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化学博览2. 光化学反应

反应物(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光辐照下因吸收光子而诱发的反应。吸收了光子的反应粒子处于激发态,比基态有较强的反应能量,反应时易于越过最低势能垒,因而能发生有异于热化学反应的光化学反应。例如,水在光催化下能发生热化学反应所不能进行的水的光解反应:

O(l)H

2(g) + 1/2O2(g);(298.15K) = 237.129kJ·mol-1 > 0

3. 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气体因电离产生大量带电粒子(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分子、原子)所组成的混合体系,因正、负电荷总量相等,称等离子体。处于称等离子体状态的物质

具有特殊的反应活性。例如,1976年研究成功的用甲烷和氢气作原料人工合成金

刚石薄膜的反应,就是在低压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采用等离子体合成技术实现

的:

CH4(g) + H2等离子态金刚石薄膜等离子体技术在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作为当代一种高科技源,20多年来已在化学合成、新材料研制、表面处理等领域创造出一系列新工艺、新

技术。

教学

后记

博览提起“钻木取火”,人们往往只想到“摩擦生热”。但是,自19世纪末科学家们陆续发现经过摩擦、研磨过的某些反应物系,其化学反应竟然与一般热

化学反应有所不同。

(1)第一种情况:能进行某些无法实现的(Δr H m >0, Δr S m< 0, Δr G m >0)热化学反应。例如:

2Cu(s) + CO2(g)2CuO(s) + C(s)

Au(s) + 3/4CO2(g)1/2Au2O3(s) + 3/4C(s)

(2)第二种情况:反应产物与某些热化学反应有所不同。例如:

HgCl2(s)

NaBrO3(s)

摩擦作用对化学过程的影响显然不能简单归纳为“生热”(或升高温度),即升高反应物分子热运动的平动能(或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

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反应物分子势能的升高可能使反应物系达到某种“摩擦

等离子态”,以至于反应物系不仅能沿着热化学反应通道越过反应所需最

低的势能垒(如第一种情况所示),甚至可能以比反应最低势能垒更高的

能量状态开拓另一些反应通道并形成不同的反应产物(如第二种情况所

示)。

摩擦化学反应目前在室温和低温固-固相合成中取得可喜的成果。

教学

后记

6. 沉淀的溶解

7. 沉淀的转化

8. 分步沉淀

思考题1.试解答下列问题:

(1) 能否将0.1mol·L-1 NaOH溶液稀释至c(OH-)=1.0×10-8mol·L-1?

(2) CaCO3在下列哪种试剂中的溶解度最大?

纯水;0.1 mol·L-1NaHCO3溶液;0.1mol·L-1Na2CO3溶液;0.1mol·L-1CaCl2溶液;0.5mol·L-1 KNO3溶液。

(3) 洗涤BaSO4沉淀时,往往使用稀H2SO4,而不用蒸馏水;

(4) Ag2CrO4在0.01mo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K2CrO4溶液中的溶解度。 2、在含有SrCO3沉淀的体系中,加入下列哪种试剂可将SrCO3沉淀转化为SrSO4?

Na2SO4, H2SO4。3. 许多难溶于水的化学试剂如难溶的碳酸盐、硫化物、银盐、钡盐、铬酸盐等,常用沉淀法合成。沉淀工艺条件一般为操作页浓度宜适当稀一点,合成温度宜高一点,加沉淀剂宜慢一点,为什么?(提示:与获得的晶粒大小、纯度有关)。

教学博览5、超声化学反应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16千赫(kHz)的声波。在超声作用下引起的化学反应称为超声化学反应。随着超声波声压的变化,溶剂受压缩和稀疏作用,使流体急剧运动而产生含大量振动能的微气泡─气穴,这些微气泡在长大以至突然爆裂时产生的冲击波在微小空间内相当于营造了高压(局部空间可产生高压1011Pa 压力)和高温(气穴中心温度可高达104~106K)的反应条件。例如,超声波可使水分解为氢氧自由基(OH)和氢原子(H),以至产生下列反应:

2H2O(l)H2O2(l) + H2(g)

