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演变性是指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变迁和战争、迁徙(民族和地域间)所引起的文化传播等影响下,民间音乐在继承传统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常吸收、消化其他民族、地域或艺术形式的因素,在原有的传统中融入新的因素,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中。

(三)人民性和民俗性

人民性指民间音乐直接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感情和愿望;成为人民表情达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人民的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从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民俗性指民间音乐因和民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体现的特性。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

依附于民俗活动的民间音乐就是民俗音乐,我国的民俗音乐主要有礼仪音乐、婚嫁音乐、丧葬音乐和祭祀音乐;如西北地区汉族、回族的“花儿会”、壮族的“歌墟”、苗族的“跳月”。

四、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体现在多民族、多地域和多体裁、多形式上。地理、气候复杂多样,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方言土语等各异,为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音乐提供了生长的沃土。需补充

五、民间音乐的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矿藏,其中蕴藏着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无数宝贵音乐资料;它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发展、演变,是人

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

(一)人文价值

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财富,对人文学科(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编写地方(或民族)史、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广西盛传的有关太平天国的民歌,是历史事件的有力佐证。四川九寨沟县的《闹五更》是清代康熙年间“金川之役”的佐证。

(二)学术研究价值

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音乐观念、形态特征、风格特点等都是音乐理论研究的对象;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有利于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诸如中国的音乐美学、律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民俗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等。(三)审美价值

民间音乐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曲目,它们按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富有高度艺术感染力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令人断肠,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四)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

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哺育着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聂耳、冼星海等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在挖掘和运用民间音乐资料上为后辈做出了榜样。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群众喜爱的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的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均是从民间音乐资料库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通俗音乐,由早期模仿港台,外国风格开始,之后相继刮起了“西北风”、“东北风”,至今已涌现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总之,作曲家不可能离开本民族的音乐土壤,要想创作出为群众认可的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就必须认真学习民间音乐,到民间音乐矿藏中去挖掘宝藏、汲取营养。

六、民间音乐的分类

1.按民族分类:汉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注与书本上不一样!!)

2.按形式分类:按该民族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的音乐形式来划分,

如汉族的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或称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种。

其他民族和汉族不完全相同但多数民族都有有民歌、民间歌舞音乐和民间器乐。

3.第三层是根据各种类型民间音乐的具体情况划分体裁或类

别……或再往下细分: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等。

第一章民歌

第一节概述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口头创作,在口头传播中不断变异,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

它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深入的作用。

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里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短小精悍、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一、民歌的起源

民歌的起源,是世界上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及感兴趣的课题,曾经有过许多种学说: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说、情爱说、呜响说等。

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劳动与生活。

远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在与大自然博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地回忆,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歌。

二、汉族民歌历史民展概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

中“国风”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楚辞》、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随唐民歌继承前朝民歌,在形式上有较大民展,以有农村民歌与市镇民歌之别。

三、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民歌伴随着人的一生:

在各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活动中更离不开民歌,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劳动人民就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终日劳累,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灿烂的文化,

在艰难的生活中,民歌唱出人民生活中种种不幸遭遇;繁重的劳动、穷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离散……也唱出人民对爱情、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人民以歌声抒发感情,减轻心中的忧愁。如《唱个山歌解忧愁》。

当今在中国被称为“半边天”的妇女,在旧社会,却处于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如宁夏的《媳妇受折磨》、四川的《妇女苦情多》、《苦麻菜茵茵》等都是妇女在重压下的痛苦呻吟。

因此,民歌与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时代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与心声,是人民生活中的忠实伴侣。

四、民歌的价值

(一)民歌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它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

日常生活;是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劳动中的助手,社会斗争中的武器,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二)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对其它音乐的影响)

民歌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各地的“花灯”歌舞、“花灯戏”、“花鼓戏”;说唱音乐中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中大部曲种;“河北吹歌”等乐种以及许多民族器乐曲牌,如《梳妆台》、《剪剪花》等均由民间歌曲发展移植或改编而来。

民歌对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也有积极影响。

(三)民歌对专业音乐影响

1.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然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

2.“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聂耳的《塞外村女》、《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黄水谣》等。

3.中国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更和民歌有不解之缘,白毛女主题取材自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山西民歌《检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洪湖地区的民歌《襄河谣》等。

