年在充满汗水的时候也充满欢乐和笑声,但对于大人来说,捡剩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正儿八经的农活,甚至有很明显的指标考核。捡多了大人自然高兴,捡少了不仅仅是劳动果实的不够丰厚,还很容易催生大人们“一样养小狗却咬输人” 的挫折感,这对于讲究“输人不输阵”的大人来说足以很生气,生气的后果要么孩子挨骂甚至挨打。

在稻田或者麦地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我们开始的捡剩劳作。收割之后的土地承载了我们热烈的搜寻目光。空旷的土地喜怒哀乐取决于我们目光之内的收荻,看到等待捡拾的稻穗,我们奔跑的脚步绝不拖泥带水。在稻草堆里,我们的翻找急促而且有规则,稻草是要照样码整训练第 4 页共13 页

齐的,否则大人的骂声肯定在屁股后面响起,甚至会劈头盖脑扔过来一束稻草。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那份恐吓已经足够让我们惊怵地遵守“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我们的捡剩劳动不能影响大人的劳作,也不能增加大人的工作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大人没有太多的耐性和包容之心,生活让他们急躁,让他们无法心平气和。在捡剩的过程中,很容易催生划地为营的思维或者说自私的思想。谁发现稻穗比较多的稻草堆是不吭声的,默默而迅速地收拢稻穗。容易为发现一个稻穗欣喜不已,也容易为一个稻穗争夺、翻脸甚至动手。往往是两双小手同时伸向一个稻穗,争执之下或者各得半穗或者某人独得。曾经有两人争一个稻穗,有一个执住稻穗不撒手,另一个用力抽夺,结果是抽夺的人赢了稻草,不撒手的人却是在争夺中握紧拳头把所有的稻粒撸下了。得到稻粒的人很有成就感地把稻粒放进自己的小娄子,另一个人却恼羞成怒,冲过去把他摔倒在地,架由此打开,最后两个人浑身都是泥巴。不过这样的打架却不会让仇怨结得太久,经常是几天不说话或者互不理睬之后,慢慢地重归于好。童年是比较容易消解仇恨和怨气的年龄。

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捡剩里比较轻松的活,毕竟那只需要目光锐利,勤跑动。如果是在地瓜地里捡剩,那可是需要力气的活。带一把小锄头,在挖过的地瓜地翻刨土地,期待能找到一些漏挖的地瓜。要么是小地瓜,要么是被锄头截断的残块,要挖出完整的大地瓜是有相当难度的。有经验的捡剩人总是带着工具,在地上逡巡一遍,发现哪里土块相对集中或者隆起,赶快开挖,或者是找地头地角、沟沿等边边角角,比较有希望获得丰硕的果实。国画中大写意地找过之后,就选择一块地,老老实实地从头翻刨,渴望有被漏掉的地瓜或者吃了锄头的残块。毕竟是挥锄劳作,在地瓜地里捡剩不可能像捡稻穗一般密集,大多是各自一块地忙活着,有多少收获各自听凭运气。这样的翻刨土地是很累人的,手上起血泡是很正常的事情,满头大汗基本上是每次劳动必然出现的情景了。

捡剩获得的成果稻穗或者麦穗要么手搓要么摔打之后融进家里的谷堆或者麦堆。地瓜则大多是水煮之后填进辘辘饥肠,作为物质匮乏年代的补充。后来物质相对丰盛了,捡剩依然存在,但大多是一种惯性或者说培养劳动习惯的延续,色彩消淡了许多。捡剩完全退出生活是以后的事情了,不仅仅是长大。捡剩跟年龄无关,而跟我们日益丰盈充实的物质密切相随。当年长起血泡长手茧的地方已经重新长成细皮嫩肉,捡剩自然成为蛰伏的记忆。

当我们不再为一个稻穗争执的时候,“ 粒粒皆辛苦”也就成为书面语言,没有汗水和艰辛,没有深入骨髓的体验,朗诵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组汉字的排列,轻飘飘地在教室上空飘荡。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描写场面细致而生动,孩子们参与捡剩劳动,虽然有着汗水的付出,但也有快乐