除改变反应条件外,超声波还可能促进某些化学反应,提高产率,有些甚至会得到异于热化学反应的产物。目前超声技术主要应用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 )8. )4. )5. )6. )7. c)K °= K ° d )是一种最好的缓冲剂 a) b) c) d) F 列混合溶液中,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10mL 0.1 mol f 1 HCI 和 10mL 0.1 molL’NaCI ; 1 1 10mL 0.1 mol L _ HCl 和 10mL 0.1 mol L _NaAc ; 10mL 0.2 mol L _1 HAc 和 10mL 0.1 mol L’NaOH ; 10mL 0.2 mol L _1 HCl 和 10mL 0.1 mol L _1 NaAc HAc 与NaAc 的混合溶液,其pH 值的计算式为: a)pH _pK o lg c(酸)c o ; a)pH —pK lg R ; b)pH 二 p K W — pK : +1 g 兽' c(盐) c)pH 二 p K W + p K ; — lg -c .(酸 c(盐) o , C(酸)c o d)pH 二 pK a +lg c ^)77 c c o ; 某水溶液(25 C )其pH 值为4.5,贝吐匕水溶液中OH —的浓度 (单位:molL’)为 -4 5 4 5 a )10 b )10 将等体积的0.1 mol 混合液呈: a )酸性 11.5 9.5 c)10 d)10 ?—1 NaOH 和 0.1 mol L —1 HAc 溶液混 合,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判断 -1 25r 时,Ag 2SO 4 的溶解度 s = 1.31 10—4mol L K Sp 为: ,则其溶度积 」、 选择题 ()1. pH = 0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离子浓度为零 b )溶液呈中性 1 ___ c )氢离子浓度为1 mol L _ d )溶液中无离子存在 ()2.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 值应是: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3. 如果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为中性,则此类盐: a )在水中不电离 b ) K O 与K O 有一些差别

酸碱平衡与沉淀平衡

酸碱平衡与沉淀平衡 一、选择题 ()1. 下列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HCl(1mol·dm-3 ) + NaAc(2mol·dm-3 ) (B) NaOH(1mol·dm-3 ) + NH3 (1mol·dm-3 ) (C) HCl(1mol·dm-3 ) + NaCl(1mol·dm-3 ) (D) NaOH(1mol·dm-3 ) + NaCl(1mol·dm-3 ) ()2. 已知: K sp AgCl = 1.8×10-10 ,K sp Ag2CrO4 = 2.0×10-12 。在含Cl-和CrO42-浓度均为0.3 mol·dm-3 的溶液中,加AgNO3应是 (A) Ag2CrO4先沉淀,Cl-和CrO42-能完全分离开 (B) AgCl 先沉淀,Cl-和CrO42-不能完全分离开 (C) AgCl 先沉淀,Cl-和CrO42-能完全分离开 (D) Ag2CrO4先沉淀,Cl-和CrO42-不能完全分离开 ()3. 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 (A) NH4+(B) CN-(C) Ac-(D) NO2- ()4. 20 cm3 0.10 mol·dm-3 HCl 和20 cm3 0.20 mol·dm-3 NH3.H2O混合,其pH 为(NH3: K b= 1.76×10-5 ) (A) 11.25 (B) 9.25 (C) 4.75 (D) 4.25 ()5. 欲配制pH=6.50的缓冲溶液,用下列何种酸最好 (A) (CH3)2AsO2H (K a=6.40×10-7) (B) ClCH2COOH (K a=1.40×10-3) (C) CH3COOH (K a=1.76×10--5) (D) HCOOH (K a=1.77×10--4) ()6. 