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的《冰山上的来客》成功运用了塔吉克族

民歌《古丽别塔》;

《五朵金花》成功地运用了云南民歌……。

五、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为什么说民歌长于抒情)

1.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2.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

3.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如:用“苦麻菜”比喻远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黄”比喻没娘的孩子,在《农夫怨》、《长江调》等歌中运用贫富的对比……《槐花几时开》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

4.音乐则将诗的内涵、情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民歌中,诗与乐达到高度的完美的结合。

(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具有人民性

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死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牧歌》

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

每首民歌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表达人民的感情、思想、愿望和理想,因而民歌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世代相袭的传承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歌者,常按个人的需要,将某首现成的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这就是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

在即兴性的同时,民歌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在传播和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如《孟姜女》、《鲜花调》、《剪靛花》等的变体遍布大江南北,也出现了某一地区拥有几个典型曲调和特性音调的现象。

从民歌的创作和传播方面来看,民歌具有口头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六、民歌的分类

1.按民族或行政区分:如XX族、XX省、XX地区民歌。

2.按历史时期分为传统民歌(又可细分为XX朝代)、革命民歌(也可按不同革命历史时期再细分)和新民歌(特指建国以后,反映新社会生活的民歌)等。

3.按民歌歌词内容分,分为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类、生活类、革命类(或新词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

地方色彩分类法:是自20世纪70后代兴起,至今已为大部分

学者接收,主要是按民歌的音乐本体所呈现的地方进行分类;我国地域辽阔,自古至今,各地域在不同的地理气候状况、历史传统、人文背景、社会环境、方言土语、风俗习惯等不同条件下,形成各地民歌不同的地方风格,这些地方风格通过民歌的音阶调式、旋律方面、特征性(或称麻秆典型性)的地方性音调展示出来。将汉族民歌分为:东北、西北、中原、西南、江汉、江淮、江浙、湘、赣、粤语、闽台、客家等地方色彩区。

体裁分类法:是按民歌音乐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早于20世纪六十年代已经盛行于民族音乐理论界。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

一般将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劳动号子的功能与作用:

1.号子具有两种功能:①人在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这是喊(唱)号子时人们必须的生理反应,也就是劳动时人体的生理需要;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号子应需而生,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

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②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这是号子的表现性功能。

号子的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有机地联系于一体,即矛盾又统一,成为劳动号子独具的特征。

号子在民歌中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也是最早产生的民歌音调,对其他民歌体裁有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笨重的体力劳动日渐减少,号子的实用范围也日益缩小,但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其生命力将经久不衰。

(一)劳动号子种类

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子。

1.搬运号子:

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根据不同的搬运方式,有装卸、杠抬、挑担、推车、拉车等号子,名目较多。

《挑担不怕扁担弯》是江苏北部的挑担号子,

2.工程号子

从事建房、筑路、筑坝、伐木、采石等基建工程劳动时唱的号子,包括打夯、打硪、伐木、运木、采中石、撬石、抬石等。

《打夯歌》四川用于修坝筑路夯紧土地基时唱的号子。《打硪歌》是湖南号子。

3.农事号子

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就是农事号子,主要

有车水号子、打粮(打麦、打稻、打连枷等)号子、舂米号子、筛花生号子等。

炎热的气候,长时间单调劳动中,歌唱者常即兴编词,内容广泛、逗趣诙谐者皆有,唱民间故事、爱情故事者亦有;一般具有节奏鲜明,曲调优美悦耳的特点。

《车水号子》是浙江海宁农事号子,《嶉咚嶉》是湖北省潜江县的打麦号子,

4.作坊号子

采用手工劳动方式从事生产的工场、作坊中,工人从事体力劳动时所唱的号子。

如制作菜油的《榨油号子》、制作榨菜的《榨菜号子》、制作颜料的山西《打蓝号子》、造纸的《竹蔴号子》、制盐的《盐工号子》等。

《人车号子》(盐场拉车号子)是四川自贡市的“盐工号子”。5.船渔号子

在江河湖海中行船、捕鱼时唱的号子叫之。行船、捕鱼是一种复杂的水上劳动,受水流影响,有下水(顺流)、上水(逆流)、平水、急流、浅滩、险滩……不同水情;行船有离岸、靠岸、摇橹、划浆、撑篙、拉纤、捉缆等不同劳动方式;捕鱼除行船外,行至渔场,还有找鱼群、拉网、装舱等劳动。

