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5+5+5+5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_)或(______)。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3、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4、1米-50厘米=________厘米6米+39米=________米

5、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_____角.

6、钟面上一共有(_______)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________)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________)个小格。

7、在里填上“>”“<”或“=”。

1065965 3763760 500厘米50分米

61036130 205502 2千米200米

8、由5个千、8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__)

9、一道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是4和6,这道乘法算式为(____),再加上

76等于(___)。

10、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条鱼长约30(______)。一棵树高约6(______)。

玻璃杯高约12(______)。长颈鹿高约5(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 )拍到的照片是正好相反的。

A.乐乐和甜甜B.乐乐和小东C.小东和甜甜

2、有3个人,每人做7朵花,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式不正确的为()。A.3+7 B.7+7+7 C.3×7

3、班级图书架放着一些书,上层有128本,中层有112本,下层有86本,书架上大约有几本书?应选下面()算式计算

A.128+112+86=326(本)B.130+110+90=330(本)4、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5、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

分)

1、从一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一定还剩一个三角形。()

2、我们观察物体时,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3、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4、3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打一次电话,一共要打6次电话。()

5、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大格是1分,秒针走一大格是1秒。()

四、计算题。(10分)

38-7=43+8=71-6=58+8=

3×4=5×3=2×6=4×6=

4+30=70-30=6×5=3×6=

五、列式计算。(10分)

1、1、

2、

六、我会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比5厘米短的线段。

七、解决问题。(20分)

(1)买6个杯子要用多少元?

(2)玲玲买了6支钢笔花了36元,1支钢笔要多少元?

(3)英英有15元,她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

2、妈妈买来了4袋糖果,小纯发现1袋糖果里有8颗糖,问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3、小强从1楼走到2楼要用2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1楼走到7楼,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4、书店有3种价钱的笔记本。

(1)买4本3元的笔记本要花多少元钱?

(2)买1本5元的笔记本和3本6元的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5、租车。(至少写三种不同的方案)

参考答案:

5×4=20 4×5=20

6 12 8

15除以5等于3 5 15 三五十五50;45

12 5 60

> < =< < >

5802

4×6=24 100

厘米米厘米米

C

A

B

B

C

错误

×

×

错误

31;51;65;66

12;15;12;24

34;40;30;18

1、5×7+56=91(元)

2、4×3+2=14或3×4+2=14或3×5-1=14或5×3-1=14 六

(1)18元(2)6元(3)3个。

解:4×8=32

答:一共有32颗糖果。

(7-1)×2=12(分钟)

答:一共要用12分钟。

(1) 12元(2) 23元(3)买6本5元的笔记本要花多少元钱?30元方案一:租4辆大车。

方案二:租8辆小车。

方案三:租3辆大车和2辆小车。

(答案不唯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精选100题(答案版)

同学们,喜欢迎接挑战吗?现在,就请你以最快乐的心情轻松自信地迎接挑战,认真完成每道题,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哦! 1、16与14的和是(),再减去20,结果得()。 2、85比91少(),比62多8的数是()。 3、按规律填数。 ⑴ 9 ,11 ,13 ,15 ,(),(),()。 ⑵ 34 ,30 ,26 ,22 ,(),(),()。 4、小明有19块糖,小星的糖比小明多,小红的糖比小明少。小星最少有()块糖,小红最多有()块糖。 5、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拿走()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二行拿()个△到第一行,两行△就同样多。 6、数一数,填一填。 ()边形()边形()边形 7、妈妈买了20块糖,红红先吃了4块,还剩()块,又吃了9块,还剩()。 8、兰兰有8张邮票,明明有12张邮票,兰兰比明明少()张,明明给兰兰()张,两人就同样多了。

9如图,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是()边 10、得数比60大的算式是()。 A. 70-20+35 B. 45-25+35 C.42+30-27 11、比64少18的数是()。 A.82 B.46 C.73 1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四边形的是()。 13、右图中有()个四边形。 A.4 B.5 C.9 14、直接写得数 30+5=28-22=90+6= 16-6= 78-70=66-6=45+5=78-6= 96+4=47+20= 15、列竖式计算 23+47-39= 85-18-29= 45+17+35= 76—28+44= 40+7—28= 36+36—50= 16、把下面图形分成2个四边形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应用题80题 1.同学们排队做操,站了8行,每行9人,一共多少人? 8×9=72(人)答:一共72人。 2.二年级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6×7=42(人)答:一共42人。 3.小红带了50元钱,买6本书,每本书4元,应找回多少元? 6×4=24(元)50-24=26 (元)答:应找回26元。 4.小红、丽丽、圆圆、蒙蒙每人都有8支铅笔,刚刚有9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4×8=32(支) 32+9=41(支) 答:他们一共有41支铅笔。 5、笔书尺子 3元/支 5元/本 2元/把 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多少元? 4×2+5=13(元)答: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13元。 6.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每辆车可以坐2个人,4辆车可以坐几个人?2×4=8(人)答:4辆车可以坐人。 7.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3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3×2=6(人)答:一共有6人在跳绳。 8.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5×7=35(个)答:小松鼠一共摘了35个松果。

