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江月教案

西江月教案

西江月教案
西江月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

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西江月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通——正确朗读诗词。 (一)语言导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背诵了不少诗词。现在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走进南宋,与一位著名词人相约。他曾经陶醉于与“白发翁媪的相媚好中”。他是谁? (二)说说你对辛弃疾的了解。 (三)出示课题,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今夜,作者在黄沙岭散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四)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读) (五)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另外注意节奏停顿,请看屏幕。 (六)指名朗读,评价。 (七)多层次赛读: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一二大组读上阕,三四大组读下阕。老师读上阕,学生读下阕。 二、读懂——走进作者内心。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清香的绿茶,需要慢慢品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番!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让我们与辛弃疾同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朗读这首词的上阕,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组内尽量解决,也可以一会求助于全班同学。 2.小组内朗读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4.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来,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猜猜,他们说什么呢? 可能是农民在说:“你听,青蛙叫着,田里的害虫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会丰收。” 5.感情引读:对呀,作者闻着飘在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农民有一个丰收年呀!带着期盼之情齐读这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么不容易呀。辛弃疾正为农民高兴呢,齐读! 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荡漾在辛弃疾心头的兴奋。再齐读!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由读下阕,小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 4.教师引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之中,全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先前天气晴朗,不知何时天空已经飘来乌云,豆点一样的雨下起来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提出质疑:词人快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6.此时,词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惊喜)生读出惊喜。(放松)生读出放松。(兴奋,可以到茅店与乘凉的农民喝喝酒,说说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让农民也高兴。)读出你的兴奋。 陆游有一句诗,表达的也是峰回路转的惊喜、兴奋,也能用在这里表达辛弃疾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解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通过欣赏词,感受词的魅力。 2、理解词的主要内容,大体把握词意,想象这首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语言导入:同学们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已经会背诵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介绍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文,疏通字词 、轻声朗读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 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梦江南(二首) 唐·温庭筠 (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北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也积累了不少名句。能背上几句吗? 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 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 3、揭示课题: 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 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

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 二、整理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请看屏幕,指明读“学习任务”,齐读“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 3、检验: (1)指明读词语,齐读词语。(评价) (2)解释词语 (3)检查朗读:(评价)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读“学习任务”、“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点拨启发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生1: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喜鹊正在枝头欢叫,惊飞……(随机出示句子)板书:看:(学生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 听:(学生写)鹊声风声蝉声 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2 师: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清风无言,但在 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 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师: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引读) 师: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诗词赏析:辛弃疾《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宋代:辛弃疾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译文 妻之美貌都成为了醉梦,已成过去,而我鬓白余生有几?初见之 初即诵我的抒写愁怀之作,一看便知能与我同甘共苦者。 你的诗作与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水平相近,书法则在罗叔景赵元 嗣之上,诗囊往来什么适合才能停止,每次归来,你早遣蛾眉迎候, 为我整理诗囊。 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 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粉面:粉嫩洁白之面。陆畅《解内人嘲》诗:“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 伴牢愁:楚辞篇名,汉扬雄著。《汉书·扬雄传》:“又旁《离骚》作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为一卷, 名曰《畔牢愁》。”注:“李奇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

“诗在”句:引自杜甫《解闷》十二首:“陶冶性情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阴何:谓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 “字居”句:引自《晋书·卫恒传》:“恒作四体书势曰: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故英自称上比于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苏轼《次韵孙莘老见赠》诗:“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锦囊”:用李贺锦囊寻诗事。锦囊来往: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 赏析 开头二句自叹年老。言青春年华已在如醉如梦的生活中过去,如今两鬓如霜也不知还能度过几个春秋,好景不长,令人失望,表现了作者叹老嗟衰的愁苦心态。“来时”二句写作者同诗友的亲密关系。言每次诗友来时,总是对我诵述扬雄《畔牢愁》之作,作者用扬雄的《畔牢愁》借指自己的抒写愁怀之作,表示“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之意,很愿同我往还,密切关系,所以“一见樽前似旧”,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诗在”二句颂美诗友工诗善书。此处化杜诗和卫恒语意,言友人之诗和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近,值得学习;其书法也在罗(晖)赵(袭)之前,虽见称于人,而我却不敢恭维。结尾二句写候其来诗。《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此处化用其意,言互相赠诗不要停止,已遣侍人等候来诗,对诗友表现了企盼与敬重之意。 此词追忆其生平数事,既以为知音,又表彰其内助之劳,更推崇其诗书之佳,篇幅虽短,情意殷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下面是其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教学内容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 预设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