船渔号子的音乐丰富多变,有单首的号子、也有多首号子连接的套曲。如《黄河船夫曲》(陕北)、

《川江号子》分为离岸、靠岸时唱的《木约号子》、《拖杠号子》;

有水势平缓时唱的《平水号子》;过险滩时唱的《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时唱的《下滩号子》;木船逆水上行时,船工上岸背纤绳拉船时唱的《快数板号子》、《抓抓号子》;拉纤遭遇特殊地形难以行走时,将纤绳拴在岸边大石上,船工们扶缆来回行走拉船唱的《捉缆号子》……每首号子的节奏、旋律以及领唱与和唱的配合方式都不同。(二)劳动号子的特征

1.体力劳动要求人从精神到身体作出迅速、果断的反应在,这就决定了劳动号子的音乐具有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和自然朴实的表现方法。

2.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在集体劳动中,常由领唱者即兴编词,以提醒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质量要求或鼓舞情绪;有直接反映了劳动者当时的心态。劳动强度稍轻的号子中所唱歌词有时与劳动无关,唱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生活片断、说笑逗趣者皆有。紧张激烈的劳动号子中常无实词,仅有表示劳动呼号声的虚词。

3.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

4.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如《板车号子》、《打夯歌》;负荷较轻的号子,常吸收山歌、小调的因素,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如《嶉咚嶉》、《平水号子》等。

5.号子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6.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其他结构较少。

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符合一定逻辑结构形式,是音乐材料有序的排列样式,它使内容得以有层次、有逻辑地表述。

二、山歌P23

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放牧、农事耕耘)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

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

山歌的地域性强,地方风格各异,有些地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山歌歌种: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青海、宁夏、甘肃的《花儿》,四川的《神歌》等。

(一)、山歌的种类

品种繁多,风格迥异,一是按歌唱场合分类(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一是按歌唱方法分类(高腔山歌、平腔、矮腔)。

1.放牧山歌

放牧山歌是人们在园外放牧时唱的山歌,包括各种唤牛调、犁田时的吆喝调、牧童的放牛(羊)歌,以及牧童互相对答逗趣时对唱的“对山歌”等。

《放牧歌》是四川盐亭的山歌,第一句句尾由Do音下滑外,其余三句都停留在La音上,但每句加尾运用了不同衬腔;……使全曲在质朴中富于变化。

2.对山歌

是牧童在放牧时互相逗趣斗智唱的山歌,多采取对答猜谜形式,内容涉及自然、生产、生活、社会等,此类歌称为“对山歌”;各地有不同称谓,如湖北称“战歌”、“测歌”,四川称“盘歌”,浙江称“抛歌”等。

2.田秧山歌

是人们在农田中从事农事时唱的山歌。

每天清晨下田、晚上收工,在长时间单调劳动中,人们就用山歌提神解闷,鼓舞劳动情绪。

各地的田秧山歌名称不一,各具特色。

农田劳动属个体劳动方式,协作性不强,节奏、速度无统一要求,劳动强度适中,因而田秧山歌虽有一定实用功能,但以抒发感情、自娱自乐为主,在音乐上吸收了号子和小调的因素。

《黄山秧歌》是安徽巢湖地区的田秧山歌,又称“秧号子”或“栽秧号子”。

《一根细线牵过河》是江苏著名的秧田歌,

3.一般山歌

山歌中的放牧山歌、田秧山歌是在特定场合歌唱并具有一定实用性功能的山歌。在野外,不拘任何场合均可歌唱的山歌是一般山歌。它以人们自我抒发情怀,表情达意为主要功能,它在山歌中占的数量最丰,品种最多,且最具有山歌的典型特征。

种类:

(1)信天游

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高亢奔放、深沉质朴,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者为多。

歌词多即兴创作,多数是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上句喜用比兴,下句点主题,句尾押韵。

曲调多为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呈开放型,常停留在调式的下属音或属音上;下句呈收拢型,终止于调式主音。

