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579729.html,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作者:马国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

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低温常伴的寡照、连阴雨等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因此,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但当白日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稻株结实。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低温冷害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稻轻则受害,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产量

减少;重则坏死,还可造成稻瘟病、水稻鞘腐败病等的发生。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是水稻生育期中最易受冷害影响的4个时期,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2低温冷害类型对水稻的危害

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情况。

2.1延迟型冷害

寒地无霜期短,前期升温慢,后期降温快,水稻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冷害,导致各生产期顺延拖后,水稻出苗迟、秧苗质量降低、分蘖晚(一般推迟5 - 10d)、抽穗迟(晚抽穗7d左右)、开花迟,低温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至延迟抽穗,年份积温不足,水稻不能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稻粒浆不满,瘪粒多、粒重降低而减产。若水稻禾苗期受低温为害,则全株叶色转黄,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易烂秧。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形成弱苗;过晚浪费积温,也会水稻导致生育期延后而影响产量。

2.2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的冷害,一经出现则损失严重,7月、8月份气温的高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到抽穗后的40天时间里,而垦区水稻障碍型冷害出现时间是7月中旬,恰是是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此期是水稻生殖器官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的生殖生长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水稻孕穗期所需临界温度比营养养生长期要高,因而对低温反应异常敏感,高于营养生长期,低温容易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579729.html,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作者:马国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 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低温常伴的寡照、连阴雨等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因此,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但当白日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稻株结实。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低温冷害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稻轻则受害,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产量 减少;重则坏死,还可造成稻瘟病、水稻鞘腐败病等的发生。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是水稻生育期中最易受冷害影响的4个时期,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2低温冷害类型对水稻的危害 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情况。 2.1延迟型冷害 寒地无霜期短,前期升温慢,后期降温快,水稻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冷害,导致各生产期顺延拖后,水稻出苗迟、秧苗质量降低、分蘖晚(一般推迟5 - 10d)、抽穗迟(晚抽穗7d左右)、开花迟,低温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至延迟抽穗,年份积温不足,水稻不能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稻粒浆不满,瘪粒多、粒重降低而减产。若水稻禾苗期受低温为害,则全株叶色转黄,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易烂秧。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形成弱苗;过晚浪费积温,也会水稻导致生育期延后而影响产量。 2.2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的冷害,一经出现则损失严重,7月、8月份气温的高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到抽穗后的40天时间里,而垦区水稻障碍型冷害出现时间是7月中旬,恰是是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此期是水稻生殖器官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的生殖生长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水稻孕穗期所需临界温度比营养养生长期要高,因而对低温反应异常敏感,高于营养生长期,低温容易