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 辛弃疾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 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 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 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

夜行黄沙道中的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夜行黃沙道中的辛棄疾----《西江月》賞析 卜富美 老師 一、前言 二、生平 三、賞析 四、結語 一、前言 中國詩歌發展到唐,已是強弩之末,「詞」便因緣際會,應運而生了!又因為當時胡樂大量傳入中國,名之曰「新 樂」,漢於是採優美的新樂來製作新詞,以便歌唱,因其被以管絃可歌,故亦稱「樂府」。時至盛唐後,風氣逐漸普 遍化,稱為「曲子詞」,簡稱為「詞」。詩人李白首開風氣之先。又因詞產生在詩之後,詞是由詩發展而來的,故稱「詩餘」;就其形式而言,由於句子大多長短不一,故又稱「長短句」。詞的用字平仄極為嚴格,有譜、有定法,所以寫詞就叫「填詞」。 清人毛先舒將「詞」按字數之長短,分為三種: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字到九十字以內)、長調(九十一 字以上),從音樂的分段而言,詞一首〈段〉稱「一闋」,「闋」亦稱「片」。每首詞皆有調名,稱詞牌或詞調,字數固定,字的平仄和用韻也有一定的格式。而早期發展的詞大都是小令,它的句法仍與詩相近似。

詞是承襲漢魏府詩的遺風,接受外來音樂的影響,改變唐詩形貌,逐漸發展而成的一種文學體裁,是宋代文學的代 表,與漢、唐詩、元並稱為我國四大韻文。在進行詞的賞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填詞者的背景,才能知道詞中所寄寓 的含意。 二、生平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南宋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生於南宋高宗興十年(西元一一四○年),卒於 寧宗禧三年(西元一二○七年),享年六十八歲,恭帝祐元年加贈少師,追諡為「忠敏」。 辛棄疾才兼文武,智略過人,身具一世雄才,胸懷復國大志,忠義奮發,然生逢亂世,遭時不遇,屢起屢仆,終身憂國而 悲憤以終,實可謂為南宋最可憐的愛國詞人。他出生於南宋安的不幸時代中,雖在金統治下長大,卻有著深厚的愛國心與民族意識,曾屢次上書陳言「和戰形勢」,卻不被重用。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兵南侵,辛棄疾棄家以赴國難,自率二千義民軍,投效耿京下,給予金迎頭痛擊。宋孝宗淳 熙 八年,辛棄疾知興隆府,因遭當地名士攻擊,他一面既對當時的執政者之昏庸無能深感失望,一面又恐皇帝聽信謠言,怕大禍臨頭,因而辭官退隱。在江西上饒帶湖營建隱居的田園,從此躬耕退隱,開始過著投閒置散的生活。這段時期的作品,大都在抒寫隱居生活的閑適與田園風光的恬靜,作品兼具雄放豪邁與清新淡遠的風格,《西江月》即是歸隱時期的作品。 「宋詞」到了辛棄疾裡又翻出了另一番格局,他融合了詩、散文、古典、俗語的一切優點,用之以作政論、評歷史、記事、寫信,乃至於嬉笑怒罵,都可以譜成韻律,成為歌詠。其題材之廣泛,風格雄奇,豪放曠達,一如蘇軾而感情之真摯、寄託之深遠,則更過之。其慷慨激昂,則似陸游而抒情之蘊藉、詞采之絢爛,則更過之。今存有《稼軒詞》 (《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九首,數量為宋之冠。詞作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而以慷慨悲壯的愛國詞為其主調。亦有寫閒適生活的詞,往往於閑適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緒,但其精神仍與其愛國詞一脈相通。與北宋蘇軾稱「蘇辛」。另外,詩今存一三三首,內容和風格大體上亦如其詞。文今存十七篇,多為奏議啟札等應用文字,頗能見出辛棄疾見解和謀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得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上半阙写得是夏夜景物。作者借助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写出了明月、山林、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乡间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语言简洁,意境丰满,表现唯美。读这几句简洁的词句,读者便能深深感到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月光之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静动结合。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就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

西江月名句辛弃疾

西江月名句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 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西江月名句辛弃疾,大家可以参考 以下内容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解释【1】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辛弃疾简介【2】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 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 词 600 余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 却一直希 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 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 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 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 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 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 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 13 年,山 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 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 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 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 未得到采纳和实施。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 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 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 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 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 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 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 年 10 月 3 日,终因忧愤 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在文学中留下了珍贵的作品, 如今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辛弃疾的诗词 。可以说辛弃疾是南宋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词意境别有一番风味。 辛弃疾诗词赏析 1、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辛弃疾《水调歌头 》 2、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4、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 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弃疾《虞美人》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

