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20 小流域是最基本的(地貌单元)和(水文单元),更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其面积一般小于(30km)。

21 水土保持监测依据?

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第12号令,2000年1月31号)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2 水土保持监测的含义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3 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

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能够摸清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水土保持监测原则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相结合2>连续定位观测、周期性普查和临时性监测相结合3>常规方法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4>充分利用现有水文、泥沙和水土保持观测资料和相关技术

25 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监测点的布局。2>以大江大河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3>与水文

站、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生态研究站网相结合。4>监测点的密度与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的类型、监测点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目标密切相关应合理确定。

26 常规监测点选择场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场地面积应根据监测点所代表水土流失类型区、实验内容和监测项目确定。

2>各种试验场地应集中,监测项目应集合在一起。

3>应满足长期观测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比较配套的科技人员;有能够进行各种试验的科研基地;有进行试验的必要手段和设备;交通、生活条件比较方便。

27 临时监测点选择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了检验和补充某项监测结果而加密的监测点,其布设方式与密度应满足该项监测任务的要求。

2>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点,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要求设置。

3>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沙尘塬区等监测点根据类型、强度和危害程度布设。

28 区域监测应包括的项目:

1>不同侵蚀类型的面积和强度。2>重力侵蚀易发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进行典性监测。3>典型区水土流失危害监测。4>典型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29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1>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2>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30 水土流失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2>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3>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4>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

3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1>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2>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3>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4>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32 水土流失侵蚀的基本要素

降水量、降水强度、风速、风向、径流、泥沙、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可蚀性等

3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下列原则:

1>建设性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点应按临时点设置。生产性项目应根据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的联系,设置临时点和固定点。

2>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的面积确定。重点地段应实施重点监测。

3>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设施、观测方法、观测时段、

观测周期、观测频次等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或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确定。监测方案应进行论证,批准后方可实施。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费用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基建期监测费用应由基建费用列支,生产期的监测费用应由生产费用列支。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5>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做到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小型开发建设项目应以调查监测为主。地面监测可采用小区观测法、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控制站观测法。采用小区观测法和控制观测站的设置应充分论证。各类开发建项目的临时转运土石料场或施工过程中的土质开挖面、堆垫面的水蚀,可采用侵蚀沟体积量测法测定。

3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的规定

1>生产性项目监测时段可分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时,监测时段应与方案实施时段相同。

2>建设性项目监测时段可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林草恢复期种植通常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35 控制站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1>适用范围:控制站监测适用于地貌扰动程度大,弃土弃渣基本集中在一个或几个流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

目。

2>布设与选址:

2.1 开发建设项目区邻近地区有地貌较为一致的控制站时,可不设原地貌控制站,则应选择设置一个原地貌控制站。扰动地貌控制站的布设和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论证确定。

2.2 原地貌控制站选址应考虑流域的代表性,同时考虑交通条件和观测条件。

2.3 扰动地貌控制站址,若涉及多个小流域,也应具有代表性。

3>建设:

3.1 控制站的设计应根据泥沙、水文、水力计算进行,设计方案应纳入水土保持法案。

3.2 扰动地貌控制站建设与常规控制站的设计原理相同。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弃土石量大,推移质量大,断面设计时,应注意侧溜槽尾端堆积。

3.3 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选择,应保证测流断面坚固耐用,防止弃土弃渣的充击破坏。

4>观测项目与方法:

4.1 扰动地貌小流域控制站的径流观测方法应于常规控制站相同。但应对扰动地进行定期的调查统计。

4.2 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可采用常规方法;推移物质

测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小流域内弃土弃渣少时可采用沉沙地法,推移物质量大时,应采用淤积体体积量测法。

36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的内容

1>前言:概述建设项目概况,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意义、监测任务来源以及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等。

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等。

3>水土保持监测:包括监测依据、原则,监测区域范围及其分区,监测内容以及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等。

4>监测结果分析:包括防治责任范围动态变化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质量数量及其效益情况分析、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等。

5>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经验和特点:包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和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特点等。

6>项目综合评价及建议:包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达标情况,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综合评价、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等。

37 什么叫监测阶段性报告

监测阶段性报告主要反映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监测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情况、施工进度和质量等。

38 什么叫监测图件

有关监测图件,主要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工程建设前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工程竣工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等,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图。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资质单位) ××××(编制日期) 责任表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编写 校核 审查 核定 批准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前言 (1)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 1.2监测目的 (1) 1.3监测原则 (1) 1.4方案编制依据.....................2 2工程概 况 (3) 1.1项目区概况 (3) 2.2工程概况 (3) 2.3施工分区布置 (3)

2.4工程占地 (3) 2.5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 (3) 2.6移民搬迁及安置 (3) 2.7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 (4) 2.8水土保持防治设计..............5 3监测范围及内容. (6) 3.1监测范围 (6) 3.2监测内容 ...........................6 4监测方 法 (8) 4.1气象水文监测 (8) 4.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 (9) 4.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 (11) 4.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 . 14 5监测站点的布设 (14) 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 (15) 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 (16) 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6 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 . 16 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 (17) 6.1监测计划 (17) 6.2监测工作安排................... 17 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 (19) 7.1设备设施 (19) 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 ........ 20 8成果提 交 (21)