信天游有两种曲调类型,一种节奏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音调高亢开阔,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如《脚夫调》;另一种节奏较匀称固定,旋律较平和抒婉,比较接近小调性格,如《槐树开花》。

(2)花儿

花儿流行在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四、五、六月间,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有的地区采取分组对歌(洮河流域),有的则采取单人互对或双人互对(黄河湟水流域)。

(3).山曲

山曲主要流传在山西西北部的酒曲、保德一带和陕西的府谷、神

木。例《人家都在你不在》。

(4).爬山调

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的汉族山歌,结构与信天游、山歌相近。

(5).神歌

主要流行在四川的川南地区、重庆的郊县和川西崇庆县(注现改名为崇州市)等地。例见《槐花几时开》、《郎打哨子应过沟》。(二)、按宋太能编著的《民间歌曲概论》分为高腔、平腔、矮腔1.高腔山歌

高腔山歌采用高腔唱法,具有高亢奔放、激昂,音域宽、曲调起伏度大、跳动大的特点,且节奏自由,衬词衬腔多,拖腔悠长。

《妹儿爱勤快人》歌曲开始就是一段高亢悠长的衬腔段落,将人引入“一览众山低”的高山之巅,以下是四句节奏自由、带有川剧高腔韵味的曲调。

2.平腔山歌

平腔山歌用真声歌唱,抒情优美,节奏自由,曲调进行较平稳,拖腔较短。

平腔山歌优美抒情、数量众多,男女皆喜,如云南的《小河淌水》、《赶马调》,四川的《拴住太阳好干活》、《这山没有那山高》,湖南的《一塘清水一塘莲》、《郎在高山喊一声》等。

平腔山歌一种变体称作“滚板山歌”(或“急板山歌”、“快板山歌”、“疙瘩歌”),是平腔山歌的基础上,歌词以垛或叠字嵌用来扩充结构,旋律则形成悠长的抒情音调与急速吟唱部分的鲜明对比,活泼

风趣。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南、江西等省均有。

3.矮腔山歌

矮腔山歌是一种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较窄,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为一字对一间,用真声歌唱的山歌。在音乐性格上与农村的生活小调比较接近。四川与湖南等地的部分矮腔山歌的歌词结构颇有特色,七字句式采取“四、三格式”有规律地插入衬词。在词曲配合上衬词部分的曲调固定不变,正词部分可即兴编词,曲调也随新词作局部变化。这种结构的山歌在民间有时即以衬词命名。

(三)、山歌的特征

1.歌词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部分歌词流传日久,为群众所喜爱而固定;多数山歌的歌词为即兴创作,见啥唱啥,常与野外自然景观相联系。

2.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

衬词是歌词中有实意的词语之外,加入的虚字或“实词虚用”,用来修饰正词、补足语气、深化感情,其音乐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单个的虚字如“唉、吔、哟”是衬字,两个以上的词组为衬词,如“啷啷扯哐扯”。

3.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然延长音与拖腔。

4.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衬词结合形成的前腔与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5.自由延长音用于句间、句尾,常构成节奏较密集的朗诵性曲调

与抒情性自由延长音结合的悠长节奏,使山歌的抒情性得到充分发挥。

6.山歌的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最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7.山歌的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民间习惯按歌词句式来称呼,有单句头、二句头、二句半、四句头、五句子、赶五句联八句等。从曲体上看,大部属单乐段,以二乐句、四乐句的单乐段最多。

山歌中较复杂的结构为歌词中加了“赶句”(垛句)后形成的扩充性乐段。

“赶五句”是四句头山歌中加入“赶句”形成的,从文学上看“赶句”即“垛句”,而“赶”的意思是音乐上用快速将“垛句”用密集性节奏唱出,形成与自由节奏的抒咏性音调的夸张性对比,使歌曲具有幽默、诙谐的情趣。例《喊我的情哥吃火烧》

“穿号子”、“联八句”

三、小调P57

小调双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因有职业艺人或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的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 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及其特点 1、种类:(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 民间器乐 2、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地域性:包括语言、性格、音乐特征(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 三、民歌的价值 1、民歌具有人文价值; 2、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3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四、民歌的艺术特点 1,诗于乐的高度结合;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五、民歌的分类 按历史时期分:传统、革命、新革命等;按民歌歌词内容:劳动类、叙事类、爱