《XX ?夜行XX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29课,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习惯也得到了初步培养,还感悟了一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策略。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还是放在诵读朗读上,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但是在诵读的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不但要读出诗词的节奏,还要读出诗词的韵味。为了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也让他们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但学生表述方法还比较单一,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技能和习惯也需不断强化训练,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及朗读情感的激发,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且会背诵。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不同层次的解读,品读宋词语言的魅力,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课前准备 1.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几首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资料,感知词的特点 1.孩子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抽生背诵。 导读: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2.知道什么是词吗?抽生读自己查阅的词的相关知识。(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揭示词的特点: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养成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语言导入,解词题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起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 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课件1)。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对“词”的认识 2、诗词对对碰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 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学生自己制定 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 2、出示读书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读准音 1、自由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 3、强调“见” 4、齐读 (二)读韵味 1、自由读,找韵脚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 没有任何雕饰, 没有用一个典故, 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 平平淡淡。 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 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下面是 yjbys 小编分享的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 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 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 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作者小传】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 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 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 “ 惊鹊 ” 和 “ 鸣蝉 ” 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 “清风”、 “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然后, 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作背景 作者曾两次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 诵读知诗意 ' 读准字音 读顺节奏 读懂诗意 读出音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 别枝/ 惊鹊, ; 清风/ 半夜/ 鸣蝉。 稻花香里/ 说丰年, 听取/ 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 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路转/ 溪头/ 忽见。 @ 阅读全词,思考:

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赏画面 诵读诗歌,以“我从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画面。”的句式,说说从词中读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 品读析技法 细读全词,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句品析精妙之处。(提示:可从用词凝练、写景角度、艺术手法等方面赏析) 辛弃疾历来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应该是那种“醉里挑灯看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却找不到他的豪气和他剑下的杀气。难道是多年的闲适带湖让词人学会了做个“闲人”,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以至于找不到他的豪气难道是岁月的流逝,使词人老矣,只能饭否,所以他的剑下没有了杀气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写晴,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月,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 稻花香,既写出了所见、所闻,又写出了所嗅,使人身临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写景的同时,作者又于人们不知不觉之中,自然地抒了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另外,在这画面里,作者紧紧扣着夏夜、农村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鲜明地突出了两点:“热”和“静”。先说“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明月初升,枝上歇栖的乌鹊,象受了惊一样,清风吹着,直到半夜,树上的蝉还象在呼救似地鸣叫。这里的“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是说明热的程度;从“明月”初升到“半夜”,是说明热的时间。“清风”不爽,就更显其热。作者着意渲染“热”,一是夏天特点的真实写照,再,就是为下面写“雨”设下伏笔。再说“静”。写“静”,作者并不是从正面去写,而是用反衬的手法,以“鸣蝉”、“蛙声”来烘托。在这一特定环境,以动写静,就愈显其静,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这种“静”与“明月”、“清风”、“稻花香”交织在一起,真是写绝了农村夏夜的幽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教案 导读: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听说咱们一小的经典诵读搞的很好,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典诵读”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背诵了多少首唐诗?哇噻!太了不起了,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了。除了古诗还背诵的有什么?(当学生提到宋词的时候)说到词以宋代的最为有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介绍辛弃疾)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写的一首词《西江月》,板书课题,这个题目和以前学的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比较《忆江南》《长相思》副板书:词牌、题目。横排中间加

点) 3、“夜行黄沙道中”说明这首词写晚上词人在黄沙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西江月》,(课件出示全词) 1、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自己来读一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正音 (读得好的就夸--最后一句“见”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呢。――再读最后一句,其他同学听他的字音。你怎么就知道读xiàn呢?(风吹草低见牛羊)。太了不起了,你真会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读得不对就质疑:你读得有板有眼,还有感情,但有一点老师给你提个建议。“见”这个字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句里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古代“见”和“现”意思相同,比较一下读哪个音更合适。(我们要学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3、再读文本,注意停顿 请你把这句再读给我们听听,好吗?(师指点学生这样“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体会如何停顿。) 4、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闭目想像画面 (谢谢你们的掌声,老师读得好,那是因为老师边读边想像画面,把自己融入到了诗境中,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老读好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铺垫: 1、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

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2、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