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德育渗透的内涵.德育渗透是指教育工作者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教育对象在无意中接受.接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国内外已普遍开始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分析了德育的渗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同时,具体分析了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的原则.最后,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三点建议,具体为: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发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渗透;内涵;现状;原则

1前言

从德育角度,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孩子是不成功的.例如很多孩子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差,做题不精细,不善表达自己,依赖心理重,独占欲很强,上网成瘾,没有忧患意识;校园内偶尔能见到学生叼着香烟,一些学生穿着打扮奇形怪状,学习不用心,课堂上故意捣乱;对老师不尊敬,与同学不团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呼朋结友,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21世纪的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使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了这一过程即做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高低.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作出了要求和期望.

尽管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比如,教科书的编写、课堂教学、甚至教学评价等)都强调了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但是在现实认识上却存在着诸如简单化、舍去、甚至神秘化等问题.因此,在明确德育渗透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这一教学目标的现实条件.

2德育渗透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德育渗透这一概念没有固定的界定.那么何谓德育渗透?尽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作为一个应用越来越广的概念,我个人认为德育渗透的内涵目前似乎可以这样来界定:德育渗透是指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教育对象在无意中接受.德育渗透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着区别:两者都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但二者遵循的原则有着区别,同时后者内容更丰富且包含前者.数学教学中

德育渗透也似乎可以这样来界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

不同的学科在教学中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上,结果可能不尽相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我个人认为大约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共产主义品质.第二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三培养培养数学品质.其中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不怕困难的良好品;理性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等.

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随着教育作用的增大,发展教育事业成了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其中发展数学教育,尤其是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更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上,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及长期形成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培养爱国情怀、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良好个人品质.这些提法是对的,但是往往难以落实.

3.1德育在现行小学数学基础教育中的缺失

目前,许多国内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为确保入学率、巩固率,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关注.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念.缺乏职业道德修养,把教科书教条化,将教学变为教师照念教科书,学生照背教科书,考试照考教科书.教师变成“教书匠”,学生变成“书呆子”,把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品德问题与学习问题人为地割裂开来.一些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言行不一致,课堂上给学生讲的是一套,课下所行的又是一套.口头上大谈师德师风建设,大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后判若两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缺失德育渗透.

3.2各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在我国,1992年12月,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数学系在宁波举办了一次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会议提出了一份“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的报告,首次从知识观念层面、创造能力层面、思维品质层面及科学语言层面对我国当前数学教育内涵做出了界定,其中思维品质层面谈到“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逻辑推理方法,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创造能力层面谈到“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这里就充分地肯定了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作出了要求和期望.使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这一目标体系更具可操作性.

国际上,各国已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直接用到学校数学所教的知识将会越来越少,关键是要让

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受到现代数学思想的启迪.如德国明确规定教学目的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1989年3月,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发表了《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此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历史以及科学发展的联系,以及数学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把培养学生数学品质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日本《小学算术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的能力;法国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能严密地思考,能准确地表达”.从以上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的核心已开始从重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学习,向注重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转变.目前,在众多的书刊、文献中,在论及数学思维品质、思维过程、数学与智力发展等问题时,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德育渗透.这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4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4.1德育渗透是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数学教育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学品质来处理事情.这既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4.2 德育渗透能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时,遇到一列数,11、13、15、17、19、21、23、

()、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前面一个数加2就等于后面一个数.()里填25.讲到这里这个题目做完了,但我们可以让孩思维的脚步前进一步,请学生给这一列数来取名,并引导学生:像这样,一些数排成一列,我们给它取个名,两个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数排,有的说数列.告诉孩子们数学家统一叫他们数列.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孩子们非常高兴.接下来请孩子们继续观察这个数列的特点: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总是多2.用数学语言说是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那像这样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给它取个名,叫什么数列呢?要求孩子们在数列前面加两个字.可能有的说是相邻数列,有的说是相等数列,有的说是差等数列,再适时引导:差等两个字对了,但不是这么说的.孩子们马上说等差.我祝贺他们说对了,像这样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样一来,需要在中学才接触和学习的数学专业知识“等差数列”,在小学一年级就向孩子们渗透了.同时渗透了对于典型规律进行归纳并命名的方法.接下来,利用学生尝试计算这一列数的和的过程,向学生渗透了“高斯算法”和“小数配大数”的方法,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方法的妙用.同样的,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逆推法”、“还原法”、“假设法”、“观察比较法”,“判断推理”、“等量代换”、“对应思想”、“有序思考”、“带着符号搬家”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轻松多了.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恰当的德育渗透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

4.3 德育渗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德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如逻辑思维能力,不怕难解的数学题,不怕冗长的计算,独立思考等素养.这些品质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够更加迅速的理解,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进而有利于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要解决的问题中去.如学习2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3跟小棒,然后让学生摆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16.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讲: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讲:…….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渗透了建立模型,独立操作的教育,又学习消化了新知识.

