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区别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与麦金农,她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不仅如此,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在18页讲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就是静息电位产生与维持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

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上面讲的K+外流与Na+内流其实都就是通过膜上的离子通道完成的。同样就是必修一教材,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要依赖膜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都与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膜转

运蛋白谈起。

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膜转运蛋白(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负责无机离子与水溶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s),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类为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1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就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 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相关模型见下图:

图1 示载体蛋白通过构想改变介导溶质(葡萄糖)被动运输的假想模

该图中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A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B时,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该模型认为,两种构象状态的改变就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溶质浓度在膜的外侧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变比状态B→状态A的转变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换句话说,物质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除了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还介导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由于运输过程向着被运输物质的自由能增加的方向进行,所以该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一些离子(如Na+、K+等)在细胞内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能够维持这种恒定的离子梯度差,正就是相关载体蛋白(如Na+,K+—ATP酶等)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结果。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与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与动力学曲线;既可以被底物

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permease)。与酶不同的就是载体蛋白可以改变过程的平衡点,加快物质沿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输的速率;此外与酶的不同就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做任何共价修饰[1]。

2 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就是一类跨越细胞膜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与其结合,而就是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与带电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可以就是单体蛋白,也可以就是多亚基组成的蛋白,她们都就是通过疏水的氨基酸链进行重排,形成水性通道。某些通道蛋白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外膜上形非选择性的通道。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多次跨膜通道。这些通道可分为两大类:离子通道与水通道。

2、1 离子通道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就是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度高,可达106个离子/s,其速率就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000倍以上。驱动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来自两种力的合力,一种就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就是跨膜电位差,这种净驱动力构成离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这种梯度决定离子跨膜的被动运输的方向。第二个特征就是离子通道就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的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并通过通道开关应答各种信号。多数情况下,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只有在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因此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力通道,配体门通道与压力激活通道(图2)。离子通道在神经元与肌细胞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其重要作用。如含羞草的闭叶反应,草履虫的快速转向运动,内耳听觉的感应等都与离子通道有关[1] 。

图2 三种类型的门控离子通道示意图[1][2]

A:电压门通道;B、C:配体门通道;D:压力激活通道

2、2 水通道

水就是一种特别的物质,水分子虽然不溶于脂,并且具有极性,但也很容易通过膜。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就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透过脂双层膜的。后来发现某些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很高,这很难以简单扩散来解释。如将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中,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膨胀。因此人们推测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机制,并提出了水通道的概念。直到1988年美国的科学家阿格雷(P.Agre)成功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从而证实了水通道的存在。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的水通道至少有11种,在实验植物拟南芥中已发现35个这类水通道。水通道的活性调节可能具有以下途径:通过磷酸

化使AQP(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通过膜泡运输改变膜上AQP的含量,如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对肾脏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水通透性的调节;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AQP的合成。

3 小结

上面已经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一些特点,下来我们再简要概括一下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3、1 相同点: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对被运输的物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或选择性。

3、2 不同点:

①、通道蛋白参与的只就是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也不会移动,并且就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分子特异性结合(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结合的饱与效应),自身的构型会发生变化,并且会移动。在主动运输过程中被运输物质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移动,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在协助扩散过程中,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动,不消耗代谢能。

②、通道蛋白转运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比例,且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转运速度更快(1000倍以上)。

③、通道蛋白其结构与功能状态在细胞内外理化因子作用下,能在数毫秒至数十毫秒的时间内迅速激活开放,随后迅速失活或关闭[3],载体蛋白无此特性。

对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和受体的深入认识

对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和受体的深入认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受体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两大功能:控制物质进出与进行细胞识别。 1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负责无机离子和水溶性小分子跨膜运输的膜转运蛋白。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是载体蛋白,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类为通道蛋白,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物质的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既可以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 有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可以改变过程的平衡点,加快物质沿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输的速率;此外与酶的不同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做任何共价修饰。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与其结合,而是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可以是单体蛋白,也可以是多亚基组成的蛋白,它们都是通过疏水的氨基酸链进行重排,形成水性通道。某些通道蛋白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外膜上形非选择性的通道。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多次跨膜通道。这些通道可分为两大类:离子通道和水通道。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 余种。离子通道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征。①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度高,可达106个/s,其速率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 000 倍以上。驱动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来自溶质的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的合力。这种净驱动力构成离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这种梯度决定离子跨膜的被动运输的方向。②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的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并通过通道开关应答各种信号。多数情况下,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只有在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因此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力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图1)。离子通道在神经元与肌细胞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其重要作用。如含羞草的闭叶反应、草履虫的快速转向运动、内耳听觉的感应等都与离子通道有关。 图1 离子通道示意

