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百题

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百题

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百题
课内文言文复习一百题

2014年高考备考:高中课内文言文复习检测100题

(2013-12-11 14:37:16)

转载▼

分类:高考研究

标签:

2014年高考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基础

复习检测

文言课内检测

教育

2014年高考备考:高中课内文言文自主复习检测100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未云何龙B.不霁何虹C.朝歌夜弦D.族秦者,秦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最后、最终,副词)B.猛将必发于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C.公子季友卒(死,动词)D.军旅卒发(终于,副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乌鹊南飞C.顺流而东也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使不下漏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不知东方之既白D.羽化而登仙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维修)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仰望)

C.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到。) D.客逾庖而宴(厨房)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久不见若影(你的。) B.凭几学书(书籍)

C.令人长号不自禁(忍住,自控)D.余扃牖而居(关闭窗户)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B.内外多置小门墙(设置)

C.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D.遂置姜氏于城颍(释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久假而不归(回来)B.臣请完璧归赵(归还)

C.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归隐)D.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前)B.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指发生在事情之前)C.先妣抚之甚(去世的,形容词)D.行莫丑于辱先(先世;祖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过午已昏(偏过) B.大母过余(看望)

C.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出) D.求,无乃尔是过与(过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当户织(面对着)B.以当南日(挡住)

C.他日汝当用之(应当)D.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应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垣墙周庭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乳二世D.执此以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使不上漏B.东犬西吠C.借书满架D.小鸟时来啄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蟹六跪而二螯/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先妣抚之甚厚/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C.儿之成,则可待乎?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宋何罪之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轩东故尝为厨 / 可以为师B.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7.下列各句中与“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安在其不辱也?B.是以见放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客有吹洞箫者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意映卿卿如晤(如晤:如同当面相见)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合理,对)C.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双栖:比喻夫妻同居) D.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告:告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终于,副词)B.旦日飨士卒(兵,名词)

C.鲁肃闻刘表卒(死,动词)D.五万兵难卒合(最终,副词)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身体,名词)B.且以汝之有身也(身孕,名词)C.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生命,性命,名词)D.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亲自,副词)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侠以武犯禁(禁令,名词)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经受,动词)

C.重刑罚以禁之(禁条,名词)D.入国问禁(禁忌,名词)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B.瓜分之日可以死C.汝幸而偶我D.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B.吾亦望其言是实/ 今则又望其真有

C.汝其勿悲/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2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翻译: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B.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翻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自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太上老君那样忘情。

C.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翻译: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D.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

翻译:(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B.垂天之云(通“陲”,边际)

C.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舒适)

2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腹犹果然C.三餐而反D.此小大之辩也

2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B.而征一国者C.而御六气之辩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B.众人匹之(多数人,大家。)

C.腹犹果然(充实之状。) D.之二虫又何知(泛称动物。)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理会)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动词,安放)

C.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D.置园邑三百家(动词,设置,建立)3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翱翔蓬蒿之间B.众人匹之C.莫之夭阏者D.以游无穷者

3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一样所见甚小啊。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厌恶什么呢?

D.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所以说:修养极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34.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5.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谋动干戈于邦内。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西。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是社稷之臣也(社稷:国家)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居,充任。)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摇晃,站不稳)38.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王好战,请以战喻C.有国有家者D.或百步而后止3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衣帛食肉 C.然而不王者D.王无罪岁

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B.危而不持/固而近于费

C.请以战喻/申之以孝悌之义D.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

4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翻译: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去任职;否则就不要去。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翻译:看到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文化教育,修治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顺,他们已经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居下去。

4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金就砺则利D.蟹六跪而二螯4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4.下列句子中虚词“而”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⑧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45.下列句子中虚词“焉”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代词,那里)B.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46.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7.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善假于物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8.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49.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赢粮而景从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百有余年矣50.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于是六国之士D.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51.下列句子中,“兵”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陈利兵而谁何B.赵奢之朋制其兵 C.收天下之兵D.斩木为兵52.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A.会盟而谋弱秦B.席卷、包举、囊括 C.天下云合而响应D.赢粮而景从5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追亡逐北B.却匈奴七百余里C.序八州而朝同列D.外连衡而斗诸侯

