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侯佩莉王洪梅何洪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牛病毒性腹泻病(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 呈多种

临床表现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 咳嗽, 黏膜糜烂、溃疡, 白细胞减少, 腹泻, 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怀孕母牛流产, 产死胎或畸形胎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BVDV不仅可感染牛,也能感染绵羊、山羊、猪、鹿和其它反刍动物。BVDV 感染情况复杂,持续性感染个体症状隐蔽。动物带毒率高,成为牛场效益的隐形杀手,特别是BVDV严重影响感染动物的繁殖,给全球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发病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国内流行情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基因型上,BVDV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I型(BVDV-2)。我国自1980年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并分离到BVDV以来,已在至少20个省市自治区检测出BVDV 抗体或分离到病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中心何洪彬团队等对山东省36个奶牛场牛群感染BVDV的情况进行了大罐奶样检测,群体感染率为77.78%;对部分奶牛场进行血清学调查,个体感染率为49.74%,基因型主要为BVDV-1型。另据报道河南和河北、西藏、新疆等均有本病的发生,表明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缺乏比较系统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这使得追溯病毒传播来源和预测病毒流行趋势十分困难。因此,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分布及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危害

BVDV感染宿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了大部分偶蹄家畜和部分野生偶蹄动物。奶牛产奶量降低,乳质下降。BVDV是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一种重要病原。母牛在受精时以及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到中期感染BVDV能引起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弱胎、畸形胎或死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持续性感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动物的一种类型。感染怀孕母畜,造成胎儿免疫耐受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畜,多数持续性感染动物外观健康,但BVD抗原阳性,抗体阴性,该牛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持续性感染母牛其后裔也常是持续感染牛,便形成母性持续感染家族。持续性感染牛有些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对牧场来说,持续感染牛没有任何饲养价值。一般,抗体阳性率60%~85%的牛场,持续性感染率在1%~ 2%。因此防制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疫病防控的主要环节。病毒对宿主的免疫抑制是导致重症疾病的诱因。其后果是损害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导致疾病多发和生产力下降。BVDV还是牛源生物制品(血清、冻精、胚胎、疫苗等)的常在污染源,

给畜牧业生产和相关商业领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BVDV感染引起的粘膜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发病率低,而死亡率可高达100%。

防控现状及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危害相当严重的疾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很难控制和消灭。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将此病列为重大疫病,并制定实施了控制和根除BVDV的计划,主要采用疫苗接种、加强监测、淘汰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的动物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对BVDV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我国对BVDV认识及危害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系统开展全国范围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流行规律和主要流行基因型或基因亚型还不清楚,缺乏检测试剂盒现实生产中我国主要依靠猪瘟疫苗来预防BVDV,而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在防制方面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牛养殖量的增加,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等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我国养牛业受该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针对我国现阶段BVDV的防控情况,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检疫。为避免外来BVDV的感染威胁,我国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BVDV的检疫程序,严格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畜禽交易市场的检疫,加强进出口检疫,对进口的牛等胚胎、冻精、种畜、肉制品、生物制品、奶制品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牛场内的奶牛和引进牛定期进行检疫,及时掌握牛场中BVDV的流行动态。

2. 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规模化养殖厂区和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开展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疫病的流行规律,弄清中国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和生物型,建立系统的病毒遗传谱系,分析和研究各毒株的致病性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筛选和选育出疫苗候选毒株,然后开展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

3.建立和健全并完善BVDV检测体系。诊断是疫病防控的基础,主要有以下3个目的

①鉴别和确定畜群BVDV感染动物;②剔除BVDV阳性动物;③评价畜群BVDV流行状况。建立针对畜群BVD持续性感染的定期监测制度。

4.加强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的畜群BVDV净化工作,对购买的动物或生物制品实行严格的追溯管理,严格控制BVDV的外来传播渠道,冻精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淘汰繁育基地所有BVD阳性牛。

5.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水平是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引进新的牲畜的严格隔离检疫制度;严格的消毒措施;预防畜群与潜在感染和发病动物接触;母牛

和公牛在配种前监测BVDV是否阳性。规范奶牛小区管理,科学调配饲料,提高奶牛体质,增强预防意识,减少该病的发生。

6.根据我国BVD的流行特点,设立国家级或区域BVD参考实验室或者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牛病毒性腹泻控制提供咨询与服务。