第十五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oc

第十五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填空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模板,________________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 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的场所。 2.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 3.核糖体上能够结合tRNA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部位、________________部位和 ________________部位。 4.ORF是指________________,已发现最小的ORF只编码________________个氨基酸。 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常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有时也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作为终止密码子。 6.SD序列是指原核细胞mRNA的5′-端富含________________碱基的序列,它可以和16SrRNA的3′-端的________________序列互补配对,而帮助起始密码子的识别。 7.含硒半胱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IF)有________________种,延伸因子(EF)有________________种,终止释放因子(RF)有________________种;而真核生物细胞质蛋白质合成的延伸因子通常有 ________________种,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种,终止释放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种。 9.密码子的第2个核苷酸如果是嘧啶核苷酸,那么该密码子所决定氨基酸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 10.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第一个被参入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_。 11.真核生物细胞质蛋白质合成对起始密码子的识别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机制进行。 12.无细胞翻译系统翻译出来的多肽链通常比在完整的细胞中翻译的产物要长,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13.蛋白质的半寿期通常与________________端的氨基酸性质有关。 14.tm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 15.同工受体t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 16.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 17.已发现体内大多数蛋白质正确的构象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某些蛋白质的折叠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 18.SRP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超分子体系,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19.蛋白质定位于溶酶体的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 20.分子伴侣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 答案:1. 2 3 4

(便宜+排版)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异同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区别 1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相关模型见下图: 该图中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A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B时,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该模型认为,两种构象状态的改变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溶质浓度在膜的外侧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变比状态B→状态A的转变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换句话说,物质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除了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还介导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由于运输过程向着被运输物质的自由能增加的方向进行,所以该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一些离子(如Na+、K+等)在细胞内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能够维持这种恒定的离子梯度差,正是相关载体蛋白(如Na+,K+—ATP酶等)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结果。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既可以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permease)。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可以改变过程的平衡点,加快物质沿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输的速率;此外与酶的不同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做任何共价修饰[1]。 2 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 与其结合,而是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可以是单体蛋白,也可以是多亚基组成的蛋白,他们都是通过疏水的氨基酸链进行重排,形成水性通道。某些通道蛋白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外膜上形非选择性的通道。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多次跨膜通道。这些通道可分为两大类: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细胞生物学第五至第八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 物质跨膜运输有哪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哪些类型? 答:物质跨膜运输有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P型泵、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以及ABC 超家族,其中P型泵包括Na+—K+泵、Ca+泵和P型H+泵。 各种ATP驱动泵的比较: 2.简述钠钾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和2个β亚基组成四聚体。Na+—K+泵的转运机制总结如下: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失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次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