配制SbCl3水溶液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A)先把SbCl3固体加入水中,再加热溶解;(B)先把SbCl3加入水中,再加HCl溶解; (C)先在水中加入适量的HCl,再加入SbCl3固体搅拌,溶解; (D)先在水中加入足量HNO3,再加入SbCl3固体溶解。 ()7. 已知K b(NH3)=1.8×10-5,则其共轭酸的K a值为 (A)1.8×10-9(B) 1.8×10-10(C) 5.6×10-5(D) 5.6×10-10 ()8. Ag2CrO4的K sp= 9.0×10-12 ,其饱和溶液中Ag+浓度为 (A) 1.3×10-4 mol·dm-3 (B) 2.6×10-4 mol·dm-3 (C) 2.1×10-4 mol·dm-3 (D) 4.2×10-4 mol·dm-3 ()9. 溶液的酸度是指 (A)酸溶液的浓度(B)酸溶液中酸根离子的浓度 (C)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D)弱酸溶液中未离解的酸浓度 ()10. 0.4 mol·dm-3 HAc溶液中H+浓度是0.1 mol·dm-3 HAc溶液中H+浓度的 (A)1倍(B) 2倍(C) 3倍(D) 4倍 ()11. Mg(OH)2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其溶解度最大的是 (A) 在纯水中(B) 在0.1 mol·dm-3的NH3·H2O溶液中 (C) 在0.1 mol·dm-3的HAc溶液中(D) 在0.1 mol·dm-3的MgCl2溶液中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一、 选 择 题 ( )1. pH = 0 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离子浓度为零 b)溶液呈中性 c) 氢离子浓度为1 mol ?L -1 d) 溶液中无离子存在 ( )2.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 值应是: a) 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 )3. 如果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为中性,则此类盐: a) 在水中不电离 b) O a K 与O b K 有一些差别 c)O a K = O b K d)是一种最好的缓冲剂 ( )4. 下列混合溶液中,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10mL 0.1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NaCl ; b) 10mL 0.1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NaAc ; c) 10mL 0.2 mol ?L -1 HAc 和10mL 0.1 mol ?L -1NaOH ; d) 10mL 0.2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 NaAc ( )5. HAc 与NaAc 的混合溶液,其pH 值的计算式为: a)pH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b)pH =p o w K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c)pH =p o w K +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d)pH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 )6. 某水溶液(25?C )其pH 值为4.5,则此水溶液中OH - 的浓度(单位:mol ?L -1)为 a)10-4.5 b)104.5 c)10-11.5 d)10-9.5 ( )7. 将等体积的0.1 mol·L -1 NaOH 和0.1 mol·L -1 HAc 溶液混合, 混合液呈: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 )8. 25℃时,Ag 2SO 4的溶解度S =1.31?10-4mol ?L -1,则其溶度积 o sp K 为:

