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 3.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素材3 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 3.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素材3 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 3.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素材3 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 3.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素材3 苏教版选修6

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牙膏是复杂的混合物。它通常由摩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保湿剂(如木糖醇、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磺酸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甜味剂(如甘油、环己胺磺酸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盐和苯甲酸钠)、活性添加物(如叶绿素、氟化物),以及色素、香精等混合而成。目前我国使用的牙膏分为普通牙膏,氟化物牙膏和药物牙膏三大类。特种牙膏它是有特殊性质的牙膏。牙膏的主要成分一般有摩擦剂、发泡剂、润滑剂、调味剂和一些其它添加成份。

牙膏中某些成份的检验

使用牙膏不仅能除去日常饮食带来的牙渍、恢复牙齿的健康洁白,还可以帮助防止牙渍再生,持久洁白牙齿。

洁齿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罗马人、希伯莱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早期的洁齿品主要是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甚至铜绿,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至今也还存在。而我国唐朝时期即已有中草药健齿、洁齿的验方。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牙粉才作为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那么,牙膏的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牙膏有这些作用呢?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广范PH 试纸

0.5mol·L-1 CuSO4溶液、1mol·L-1 NaOH溶液、牙膏样品若干种、稀盐酸

1.牙膏中摩擦剂的检验

摩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使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比较容易被刷下来。麻擦剂要有一定的摩擦作用,便是不能损伤牙面及牙周组织。常用的有碳酸钙及二氧化硅,占牙膏含量的一半以上。如果牙膏中摩擦剂只有一种,如何检验你使用的牙膏中摩擦剂是什么?

实验步骤:

取少量某品牌牙膏样品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2.检验牙膏中含有甘油

甘油是牙膏中最常用的润滑剂,它的作用是保持牙膏的湿润性,并能保护牙龈、牙体组织。

甘油中有三个羟基,多羟基化合物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绛蓝色的溶液。

实验步骤:

取少量牙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NaOH和CuSO4溶液悬浊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若产生绛蓝色的溶液,则牙膏中含有甘油。

3.牙膏水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用玻璃棒醮牙膏溶于水的澄清液滴在PH纸上,与比色卡对照。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 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1)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 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 H 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 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 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的性质: 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3)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 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元素 白色固体:Na2O、MgO、Al2O3、ZnO 淡黄色粉末:Na2O 红色固体:Fe2O3、Cu2O、HgO 黑色粉末:FeO、Fe3O4、CuO、Ag2O 【提问】分析一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有何规 律?可从下面几点去考虑: (1)加热是否分解 (2)与水反应 (3)与强酸(H+)反应 (4)与强碱(OH-)反应 (5)与氨水反应 (6)与H2或CO反应 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热稳定性 2Ag2O 4Ag+O2↑ 2HgO 2Hg+O2↑ 4Cu 2Cu2O+O2↑ 规律:只有HgO、Ag2O、CuO等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加热易分解。(2)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MgO+H2O Mg(OH)2 2Na2O2+2H2O=4NaOH+O2↑ 规律:只有活泼金属(ⅠA、ⅡA)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 MgO+2H+=Mg2++H2O Al2O3+6H+=2Al3++3H2O CuO+2H+=Cu2++H2O 规律: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O3+2OH-=2AlO2-+H2O ZnO+2OH-=Zn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氨水反应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ZnO+4NH3· H2O=Zn(NH3)42++2OH-+3H2O 规律:易形成氨合离子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6)与还原剂的反应 CuO+H2Cu+H2O Fe2O3+3CO 2Fe+3CO2 ZnO+C Zn+CO↑ 规律:“Al”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能与H2、C、CO等还原剂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金属氧化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是金属氧

高中化学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苏教版选修六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一、设计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和课题评价等学生活动,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成分的检验进行一次课题研究和过程体验,体现从“做” 中“学”和“ STS的教学理念,力求触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有所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取牙膏和火柴头为实验对象,运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熟悉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强化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用化学的视角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基本检验方法,通过本课题实验提升学生驾御知识的能力,综合评价、判断、选择、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牙膏和火柴头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初步学会牙膏和火柴头中主要成分的 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学习兴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化学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处理。教学难 点:实验最佳方案的选择。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教师的导为辅,以学生的演为主; 教材实验设计与学生个性化实验结合。 七、教学过程: 实验一:(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用分类的观点汇报市场上常见牙膏的种类,通过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化学物质及其检验方法。写出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并设计实验检验方案。[师]同学们每天都在用牙膏刷牙,使自己的牙齿保持健康洁白,牙膏为什么有这样的作用?[生]与牙膏中的物质有关。与所含物质的性质有关。 [师]牙膏中到底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和作用,同学们和我一样事先已从网上下载了 一些有关牙膏的资料。