训练第 5 页共13 页

的因素,有童年的趣味。

B .大人们对捡剩态度与孩子们截然不同,他们更在意孩子们捡拾粮食的数量,这从侧面反映了当

时物质的不足。

C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叙事与抒情自然真切,又融入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受,字字句句都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D .作者借事抒怀,以“捡剩”为中心事件,通过回忆童年真实而痛苦的经历,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之情。

8、文章描写“捡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文章,就其中两种手法进行分析。(6 分)

9、作者对诗句“粒粒皆辛苦”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其实源自身人生的经历。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③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④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训练第 6 页共13 页

【注】①綮戟(qǐj ǐ ):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② 召信臣: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③囊:盛弓箭和铠甲的口袋。④析珪: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爵位高低,分颁珪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B .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C .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D .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功曹,古代官职官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

B .视事,古时官员到某一个地方去督查办工,文中是指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

C .役,指古时政府征召百姓从事某些事务的行为,文中就是指政府要求的劳役。

D .疏,指古时的一种写作文体,特征是分条说明,常用于下级向上级陈述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 .杜诗德才兼备,重任在身。在建武元年中三次升迁,为国家效力,在当时政权还不很稳定的情况下,为天下安定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B .杜诗诛暴立威,重视生产。在任南阳太守时,一方面严惩罪犯,一方面发展生产,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

C .杜诗通情达理,体恤下属。他请求辞职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理解守边将领长期在外,已有怨愤情绪,都希望能到内地郡中任职,愿意让出职位。

D .杜诗为人谦逊,常常自省。他认为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不称职的地方,于是上疏奏自动要求降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 一15 题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

凉生,莲芰

训练第7 页共13 页

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词中“十顷波平”与“水面风来”描写了西湖水面在不同时问之中的变化情景,既有远眺,又有近看,无限美景尽收眼底,更衬出饮酒之乐。

B .词中“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已经在西南方向现出,是“朔月” 这里又与上片的“残霞”照应,表明作者游湖的时间跨度。

C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这是人的感觉,风送来了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给人以一种置身红尘之外的感觉。

D .作者用笔细致,体悟深刻,借花色风月,吟诵湖山,试图忘记仕途的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15、请你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作特色。(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表现作者对莲高洁品质非常欣赏的句子是“ ,”。(3)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隐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现代人种学已经一再证明,尽管各民族间存在肤色、衣着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但人类却拥有共同的祖先。这些不同人类的文明差异,大多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适应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结果。例如,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需要较多的黑色素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以避免晒伤,因此肤色较深。在长期的生活中,不同地区的人们逐渐积摞起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活经验。为了将这些生活经验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传承下去,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一些实用的规范或者禁忌。当这些规范和禁忌被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并被不断传承时,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神圣感,不但成为必须遵循的法则,甚至成为某一文明的核心特征。坚持和维护这种文明特征,()。所以,强迫他人接受本民族的行为准则,既不必训练第8 页共13 页

训练第 9 页 共 13 页

坚持 、创新发展。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 .这些不同人类的文明差异,

大多是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适应地理

和气候环境的结果造成的。 B .这些人类不同文明的差异,

大多是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适应地理

和气候环境而产生的结果。 C .这些不同人类的文明差异,

原因大多是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适应

地理和气候环境而产生的。 D .这些人类不同文明的差异,

原因大多是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地适

应地理和气候环境造成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因为关系到该民族的生存延续,所以关系到该民族的尊严和荣誉

B .因为关系到该民族的尊严和荣誉,所以关系到该民族的生存延续

C .不但关系到该民族的生存延续,而且关系到该民族的尊严和荣誉

D .不但关系到该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且关系到该民族的生存延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水土不服

姹紫嫣红 美美与共 与时俱进 B .水土不服

百花齐放 美美与共 日新月异 C .生吞活剥

姹紫嫣红 天下大同 与时俱进 D .生吞活剥 百花齐放 天下大同 日新月异

20、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发挥想像力,写一段话,表现图标的动感美态。要求至少使用两 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个字。 (6 分)