9.有4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一共需要放几个苹果? 4×3=12(个)答:一共需要放12个苹果。 10. 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那么4件衣服要多少粒扣子? 5×4=20(个)答:那么4件衣服要20粒扣子。 11. 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一双手有几个手指? 5×2=10(个)答:一双手有10个手指。 12.同学们参加合唱比赛,每排站了5名同学,总共站了3排,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5×3=15(名)答:一共有15名同学参加比赛。 13.小明一家三个人去公园去玩,一张门票是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门票钱?5×3=15(元)答:他们一共花了15元门票钱。 14.一块橡皮5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 5×2=10(角)=1(元)答:一共花了1元钱。 15.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吃水果,每个小朋友吃了2个苹果,5个小朋友吃了多少个苹果?5×2=10(个)答:5个小朋友吃了10个苹果。 16.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12-6=6(岁)30+6=36 (岁)答:妈妈36岁。 17.会议室里有单人椅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8×2=16(人)16+30=46(人)答:一共能坐46人。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8×4+6=38(人)38<40 答:不够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条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 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 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 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 四、比较大小。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24. 筷子长15()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 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 庹、1 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 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 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 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 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 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 认识线段。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 解决问题。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 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每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1、2、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 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完美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电子完美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及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每小题一、我会填。2分共24分)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个直角,((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个锐角。)角。)角,两个(3、红领巾上有一个(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4( 角) )角比直角小,( 、在我们学过的角中,5( 比直角大。6、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里打“√”,不是的打“×”。是角的在7、下面的图形中,( )

( ) ( ) ( ) ( ) 、数一数下面图形按要求填空。8 ()个钝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9、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①②③④⑤⑥ 二、我会连.12分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3、直角比锐角大,但比钝角小。() 4、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用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角一定是钝角。7. )

分(每小题5共20四、我会找。”)里画“√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画“√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它下面的( ()()()()()3、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锐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五、我会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或“=”)(10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 ()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数位对齐。 ②个位算起。 ③满10进1,标1(右下角)。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数位对齐。 ②个位算起。 ③借1当10,标.(上方)。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借)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某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 2分 某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教学 要素 导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6年 月 日 学校:某小学 教师: 老师 班级:二( 1)班 学科:数学 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1.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听+讲+做) 2.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听+讲) 3.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想) 4.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想+讲) 生:尺子。 自主探究 5分 17分 结束 16分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练习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看+讲)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 长?(讲+想) 3.用厘米量。 (看+做)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讲)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讲+想)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做)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听+讲)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做) 教学 要素 导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6年 月 日 学校:某小学 教师:老师 班级:二( 1)班 学科:数学 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 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 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时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听+讲)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看+做) 3.学生用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做) 4.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看+做) 自主探究 5分 18分 15分 巩固练习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 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看+做)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看+想) 3.让学生量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看+做)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 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做+想) 1.教师出示1盘卷尺 生这是1盘卷尺,比较长的距离。量离。(看)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 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4.实践活动:试测量 的长度。(做) 量跳远的距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200道

二年级上数学应用题练习 1、学校美术组有25人,唱歌组比美术组多17人。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2、妈妈今年32岁,比聪聪大24岁。聪聪多少岁? 3、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是5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4、一块布60米,每次剪5米,剪了9次,还剩多少米? 5、学校买1个足球用了20元,买一个篮球29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多少元? 6、果园里有27棵苹果树,梨树比苹果树多17棵,梨树有多少棵? 7、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6页,第二天看了3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本? 8、弟弟今天9岁,哥哥15岁,再过10年哥哥比弟弟大多少岁? 9、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5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10、奶奶买回不到20块糖,3块3块的数还余2块,5块5块的数还余2块,奶奶到底买了多少 块糖? 11、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只,卖了28只,还剩多少只钢笔? 12、每间房住4人,26人住7间房够吗?