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数学教学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附带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点,精心设计渗透方法,择机渗透,才能达到自然恰当、水乳交融的和谐效果.教师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由于缺乏研究,又急于求成,往往搞成政治口号加数学概念或公式,牵强联附会,生拉硬扯,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油水分离、倒了学生的胃口.

5.2渐近性原则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背景材料,.数学是几千年来全人类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历尽千辛万苦共同取得的财富.在整个数学科学发展长河中,数学是在人类社会变革推动之下,各国数学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背景材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近地进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对所有学生都一个标准.对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那就达到目的了.

5.3以情动人原则

人的品德与人的先天素质无关,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有日月星辰,有江河山川、花鸟草虫、社会人生、阶级政党,真、善、美、假、恶、丑,都并存于其中.教师的责任在于诱发学生心灵中昂扬向上、追求向善求美的种子,然后浇水、施肥,使之发芽、生根、破土、出苗、长高和长大.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掘和表扬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来自知识的逐渐积累,又来自对客观实践的亲自体验.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大.受不同的思想影响,就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故德育不能搞一阵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精心培养,持之以恒的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6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灵是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的劳动恰是用自己全部的心灵和智慧的阳光去陶冶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3].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则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德育渗透能实现的,而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6.1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背景材料,.数学是几千年来全人类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历尽千辛万苦共同取得的财富.在整个数学科学发展长河中,数学是在人类社会变革推动之下,各国数学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以及数学背景材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在小学数学教学应时注意:根据知识特点数学背景材料而进行渗透相应的德育;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史料进行德育渗透.

6.1.1以数学的光辉历史、科学家的光辉事迹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数学的光辉历史和科学家的光辉事迹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给学生讲讲这方面的知识.这

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将这些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平时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小作业,如周末回家收集我国数学家的资料等等,然后回学校大家一起交流.

6.1.2以丰富的数学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锤炼学生品格.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某教师用课件演示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联系百年期盼的奥运会在我国举办的大喜事来导入新课,既使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分数的初步认识> 时,某教师在巩固练习中编了一道分数趣题:“四个分数好朋友分别是21、44、73、5

3,有一天他们一起去旅游,乘车的时候列车员要求他们按次序上车,请问他们的次序该怎样排才好呢?理由是什么?” 题目刚出,学生个个抢着回答,有的说从小到大排列,理由是大人要照顾小孩,有的说从大到小排列,因为小孩要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教师因势利导给予表扬,并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 又有机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6.1.3以丰富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的学科,教材内部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一些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时,注意提示数学知识(包括概念之间、性质之间、公式之间、法则之间、定义之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分数,比和比例是几个不能混淆的概念,在剖析数量关系上,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它们之间却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算式a ÷b=3 表达了a 是b 的3 倍,这一倍数关系.转化为分数的数量关系就是a :b=3:1 b :a=1:3,在这几种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还可以转化为更多的变式.又如小学教学教材中,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知识.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将它们的这种关系提示出来.例如,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中的已知数是除法中的所求数,乘法中的所求数是除法中的已知数.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算,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算.这就足以说明乘法与除法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又如,教学认识“千米、吨”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亲自去实际中体验1 吨物品是多重、2 吨、3 吨是多重;路程1 千米、2 千米、3 千米是多远.学生获得千米、吨感性认识后,利用教材反映社会生活中常用的长度重量数据,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29 千米;又如一辆汽车载8 吨,一座桥重87 吨.经过多种角度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千米、吨”的概念,发展了他们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使他们懂得“千米、吨”的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

6.1.4在整个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品质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

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例如,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既看条件想问题,看问题找条件,又要从“量”和“率”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前者是一般方法,后者是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寓于特殊方法之中.通过长时间的、多种形式的训拣,学生对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的使用将浑然一体,思维的逻辑性必然增强.