7. 适时建立BVDV根除计划,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过我国的本国特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防控策略,有效防制该病。

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我国应尽快建立起BVD的整套防疫体系,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推广,并建立扎实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对引牛、牛舍环境卫生、预

防接种、持续感染监测、淘汰持续感染牛和牛群移动限制等多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该病,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病毒性腹泻

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秋季腹泻。6个月以下的宝宝,因为有母体带来的抗体,一般少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病毒性腹泻小儿临床可以表现发热、腹泻水样便,5-10次/日或更多,发病的初期可有轻度的呕吐。由于这种病可以侵犯呼吸道,有40-50%的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如果孩子得的是病毒性的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 治疗的重点就是给孩子补充液体。液体包括什么呢?就是水和电解质。补充液体的方法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简写ORS),它服用起来很方便,价格也不贵,在普通药房都能买到。服用方法是将一小袋从药房购来的口服补液盐按指示用液体冲调至要求的浓度,在一天内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 2岁以下孩子每腹泻一次,服ORS 约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如果得不到标准ORS,也可用米汤加盐溶液代替。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按每公斤体重20~40 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细菌性腹泻如果孩子失水较多,也可用此方法治疗。 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优之元等等。肠粘膜保护剂包括像“思密达”(或”斯密达”,主要成分是:蒙脱石散)这样的药物,可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 治疗孩子腹泻要注意别迷信打吊针。据统计,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90%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仅10%属于重度脱水,而打吊针(静脉输液)只适用于中重度脱水。其他症状滥输液不仅会增加宝宝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还会发生输液反应引起病情恶化。当然,如果孩子脱水比较严重了,该输液还是得输。 可以给宝宝喂一点熟苹果,把苹果切块放在粥里烧,熟苹果是有调节肠胃收干大便的作用的,还可以给孩子喂熟的苹果泥。 熟苹果泥制造方法,拿一个苹果去皮去核,切块放入搅拌机打碎,放入微波炉内高火两分钟,拿出搅拌一下,再高火两分钟,这个时候苹果泥是呈现果冻状的,待凉喂宝宝,如果苹果不够甜孩子不爱吃,可以加入葡萄糖。 还可以给宝宝喝些胡萝卜汁。鲜胡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入锅,加细盐3克,适量水煮烂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泻作用。 给孩子熬些小米粥,熬得越烂越好。小米粥有补气温胃止泻之功,还可加些胡萝卜泥,既能调味,又能补充维生素A,以协助腹泻的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及治疗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及治疗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也称黏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一、病原 病原为腹泻病毒,本病毒有囊膜,对胰醚、乙醇、氯仿等敏感,对低PH(PH<3.0)敏感,对热不稳定,56℃很快失活。大多数毒株对低温稳定。 二、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头、猪、鹿及小代鼠。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均易感,以6-18月龄者居多。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亚临诊感染居多,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年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末和春季。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发病率通常约为5%以上,病死率90-100%。老疫区则病例较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也常见于肉牛群中,舍饲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式。 近年来,猪对本病病毒的感染率日趋上升,不但增加了猪作为本病传染源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本病毒与猪温病毒在分类上同为瘟病毒属,有共同的抗原关系,使猪瘟的防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7-14天。 1、急性 急性者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0-42℃,持续4-7天,有的可发生第二次升。随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持续1-6天。继而又有白细胞微量增多,有的可发生第二次白细胞减少。病牛精神沉郁,厌食,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2-3天内可能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液。急性病例恢复的少见,通常死于发病后1-2周,少数病程可拖延1个月。

