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wom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美)维曼(Wimmer, R. D.),(美)多米尼克(Dominck,J. R.,著;金兼斌等译.

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书名原文: Mass Mea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第一章科学和研究

研究过程

『一个典型的研究过程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

1,选定某个问题;

2.对已有的研究和理论(如果相关的话)进行评述

3,提出研究假设或研究问题;

4,决定一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5,搜集相关数据;

6.分析和解释结果;

7.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8.对研究进行重复(如果必要的话)。

决定选题的恰当性

问题1,选题是否太大?

问题2:这个问题真的是可以加以研究的吗?

问题3:数据能分析吗?

问题4:这个问题重要吗?

问题5:研究结果能够推广吗?

问题6:做这个研究需要的花费和时间如何?

问题7: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合适吗?

问题8:可能会对被研究者造成任何伤害吗?

内部效度

1.历史研究期间发生的各种事件会对被研究者的态、意见和行为产生影响。

2.成熟被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饥饿、疲惫或者变老都可能影响他们在研究中所作出的反应。

3,检测检测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工艺,尤其是当被试者接受类似的前测和后测时。前测可能使被试者对有关材料比较敏感,从而不管被施加何种刺激,都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后测分数。当两种场景都用同样的检测时,尤其如此。被试者很快懂得该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去预测研究者的要求。为了防止这类检测影响,前测和后测要有所不同。或者不对被试者进行前测,代之以测试其在某一变量或某组变量上的相似性(同一性)。

4.测量工具有时也称工具老化,指研究工具或方法在研究期间恶化。

5.统计回归那些在某次测试中得分很高或很低的人,在其后的测试中,往往能回归到样本或总体的均值附近。通常-偏离者(那些前测成绩远高于均值的人)会被挑出来做进一步测试或评估。

6.实验丧失率所有研究都可能出现研究对象由干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退出研究的情况。7.样本选择大多数研究设计比较两组或更多组被试者,以确定在因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这些组必须随机抽取,并需要测试其同质性,以确保结果并非由于所用样本类别的差异。8.需求特点需求特点一词用以描述被研究者对实验情景的反应。Orne (1969)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被试者对实验目的的了解,可能成为其行为的单一决定因素;即那些认识到研究目

的为何的被试者可能只提供对研究者而言“好”的数据。

9.实验者偏见偏见的出现可能由于观察中的错误,数据记录时的差错,数学运算出错,以及解释不当等引起。

lO.评价恐惧它强调被试者基本上是害怕受到测试或检测的。

11。因果时序实验的组织可能在数据收集和解释方面产生问题。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即实验者的结果不是由于刺激变量(自变量)引起,而是团变量的影响斫致。

12.刺激的扩散或模仿当被试者一天内或几天里参加多次实验,或者一组被试者一个接一个参加实验,被试者有机会和其他人讨论研究项目,从而影响研究结果饷正确性。

13.补偿有时,那些和控制组(没有受到实验处理的人)打交道的入可能不知不觉地对该组人另眼看待,因为该组人“被剥夺了”某些东西。

14.补偿性竞争在某些情况下,那些知道自己是在控制组的被试者可能工作加倍努力或者表现优异,以想超过实验组。

15.士气消沉控制组的人由于未能被分到实验组而可能基本上对研究不再感兴趣。

外部效度

大多数为防止外部无效性所采取的步骤都和样本选择相关。

1,采用随机样本。

2。采用异质化样本,并且重复研究几次。

3.从所拟推广应用的总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本章对研究过程作了描述,涉及到研究选题的确定和设计。我们建议,研究者在进行选题时应该考虑多种渠道,包括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批判性分析。随着经验的积累,选题及其随后的工作自然会变得容易些。刚刚从事研究的新手尤其应该注意借鉴已有的材料。你应该注意不要使自己的研究题目太泛太大,而应该尽量从中逸具体而可操作的研究子题。研究者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处理和解释,最后把研究结果清晰简明的呈现出来。

本章还强调,无论是单个的调查还是其他研究方法,其结身只是实际可能存在的情形的一种显示。在研究者作出支持某个研究问题或假设的结湔,研究应该进行多次重复,以排除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必须时刻意识到各种可能导致虚假结论的潜在因素。这方面影响实验的各种现象实际上是研究内部效度的威胁所在。只有当其他不同的或者可选假设情形被排除以后,研究者才能说,某种刺激在产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别方面是有影响的。对研究结果的好的解释是,它能够把中间变量排除在外;它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其他解释。不过,即使做到了这样,一个研究的结果也只能被看对实际情形的一种显现而已。对理论或假设的支持必须仰赖多个其他研究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另外,一个研究想要对人们理解大众媒介有所帮助,其结论必须能够推广到研究群体书外更广大出人群。采用随机抽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的这种外部效度。

第二章研究要素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使其系统地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被观察的,并且它们的值是应该随自变量的结果而变化。换句话说,因变量正是研究者想要懈释的。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只包括有限的值,这些值不能被进一步细分。连续变量可以取任何值(包括分数),

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单位。

研究者经常希望控制某些变量以消除不必要的影响,这些控制变量被用于确认研究结果归因干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原因。

专门的等级量表

瑟氏量表瑟氏量表也称为等距量表,这是缘于其测量技术而言的。它的典型应用就是对给定概念~态度的测量。要设计瑟氏量表,研究者首先要收集大量的与所要测量的概念相胨述(瑟氏建议至少要l∞个)。然后,评判者依据一个11点(类别>量表来评怙这些陈述,其中每个类别都表示对这个概念不同的喜好程度。接着,根据各评判者评分的平均数与中位数将各个题项分盈一,并平均地从这个范围中选出20-“30个题项组成一份问卷。对这些题顼,受访者可以用“同意,或“不同意”回答。然后,把这个量表发给一个受访者样本,受访者的分数通过计算其同意这个题项的平均数或中位数值脏。一个入如果对所有题项都回答不同意,其得分为零。

古特曼量表古特曼量表也称为量图分析,它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即各个题项可以沿一个连续统(continuum)排列,某个入同意一个题项或觉得可以接受一个题项,他也将同意或者接受所有其他含义更不极端的题项。例如,这里有一假想的包括四个题项的古特曼量表:1,不雅电视节目有害于社会。