胞,完成整个循环。 3、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葡萄糖载体蛋白,简称为GLUT,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包括十多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他们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都含有12次跨膜的α螺旋。GLUT中多肽跨膜部分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但有些α螺旋带有Ser、Thr、Asp和Glu残基,他们的侧链可以同葡萄糖羟基形成氢键。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为:氨基酸残基为形成载体蛋白内部朝内和朝外的葡萄糖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构象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梯度转运。 4、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 答: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与反向协同。 ①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人体及动物体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②反向协同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选做:5、举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答:受体介导内吞作用大致分为四个基本过程∶①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②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③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④初级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具有两个特点,即: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具有选择性;②要形成特殊包被的内吞泡。 例如LDL受体蛋白是一个单链的糖蛋白,为单次跨膜蛋白。LDL受体蛋白合成后被运输到细胞质膜,即使没有相应配体的存在,LDL受体蛋白也会在细胞质膜集中浓缩并形成被膜小窝,当血液中有LDL颗粒,可立即与LDL的apoB-100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在溶酶体中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 名词: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精选.)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翻译过程从阅读框架的5’一AUG开始,按mRNA模板三联体密码的顺序延长肽链,直至终止密码出现。整个翻译过程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 (一)肽链的合成起始 指mRNA和起始氨基酰一tRNA分别与核糖体结合而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该过程需要多种起始因子和GTP参加。(参与该过程的多种蛋白质因子称为起始因子) 1.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2)mRNA在小亚基就位。 S—D序列AGGA与16S—rRNA 3’端UCCU互补。 S—D序列: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约8—13个核苷酸部位,存在4—9个核苷酸的一致序列,富含嘌呤碱基,如一AGGAGG一,为核糖体结合位点。 (3)起始氨基酰一tRNA的结合(甲酰蛋氨酰-tRNA)。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 2.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2)起始氨基酰一tRNA与小亚基结合(蛋氨酰tRNA)。 (3)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就位。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 (二)肽链的延长 根据mRNA密码序列的指导,依次添加氨基酸从N端向C端延伸肽链,直到合成终止的过程。 肽链的延长也称为核蛋白体循环。 核蛋白体循环:肽链延长在核蛋白体上连续性循环式进行,每次循环增加一个氨基酸,包括以下三步:进位、成肽、转位。 1.进位 指根据mRNA下一组遗传密码指导,使相应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A位。 该过程消耗GTP. 碱基配对除A—u、G—c外,还可有u—G、I—c、I—A、I—u等。 2. 成肽 是由转肽酶催化的肽键形成过程。 肽链合成方向N端→ C端。 3. 移位需要消耗GTP 核糖体沿mRNA从5’ →3’移动一个密码的距离 肽链长度预测:起始密码AUG到终止密码之间的密码子数目。 (三)肽链合成的终止 1.当核糖体A位出现mRNA的终止密码后,终止因子(释放因子)与其结合,多肽链合成停止。 2.转肽酶起水解作用使肽链从肽酰一tRNA中释放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蛋白质生物合成 一、填空题: 1.三联体密码子共有 64 个,其中终止密码子共有 3 个,分别为 UAA 、 UAG 、 UGA 。2.密码子的基本特点有四个分别为从5′→3′无间断性、简并性、变偶性、通用性。3.次黄嘌呤具有广泛的配对能力,它可与 U 、 C 、 A 三个碱基配对,因此当它出现在反密码子中时,会使反密码子具有最大限度的阅读能力。 4.原核生物核糖体为 70 S,其中大亚基为 50 S,小亚基为 30 S;而真核生物核糖体为 80 S,大亚基为 60 S,小亚基为 40 S。 5.原核起始tRNA,可表示为 tRNA f甲硫,而起始氨酰tRNA表示为f Met-tRNA f甲硫;真核生物起始tRNA可表示为 tRNA I甲硫,而起始氨酰-tRNA表示为 Met-tRNA f甲硫。 6.肽链延伸过程需要进位、转肽、移位三步循环往复,每循环一次肽链延长 1 个氨基酸残基,原核生物中循环的第一步需要 EF-Tu 和 EF-Ts 延伸因子;第三步需要 EF-G 延伸因子。 7.原核生物mRNA分子中在距起始密码子上游约10个核苷酸的地方往往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的序列称为Shine-Dalgrano序列,它可与16S-rRNA 3′-端核苷酸序列互补。 8.氨酰-tRN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O tRNA-O-C-R NH2, 与氨基酸键联的核苷酸是 A(腺嘌呤核苷酸)。 9.氨酰-tRNA合成酶对氨基酸和相应tRNA都具有较高专一性,此酶促反应过程中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 10.肽链合成的终止阶段, RF1因子和 RF2因子能识别终止密码子,以终止肽链延伸,而 RF3因子虽不能识别任何终止密码子,但能协助肽链释放。 11.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常见的方式有磷酸化、糖基化、脱甲基化、信号肽切除。12.真核生物细胞合成多肽的起始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起始tRNA为 tRNA I甲硫,此tRNA 分子中不含 T C 序列。这是tRNA家庭中十分特殊的。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有关mRAN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mRNA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B、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C、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5′→3′ D、mRNA密码子与tRNA反密码子通过A-T,G-C配对结合 E、每分子mRNA有3个终止密码子 2.下列反密码子中能与密码子UAC配对的是( D ) A、AUG B、AUI C、ACU D、GUA 3.下列密码子中,终止密码子是( B ) A、UUA B、UGA C、UGU D、UAU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区别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与麦金农,她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不仅如此,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在18页讲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就是静息电位产生与维持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 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上面讲的K+外流与Na+内流其实都就是通过膜上的离子通道完成的。同样就是必修一教材,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要依赖膜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都与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膜转 运蛋白谈起。 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膜转运蛋白(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负责无机离子与水溶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s),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类为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1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就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 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相关模型见下图: 图1 示载体蛋白通过构想改变介导溶质(葡萄糖)被动运输的假想模 该图中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A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B时,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该模型认为,两种构象状态的改变就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溶质浓度在膜的外侧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变比状态B→状态A的转变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换句话说,物质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除了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还介导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由于运输过程向着被运输物质的自由能增加的方向进行,所以该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一些离子(如Na+、K+等)在细胞内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能够维持这种恒定的离子梯度差,正就是相关载体蛋白(如Na+,K+—ATP酶等)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结果。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与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与动力学曲线;既可以被底物 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permease)。与酶不同的就是载体蛋白可以改变过程的平衡点,加快物质沿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输的速率;此外与酶的不同就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做任何共价修饰[1]。