猪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秋冬季节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控制引起猪只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十几种。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V)三种,在寒冷季节易暴发,各年龄猪只均可感染。对仔猪危害最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其他猪只由于腹泻会引起生长迟缓、饲料报酬率降低。1秋冬季节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所有猪只均易感,传播速度很快,2~3天内蔓延到全群;发病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中大猪和母猪发病轻,哺乳仔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呈水样腹泻,喷射状,伴有呕吐。部分猪场会呈反复发作流行。2秋冬季节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危害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并造成猪只免疫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感染,腹泻猪只迅速丧失体重,长势缓慢,耐过猪形成僵猪。整齐度差,出栏延迟至少l周。泌乳母猪感染后表现高度体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缺乏,体重迅速减轻。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猫、犬、燕、八哥等也能传播。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TGE在我国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发病少。流行形式以新疫区的暴发性和老疫区的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暴发后,50%的康复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最长可达104天之久。在老疫区,由于病毒和病猪持续存在,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了易感猪,把本病延续下去。PEDV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PED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为PED 的高发期。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PEDV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性流行,PEDV可能是导致这类种猪场5~8周龄猪只持续发生断奶性腹泻的一个原因。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混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PCV混感的报道。RV感染相当普遍,成年猪血清抗体检出率为40%~10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及冬季,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7~41日龄仔猪易感,l~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3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病毒性腹泻病的潜伏期很短,从几个小时到数日内蔓延全群。TGEV感染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白色或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碱性。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杂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战栗,口渴,消瘦。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或消失,有时可见呕吐,随后水样腹泻,粪水呈现黄绿色、淡灰色或褐色,含有气泡。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3~7天病情好转,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少数升高,但在主要症状出现后即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病猪尸体消瘦,脱水明显。胃中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或出血。小肠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而呈红色。肾脏含有白色尿酸盐类。空肠绒毛的长度与隐窝深度比例,正常为7∶1,而TGE病猪则为1∶1。PED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偶伴有呕吐,其临床症状与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较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比TGE慢得多。猪只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在1周龄内仔猪在持续3~4天腹泻后因脱水而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0%。日龄较大的猪感染后1周左右康复,部分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年龄较大的猪表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而部分成年猪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和呕吐,一般4~5天好转。育肥猪有1%~3%的死亡率。剖检仅见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小肠黏膜、肠系膜充血,其他实质性器官无肉眼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3∶1。RV自然感染常发生于7~14日龄的哺乳仔猪或断奶后7天内的仔猪。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偶有呕吐。随后发生严重腹泻并持续3~4天,粪便呈黄白、黄绿色或暗黑色。可见有水泻,半固体状(糊样)和发酵状,或者在类似乳清的液体上漂浮着絮状物。腹泻3~4天后,部分病猪出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排泄的外观程度取决于所吃的食物,吃奶的产生黄色腹泻,吃固体食物的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腹泻。哺乳仔猪自然感染RV往往只出现轻微的临诊症状,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断奶仔猪腹泻综合征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10%~50%。断奶仔猪发生和轮状病毒相关的严重腹泻时,很多都有与TGE或溶血性大肠杆菌并发的现象(Bohl等,1978)。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轮状病毒或溶血性大肠杆菌时,只引起短暂的轻度腹泻甚至呈亚临床表现;而先后接种RV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猪只则可发生类似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侯佩莉王洪梅何洪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牛病毒性腹泻病(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 呈多种 临床表现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 咳嗽, 黏膜糜烂、溃疡, 白细胞减少, 腹泻, 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怀孕母牛流产, 产死胎或畸形胎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BVDV不仅可感染牛,也能感染绵羊、山羊、猪、鹿和其它反刍动物。BVDV 感染情况复杂,持续性感染个体症状隐蔽。动物带毒率高,成为牛场效益的隐形杀手,特别是BVDV严重影响感染动物的繁殖,给全球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发病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国内流行情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基因型上,BVDV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I型(BVDV-2)。我国自1980年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并分离到BVDV以来,已在至少20个省市自治区检测出BVDV 抗体或分离到病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中心何洪彬团队等对山东省36个奶牛场牛群感染BVDV的情况进行了大罐奶样检测,群体感染率为77.78%;对部分奶牛场进行血清学调查,个体感染率为49.74%,基因型主要为BVDV-1型。另据报道河南和河北、西藏、新疆等均有本病的发生,表明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缺乏比较系统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这使得追溯病毒传播来源和预测病毒流行趋势十分困难。因此,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分布及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危害 BVDV感染宿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了大部分偶蹄家畜和部分野生偶蹄动物。奶牛产奶量降低,乳质下降。BVDV是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一种重要病原。母牛在受精时以及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到中期感染BVDV能引起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弱胎、畸形胎或死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持续性感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动物的一种类型。感染怀孕母畜,造成胎儿免疫耐受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畜,多数持续性感染动物外观健康,但BVD抗原阳性,抗体阴性,该牛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持续性感染母牛其后裔也常是持续感染牛,便形成母性持续感染家族。持续性感染牛有些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对牧场来说,持续感染牛没有任何饲养价值。一般,抗体阳性率60%~85%的牛场,持续性感染率在1%~ 2%。因此防制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疫病防控的主要环节。病毒对宿主的免疫抑制是导致重症疾病的诱因。其后果是损害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导致疾病多发和生产力下降。BVDV还是牛源生物制品(血清、冻精、胚胎、疫苗等)的常在污染源, 给畜牧业生产和相关商业领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BVDV感染引起的粘膜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发病率低,而死亡率可高达100%。