6 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题目

酸碱和沉淀 一、判断题 1、在0.10 mol·L-1的HAc溶液中HAc的解离常数为1.76×10-5,所以在0.20 mol·L-1的HAc溶液中,HAc的解离常数为2×1.76×10-5。() 2、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稀,解离度越大,而解离常数却不变。() 3、在相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溶液中,它们的H3O+离子浓度是相同的。() 4、解离度和解离常数都可以用来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程度,因此α和K a o(或K b o)同样都不受浓度影响。() 5、将氨的水溶液稀释一倍,溶液中[HO-]就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6、弱酸浓度越稀,α值越大,故pH值越低。() 7、在H2S溶液中H3O+浓度是S2-离子浓度的两倍。() 8、多元酸的逐级解离常数值总是K1o>K2o>K3o。() 9、已知HAc的p K a o=4.75,柠檬酸的p K a=4.77,则同浓度醋酸的酸性强于柠檬酸。() 10、强酸的共轭碱一定很弱。() 11、强酸溶液中不存在OH-离子。() 12、对酚酞不显颜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13、酸性缓冲溶液(HAc-NaAc)可以抵抗少量外来的酸对pH的影响,而不能抵抗少量外来碱的影响。() 14、将氨水和盐酸混合,不论两者比例如何,一定不可能组成缓冲溶液。() 15、在Na2CO3溶液里通入CO2气,便可得到一种缓冲溶液。() 16、pH值相等的缓冲溶液,未必具有相同的缓冲能力。() 17、Na2CO3与NaHCO3可以构成缓冲剂起缓冲作用,单独NaHCO3不起缓冲作用。() 18、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缓冲比相同的缓冲溶液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溶液浓度越小,缓冲能力越弱。() 19、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它的离子浓度也很小,说明AgCl是弱电解质。() 20、严格说,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K sp o是溶液中它的离子活度幂的乘积。() 21、严格说,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K sp o是溶液中它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22、对于难溶电解质,它的离子积和溶度积物理意义相同。() 23、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积是任意状态下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24、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浓度降至实用要求达到微不足道的成度。() 25、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得越多,沉淀越完全。() 26、两难溶电解质,K sp o小的哪一种,它的溶解度一定小。() 27、K sp o,AgCl>K sp o,AgI,所以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 28、K sp o,AgCl>K sp o,Ag2CrO4,但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的溶解度。() 29、在25℃时PbI2(s)的溶解度是1.51×10-3 mol·L-1,K sp o是1.38×10-8。() 30、难溶电解质AB2的溶解度用s mol·L-1表示,其K sp o=s3。() 31、已知难溶电解质AB的K sp o=a2,它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是a1/2 mol·L-1。() 32、往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另一种强电解质,可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33、BaSO4在BaCl2溶液中溶解度比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34、将足够的Cl-加入0.10 mol·L-1 Pb2+溶液中,使Cl-的浓度为0.010 mol·L-1(K sp o (PbCl2)=1.6×10-5)就生成沉淀。() 35、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大于它的溶度积时,就应产生沉淀。() 36、溶液中有关物质的离子积小于其溶度积时,该物质就会溶解。() 37、混合离子中,能形成溶度积小的沉淀者一定先沉淀。()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Zn(NO3)2B.CuSO4 C.FeCl3 D.Al2(SO4)3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应排除。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 (1)+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a是硝酸,e是硝酸钡 C.a是硝酸,e是盐酸 D.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 分析:此题用类推法分析。已知a、b、c、d、e都是化合物,因而三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可以发生。从第(3)个方程式可推知,e中有氯离子,c中有NO3-,从第(2)个方程式可知c中 的阳离子是Ba2+,c中的阳离子必定和作用生成不溶性的BaSO4沉淀,所以c为Ba(NO3)2,d和a是BaSO4、HNO3。而(3)中的e则为BaCl2,从第(1)个方程式可知,能生成Ba(NO3)2和水,即盐和水的反应物定是酸和碱,所以a是HNO3,b是Ba(OH)2, A答案正确。 例4. A、B、C、D四种物质符合下列反应关系: (1)B+H2 = 单质A+H2O (2)B+H2SO4 = C+ H2O (3)C+NaOH = 蓝色↓D+Na2SO4 试判断出它们的物质名称:A ;B ;C ;D ;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3)中的蓝色沉淀D,从物质在水中呈现出沉淀的颜色可知D 为氢氧化铜,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推断出C是硫酸铜,然后顺藤摸瓜,推出(2)中的B 物质中一定含有铜元素,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定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D 已是氢氧化铜,所以B肯定是氧化铜,则(1)中还原出的A是铜。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 A—铜;B—氧化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 例5.有A、B、C、D、E五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各瓶可能是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溶液中的一种,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 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再如: 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 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四种离子的检验检验方法

(1)SO42-的检验: Ba2+和HNO3 →BaSO4(白色沉淀) (2)Cl-的检验: AgNO3和HNO3 →AgCl(白色沉淀) (3)NH4+的检验: OH-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4)CO32-的检验:HCl→CO2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熟记六种物质 复习时,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1)酸的代表物:盐酸、稀硫酸;(2)碱的代表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盐的代表物:碳酸钠、硫酸铜。 【复习方法】 1.列表法:将酸、碱、盐、氧化物分别以他们所具有的相关性质、反应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列表总结,熟知其通性。 2.图示法:将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次为依据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训练。 3.比较、归纳法:比较硫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酸的通性;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碱的通性;比较碳酸钠、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盐的性质。通过比较,找出其组成与性制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有答案)汇总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二、酸碱指示剂 检验物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变红色 盐 酸 变红色 石灰水 变蓝色 NaOH 溶液 变蓝色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检验物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不变色 盐 酸 不变色 石灰水 变红色 NaOH 溶液 变红色 2、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酚酞试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酸石红,碱石蓝; 酸酚无,碱酚红。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 指示剂 溶液