2 .孩子不应被允许看不雅节且。

3.电视台管理者不应允许他们的台里播出不雅节目。

4.政府应该禁止电视台播出不雅节目。

推测起来,同意陈述4的人可能乜同意1 ~ 3的陈述。

利克特量表也许大众媒介研究中最常用的量表要属利克特量表,它也被称为加总量表。围绕某个主题,设计大量相关的陈述,受访者可以表达对陈述的意见,比如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或者非常不同意。每个回答选项有一定权重,每个人对所有题项的答案加起来生成这个主题的一个得分。

语义差异量表用于测量对某个个体而言,一个题项的意义。研究表明,语义差异量表可测量活动、效能和评价这三个一般因素。传播研究者迅速将语义差异量表中的评价维度用于态度的测量上。这个方法时,将一个名称或概念放到有7个尺度且两端是两极化态度的一系列量表顶上。

了解实证研究需要具备概念、构念、变量和测量等基础知识。概念总结相关的观察,表达抽象的观念,这种抽象来自对具体现象的总结提炼。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设,而后盖只是用于构建理论。概念组合而成构念,也用于构建理论。

变量是指可以取一个或多个不同数值的现象或事件。自变量是被研究者控制的,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试图解释的。所有的变量都是通过操作化定义与可观察的世界发生关联。研者经常使用量表来测量复杂的变量。大众媒介研究中常用的量表有瑟氏、古特曼、利克特和语义差异量表。

测量是根据一定规则将物体、事件或性质用数字来表示。测量的四种水平是: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测量在应用时必须既有信度又有效度。

第三章研究伦理

伦理原则

第一,自主性原则,即自我抉择,源自于绝对准则。

社会科学研究中第二个重要的伦理原则是无害原则,也就是不应该故意伤害别人。

第三个就是仁义原则,通常被认为与无害原则相辅相成。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承担去除现存伤害和给予他人好处的积极责任。

第四个伦理原则是公正性原则,与前述的道义理论和目的理论都相关。这一准则的基本点是:在相关方面平等的入应该(在这方面)被平等地对待。

第四章抽样

概率样本和非概率样本

采用概率样本还是非概率样本,需要考虑四个问题:

研究目的有些研究并非想要把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而是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或为设寸问卷或测量工具收集探索性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非概率样本通常是合适的。

成本与价值样本应该尽量用最小的投入产生尽可能大的价值。如果获得一个概率样本的成本相对于所收集信息的种类和质量而言过高,则非概率样本也许是一个选择。

时间限制在许多情况下,研究者需要在资助机构、管理要求或出版要求等所限定的时间内收集基本信息。由于概率抽样大多比较费时,非概率样本也许暂时能够满足需要。

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在初级研究或试点研究中,误差控制并不是首要的问题,这时,非概率样本常常也是合适的。

概率样本的种类

简单随机抽样

优点

L.不需要对总体情况有详细了解。

2,具有较好的外部有效性。

3.获得有代表性群体比较容易。

4.消除了分层误差的可能性。

缺点

L.必须得到总体的名录。

2.并非总能得到有代表性的样本。

3,比起其他方法,这一方法成本较高。

等距抽样

优点

1.选取容易。

2.比起简单随机抽样,选取过程更正确。

3.抽样成本低。

缺点

l-必须得到总体的名录。

2.周期性问题可能导致偏差。

分层抽样

优点

L.确保有关变量的代表性。

2 .能够和其他总体进行比较。

3.从相对同质的群体中进行抽样。

4.降低了抽样误差。

缺点

I*需要在抽样前对总体情况有所了解。

2.抽样过程费时、费钱。

3.如果分层不当,在些层级可能没有样本。

4.定义层级的的变量可能不相关。

整群抽样

优点

L,只需列举总体中的一部分即可。

2.如果群集定义得当,抽样成本能欠欠降低。

3,能够估计群集参量并和总体参量进行比较。

缺点

L.会导致抽样误差。

2.群集可能对总体不具代表性。

3.每个个体或抽样单元必须纳入某个群集中。

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抽样误差涉及两个概念;置信度和置信区间。傲完研究项目,研究者要估计研究结果的正确度-即以一定程度的自信指出实际结果位于某一特定区间之内。比方说,一个研究者可以说,他有95%的把握(置信度)确定,他的发现一一即50 %的被访者把MTV列为他们最喜欢的有线频道一与总体入群中选择MTV为其最喜欢有线频道的真实百分比相比, 差距在±5%(置信区间)之内。

第五章质化研究方法

分析技巧

质化数据分析中有很多技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两种最流行的分析技巧:持续比较技巧和分析归纳技巧。

一般来说,持续比较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把事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对分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修正。

3.寻找不同类别间的关系和主题。

4.简化数据并把它们整合为一连贯的理论构架。

分析归纳技巧融合了假设构建和数据分析两个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1.界定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并建立一个假设。

2.研究一个案例以确定你的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假设不成立,重新构建假设。

3 .研究其他案例直到假设已经相对比较精确。

4*寻找可能不支持假设的“反面案例”,进一步修正假设。

5.重复第4步直到假设被充分验证。

如何提高一个质化研究项目的可信性。他们总结出了四种方法:

L,数据收集的方法多样化这一因素类似于第二章中讨论的三角验证。同时使用访谈、实

地观察和现存文件分析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样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2.检查追踪这一因素从本质上来说是保持原始数据的亦久记录,它在数据分析,研究者对数据进行注释等过程中都可以用到。检查追踪使他人可以洞悉研究者工作过程中思想发展的历程,使他们能够评估研究获得结论的精确程度。

3.被研究者核实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阅读研究记录和研究结论,让他们判断研究者是否精确描述了他们所说的一切。

4 .研究团队核实这一方法假设在描述和解释数据时团队成员彼此坦诚相待。其他人员被要求观察整个过程并针对可能的偏差或误解提出问题。

三种主要的分析策略。模式匹配、解释构建和时间序列分析,虽然它们未必适用于所有案例研究,但是却仍不失一定的指导意义。模式匹配策略指一种基于实证的模式,与一种或多种预测的模式进行比较。解释构建策略指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论述现象发生的原因,绘出对研究案例的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策略指研究者试图把案例研究得到的一系列的数据点与理论上得到的某种趋势相比较,或者与另一种可能的趋势相比较。

大众媒介研究受到研究范式的影响,因为研究范式指引着研究人员的工作。本章讨论了实证主义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之间的差异。实证主义研究通常采用量化方法,解释性研究通常采用质化方法。我们探讨了四类主要的质化研究技巧;实地焦则组访谈、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