理中丸治疗病毒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理中丸治疗病毒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理中丸治疗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腹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纠酸、补液、利巴韦林、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纠酸、补液、利巴韦林、理中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8周岁,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大便培养未检出细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2.8±3.5)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0±3.9)岁。两组病毒性腹泻患者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纠酸、补液,注射用利巴韦林(商品名:柯萨,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25),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治疗。观察组:纠酸、补液,注射用利巴韦林,理中丸(石家庄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323),每丸重9 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病毒性腹泻患者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病毒性腹泻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等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3 讨论 病毒性腹泻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3]。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4]。张

家兔腹泻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6234248.html, 家兔腹泻防治措施 作者: 来源:《吉林科技报》2016年第34期 家兔以腹泻为特征的疾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各养兔场中时有发生,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尤以2月龄以内的仔、幼兔较为多发。根据实践,发生家兔腹泻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1.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 这类原因引起的腹泻约有20余种,常见与多发的有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这类腹泻除根据腹泻的性状、色泽等诊断外,尚有该病特异的临床特征,应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剖检、实验室诊断、查找病原进行确诊,确诊后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要以防为主,注意环境卫生与消毒,定期接种疫苗,有计划地安排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 2.消化不良性腹泻 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温一般正常或稍低,稀便中常混有大量未被消化的乳块和饲料残渣。仔兔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是因为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机能尚不完善,对营养物质消化能力差,开食过早,采食难以消化的草料。治疗宜采用乳酶生、多酶片、食母生等帮助消化的药物,效果显著,治愈率达95%以上。仔兔应在20日龄开食为宜,少吃多餐,定时定量补充易消化的饲料。 3.突然变更饲料引发的腹泻 常见于开春和初夏青草开始萌发生长季节。因冬季以干粗饲料为主,突然饲喂青饲料,家兔贪食过量引起腹胀拉稀。有些兔易引起腹泻。预防应在变更饲料时逐渐增减,循序渐进,最好在7~10日内完成。发病时应调整饲料,对症治疗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4.乱用抗生素导致的腹泻长期连续使用抗生素药物,容易致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因此在预防性添加抗生素时,要根据本场兔病流行情况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使用。要控制每次用药时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期,并要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病原产生耐药性。 5.饲料中毒性腹泻 一般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饲草饲料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某些毒草、棉籽饼、生大豆、出芽的土豆等。二是用被农药或鼠药污染的饲草饲料喂兔引起中毒。三是饲草饲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一定毒素,如亚硝酸盐、霉菌等。 6.精料过多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特效药

近年来,全国各地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都比较严重,从目前来看,这种病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这时可以使用科立好进行解决。科立好是威立德公司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合作,以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超分子活化技术及基因工程干扰技术,针对仔猪高死亡率腹泻跨领域研发的绿色安全产品,无抗、无残留,能从根本彻底解决仔猪腹泻的危害,在控制仔猪高死亡率腹泻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产品优势】: 1、根据仔猪腹泻发生与流行特点,依据中药君臣佐使的原则,科立好专门针对 仔猪腹泻而研发,组方科学而严谨。 2、标本兼治,科立好历经临床反复试验,验证其有效性之后上市的控制仔猪腹 泻绿色产品。

3、科立好采用基因工程干扰技术和中药超分子活化技术精制而成,技术工艺行 业领先,解决了药物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低的难题,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发挥。 【功能】:调节免疫,靶向精准干扰病毒繁殖。 【目的】:防控各种病毒性、细菌性、营养性、应激性腹泻。 【效果】; 1 、保健:体质好、不腹泻、长势好、均匀度好。 2、发病后快速康复、恢复生长,3-5天控制各种腹泻。 3、2-3周可清除猪场多年病毒性腹泻顽症。 4、治疗病毒性腹泻时需要全场所有母猪猪同时使用方能根治。 【工艺】超分子中药活化工艺+基因工程干扰技术 【成熟方案】: (1)乳猪:1g/头.天,连续3 天(预防则从初生时灌服,0.5克/头.天)。 (2)保育猪:4kg/吨料,连续1周。 (3)母猪/公猪:治疗:4kg/吨料,连续2-3周, 预防: 2kg/吨料,产前产后各1周。 (4)根据腹泻严重与否,相应配合治疗:补液、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注意事项】 1.本品在疫苗接种期间可以正常使用。 2.本品不能和其它中药同时使用,以免影响疗效发挥。 3.本品因载体或批次不同颜色略有差异,不影响产品质量。