6.2 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坐在那里学习.还可以给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时候,可以由两名同学拿着乒乓球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等.通过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使学生领悟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单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例如,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6.3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

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人格魅力是通过下面三个因素影响学生的

6.3.1师德因素

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为人师表,用自己美好的师德形象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在物欲充斥的社会中,师德质量下降,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用人的现状导致了重学识轻品行的倾向;二是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现代化教育手段日益丰富,也使一些人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品行修养已无足轻重;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文化思想呈多元化趋势,一些教师只片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忽视了品行方面的修养,忽略了肩负的历史重任;四是学校中的一些教师逐渐走向市场,过重的功利导向,渐渐淡化了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为势利而动,不为权势而屈,正直为人,教书育人.

6.3.2师能因素

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师能期望值很高,学生更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衡量着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因此,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更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建立起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相适应的知识框架.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6.3.3教学风格因素

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学风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艺术风格.它反映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个性特点.教师由于生活阅历、文化知识、道德素养、专业理论、个性特征、理想追求的不同,在处理教材,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教学风格.

比如[4]理智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大多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

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大多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自然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大多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幽默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大多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技巧型教学风格的教师讲课大多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结束语

总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小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真正提高了品德,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可用之才,是每个数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努力而为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融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王林全,C.A.Mcgehe.中、美两国中学生数学观的调查分析[J].数学通报,1993,(7)

[3].张奠宙,柴俊.欣赏数学的真善美[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

[4].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01-4

[5].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2001,(4):2.

[6].汤云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7].于滢.德育教学工作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8].蒙台梭利,烨子/ 编译.《蒙台梭利与中国孩子的教育》[M].新华出版社,2002,(4).

[9].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J].数学教育学报,1994,3(1):3-8.

[10].徐利治,郑毓信.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 J] .数学教育学报,2004,(2) .

[11].单螬,喻平.对我国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4-8.

[12].黄光荣.对数学本质的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2,ll(2):21-23.

[13].巩子坤,宋乃庆.数学优秀生培养中需明确的几个观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61-62

[14].严士健.面向2l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64

[15].张孝达.数学教育50年[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74-391

[16].段瑞伦.关子小掌数学教育的思考[J] , 陕西教育报,2010,7-8

[17].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作为《数学教育研究导引》的“代前言”.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1-18

[18].孩子们的数学理解(11-16岁)第八章:代数.《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第二版.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34-354

[19]张春红.浅谈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园地,2008.220-221

[20]Kilpatrick, Jeremy (EDT)/ Swafford, Jane (EDT)/ Fi.Adding it up[M].Natl Academy Pr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凤冈县花坪中学付德生 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是使学习现生从事祖国建设和学习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我国成为科技强国而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如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德育有机结合的实例,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阅读与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自古以来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谊,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摘要】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渗透;幼儿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一、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二、结合活动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三、重视教育环境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数学学科渗透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机,甚至赌博等。要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等观点。又如在讲授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

案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案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 渗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范丽君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上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把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个游戏,让他们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了学习目的教育。又如在学习探究销售盈亏问题:某商店在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亏不损?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亏损8元,通过此例,学生大开眼界,感到经商大有学问,经商也离不开数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有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窗花、蝴蝶、等图片。它的内容贴近生活,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原来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那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及精致美观的窗花上面还是我们要学习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无处不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欣赏现实世界中与轴对称

