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1)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

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②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

然发动战争。

③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是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原因。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2.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一方面,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

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了西欧的门户,达到了控制西

欧的目的。

3.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

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北约、华约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5.两极格局有何特点?它的形成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特点:以美苏为中心的全面对抗。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②消极影响: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

(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

(3)西欧国家认识到,要在美苏两国之间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合作,以期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2)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3)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4)二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3.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正确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2)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脱离实际,主观主义,急躁冒进,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之处

(1)内容:都涉及经济和政治领域。

(2)结果:都失败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

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

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

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

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

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

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

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

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

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

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

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

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

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

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失败原因: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1)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和民族矛盾。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4.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

大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

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

年底,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

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

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

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

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

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

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

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

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

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

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创造和发展。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

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

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

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

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使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解放,改变

了非洲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

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二战后亚非拉独立运动有哪些启示?

民族独立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增强综合国力才是

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亚非民族独立浪潮与拉丁美洲民主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亚洲和非洲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主要是捍卫国不同点

家主权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全新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成效: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7、意义及局限性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意义及局限性 (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局限性)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的战争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2.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②推动万隆会议成功召开③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2018·江苏苏州中考(改编)〕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6. 据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经济持续发展 B.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C.出现“新经济” D.经济发展衰退 7.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8.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是指( ) A.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侵略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 9.观察下图,美国经济实力处于最高峰的原因不包括 ...( ) A.重视科技 B.大力利用外援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练习题

2009届初中历史总复习要点《世界历史》九(上) 班级姓名号数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 ①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代四大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 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2、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原因: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016年中考复习必备: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框架 一、原始社会南方古猿:三四百万年 三大人种: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最早)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古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古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分封制、青铜文明 二、奴隶社会 发源地—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 2、西方文明罗马共和国:布匿之战 (海洋文明)古罗马 罗马帝国:屋大维 日本:大化改新 1、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三、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城市的兴起 罗马教廷的统治 希波战争 总结:战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1、古代文明传播罗马帝国的扩张 和平: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马可波罗来华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 文字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甲骨文—中国(商朝)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荷马史诗》—荷马—古希腊 文学 《天方夜谭》—民间故事—阿拉伯 阿基米德主要成就 科技与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四、资本主义社会

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萌芽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89年《权利法案》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2、产生确立期1787年宪法 1789年《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 资本主义俄国:1861年改革转折点 制度巩固日本:明治维新转折点 改变社会对印度——反抗:章西女王 3、发展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对中国——鸦片战争 面貌 英国宪章运动 无产阶级斗争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法国巴黎公社 美国:南北战争 4、加强巩固期: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5、强化期(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大战后的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俄国十月革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 巴黎和会 资本主义世界确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美: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德日:法西斯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部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下知识点总结 1、俄国十月革命(俄历十月)的时间:公历:1917、11 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4,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的发展, 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的凡尔赛体系,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由华盛顿会议内容构成的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华盛顿体系”。其间,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开始的国家: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罗斯福新政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

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5、主要法西斯政权 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意大利:1922 年墨索里尼执政建立最早的法西斯政权 日本: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二战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9、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1、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注:第一战场是苏德战争) 12、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 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 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1

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学习资料

九年级世界历史学习资料 精编版

九年级上册 一、人类文明的开端 1.人类的出现 一、知识览要 人类的出现: 1.正在形成的人: 起源: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形成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2.完全形成的人: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 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了。 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划分依据:根据人的体貌特征。 种类:黄种、黑种、白种人。

▲注意: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氏族社会 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本原因) 过程:先母系氏族后父系氏族。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了解:(简述奴隶社会的产生)在氏族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财产,开始贫富分化,出现了私有制,于是,为了掠夺私有财产,战争日益频繁,有了统治阶级并且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详见教材P5上方楷体字) 二、经典例题 1.父系氏族最重要的特征是( D ) A.人们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B.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C.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 D.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解析:抓住字眼:“最重要”。 2.(2011.广西南宁)古代希腊著名的大地女神盖亚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的情况( B )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解析:抓住字眼“女神”,这类题常考,还会举“雅典娜”“维纳斯”等女神。 3.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经历的社会是(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促使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D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工具的发展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劳动 解析:这里强调“古猿”。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为进化提供可能的条件,劳动才是进化的主要因素。 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知识览要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A.稳定西欧各国的政治秩序 B.援助西欧复兴发展经济 C.扭转美国在西欧的形象 D.为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2.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 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3.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敲响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丧钟。下列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 A.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1960年“非洲年”的出现 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 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

B.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 C.苏俄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 D.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 5.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材料中“苏联的崩溃”在本质上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 B.由一党制变为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C.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戈尔巴乔夫等社会主义改革失败 6.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这道柏林墙,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缩影。以下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 B.柏林墙的拆除宣告冷战局面的结束 C.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是冷战的具体表现 D.德国的分裂标志冷战的开始 7.某同学以冷战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A.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B.《联合国家宣言》文件 C.丘吉尔铁幕演说稿 D.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导读:本文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