高中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高考汇总

1.【2017北京卷】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C 【名师点睛】掌握SO2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2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 2.【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正确;B.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错误;C.二氧化硅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错误;

D .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 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2017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Fe FeCl 2Fe(OH)2 B .S SO 3H 2SO 4 C .CaCO 3CaO CaSiO 3 D .NH 3NO HNO 3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前景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4.【徐州市2017届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B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造纸漂白剂 C .Al 2O 3具有很高的熔点,可用于制造熔融烧碱的坩埚 D .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 【答案】D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A 错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 作造纸漂白剂,故B 错误;Al 2O 3能与烧碱反应,故C 错误;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故D 正确。 5.【东台市2017届5月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2Cl ???→点燃 NaOH(aq) ?????→2O ???→点燃 H O 2???→???→高温2SiO ???→高温 2O ?????→催化剂,△ 2H O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F 2 +Xe(过量)===XeF 2 2F 2(过量)+Xe===XeF 4 nF 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 2 +2H 2 O===4HF+O 2 2F 2 +2NaOH===2NaF+OF 2 +H 2 O F 2 +2NaCl===2NaF+Cl 2 F 2 +2NaBr===2NaF+Br 2 F 2+2NaI ===2NaF+I 2 F 2 +Cl 2 (等体积)===2ClF 3F 2 (过量)+Cl 2 ===2ClF 3 7F 2(过量)+I 2 ===2IF 7 Cl 2 +H 2 ===2HCl 3Cl 2 +2P===2PCl 3 Cl 2 +PCl 3 ===PCl 5 Cl 2 +2Na===2NaCl 3Cl 2 +2Fe===2FeCl 3 Cl 2 +2FeCl 2 ===2FeCl 3 Cl 2+Cu===CuCl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5Cl 2+I 2 +6H 2 O===2HIO 3 +10HCl Cl 2 +Na 2 S===2NaCl+S Cl 2 +H 2 S===2HCl+S Cl 2+SO 2 +2H 2 O===H 2 SO 4 +2HCl Cl 2 +H 2 O 2 ===2HCl+O 2 2O 2 +3Fe===Fe 3 O 4 O 2+K===KO 2 S+H 2===H 2 S 2S+C===CS 2 S+Fe===FeS S+2Cu===Cu 2 S 3S+2Al===Al 2S 3 S+Zn===ZnS N 2+3H 2 ===2NH 3 N 2+3Mg===Mg 3 N 2 N 2+3Ca===Ca 3 N 2 N 2+3Ba===Ba 3 N 2 N 2+6Na===2Na 3 N N 2+6K===2K 3 N

(完整版)高中化学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①氟F2+H2===2HF (阴暗处爆炸)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熔融条件下:F

氟气与稀有气体反应:F2+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氟气与金属反应: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氟气与其他卤素元素反应:7F2(过量)+I2===2IF7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②氯气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③氧气2O2+3Fe Fe3O4O2+K===KO2 ④硫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⑤氮气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N2+3Mg Mg3N2N2+3Ca Ca3N2 N2+3Ba Ba3N2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N2+2Al2AlN ⑥磷P4+6H24PH3P+3Na Na3P 2P+3Zn Zn3P2H2+2Li2LiH 2、还原性 ①硫S+O2SO2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6NO2↑+2H2O+-2 4 SO 3S+4HNO3(稀)3SO2+4NO↑+2H2O 3S+4H++4- 3 NO3SO2+4NO↑+2H2O ②氮N2+O2 2NO ③磷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 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④碳C+2F2CF4C+2Cl2CCl4 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 C+CO22CO C+H2O 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⑤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Si+C 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Si+2OH-+H2O=-2 3 SiO+2H2↑) 3、歧化反应 Cl 2+H2O==HCl+HClO(加碱或光照促进歧 化: (Cl2+H2O 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 3Cl2+6OH–5Cl–+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4P+3OH–+3H2O==PH3↑+3H2PO2–)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以很大的比重,构成了现代中学化学教材的主体内容。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它的学习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易于产生兴趣,却难于保持注意;易于理解,却难于运用。致此,本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归纳了如下三个设计要求: 一、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以叙述性材料为主的学习内容,有知识分散。记忆量大等特点。及时将知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线结网。对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对于防“散”治“乱”,是很有效的。但是,结构化的知识是要有理论作基础的。因此,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接受的化学理论作为灵魂,将具体的化学事实统帅起来。 高中化学的教材顺序,以元素周期表为界,“表前元素”的学习采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将元素性质的理解向原子结构、向元素递变规律的方向归纳:而“表后元素”的学习,则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用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知识指导各分族具体的元素性质学习,这是高中化学无机部分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有机化学部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应贯串始终。一些比较成功的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硝酸”,整节课可以以氧化还原为主线,从硝酸中氮的化合价人手,以稀浓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连接各教学环节,最后归结出几个氧化还原的规律,在这条主线贯串和组织下,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很自然地将硝酸的化学性质铺展开。高二化学中的“乙醛”,可以自始至终紧扣住“结构决定性质”,从醛基的结构入手去分析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后又多处回应。不难看出,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之所以显得结构清晰紧凑,化学理论在这起了关键的作用。虽然着“墨”不多,但灵魂却无处不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得“形散意不散”,理论的灵魂作用至关重要。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抓住性质这个重点,而化合物的存在状态、制法和用途都与性质是直接相关的,或者说由性质所决定的。 以性质为核心再跟用途、存在、制法密切联系,则知识就不会显得太零碎,也不会感到枯燥。事物之间会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揭示出这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高中化学 3.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教学设计3 苏教版选修6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一、设计思路 1、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对21世纪公民来说,必须具备基本化学素质,对于高二学生,应该知道在哪里找到化学,化学能回答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化学能为我们当前生活提供什么,本节课正是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探索应用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问题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关键在于“探索求知”的情景引导设计。合适的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只有被调动了的潜能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学生的能力。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牙膏和火柴头的成份来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牙膏和火柴头的主要成份及其检验方法。 ⑵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以牙膏和火柴头成份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 ⑵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⑴牙膏中碳酸钙和甘油成份的检验方法;⑵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方法。 2、难点: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的方案设计。 四、教学准备 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火柴、注射器、漏斗等。