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和离子通道的基础

?基础医学? 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和离子通道的基础 吴 燕 刘志红 关键词 跨膜转运 膜蛋白 小分子物质 离子通道 中图法分类号 Q73 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疏水中心对大多数极性分子具有屏障作用,这种屏障作用可维持细胞内外液溶质浓度差,从而保持细胞内液溶质浓度和内环境的稳定。此外,细胞在摄取营养物质分泌代谢性产物以及调节细胞内多种离子特异性跨膜转运时,需要有特异性膜蛋白来辅助完成。现已知道介导上述物质转运的膜蛋白可分为两大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可携带特异性分子穿越细胞膜的移动成分;通道蛋白可形成一狭窄亲水孔,使无机离子被动转运,这两类膜蛋白在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膜转运的基本原理〔1〕 1.1 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对离子具有高度不通透性 如有足够长时间,任何分子均可顺浓度梯度穿透无蛋白成分脂质双层,其速度取决于脂溶性程度与分子大小。脂溶性越大(即疏水性或非极性强),则扩散速度越快,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分子量32)和CO2 (分子量44)易溶于脂质双层,所以能很快扩散穿过脂质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果分子足够小也很易穿透脂质双层,水(分子量18),乙烷(分子量46)和尿素(分子量60)穿透速度很快,甘油(分子量92)次之,而葡萄糖几乎不能穿越。 相比而言,脂质双层对带电分子(离子)无论大小均高度不通透,电荷及该分子高度亲水性阻止其进入脂质双层的疏水相,所以合成的脂质双层对水的穿透性可比Na+或K+强109倍。 1.2 两类主要的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和合成的脂质双层一样,非极性分子可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穿透细胞膜,但细胞膜还必须能对多种极性分子通透,如离子、糖、氨基酸、核酸和细胞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通过合成脂质双层速度很慢,特殊膜蛋白成分负责转运这些溶质,这些膜蛋白即膜转运蛋白,它们以不同形式出现于多种生物膜上,特异性转运一种分子或一类分子(图1)。 膜转运蛋白有两种主要类型: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可与特异性溶质结合,再经过一系列变化转运结合溶质穿过细胞膜;而通道蛋白无须结合溶质,它们集聚成贯穿脂质双层的亲水孔,当这些孔打开时,特异性溶质分子便通过孔穿过细胞膜,所以通道蛋白介导的转运速度远大于载体蛋白。 1.3 主动转运是由载体蛋白介导的一个需能过程 所有通道蛋白和许多载体蛋白可使溶质被动穿膜转运(顺浓度递度),这一过程称为被动转运(或易化扩散),如果被转运分子不带电荷,那么仅由膜两侧的浓度差(其浓度梯度)驱动和决定转运方向;如果溶质带电荷,则由其浓度梯度和膜两侧的电压差影响其转运(电化学梯度),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胞浆膜两侧均存在电压差(电压梯度),细胞内相对于细胞外为负值,这种电压差有利于带正电荷离子进入细胞,排斥带负电荷离子进入细胞。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南京,210002)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他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不仅如此,人教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 境》在 18页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K+有通透 性,造成K+外流,这是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上面讲的 K+外流与Na+内流其实都是通过膜上的离子 通道完成的。同样是必修一教材,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要依赖膜上的载体 蛋白来完成。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与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从膜转运蛋 白谈起。 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膜转运蛋白( membrane trans port proteins ),负责无机离子和水溶性小分子的跨膜 运输。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s ),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 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类为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s ),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1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 合,通过一系列构象 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相关模型见下图: 图1示载体蛋白通过构想改变介导溶质(葡萄糖)被动运输的假想模 该图中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 A 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 B 时,同样的溶 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该模型认为,两种构象状态的改变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溶质浓度在膜的外侧高,则状 态 i 状态B 的转变比 状态B^状态A 的转变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换句话说,物质究竟向 哪个方向运输,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 差。除了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还介导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由于 运输过程向着被运输物质的自由能增加的方向进行,所以该过程不 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一些离 子(如Na+、K+等)在细胞内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能够维持这种恒定的离子 梯度差,正是相关载体蛋 白(如Na+,K+ — ATP 酶等)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结果。