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第一章固体材料与表面结构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殊性

1、组成(成分偏析、表面吸附)

2、原子排列结构(重排)、原子振动状态等

3、悬挂键,化学性质活泼

4、周期势场中断,表面电子状态差异

表面浓度(surface concentration)

Area of unit cell =(0.3 x 10-9)2m2 1 atom per unit cell

表面原子浓度= 1/ (0.3 x 10-9)2= 1.1 x 1019atoms m-2= 1.1 x 1015atoms cm-2

体相原子浓度=3.7*1022cm-3

分散度

随原子数增加,D下降。颗粒尺寸增加,D下降。

立方八面体,催化剂理论模型中常用的颗粒形状,是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表面能最低的形状。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1、平台

2、螺型位错

3、刃型位错

4、8、10、外来吸附原子

5、单原子台阶

6、9、11、褶皱

7、扭折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位错分割平台

表面原子排列有序性

表现在具有一定原子间距,二维周期性

1、具有底物结构

2、表面原子重排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hkl)

晶体类型: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简单立方

在立方晶系中,晶向和晶面垂直

Wood记号和矩阵表示(必考)

100,110,111

选取基矢时,若中心包含原子,则写成c(q×r)

矩阵表示:

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1、相界面(Gibbs界面)

2、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3、固体表面能的理论估算

表面自由能

表面的分子处于一种比体相更大的自由能状态,这是由于在表面缺乏最近邻的相互作用。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固体的表面能总是正的,金属>氧化物>有机

金属表面张力估算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

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1、表面能与晶粒尺寸

晶面曲率半径越小,单位质量表面能越大,晶粒越不稳定,化学反应活性越大

2、表面能与晶面

密排面的表面能低(例如111面,体相原子12配位,表面原子9配位,断裂3个化学键)不稳定(表面能高)的晶面优先生长

3、表面台阶处配位不饱和度高,最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晶体的平衡形状(热力学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给定的体积,总表面能最小的形状。(类球型)

表面活性剂及晶体控制生长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性,由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在溶液表面的定向排列,使表面上不饱和的力场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降低表面能高的表面,使得表面能低的表面暴露出来,改变了晶体生长)

液-固界面:润湿性

部分固-气界面被液-固界面取代,这一过程称为润湿过程。

(1)表面张力大于100mN/m 的称为高能固体表面,固体容易被液体润湿。

(2)表面张力小于100mN/m 的称为低能固体表面,固体不容易被液体润湿。

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

粘湿(或粘附adhesion)

浸湿(或浸润immersion)

铺展(spreading)

1、粘附过程与粘附功

指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使部分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转变成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面与固体表面粘附时对外所作的最大功称为粘附功,它是液体能否润湿固体的一种量度。粘附功越大,液体越能润湿固体,液-固结合得越牢。

2、浸湿过程与浸湿功

在恒温恒压可逆的情况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称为浸湿过程。(在此过程中液体的界面没有变化)。

浸湿功等于此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只有浸湿功大于或等于零,液体才能浸湿固体。

浸湿功是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指对抗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铺展的力,又称为粘附张力A。

3、铺展与铺展系数

铺展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扩展过程中,“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扩展的过程,体系还增加了同样面积的“气-液”界面。

铺展系数S的大小表征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能力。

4、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粘附张力A 大于液体本身的表面张力γg-l时,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自动铺展。

5、比较这3 类润湿的条件可以看出,对同一个体系,W a>W i>S。因此,当S ≥0 时,W a和W i也一定大于零。这表明,如果液体能在固体表面铺展,就一定能沾湿和浸湿固体,所以,常用铺展系数S 作为体系润湿的指标。

液-固界面: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Young’s 方程只是适用于理想的刚性、均一、光滑、惰性表面,不适用于实际表面情况。

完全润湿θ=0°亲水表面θ<90°疏水表面90°<θ<180°干燥表面θ=180°θ<10°为超亲水表面

θ>150°为超疏水表面

1、接触角与润湿三参数的关系:

1)只要测定液体表面张力γg-l和接触角θY,便可计算粘附功W a、粘附张力A和铺展系数S,从而据此来判断各种润湿现象。

2)接触角本身也能作为判别润湿情况的依据,接触角愈小,润湿性能愈好。

3)如果铺展系数S为正,则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液体完全沾湿固体表面。

2、动态接触角

1) 加液/减液法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叫做前进角θA;

气-固界面取代液-固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叫做后退角θR。

2) 倾斜板法

将一足够大体积的液滴置于待测样品表面,把样品表面朝一方缓慢、不断地倾斜。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液滴开始发生滑动。发生滑动前夕液滴的前角就是前进角,后角则为后退角。

3、接触角滞后

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的差值定义为接触角滞后θH。

(通常将接触角滞后小于10°的材料称为自清洁材料。)