附表目录 附图目录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2监测目的 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其目的是: (1)可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实际影响; (2)了解工程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状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实施效果及合理性; (3)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作及防治效果提供技术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依据; (4)服务于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5)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1.3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次保持监测工作布置和安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应按临时站点设置原则。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期。由于电站的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结束,因此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主要是工程施工后期和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期,同时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2)典型性原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确定,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工作,重点地段应重点监测。由于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区,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加工管

应知应会-水土保持

水文应知应会水土保持复习大纲 1、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概念;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重量,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分为不同级别。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 按照监测目的和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点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常规监测点是长期、定点定位的监测点,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等监测。山东监测站点为水蚀和风蚀监测,其中水蚀监测点主要有观测场、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 临时监测点是为某种特定监测任务而设置的监测点,其采样点和采样断面的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应根据监测任务确定。临时监测点应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沙尘暴等监测点,以及其他临时增设的监测点。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最新版

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 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 1.2项目概况 (1) 1.2.1项目建设意义 (1) 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 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 1.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7) 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 2.1项目概况 (7) 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 2.1.2工程组成 (12) 2.1.3工程占地 (23) 2.1.4土石方平衡 (25) 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 2.2项目区概况 (28) 2.2.1自然概况 (28) 2.2.2社会经济概况 (32) 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 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 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 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 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 2.4.2防治目标 (44) 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 3水土保持监测 (46) 3.1监测依据 (46) 3.2监测目的 (46) 3.3监测原则 (46) 3.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47) 3.5监测方法 (48) 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 3.6.1监测时段 (48)

3.6.2监测频次 (49) 3.7监测内容和方案 (49) 3.7.1监测内容 (49) 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 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 3.8监测制度 (53) 4监测内容和方法 (55) 4.1监测内容 (55) 4.1.1本底值监测 (55) 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 4.1.3试运行初期 (56) 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 4.2.1监测指标 (57) 4.2.2监测方法 (58) 4.3监测设施、设备 (62) 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 5.1数据记录 (64) 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 5.3附件 (64) 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 6.1监测人员组成 (65) 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 在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其目的和意义为: (1)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时段、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产生的后果等指标,了解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各项措施的防治效果及取得的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测资料和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型和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服务,最大限度的为提高生态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3)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效益基础参数,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保证。 (4)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建设全过程的监测,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判别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目标,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产使用。

(5)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通过积累各类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可分析总结不同建设时段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和空间分布,为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1.2 监测时段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重点监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状况。 (1)施工期 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4个月。 (3)运行期 运行期监测从各区域施工结束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运行期监测时段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并编制监测报告迎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1.3 监测范围及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确定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安排,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并灵活掌握监测区域的变化。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项目环保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宝汉高速公路汉中至陕川界 HC-J1A 驻地办 环保、水保实施方案 陕西公路交通科技开发咨询公司 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项目 HC-J1A 驻地办 二O —三年三月

环保、水保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搞好宝汉高速施工环境保护工作,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建设达到优质、绿色工程,造福当地为目标,特编制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HC-J1A驻地监理办环境保护监理实 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宝汉高速公路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2637 ”高速公路网中三条南 北纵线之一,自北向南衔接了连霍、十天和京昆3条国家高速公路,并沟通了陇东、关中西部、陕南西部、川东等区域,将进一步密切我省关中、陕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关中、陕南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HC-J1A驻地办所辖监理范围K304+700?k316+550,分两个施工标段。HC-01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04+700?k310+415,路线全 长,5.715km ; HC-02 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10+415 ?k316+550 , 路线全长6.135km。主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线全长11.85km,设计整体式路基宽度33.5m,分离式路基宽度16.75m,汉中西互通立交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23.0m。 主要工程数量:HC-01合同段:特大桥1311.9m/1座,大桥 826.6m/1座,通道21道,涵洞20道。石门枢纽立交1座(包括匝道大桥940.1m/6座、中小桥184.55m/2座),上跨十天高速;汉中西互通立交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内容提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目录 1总则 (3) 2编制依据 (4) 2.1法律法规 (4) 2.2规范性文件 (4) 2.3技术标准依据 (4) 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5) 2.5技术合同 (5) 3建设项目概况 (6) 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6) 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6) 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6) 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7) 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7) 4.2社会经济概况 (8) 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8) 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10) 5.1监测目标 (10) 5.2监测原则 (11) 6监测内容和方法 (12) 6.1监测内容 (12) 6.2监测方法 (15) 7组织管理 (18) 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9)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