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代用指示剂酸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中性溶液 中的颜色 碱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牵牛花变红色紫色变蓝色 月季花浅红色红色变黄色 美人焦淡红色红色变绿色 紫萝卜皮变红色紫色黄绿色 紫卷心菜浅紫色蓝色黄绿色 三、练习: 1、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C ) A. 酚酞 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2、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柠檬汁显( A ) A.酸性B.碱性 C.中性D.无法确定 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的性质 一、浓硫酸和浓盐酸物理性质的比较 盐酸硫酸 颜色 状态 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打开瓶盖后的 现象 有挥发性有白雾出现不易挥发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气味 密度 1.19g/mL 1.84g/mL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 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 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 液中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 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 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 常用它做干燥剂。

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配位平衡【参阅实验化学(上)的实验十三】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讨论实验中的现象。注意实验现象如何记录。 实验内容现象反应及其解释酸碱1、同离子效应: 0.1mol·dm-3HAc2cm3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摇匀,分盛在两只试管 中。 一支加少量NH4Ac(固) 一支不加NH4Ac 溶液由红色变橙色溶液保持红色 2、缓冲溶液及其性质(用pH试纸测定pH值) 在试管中加入0.1mol·dm-3HAc和0.1mol·dm-3NaAc各5cm3,配制成 HAc~NaAc缓冲溶液,加入百里酚蓝指示剂数滴,把溶液平均分装在三支试管 中 ①一支加入0.1mol·dm-3HCl 5滴 ②一支加入0.1mol·dm-3NaOH 5滴 一支加入H2O 5滴 再向上面的试管中, ①试管中0.1 mol·dm-3HCl大量过量 ②试管中0.1 mol·dm-3NaOH大量过量 3、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缓冲容量的测定 (1)两个100ml小烧杯中各取40ml水,测定溶液的pH,分别向其中个滴 加1d 0.5mol/l HCl和0.5mol/l NaOH,测定pH (2)配制pH=7的缓冲溶液,并测定缓冲容量 缓冲容量:改变一个单位pH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mol)(需要配制总浓度 不同的缓冲溶液) 自己查阅资料,什么叫缓冲容量?

【两人一组】(一排四人数据共享) A、选Na2HPO4——NaH2PO4体系,总浓度0.1mol/l(各组分浓度0.05mol/l)、0.5 mol/l(各组分浓度0.25mol/l),体积100ml。 B、分别取40ml溶液放在两个小烧杯中,用pH计测定pH值,记录数据,向烧杯 中分别滴加0.5mol/l HCl和0.5mol/l NaOH,使其pH变化1个单位 记录使用的体积,最后计算缓冲容量(mol/ml)【用小量筒减量法测定体积】 沉淀 4、沉淀的生成、溶解: 平衡 2mL1mol·dm-3MgCl2中加入2ml1 mol·dm-3NaOH(用氨水也可以)将沉 淀分盛在两个试管中, 一支中加入1mol·dm-3HCl 1ml 一支中加入1mol·dm-3NH4Cl 1ml 5、沉淀转化 2dK2CrO4溶液,滴加AgNO3溶液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 分步沉淀: 2dK2CrO4溶液和2dNaCl溶液混合,滴加AgNO3溶液 查阅资料,什么叫均相沉淀? 6、直接沉淀和均相沉淀 Zn2+ + NaOH = Zn(OH)2 Zn2+ + 尿素(s)= Zn(OH)2 (水浴加热)(时间很长,提前做上)

初三化学中和反应教案全面

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一、学习要点 中和反应 【课前预习】 1.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完成下列表格: 3.施用__________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被蚂蚁、蚊虫叮咬了,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涂上________或__________可以止痛、消肿。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_,这样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课堂学习】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2】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2】中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呈什么性?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4.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酸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碱+ 酸→盐+ 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2HCl + Ca(OH)2 H2SO4 + 2NaOH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物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 2、中和反应是________与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反应 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 反应实质:OH-+H+== H2O 5、中和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生活实例,并解释相关问题: (1)解释“向酸性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解离常数和解离度、水解度和水解常数、溶解度和溶度积、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的pH值、质子酸碱和共轭酸碱等基本概念。 (2)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3)会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与溶解。 (4)熟练掌握弱酸、弱碱、盐溶液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 浓度的计算。 (5)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选择及配制方法。 (6)会分析多重平衡体系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解反应等基本知识。 (2)酸碱平衡中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 (4)盐类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5)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6)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7)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难点 (1)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2)单、多相离子平衡的综合应用与计算 (3)沉淀的不同溶解方法 【引言】 本章主要是应用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原理讨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和溶液pH

