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地质灾害

常见地质灾害

常见地质灾害
常见地质灾害

Ⅰ.名词解释 (8道)

1.滑坡主裂隙P122:滑坡壁向下的张裂隙最深、最长、最宽,称主裂隙。

2.泥石流P130: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3.岩堆P128: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的疏松岩块堆积体称岩堆。

4.休止角P128:松散物质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稳定的极限坡角。

5.岩溶P135:国际上通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崩塌为辅的地质营力综合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6.落石P126:若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体向下坠落,称为落石。

7.溶蚀基准面P137:在一定时期内,岩溶水对可溶岩性岩石的溶蚀作用有一个极限深度,这个极限深度称为岩溶的溶蚀基准面。

8.地震P139:地壳发生的颤动或振动称为地震。

9.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P121

10.滑坡台阶:滑坡体各部分下滑速度差异或滑体沿不同滑面多次滑动,在滑坡上部形成阶梯状台面称滑坡台阶。P122

11.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象。P126 12.活动性断裂:活动性断裂又称活断层,工程上将距今10万年以来有充分位移证据证明曾活动过,或现今正在活动,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活动的断层。P140

13.发震断裂: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年内,可能发生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P140

14.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P144

15.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今后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P146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29道)

1.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P121

A.崩塌B.滑坡 C.溜坍 D.坍方

2.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并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P123

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 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C.滑坡的形成条件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

3.切层滑坡是指滑体的滑动面() P124

A.顺着岩层面B.切割岩层面 C.切割节理面 D.顺着节理面

4.顺层滑坡是沿岩层面或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的滑坡。多发生在岩层面与边坡面倾向接近,而岩层面倾角()边坡坡度的情况下。P123

A.大于 B.小于C.等于 D.以上三种都可以

5.滑坡体后缘与不滑动部分断开处形成的陡壁叫做() P122

A.滑坡壁 B.滑动面 C.主裂缝 D.滑坡台阶

6.治理滑坡时修筑支挡工程,最根本的目的是() P125

A.提高岩土体粘聚力 B.减小变形 C.增加抗滑力D.提高岩土体强度

7.如果岩体中含有向()倾斜的层理等贯通的软弱面,且倾角()坡面坡度时,最易形成顺层滑坡。P123

A.坡内;小于B.坡外;小于 C.坡外;大于 D.坡内;大于

8.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

P126

A.剥落 B.落石C.崩塌 D.滑坡

9.崩塌主要发育在()P127

A.软弱岩区 B.节理不发育边坡 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 D.平缓山坡

10.对于中等规模、频繁发生的崩塌,线路通过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P128

A.明洞 B.拦石墙 C.拦石网 D.绕避

11.岩堆表面坡度与岩块堆积的天然休止角相比,应该()P128

A.偏大 B.偏小C.接近 D.不一定

12.对正在发育的大中型岩堆,线路通过时最好采取的措施是()。P129

A.绕避 B.修路堑 C.修路堤 D.半堤半堑

13.对于软硬互层的边坡,()是造成崩塌的最重要原因。P127

A.差异风化 B.倾向不同 C.倾角相差较大 D.坡度较大

14.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是()。 P127

A.岩体中存在不连续面 B.地壳快速上升 C.岩体坚硬 D.坡度较陡

15.泥石流按流态特征可分为()和黏性泥石流。P132

A.泥流 B.水石流C.稀性泥石流 D.坡面型泥石流

16.黏性泥石流是因为流体()

A.含有大量的粘土颗粒 B.含有少量粘土颗粒 C.有较小的溶重 D.泥浆流速大于石块流速

17.泥石流间歇期沟谷一般呈()字形。P133

A.“U”字形B.“V”字形 C.“Y”字形 D.“I”字形

18.在条件允许时,泥石流地区的选线一般选在()。P133

A.流通区 B.扇顶 C.扇腰 D.扇缘

19.泥石流防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P134

A.排导槽、栏碴坝和明洞渡槽 B.丁坝 C.泄洪渠 D.种植植被

20.稀性泥石流水流状态为()。P132

A.层流B.紊流 C.上部为层流、下部为紊流 D.上部为紊流、下部为层流

21.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和水的运动。P135 A.岩层产状 B.岩石构造 C.岩石的孔隙性D.岩石的可溶性