要,也没有道理, 而且会因为 而失败,以及因为冒犯他人的尊严而激起强烈的反抗。

我们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 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解决文 明间的冲突困境不可能通过强调彼此间的差异,只能是相反。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中 国方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训练第 10 页 共 13

21、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个字。 (5

分) 我国气凝胶的研究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现已投入市场应用。气凝胶热导率低, 遇到火星不会燃烧.将它作为保温材料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制作成玻璃窗.增强玻璃的保温 效果;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底面用上这样的保温材料,可以引导热量从周边散出 ,能提高散 热效率:用到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上,可以防止电池因高温而导致燃烧。材料科学博士刘思 佳,经反复研发,结合真空浸渍和快速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出一系列发泡体复合二氧 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这一发明使气凝胶具备抗压折能力,可用在某些特定结构中做承重材 料,替代非承重墙体。气凝胶成果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其中,基于纳米气凝胶绝热材料的 保温管道、保温水箱等项目,已累计实现经济效益 24572 万元。

四、写作 (6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 北大高材生张某学的是法学专业,硕士毕业时并没有去知名企业任职,而是自主创业, 做起了和法学无关的米粉行当。目前为止,他的连锁店在全国已经有了 15 家。网友计算, 这样的规模实力,一年流水也有 6 个亿。但在某期《青年中国说 》中,某著名民企董事长当 面怒斥张某: “ 你应该把米粉店关了,去从事一份用得上自己知识的事业。 ”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 结构清晰,论证得当,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一)1、B (“新的”取代“旧的”不对,原文强调创新是让“新的”比“旧的”好,曲解文意。)

2、C(在论证“史观正确的重要性”时,文章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与说理法。)

3、C(A“新” 的东西,不一定可以带来学科的进步,反向的例子,也是存在的;B“推动学

科的创新性发展”的方式方法不只有“ 传统科研方法”和“学科基础知识”;D 文章表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可见,作者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有轻重对待的。)(二)4 、B(“放弃了商业模式的探索”错误,文中是指“商业模式往往失败” 。) 5 、C(原文并没有比较农村厕所与城市公厕威胁大小的依据。)6 、①(物质层面)提供干净、舒适、规划合理、数量充足的厕所,满足人民群众如厕的需要。②(精神层面)提高对厕所的认知水平,倡导文明如厕,革除不文明陋习。(6 分。每点3 分)

(三)7、D (“痛苦的经历”表达不准确。)8 、①动作描写。作者在描写捡剩时,抓住了劳动的动作,运用精准的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劳动的场景,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感,突出了劳动的艰辛。②对比手法。作者把在稻田或麦地中捡剩的景象与在地瓜地里捡剩的景象作对比,通过在两种不同地点中的捡剩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不一样的劳动艰辛。③叙议结合。作者在对童年时不同的捡剩劳动进行细致描写,结合不同的描写内容,抒发了相应的情感,例如:童年是比较容易消解仇恨和怨气的年龄。(5 分。答对一点得2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 、答案要点:只有亲身经历过劳动艰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粒粒”粮食得之不易的内涵;物质丰盈的人们,无法理解为一粒粮食而努力付出的行为;过去劳作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答对一点得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一)10、C 11、B(视事,动词,文中意应为任职。) 12、D(杜诗上书请求辞职所说,“牧养不称,奉职无效”,只是一个自谦的借口,并不是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 13 、(1)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5 分。“无劳?“避”各1 分;大意3 分。)(2)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5 分。“蒙恩”“敬冒”各1分;大意3 分。)

【参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政权更迭时,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训练第11 页共13 页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遵守法规。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慌。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杀掉,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染

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杜诗拜授为威皋县令,到任三年,建树的政绩特别不一般。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廉公平,以惩罚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陛下显耀地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成就了宏伟的功业,这是天下极大的幸事。只有匈奴还未被圣德感化,威胁着西、北两处边境地区,肆意欺凌我国百姓。臣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辛勤守卫边境,也没能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辛勤而无止息㎏将会有怨言,劳累而无休止也会有不满,有怨忿的军队,难以再要求它立功。臣观察将帅的心情,功臣的期望,都盼着不再打仗,希望以在内地郡县任职得到轮休为满足,然后再受命出征,他们才不会有怨忿的情绪。臣下认为“出师成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多” ,陛下虽然虑北部边境之事,也应当稍微轮换交替着调用将帅。圣明的君王施政,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臣下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我只是一个掾吏属吏之才,正遇陛下创立大业。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我才)受到极大恩宠,(只是