设施蔬菜低温冷害

设施蔬菜低温冷害和风灾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市农技中心园艺站 设施蔬菜低温障碍是由低温引起的一类常见生理性病害,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冷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气象灾害。当温度低于0℃以下,蔬菜的细胞间水分结冰,致使细胞破裂死亡引起的伤害称为冻害。由于设施本身的不足,加之气候的多变,设施蔬菜的低温冷害具有普遍性。 一、症状 低温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作物生育期的不同而异,不同作物遭受冷害的温度也不相同。一般自根黄瓜8℃时根系停止伸长,冷害临界温度在10℃以下。嫁接黄瓜冷害临界温度在5-6℃,2-3℃下受害明显,0--2℃时黄瓜冻死。茄子17℃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引起生理代谢失调,7-8℃时茎皮组织受伤,-1--2℃条件下冻死,15℃以下落花。辣椒植株遇有5℃低温时出现冷害症状,叶尖和叶绿出现水渍状斑块,叶组织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后呈青枯状。西甜瓜根系停止生长温度为8—10℃,5℃以下植株会受冻害,15℃以下时雌花不能正常开放。番茄和西葫芦在2-5℃就会出现冷害症状。如经低温锻炼,黄瓜可忍耐短时间2-3℃的低温,辣椒、茄子在5-7℃低温下,不受冻害。 二、预防措施 ⑴温室建设 选择适宜的棚型结构,规范温室建造技术。目前白银市推出的成型温室结构为7.0m、8.0m米跨度,其中8.0米跨度温室脊高4.0-4.2m,后屋面水平投影1.5m,主采光屋面为半径4.5m的圆弧,长5.0m,副采光屋面为直管,长3.05m,后屋面内侧仰角400,外侧角度8-100,以便安装卷帘机。温室坐北朝南或偏西50。经过多年的测定,证明该温室结构升温快、保温好、操作方便、土地利用率高,建造成本合理,适宜大面积推广。 ⑵保温措施 ①保证草帘厚度,草帘草把要致密,加大草帘覆盖密度,及时整修更换破旧草帘。②利用废旧棚膜或其它覆盖物在草帘外侧进行二层或多层覆盖。温室前沿外侧横立一排草帘保温。③设施进入口内外要张挂较厚的门帘,并在棚内门口走道4m内用棚膜围住,以免人员进出时冷空气与植株直接接触造成冻害。④严寒期温室内部进行二层覆盖。 ⑶增温措施 ①在设施内安装电炉:在走道位置每10-15m处安装一个1500-200W电炉进行加温,高度1.5m,用硬纸板或三合板护住电炉周围的秧苗、并注意防火。②安装碘钨灯:在走道立柱位置高1.5-1.7m处,每隔10-25m左右安装一个2000W的碘钨灯,亦可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1997,14(2):1~8 Ch inese Bulletin of Bo tany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Ξ 沈 漫 王明庥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摘 要 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的动态,主要讨论了植物抗寒性与细 胞膜系、酶系多态性及抗寒基因表达与调控之间的相关性。此外,亦提出了有关植物抗寒机制 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细胞膜系;酶系;抗寒基因 AD VANCES IN RESEARCH ON CH I LL ING- RESISTANCE M ECHAN IS M S OF PLANTS Shen M an W ang M ing2x iu H uang M in2ren (F orest T ree and Genetic E ng ineering Op en ing L abora tory,N anj ing F orestry U n iversity,N an jing210037) Abstract T h 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statem en t abou t the p resen t developm en t of ch illing2re2 sistan t m echan is m s of p lan ts at hom e and ab road,and it deals m ain ly w ith the relati on s be2 tw een the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 and 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isity and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exp ressi on and con tro l.In additi on,the paper po in ts ou t som e p rob lem s w o rth delib rating deep ly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 lan t ch illing2resistance. Key words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sity,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植物对环境变迁及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抗抵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个体发育中生理生态所制约。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遗传背景限制的前提下,对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今低温寒害对植物的伤害还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因此,探索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仅在基础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植。 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似乎找到了深入研究的突破口。为便于对植物低温反应和抗寒机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和进展作一个综述。 Ξ“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美洲黑扬胶合板林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研究》一部分。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摘要】概述了水稻低温的危害, 冷害的生理基础、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 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1.8 亿hm2,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的1/3。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1]。在水稻广泛种植的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冷害也会频繁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水稻生产的稳定,也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我国所有稻区均有冷害发生,一般每4 ~5 年就发生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使我国灾年年损失稻谷50 ~ 100 亿kg[2]。东北三省的稻区平均每3 ~ 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水稻除了受“倒春寒”的危害而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外,还存在“寒露风”的危害,影响晚稻的抽穗与结实。为了克服低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除了采取一般的农业措施外,选用耐冷品种是减轻低温冷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培育抗冷性水稻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保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是当今水稻耐冷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关注水稻安全生产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综述了水稻孕穗期冷害的研究进展, 为选育和鉴定耐冷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1.