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研究现象的一种方法。研究人员在研究迂程中可以作为纯粹的观察者,也可以作为参与者展开观察研究。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它可以用来构造假设、获取初始数据,或者研究那些可能无法接近的群体。实地观察最大的不足在于很难获得较高的外部有效性。

焦点小组,也叫焦点小组访谈,可以用来收集研究的原始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研究问题的质化数据。焦点小组法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的简易性和深入性。这种方法的不足主要包括:焦点小组访谈收集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持人的技巧和水平;焦点小组访谈通常只能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补充,因为它仅仅能够提供质化数据而不是量化数据。

深度访谈可用丁针对小容量样本收集细致入微的信息。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这是深度访谈的根本优点。但是由于深度访谈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的小样本,因此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足成为深度访谈的一大缺陷。采访者的偏见也是深度访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某一问题从尽可能多的数据来源中采集数据。当研究人员试图解释或理解某一现象时,案例研究方法非常有用。案例研究的包括:缺乏严谨的科学逻辑;时间成本过高;收集的数据普适性不强等。

质化研究报告应该由如下部分组成:引言、方法、结论、实例和讨论。

第六章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的使用

(描述传播内容)

\近来,有部分研究针对一个或多个时间点上媒介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内容分析作为一种传统的、描述性的研究方式:回答了“现实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

检验对信息特征的假设

}相当一部分内容分析试图在信息源的特征与获得的信息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把媒介内容与现实世界相比较

《许多内容分析发现媒介对某一类群体、现象、特征、任务的描述是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矛盾的,因此有必要讨论媒介报道和现实情况一致的问题。

评估社会中特定群体的形象

『一度有很多内容分析集中研究某一弱势群体或著名群体的媒介形象。在很多实例中,这样的研究主要用来评估针对这些群体媒介政策的改变,推断群体改善形象这一要求的反应,或者仅仅是记录社会趋势。>

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组成部分

‘把内容分析作为效果研究的第一步,这种做法相对比较新颖。著名的研究实例是教化分析,该研究通过系统的程序记录了媒介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和选题,与之平行的是对观众的研究,分析这些信息和选题是否使得那些沉溺于电视的观众产生了相似的态度和看法。

内容分析的步骤

L,阐明研究问题或假设。

2.界定研究总体。

3,从总体中选择合适的样本。

4,选择和定义分析单位。

5.构建用以分析的内容类别。

6,建立量化系统。

7.培训编码人员并进行试点研究。

8.根据已有的定义对内容进行编码。

9.分析采集到的数据。

10.得出结论并寻求启发。

第七章调查研究

~般准则

在我们探讨调杳研究中的问题类型之前,先给出一些问题表述的准则。

L.问题表达必须清楚

2.问题尽量简短

3,谨记研究的目的

4,不要一题多问

5*避免带有偏见性的措辞

6 *避免引导性问题

7.不要设计过干琐细的问题

8.除非是绝对必要,尽量避免提出可能引起尴尬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一种重要而有用的数据采集方法。调查研究也是媒介研究中最为广泛运甩的方法之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的灵活性。调查研究需要一系列步骤。研究者需要决定是采用描述方法还是采用分析方法;定义研究的目的;回顾相关领域的有关文献;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方法和样本}分析和解释数据;最后决定是否发表或传播研究结果。这些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但是所有这些步骤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

为了达到调查研究过程中这些步骤和谐有序,研究者应该进行一次或多次试点研究以发现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试点研究节约了时间和资金,何时也有助干维持研究者出士气,因为它发现了可能使得整个研究徒劳无功的漏洞。

问卷设计是任何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步骤。本章列举了一此实例,展现了如何利用一个问题或访谈方法得到应答者的回答。问卷设计的目标是要避免回答问卷讨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问题的用词、长度、语气、顺序等因素都会影响应答者的回答。研究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必须极度小心,保证问题的中立性。为了获得可旷受的应答率,研究者应考虑采用激励手段、在问卷发放前通知调查对象,以及使得调查问卷个性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研究者在报告调查结果时应该提到应答率。

最后,研究者必须从四种最基本的方法:邮寄问卷、电话访谈、个人访谈和群体管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调查研究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者可用的时间,以及研究可以支配的资金。今后,调查研究者将较少采用面对面访谈而较多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谈。

第八章纵向研究

代群分析

(首先,单纯由年龄增长和成熟所导致的影响称为年龄效应。,其次,与某一特定代群成员相关的影响称为代群效应。最后,与某一特定时点相关的影响称为时点效应。

特殊小组设计

开发了一种称为回顾式小组的研究设计方案。这一方法要求被试回顾他们从前的教育、从业,或者闽述他们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这些要素将同后来实测的变量数据惊醒比较,从而即刻生成一个纵向研究的样本数据。

I追溯式小组设计在当前选择一个截面样本,然后利用先前的档案数据,与当前新获得的数据一起构成纵向研究的样本。

(跟随式小组设计首先选择一项前人完成的截面数据研究,然后跟踪观察所有可能的分析对象。

在纵向研究中结合使用量化数据和质化数据

事实上,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一项长期的研究项目中将量化数据和质化数据结合起来考察。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每个阶段的测量中选取较小的样本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这些抽取出来的被试可以迸一步参与小组座谈和深度访谈。

纵向研究需要在不同的时点收集数据。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是趋势研究、代群分析和小组数据研究。趋势研究是在不同的时点向不同的被试询问同样的问题;代群分析侧重于在两个或多个时点测量样本的某些特性的变化,构成样本的成员通常具有某些共性特征(通常是某一个年龄段)。在小组数据研究中,同一个被试至少要参与两次测量。小组数据研究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帮助研究者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次序,几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完成这一任务。

第九章实验研究

实施一项实验一般遵循以下八个步骤。

1,选择环境许多实验在实验室里或者在研究者的直接控制下进行得最好;另一些实验则在自然的环境下开展得最好,几乎不需要要研究者对实验环境的操控。

2。选择实验设计方案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取决于研究的主题、假设的性质、要操控或测量的变量的类型、被试的可用性以及可用资源的数量,等等。

3,使变量可操作化在实验方法中,自变量通常由针对它们的操作来实现操作性定义;因

变量则一般通过构造量表或者建立对行为的分类规则来定义。

(4.决定如何操控自变量要操控自变量,需要预先开发一套特定的指令、实验事件和外部刺激,并向被试说明。有两种操控类型:直接操控和分阶段操控。

在直接操控性的实验中,书面材料、口头指令或者其他指示全部配发给被试。

在分阶段操控的实验中,研究者通过设置某些特定的事件和情境来操控自变量。

5.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并指派适当的被试为了保证外部有效件,被试应当从研究所关注的总体中随机地挑选。