值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并简单介绍了强电解质的解离和酸碱质子理论。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应以化学平衡原理和多重平衡规则为基础,抓住每种平衡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 3.1 酸碱理论和水的解离反应 3.1.1 酸碱理论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电解质,大量的化学反应都属于酸碱反应的范畴。在研究酸、碱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结构的关系方面,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酸碱理论(theory of acid and base)。比较重要的酸碱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以及软硬酸碱规则等。在此简述酸碱电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1.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ionizati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该理论立论于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解离,把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物质称为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物质称为碱;H+离子是酸的特征,OH-离子是碱的特征;酸碱反应的实质H+离子和OH-离子相互作用结合成H2O的反应。酸碱的相对强弱可以根据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离子或OH-离子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电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酸碱本质的认识,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把酸和碱限制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中,对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都不适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台徳(J. N. 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洛里(T. M. Lon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它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适用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扩展了酸碱范围。从而克服了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1)酸碱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一、酸与碱之间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碱之间还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Fe(OH)3 +6HI = 2FeI2 + I2 + 6H2O, 3Fe(OH)2 + 10HNO3 = 3Fe(NO3)3+ NO↑+ 8H2O , Cu(OH)2 + HCOOH Cu2O↓ + CO2↑+ 3H2O。 二、酸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化合反应、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a3(PO4)2 + 4H3PO4= 3Ca(H2PO4)2,2FeCl3 +2HI = 2FeCl2 + I2 + 2HCl FeCl3 + H2S = 2FeCl2 + S↓+ 2HCl ,Na2S2O3 + H2SO4= Na2SO4 + SO2↑+ S↓+ H2O 三、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因为氧化性的酸遇到还原性的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2H2S +H2SO3=3S↓+ 3H2O,H2S + H2SO4(浓) =S↓+ 2H2O + SO2↑, 2HI + 2HNO3(浓) = I2 + 2NO2↑+ 2H2O, 3H2S + 2HNO3(稀) = 3S↓+ 2NO↑+ 4H2O HClO + H2SO3= H2SO4 + HCl 四、碱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如: NaOH + CH3COONa Na2CO3 + CH4↑, 4NaOH + AlCl3= NaAlO2 +3NaCl +2H2O, 2NaOH + Ca(HCO3)2= CaCO3↓+ Na2CO3 + 2H2O。 五、碱与碱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如氨水遇到某些碱可形成配位化合物: 2NH3·H2O + AgOH = Ag(NH3)2OH +2H2O, 4NH3·H2O + Cu(OH)2 = [Cu(NH3)4] (OH)2 +4H2O 六、盐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但也有例外,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2FeCl3 + SnCl2= 2FeCl2 + SnCl4, NaClO+Na2SO3 = NaCl+ Na2SO4,AlCl3 +3NaHCO3= 3NaCl + Al(OH)3 + 3CO2↑, AlCl3 + 3NaAlO2 +6H2O = 4Al(OH)3↓+ 3NaCl, 2FeCl3 + 3Na2CO3 + 3H2O = 6NaCl + 2Fe(OH)3↓+ 3CO2↑