高中化学元素化学知识点及拓展讲课教案

元素化学(部分通性省略) 一.非金属 I.氢(H ) 1.单质(H 2)无色,无味,有还原性,燃烧淡蓝色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氢气的)发生,储备(运输),利用 2.离子型氢化物LiH,NaH,KH,MgH 2,CaH 2 NaH +H 2O=NaOH +H 2 3.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II.卤素元素(F ,Cl ,Br ,I ) 1.单质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增加)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条件下爆炸 1)与水反应 2F 2+2H 2O=4HF +O 2 Cl 2+H 2O 垐?噲?H + +Cl -+HClO (次卤酸都有强氧化性,漂白性) 2) 制备 MnO 2+4HCl(浓 ) MnCl 2+2H 2O +Cl 2 KMnO4+16HCl 2KCl +2MnCl 2+8H 2O +5Cl 2 2NaCl +2H 2O=H 2+Cl 2+2NaOH 2.氢化物 1)物理性质:均有刺激性气味,无色 (熔点,沸点随周期增加而升高,HF 熔沸点高的原因:形成了H 键) 2)制备(卤化物与高沸点酸) CaF 2+H 2SO 4(浓) CaSO 4+2HF △ △ △

NaCI +H 2SO 4(浓)=NaHSO 4+HCI ↑ NaBr +H 3PO 4NaH 2PO 4+HBr ↑ NaI +H 3PO 4NaH 2PO 4+HI ↑ 3.含氧酸及其盐 2HCIO O 2+2HCI CI 2+2NaOH=NaCI +NaClO +H 2O (冷水条件) (高氯酸是最强含氧酸) 注:上述物质sp 逐渐降低,2黑色不溶 III.氧族元素(O 与S) 1.单质 物理性质:O 2无色,无味 (同素异形体:O 3淡蓝色,有臭味) S 易溶于CS 2,微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3S +6KOH 2K 2S +K 2SO 3+3H 2O O 2+4I -+4H +=2I 2+2H 2O (滴定反应,指示剂淀粉) 2.氢化物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碘单质 H 2S 臭鸡蛋气味,无色有毒气体(燃烧浅蓝色) FeS 23223 3.氧化物 2SO 2+O 225 t V O P 垐垎?噲垐?或2SO 3 SO 2能使品红(aq)褪色(可逆) △ 光照 △ △

高中化学知识点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

综合性的问题。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 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

9.连续反应关系 (1)Ca系列: Ca→CaO→Ca(OH)2→CaCO3→CaO (2)C系列: C→CO2→H2CO3→Na2CO3→CO2 (3)Cu系列: 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 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 ②灭火器简介; ③水的物理性质; ④铁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试题选修讲解