兔子常见的腹泻预防及治疗

兔子常见的腹泻预防及治疗 家兔腹泻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引起兔腹泻病的病因,既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又包括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其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往往是条件性的,即当处于设备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饲料品质不良、饲养管理低下等不良条件时,引起兔子发生腹泻或诱发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当前,微生物致病性作用引起的腹泻病,有相应疫苗可供预防,如A型魏氏梭菌疫苗、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等,对断奶前后的幼兔进行免疫,可以有效控制腹泻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防治兔腹泻病的根本措施还是提高兔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一、临床几种腹泻病的防治 1.球虫病腹泻 不同品种和月龄的家兔都易感染球虫病,断奶后至3月龄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死亡率高。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为肠型和混合型,以顽固性下痢、污染肛门、死亡快为临床特点;二为肝型,可视粘膜黄染,腹围增大,解剖肝部肿大,肝面有大量灰白点,俗称“花肝”。 预防:幼兔和成年兔分笼饲养,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及时清除粪便,防止兔粪污染草料和饮水;合理安排母兔的繁殖,使幼兔断奶不在霉雨季节进行;消除鼠类和苍蝇,杜绝卵囊的散布;球虫病流行的季节,对断奶后的幼兔,可在饲料中拌入杀球灵(按10-6浓度混入饲料,连用1-2个月)、氯苯胍、莫能菌素(按

40×10-6浓度混入饲料,连用1个月)。 治疗:磺胺六甲氧嘧啶或磺胺三甲氧嘧啶,按0.1%混入饲料中,连用3天;氯苯胍每千克体重30mg混入饲料,连用5天,隔3天后再重复一次,也可按0.003%混入饲料,连用2周;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7mg,口服,连用5天。 2.魏氏梭菌腹泻 各种品种的兔均可感染发病,以1-3月龄的幼兔较多发生,纯种毛兔和獭兔较易感染,冬、春季多发。 表征为排水样稀便,有特殊腥味。出现水泻时急剧死亡,解剖见小肠充满气体,盲肠与结肠胀气并含有较黑绿色稀薄物质,有FB气味。 预防:平时饲料中含蛋白质不宜过高,保持足够的粗纤维成分,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接种A型魏氏梭菌灭活苗,每年两次。 治疗:病初用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3ml,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2-3天: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3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3.泰泽氏腹泻 6~12周龄的兔最易感,秋末至春初多发。 严重拉粘液样便。盲肠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特别是盲肠鼓鼓的,有气体和褐色糊状内溶物。 预防:加强日常卫生防疫措施,消除各种降低机体抗病力的应激因素。 治疗:早期应用土霉素(饮水)、青霉素和链霉素(肌注),有