水稻低温的危害 1.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 造成水稻的生理损伤, 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使产量降低。水稻生育期中有4个时期最易受冷害影响, 分别是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 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孕穗期冷害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到开始抽穗开花期间受到低温的影响, 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继而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形成空壳的一种冷害[4]。这类冷害常在日本东北部及北海道、菲律宾北部、印度北部山区、印度尼西亚山区、尼泊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我国的东北、云贵高原粳稻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晚稻中发生. 1.2水稻低温冷害类型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低温和光照不足,由此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成熟不良,最终导致产量减少。根据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香蕉低温冷害的主要症状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一、香蕉低温冷害的主要症状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蕉叶、蕉穗因受冻输导组织被破坏,蕉叶干枯,蕉穗变黑,其中有部分霜水会渗入体内造成蕉心腐烂不能抽叶抽蕾。干燥低温的北风吹打香蕉的叶片和果实,虽不会使香蕉植株死亡,但危害香蕉嫩叶、叶片、幼果和老果,造成叶片或果实失水、变褐。 低温霜冻是香蕉生产中的大敌。霜冻对叶片的影响最大,在霜冻天气下,在叶片上会形成一层霜水,其温度很低,而使叶片受到冷害。其次是果实和假茎,叶片会变褐干枯,果实会变黑,假茎会褐变或渗水。霜冻时常夜晚温度低,白天有阳光、温度高,昼夜温差大,这样更会加剧危害程度。当最低气温降到零下2℃以下时,地面会出现重霜冻,蕉树则会出现大量死亡,给香蕉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二、为什么实验设计要设置重复? 避免偶然性误差。 三、用乙烯利催熟应注意哪些事项? 1、应在天气晴朗时喷施,以20-30度温度最适宜,气温低于20度,需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施药后在5H内遇雨,应补喷。 2、乙烯利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用碱性较强的水稀释,药液要现配现用。为了提高药效,可在水溶液中加0.1%的中性洗衣粉作表现活性剂。 3、要严格掌握药液的喷洒浓度,如用于山楂催熟超过800MG/KG会引起药害,造成树叶脱落,低于600MG/KG则不能达到应有的催熟目的。同时要注意作物品种、植株生长势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浓度。 4、作物后期施乙烯利时,要及时收获,以免造成催熟过度。有的果实在收获后仍有催熟效应,在采收时应有所兼顾。 5、有些作物不宜施用乙烯利,如西瓜摘后不能使用乙烯利,因为乙烯利产生乙烯的过程较长,会造成农药残留,人食用后则会引起腹泻,并且西瓜催红后并不能增加糖分。 6、在天气干旱、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的作物,不宜施用乙烯利,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对于生长旺、肥力足的田块,可适当增加使用浓度。 7、乙烯利对金属容器有腐蚀作用,与金属反应会放出氢气,遇碱时会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在清洗、检查和选用容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植物抗低温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抗低温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笔者从不同的方面综述了植物低温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对低温抗性的机理做了阐释,并且给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低温抗性细胞膜透性不饱和脂肪酸丙二醛保护酶系统 脱落酸钙调素低温诱导蛋白 温度在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温度的调控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调节植物生长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自然环境下,植物对于低温的抗性,体现了植物在温度方面的适应性,体现植物物种、品种的生态位的广度。也影响着植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植物的低温胁迫根据温度的不同范围分为两种类型:冷害,是指零上低温对于植物生理机制的影响所造成的伤害;冻害,是指零下低温对于植物生理机制的影响所造成的伤害。目前,对于植物影响较大的是冷害。【1~4】冷害的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温度低的程度,也取决于植物受低温影响的时间的长度。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则冷害对于植物的影响越大。由于温度这一自然因素存在于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此,对于温度的调控,抗低温机制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中,有对于低温敏感植物和低温驯化植物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对植物的低温驯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抗低温能力。也有从水分的平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水平上的研究;还有从细胞壁的特性,细胞膜的结构的研究以及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前面的这些的研究,都说明了植物对于低温的反应和这些条件对于植物抗低温机制的一些影响。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不是某一种因素的单独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互作、制约等的作用。上面的这些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膜保护系统、冷调节蛋白的生理调节的水平。随着生物分子工程、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植物抗低温的研究有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特别是低温信号转导的研究,分子标记的应用,将进一步揭示低温适应性的调控机理。 1、通过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影响植物低温抗性 20世纪70年代,Lyons等提出细胞膜是低温冷害的首要部位,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细胞膜由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收缩,导致细胞膜透 性改变,膜酶和膜功能系统代谢改变,功能紊乱。【5】 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植物的低温抗性呈正相关。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脂的相变温度越低,膜脂的结构对于低温的 忍耐性越强。低温敏感植物和低温抗性植物相比,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 酸含量低,在抗低温驯化过程中,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 低温抗性增强。 在生物技术方面,近年来对于膜脂结构对植物低温抗性影响研究有了新的进展。Los等发现蓝细菌的desA基因与低温抗性有关。研究发现,