22.横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 P141

A.垂直B.一致 C.锐角相交 D.钝角相交

23.地震时建筑物水平摇晃是()造成的。P141

A.横波 B.勒夫波C.纵波 D.瑞利波

24.岩溶发育的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的影响。P137

A.岩层产状 B.地下水中CO2含量 C.节理发育 D.岩石性质

25.分布最广的可溶性岩石是()。P135

A.碳酸盐类岩石 B.硫酸盐类岩石 C.岩盐类岩石 D.钙质胶结类岩石

26.以下()岩石发育地区,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P135

A.石灰岩B.大理岩 C.高岭石 D.蒙脱石

27.最常见的地震类型是()。 P140

A.火山地震 B 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 D 水库地震

28.背斜轴部易形成的岩溶形态为()。P137

A.石笋B.漏斗C.石芽 D.溶蚀洼地

29.岩溶地区溶蚀基准面一般定为()。P138

A.地下水面 B.地表水面 C.邻近河谷的谷底 D.承压水位

Ⅲ.多项选择题 (15道)

1.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

A.牵引式滑坡 B.推动式滑坡C.均质滑坡 D.顺层滑坡

2.滑坡监测内容包括()。 P126

A.地表位移 B.孔隙水压力 C.建筑物变形 D.结构物受力监测

3.滑坡中易形成拉张裂缝的位置有()。 P122

A.滑坡壁 B.滑坡舌C.滑坡两侧周界 D.滑坡鼓丘

4.崩塌的形成条件有()。

A.坚硬的岩石和高陡的边坡 B.发育的节理和水的作用 C.不合理的开挖和爆破D.不合理的拦挡措施

5.落石和小型崩塌可采用的防治方法有()。 P128

A.清除危岩 B.支护加固 C.拦挡工程D.明洞

6.以下属于岩堆结构、构造特点的有()。 P129

A.结构疏松 B.有层理 C.大小混杂D.紧密胶结

7.泥石流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P134

A.在形成区种植植被、排洪、固坡 B.在流通区修挡碴坝 C.在沉积区修排导槽,明洞渡槽 D.在扇缘修导流堤

8.泥石流按固体物质成分分类可以分为()。 P132

A.泥流 B.泥石流 C.水石流D砂石流

9.泥石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P130

A.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B.足够的突发性水源 C.陡峻的地形 D.强烈的构造运动10.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 P137

A.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B.岩层产状和气候条件 C.地形地貌D.可溶性岩石的形成年代

11.常见的岩溶形态有()。 P135

A.漏斗 B.落水洞 C.溶洞 D.坡立谷

12.以下也可以作为判断滑坡的()。 P122

A.马刀树 B 双沟同源 C.房屋开裂 D.圈椅状形态

13.岩溶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有()。 P138

A.地基塌陷 B.不均匀下沉 C.洞室涌水 D.水库渗漏

14.地震波中属于体波的是()。 P141

A.纵波 B.横波 C.勒夫波 D.瑞利波

15.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近,震级(),烈度()。 P144

A.越大 B.相同 C.越小 D.相近

16.按滑动面与地质构造特征可以把滑坡分为()。

A.牵引式滑坡 B.切层滑坡 C.均质滑坡 D.顺层滑坡

Ⅳ.改错题 (8道)

1.滑坡台阶是指滑坡体滑动过的地面呈阶梯状。(滑坡体各部分下滑速度差异或滑体沿不同滑面多次滑动,在滑坡上部形成阶梯状台面称滑坡台阶。)p122

2.均质滑坡滑面多为折线形。(均质滑坡滑面形成近圆弧形滑面)P123

3.牵引式滑坡是由于滑体上部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逐渐向下发展,而使整个坡体跟随滑动。(牵引式滑坡是由于滑体下部先失去平衡,逐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体受到牵引而跟随滑动。)P123