5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会盟而谋弱秦C.以弱天下之民D.以愚黔首5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珍器重宝肥饶之地B.赵奢之朋制其兵 C.商君佐之D.聚之咸阳56.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B.蹑足行伍之间C.为天下笑 D.身死人手5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译文: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译文:秦国没有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天下诸侯已经困厄不堪。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译文:秦国有富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他们伏尸百万。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文:然后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因为黄河是护城河,依靠亿丈高的华山,面对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58.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今之众人(许多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59.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 B.不拘于时(被动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60.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

62.选出加点“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作《师说》以贻之

63.选出加点“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64.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职位高的人为老师,就又感到近于谄媚了。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大概也是值得奇怪的吧?

D.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爱好古文,普遍地学习了六经的经文及其传文,不受当时风俗的约束影响,向我学习。6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责备)B.而君反以罪臣(归罪,治罪)

C.避贤者之路(避开、闪开)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感谢)

6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而行B.仓库少内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

6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前臣之治东阿也(前,在过去,名词作状语)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之而死,为动用法)

C.而君反以罪臣(罪,治罪,名词作动词)

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利,得利,形容词作动词)

6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⑴臣请死之景公许之⑵景公迎而贺之今子治而乱

A.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也相同B.两个“之”不同,两个“而”也不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而”相同D.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不同

70.对下列句子中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判断句) D.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

71.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①属托不行②以利贫民

A.①下属请求的事都不准许②把好处让给贫民

B.①上级嘱咐的事都不去做②以此使得贫民获利

C.①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②用来使贫民受利

D.①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②认为这对贫民有利

72.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①并曾赋敛②便事左右

A.①并且乘机增加赋税②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您的亲信

B.①加倍增收赋税②随意送给您的侍从

C.①会同官吏一起搜刮②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①上下串通一起搜刮②就让部下得到好处

7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在路上行走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斥退

7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伐:残害。

C.而况于明哲乎明哲:明达的人。

D.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之重:任务繁重。

7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7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77.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④塞源而欲流长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虽”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78.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译文: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居于天地之间重大的地位,应当崇尚政权的崇高,达到永保江山的美好。

B.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文:没有不是因深忧而达到统治显著,而在成功时却道德沦丧的。

C.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译文: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会流下到百川。

D.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文:发扬这九种德行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79.下列句子中“适”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恰好)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应)

C.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D.某为泾州,甚适(安闲)

80.下列句子中“辞”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B.无伤也,请辞于军(辞别)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推辞)D.大礼不辞小让(计较)

8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文:石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只是从碑文残留的字迹中还可辨认出“花山”二字。

B.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译: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山的人也未能走到

它的尽头。

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进去越深的地方,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越奇妙。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但是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8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译文:邠州人中那些惯偷、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大都用贿赂手段把名字混入军队编制,任意妄为,官吏不能干涉。

B.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译文: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C.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译文: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买谷子进入你家,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

D.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译文: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8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臣欲奉诏奔驰 C.则告诉不许 D.祖母刘夙婴疾病8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 人命危浅 C. 至于成立 D.请假设草具

8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侍东宫(任,充当)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应该)

C.辞不赴命(任命)D.人命危浅(生命、性命)

8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相为命(生命)B.无以终余年(结束,动词。)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终于) D.愿乞终养(终结,终了,动词。)

8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古薄今(诋毁)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C.门衰祚薄(浅薄)D.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见,看见动词)8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B.实为狼狈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8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谨拜表以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具以表闻B.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9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而刘夙婴疾病C.则告诉不许D.此非孟得之困于周郎者乎

9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B.具以表闻C.拜表以闻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93.下列有关官职变动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擢,即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B.出,指出京受任。

C.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D.迁,被贬官。

9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译文: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童仆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文:并且我年轻的时候在伪朝做官,做过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希图官职的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择主二事。

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译文:希望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听一听我的小小的愿望,庶民出身的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安度晚年。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为自己的私情不敢废掉奉养祖母的职责而远离。