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由于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使作物遭受危害,称作低温冷害。我省的低温冷害影响以水稻为主,按发生时间先后可分为“倒春寒”(或清明寒)、“小满寒”(或端午寒)、“秋分寒”(江南称寒露风)三种。 (1)倒春寒江淮流域及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寒,较严重的春寒平均3~4年一遇。春寒又分早春寒和倒春寒,一般将春分(3月21日)前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早春寒,将春分后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倒春寒”或称“春分寒”。即指3月下旬至4月下旬,因前暖后冷的天气对双季早稻、中稻的播种育秧带来危害。所谓“前暖”,是指2月上旬~3月中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5℃;若3月中旬为负距平,则计算到3月上旬。所谓“后冷”,是指3月下旬~4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0℃,或者其中一个旬的平均温度距平<-2.8℃。如果4月下旬为正距平,则统计到4月中旬。由于倒春寒发生时间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种及育苗、栽插季节,其低温、阴雨和阳光不足对春播作物危害最大。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对温度、光照等都有一个界限要求,当超出忍受的高低温限度时,轻则受害,重则死亡。比如早稻育秧,要求日平均气温要在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上,并有3~5个晴好天气。如果低于这些气象条件,便可导致烂秧。当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偏低2~5℃以上,秧苗生理机能便会发生障碍而烂秧死苗。连阴雨还会引起腐霉菌病害,春播时还会因实施防寒保暖措施,造成缺氧而引起烂秧。实践证明,早籼稻幼苗,当日平均温度在6~7℃、连续阴雨达2~3天,就会造成烂根,天晴后便青枯死苗。 (2)小满寒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低温对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产生影响。气象指标为:日平均温度<20℃,≥3天;或日最低温度<15~17℃,≥3天。 (3)秋分寒发生在9月上旬─下旬初。入秋以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已明显加强,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当日平均气温连续偏低,便会对抽穗扬花的晚稻构成威胁。我省常在“秋分”前后发生这类低温冷害天气,故被称之为“秋分寒”,江南地区多在“寒露”前后出现,又被称之为“寒露风”。无论叫“秋分寒”还是“寒露风”,都是秋季发生的低温冷害现象,双季晚稻正在抽穗扬花,极易导致空壳、瘪粒而减产。皖西高寒山区的“青疯灾”可提早到8月中、下旬,主要危害中稻。主要气象指标:日平均温度<20℃,≥3天;或9月中下旬旬平均温度距平<-2℃,最低温度<15℃。据分析,当一次强冷空气侵入我省时,各地气温骤降,极易形成干冷型“秋分寒”或“寒露风”。比如,1971年9月中下旬江南大部遭受一次冷害,连续数天偏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许多地方日平均气温降至16℃左右,部分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达70%以上。当北方冷空气南下遭到夏季风顽强抵抗时,冷暖双方便在大江南北展开“拉锯战”,引起一段又一段