我)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功绩,长期占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不满,我实在惶恐不安。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异常的恩典,不允许辞职。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等到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的时候,再授以较高官职,即使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最终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二)14 、C(“虚实结合”,不正确。词句均为通过感觉实写西湖之景,表达作者情感。)15.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6 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2 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16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训练第12 页共13 页

妖(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1 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填字等情况,该句不给分。)

三、17、B(原句有两个语病。“不同人类的文明差异”是语序不当,“不同” 应该修饰“文明”,分句应为:人类不同文明的差异;第二个分句,为句式杂糅,“因为??”与“??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修改时,消除杂糅即可。)

18、C(从文段逻辑看,前后两句应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从语意逻辑看,“该民族的生存延续”是前提和基础,而“该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则是更高层次的价值。)

19、A(水土不服:形容身体与环境产生的不良反应。符台语境。生吞活剥:比喻对别人的经验、理论、方法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文段指“强迫他人接受” ,而非指自己“生硬接受”,对象错误。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百花齐放:形容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或形容艺术的繁荣景象。此处两个成语皆可用。美美与共:“美美与共” 是“美人之美”的升华,“美美与共”是不仅能容忍不同价值标准的存在,进而能赞赏不同的价值标准,它是不同标准融合的结果。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现也用于全人类的文化大融合。文段强调各文化的融合,用“美美与共”更佳。与时俱进:是行动与时代一起进步。通常强调的是创新内涵,与后文“刨新发展”语意吻合,符合语境。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不符合语境。)

20、你看,多美的姿态,多炫的动作,多亮的旋身,如腾空于碧波的海燕,如轻舞曼丽的柳条,动作自如、舒展,给人以动态美的享受,不是吗?(6 分。符合动作特征3 分,修辞手法3 分。)

21、关键信息:气凝胶已经投入市场应用,产生了经济效益;气凝胶热导率低,运用广泛;气凝胶有抗压折能力,能做承重墙体。(5 分。答对一个关键信息,得2 分;全部答对,得5 分。)

四、22、略

训练第13 页共13 页

论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论文

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吕刑》“罔非在中”、《诏诰》、《洛诰》的“时中”、《酒诰》的“作稽中德”等。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

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两种解释,在“中”的含义为中道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并不是本质性的。如果一定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无适(di)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里仁》)、“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子曰:吾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

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 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政治-传统文化专题

传统文化专题 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分析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感到有年味存在,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年味变淡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繁荣。 三

四, 五, 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诗词大会的传播形式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中国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使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⑤,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传播中华诗词,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积极的意义 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的主体地位,引起民众广泛参与 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了文化发展 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 ⑤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八,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古诗文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立足社会实践,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九,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 专辑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 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 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

