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杨思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可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成长型和创新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企业的内在特

征和外部环境研究表明:依次选择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应充分考虑升级时机的选择、升级成本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持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24

[作者简介]杨思东(1976-),江苏如皋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HumPhrey和schmit(2000)认为有四种升级方式,即制

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sup-

grading);Riggs认为(1998)从OEM初级生产到OEM深化

生产,以工艺和产品创新方式来提升附加值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企业升级路径。林汉川(2002)提出中小企业转型的路径包括:(1)发展核心专长;(2)重视管理创新;(3)加入国际网络;(4)形成产品群聚效果;(5)推动企业再造工程;

(6)鼓励内部创新;(7)强化产品与工艺创新;(8)有效率地投

入研究与开发;(9)发展信息科技产业;(10)培育企业家人才;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的四种主流路径: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单东(2009)分析了企业重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三条路径;贺俊(2011)指出企业转型有多重路径选择:行业转型、区位转型、市场转型、技术转型、管理转型和治理转型。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既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路径时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寻找一条比较容易达成既定目标的路径。本文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1.谋生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一般;没有进行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较大比例。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经验或特定机会进入到某个产业领域,对该产业比较熟悉但没有推

进产业升级的愿望。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因而依附于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工艺升级路径

既然企业已经成功的切入一条全球价值链,主导该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链条整体效能的考虑一定会积极的推动该企业进行工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也包括管理支持。在如此强有力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和愿望都不强烈的谋生型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工艺升级。

2.成长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有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经营者有能力也有愿望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企业通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自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所切入的全球价值链可能采取的治理模式只能是市场型或均衡型,主导企业不会限制成长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因此可以选择的路径比较多,参考“微笑曲线”理论结论,身处薄利制造环节的企业应该选择向利润丰厚的上游设计环节或是下游市场和品牌环节进行转型升级,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和投资回报。这种升级路径就是通常所讲的

“功能升级”。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成长型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参与更高增加值的链条来实现链条升级。

3.创新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是: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通过科技手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发展的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93-0293--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 作者:魏巍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6期 摘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内涵,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必要性路径选择 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内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中国经济转型

升级的目标和内涵,应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战略和重大举措紧密联系和统一起来。以此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是整体的、系统的、渐次的;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转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速度和质量的内在统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来自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来自改革驱动和创新驱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经济形式要求我国必须进行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的速度大大加快,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4%左右上升40%左右,西方国家虽然希望继续分享中国稳定发展的红利,但不愿意看到一个不断崛起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会采取或明或暗的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如汇率操纵指责、贸易制裁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GUANG DONG ECONOMY 02/2011 50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在“十二五”已经起步的第一年,本文特就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问题、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转型升级的五大背景 虽然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世界企业史表明,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每隔一个时期,企业就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和转型升级。然而,纵观全国和广东各地的企业生存状态来看,东莞企业的转型升级运动似乎比其他地方都来得更迅猛。因为东莞企业整体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以及其发展模式得以存在的条件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进一步说,东莞经过20多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工业化进程已经完全进入到后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已经达到“成长极限”,依托港澳资本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结束,“先发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市场等要素供给均“难以为继”,从而使东莞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五大背景的变化:一是工业化后期的工业产能的大规模过剩;二是全面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激烈国内市场竞争;三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紧缩;四是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导致的渠道重构;五是珠三角区域内正在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社会。 显然,这些背景并不是国内每个区域的企业都必须面临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成长性区域而言,其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艰巨。相反,东莞企业70%以上属于处于产业成熟和衰退期的轻工制造行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是整个产业链都需要重组和再造,因此,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任务自然就紧迫和艰巨得多。甚至可以说,对于近半数的企业来说,不转型升级,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对此,“莞商”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莞商”转型升级存在的三大问题 实际上,自2006年在东莞提出“双转型”战略以来,东莞经济社会和企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五年了。从目前的转型升级实践来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观念滞后。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认为转型升级是一种随意性的应急处理方案,而不认为是一项企业成长的常规过程;二是认为金融危机一旦过去,市场又会好起来,转型升级是别人的事,与已无关,企业挺一挺就行了,无须转型;三是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只与加工贸易企业有关,而与其他企业关系不大。 其次,对转型升级的形式和路径选择比较盲目。东莞此次的企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具有“共震效应”,具有推进产业变革的意义。在任何一场产业变革中,产业要素的溢出和流入的路径和形式丰富多样,转移与退出、进入与整合、淘汰与升级、转型与定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 路径和对策 王先庆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篇一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