兔子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1、野兔腹泻病治疗新法 2、饲料突变诱发兔腹泻 3、兔冻伤怎样防治 4、春季獭兔鼻炎的防治 5、仔兔急性肠炎的防治 6、母兔死胎和流产的防治 7、治疗兔疥癣的的传统方法不科学 8、中草药防治秋季兔肺炎效果好 9、治疗家兔腹泻,不宜土洋结合 10、治疗兔疥癣的传统方法需改进 11、家兔配种慎防“性”病传播 12、治疗长毛兔疥癣病十六法 13、獭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4、常见兔病的民间疗法 15、以草代药防治兔病 16、治兔便秘五法 17、春季家兔三种常见病 18、如何防止长毛兔品种退化 19、繁殖母兔常见疾病防治 20、养兔注意防疥疮 21、如何急救受冻的仔兔 22、仔兔受冻急救 23、兔弓形病的防治 24、家兔冬季防感冒 25、秋冬养兔喂红苕应防止烂苕中毒 26、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7、冬季家兔喂中草药汤能防病御寒 28、家兔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29、家兔眼结膜炎和中耳炎的防治30、预防家兔常见病新方法 31、獭兔不同生理阶段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 32、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的治疗 33、治疗长毛兔疥癣病十法 34、巧治家兔秃毛癣 35、兔病的综合防治兔病的综合防治 36、家兔灌药三法 37、兔病的诊断 38、热交替严防兔氏杆菌病 39、兔密螺旋体病的防治 40、幼兔腹泻、痢疾及球虫病的预防 41、以草代药防治彩毛兔疾病 42、幼兔黏液型肠炎的治疗 43、仔兔死亡原因及其防治 44、肉兔脱毛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5、非病源因素引发的獭兔腹泻 46、家兔防疫常用的疫苗 47、兔常见腹泻性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48、獭兔便秘防治法 49、兔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50、仔兔腹泻的防治 51、仔兔腹泻的防治 52、兔病的防治 53、塞北兔常见病的防治 54、秋季防治兔肠炎 55、兔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56、牛羊兔中暑该咋办? 57、治兔肺炎验方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1 5 - 201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兽医学专业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贾斌(教授) 专业:预防兽医学 年级:2015级 学号:2015201711 姓名:赵阳 2016年6月11日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的综 述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反刍动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BVDV感染牛后主要引起牛的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繁殖障碍及急慢性黏膜病等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其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给该病的治疗和根除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猪瘟病毒和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研究,人们在BVDV 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此,作者从BVDV入侵细胞、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与宿主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BVDV 致病和在体内持续存活的机制,为该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病毒复制;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 arrhea Virus-BVDV),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 Mucosal Disease Virus BVD-MDV)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它不仅感染牛,而且能够感染猪、绵羊、山羊、鹿、骆驼及其他野生动物[1]。临床上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症状,主要包括牛的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等,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技术,使该病在全球普遍流行,严重影响养牛业生产的各个环节[2]。BVDV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通过依赖宿主细胞生物和生物化学的遗传多样性及生命周期复制和生存。同其他病毒一样,感染BVDV 的细胞对那些有利于病毒复制和生存的基因表达进行了修饰,上调宿主细胞中参与翻译和翻译后过程的编码基因,下调与细胞能量产生和细胞结构相关的编码基因。在动物机体。可见,BVDV,在动物机体内复制完成感染的过程中宿主细胞对于病毒的复制、包括蛋白翻译、蛋白修饰、蛋白转运以及子代病毒的释放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病毒侵染的过程中,哪些宿主分子参与了病毒的复制?哪些病毒蛋白影响了宿主的信号转导途径?这些显然是揭示B VDV致病和持续性感染的关键问题,但是目前对于BVDV蛋白参与病毒复制、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更多的了解则是来源于同属猪瘟病毒(CSFV)和同科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研究。作者从BVDV侵染细胞、BVDV的复制以及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认识BVDV的侵染机制和开发新的防治药物及疫苗提供依据。 1、BVDV致病机理 1.1 BVDV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 持续感染 (persistent infection,PI)是BVDV感染动物的一种重要临床型,也是BVDV在自然环境中维持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约姓娠 120天 )通过子宫内感染非致细胞病变型 (N

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危害猪生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三种病毒致病机理非常相似,临床上表现相近,其中最严重的为猪传染胃肠炎引起的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仅次之,而猪轮状病毒比前两种病毒引起的腹泻较缓和些。同时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原混合感染也普遍存在,有时也常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1.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在秋冬、冬春换季,天气骤变时易发。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行感染。 气候突变时易发生且流行速度快,病猪呈水样性腹泻,颜色草绿色、恶臭,随后诱发全群猪腹泻。 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发病后的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2.临床症状 (1)猪传染性胃肠炎:大多数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哺乳仔猪发病严重,迅速脱水,2~3周龄以下的死亡率很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部分不足7日龄仔猪出现症状后2~7天后死亡。病猪迅速出现明显脱水、消瘦等症状,严重口渴,被毛粗乱。哺乳仔猪发病后2~7d衰弱而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率可高达100%。 (2)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起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脱水,大部分病猪在短期内可康复,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症。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持续腹泻3~4天后因脱水而死,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有时可高达100%。 (3)猪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一周龄以内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并可导致严重腹泻。猪以精神萎顿、厌食、体重减轻为特征,在1~41日龄的仔猪常可见到自然发生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通常低于20%,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哺乳仔猪常继发大肠杆菌病,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最高可达80%。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继而出现腹泻,粪便呈暗黑色、黄白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