9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起而狂走辄怒而责

B. 竹床一,坐以之饱饮墨以俟

C. 或且变味,亦不觉也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

D. 乃窃相议乃不复立戒

9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以备突厥B.乃以元振充使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后然其计D.因觇虏情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9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乃亡赵走燕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岂上之人无可援②行李之往来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以诸葛亮自比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B.人目其狂也然后人服其老谋C.大率国籓所荐起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D.宗棠独与抗行初与国籓论事不洽9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后以忧归B.随往者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C.长明劳而遣之和易而当于情D.为定奏词为诗文用思周密

10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众乃从之勖乃奉诏视职。B.而事有逆顺退而语诸子曰

C.得赵之牛铎则谐矣孙资、刘放之伦 D. 以母忧上还印绶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课内文言文自主复习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B(霁:雨后转晴,没有活用,其余三项是名词作动词用。)

2.D(通“猝”,猝然,副词)

3.B(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4.C(白:现出白色,名词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5.B(偃仰:俯仰)

6.B(书:书法)

7.D(应为“放逐”)

8.A(应为“归还”)

9.B(应为“首创;开始”)

10.D(应为“责备”)

11.D(应为“判决”)

12.B(B项为“名词作状语,亲手”;其他都为“名词作动词”)

13.C(C项:满,作动词,摆满;其他都为“名词作状语”)

14.C(A:连词表递进;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连词表并列)15.A(A:结构助词,的;B:代词,她/代词,它,象笏;C:助词,取独/代词,那;D:助词,音助/助词,宾前标)

16.D(A:作为,动词;B:成为、作为,动词/作为,动词;C:认为,动词;D:判断动词,是/动词,做;)

17.B(B被动句;A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

18.D(告:是“请求”的意思)

19.D(仓猝,副词)

20.A(自身,代词)

21.C(禁止,动词)

22.A(B瓜,像切瓜一样,名作状;C偶,嫁,名作动;D志,做动词,向往,追求)23.D(D,音节助词;A他们,代词/他,代词;B这,指示代词/它,代词;C可,语气副词/难道,副词;)

24.C(C项表示结果,所以;其余各项表原因)

25.B(“太上老君”改为“古代圣人”)

26.D(往……去)

27.B(A冥通“溟”,大海;C反,通“返”,返回;D辩,通“辨”,区别)

28.D(A知,通“智”,智慧;B而,通“能”,能力、能耐;C辩,通“变”,变化)

29.B(众人:一般人)

30.A(名词,放弃)

31.B(B为判断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32.C(C为宾语前置,其他都是省略句)

33.C(“他们还厌恶什么呢?”改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34.A(B.“无”通“毋”,不要;C.“颁”通“斑” ;D.“涂”通“途”)

35.B

36.C

37.A(过:责备)

38.B(A.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C.国,家——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义:国,国家;家,家庭,人家;D.或——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39.A(B.衣,穿。名词作动词;C.王,统一天下,名词作动词;D.罪,归罪,名作动)40.C(A.代词,那/发语词;B.却,连词,表转折/又,连词,表并列;C.用,介词;D.按照,介词/凭借,介词)

41.C(看到瞎子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42.B(A.古义: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博学:知识、学识渊博;C.金,古义:金属/今义:黄金;D.跪,古义:腿,蟹脚/今义:下跪动作)

43.D(A.水,游泳,名词作动词;B.上,往上:下,往下,名词作状语;C.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44.B(①⑤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⑧表并列/④表修饰/⑥表顺承/⑦表假设)

45.A(焉:等于“于之”,从那里)

46.C

47.D(D是定语后置,其余是状语后置)

48.A

49.C(A.“弊”通“敝”,困顿不堪;B.“景”通“影”;D.“有”通“又”)

50.D(A.河,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江流;B.爱,古义:吝惜/今义:喜爱;C.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

51.B(B为“军队”,其余为“兵器”)

52.A(B.席,像卷席子一样……;C.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D.景,像影子一样)

53.A(A.亡、北,逃亡的人,亡,动作名;其余三项是使动用法)

54.A(A小、弱:变小、变弱;其余是使动用法)

55.A(A为结构助词,其余为代词)

56.C(C是被动句,其余三句都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57.D(然后凭着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依靠亿丈高的华山,面对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作为