13、小芳借了一本70页的书,借期是一周,她计划每天看9页,她能按期看完吗?如果不能还差 几页? 14、小明今年的7岁,妈妈比小明大21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今年几岁?爸爸呢? 15、二(3)班有女生28人,男生比女生少12人,男生有多少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16、同学们今天上午种了25棵树,下午种了19棵,昨天种了38棵,今天比昨天多种几棵? 17、长安第一小学原来有男教师39人,女教师25人,调走了8人,现在长安第一小学还有多少 个教师? 18、花坛里前、后、左、右都种了8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柳树? 19、小红看一本书90页,平均每天看8页,看了9天,还剩多少页? 20、小花有5袋糖,每袋6粒,还多了3粒,小花一共有多少粒糖? 21、有25名男生,21名女生,两位老师,50座的车够坐吗? 22、某大楼共十层,每层4米,小明站在8楼阳台,他离地面多少米? 23、小蜗牛有6只,蚂蚁是它的3倍少2只,蚂蚁有多少只? 24、梨有36箱,苹果有37箱,小货车一次能运70箱,这些梨和苹果能一次运完吗? 25、一条大毛巾38元,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练习题及答案

1.1 认识厘米和米 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 100厘米○ 1米 2米○ 20厘米 1米○ 90厘米 99米○100米 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 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

答案: 1. 2.<< = >>< 3. m cm m cm cm 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 5. 20 140 40 28 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 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 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 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答案: 1. 2. 2cm 2cm 4cm 6cm 8cm 4cm 3. 略 4. 6 6 5. (1)cm (2)m (3)cm (4)cm 6. 长窄短

2.1 不进位加 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 20+67= 33+25= 30+18= 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已整理)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结果。 (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数与单位齐全) (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

6×8-6= 9×5+5= 7×9+30=9×4+25=8×9+19=9×6-17=6×8-7=8×8-9=4×7-9=5×6-9=5×8-13=7×9+18= 4×8-8=9×6+26=7×8+16=6×9-7=6×4+38=7×4-8=4×9-8=8×9+9=5×6-12=3×8-6=6×3+7=8×6-9=5×7-9=5×8-4=5×5-6= 4×6+9= 5×5-6= 8×6+34= 8×5-3= 4×9+5= 6×8-6= 9×5-8= 7×9+30=9×4+25=8×9+19=9×6-17=6×8-7= 8×8-9=4×7-9=5×6-9=5×8-13=7×9+18=4×8-8=9×6+26=7×8+16=6×9-7=6×4+38=7×4-8=4×9-8=8×9+9=5×6-12=3×8-6=

5×8-4=5×6+34= 8×5-3= 4×5+5= 6×7-6= 2×9+30=9×4+25=5×9+19=9×6-17=8×6+34= 8×5-3= 4×9+5= 9×4+25=8×9+19=9×6-17=6×8-7=8×8-9=4×7-9=5×6-9=5×8-13=7×9+18=4×8-8=9×6+26=7×8+16=6×3-7=8×8-9=4×7-9=6×9-7=6×4+38=7×4-8=4×9-8=8×9+9=5×6-12=3×8-6=6×3+7=8×6-9=9×4-9= 6×2+9= 5×5-17= 4×6+9= 5×5-6= 8×6+34= 8×5-3= 4×9+5= 6×8-6= 8×9+9=5×6-12=3×8-6=8×8-9=4×7-9=5×6-9=5×7-9=5×8-4=5×5-6=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1+29+31= 80-18-39= 54-45+29= 32+48+12= 72-27-19= 67+27-36= 53+27+23= 63-36-9= 62-18+24= 14+46+34= 50-19-29= 75-36+10= 25+15+45= 71-39-39= 12+29-19= 54+21+18= 100-28-39= 27+12-28= 57+5+11= 66-18-29= 36-27+9= 27+13+36= 72-36-29= 51-27+28= 6+44+29= 77-19-16= 69+10-36= 36+16+48= 65-39-15= 72-54+12= 38+22+17= 86-12-15= 53-29+19= 69+12+27= 95-71-15= 79-19+28= 15+39+26= 81-25-35= 33-17+15= 3+59+16= 55-14-31= 57-33+31=

55+9+36= 61-40-23= 88-34+18= 16+27+54= 98-66-3= 35+12-28= 70-36+24= 58+14+18= 77-19-41= 85-36+27= 25+46+29= 41-14-20= 12+79-62= 16+37+38= 99-21-32= 99-34+18= 11+56+15= 100-79-13= 17+80-47= 16+42+29= 72-17-37= 59-33+46= 43+43+5= 96-33-53= 67+23-78= 50+16+18= 100-12-79= 27+()=50 ()得九五八() 16+()=40 ()六十八 75+()=100 二()十四()+81=99 四()三十二 ()+34=100 ()+57=88 ()六二十四 ( )+18=55 三()二十四 55+( )=72 五五() 52+()= 68 三七() 76-()= 38 ()二十七 53-()=39 ()十六 63-()=25 ()得九 62-()=35 四()二十四 84-()=29 三()十二 62-()=34 ()四十五 65-()=26 三五()()-46=37 四()二十()-32=65 二()十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