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_王连喜

综合评述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 技术与方法进展 王连喜1 秦其明2 张晓煜1 (1.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提 要 根据国内外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和遥感灾损评估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方面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领域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低温冷害 遥感 灾损评估 引 言 天气变化具有瞬时性、不可逆性、可被破坏性和可改造性。它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但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据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灾害性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等气象灾害占60%以上,每年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亿元左右。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和依从性越来越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及带来的损失与危害也越来越大。 低温冷害俗称哑巴灾,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低温冷害可分为三种,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低温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发生。在宁夏,其影响程度仅次于干旱灾害,其危害的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 如果我们能对低温冷害的发生进行快速、客观、准确地监测与评估,就可为各级党政部门组织防灾减灾、指挥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获取最大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卫星遥感具有范围广、周期短、信息量大和低成本的特点,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于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时具有如下特点:(1)遥感数据为面数据,(2)通过遥感可获取多时相信息,(3)具有较高的空间或时间分辨率,(4)多光谱(可见光、红外、微波),(5)数字化存贮, (6)信息的积累与处理不妨碍数据的进一步观测与收集,(7)可获得遥远无人区或偏僻区域的信息,(8)一旦遥感监测网建成,则数据的观测费用可大大降低。目前用于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的卫星主要是太阳同步极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使用较为普遍的是TM和NOAA的AVH RR资料, TM资料主要用于面积估测和植被分类, NOAA资料主要用于各种灾害的实时与动态监测。 用遥感技术监测低温冷害,一方面要监测温度,尤其是最低气温,这要求一定的监测精度,通常要求监测温度的精度小于1℃,甚至小于0.5℃。因为,作物发生障碍型冷害与否,直接与温度的高低有关,1℃的气温差别往往会带来两种不同的危害结果。而且,低温冷害的发生往往与低温的持续时间有关,这对于只监测瞬时数据的遥感手段来讲,比较难反映出低温的持续时间。延迟型冷害更是长期温度偏低带来的结果,用遥感手段来实现一定时期内低温的累计比较困难。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作物具体的分布和长势,实 — 3 —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水稻在四川省低温冷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双季早稻的低温冷害。3-4月份是四川省双季早稻和迟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的灾害性天气,是造成烂秧死苗的主要原因。二是双季晚稻的低温冷害。9月中下旬是四川省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造成“翘穗头”。防御水稻低温冷害必须采取综合防御措施:适期播种,避开冷害各地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的80%保证日期,作为粳、籼稻的无保温设施的安全播种期,四川省长江流域为3月底至4月中旬。中稻品种的播种期则应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双季晚稻籼稻播种期为6月中旬、晚粳为6月25日前。 选用抗冷品种四川省适宜的搭配是早稻选籼稻品种,重点是苗期的抗冷性要强;晚稻以粳稻品种为主,重点是开花灌浆期抗冷性强。 旱育稀播,培育壮秧在同期播种的情况下,旱育壮秧在插秧后具有较强的抗冷能力,能早生快发,提早齐穗。在秧田的施肥上采用适氮高磷钾的方法,即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少施速效氮肥,施足磷、钾肥。这种磷、钾含量高的壮秧,不仅抗寒力强,而且栽插到冷浸田中也不致因磷、钾吸收不良而发病。 合理施肥促早发为防晚稻后期低温冷害,在施肥上采取促早发施

肥,即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的比例为40:30:30,蘖肥还可提早作面肥施;施肥水平较低的稻田,肥料的施用以全部作基肥或留少量作分蘖肥,均能促进早期的营养生长,提早齐穗和成熟。若将磷肥与有机肥腐熟后施用,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有防御冷害的效果。另外,晚稻在孕穗后期,在预报低温来临前,喷施20毫克/公斤的“920”溶液,也有促使提早抽穗的效果。 以水调温,减缓冷害在气温低于17℃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对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冷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秧苗期遇到10℃~12℃低温时,只要灌薄水就可以防御冷害。当气温为5℃时,灌水深度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天更换田水一次,以补充水中氧气,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双季晚稻抽穗期间遇低温,应及时采取灌深水护根,效果较好。据试验观察,9月下旬在气温16℃的情况下,田间灌水4~10厘米,可促进晚稻提早抽穗。 冷害来临,应急补救据研究,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喷施各种化学药物和肥料,如“920”、硼砂、萘乙酸、激动素、2.4-D、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广西农学院试验,喷30毫克/公斤的“920”或和2.0%的过磷酸钙液混合喷施,在冷害时可减少空粒率5%左右,减少秕粒率5~8%。另外,喷施叶面保温剂在秧苗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灌浆期防御冷害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水稻种植大户如何安全使用双草醚