6,开展试点研究使用少量样本进行尝试性研究可以预先揭示问题,帮助研究者找出实验操控步骤中的纰漏,以保证针对自变量的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7。实施实验在检验操控步骤并排除错误之后,就开始了数据收集的主要阶段。面向个人或者小组的操控步骤均可以开始实施。

8,分析和阐释实验结果在这一步,研究者将针对因变量的测量分值列在表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研究者必须阐明研究结果的含义,这是许多实验研究中最困难的任务了。

对干扰性变量的控制

≮研究者如何保证不同的实验组别是等同的呢?有三种主要的方法:随机指派、匹配法,以及在实验设计中加入干扰性变量。

随机指派

消除外部变量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随机指派:将被试随机的编入任何一个实验分组中。随机指派意味着每个被试都同样的几率被编入任何一个实验分组。

匹配法

另外一种控制干扰性变量影响的方法是匹配法,即根据那些与因变量相关的特性对被试进行分组。有两种主要的匹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一致性匹配一即保证各个实验分组就某一变量的一致性。二种方法是配对法。这一方法要求,被指派给不同实验分组的被试具有相似的特征。

在设计中加入干扰性变量

要控制干扰性变量在实验中的影响,提高实验的敏感度,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实验设计中加入干扰性变量。

第十章统计分析入门

描述统计

数据分布

作为让这些数据变得更易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以频数分布的方式加以处理。频数分布是一张按照得分的大小排列不同分数的出现频数的表。

归纳统计

归纳统计通过测量两种基本的分布趋势即中心趋势和发散或变化趋势,使得数据更易解读。中心趋势中心趋势统计量回答的问题是,变量的典型值是多少?这些统计量通过给出一个能概括整个分布特征的单一数字,提供一个分布中数字的分组信息。

每个分布都包含三个特征数。一个是众数,即分布中出现最频繁的数。

第二个归纳统计量是中位数,它是一个分布的中点一一一半数值比它大,一半数值比它小。第三个中心趋势统计量是均值,均值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

离散性第二类描述统计量用于测量离散性或变异性。

测量离散性的三个统计量是范围、方差和标准偏差。有些统计学家还会包括第四个测量一一离差平方和。

最简单的是范围,一个数据分布中最大数值和最小数值之间的差距。

(第二个统计量是方差。方差是一个数学指标,反映数据偏离或不同于均值的程度。小的方差说明分布中的数值大多分布于均值附近——即数值很接近;大的方差则说明数据比较发散。因此,方差和数据的发散或差别程度是直接成比例的。要计算一个分布的方差,首先从每个数值中减去均值,得到每个数值的偏差值;然后把这些偏差值平方后相加,相加结果除以N 一l 。

要得到和原始数值同样的量纲表示的离散性测量,我们有必要采用方差的平方根,这个量,就被称为标准偏差。

正态曲线出重要性在干,大众媒介研究中所遇到的很多变量都是呈正态分布的,或者基本是正态的,微小的偏离可以忽略不管。

样本分布

抽样分布是一个统计量所有可能的取值的概率分布,这些可能的取值通过从一个特定总体中抽取某一大小的所有可能样本而得到。

数据转换

大多数非正态分布是由偏离值造成的。当出现这种不规则数值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转换以获得正态性。基本上,数据转换涉及到对每一个数值的某些数学调整,从而使得偏离值比较靠近均值。为此可能会对每个值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或者甚至对所有数取平方根或者对数值。

第十一章假设检验

假设的好处

为研究提供方向;

排除“试一下一出错”类研究;

有助于消除中间变量或干涉变量;

允许对变量进行量化设计。

好假设的标准

与现有知识相称

逻辑一致性

简练

可检验性

第十二章基本统计方法

非参数统计

卡方适合度检验

卡方(X 2)是一个表示期望值和观察值之间关系的值,其计算公式为:X 2=∑E E O i

2i i -)

其中,Oi 是观察值,而Ei 是期望值。这意味着每个期望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异必须平方后

再除以期望值,这些商的和就是这些销量的卡方。

卡方值一旦知道后,适合度检验将决定这个值是否直是否代表频次上的显著差别。为此,需要知道两个值。第一个是概率程度或显著度,这由研究者事先,第二个是所谓的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df),是任何一次检验中,在取值上能自由变化的数值个数。比如,如果我们有三个未知值(x,y 和z),满足z 十y 十Z = 10,则这三个未知数有两个自由度:三个变量中任何两个可以随意指定数值而不会影响总数10。但同时第三个变量的值也就被框定了。在适合度检验中,自由度以K 一1表示,这里K 是类别数目。接下来,需要查卡方显著性表.这些表按照概率水平和自由度排列。如果所计算的卡方值等于或超过在表中找到的值,观察值中的差异认为是在事先设定的α水平下统计显著的;如果计算得到的卡方值小于表中结果不显著。

相依表分析

另外一种在大众媒介研究中所使用的非参数统计方法是相依表分析,通常被称为交叉表。交叉表分析是适合度检验的一种延伸。基本的差别是,在交叉表中,可以同时检验两个或更多

接下来是计算每个单元格的期望值。这个过程和适合度检验类似,但所用公式略微复杂些: E ij =N C j R i 其中,Eij ,是i 行,j 列的单元格的期望值;Ri 是i 行的值的和;Cj 是j 列的值的和;N 是所有单元格的值的和。以此类推。每个期望值放在相应单元格右上方的小方格中,期望值计算出来后,用以下公式计算卡方值:E E O ij

2ij ij 2-)(∑=χ,要判断是否统计显著,需要查卡方表。在交叉表分析中,自由度可由(R-1)(C-1)表示,这里R 是行的数量,C 是列的数量。 t 检验

t 检验假定,在样本所抽取的总体中,有关变量是正态分布的,t 检验还假设,数据具有方差同一性一一即,数据对均值的偏差是均匀的。t 检验的基本公式相对简单。公式的分子是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差,分母是均值的标难误的估计值(Sm):

S m X t μ

-= 这里,1

-=

n SS S m ,而2X -X )(∑=SS , t 检验的更常用的一种形式是对独立组群或均值的检验。这种方法用于研究两个独立组之间的差异(这类研究在本节开始作了描述)。独立组间的t 检验公式:

SXX2-1-t=2

1, 这里,X1是组1的均值,X2是组2的均值,而Sx1-x2是组间均值差的标准误。在t 检验公式中,标准误是一个重要部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n1+n1)(+nn-SSSS(=S2