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 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现存河 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 “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射”指射箭; “御”指驾车; “书”指写字; “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第一章 1 1传统音乐是什么:是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出来的(清代以前的即可称为传统)。 2民族音乐: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就是民族音乐。 3.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4.以1840年,分为古代音乐和近现代音乐:以音乐形式分为;传统音乐和新音乐。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为:形式及风格不同,而不是创作时间的先后。 5.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6.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 7.我国民间音乐的体系分类:欧洲体系: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特点:1音的固定性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具有功能和声的意义。3节拍上均分律动的功能性。波斯--阿拉伯乐系: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特点:1乐音有条件的地带腔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没有功能和声的意义。中国乐系:包括汉族和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还包括朝鲜,日本,蒙古)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第二章 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2.民歌的功能:1教育与传承动能2人生礼仪功能3祭祀与祛邪功能4交际功能 3.民歌特点:结构短小,善于运用精炼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4.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的民间歌曲。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拍,节奏。3高亢的音高4曲式结构最常见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小调又称小曲,俗曲。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小调艺术特征:1叙事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致的音乐风格2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3曲折,多样的旋法4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三类节奏的特点:1号子音乐节奏具有律动性2山歌节奏自由,悠长3小调节奏规范、 均衡。 ●少数民族民歌中长篇叙事歌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中,习俗性民歌为数众 多,实用性强。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曲调悠长,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大。短调曲调紧凑, 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民间歌曲与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民间歌曲是其他民间音乐的基础。 第三章 ?民间舞蹈定义:在民间形成,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 地方风格。 ?民间舞蹈形式有: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在我国各民族德尔民间舞蹈中,载 歌载舞,歌舞乐三者结合更具有代表性。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 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 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 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 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 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 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以呼 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 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 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 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 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 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 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 多样。 6.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和匀称性较强。大部为单乐 段结构,或者是单乐段的扩充结构。 8.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这三个乐系的划分和世界语音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概要资料讲解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 (原始社会) 1.贾湖骨笛: ●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 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歌八阙。”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 西周: 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 一、民间歌曲 (一)民歌: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不断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法。(诗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的光辉起点) (二)民歌的地位: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民歌与一般歌曲的区别 创作方式:民歌为个体创作,一般歌曲为集体创作 创作手段:民歌为口头创作,一般歌曲为书面创作 流传方式:民歌为口头流传,一般歌曲为乐谱流传 呈示方式:民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般歌曲时代派别和创作个性 本质区别:创作者和演唱者不同 (四)民歌划分 按体裁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按题材划分为:生活歌、爱情歌、时政歌 按功能划分为:婚嫁歌、丧葬歌、酒歌 1、号子 1.号子 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劳与指挥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双重公用: 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

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 3.种类: 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 农事号子(催咚催)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4.号子的艺术特征: 1、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强 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 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5、曲式结构简朴 2、山歌 1.含义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3.一般山歌分类及地区 3.1信天游 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山西中部,代表作啊《兰花花》《脚夫调》 特征: 曲式结构方面: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反复结构,上句曲调---比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曲调---跨度不大,收拢型,旋律下行,具有叙事性、感叹性;唱词特点: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兴,下句具体叙事、抒情;旋法:双四度音调结构;音阶调式,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演唱方式:多用真声演唱,偶尔结合假声;润腔方面:使用涩滞和不圆润的音色,有股愁感和苍凉感;甩音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 3.2山曲(酸曲) 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的河曲、保德以及陕西北部府谷和神木,主要歌唱爱情内容。

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民歌就是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 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 戏曲音乐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 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 “南曲化”的演唱风格。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 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而且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传统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乐曲中第二段的音乐取材于豫剧。春龙创作的四首儿童钢琴小品《友谊之舞》《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都是采用豫剧特性音调创作而成。 粤剧。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曲调不仅潇洒典雅、韵味醇浓,而且感情细腻、荡气回肠。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卖杂货》《思春》都成功运用了粤剧音调元素。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 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朱晓宇创作的《戏曲组曲》中第二乐章《秦腔风格》小快板,主题采自于典型的秦腔唱腔。春龙创作的《丰收》《豪放的少年》同样采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二、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 王 赫 38