坚固的防御工事。)

58.C(A“众人”:“普通人”,B“所以传道……”中的“所以”:“靠他来……的,用来……的”D“从而”:

跟从(他)然后)

59.D(宾语前置句)

60.B(判断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61.C(“传”,传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62.C(助词,主谓之间取独,A 代词,指知识和道理,B代词,他,指“童子”,D 代词,指李蟠)

63.A(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B 代词,“他”,指“古之圣人”,C 代词,“他”,指“生乎吾前”者,D

代词,“他”)

64.D(连词,表转折,“却”,其余均为“就”)

65.C(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难道不是很奇怪吗?(表示反问,而非猜测))66.D(谢:道歉)

67.C(古今都是“水泽池塘”的意思。A、文中意为:更换行事的方法,今意为:改变行动的趋向或路线;B、文中意为: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意为:泛指一般的仓库;D、文中意为:不接纳,不执行,今意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68.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69.B ⑴臣请死之(指“三年不治”这件事)景公许之(指晏子)

⑵景公迎而贺之(表承接)今子治而乱(表转折)

70.C(主谓倒装句)

71.C

72.A

73. C (应解释为“路人”。)

74. D (D项“神器之重”应解释为“帝王的重任”。)

75. B(“竭诚以待下”,“以”,连词,表修饰;表目的,“以颈血溅大王”,介词,用A 连词,表转折,“却”;

C 助词,“的”;

D “就”)

76. A(A项为介词,相当于“用”。B、C、D三项均为连词,同“而”。)

77. A(两个“虽”字都相当于“即使”,两个“而”字都是连词,相当于“却”。)

78.C(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一样甘居百川的下游。“下”,动词,“居于……之下”。)

79.答案:A。动词,女子出嫁

80.答案:B。动词,致辞

81.答案:D。译文:但是体力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82.答案:C、译文: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83.答案.D(A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B古义:急速就职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C古义:陈诉、陈述,指李密的陈述请求;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84.答案.B(A、古义: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今义:不可以C、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D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机构、组织等建立)

85.答案.B(当:一定,副词)

86.答案.C(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87.答案.A(薄:轻视)

88.答案.B(A职,任职,做官;C.外,在家外;内,在家内;D.疾病,生病)89.答案.C(A微贱,微贱的身份B故老,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D远,远离)90.答案.B(A用,拿,B来,表目的关系C又、而且,表并列关系D地,着,

表修饰关系)

91.答案.A(A于陛下,状语后置 B C D都是被动句)

92.答案.D(ABC为省略句D.状语后置)

93.答案.D(改官左迁为被贬职)

94.答案.C(听:准许;庶:或许可以,表示希望之词)

95.答案.D (A 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 介词,用来/连词“来”,表目的;C副词“将要”/连词“况且”;D都是连词,“于是”)

96.答案.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才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97. 答案.D(A.副词,才;副词,竟、反而。B.语气助词;兼词,于此。C.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均为代词,代自己。)

98.答案.A(介词,拿/动词,认为;B.都是代词,代左宗棠;C.都是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D.都是介词,跟、和。)

99.答案.B (……的人,代词。A.表修饰,连词;因为,介词。C.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D.替,介词;写作,动词。)

100.答案.A.才,连词。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而:连词,表承接关系。C.助词,译为“的”;之伦:这(类人),与“之属”“之徒”等相同,代词。// D. 以:因为,介词。//以:认为,动词。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汇在句中的含义 第一册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 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 ..。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13、唯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 燕南界。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 也。 1 / 27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 计不知所出耳!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6、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耻除矣。 27、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 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2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9、请辞.决矣! 3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31、终已不顾.。 3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3、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 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3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 35、唯.大王命.之。 36、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37、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 38、群臣怪.之。 39、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 2 / 27

(完整)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试题-

童趣(历年中考题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 (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 (4) 徐喷以烟徐________________ 二、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三、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中考题、(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3分)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⑸凹者为壑()()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 张()昂()素()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3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④怡然 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9.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 .. ..顿丘B.昔我往矣,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 ..霏霏 ..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 【答案】B 【解析】A 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君之所知也D.唯利是图 【答案】C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 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