12121-21 这里,SSI 是组1的平方和SS2是组2的平方和,n1是组1的样本大小,n2是组2的样本大小。

要知道t 值为1,29是否统计显著,需要查t 分布表。t 分布是和正态曲线类似的一个曲线族。要解释表中数据,需要知道两个值:自由度和概率水平。

方差分析

ANOV A 模型假设: L1)每个样本是正态分布的;(2)每一纽的方差相同; (3)被研究者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4)分值是是统计上独立的一一它们和任何其他变量或分值没有连带(相关)关系。AN0V A 分析从选择两组或更多组随机样本开始。这些样本可能来自同一总体,也可能来自不同总体。每一组接受不同的实验见然后进行某些测试或测量。从测量得到的分值随后用以计算一个通常称为F 比率(F)的方差比率。

在ANCJV A 中,离差平方和的计算有组间平方和与组内平方和,以及总的离差平方和(组间和组内平方和加总)。组间平方和以及组内平方和分别被各自的自由度相除以得到均方值:组间均方( MSb )和组内均方(MS w)。于是,F 比率以用下面这个公式计算,

w

b MS MS F =(这里MSbdf= K-1;MSGwdf= N 一K ;K 是组的数目,而N 是总的样本大小。然后,从这个公式得到的F 比率可以与F 分布表(附录1中的表5和表6)中与相应自由度和显著度所对应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得得到的值等干或者超过表中的值. ANOVA 被认为是统计显著的。

基本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有许多统计量都可用来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但最常用的是皮尔逊积差相关,通常以符号r 表示。它的变化范围是从- 1. 00~十1。O0。相关系数为十1。O0表示完全正相关: X 和Y 是完全协变的(它们一起变化)。皮尔逊r 为一1。0O 表示在负方向存在完全相关关系。 计算相关系数r 的公式看起来有些可怕,但它实际上只包含一种新的表达:

])(][)([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

这里X 和Y 代表原始数值,N 是数值的成对的数目,而∑则是求和符号。唯一新的表述是∑XY ,它代表每个X 值和Y 值乘积的和。其计算方法是,把每个X 变量的值和相应的Y 变量的值相乘,然后把结果相加。

回归方程的数学计算很直接。首先,要确定直线的斜率b.用以下公式:

22)

())((X X N Y X XY N b ∑-∑∑∑-∑=,回归线的截距(a)值可由下面公式计算。X b Y a -=

第十三章印刷媒介研究

报纸杂志的研究者们主要致力于六种基本的研究类型:读者研究、发行量研究、管理研究、印刷式样/ 排版研究、易读性研究、以及在线媒介使用研究。

读者研究

读者概况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出版物给出有关其读者的人口统计学概括。

生活方式细分研究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受访者会被问及一组有关其行为、爱好、兴趣以及态度的问题。之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对题目进行归类。那些态度和行为方式相同的人会被分到各个群组并加以标记。

,议题选择研究,可以用来确定报纸各部分内容的读者。就某个具体议题而言,通常采用辅助回忆的方法来测量其读者。在这种方法里,访员会给被试一张报纸,并请他确定还能记得的内容。这一技术的一个变种是,访员事先按照搜集的读者资料挑选一组然后仅仅就这些议题向被试提问。他们称之为跟踪研究在研究中,他们挑选不同颜色的铅笔发给被试,要求被试在某篇文章中标出其读过的过的部分(标题,正文,照片,图例)。在每一个新的阅读分段开始时,被试都会选用不同颜色的铅笔。\议题选择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是特定的新闻文章或者是特定的内容类型。然后,有关这些条目和类型的阅读兄会被拿来与某些关于读者的人口统计学或是心理统计方面的特征进行联系。

读者一非读者研究报纸阅读研究的第三种类型是读者一非读者研究。这种研究可以通过个人面访、电话访谈或者是稍加改动后的邮件访问等形式来实现。但是,为“非读者,这一术语确定一个操作性定义却绝非易事。在一些研究当中,非读者是指那些对“您通常读报吗?”说“不”的入。而另外一些研究则采用更为具体的问题“昨天或者是今天您读过报纸吗?”问题的第三种形式是多项选择题,被试会被问及,“您多长时间读一次日报?”

使用与满足研究适用于所有的媒介内容。对于报纸来说,它既能确定驱使人们阅读报纸的动机,同时也能确定人们读报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身心回报。使用与满足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非常直接;为受访者列出一系列可能的使用方式和满足方式,然后请他们回答哪些是其读报的动机

编辑一读者间比较研究在报纸读者研究的最后一个领域一一编辑一读者间比较研究中,一些编辑会就某一题目受到提问,他们的回答会被拿来与其读者的回答进行比较,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

发行量研究

发行量研究一词被应甩于两种不同的报纸和杂志研究。第一类型的发行量研究采用特定的读者群体作为其分析单位。这种研究致力千依照某一特定市场的整体特色来对发行量进行测量~一~例如,试图在某一特定市场上找出阅读某一特定报纸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或者是某一杂志特定的人口统计学群体或特定的人口统计学区域响发行量模式。

,发行量研究的第二种类型是以单个读者为分析单位,测量投递体系和价格体系的某些方面对读者行为所形成的影响。

报纸管理研究

\用以研究报纸管理的方法和研究其他商业活动的方法并无二样: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描述性的内容分析以及数学模型。而在过去五年中,吸弓1『最多的研究者目光的研究题日是管理~标的设定、组织结构、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竞争和所有权给报纸的内容和品质忻带来的影响。

印刷式样与排版研究

另一种印刷媒介研究方法测量的是新闻设计元素一一尤其是字体和版面编排一一在读者、读者喜好以及读者的理解程度方面所形成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们已经对不同印刷式样以及编排元素的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范围包括留白的数量,段落标题的样式、大小以及铅字的样式,栏目宽度的变化,以及垂直或水平页面编排的使用。在印刷式样和排版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被试按照类型被分到一个或多个受试组中,接受实验刺激(通常采取猷是仿制的报纸或杂志贝面),并被要求将其所看到的内容按照一系列的因变量尺度进行评估。

易读性研究.