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 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 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 岁 B.70 岁 C.100 岁 D.141 岁 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文学常识、优秀传统文化(二)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文学常识、优秀传统文化(二) 清单二外国作家及作品简介 1.一大起源(古希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 2.五大支柱(英、法、德、苏俄和美国) (1)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拜伦: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 雪莱: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另有抒情散文诗《西风颂》和《致云雀》。 狄更斯: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笛福: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等,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2)法国 巴尔扎克: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人间喜剧》(90多部小说之总称)。 雨果: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俊友》等。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 都德:代表作《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等。 罗曼·罗兰:传记文学《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 大仲马: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茶花女》是其子小仲马的作品。 (3)德国 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是《浮士德》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与歌德同为近代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剧本《阴谋与爱情》。 海涅: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沉疴坎坷呵护苛捐杂税百舸争流 B.犊子渎职黩武买椟还珠连篇累牍 C.匍匐辐射佛戾扬汤止沸拂袖而去 D.沏茶蹊跷畦田体戚相关栖身之处 答案:B (A.疴kē 坷kě 呵hē 苛kē 舸gě;B.犊dú 渎dú 黩dú 椟dú 牍dú;C.匐fú 辐fú 佛fú 沸fèi 拂fú;D.沏qī 蹊qī 畦qí 戚qī 栖身qī) 2、下列词语加黑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坼(chè) 短暂(zhàn) 中肯(zhòng) 审时度(duó)势 B、脂(zhǐ)肪跻(jī)身瘦削(xuē) 海市蜃(shèn)楼 C、梦魇(yǎn) 押解(jiě) 塑(sù)料暴戾恣(zì)睢 D、泄露(lòu) 酗(xù)酒剖(pōu)析有的放矢(shǐ) 答案:D(A项“短暂”的“暂”应读zàn,B项“脂肪”的“脂”当读zhī,C项“押解”的“解”当读ji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可亲捭官野史按部就班山青水秀 B.出类拔粹饱经沧桑遗笑大方出奇致胜 C.火中取粟含辛如苦修葺一新前仆后继 D.幅员辽阔步履维艰苦心孤诣风波迭起 答案:D (A:稗、清;B:萃、贻、制;C:栗、茹)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屏幛乌烟瘴气通谍面黄饥瘦 B.摒弃孓然一身消弭市场扫瞄 C.伸张披沙捡金噩梦昭然若揭 D.缉捕食不裹腹炫耀碑帖临摹答案: B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技术研究计划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向高速宽带化进军提供了技术、产品、经验和人才的。 ②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的教材。 ③1月24日早晨,“神舟”五号轨道舱在航天测控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下,已在太空正常运行了100天。 A.支持审订精心精确 B.支撑审定精心精确 C.支撑审订精确精心 D.支持审定精确精心 答案:A (支持:援助、帮助;支撑:抵抗住压力。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或文章等。精心:特别用心、细心;精确:非常准确、正确,按标准对数据等进行处理,技术性很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场法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经济活动中合法与不合法________不分明。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 ③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________了当,可谓新鲜有味。 A.界限牟取简捷B.界线谋取简洁 C.界限谋取简洁D.界线牟取简捷 答案:A 7、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应付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B.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美好。 C.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径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砸了商家自己的牌子。

2019高考语文分类 传统文化经典

2019高考语文分类 考点21 传统文化经典 (一)(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答案: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23.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其中男女主人公是、。(3分) 答案:西厢记张珙崔莺莺 24.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2分) 答: 答案: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二)(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2分) 本题考查对文具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道”是说的意思,结合子贡的评价可知,“我无能”是孔子的自谦之词。 答案:先生在说自己自谦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本题考查对经典内涵的理解分析,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忧”,再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意即有仁德的人乐天知命,所以“不忧”;尧舜的“忧”在于“不得舜”“不得禹、皋陶”,再联系尧舜禅让

专题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民族传统文化 一:了解相关史实 1、思想文化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姓 联系:国家性质、党的性质、三个代表思想 孟子:提出“仁政”,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 “克已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联系:思想考点5、6、35(传统道德),以德治国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联系: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培养人才 2、重视、批判儒家思想的史实: ●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批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儒家学说。 3、文化交流 史实:汉代①张骞通西域②丝绸之路意义: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代郑和下西洋意义:促进了中国同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载体:造纸术、印刷术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进步 4、近代落后的文化原因 清朝对科举制的严密控制,对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5、向西方学习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是学西方的政治体制,但也有文化思想的学习) 新文化运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二、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人推崇; ②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三孔”的修建和 保护。 (2)为什么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弘扬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并在世界文化领域占一席一地。 (3)保持、珍重民族文化的作用、意义 例1、结合孔子的思想精华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①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各种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例2、请结合儒家学说,谈谈它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有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 以德治国方略具有借鉴意义。 ③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提供 人才支持。 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的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例3、设立孔子学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例4、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何意义?