砂石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砂石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监测目的 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定,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对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就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反映项目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和隐患,客观评价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掌握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信息。 (2)对本方案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实地检验,总结完善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数据和数据,为确定同类项目预测方法、预测参数等服务。 (3)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监测成果数据。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测,说明施工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能够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从而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1.2监测时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方案批复时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底结束。本项目监测年限为1.0年,根据实际情况,从2016年1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 1.3监测的区段和监测点位 1.3.1监测区域 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和堆土场。 1.3.2监测点位 (1)工业场地设置1个监测点,在场区形成高挖高填处的空闲设置一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 (2)露天开采区设置2个监测点,在场区开采的露天坡面高地设置1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露天开采区的开采进度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在生产运行期列支。 (3)堆土场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堆放土方情况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样本

附件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 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见附表) 。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 ”三同时”制度落实,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 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 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 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 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 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 , 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 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 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 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 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 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投标可用)

1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1监测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动态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各区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好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掌握项目水土流失和防护效果,及时发现隐患,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2监测范围及分区 1.2.1监测范围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现场监测踏勘结果,确定工程监测范围。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详见表2-1。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 1.2.2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结合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情况见表2-2。 表1-1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

1.3监测重点及布局 1.3.1水土保持监测布局及其实施组织情况 如我公司承担了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在接受任务后我公司将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监测小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写完成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监测实施方案》)。 本监测实施方案首先确定项目的监测范围为防治责任范围,后划分监测分区,最终确定本项目布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点个数。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监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施工期:监测委托后应对各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以了解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施工期间,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至少每3个月监测记录1次。如遇台风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台风暴雨过后1周内应完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监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1周内完成监测。 自然恢复期:①水土流失量监测按水、风蚀季节进行,大风和大雨后要及时加测;②植被生长、成活率、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工程实施后以及恢复一年后各测1次;③工程措施防治效果,在工程实施前后各测1次;④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工程实施前后秋末监测一次;⑤土地整治面积及效果,在工程实施前后各测一次。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工作主要通过调查监测、定位监测、临时监测和巡查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在部分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域采用布设简易坡面量测、沉沙池等措施对其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观测。 项目监测工作结束后将共向业主提交监测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总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过程。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进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确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初步确定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一、监测目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也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原则 (一)监测点的时间性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临时性监测点和永久性监测点两类。 1、临时性监测点 用于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建设性项目是指建设过程中造成一次性水土流失,建成后基本不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 2、永久监测点

用于生产性项目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生产性项目是指既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又在建成后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如采矿业。 (二)监测点密度的合理性 监测点的布设密度,一是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监测项目有不同的监测点密度,或同一监测点含有不同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 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和方法应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观测时段、观测周期也要结合实际。同时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监测方法的针对性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方法。一般大、中型项目采用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有相对固定的监测设施;小型项目则以调查监测为主。 地面监测有径流场法、控制断面观测站法、钉子法、沟道淤积物体积测量法等,以测定水土流失量和计算水土流失强度。调查监测则采用调查和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五)监测资质的准入性 应具备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的单位和持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证的人员,方可以实施水土保持监测。 三、监测内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内容完全一样,主要包括: 1、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应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等。

水土保持监测187号文

附件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目标与任务 2、监测范围及分区 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 (1)开工之前 (2)施工准备期 (3)工程建设期间 (4)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 2、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数据记录 2、重点监测图(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 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4、附件

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附件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监测时段:年月日至年月日

说明:取土(石)场、弃土(渣)场数量多的项目,应另做表格,逐个填写。 附件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概况 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二、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2、取土监测结果 (1)设计取土(石)情况 (2)取土(石)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取土(石)量监测结果 3、弃土监测结果 (1)设计弃土(渣)情况 (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 4、………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 四、土壤流失量分析 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1、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4、土壤流失控制比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六、结论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3、存在问题及建议 4、综合结论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 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小流域基底值监测 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5.1 监测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是了解研究水土流失形成过程、认识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观测,获得最基本的资料,对预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同时,对已经采取防治措施的地方,通过对照试验观测,了解水土流失削减变化,检验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反馈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情况,有利于对水土保持方案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对水保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5.2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的形式,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水土流失的形成包括沟蚀、面蚀、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包括下游泥沙淤积,植被及生态环境破坏,对周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5.3 监测点及监测方法 1、监测内容

本项目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包括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及直接影响区范围。监测重点是取土场、垃圾坝开挖面和建筑物基础开挖面。 2、监测方法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以巡查为主,发现问题及其整改。运行初期和封场期采用现场调查法。主要对地表植物类型,覆盖度和植被破坏面积及水土保持损毁情况以及动态变化的掌握可采用实地调查观测法;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益采用对比调查统计法。 5.4 监测时段及监测频率 (1)监测时段 本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运行初期及封场期三个时段。 ①施工准备期(2005年11月~12月) 主要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情况,收集水土流失本底值。 ②施工期(2006年1月~2006年6月) 主要监测各单位工程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其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危害,落实相应水土保持措施,检验水土保持设施的效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③运行初期(2006年8月~2007年8月)和封场期(2019年)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 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小流域基底值监测 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 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直线型、阶段性等)。 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 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

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度)等。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 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 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 2)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