简而言之,易读性指的是那些对印刷材料成功与否构成影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印刷材料成功与否的判定,则在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是否能以最理想的速度读懂文章,以及是否会对文章感兴趣。

印刷媒介研究和互联网

一些研究着眼干对设立网站的报纸类型、其盈利模式及其在线版本与印刷版本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进行描述。另一种研究着眼点则是关注于读者在印刷体报纸和互联网新闻网站上所花的时间。

第十四章电子媒介研究

视听率研究方法

当前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收集:日记法和电子测量仪。

(视听率受众视听率指的是那些将电视或收音机调到某一特定台站、频道或电视网的个人或家庭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视听率就是用台站或者电视网的受众数量除以拥有电视的家庭总数或者是目标人口总数。)

《受众份额受众份额指的是,看电视的家庭数量或收听电台的人数中,在收看或收听某一特定台站、频道或者是电视网的那部分数出百分比。得出迭一数字的方法是,用收听收看某一台站或电视网的家庭或人员数,除以看电视或者听收音机的家庭或人员总数量。

对于广播电台来说,受众转台率,或者说受众在某一节目时段转台的次数。\转台率的计算就是用电台的累积受众数除以其平均总人数。

第十五章广告研究

认知维度

(对于广告注意的测量可以采用好几种方法。其中一种策略是,采用一个由50~100人组成的消费者评审团,团中的被试们将会看到一些测试性的广告,并回答哪个广告及引其注意力方面表现最好。一项名为眼球追踪研究的生理测量技术也会被采用,以确定广告的哪一部分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视觉记忆测试镜是测量广告认知的一种方法。T镜事实上是一个可以调整图像清晰程度和放映速度度的幻灯投影仪,其速度可以调到几分之一秒。这种方法能够确定入仉办识广告产品、标题和晶牌名称所需要的时间。广告研究者们总是要利用焦点小组来测试其广告,以确保其广告讯息中所包含的意图能够为受众所理解。印刷媒介测量这些变量时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请被试看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然后问他么能记起其中哪些广告。

情感维度

情感维度方面的研究通常考察的是,消费者在接触某则广告或者某次广告活动后对某一特定产品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情感维维度的研究方法包括心像描述测试、剧场测试、心理统计学测量、语义差异量表和视听率量表。

意向维度

意向维度考察的是消费者的实际行为,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所有因变量中最为明确的变量。经常测量的两类行为是购买倾向和实际购买行为。在第一类行为中,通常的研究设计杲。存广售活动前收集购买倾向方面的数据,在广告活动后对被试再次进行访谈。

广告媒介研究

{广告媒介研究中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到达率和接触频数。到达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常是四个星期)接触某一媒介讯息的次数不少于一次的家庭总数或人员总数。到达率可以被看作是累积受众,通常以接触某一讯息的家庭总数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

接触频数指的是每个家庭接触同一条讯息的次数。

第十六章公共关系研究

公共关系研究的类型

公共关系定义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自省研究。应用研究考察的是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实施这种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应用研究的分支,战略研究用于公关活动和公关程序的开发制定。应用研究的另一个分支,评估研究,用以评估公关计划的有效性,我们将会在后文详细谈到这种类型的研究。公共关系研究的第三种类型是自省研究,它考察的对象就是公共关系领域本身。

公共关系实施过程中的研究

公共关系的实施过程提出了一个四步模型:

L,定义公关问题。

2.设计公关计划。

3.通过行动和沟通推行公关计划。

4.评估公关项目。

定义公关问题

公关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收集信息,借以对各种可舾临的公系问题进行界定和预测。这一阶段采用的方法有好几种:环境监测、公关稽核、传播稽核、和社会稽核。

I环境监测项目利用环境监测项目,研究者们可以观察那些可能会为某一组织带来巨大影响的舆论走向和社会动态。一般来说,迭一方法包括两个阶段。“预警”阶段试图确定正在浮现的公关议题,这一阶段经常会采用系统的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分析的对象是那些可能会对新发展有所顸示的出版物。

R环境监测的第二个阶段是跟踪舆论的主要议题。一般来说既包括纵向小组研究一一其中同一群受访者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内接受数次访谈,也包括横向民意调查一一其中只有一个样本群体接受一次调查。

公关稽核正如其名称所揭示的,公关稽核就是对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全面考察。

传播稽核传播稽核与公关稽核非常相似,但其目标稍窄一些;它所关注的不是公司的整个公共关系计划,而是公司所采用的传播手段的内部和外部意味。实施这种稽核一般会用到两种研究方法:读者调查和易读性研究。

社会稽核社会稽核就是一个小规模的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用来测量组织的社会表现一一也就是说,组织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情况如何。

设计公关项目

用环境监测的各种方法收集到信息后,接下来出一步就是解释信息,以确定系统的公关计划中可以提出哪些具体的问题和机会。

\推行公关计划

在公关计划的推行阶段,最为常见的研究类型是对公关计划的效果遣行检验。而两种最常用到的检验方法则是把关研究和效果分析。

把关研究把关研究分析的足新闻稿件和视频新闻材料中能够使其“跨过门槛”并在大众媒介上得以露面的各种特点。一般来说,考察的变量对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会有所涉及。

效果分析定义为某一公关项目或者是公关活动所产生的短期或者星即刻的结果。效果分析测量的是某一组织将自己旦现给他人时所取得的效果如何,以及该组织所获得的曝光数量或注意力多寡。

第十七章媒介效果研究

媒介内容的反社会效果与亲社会效果

亲社会内容所产生的效果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产生与发展乃是基干这样一种认识;在反社会行为的学习过程背后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应当同样适用于更为积极的行为。研究方法

实验法媒介反社会效果方面一种较为常见的研究设计是,让一群被试观看暴力内容,而让另一个受控群体观看非暴力内容。

I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变化多端:可以是对合作行为、分享、善意、利他、友善、创造力以及灵活性等因素所进行的各种考察。几乎所有具有五面社会价值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其研究对象,。

调查法大多数的调查研究会用到调查问卷,这种问卷将两种测量结合到一起。媒介接触测量(如观看电视暴力或色情内容),以及对反社会行为或反社会态度所进行出书面测量。另外,近来的许多研究还包括了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社会统计学变量的测量,这些变量是媒介接触和反社会行为之间赖以形成关系的中介因素。

现场实验

小组研究

元分析对元分析进行一次完整的阐释不是本书的分内之事。按照我们的目的,元分析可以

这样来定义,它是对许多研究发现和阐释所进行的量化综合。

使用与满足

研究方法

使用与满足研究者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调查方法来收集数据。第一步,研究者们实施焦点小组研究,或者是要求被试将自己的媒介消费原因记录下来。之后,依照焦点小组中人们的意见或者是被试有关消费原因的记录,拟订出一套闭合的利克特量表。这种量表的分析一般来说会用到一些多变量统计技术,例如因子分析,它可以区分受众满足的各种维度。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研究方法