4.泥石流发育初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积为主,淤积速度减小。(泥石流发育初期淤积速度增大。)p122

5.岩溶地区不管地下水是否流动都能造成可溶岩的溶蚀。(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运动是造成岩溶的必要条件)P137

6.对于可溶性岩石来说,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细小、岩层较薄的岩石更难溶解。(对于可溶性岩石来说,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细小、岩层较薄的岩石更易溶解。)

7.设防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工程经济性等条件对地震烈度的调整。(设防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工程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P146 8.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根据离震中距离不同而不同。)P143

Ⅴ.判图题 (20道)

1.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滑坡要素。

①滑坡体;②滑动面;③滑坡床;④滑坡周界

2.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滑坡要素。

①滑坡壁;②滑坡台阶;③滑坡舌

3.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裂隙名称。

①张裂隙;②主裂隙;③剪裂隙;④鼓胀裂隙;⑤扇形裂隙

4.写出下图中的滑坡类型。

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5.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均质滑坡;多发生在均质土体或极破碎的、强烈风化的岩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岩体中结构面控制,多为近圆弧形滑面。

6.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顺层滑坡;沿岩层面或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的滑坡。多发生在岩层面与边坡面倾向接近,而岩层面倾角小于边坡坡度的情况下。

7.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切层滑坡;滑动面切过岩层面的滑坡。多发生在沿倾向坡外的一组或两组节理面形成贯通滑动面的滑坡。

8.读图,写出图中各编号代表的排水措施名称。

①引水渗沟;②排水明沟;③截水沟

9.读图,写出泥石流的各分区名称。

(1)汇水动力区;(2)物质供给区;(3)形成区;(4)流通区;(5)沉积区

10.下图为三个泥石流区选线方案,请选出最优方案,说明理由。

方案1以单孔高桥通过。流通区沟床稳定,冲刷、淤积相对最小,是最稳定、最少工程措施的方案。

11.写出下图中地震各要素名称。

①震源;②震源深度;③震中;④等震线;⑤震中距

12.判断下图所示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其形成机制。P126

岩堆;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疏松岩块堆积体。

13.读图,判断图中的滑坡类型。

(a)牵引式滑坡;(b)推动式滑坡

14.读图,判断图中滑坡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滑动机制。

牵引式滑坡;滑体下部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逐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体受到牵引而跟随滑动。

15.读图,判断图中滑坡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滑动机制。

推动式滑坡;滑体上部局部破坏,上部滑动面局部贯通,向下挤压下部滑体,最后整个滑体滑动。

16.请写出下列岩溶形态名称。P136

(1)石钟乳;(2)石笋;(3)石柱

17.判断下图岩溶灾害类别,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漏斗;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过程中,逐步溶蚀岩石,使上部岩石顶板塌落而形成的。

18.判断下图岩溶灾害类别,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P135

落水洞;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洞穴。

19.如果设计路堑,应在A、B当中哪个位置,说明理由。 P129

A,当建筑场地需要挖方时,建筑位置选在岩堆顶部。

20.如果设计路堤,应在A、B当中哪个位置,说明理由。

B,当建筑地基需要填方时,建筑位置选在岩堆下部。

21.读图,在该地区修建隧道,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该地区为岩溶地区,应预防发生塌陷、涌水,不均匀沉降,渗漏等问题。

Ⅵ.简答题 (1道)

1.简述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形成因素P122

答:形成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和人为因素等。

2.进行滑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P126

答:查明滑坡性质、保障施工安全、检验工程治理效果、预警危险滑坡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型复杂的滑坡。

3.岩溶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1.可溶性岩石、2.岩石的裂隙性、3.水的溶蚀能力、4.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P136 4.泥石流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P133

答:冲刷、下切、淤埋

5.地震安全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内容P146

答:1.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2.近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3.重点场址区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分析4.地震危险性分析