普通化学第4章酸碱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习题

第4章酸碱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4.1 1 L 溶液中含有 0.l molHCl 和 0.l molHAc 则( )。 A .c eq (H +)= c eq (Ac -) B .c eq (H +)< c eq (Ac -) C .c eq (H +)> c eq (Ac -) D. c eq (H +)= c eq (Cl -) 4.2 0.l mol·L -1 HAc l00mL ,pH 为2.87,将其稀释 1倍,pH 为( )。 A .2.87 B .2.87/2 C .2×2.87 D .3.02 4.3 下列混合溶液中不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A. NH 3与NH 4Cl B .NH 3水加过量 HCl C .HCl 加过量NH 3水 D .NH 3与NH 4HCO 3 4.4 假定Sb 2S 3(s)的溶解度为x mol·L -1,则sp K Θ应为( )。 A .sp K Θ=x 2·x 3= x 5 B .sp K Θ=2x ·3x =6x 2 C .sp K Θ=x 2 D .sp K Θ=(2x ) 2·(3x )3=108x 5 4.5 CaCO 3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A .H 2O B :Na 2CO 3溶液 C .KNO 3溶液 D .CaCl 2溶液 4.6 在含有0.01 mol·L -1S 2-溶液中加人Bi 3+,不致发生Bi 2S 3沉淀时Bi 3+的最大浓 度应为( )。(sp K Θ =1×10-70) A .1×10-70 mol·L -1 B .1×10-68 mol·L -1 C .1×10-34 mol·L -1 D .1×10-32 mol·L -1 4.7 10mL0.l mol·L -1MgCl 2和10mL 0.l mol·L -1NH 3水混合,则( )。 (sp K Θ=1.2×10-11 θ b K =1.77×10-5 ) A .Q <sp K Θ, B .Q =sp K Θ, C. Q >sp K Θ,D .Q≤sp K Θ 。 4.8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是( )。 A .10 mL 0.1 mol·L -1HAc+10 mL 0.2 mol·L -1NaAc B .10 mL 0.5 mol·L -1HAc+10 mL 0.5 mol·L -1NaAc C .10 mL 0.4 mol·L -1HAc+10 mL 0.2 mol·L -1NaOH D. 10 mL 0.4 mol·L -1HAc+10 mL 0.3 mol·L -1NaOH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酸碱盐的组成,会确定物质类别。 2、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常见化学反应。 3、初步掌握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再次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加深对酸碱盐的认识。通过对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实质 【教材分析】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是从具体物质的认识到类别物质的认识,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综合,并且该部分内容也是高中离子反应的衔接点。在酸碱盐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是只能简单记忆复分解反应的结论性知识,不能理解其本质,无法将宏观与微观进行有效的结合,更不会灵活地运用与分析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从微观角度去理解酸碱盐知识时,就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离子进行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微粒观发展到更高水平,而且便于学生系统掌握酸碱盐知识,解决教学难题。 【学情分析】 酸碱盐知识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点。高中必修的离子反应,从本质上来说是离子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同的还有作为选修课程出现的化学平衡原理。从微粒角度去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能够为高中阶段的离子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降低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 酸碱盐知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化点。研究各省市的中招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酸碱盐的性质为载体的试题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创新性和综合性较强。在微粒观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性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系统的学习观念 以及从微观视角理解复分解反应,同时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学课型】复习课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班级】 【日期】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证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存在着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则——同离子效应、溶度积规则等。 ○2学习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3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逻辑手段。 二、实验原理 (1)按质子理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均为酸碱反应。弱酸、弱碱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均存在着化学平衡。如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 + + A -,其平衡常数称弱酸的解离常数,记作K θa ,其表达式为: [c (H +)/c θ][c(Ac -)/ c θ] K θa (HAc) = ————————————— (3-1) [c(HAc)/ c θ] c (H +) c(A -) 解离度 α = ——— ? 100% = ——— ? 100% (3-2) c(HA) c(HA) 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可以了解当溶液增加c(A -)或c(H +),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弱酸的解离度降低,即当增加c(H +),使c(A -)降低,当增加c(A -)则c(H +)降低。 金属离子与水的酸碱反应,即水解反应,就像多元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例如Al 3+(aq)的水解: Al 3+(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3(s) + H +(aq)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金属离子的水解,并不是要水解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才生成沉淀,而是水解到某一中间步骤,就生成了碱式盐沉淀。如Sb 3+(aq)的水解: 第一步 Sb 3+(aq) + H 20 === Sb(OH)2+(aq) + H + 第二步 Sb(OH)2+(aq) + Cl -(aq) === SbOH 2+(s) + H + 这类反应同样也存在平衡,当增加溶液中c(H +),则可抑制水解,当减少溶液中c(H +)(pH 增大),则可促进其水解。 一般来说,酸碱反应的反应速率是相当快的,极易到达平衡。所以从平衡角度来考察这类反应就行了。 (2)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溶解沉淀平衡。对于难溶的AB 型电解质,有下列平衡: AB(s) ======溶解/沉淀 A n+(aq) + B n-(aq)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及应用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 稿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