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和 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既可 以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 PH 的依赖性等,因此有人 载体蛋白质介导 的被动运《 溶质结合位点 浓度梯度 O 状态AV A 状态B 険弱卜髓 质膜内M 3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一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由于插入一段4个核苷酸序列而被破坏的功能,是否可被一个核苷酸的缺失所恢复?解释原因。 解答:一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如果插入4个核苷酸序列,就会发生移码突变,即从插入处开始此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都发生了变化,导致此蛋白质功能的丧失。但如果在此插入段相邻处缺失一个核苷酸,此蛋白质仅在插入处的几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如果此变异不是蛋白质发挥功能必需的部位,那么此蛋白质可能恢复其功能。 2.一个双螺旋DNA片段的模板链含有顺序: 5'GTTAACACCCCTGACTTCGCGCCGTCG 3' (a)写出从这条链转录产生的mRNA的碱基顺序; (b)从(a)中的mRNA的5-末端开始翻译产生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什么?(参考密码表) (c)合成此多肽需消耗多少ATP 解答:(a)转录产生mRNA的碱基顺序为: 5-CGACGGCGCGAAGUCAGGGGUGUUAAC-3 (b) Arg-Arg-Arg-Glu-Val-Arg-Gly-Val-Lys(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c)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每个氨基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键(ATP→AMP),进位和转肽各需要1个GTP,每往肽链中加入1个氨基酸要消耗4个ATP,所以以上肽链合成需要9×4=36个ATP (不考虑起始和终止)。 3.原核生物是如何区分AUG是起始密码还是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的? 解答:原核生物在起始密码上游约10个核苷酸处(即-10区)通常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称为SD序列(Shine-Dalgain sequence)。SD序列可以与小亚基16S rRNA 3′-末端的序列互补,使mRNA与小亚基结合,使得核糖体能够识别正确的起始密码AUG。而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前没有SD序列。 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体系由哪些物质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解答: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物质组成和作用。详见。 5.简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和终止过程。 解答:详见15.2.3,,。 6.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 解答:(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步进行,真核生物转录产物要加工后才进行翻译。 (2)原核生物核糖体为70S,由50S与30S两个亚基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为80S,由60S与40S两个亚基组成。 (3)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甲酰甲硫氨酸,需起始因子IF-1、IF-2、 IF-3及GTP、Mg2+参加。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甲硫氨酸,起始因子为 eIF-1、eIF-2、eIF-3、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他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不仅如此,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在18页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上面讲的K+外流与Na+内流其实都是通过膜上的离子通道完成的。同样是必修一教材,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提到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要依赖膜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与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膜转运蛋白谈起。 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膜转运蛋白(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负责无机离子和水溶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s),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类为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1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相关模型见下图: 图1 示载体蛋白通过构想改变介导溶质(葡萄糖)被动运输的假想模 该图中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A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B时,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该模型认为,两种构象状态的改变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溶质浓度在膜的外侧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变比状态B→状态A的转变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换句话说,物质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除了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还介导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由于运输过程向着被运输物质的自由能增加的方向进行,所以该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一些离子(如Na+、K+等)在细胞内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能够维持这种恒定的离子梯度差,正是相关载体蛋白(如Na+,K+—ATP酶等)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结果。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既可以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以被痕量的某种成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因此有人