6. 地震和降雨是如何影响滑坡发生的P123

答:地震作用在滑体内产生附加的惯性力,增加了下滑力,容易引起滑坡滑动。降雨、水库运行、冰雪消融等因素引起地表水、地下水水位变化,增大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增加动静水压力,加剧坡脚冲刷,使原本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滑坡失稳滑动。

Ⅶ.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各题) (5道)

1.请论述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对岩溶发育的影响P138

答: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受溶蚀基准面的控制。地壳相对上升时,形成垂直的岩溶形态;而地壳相对稳定时,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地壳升降和稳定呈间歇交替变化,垂直和水平溶洞形态也交替变化。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

2.请论述地震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P142

答:1.地表破坏 (1) 地面断裂;(2) 斜坡破坏;(3) 地基效应。2.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可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振动力。3.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

3.请论述泥石流发育各阶段的特征P132

答:发育初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为主。旺盛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为主或大冲大淤。间歇期冲刷下切速度大于淤积速度。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

4.请论述处在不同阶段岩堆的特征P129

答:(1)正在发展的岩堆:基岩裸露破碎,坡面参差不齐,并有新鲜崩塌和剥落痕迹。(2)

趋向停止的岩堆:基岩大部分已稳定,仅有个别落石现象。(3)已经停止的岩堆:基岩已稳定,不稳定的岩块已全部剥落,坡度平缓。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

5.请论述如何在野外判断一个坡体是否是滑坡P122

答:滑坡各要素及其他常见的地貌、地物特征。再展开阐述。

6.滑坡的防治原则是什么常用的防治措施有哪些P124-P125

答:防治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整治为辅;查明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整治;一次根治,不留后患。防治措施有(1)排水 a.排除地表水、b.排除地下水;(2)刷方减载;(3)修建支挡工程。可按以上几点展开阐述。

7.岩溶形态如何受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控制P137~138

答:岩层产状的影响:(1)接近水平产状的可溶岩;(2)岩层产状陡倾甚至直立;地质构造的影响:(1)背斜;(2)向斜;(3)张性断裂破碎带;(4)压性断裂带;(5)扭性断裂带。地壳运动的影响:地壳相对上升;地壳相对稳定。可按以上几点展开阐述。

8.岩堆的防治原则和常用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以防为主,对于规模大、正在发展的岩堆,应以绕避为宜;对于中、小岩堆、已趋停止或已停止发展的岩堆,工程建筑修筑在岩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排除地表水及地下水。(2)建筑位置选择。(3)在岩堆上修建工程,应尽量少填少挖。可按以上几点展开阐述。

9.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系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P143

答:地震震级是绝对指标。地震烈度是相对指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地震烈度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烈度。一般认为当环境条件相同时,震级愈高,震源愈浅,震中距愈小,地震烈度愈高。地震烈度的大小除与地震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有关外,还与当地地质构造、地形、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10.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的影响P146~147

答:1.地形条件;2.地层岩性;3.覆盖层特征;4.地质构造;5.地下水。可按以上几

点展开阐述。

11.地震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P147~148

答:1.合理选址;2.加强预报;3.合理设计;4.强化施工;5.采用新材料。可按以上几点展开阐述。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铜仁市防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铜仁市防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着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以“普及防灾知识,建设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和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常态机制,使广大师生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科普知识,增强师生防灾、减灾和避灾意识,提升师生临灾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从而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市“一区五地”建设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二、活动主题 普及防灾知识,建设平安校园 三、宣传教育对象 全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师生。具体以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乡镇中小学、农村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为重点。 四、宣讲内容 地球科普知识、地质灾害防治判别基本知识、地质灾害的危