水稻种植大户如何安全使用双草醚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除草劳动强度小、除草及时、工效高、效果显著、成本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较高。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劳动力缺乏普遍存在,土地的流转集中度越来越高和水稻规模化种植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对农资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目前双草醚的生产企业不少,商标名也繁多,然而市面上出售的商品都只是国家相关规定规范了标签和说明书,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所需要的实际应用技术和相关用药指导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由于目前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管理相对粗放,除草关键因素掌握不到位,施药技术不科学,有时达不到除草效果造成草荒影响田块减产,甚至产生药害导致绝收。 千度国际植保模式专家组通过4年以及约100万亩(其中岳阳平江某种植大户1.6万亩,浏阳某种植大户0.3万亩,望城丁字湾0.6万亩,望城格塘0.1万亩,望城新康0.3万亩,益阳南县0.2万亩,岳阳汩罗古培镇0.6万亩,宁乡0.5万亩等)的田间观察、探索、总结了水稻种植大户如何安全使用双草醚,供广大种植大户参考、交流。 一、双草醚与五氟磺草胺的区别? 双草醚(商标名:千度,实际为可分散油悬浮)属于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是高活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五氟磺草胺(商标名:某杰,你们懂的,我不愿意给国外公司宣传)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除草剂,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而起作用。两者都是内吸传导选择性除草剂,均是通过经茎叶、幼芽及根系吸收,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分生组织,抑制植株生长,使生长

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4-5月份育苗期出现的冻害,既幼苗青枯。二是本田期由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造成的“秃尖”、“瘪粒”,甚至不抽穗等。那么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20℃;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17℃;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12℃。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试验证明:低温影响净同化率,根际温度低于16℃,净同化率减少。在新的冷害机理认为,低温引起生物膜相变以后,生物膜损坏,引致代谢系乱,造成伤害。有专家认为,低温使喜温作物生物膜发生相变,这是水稻对零上低温的初始反应,也是冷害的始因。由于膜的类脂类物质凝固,膜质由液

晶态变为凝胶态。膜质中脂肪酸的碳氢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使生物膜厚度及外型改变,由于膜的收缩,膜面产生孔道,出现龟裂。 生物膜透性增加使细胞人溶质外渗,呼吸减弱,细胞里的无氧呼吸积累乙醛、乙醇等有毒物质,致细胞受到伤害,作物生长受抑。低温持续时间短或强度不大,这种过程还是可逆的。温度回升转为正常后,膜相又转为液晶态,作物代谢恢复正常。如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细胞膜降解为不可逆状态,引致细胞和组织死亡。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我国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华南稻作区、西南稻作区所处地理位置南北横跨31个纬度,高低相差2700m,生长季节长短悬殊,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各异,形成各自的稻作制度、品种类型和种植方式,各地冷害发生频率、类型、受害程度不同。 想要知道冷害有哪些危害请到来进行了解,每期都会为大家介绍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

14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02

IC S07.060 A 47 备案号: DB32 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Chilling and Freezing Injury on Field Crops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起草人:高苹、吴洪颜、徐敏、张佩、魏翔年、王龙俊、于波、刘文菁。