图形有关的图案,教师可适时引导,比如:“同学们,你们看蝴蝶多么漂亮啊!它们最美的是两支翅膀,两支翅膀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使学生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还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如舞台艺术,以兴异引,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艺术表演中来并乐在其中,忘我学习,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五日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1766117.html,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作者:薛艳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9期 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在幼儿园阶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和谦让,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身边的人,向周围的人和世界播撒自己的善意,这些需要老师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幼儿。 幼儿园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活动 在我们所用的教材之中就有很多非常好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老师要学会挖掘和使用。例如,教材上就有关于祖国首都、天安门、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幼儿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激励幼儿建立起内在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这种情感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另外,每一年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这样一些传统节日教材上一般也会根据时间有所设置,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进度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再配合幼儿园的一些特色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大家在一起游戏合作等的快乐,明白团结的含义和价值,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教材上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设计的非常细致,可以渗透到日常的娱乐活动中,例如室外活动的时候玩滑梯的规则,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自觉遵守,有的却相反,遵守了会怎样,不遵守又会怎样?启发幼儿去思考这些问题,让他们自觉的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做一个文明懂秩序的社会人,建立起做一个文明人的自豪感。道德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去体验,从体验中感悟到正确的信念,进而落实到幼儿今后的行为中。这才是道德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 二、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全面开展对幼儿的德育渗透活动 德育不是理论的宣讲和规则的灌输,是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自然渗透开展的,让幼儿不知不觉就学习到了,模仿到了,言传身教,重点还是在身教上,老师说的再对,家长不那么认为,只会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造成阻碍,所以,将家庭联合尽量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 长辈对幼儿身心的健康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些、更多些。孩子的模仿是最快的,尤其是对小表哥、小表姐们的模仿更是惟妙惟肖,一开始大人还觉得好玩,但是天长日久,沉淀就会产生。所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园一致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该怎么避免父母作用呢?及时与家长沟通是很重要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也存在一些违法道德秩序的行为,幼儿为何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意识,是不是家里面有人观点相反。为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可以定期为家长举办一些教育沙龙,让家长可以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帮助他们一起共同为幼儿的健康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重视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关键词:德育渗透运用数学史料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挖掘德育素材紧密联系实际提供数学欣赏提倡竞争合作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的教育。 1.初中数学充满物质的观点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初中数学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中学数学中充满着对立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年4月――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二)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三、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 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让语文学科教学中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英语教师应学会研究学生的性格牲,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如何在教好书的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我在教学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浏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的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

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论文 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 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体悟践行。在此思考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这类体验式活动,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交流,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一、自主设计活动 有时候我们想要达到特定的目的,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动来承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计新活动。设计新活动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开症结才能解决问题;第二,找到合适的承载形式或承载工具作为突破口。 开学第一周,学生们很努力地参与军训会操比赛,却没有在比赛中胜出,沮丧、郁闷、不公平感笼罩全班。如何帮助学生认清现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动力?

我难以找到现成的活动,语言的劝慰又显得苍白。于是,整个周末我都在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思考中,两个关键点一直在头脑中闪烁:“没获胜”“不公平”。因为我们在评选中“没获胜”,于是抱怨评委“不公平”。于是问题的“症结”是对“获胜”和“公平”的看法。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做评委就一定能选出最好的吗?就一定能做到公平公正吗?根据这两个关键词,我设计了“评选最美黄豆”的活动: 活动案例: “评选最美黄豆” (1)准备一小碗黄豆。 (2)找到几个好朋友,让他们取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黄豆”,放到一起做比较,再看谁选的黄豆最漂亮。 结果:纷纷反映没法比较,因为无法判断哪个黄豆更漂亮,哪个黄豆不漂亮,感觉游戏很没意思。 可见,这个活动设计并不成功,虽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承载工具(黄豆的漂亮程度不具有可对比性)。于是,第二个思考就出现了:什么样的承载工具才能承载“优秀”这一比较性的意象?既然涉及比较,可以是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比粗细等。这样一来,另外一个灵感就冒了出来:比较线段的长短,既客观,又容易操作。根据这一灵感,我设计了“请你做评委”的活动: 活动案例:“请你做评委”

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德育是搞好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目标与需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甚至于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渗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遵循英语教学规律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良好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构建和谐健康课堂 在教育实际中,有的教师养成了随意“教训”(其实就是体罚或

者变相体罚)学生的习惯。或许这一切都源于“老师教训学生是为学生好”的初衷,但学生也同教师一样,渴望自由和平等,渴望受到尊重。的确也是这样,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也要尊重学生,包括对他们的人格的尊重。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学生仅仅当成学生,而首先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真正地做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就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只有达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才能接受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成了顺水推舟之事。 二、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英语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优势,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去挖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德育教育便能在英语课堂中和谐进行,英语课堂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一)精心组织例句 在进行词汇、句型、语法教学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3篇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3篇 (1828字)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

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精于创设利于德育渗透的情境。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学习有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安排好学生演员,扮成正数、零和负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在愉快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手段,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