害及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五、宣讲方式。 (一)各级各类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班(团、队)会、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载体,通过专题讲座、开设专题专栏等途径,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二)集中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组织专家开展一场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讲,让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进入学校;组织学校师生观看一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片《守望者》和《平平安安》,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防治;各学校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自救能力;各区县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并选拔一支获胜队伍参加由市国土资源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市级决赛(决赛时间另行通知)。 六、时间安排 2018年4月10日至6月30日。具体时间和进度安排由各区县确定(市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决赛,计划安排在6月20日左右)。 七、组织方式、师资力量和技术支持 (一)组织方式。本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由市级负责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区县国土资源局和教育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院校、直属学校、教办(学区办)、中小学、幼儿园具体负责本校或该片区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师资力量。为确保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作者:林芳郭守权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县国土资源局**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我局将按照市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培训主题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国土资源所要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 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预防重点是、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和。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以防泥石流危害,也要避免切坡建房。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5、地质灾害坚持以原则。 A以人为本B、以物为本C、以钱为本 一、简答题 1、“三查”制度是哪三查?

答:。 2、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四应”是指什么? 答:。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重点是滑坡、泥石流。 3、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切坡建房,以防泥石流。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A 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 A 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 A 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DZ 一2000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送审稿) 2000一发布 2001一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前言 为了对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和灾情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对是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基础标准,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分级、分区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立项、设计的依据:亦是灾情统计、抗灾防灾的依据。 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标准采用的有关定义,给出了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所必要的定义。使标准中始终使用同一术语表达某一特定概念,避免一词多义,统一技术语言,以保证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第二部分是总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原则。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把地质灾害按照灾类、灾型、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将一次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级。 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规效力。 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给出附加信息,不具有法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从生效之日起,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的立项、设计、成果编写以及上报灾情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一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 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梁孙培善柳源张明燕穆春芳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 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总结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总结报告 篇一: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旧府发[20XX]12号 旧县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实施方案》的 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乡级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我乡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现将《旧县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特此通知 附件:旧县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实施方案 旧县乡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附件: 旧县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措施之一,也是防灾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20XX年以来,中组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教育部四部委通过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狠抓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防灾避灾

意识,对防灾、减灾起到明显效果。为加强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减轻我乡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旧县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长效机制,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群众,了解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常识,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总结报告)二、培训主题 全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三、培训目的 提高全乡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尽可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四、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安排从20XX年4月到20XX年12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 根据要求,成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领导小组,下发相关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

(完整word版)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

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按照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共有7 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我县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再次为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二、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 体强度。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 程、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三、滑坡监测的简易方法和手段 1、设桩监测:在滑坡裂缝两侧埋设简易观察桩。 2、设片监测:在挡土墙等建(构)筑物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或纸条。 3、设尺监测: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 4、刻槽监测: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 延伸方向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初步判断滑坡的发展趋势。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 常现象。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五、滑坡、崩塌出现险(灾)情采取的措施 1、立即发出制定报警信号,险区人民群众马上撤离,并相互转告。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顺口溜1:说地灾 山连山,水连水,注意观察发警报。 德昌县,山水美。坡坡地,要注意, 山川秀美人豪迈,滑坡苗头看仔细; 农业生产发展快。坡脚鼓胀后缘断, 发展成果要珍爱,坡上林木似醉汉, 防止地灾来破坏。滑坡征兆已显现, 防地灾,保平安,避让、治理莫迟延。 防灾常识记心间。第二再把崩塌谈, 德昌县,谷连岭,崩塌易发陡坡前, 三种地灾易发生。高峻陡坡裂缝多, 第一先把滑坡提,一旦垮落了不得, 俗称“地滑”、“山剥皮”,沙飞石坠砸坡下, 就是山坡不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 或快或慢把位移。背靠陡坡需提防。 滑坡之处很危险,第三说说泥石流, 房倒屋塌道路断,它的凶残鬼神愁。 生命财产难保障,大水聚集沟谷里, 安宁生活被打乱。挟石裹泥狂泻急,