蛋白质生物合成考题

第十四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单项选择题 1、原核生物中起始氨基酰-tRNA是 A.fMet-tRNA fMet B.Met-tRNA Met C. Arg-tRNA Arg D.leu- tRNA leu E.Asn--tRNA Asn 2、与mRNA上5′-ACG-3′密码子相应的tRNA反密码子(5′→3′)是 A.CGA B.IGC C.CIG D.CGI E.GGC 3、tRNA分子具有下列结构特征 A.密码环 B.有5'端-C-C-AOH末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C-C-AOH末端 D.有多聚A尾 E. 3'端有C-C-AOH末端,另一侧有反密码环 4、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的酶是 A.氨基酸合成酶 B.羧基肽酶 C.转肽酶 D.氨基肽酶 E.氨基酸连接酶 5、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有下列组分 A. DNA模板+RNA+RNA聚合酶 B. 翻译起始因子+核糖体 C. 核糖体+fMet-tRNA fMet+mRNA D. 核糖体+起始-tRNA E.氨基酰-tRNA合成酶 6、催化氨基酸活化的酶是 A.氨基酸- tRNA 转移酶 B.氨基酰- tRNA 合成酶 C.氨基肽酶 D.氨基酸转移酶 E.羧基肽酶 7、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终止信号由下列哪种因子识别? A. σ B. RF C. EF D. IF E. ρ 8、通过结合细菌的核糖体大亚基而杀灭或抑制细菌的抗生素是 A.四环素 B.氯霉素 C.链霉素 D.嘌呤霉素 E.放线菌酮 9、翻译延长阶段所需的酶是 A. 转肽酶 B. 磷酸化酶 C. 肽链聚合酶 D. 氨基酰-tRNA合成酶 E.氨基肽酶 10、肽链延长时接受氨基酰-tRNA的部位是 A.小亚基 B.大亚基 C.A位 D.P位 E.肽位 11、氨基酸是通过那种化学键与tRNA 结合的 A. 肽键 B.磷酸酯键 C.酐键 D.酯键 E.氢键 12、在mRNA分子的5'端,下列密码子具有起始信号作用 A. UAA B. UAG C. UGA D.GUA E.AUG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第二节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包括起始、延长、终止三阶段。起始阶段是30S小亚基、mRNA、50S大亚基的依次结合;延长阶段核糖体延mRNA 移动,肽链不断延长;终止阶段多肽链释放,核蛋白体解体,mRNA释放。 *mRNA密码的阅读方向:5' → 3' 对应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方向:N → C 一、肽链合成的起始(以原核生物为例) 述:肽链合成的起始阶段是mRNA和起始甲酰甲硫氨酰-tRNA (fMet-tRNA fmet)分别与核糖体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多种起始蛋白因子(IF)参与肽链合成起始阶段。 (一)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分离 1.原核起始因子IF及作用 ⑴IF3:亚基分离 ⑵IF2:结合GTP,促进fMet-tRNA fmet就位。 ⑶IF1:辅助IF3、IF2 2.大小亚基分离过程 述:当一条多肽链合成终止时,IF3 、IF1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促使完整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离,为mRNA与小亚基的结合作好准备。 (二)mRNA在核糖体小亚基上的定位结合 1.启动步骤:mRNA与30s形成复合物,IF1、IF3参与复合物的形成2.结合机制:mRNA中的SD序列与30s的互补序列结合具体过程见下页。