4、滑动角/滚动角

理想的超疏水表面需要具有较大的静态接触角和较小的滚动角。

5、Wenzel模型(花瓣效应)和Cassie模型(荷叶效应)

当固体表面是化学均一的粗糙表面时,Wenzel认为粗糙表面的存在使得实际“固-液”接触面积大于表观几何接触面积,在几何上增强了疏水性(或亲水性),假设液体始终填满表面上的凹槽结构,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光滑平坦表面本征接触角有如下关系:

当固体表面为疏水表面时,粗糙度会使得疏水表面更疏水;当固体表面为亲水表面时,粗糙度会使得亲水表面更亲水。所以,对于均一、非光滑的表面,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粗糙度,可以调控表观接触角,从而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

在Cassie-Baxter模型中,认为液滴在非均一、粗糙表面上的接触是一种复合接触,在疏水表面上的液滴不能填满粗糙表面上的凹槽,凹槽中液滴下存有截留空气,从而表观上的“液-固”接触实际是由“液-固”和“液-气”接触共同组成。

6、试说明造成荷叶效应与花瓣效应的原因。

荷叶效应:主要是指荷叶表面具有超疏水以及自洁的特性。

在荷叶的上表面布满非常多微小的乳突。乳突之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空气层。因此雨水落到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乳突的顶端形成几个点的接触,从而不能浸润到荷叶表面上。水滴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体,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从而达到清洁叶面的效果。

花瓣效应:在花瓣表面上存在分层微凸起和纳米折叠,这些微米和纳米结构为超疏水性提供了足够的粗糙度,同时还提供了与水的高粘合力。因此,花瓣表面上的水滴呈球形,即使花瓣倒置也不能滚落。

偏析作用:来自晶体或固溶体中的杂质或溶质在界面积聚的现象对于二组分体系,恒温条件下,表面相和体相组成比关系:

第二章薄膜沉积:原理与技术

物理气相沉积(PVD)

1、蒸发

热蒸发,电子束蒸发

2、溅射

直流磁控溅射,交流溅射,射频溅射, 磁控溅射

化学气相沉积(CVD)

低压CVD、等离子体增强CVD 、金属有机CVD、原子层沉积生长热力学:界面能

生长动力学:表面扩散与成核

基底与生长层的晶格不匹配,岛状生长

蒸发与溅射比较:

优势

1、涂层硬度高

2、附着力好(如果涂层不太厚)

3、涂层均匀性

缺点

1、处理温度高(易畸变)

2、锐边涂层是困难的(热膨胀失配应力)

3、可涂布的材料范围有限

4、处理气氛有影响

定义(必考):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含有所需化学元素的气体在反应器内的衬底附近发生反应,通过控制气体流动可以控制气相外延的生长速率。

过程:1、反应物向沉积区的输运。

2、主气流通过边界层向基底表面传输反应物。

3、反应物在硅片表面的吸附。

4、表面反应,包括:化学分解或反应,表面迁移的附着位点(扭结和台阶)和其它表面反应(例如发射和再沉积)。

5、副产物解吸。

6、副产物通过边界层的输运。

7、远离沉积区的副产物的运输。

MOCVD:

是使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氢化物(或其他反应气体)作为原料气体的一种热解CVD方法。

ALD:

优势

1、化学计量比大面积的薄膜,均匀性、三维性。

2、厚度精确控制。

3、低温沉积的可能。

4、对于敏感的衬底上柔性沉积过程。

缺点

1、沉积速率慢于CVD。

2、和MBE相比,许多不同的材料可以沉积。

ALD与CVD相比:

外延生长

1、外延膜可由气态或液态前驱体生长。

2、衬底作为种子晶体,沉积膜具有与衬底相同的晶格结构和取向。

3、不同于其他沉积薄膜的方法,可以沉积多晶或非晶薄膜,甚至在单晶衬底上。 分子束外延:

在晶体衬底上沉积原子以形成晶体层或结构的超高真空技术。分子束外延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范德华外延:高度晶格失配系统的一种新的外延生长方法。

MOCVD vs MBE

优势

1、较快的增长率

2、宽温控制范围。更好的薄膜质量。

3、更短的系统停机时间。

缺点

1、有毒

2、大量参数,很难控制。

3、非特高压环境。一些原位监测技术不适用。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使晶体以极高的精度一次沉积在一个单层基底上,对于“超晶格”和“量子阱”等人造晶体结构非常有用。