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杨思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可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成长型和创新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企业的内在特 征和外部环境研究表明:依次选择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应充分考虑升级时机的选择、升级成本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持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24 [作者简介]杨思东(1976-),江苏如皋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HumPhrey和schmit(2000)认为有四种升级方式,即制 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sup- grading);Riggs认为(1998)从OEM初级生产到OEM深化 生产,以工艺和产品创新方式来提升附加值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企业升级路径。林汉川(2002)提出中小企业转型的路径包括:(1)发展核心专长;(2)重视管理创新;(3)加入国际网络;(4)形成产品群聚效果;(5)推动企业再造工程; (6)鼓励内部创新;(7)强化产品与工艺创新;(8)有效率地投 入研究与开发;(9)发展信息科技产业;(10)培育企业家人才;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的四种主流路径: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单东(2009)分析了企业重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三条路径;贺俊(2011)指出企业转型有多重路径选择:行业转型、区位转型、市场转型、技术转型、管理转型和治理转型。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既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路径时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寻找一条比较容易达成既定目标的路径。本文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1.谋生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一般;没有进行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较大比例。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经验或特定机会进入到某个产业领域,对该产业比较熟悉但没有推 进产业升级的愿望。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因而依附于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工艺升级路径 既然企业已经成功的切入一条全球价值链,主导该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链条整体效能的考虑一定会积极的推动该企业进行工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也包括管理支持。在如此强有力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和愿望都不强烈的谋生型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工艺升级。 2.成长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有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经营者有能力也有愿望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企业通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自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所切入的全球价值链可能采取的治理模式只能是市场型或均衡型,主导企业不会限制成长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因此可以选择的路径比较多,参考“微笑曲线”理论结论,身处薄利制造环节的企业应该选择向利润丰厚的上游设计环节或是下游市场和品牌环节进行转型升级,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和投资回报。这种升级路径就是通常所讲的 “功能升级”。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成长型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参与更高增加值的链条来实现链条升级。 3.创新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是: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通过科技手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发展的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93-0293--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原创2017-01-20宏观院国宏高端智库 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重大突破。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异常激烈。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构成倒逼机制。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面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贸易环境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单纯凭借传统比较优势转向依靠体制创新和自主创新参与国际分工,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更多地依靠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大力提升要素禀赋,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高端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大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研发、设计、核心技术、软件、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和模具、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薄弱,多数依赖进口或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等高端环节深化延伸,通过抢占高端环节,站上价值链高端,实现产业高端化。 围绕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重组,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 着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的再造,推动传统产业以价值重构为核心的升级模式,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关键环节,促进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跨越提升。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小编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篇一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

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摘要:笔者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行为主体置于一个统一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企、银”三方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建立了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转型升级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极大似然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企、银”三方关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相关影响因素重要性认识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政、企、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2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20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120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3089)作者简介:熊勇清(1966-),男,江西临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创新、战略管理研究;陈江勇(1986-),男,湖南永州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83-06收稿日期:2012-06-07 为把握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加速孕育的战略机遇,我国正式确立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托新兴技术,培育和发展全新的新兴产业;二是在现有传统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并激发培育新兴产业(熊勇清等,2011)。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然是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企业和银行(含其他金融中介组织,为表述方便,本文一律用“银行”指代)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三个重要行为主体,转

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条路径和成功案例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条路径及其成功案例 2009-04-01 09:44:10 新浪财经【大】【中】【小】评论:[0] 条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矛盾显现、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三重挑战,转型与升级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六种转型升级的途径及其成功案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矛盾显现、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三重挑战,转型与升级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93%的企业CEO认为,面对当前形势,企业必须做出转型升级的选择,这既是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的举措,也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调查中发现,业绩出众(年均毛利率≥20%)的企业表现更为积极,他们更加积极思考转型、升级的路径、挖掘市场机会、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一些从容应对危机、有效解决问题的企业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六种转型升级路径,可能对其他中国企业应对危机更具有借鉴意义,他们分别是:从外销向内销转型;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从低端向高端升级;从制造向服务转型;整合产业链资源;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升级。