高考语文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 1.【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 苏苏州〗 2.【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 〖江苏南京〗 3.【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 〖云南昆明〗 4.【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 亭〖杭州西湖〗 5.【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6.【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7.【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 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8.【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 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9.【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10.【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11.【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12.【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 明〗 13.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除夕) 14.熬夜守岁是那个节日的习俗?(除夕) 15.除夕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干什么?(驱赶年兽) 16.北方过年要吃那种食物?(饺子) 17.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有什么吉祥的预兆?(年年有余)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描绘的什么节日? 19.春节是农历的那一天?(正月初一)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谦敬词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谦敬词 (1)“家”、“舍”、“令”等谦词 ①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 兄等; ②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由“寒舍”而不用“寒府”, 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③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2)用“小”、“拙”、“寒”、“草”、“愚”、“鄙”等字表谦 如犬子,“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3)用“贵”、“尊”等字表敬 如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求人办事说拜托,请改文章说斧正,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 看望别人说拜访,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所说寒舍,请人谅解说包涵,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未及迎接说失迎,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决定说钧裁 语言得体练习 1.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批评或处分,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里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传统文化”——主题素材和范文

“传统文化”主题素材和范文N篇屈子的悲歌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一 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支箭,在 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那粒粒饱米被揉在 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似有 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只剩萧萧的风撕 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寻到端 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叹,一些他未听过的“洋节”挤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什么“情人节”,什 么“圣诞节”……他不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而人们为什么如此的热衷?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是今 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 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文化的经 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 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行文中能够激发人的想象,给人以思考的深度。屈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作者通过形象的描叙屈原的悲叹,表达出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迷失的忧虑。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郁达夫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敬重 的民族是悲哀的。”同样的,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也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了自己传统文化 却不知发扬的民族是悲哀的。 酽酽的年味儿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听到这童稚的歌谣,你一定会闻到过年的味儿了。 在传统的节日里,过年是最像节日的,它没有清明节的凝重,没有端午节的匆忙,也没有中 秋节的内敛,它也不像西方的圣诞节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节日比作酒,那么在我们中国 延续了几千年的“过年”无疑是一坛陈年佳酿,其酽酽浓香让人闻着就会醉了。 酽酽的年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进入腊月天,乡下就开始忙“年”了,腌腊鹅,灌腊肠,晒汤圆粉,家家户户的门前像开博览会似的挂出一串串的腊物,摆出一蒲 团一蒲团的圆子面。镇上、城里的超市渐渐人头攒动了,妇女、孩子一个个手里提着大袋子,好 像要把全市场的年货都搬回家。这是前几年的情景了,如今还有另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外出务工 的人们忙着从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赶,乘着飞机,坐着火车,搭着汽车……。这时候,你在城 镇乡村的路道上,每天都会看到穿着时尚的曾经的种田人匆匆返乡,他们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 抬着家用电器,他们的脸上飞扬着自豪与欢喜,不少的人还带着私家车“衣锦还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头翘首张望,见到谁家从外面赶回的人都亲热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赶紧簇拥着回屋去了。见此情景,你一定会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围桌团圆的温馨与和谐。 酽酽的年味儿,氤氲在贴起来的大红春联上,响起来的震耳鞭炮里。除旧迎新,家家都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对联纸刮干净,然后把崭新的春联贴上去。早些年,乡下的春联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现场书写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尽可以到集市上挑拣,选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财进宝啊,有吉祥如意啊。刚过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这一带头不要紧,紧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绽放,整个的一个喧闹的世界。趁着炮声间歇,伸头朝外面一望,嚯,铺天盖地的都是红,热热闹闹的红! 酽酽的年味儿,还贮藏在金元宝似的饺子里。过年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象征着团圆美满,来年交好运。虽然如今城里的超市卖的饺子品种多样,但是许多家庭还是选择自己动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饺子是家家的“定点节目”。取一张饺皮儿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馅儿放在饺皮中间,手指头轻轻收拢,一只饺子便做成了。人们还常玩试来年运气的小游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看谁在吃的时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饺子,年年如此。烧开热水,把饺子放进去,用勺子轻轻翻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像白莲花一样盛开在水面。吃饺子时,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币的,但结果不管是谁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贺,满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儿。 酽酽的年味儿,如一坛老酒似的年味儿,人们喝着它,在喜庆中盘点刚刚过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无限的希冀中酝酿着新的一年。 传统节日,我为你不平 手微微地颤抖着,恨愤愤地燃烧着,心默默地疼痛着。 拿着报纸,一字又一字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惊讶,我愤怒,我感到莫大的耻辱。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两千多年的携手相伴,两千多年的荣辱与共,两千多年的悲喜交织,难道一瞬间,就这样被强行撕裂、一笔抹杀了吗?难道华夏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大厦,就这样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吗?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不是,绝对不是……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刻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我们的母语外,恐怕也就只有我们的传统节日了。在无数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传统节日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承载着文化的宝藏,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追念与景仰,亦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期望。透过它,我们隐约听到了春节时,那辽阔夜空上五千多年来不变的爆竹声响;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中秋佳节时,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围坐赏月、把酒欢谈的温馨夜场…… 然而,透过它,我们也看到了传统节日所面临的危机。 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而言,他们或许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但他们绝对记得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他们或许不了解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但他们绝对忘不了2月14日,自己该买什么花送给什么人;他们又或许不明了中秋节有着怎样悠久而典美的传说,但他们绝对清楚愚人节源于一个多么“乏味、无聊、意义肤浅”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数亿中国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稣呢?为什么我们对外国节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对我们自己的节日冷眼相待呢?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过一个个毫无内涵、毫无文化底蕴的外国节日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耶稣,害怕当我们死后,它会阻挡我们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爱慕虚荣,不知情人节会被别人笑话为“老土”?又或是不是因为我们争强好胜,不过愚人节显现不出我们的聪明程度? 1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复习的四个专题,我们已经进行了: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今天开始进行诗歌的表达技巧。 开始ppt1,今天我们学习的目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知识,了解高考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式,熟悉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开始ppt2诗歌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四个方面。 开始ppt3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我们重点关注抒情中得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可以举出例子吗? 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于谦《石灰吟》 开始ppt4表现手法: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关注虚实结合。可以举出例子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开始ppt5修辞手法:这里我们重点关注,用典、双关。可以举出例子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拓跋焘、廉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开始ppt6行文结构:起承转合这是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法。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复习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后,我们走进近三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看看关于表达技巧题的考察情况。 2011年江苏高考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第二问诗歌的第三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010年江苏高考题《送魏二》王昌龄第三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09年江苏高考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第一问: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借代 【方法讲授】 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古代诗歌鉴赏题, 设题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专题十三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含解析)