特大滑坡更可怖,奔腾咆哮出沟去, 滑到谷底堵河谷,摧柘拉朽如卷席, 顿使高峡出平湖,吞噬人禽毁建筑, 湖水又毁拦截物,所到之处无完物。 形成特大泥石流,何地易发泥石流, 灾难波及河下游。葫芦谷口上下游。 滑坡发生有前兆, 三种地灾都可怕,堵塞雨季行洪路, 防灾避险有办法,山洪带来泥石流, 办法是把科学讲,什么建筑能保留? 知识使人心亮堂。地震爆发山地动, 地灾发生有条件,诱使地灾频发生, 分成内因外因谈。地震人类管不了, 地质环境是内因,远离险地能做到。 地形地貌要区分,五到十月是雨季, 平坦开阔较安全,恰是地灾频发期, 山高坡陡地灾频;特别注意强暴雨, 地质构造很重要,最易诱发“滑、崩、泥”。山体完整地灾少;巡逻监测别大意,

活跃因素当属水,应急方案要仔细。水的作用少不了,群测群防搞得好,水蚀水浸土石软,减灾避灾能做到。水冲水掳土石跑。党中央,国务院,外在因素也很多,农民安危挂心间,选择三条说一说:万村培训到山区,人类活动不合理,科学知识大普及。自酿苦酒害自己。防灾避险保平安,乱砍乱伐植被毁,农业持续大发展。光山秃岭土石飞。建设美好新农村,坡脚乱挖坡上压,社会和谐尽开颜。平衡破坏山坡滑。 沟口河边乱建筑, 顺口溜2 地质灾害危害大,滑坡崩塌泥石流; 滑坡之前有征兆,险区农户要牢记; 一是发现嗡嗡声,二是灾前水要浑; 三是房屋要变形,四是池塘水没了;

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二、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五、滑坡、崩塌出现险(灾)情采取的措施 1、立即发出制定报警信号,险区人民群众马上撤离,并相互转告。 2、按照《预案》和“两卡”明确的撤离方向和路线进行撤离和转移(必须首先人员撤离,确保安全前提下,其次是财产转移)至避灾场所,并妥善安置好衣、食、住、行。 3、圈定地质灾害险区范围,封闭路经险区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人员监测观察和分析地灾发展趋势。 4、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对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5、准确查清受灾户,影响户户数、人数等基本情况。 6、派人(专家)到地质灾害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认不会继续发展。稳定后,解除警报。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及防预基本知识 一、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 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自然因素为主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崩塌、滑坡、泥石流为突发地质灾害,地裂缝、地面沉降是缓变性地质灾害,又称缓变地质灾害。 崩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或震动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的地质现象。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扒皮”等。 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流体。 二、地质灾害主要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设置警示标志。重大险情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等。 (一)防灾避险方法 地质灾害不用怕,防灾减灾有办法。 群测群防功劳大,发现前兆要明查。 防灾避险明白卡,预警措施告诉咱。

信号路线先记下,及时避让保全家。(二)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鬼见愁,发生地点在沟头。下暴雨,水断流,临灾特征显下游。地在震,房在抖,撤离路线尽快走。相互间,帮把手,安全地带方停留。(三)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来势汹,水土砂石沟口拥。龙门山,沟谷中,暴雨来时往下冲。毁房屋,阻交通,一路生物皆失踪。震灾区,很集中,加紧提防不放松。(四)滑坡预防 坡前垮,土体胀,井水田水齐下降。现裂缝,在坡上,滑坡一定有情况。不牵牛,不赶羊,吆喝大家跑出房。抱孩子,搀爹娘,尽快离开莫商量。(五)崩塌预防 哪种灾,威力大,山区必然数崩塌。来势猛,像爆炸,灾难常在陡崖下。掉小块,噼里啪,危岩裂缝有变化。前兆现,莫惊吓,及时避开就不怕。(六)灾后应急自救 有灾情,速上报,救援工作最紧要。听广播,看电视,关注雨情最明智。建预案,勤查看,避免新灾再发难。灾区人,是一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一、山区建房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

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0-08-02T17:07:04.1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林芳郭守权[导读]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林芳郭守权(黑龙江省桩基础工程公司)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 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 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 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 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 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 3.1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 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 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 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 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 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 3.1.4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