测量媒介议程媒介议程的确定采用了好几种方法。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报道题材归入几个宽泛的类别,然后测量媒介在各个类别上所花费的节目时长和版面篇幅。这些类别的操作性定义非常重要,因为对于某一题材范围的定义越宽泛,揭示其议程设置效果也就越容易。

测量公众议程测量公众议程的途径至少有四种。第一种是向被试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弘你觉得对于你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政治议题是什么?“,或者是“在你所处的社区中,最重要的政治议题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得出被试的个人议程或人际议程。第二种方法是要求被试对研究着所列出的一些议题就重要性进行打分。第三种方法则是第二种方法的一个变种。被试会看到研究者挑选出来题材列表,并被要求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性对各题材造行排序。第四种方法是配对比较法,列表中事先挑选出来的各个议题都会两两配对,被试需要对每一组配对进行考量,并确定其中哪个更为重要。

教化研究

研究方法

教化分析的实施分为两个独立的步骤。第一步-定期对大量的媒介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从中获取有关媒介世界的描述性信息。内容分析的结果是要识别出电视世界的讯息。这些讯息代表了一此一以贯之的描述模式,而这些模式描述的对象则是具体的议题,政策和话题一一它们与现实事件经常会有所出入。接下来的一步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甩以探讨教化的效果。每个问题都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选择项。的一个选项与电视上看到的世界更为相像,而另一个选项则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第十八章大众媒介研究与互联网

现有的互联网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电子邮件

数据库电子邮件

弹出式广告

随机抽选对象的弹出式广告

预招(这种方法会通过电话、互联网、普通信函以及电子邮件与被试联络,邀请他们参与研究活动。如果被试同意参与,他就会得到一个网站地址。访问该网即可参与研究。)

即时通信

静态广告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复习重点 1.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P7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提供清晰的观点和验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 2)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 3)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 2.法兰克福学派:P8 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是由1922年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创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汉姆、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马尔库塞就认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加对人的压抑,使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3.霍尔的编码——解码: 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者立场一致; 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 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再现于再现的 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 4.民族志: 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论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5.衣阿华学派:P59 1)命名:使某物变成客体的唯一要求,用符号来表示,是传递客体信息的一种方式,课题需要通过命 名来实现社会化; 2)行动计划:一个人对某个客体的全部行为类型。人可以从行动计划中得到对待金钱、事业和个人成 功的积极态度的指导。态度或表明行动方向的语言陈述将指导行动方案; 3)方向性他人:通过与对自己有影响的特别的人的相互作用来看这个世界。 6.“风筝”互向模式: P79 在这一模式中,“精英阶层”通常指一个单方面的政治利益集团;“论题”是指 各种为公众所议论的事件,围绕该事件会有一系列的信息(图中用一组X来表 示);“公众”是一个与论题有关,或受论题影响的共同生活团体;而“媒介” 实际上是表示处理公共事务的编辑、记者以及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等。连接各要 素的线条代表不同的意义:关系、态度、和认知;单向或双向的传播通道。“媒 介”作为关系的另一种或多或少独立的一方。“风筝”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它 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息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7.公众传播的效果流程:P108 美国学者H.L.豪林沃斯研究A、吸引注意B、保持兴趣C、加强印象D、建立信仰E、指挥行动 8.有效收听的障碍:P11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堂笔记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 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苏州大学 大众传播学 效果分析 笔记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分析 要点提示: 传播效果的基础认知 有限效果论 多元效果论 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次 传播效果的发展阶段 信息流程研究 劝服理论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 知识沟理论 培养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传播效果的类型与研究课题 传播效果(effect) 一般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对受众的思想(包括认知、态度、情感等)与行为造成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层次 认知层面 心理或态度层面 行为层面 传者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受众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方法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效果的研究课题 枪弹论 适度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 时间 效果 枪弹论(Bullet Theory) 即子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 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一样,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Eg.潘恩基金会研究、火星人入侵地球

有限效果论(The Limited-Effects Theory) 又称“最小效果定律”。大众传播通常并不是一个可以对受众发生影响的充分且必要的起因,它其实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的联络环节,而发挥着各种功能。 Eg.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研究 霍夫兰与耶鲁学派的劝服传播研究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 适度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 多元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 培养理论 “沉默的螺旋” “知识沟”理论 信息流程 也叫传播流程,指信息从传到受的“流动”过程,包括信息流动的状态、特征、方向和作用等。也可以说是一种结构、过程研究。 大众媒介 构成“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 卡兹等人的《个人的影响》 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 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人民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版)课堂笔记(完美打印版)[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国际传播学导论