专题十三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A组2013年高考题 1.(2013浙江,23~2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2.(2013福建,9,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23~2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① ②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2012福建,二(二),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3.[2011浙江,三(三),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 子: 。 韩非 子: 。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4.(2010浙江,24,4分)《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 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5.(2010福建,9,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专题三文言文传统文化类

专题三:文言文 第3讲传统文化类 【考点解读】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考查有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由于近年北京中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我们在规定的考查篇目中甄选了传统文化类的文言篇目,同样注重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面。 传统文化类文言文,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技艺(《活板》、《核舟记》),表现技艺的高超,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得以传承和弘扬。考查点与传记类无异:常见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和用法、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旨、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分值在10分左右,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知识梳理】 文言文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常考篇目,我们按照题材选取《核舟记》和《活板》两篇说明文。 《核舟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文体类似于现代说明文。通过“核舟”这一工艺品,表现技艺的精湛,弘扬工匠精神。 《活板》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说明制版、印刷的程序,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 【精华提炼】 1.规律: 题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 考点:实词、虚词、句式、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断句和文言文句子翻译等几个方面。 2.方法技巧: 传统文化类文言文,大多都是对于传统技艺的说明介绍,所要做答好这类阅读题,既要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又要侧重对于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考点突破】 《活板》

【2017 西城期末】 阅读《活板》,完成第6-9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6.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缟素. B.可以调素.琴 C.睿素.无北伐之志 D. 素.湍绿潭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就.火炀之就: (2)旋.刻之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 9.阅读原文和【链接材料】,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2分) 【链接材料】 20世纪80年代,王选教授成功设计和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印刷界的革命”。 从雕版印刷到毕昇的活版印刷,从铅字印刷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每一次汉字印刷的革命都是一次进步,相比以往,新技术都更具有①、② 的特点。 【2016 通州一模】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7—10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