☆mRNA的S-D序列:AUG上游约8~13核苷酸处,4 ~6 个核苷酸,富含嘌呤,AGGA为核心 ☆小亚基16srRNA近3'端的短序列...UCCU....与S-D序列互补 ☆核蛋白体小亚基蛋白(rps-1)辨认结合AGGA后的短序列(三)起始fMet-tRNA fmet辨认结合AUG 述:该过程与mRNA和核糖体小亚基的定位结合同时发生,fmet-tRNA fmet辨认并与mRNA 模板中的AUG结合。反应 需IF2、GTP、Mg2+参与;而IF3脱落。 (四)核糖体大亚基的结合 述:上述过程完成后,核糖体大亚基开始进入,与小亚基结合。 此时与IF2结合的GTP水解释能,促使IF1 、IF2、IF3脱落, 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核糖体+mRNA+fmet-tRNA fme t 述:核蛋白体上含给位(P位)与受位(A位),AUG信号与P位相对应结合。同时fmet-tRNA的反密码子CAU与 mRNA的AUG互补结合,A位空留,对应mRNA的AUG 后的第二个遗传密码,准备相应氨基酰-tRNA的进入。 附:肽链合成的起始图 mRNA +30S亚基-IF3 ↓IF1 30S亚基? mRNA IF3- IF1复合物 ↓IF2-GTP-fMet-tRNA IF3 30S? mRNA ? GTP- fMet –tRNA- IF2- IF1复合物 ↓50S亚基IF2+ IF1+GDP+Pi 70S起始复合物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对人体的作用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对人体的作用 刘彦成 (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 是一种对水专一的通道蛋白。具有介导水的跨膜转运和调节体内水代谢平衡的功能。水通道蛋白调节失控与水平衡紊乱等一系列疾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P);跨膜转运;疾病;调节 Abstract:The pass of water protein (aquaporin, AQP) is one kind of adding water single-minded channel protein.Has lies between leads the water the cross membran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body domestic waters metabolism balance function.Pass of water protein adjustment out of control and level balance disorder and so on a series of disease close correlation. Key word:Cell membrane pass of water protein (AQP) cross membrane transportation disease adjusts 1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1.1 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与细胞之间则是通过细胞膜来沟通和实现基本的生命活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上有糖蛋白,糖蛋白所在一侧为细胞外侧。物质跨膜运输可分为自 图1 细胞膜的立体结构 由扩散(不需能量、载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载体),主动运输(要能量、需载体)三种。还有一些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胞吐方式通过细胞膜,它们需要能量、不要载体。另外还有一种很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道蛋白。 1.2 生物膜水通道的发现【1】 长期以来对于水的运输方式研究者普遍认为主要有两种:即简单的扩散方式和借助离子通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 近些年研究者发现某些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很高, 很难用简单扩散来解释。如将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后,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一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由于插入一段4个核苷酸序列而被破坏的功能,是否可被一个核苷酸的缺失所恢复解释原因。 解答:一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如果插入4个核苷酸序列,就会发生移码突变,即从插入处开始此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都发生了变化,导致此蛋白质功能的丧失。但如果在此插入段相邻处缺失一个核苷酸,此蛋白质仅在插入处的几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如果此变异不是蛋白质发挥功能必需的部位,那么此蛋白质可能恢复其功能。 2.一个双螺旋DNA片段的模板链含有顺序: 5'GTTAACACCCCTGACTTCGCGCCGTCG 3' (a)写出从这条链转录产生的mRNA的碱基顺序; (b)从(a)中的mRNA的5-末端开始翻译产生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什么(参考密码表) (c)合成此多肽需消耗多少ATP 解答:(a)转录产生mRNA的碱基顺序为: 5-CGACGGCGCGAAGUCAGGGGUGUUAAC-3 (b) Arg-Arg-Arg-Glu-Val-Arg-Gly-Val-Lys(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c)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每个氨基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键(ATP→AMP),进位和转肽各需要1个GTP,每往肽链中加入1个氨基酸要消耗4个ATP,所以以上肽链合成需要9×4=36个ATP (不考虑起始和终止)。 3.原核生物是如何区分AUG是起始密码还是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的 解答:原核生物在起始密码上游约10个核苷酸处(即-10区)通常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称为SD序列(Shine-Dalgain sequence)。SD序列可以与小亚基16S rRNA 3′-末端的序列互补,使mRNA与小亚基结合,使得核糖体能够识别正确的起始密码AUG。而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前没有SD序列。 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体系由哪些物质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解答: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物质组成和作用。详见。 5.简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和终止过程。 解答:详见15.2.3,,。 6.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 解答:(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步进行,真核生物转录产物要加工后才进行翻译。 (2)原核生物核糖体为70S,由50S与30S两个亚基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为80S,由60S与40S两个亚基组成。 (3)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甲酰甲硫氨酸,需起始因子IF-1、IF-2、 IF-3及GTP、Mg2+参加。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甲硫氨酸,起始因子为 eIF-1、eIF-2、eIF-3、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主要区别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主要区别 疑难问题:许多老师和学生觉得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容易混淆,他们到底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也很难理解物质转运通过通道蛋白的是易化扩散,需要进行比较。 一、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底物(溶质)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且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 二、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与其结合,而是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