专题3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一、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 1、下图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检验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不 同种类的牙膏含有的摩擦剂有所不同,在上述流程图的第③步加入盐酸后会产生不同现象,请你填空: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 .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条 ① 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坚硬 ④柔软 ⑤颗粒较大 ⑥颗粒较小 B .据调查,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和中华透明牙膏中所使用的摩擦剂依次是氢氧化铝、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依次是 、 、 。 C .作牙膏摩擦剂的粉末状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以下是一种制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流程图为,请你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3)新制Cu(OH)2的配制方法是。 牙膏中含有一定量的甘油,其主要功能是作保湿剂,在流程图的第②步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产生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测定澄清溶液的PH>7,可能原因是。(5)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固) 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主动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二、火柴头中硫元素、氯元素的检验 【实验情景】 实验一:取两只洁净的小烧杯,标记为甲、乙,在乙烧杯中加入 10ml ·L-1KMnO4酸性溶液。将两根火柴伸入甲烧杯里,再 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如右图所示),待火柴头燃 尽,即将火柴移出,迅速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上,轻轻振荡乙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用漏斗、试管、注射器、导管等组成如右图装置,将两 根火柴放在漏斗下面,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使火柴 头燃烧。慢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抽气,让火柴头燃烧产生 的气体通过·L-1KMnO4酸性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 试管中,滴加AgNO3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四:将3-4根火柴头摘下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没有中子的原子;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高中化学镁元素及其化合物讲义(必修1)

镁元素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 一、金属镁的理化性质 1、镁的物理性质 2、镁的化学性质 二、镁的化合物 1、氧化镁 2、氢氧化镁 典型例题 1.有关镁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与NH4Cl溶液作用放出氢气 B.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Mg(OH)2沉淀并放出氢气 C.在CO2中能继续燃烧,所以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去灭火 D.在通常情况下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所以抗腐蚀能力很强 B 2.镁粉在焰火、闪光灯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下列气体中,可用来冷却镁蒸气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氩气 D 3.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和C,将一定量金属镁在含二氧化碳、氧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后得到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然后隔绝空气灼烧,得到的固体成分可能是 ( ) A. MgO和C B. MgO C. MgCl2和C D.Mg(OH)2 AD 4.将4.6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得a g溶液;将4.8 g金属镁投入到足量盐酸中,得b g溶液,假设水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关系式为( ) A.a=b B.a>b C.a

a=4.6+m(H2O)-0.2=4.4+m(H2O) Mg+2HCl===MgCl2+H2↑ 24 2 4.8g 0.4g b=4.8+m(HCl)-0.4=4.4+m(HCl) 因为m(H2O)=m(HCl),所以a=b。 答案:A 5.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1)写出N的化学式和B的名称:N 、B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Ⅱ.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①盐酸②氯化钡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以上试剂添加的顺序可以为。 A. ②③④①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Ⅲ.提取粗盐后剩余的海水(母液)中,可用来提取Mg和Br2。 (1)若用来提取Mg,根据上述提取Mg的流程,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若用来提取Br2,反应⑥所用的气态氧化剂的寻找货源的设想,其中合理的是。 A.从外地购买B.在当地新建生产厂 C.从本厂生产烧碱处循环D.从本厂生产镁单质处循环流程⑦将溴单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是基于溴单质具有性。 (3)母液用来提取Mg和Br2先后顺序,甲乙两位工程师有不同观点: 甲:母液先提取Mg,后提取Br2 乙:母液先提取Br2,后提取Mg 请你判断哪个更合适? (填“甲”或“乙”), 理由是。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对21世纪公民来说,必须具备基本化学素质,对于高二学生,应该知道在哪里找到化学,化学能回答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化学能为我们当前生活提供什么,本节课正是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探索应用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问题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关键在于“探索求知”的情景引导设计。合适的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只有被调动了的潜能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学生的能力。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牙膏和火柴头的成份来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牙膏和火柴头的主要成份及其检验方法。 ⑵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以牙膏和火柴头成份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 ⑵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⑴牙膏中碳酸钙和甘油成份的检验方法;⑵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方法。 2、难点: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的方案设计。 四、教学准备 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火柴、注射器、漏斗等。 2、试剂:0.5mol·L-1CuSO 4溶液、1mol·L-1NaOH溶液、0.1mol·L-1Ag NO 3 溶 液、0.01mol·L-1KMnO 4 酸性溶液、蒸镏水、广范PH 试纸、牙膏样品若干种、稀盐 酸、稀硝酸、0.5mol·L-1NaNO 2 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 探究课题1:牙膏中某些成份的检验 [播放]:学生超市中各种牙膏的种类及牙膏二甘醇事件的示频和某品牌牙膏的广告片。 [教师]:从广告语和生活中我们知道使用牙膏不仅能除去日常饮食带来的牙渍、恢复牙齿的健康洁白,还可以帮助防止牙渍再生,持久洁白牙齿。那么,牙膏的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牙膏有这些作用呢? [学生活动]:阅读P 32 (表3-1),了解牙膏中的主要成份及其功能。 [教师]:根据资料介绍,牙膏中哪些成份我们可以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药品和仪器进行检验? [学生]:摩擦剂、甘油等。 [问题1]:如果牙膏中摩擦剂只有一种,如何检验你使用的牙膏中摩擦剂是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设计方案、代表发言: [实验方案]:取少量某品牌牙膏样品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