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郦道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地理学家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6.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9.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10.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11.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1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何作用?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三峡》郦道元

阅读《三峡》文段,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是北地理学家郦道元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7.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2分,侧面描写手法1分,作用1分,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

9.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1.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何作用?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寂静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三峡

1、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北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该书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对研究我国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è)嶂(zhàng)曦(xī)月

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绿潭

漱(shù)属(zhǔ)引绝巘(yǎn)

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自(在)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

自非(除非) 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

奔(动词作名,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比不上)

漱(冲荡) 属(连续) 引(延长)

响(回声)

6、一字多义

绝:沿溯阻绝 (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消失)

7、翻译下列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徐非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中一片清寒肃杀。

8、根据文章容填空。

(1)写夏水的句子:

A、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写水流湍急的句子: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由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侧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10、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风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11.(1)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分别从文中找出文中写山和水的句子,并分别概括他们的特点。

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特点:长多(绵亘)陡高峻……

水: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

特点: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特点:摇曳多姿,美丽清幽

冬: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特点:悲寂凄凉

12、三峡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修建水利的理想之地,请从文中找出适宜修建水利工程的理由(至少两条),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写出文中印证的语句。

(1)水流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或: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3、推想三峡工程完工后,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将有哪些变化。

连绵的高耸入云的山峰变成了无数的岛屿,三个一群,五个一组,静卧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把把从天洒落的碧玉翡翠,与湖水相映成趣。驾一叶扁舟,荡漾在如丝绸般凝滑的波纹上,穿梭在玲珑剔透的岛屿间,犹如进入一轴大山水的长卷,水面当然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岛屿们晓迎晨风,晚送夕阳,既然有山的神韵,该是蔚然挺秀,杂树葱茏。神游高峡平湖,交通畅达,急流不再,眺望眼前的宽阔壮美,畅想昔日的雄浑激荡,是何等闲情逸致?

1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7.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何作用?

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寂静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阻断,隔断;有的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 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译文: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带有春冬的气息。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三峡》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三峡》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15分)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声泪沾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没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出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2.写景要抓住最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 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ū)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 [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案: 二115分) 9.(1)分江口时联”(空障,缺口),(2)中上(漫上) (3)逆流而上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⑵虽乘奔御风⑶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 1.⑴s ⑵y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2.⑴太阳与月亮⑵即使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每要点1分) 6.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共4分每要点2分)

三峡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 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甲】(《三峡》) 【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苏教版七上第19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沿溯.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广西崇左市】三、(二)古文阅读(10分)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ft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 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ft。这是诗人李 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ft水纡曲②,而两岸高ft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 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ft谷传响,泠泠不绝。”所

谓三峡,此其一也。ft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ft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8.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10.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三)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ft,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ft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ft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8分) 1.译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二、阅读《三峡》,完成11-15题。(10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间千二百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23、根据语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良多趣味(真,实在) C、林寒涧肃(严肃) D、或王命急宣(或者) 2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三峡》《水经注·江水》比较阅读

《三峡》《水经注·江水》比较阅读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 沿溯阻绝 (2)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有的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2)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答: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11、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12、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3.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三峡》比较阅读与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 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 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 5.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闻峡中水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 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 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一句的含义。 一.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学生)

《三峡》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 (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

了钱塘江潮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二、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15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全品中考网 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6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郦道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地理学家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6.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9.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 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 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 一、阅读《三峡》,完成7 —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属:_ 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 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奔: ___________________ 1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 ?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 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岀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 7 .请用7"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三峡比较阅读

三峡比较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①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②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对着,面对)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④。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⑤,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⑥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苏轼/文,节选自《放鹤亭记》) [注释]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低矮的城郭 ) B. 属引凄异( 延长 )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早晨 ) D.故名之曰“放鹤亭” ( 命名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每至/晴初/霜旦 B. 水/及其半扉 C.自/三峡/七百里中 D. 故名/之/曰/“放鹤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4.甲、乙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同之处,请举两例加以说明。(3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 5.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2)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三峡》、《游大理日记》比较阅读

《三峡》、《游大理日记》比较阅读 【沈阳卷】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派:量词。界:隔断。清碧:溪水名。下流:河流的下游。蹑:踩、踏。穹:隆起。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渡一溪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案】9.(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10.B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13.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三峡-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三峡》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枣阳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毫无 2、阙:通“缺”,缺口 3、夜分:半夜 4、亭午:正午 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夏水襄陵:上 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8、不以疾也:快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0、素湍:白色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12、绝巘:极高的山峰。13、飞漱期间:急流冲荡。..... 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5、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zh ǔ):动词,连接。引:延 长。..17、是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18、挐:通“桡”,撑(船)。19、拥毳衣炉火:用毛皮制成的衣服。..20、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 样子。21、上下一白:全白。..22、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23、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24、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 1、2004南京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 【甲文】《三峡》原文略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天大水涨上了之上。襄,上。陵,大的,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 江陵:今湖北省。 奔:奔驰的快马。:驾风。 以:认为 素湍:湍:急流的水。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绝,停止,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奉节一带。 沾:打湿。 :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 : 1、或王命急宣(:有时;今义:常用于的) 2、至于(: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 1、虽,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传响(,在空荡的山谷里) 一词多义: 1绝 *(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乙文1.)(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