《国际传播学导论》笔记 国际传播概念 (广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来往,包括首脑互访、双边会谈以及其他相关事务。 (狭义)指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为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理解:一种通过各国大众媒体而展开的国际信息交流和传播形式;主体单位——民族国家和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焦点:国际传播对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事关重大的领域的影响和相互影响(如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 郭可老师的定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并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关系 刘继南主编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一书中对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进行了论述,这两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系:两者都涉及跨国界的信息传播。 区别: 1、概念不同:国际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并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全球传播是指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和各种信息机构跨越国界所传递的价值观、意见、态度、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 2、传播的范围不同:国际传播立足于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性;全球传播的研究涵盖范围要大,它立足于全球性 3、传播主体不同:国际传播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和国际组织;全球传播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如各种跨国公司、企业甚至个人 4、传播媒体:国际传播主要依靠电子和平面大众媒体;全球传播除了电子和平面大众媒体之外,还包括与有跨国功能的个人媒体,如国际电话、国际传真、电子邮件等 5、关注的焦点不同:国际传播关注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全球传播更关注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如和平、人口、资源环境等 国际传播的起源:出现于国家之始,因为国际传播必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帝国时代的传播方式: 官方——马匹、烽火、官文 非官方——商贸活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 非和平时期非和平的交往方式:战争 目的:维持帝国的有效统治,促进帝国间的商业和贸易活动。 五个阶段:初步形成时期、通讯社—电报时期、国际广播时期、冷战时期、多元化时期 1、初步形成时期(罗伯特?史蒂文森) 发展标志:两次传播革命(文字和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国际邮政体系的建立 文字发明对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1)人类传播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使人类的文明和知识得以传承和保存,人类积累型发展,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3)打破统治阶级对信息的垄断,挑战其权威,具革命性 活版印刷术的重要性: 1)传播速度大幅度的提高 2)信息量大增 工业革命: 1)资产阶级寻求海外扩张,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交往成为必要 2)西欧各国的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需要获取新的信息;殖民地的海外移民需要 家人的消息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一、总论 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 (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 (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 (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 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 (3)新闻学的发展 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②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著名观点。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1944 (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③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4)卡尔-霍夫兰(心理学家):①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 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 《传播与说服》1953 (5)施拉姆:①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把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他编著的《大众传播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步系统提出传播学理论的奠基之作。②一生30多部传播学著作。③积极推动各国传播学者的交流,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 11.传播学源于美国的必然性: 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社会基础: (1)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2)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美国经济发展使人口激增,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使美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社会。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学术基础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复习参考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复习参考 第1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1. 媒体概念、分类及特性 媒体概念是:媒体包括两层含义: (1)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介,是由人类发明创造的记录和表述信息的抽象载体,也称为逻辑载体,如文字、符号、图形、编码等。 (2)存储信息的实体,称为媒质,如纸、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载体包括实物载体、或由人类发明创造的承载信息的实体,也称为物理媒体。 媒体的分类:媒体依据信息划分具有不同表现形式。按照人的感觉,媒体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等;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媒体可分为语言媒体、文字媒体、音乐媒体、图形媒体、动画媒体和视频媒体等;按照信息的种类,媒体可分为新闻媒体、科技信息媒体、生活媒体等。媒体依据信息的载体不同又有不同分类。按载体的种类不同,媒体可分为报纸、信件、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按照不同应用方式,媒体可分为印刷媒体、幻灯、电影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体等。按照媒体产生的时间和历史,媒体又可以分为新媒体和旧媒体(也有人说是传统媒体)。按人们对载体的心理承认度,媒体又可分为时尚媒体和传统媒体。按载体的传播范围,媒体又可分为个人媒体和大众媒体。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ITU)从技术的角度定义媒介(Medium):感觉媒体(Perception)、表示媒体、显示媒体(Display)、存储媒体(Storage)和传输媒体(Transmission)。媒体的特性:主要特性为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信息接收/使用方便等。 2. 数字媒体及其特性 数字媒体概念: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我国的数字媒体概念) 数字媒体特性:主要特性为数字化、交互性、趣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等。 3. 数字媒体传播模式 包括:大众传播模式、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输模式和超媒体传播模式 4、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声音处理包括:音频及其传统技术(记录、编辑技术)、音频的数字化技术(采样、量化、编码)、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话音编码技术(如PCM、DA、ADM)。数字音频技术可应用于个人娱乐、专业制作、数字广播等。 (2)数字图像处理包括: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表示方法(位图、矢量图等)、数字图像的获取技术、图像的编辑与创意设计。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家庭娱乐、数字排版、工业设计、企业徽标设计、漫画创作、动画原形设计、数字绘画创作。 (3)数字视频处理包括:数字视频及其基本编辑技术、后期特效处理技术。常用的视频处理软件有Premiere等。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可应用于个人、家庭影像记录、电视节目制作、网络新闻。 (4)数字动画设计包括:动画的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基础(包括环节:构思、剧本、情节链图片、模板与角色、背景、配乐)、数字二维动画技术、数字三维动画技术、数字动画的设计与创意。常用的动画设计软件有3DMAX、Flash等。数字动画可应用于少儿电视节目制作、动画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后期特效包装、建筑和装潢设计、工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课件制作等。 (5)数字游戏设计包括:游戏设计相关软件技术(Directx、OpenGL、Director等)、游戏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大众传播学笔记

二、媒体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P118-121 关于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影响的著名理论,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 (1)“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②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综合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③“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这个观点,在于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把关理论(结合实际)P131-134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即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最早是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怀特将其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2)“把关”过程的实质: 大众传播对新闻”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进来. ①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传媒的“把关”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3)“把关”标准 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 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由两个本质属性: (一)新闻信息必须有真实性,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捏造的事物 (二)新闻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新意,这时的事件、历史的回忆等等,不能成为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wom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美)维曼(Wimmer, R. D.),(美)多米尼克(Dominck,J. R.,著;金兼斌等译. 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书名原文: Mass Mea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第一章科学和研究 研究过程 『一个典型的研究过程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 1,选定某个问题; 2.对已有的研究和理论(如果相关的话)进行评述 3,提出研究假设或研究问题; 4,决定一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5,搜集相关数据; 6.分析和解释结果; 7.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8.对研究进行重复(如果必要的话)。 决定选题的恰当性 问题1,选题是否太大? 问题2:这个问题真的是可以加以研究的吗? 问题3:数据能分析吗? 问题4:这个问题重要吗? 问题5:研究结果能够推广吗? 问题6:做这个研究需要的花费和时间如何? 问题7: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合适吗? 问题8:可能会对被研究者造成任何伤害吗? 内部效度 1.历史研究期间发生的各种事件会对被研究者的态、意见和行为产生影响。 2.成熟被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饥饿、疲惫或者变老都可能影响他们在研究中所作出的反应。 3,检测检测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工艺,尤其是当被试者接受类似的前测和后测时。前测可能使被试者对有关材料比较敏感,从而不管被施加何种刺激,都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后测分数。当两种场景都用同样的检测时,尤其如此。被试者很快懂得该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去预测研究者的要求。为了防止这类检测影响,前测和后测要有所不同。或者不对被试者进行前测,代之以测试其在某一变量或某组变量上的相似性(同一性)。 4.测量工具有时也称工具老化,指研究工具或方法在研究期间恶化。 5.统计回归那些在某次测试中得分很高或很低的人,在其后的测试中,往往能回归到样本或总体的均值附近。通常-偏离者(那些前测成绩远高于均值的人)会被挑出来做进一步测试或评估。 6.实验丧失率所有研究都可能出现研究对象由干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退出研究的情况。7.样本选择大多数研究设计比较两组或更多组被试者,以确定在因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这些组必须随机抽取,并需要测试其同质性,以确保结果并非由于所用样本类别的差异。8.需求特点需求特点一词用以描述被研究者对实验情景的反应。Orne (1969)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被试者对实验目的的了解,可能成为其行为的单一决定因素;即那些认识到研究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就是物质或能量,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她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与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就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主体与客体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就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就是否合理、传播渠道就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就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与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就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独立性与能动性: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把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②前者: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后者: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③前者:精神生产既然就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产品;后者: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