1. 从外销到内销 “增加内销困难很大,但为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增加内销”。 ——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以外销为主的企业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向内销外销市场并举的方式转型。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选择转型的CEO人数比不倾向转型的CEO多近一倍。而所有的外销企业中32%的CEO已经开始主导企业向内销转型,实行内销外销并举的策略。服装、鞋帽、玩具、家具、机电等行业中的外销企业向内销转型更加明显。 CEO们已经意识到,外销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出口加工制造和贸易企业是在国外客户要求的规定标准下提供产品,利润率低,可是销量很大,严重依赖海外分销商的销售渠道。过度依赖海外单一市场,对于企业会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但是转向内销又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从新的品牌、渠道、市场、售后等领域从头做起,但大多CEO的共识是,“做,不一定不行;不做,一定不行”。 成功案例:某机械公司在坚持外销同时,向内销转型 某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出口紧固件产品排名第一的企业,产品销往9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客户。过去一直只做出口业务,但由于汇率和反倾销的风险、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增加内销。 该机械有限公司在向内销转型时遇到了三个问题: 1、产品品种不一样。国内是紧固件生产基地,产品种类很丰富,所以主打国内市场时产品种类的选择要有所区别。 2、客户群不一样。外销面对的是批发商,内销由于国内是紧固件集中生产地,所以做批发价格没有竞争力,因此要尽可能做终端客户。但批发商相对要求低,而越接近终端,客户的需求越高、越个性化。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Document on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transf orm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工作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 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小泰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章1: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

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

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 一、平台公司定义和分类 二、平台公司发展历程 三、平台公司价值和面临困境 四、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方向 五、公司价值定位和转型路径

一、平台公司定义和分类 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19号文明确指出判断某机构是否融资平台的三条实质性标准:一是地方政府是最终出资方,也是实质控制人;二是平台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功能;三是平台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2010年7月30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分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进一步明确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具体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国内众多的平台公司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综合性平台。如上海城投、天津城投、武汉城投等,它们是当地城市建设融资的最终兜底方,即履行建设财政的职能,还是所在行政区域内重大项目的融资主体、项目建设主体和公用事业的运营管理主体。发达城市的综合性平台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已经积累综合优势,融资成本低、组织项目建设的效率高、运营管理能力强,是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争取的合作伙伴。 二是专业性平台。如上海申通地铁、北京排水集团、重

庆水务等。它们是城市建设中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融资、建设与运营主体。 三是园区性平台。如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城建、置地、产业)、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建设开发、科技金融、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园区发展)、西安高新控股等。它们承担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及自贸区等特定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融资、建设与运营,招商引资及政府授权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是空壳型平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地成立了一大批资产规模少、可运作资源少、治理结构不规范、综合能力弱、至今未公开发行债券的区县级平台。很多县政府下属多个平台,几乎没有发挥实质性融资功能,普遍只利用过政策性银行贷款。从数量上看,这类平台占比很高,但从占有的有效资产规模看,实际占比并不大。这类平台公司是地区金融意识落后、金融市场运作能力弱等因素的突出体现。 二、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 平台公司是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迅速发展和转型调整三个阶段。 起步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2008年。重庆、上海等城市尝试设立平台公司解决融资问题,融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借贷,极少数的平台公司尝试发行债券。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浅析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浅析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化工企业如何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平稳且具有活力是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企业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重点分析新安集团实施立体转型升级战略,并针对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化工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大型化工转型升级路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呈日新月异的态势。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和蔓延下,化工企业经受成本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本结构不合理,综合成本高,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在环保方面欠帐较多,并且企业对产品市场认识的观念亟待转变。面对严酷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如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调整发展战略,全力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化工企业必须交出的答卷。 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安集团却能从这片“红海”中开拓出一片“蓝海”,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销售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在不停产、不限产情况下,实现动态的产销平衡,他们所走的路也许可以成为化工行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样本。 一、实施产业链延伸战略 新安坚持以前瞻性的思维,立足未来的竞争态势来推进产业布局调整,明确了产业链纵向拉长、上下延伸的发展思路。 1.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近年来,围绕价值链潜能挖掘,加快并购重组和市场整合步伐,实施市场并购和对外合作,全线打通了草甘膦和有机硅两大主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成功化解了横亘在两大主业之间的瓶颈,并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2.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做大做强主业,大力发展下游制剂产品。成为品种最为丰富的草甘膦制剂企业;积极培育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在内的其他农用化学品,增加产品多样性。有机硅产业重心则由单体合成逐渐转向下游加工与单体合成并重,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产业链优势的有机硅企业。 二、实施终端化发展战略 产品的终端、市场的终端才是价值链的高端。他们将产业链向下延伸的目标在于使自身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出来,大幅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和价值空间。 1.推进市场终端化。在终端市场,渠道建设、网络布局、销售策略、服务能力等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针对这些要素,新安大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从卖原料、卖中间体向卖终端产品转变;二是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优质的服务提供商转变;三是从做销售向做市场转变。 2.推进管理终端化。终端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方式必须变革。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促进管理的有效延伸。将管理重心由集团层面下移至事业部层面,进一步完善事业部运行体制,加快决策和响应市场的速度,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重构。 三、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进入“十一五”后,新安加速了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与美国阿波罗集团合作成立新安迈图公司等。另一方面,外贸上力求在自有品牌