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调查、统计、预警发布,以及影响和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2/T 1199-2008 气象灾害定义与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冷害 chilling injury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期,气温低于生长下限温度、高于0℃,引起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减产的低温灾害。 3.2 冻害 frozen injury 农作物在越冬期间,因0℃以下低温,引起植株体冰冻而丧失生理活力,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3 霜冻 frost injury 农作物生长关键生育期,最低气温骤降至4℃以下,造成植株受害,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4 越冬期 period of overwinter 冬季日平均气温在3℃以下,农作物缓慢生长甚至停止生长的时期。 3.5 最大降温幅度 maximum temperature drop 在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期间出现的降温过程中,最低气温的24小时最大降幅,取最大值。 4 冷害、冻害、霜冻等级指标 4.1 等级划分 主要农作物冷害、冻害、霜冻的等级共分为四级,各等级的判别指标按照本标准表1至表6中“致灾气象因子”确定。 一级:轻微,农作物可恢复生长,生产上可不采取特别的恢复措施。

冷害

概述 冷害(chilling damage)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 [编辑本段] 分布 冷害的发生范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纬度和海拔越高,越易发生。日本北部有较高的发生机率,70年代有严重冷害的共达6年,1980年的冷害使288.6万公顷的农田面积受害。此外,在澳大利亚、朝鲜、美国、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和秘鲁等国,冷害也常有发生。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 [编辑本段] 类型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②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③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 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则可分为:①延迟型冷害。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②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影响孕穗和受粉,造成空壳减产。③混合型冷害。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辐射冷害、平流冷害和蒸发冷害三种。 1、辐射冷害在我国北方的晚春和初秋比较常见,往往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出现。当太阳下山后,白天被土壤和植被等吸收的热量通过大气的传导,逐渐向上空辐射散失;再加上无风无云,热量散失无所阻挡,就更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冷却与下沉。到黎明前数小时,能使作物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甚至使低洼地区降至-4度至-8度。 2、平流冷害由于起因于两极地区冷气团的入侵,所以常在春秋两季发生,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几昼夜。加之它受地形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涉及面也比较广。辐射冷害和平流冷害常同时发生,引起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危害严重。 3、蒸发冷害则多发生在雨后,每当受到干冷空气侵袭时,植物表面水分会很快蒸发,致使因失热而受冻。

植物抗寒性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性及其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摘要:低温是影响植物分布、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冻蛋白、低温信号转录因子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对植物耐冷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旨在为植物抗寒机理研究及植物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抗寒育种。 Research Advance in the Cold-resistance and the related Genetic Engineering in Plants Abstract: Low-temperature is a abiological intimidation affecting plant's distribution、output and quality, and the breedingof cold-resistant pla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In recent years,plant's cold-resistant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acquired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mechanism of cold- resistance is studied deeper and deeper.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statement ab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cold-resistance in composition of membrane lipids,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g enzymes,the antif reeze protein,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lowtemperature cell signaling and osmolytes,aiming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nd ideas to research-ers who work on plant breeding and the mechanism of cold-resistance. Key words:plants; cold-resistance; genetic engineering; plant breeding of cold-resistance. 温度是气候因素中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的主导因素,低温胁迫是植物栽培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灾害,涉及到粮食作物、园艺植物及其它许多经济植物。低温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引起植物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导致植物的生长受损,严重时导致死亡。 低温不仅限制植物的种植范围,也会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因此,有关植物抗寒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遭寒害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物化学变化等方面。对植物的抗寒分子机理认识不够,提高植物抗寒性主要依靠传统育种方法,虽然也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其周期长且工作繁琐,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1]。近年来,随着对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抗寒研究已经从生理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促进了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发展。 1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1.1 生物膜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1973年,Lyons提出了著名的“膜脂相变”假说[2],认为温度下降时,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的物相变化,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的外型和厚度也发生变化,