这些通道可分为两大类: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1.离子通道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 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度高,可达106个离子/s,其速率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000倍以上。驱动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来自两种力的合力,一种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这种净驱动力构成离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这种梯度决定离子跨膜的被动运输的方向。第二个特征是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的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并通过通道开关应答各种信号。多数情况下,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只有在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因此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力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 2.水通道 水是一种特别的物质,水分子虽然不溶于脂,并且具有极性,但也很容易通过膜。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透过脂双层膜的。后来发现某些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很高,这很难以简单扩散来解释。如将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中,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膨胀。因此人们推测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机制,并提出了水通道的概念。直到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之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

第十二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单选题 1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转运氨基酸作用的物质是 A mRNA B rRNA C hnRNA D DNA E tRNA 2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特点是 A蛋白质水解的逆反应B肽键合成的化学反应C遗传信息的逆向传递D氨基酸的聚合反应 E在核蛋白体上以mRNA为模板的多肽链合成过程 3真核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起始tRNA是 A亮氨酰tRNA B丙氨酸tRNA C赖氨酸tRNA D甲酰蛋氨酸tRNA E蛋氨酸tRNA 4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中的直接能量提供者是: A ATP B GTP C GDP D UTP E CTP 5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D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B由t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C由m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D由r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E由多肽链中相邻的三个氨基酸组成 6mRNA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由于: A含有核糖核苷酸B代谢快 C含量少D由DNA转录而来 E含有密码子 7反密码子是指 A DNA中的遗传信息 B tRNA中的某些部分 C mRNA中除密码子以外的其他部分 D rRNA中的某些部分 E密码子的相应氨基酸 8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的被活化部位是 A烷基B羧基 C氨基D硫氢基 E羟基 9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是: A只对氨基酸有特异性B只对tRNA有特异性C对氨基酸和tRNA都有特异性D对GTP有特异性 E对ATP有特异性 10关于蛋白质合成的终止阶段,正确的叙述是 A某种蛋白质因子可识别终止密码子

B终止密码子都由U、G、A三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C一种特异的tRNA可识别终止密码子 D终止密码子有两种 E肽酰-tRNA在核蛋白体“A位”上脱落 名词解释 1翻译 2遗传密码 3密码子 4反密码子 5多核糖体 6摆动配对 7起始tRNA 8分子伴侣 9氨基酰tRNA合成酶 10核糖体循环 问答题 1简述遗传密码的主要特点。 2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 3试述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及其作用。 4mRNA分子上遗传密码排列顺序翻译成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保证准确翻译的关键是什么? 5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核酸有哪几类,它们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6蛋白质合成的翻译后加工有哪些方式? 7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的生成有何不同。 8在蛋白质合成中哪些步骤需要GTP的水解作用? 9试述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性与生理功能。 10合成一个含2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需要多少含高能磷酸键的分子?假定该蛋白质合成系统含有所需游离氨基酸、核糖体、全部必需的酶和因子、GTP和AT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