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典型案例

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典型案例 第二节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替代跨国公司产品,提升企业技术实力二、通过技术跨越,直接进入先进技术领域三、跨越多重技术领域的嫁接,实现技术产品功能的交叉与延伸四、从原始设备制造(OEM)到原始设计制造(ODM)再到原始品牌制造(OBM)的多种方式组合五、以产业集群、园区为载体,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六、“天生的原始品牌制造企业”七、通过技术积累,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临港工业循环化发展,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服务外包企业向产业高端转型路径的探索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市场风云变换的竞争态势,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那么,面临复杂严酷的产业外部环境,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如何针对自身特征,制定出科学的企业发展路径及竞争策略?依据鼎韬对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深入研究及独到见解,结合产业及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鼎韬提出以下四种转型路径,希望对广大寻求高端转型升级的服务外包企业有所启示。 1、规模导向式发展路径 中国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中处于后发位置,相比较印度的成熟外包企业,如Infosys,Wipro等,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要小许多。企业规模一直被视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企业规模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买家衡量外包服务商综合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因为规模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一家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能力、项目经验及团队实力。因此,通过并购、投资、上市等各种方式加大企业规模,整合服务外包产业链上下游业务,产生聚合效应,从而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不失为通向产业高端的一条捷径。但是同时,我们也提醒广大服务外包企业,在追求企业规模效应的“做大”策略的同时,也要注意以提高企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做强”战略。在合理范围内科学扩大企业规模,采取有效的低成本运营手段,与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相辅相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向产业高端转型发展的一大路径。 2、技术导向式发展路径 技术导向式发展路径主要着眼于提升外包企业的交付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整体行业还在以成本为主要发展导向因素的时候,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从产品向服务转移,从产业低端向高端转移。鼎韬建议企业从以下两点进行加强: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创新带动外包发展,有效增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争取更多高端外包业务,摆脱接包项目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宿命;二是同新兴技术相结合,比如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T技术,有效利用新兴技术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3、专业化发展路径 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相对优势,扬长避短,向产业链纵向或者水平方向延伸,做专注于某一垂直行业或者水平方向的专业服务商,全面提升企业在这一领域内的专业化程度。我国本土专注于金融外包行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如华道数据、银雁等企业就都属于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专业化发展路径的两个核心要素分别是:一是外包企业要找准自身优势,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向垂直行业或者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明确的产业定位;二是加强行业研究,前瞻性地看到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客户需求特征,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4、“小池塘里的大鱼” 所谓“小池塘里的大鱼”,就是专注于服务外包产业的某一特殊细分领域,往往是相对高端的领域内做大做强,以追求较高的业务利润率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和区域间的分工协作日益深化,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面转换为价值链层面,