种植豇豆低温冷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进入三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但是冷空气也会时不时的出现,带来剧烈降温,这种情况下蔬菜生产管理不严的话,极有可能会遭遇低温冷害,甚至直接冻死,对产量影响较大。下面以豇豆为例,为大家讲解讲解豇豆低温冷害预防和补救措施。 一、预防措施 1、选择耐寒品种 春季种植豇豆宜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比如胜906、荚荚乐4号、新杂12号等。 2、培育壮苗 豇豆生产都以直播为主,但是目前提倡育苗移栽,尤其是早春大棚栽培,育苗移栽能抑制幼苗的营养生长过晚,促使其开花结荚,还能有效的避免早春低温冻害。在育苗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肥水和温度,培育壮苗,在移栽前要进行低温炼苗,增强幼苗定植后的抗逆性。 3、注意天气预报 三月中旬至四月底,是豇豆低温冷害的易发阶段,这时应该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降温前提前加盖薄膜等保温性材料。同时对叶片喷施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的抗寒力。如果是露地栽培的

豇豆,可以在低温冷害来临前一天的下午,用稻草和塑料薄膜覆盖种植,这样也能起到极好的保温工作,预防冷害的发生。 二、补救措施 1、养根护根 在低温冷害发生后,及时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尤其是在低温寡照、土壤湿度较大时,极易发生根腐病,所以可用多菌灵灌根防治。结合后期浇水,追施有机肥,促进植株早发、多发新根,提高植株对肥水的吸收力,减轻后期低温冷害对其影响。 2、叶片喷水 豇豆在遭受低温冷害后,根系对肥水的吸收力夏季,水分平衡遭到破坏,植株极易失水萎焉,所以要注意气温变化,当确定肥水冷害后,及时向植株喷洒大量清水,这样能有效的避免植株萎焉,缓解冷害程度。 3、补充营养 除了喷洒之外,及时补充营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维持植株新陈代谢平衡,可依喷洒葡萄糖、氨基酸等叶面肥,也可以喷洒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叶片伸展和茎节伸长,促进植株尽快恢复。同时集合浇水施肥,每亩冲施磷酸二氢钾2-3公斤,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1]

收稿日期:2003-01-10;修订日期:2003-03-0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 (2001BA509B14) 作者简介:袭祝香(1963-),女,吉林长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气候预测. 文章编号:100424574(2003)022******* 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袭祝香1,马树庆1,王 琪2 (1.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130062;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从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三方面对东北区热量条件的稳定性和低温冷害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和评估;并将上述三种风险指标极差化,以求取低温冷害的综合风险指数,最后以综合风险指数为指标,并参考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给出了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关键词: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区划中图分类号:S426 文献标识码:A Risk evaluation and zona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cold damage in Northeast China XI Zhu 2xiang 1,MA Shu 2qing 1,WAN G Qi 2 (1.Meteorological Station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2,China ;2.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2,China ) Abstract :The stability of the heat condition and the risk of the low temprature and cold damage in Northeast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from variational coefficient ,risk probability of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risk in 2dex.Then the three indices are standardized and a comprehensive index i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579729.html,stly ,the risk zonation of the low temprature and cold damage in Northeat China is given by using comprehensive index with consulting variation coefficient ,risk probability of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risk index. K ey w ords :Northeast China ;low temprature and cold damage ;risk evaluation ;zonation 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东北区又是产量不稳定、年际波动较大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东北区作物的低温冷害即为东北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灾年粮食减产达15%以上。以往的冷害研究多侧重于冷害指标、机制及气候分析,而本文从风险概率的角度,通过多种方法对作物的低温冷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并给出了综合风险区划,从而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减灾和抗灾服务,并为开展农业保险分区提供依据。 1 评估对象和资料来源 东北区作物的低温冷害和5~9月平均气温和有密切的关系,据研究[1],东北区作物发生低温冷害的指标或界限为 一般冷害: ΔΤ5-9=-94.80+3.238T 5-9-3.672×10-2T 25-9+1.358×10-4T 35-9 严重冷害: 12卷2期2003年5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 J OU RNAL OF NA TU RAL DISASTERS Vol.12,No.2May ,200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