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 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 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 A.①③⑩B.②⑦⑧C.⑤⑦⑨D.④⑥⑧ 【答案】 C 【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 ③可爱;④自作主;⑥发言; 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 C.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 D.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答案】无 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答案】C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家事夫婿谢:辞别 B. 虽与府吏要.要:约 C. 适.得府君书适:适合 D. 还部白.府君白:禀告、告诉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有亲父母 ..间 D. 昼夜勤作息 .. ..体无比 C. 便作旦夕 .. B. 可怜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作计何.不量 B. ①蹑履相.逢迎 ②何.不作衣裳②黄泉下相.见 C. ①遣丞为.媒人 D. ①因.求假暂归 ②慎勿为.妇死②与今无会因. 4、下列对于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之兄逼迫兰芝再嫁,是因为倾慕太守家的权势,可见其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B.写太守家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说明太守贪婪,平时搜刮民脂民膏以中饱私囊。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 长宁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人名)(2分) 9、翻译句子(3分) 苟富贵,无相忘。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是指“”,此句表达了陈胜的 (3分) (三)课内文言文(8分) 8.汉司马迁 9.如果(我将来)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你们)的。 10.佣者远大抱负和志向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 表作家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甲文以潭中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衬托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8.苏轼唐宋八大家(2分) 9.若空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各2分,共6分) 杨浦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①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②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⑥ 8、选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_______(人名)。(2分) 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3分) A.平视B.仰视C.侧视D.俯视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 【课标要求】 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②、背诵优秀诗文。 【知识概要】 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 例题(青海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由是感激 ..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高中语文之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猥.自枉屈猥: (2)以咨诹.善道诹: (3)以彰.其咎彰: (4)此臣所以 ..报先帝所以: (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以.伤先帝之明不以.物喜 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因为”;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看见”: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3、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4、(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二、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文言文理解练习题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B .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B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C 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必修5课内文言文复习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复习(抒情类文本)2 班级:姓名: 说明:本练习的课文来自《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 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 ..()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 求?悦亲戚 ..()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 遑遑 ..()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 ..()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候:①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②朝夕遣人候.问武 ③过时不候. 2.寻:①寻.遣丞请还 ②既窈窕以寻.壑 ③飞入寻常 ..百姓家 3.资: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持千斤之资.币物 ③天资.聪慧 ④论资.排辈 4.既: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语未既.,有老氓笑于旁 ⑤轲既.取图奉之 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 ②博学之,审.问之 ③审.时度势 6.追:①知来者之可追. ②追.亡逐北 ③抚今追.昔 ④背绳墨以追.曲兮 7.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因遗策. ③均之二策.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8.息:①请息.交以绝游 ②生物以息.相吹也 ③武气绝,半日复息.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 ⑤请息.交以绝遊 ⑥晚有儿息. 9.矫:①时矫.首而遐观 ②矫.枉过正 ③矫.王命以杀之 10.聊:①聊.乘化以归尽 ②民不聊.生 三、文意理解: 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请简要概括。 5 滕王阁序 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

【精品】高中课内文言文最全重点字词归纳(学生版)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必修1—必修5)最全重点字词归纳 第一册【选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 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 )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 )之有? 12、既东封( )郑,又欲肆西封。 13、唯( )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破:)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也。(亲:)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谒:)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邑: ) 2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愿:更:)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深:)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念:顾:)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 2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耻除矣。(然则:见:被陵:) 28、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忤:) 2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 30、请辞.决矣!(请:辞:) 3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 32、终已不顾.。(顾:) 3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34、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拒:比: 如:) 3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使: 使:) 36、唯.大王命.之。(唯:命:) 37、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设:) 38、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 39、群臣怪.之。(怪:) 40、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顾:谢:鄙:少:假借: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参考答案: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用、把②希望、愿望③使……劳累④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②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A。(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1 C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B 因为(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柳宗元 2 C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大全+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 大全+练习题 第4课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1、作者名片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 1.生难字词 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这里比喻才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3)一词多义

整理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①阡陌交通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2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 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 ..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觌() (1)有仙则名.()(2)妻子 .. 11.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