大数据时代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大数据时代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课程重点:互联网趋势及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的三种商业模式 网络营销对传统行业的影响的深度解析 深度解读电商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课程重点:大数据的思维及特征 大数据特征:4V1O “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1 、以“客户为中心”,制定前期“大数据战略规划”; 2、制定全面完整的企业“大数据蓝图”; 3、从现有数据入手,设定并完成短期和阶段性的“大数据战略目标”; 4、根据业务优先级,逐步建立分析体系,循序渐进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 5、定制可衡量的指标分析“大数据ROI(投资回报率)” 课程重点:大数据下商业模式改革和契机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的重构 传统模式和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的对比 无障碍信息:在线、实时、全貌 社会化个体:个性化,社群化 全局性跨界:行业链融合,多产业融合 新定位:小而美 重塑客户关系:户用体验,满足客户需求 新渠道模式:扁平化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演变 长尾商业模式 C2B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 免费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 课程重点: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运营 大数据下消费者行为研究 大数据实证研究:影响关系 大数据挖掘:发现偏好 用户画像及标签体系描述

用户密度分析及热力图展现 用户购买意向预测 交叉分析 通过图像搜索服务进行场景化营销 大数据下的社会化运营 如何进行大数据的社会化营销 收益=内容X 关系链X 流动 微营销的生意密码 微营销的深层分析及落地实操 微运营技巧实战四步法 案例分析: 超女回归的背后:一次数据化的泛娱乐跨界营销 课程重点:大数据下构建网络营销系统 大数据下的品类定位 建设高效转化建站系统 建立高效推广系统 建立精细化运营体系 课程重点:如何构建成大数据公司 大数据企业的顶层设计 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海量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提升 外部数据战略性储备 数据外部创新应用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数据产业战略投资 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

(完整版)关于企业转型升级

主讲:李波 企业转型升级 一、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发现,曾经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已经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增长,有时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中;曾经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已经不足以应对心的竞争形式,甚至对有的企业,传统的竞争优势已经演变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陷进与障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企业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高成本、利润微薄、价值整合、消费升级。 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成本控制的瓶颈,本土企业的路径依赖。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本土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不可逆转的改变,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型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 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企业变革意味抓住机遇,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突围的不二选择。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 企业生存竞争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现代社会飞速转变面前崇尚的是速度而不是规模。 二、企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为提高持续竞争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寻找新的经营方向而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层面和最终落脚点。 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导致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整体性转变。转型的目的是提升价值创造力,创造最大的客户价值。 战略转型的内涵:企业最彻底、最本质、最系统的变革从战略层面开始。 战略转型并不是为适应市场的短期要求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从经营方向到企业运作上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使企业能够预见并把握机会。这些企业战略调整的核心都是

论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之道

论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之道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万亿,增长%,我国网购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亿人。截至2014年9月,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12.7亿户,其中3G用户4.8亿户,4G用户超过3000万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民互联网化已经由一种趋势变成了日益清晰的现实。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转型升级,更是商业模式与经营逻辑的颠覆与重塑。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传统企业和行业的冲击日益凸显,它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价值创造轨迹,以“倒逼”的方式要求传统企业做出改变。对众多传统企业而言,比尔盖茨曾经的经典名言“未来的企业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已经绝非耸人听闻,而是渐渐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求生存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由于原有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惯性作用,业务渠道的长期沉淀和固化,加之经营者思想理念的滞后等原因,众多的传统企业虽然感受和意识到了危机,但真正做出实质性改变和创新的并不多。因此,研究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观察传统行业的业务形态和经营模式在互联网冲击和影响下形成的新特点,分析互联网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规律,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会对各行业中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参考和助力作用。 从大势上看,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冲击都是不可避免的,上

到国家战略,下到个人生活,互联网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然而,从近期来看,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受到最直接和明显冲击的是以下七个行业。 一、零售业 传统的零售业是指线下的百货、零售等实体业态。2014年是零售业的颠覆与创新元年。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整个信息链和供应链都被压缩,原有的渠道价值缩水;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性被彻底打破,消费者购物行为发生剧烈变化,直接导致大型百货商场的优势开始逐渐削弱。其直接表现就是各实体店的关闭风潮,2014年全国主要大型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共计关闭201家门店,较2013年关闭的35家,同比增长%,创历年之最。其中百货类门店共计关闭23家,百货关闭4家门店,成为2014年关店最多百货企业;超市类门店共计关闭178家,关闭16家门店,成为2014年关店最多的超市企业。 具体来看,零售业无论是整体还是各个品类的业绩都不容乐观。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增速大幅低于上年水平,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呈现放缓情况。从全年各主要品类商品销售情况来看: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个百分点;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个百分点;除吸尘器和食品加工机外,其他大部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均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