2020年郑州大学672中国传统音乐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2020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传统音乐》考试大纲 一、学科性质、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是以本民族固有方法、形式创造的具有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既包括历史上产生并相世沿袭的古代音乐形式和内容,也包括当代中国人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体系的规律和特点,在律制、音阶、宫调等基本乐学和乐学理论以及哲学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体系建构。 《中国传统音乐》考试大纲是对掌握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宏观的主旨把握,它要求考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相关内容和范畴进行有基本的认知并对一定内容有清楚的了解。由于中国传统音乐复杂的面貌特征,考生既要关注传统音乐的时代性,如先秦时期“钟磬乐舞”、隋唐“九部乐”“十部乐”、宋代说唱、明清戏曲音乐,也要了解传统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如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还要学习一些具有民族性的重要的音乐内容,如“花儿”“木卡姆”等。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音乐文学、音乐美学、音乐艺术管理、音乐声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钢琴教育研究、声乐教育研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等专业方向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乐谱题 三、考试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考试内容不仅考察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范畴、方法、属性等理论的掌 命题学院(盖章): 音乐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672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含参考书目清单) 第 1 页

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及改革 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更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流行音乐市场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整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音乐市场,特别是流行音乐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市场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本文作者从市场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及演出经验,通过采取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文献,与流行音乐市场业内人士交流等方式对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市场商业元素对音乐市场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寻流行音乐与市场的切合点,探寻出一条流行音乐商业化发展道路。 第一章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中国流行音乐至今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由最初的“大上海”时代,几个时期的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到今天,为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流行音乐一改往日的借鉴、模仿欧美形式的老套路,在音乐风格、演唱方式、创作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一大批带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那么,中国流行音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发展呢?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简况 流行音乐,在我国被称为“通俗音乐”,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现象。而流行音乐的形成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流行音乐的形成,深受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大发展时期。 (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时期。我国的流行音乐最早兴起于20 世纪20年代的大上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两半社会,民族、社会矛盾深重,国家处于为难之际,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观念迸发。在此大的社会背景下,西方爵士乐、拉丁音乐等各种流行音乐元素不断被中国本土音乐元素集合,形成不同类型的歌曲,并成为当时社会最为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一是以抗争、

最新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2、我国的民间音乐可分为: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3、汉族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4、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民众性、多功能性。 5、xx把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乐系: 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 6、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7、民歌的艺术特点: 首先,歌词大多通俗、xx。 其次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 材料经济、集中, 结构精练, 旋律清新流畅,易于记忆 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xx, 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8、号子具有双重功能,首先,它可以鼓舞、调节精神,组织和指挥劳动,具有实用的价值。号子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 值之间呈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关系。

9、我国汉族的劳动号子大致可分为: 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10、号子的音乐特征: 一是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二是节奏富有律动性; 三是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四是常使用领、和相结合的演出方式; 五是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的独立性不强。 11、学术界通常把汉族山歌分为 一般山歌、xx山歌和放牧山歌三大类别。 12、一般山歌分为北方山歌和南方山歌, 北方山歌包含了: xx、花儿、山曲; 南方山歌包含了: xx山歌、xx山歌。 13、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一般采用上下句呼应式的单乐 段结构,上句的音区通常开阔奔放,高亢热烈,音区跨度大,下句则一般是收拢性的乐句,歌词讲究“比喻”和“起兴”。 15、山曲大多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呈合头变尾的旋律关系,最特别的是走西口的爱情题材。 16、湖南山歌一般为五句旋律构成的“五句子歌”。

中国民歌大全

中国民歌大全: 1. 茉莉花 2. 青藏高原 3. 东方红 4. 南泥湾 5. 在那遥远的地方 6. 成都印象 7. 走西口 8. 草原之夜 9. 康定情歌 10. 你的眼神 11. 赞歌 12. 好日子 13. 摇篮曲 14. 十送红军 15. 敖包相会 16. 掀起你的盖头来 17. 阿里山的姑娘 18.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9.乌苏里船歌 20. 月光下的凤尾竹 21. 牧歌 2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3.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4. 出塞曲 25. 阿拉木汗 26. 北京的金山上 27. 北国之春 28.蒙古人 29. 小河淌水 30.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31 洪湖水浪打浪 3 2. 半个月亮爬上来 33. 新疆好 34 北风吹 35. 浏阳河 36. 友谊地久天长 37. 珠穆朗玛 38. 思乡曲 39. 蝴蝶泉边 40. 美丽的姑娘 41.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4 2. 边疆处处赛江南 43. 三十里铺 44. 九九艳阳天 45. 紫竹调 46. 谁不说俺家乡好 47. 长城谣 48.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9. 兰花花 50. 草原夜色美 51. 月亮走我也走 52. 龙船调 53. 想亲亲

54. 星星索 55. 在银色的月光下 56. 深深的海洋 57. 小白菜 58. 回娘家 59. 毕业歌 60. 凤阳花鼓 61. 黄土高坡 62. 乡恋 63. 走进西藏 64. 对花 65. 请到天涯海角来 66. 花儿与少年 67. 八月桂花遍地开 68. 采槟榔 69. 采红菱 70. 沂蒙山小调 71 渔光曲 72. 小背篓 73. 太阳岛上 74. 毛主席的光辉 75. 送情郎 76. 高天上流云 77. 森吉德玛 78. 孟姜女 79. 二月里来 80. 牡丹之歌 84. 辣妹子 85. 冰山上的雪莲 86.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87. 青春舞曲 88. 草原恋 89. 达坂城的姑娘 90. 天涯歌女 91. 下四川 92. 红豆词 93. 马儿啊你慢些走 9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95. 月牙五更 96.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97. 小放牛 98. 逛新城 99. 人说山西好风光 100.桃花红杏花白 101.亲疙蛋下河洗衣裳 102.大红公鸡毛腿腿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摘要: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没有在学校里进行系统传授,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乐理的知识是欠缺和陌生的。要使用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解释古代乐学理论。要深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声、律、调、拍、腔、谱、器、体”等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乐学宫调理论 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习和接触的课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基本乐理”。由于在我国音乐艺术类的院校里所讲授的“基本乐理”课程中,几乎都是西洋音乐的乐理知识,并不讲授中国的传统音乐乐理内容。而且,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哪一所音乐艺术院校,系统开设过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所以,我们的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比较欠缺和陌生。虽然,在西洋乐理课程中也加进了“民族调式”、“工尺谱简介”、“中国古代乐律常识”等章节内容;在中国音乐史的课程中也要触及到一些中国律学、乐学方面的问题,中国音乐史方面的老师们也要讲述一些诸如:十二律、三分损益、五度相生、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等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在我国的近现代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在学校里进行传授,因此,不要说学生,就是一些先生们对此类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是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中国音乐史课程中所讲述的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更有一带而过、不了了之的现象。所以.就是所谓的专业音乐研究者,也只有在“自修”中去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一般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也就更无从知晓中国传统音乐乐理方面 的“高深学问”。这样的状态,当然妨碍了国民对我们自己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阻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那么,出现“校正我们的耳朵”去欣赏“好听的”西洋音乐的现象,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不足为怪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都有自己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文化和传统。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意识;形成了自己对文化的追求意识和整体认识,以及创造文化气韵、意境、风骨、神貌的各种艺术手段。传统的音乐文化更是璀璨耀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一、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西曲和吴歌的异同点: 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西曲: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吴歌: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2.山歌。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北方——吆号子。南方——喊号子。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陕北——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花儿。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四川——神歌(或晨歌) 十八、信天游的概念:信天游又叫顺天游。反应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别愁绪者为多。 十九、信天游的特点: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多数是上下句结构。上句采用“比”和“兴”的手法,展开想象。下句则是具体的叙事和抒情。信天游的演唱除个别外,基本上使用真声演唱。 二十、花儿的概念:花儿又叫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为回、汉、土家、保安、藏等民族,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的生活和各个方面。。。花儿的唱法多样,有尖音唱法(假声),苍音唱法(真声),兼苍音结合(真假声并用),具有高亢、粗狂、刚健的音乐风格。花儿的曲调以“令”相称。 二十一、放牧山歌:对山歌:对山歌是放牧山歌的演唱内容之一。 二十二、对山歌在不同地区的民间称谓:湖北——战歌、测歌。四川——盘歌。浙江——抛歌。 二十三、田秧山歌在各地的不同称谓:江苏——田歌。安慰——秧歌。四川、湖北等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