固体基本电学性质

能级:原子核所处的各种能量状态。

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

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

形成条件:能量相近、对称性匹配

金属:电子未填充满价带,导电

半导体:电子填充满价带,带隙窄,

绝缘体:电子填充满价带,宽带隙,不导电

能带:大量原子相互靠近后,轨道能级分裂,形成的能级为准连续分布

价带:价电子占据的能带

导带:电子部分占据的能带

带隙:导带和价带的能量空隙

费米能级E f:温度为绝对零度时固体能带中充满电子的最高能级。

能态密度DOS:在电子能级为准连续分布的情况下,单位能量间隔(△E)的电子态数目N(E)。

能带弯曲

有效质量与自由电子质量的差异反映了周期势场对电子运动的影响

功函数:又称功函、逸出功。定义:把一个电子从固体内部刚刚移到此物体表面所需的最少的能量。功函数:真空能级与费米能级之差。

真空能级:电子处在离开金属表面足够远的某一点上的静止能量,此时电子收到的静电力可以忽略(大约离开表面10nm以上即可)。也可理解为电子在金属内部的势能与电子在真空中无穷远处的势能差。

金属中的电子克服束缚跳出金属,根据其获得能量的方式可以区分为:

1、高温导致的热电子发射

2、强电场导致的场致发射

3、光照导致的光致发射

4、电子撞击产生的次级电子发射

5、表面上的放热反应导致的外激发射(表面上的力学作用,如摩擦或范性形变,或化学反应所导致的电子发射)

影响功函数的因素

1)晶体取向:一般情况下晶体密排面具有较大的功函数。

2)表面缺陷、吸附原子等。

3)台阶密度大的功函数小。

4)材料种类:不同元素构成的物质功函数不同。

表面态:表面局部的电子能级

表面上附着电荷表明表面上存在着电子局限于表面的量子态。

表面态有两种:一是固有的,二是外来物类或表面缺陷引起的

p-n结:

中南大学表面物理化学化学试题-答案

中南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 2009— 2010学年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10分钟 表面物理化学化学课程32学时2.0学分考试形式:开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卷面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液体表面最基本的特性是( A ) A.倾向于收缩 B.倾向于铺展 C.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2.若将液体与毛细管壁间的接触角近似看作0°,则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可以看作( C ) A.凹型 B.凸型 C.球面 3.下列方程均为计算液a/液b界面张力γab的经验公式,其中Fowkes公式为( C ) A.γab =γa -γb B.γab =γa + γb -2(γaγb)1/2 C.γab =γa + γb -2(γa dγb d)1/2 4.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要求尽可能采用表面粗糙的吊片材料,其目的是( A ) A.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0° B. 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90° C.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180° 5.溶液中溶剂记为1、溶质记为2,则吸附量Γ2(1)的含义为( C ) A.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相等总分子数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B.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质的溶液相比较,溶剂的过剩量 C.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剂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6.C12H25SO4Na(1)、C14H29SO4Na(2)、C16H33SO4Na(3)三种物质在水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三种物质分子在表面所占面积a m存在下列关系( B ) A. a m,1> a m,2> a m,3 B. a m,1≈a m,2≈a m,3 C. a m,1< a m,2< a m,3 7.苯在水面上先迅速展开后又自动收缩成为小液滴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描述苯液滴形状的表化专业术语是( C ) A.二维液膜 B.多分子层 C.透镜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合力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9.运用过滤手段进行溶胶净化的目的是( B ) A.除掉反应过程中过量的副产物 B.除掉过量的电解质 C.除掉溶胶体系中的粗离子 10.对于胶体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解质引发胶体体系聚沉的主要原因是使扩散层变厚 B.低浓度的聚合物可以使胶体体系发生聚沉,而高浓度的聚合物却可以使胶体体系稳定 C.胶体体系属于热力学多相体系,由于界面自由能显著,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可 能获得相对稳定的胶体溶液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液-固润湿过程有_沾湿_ ,_ 浸湿_ , _铺展_ . 2.固体自溶液中吸附时,极性吸附剂易于从非极性溶液中吸附__极性_____物质,而非极 性吸附剂易于从极性溶液中吸附__非极性____物质。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中科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表界面的分类: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浓度 ?分散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表面粗糙度: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 hkl ? 表面原子最近邻数100110111 Fcc879 Bcc464 Sc543? ?表面自由能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1.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固体表面的性质 结构特征: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性质 表面运动:气体分子表面撞击速度R=P/2蟺mkT1/2; 表面扩散系数(爱因斯坦方程):D=x2/2t 外延生长原子的运动流程:a沉积/吸附在平台上-deposition;b沉积在原子岛上;c平台上扩散-diffusion;d脱附-desorption;e成核-nucleation;f交互扩散-interdifusion;g 粘附在平台上-attachment;h从平台上脱离-detachment;i:粘附在台阶上 化学性质:表面浓度依赖于气体分子撞击速度R 相界面(Gibbs界面) 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比表面自由能及温度的关系 ; ; Van der Waals and Guggenheim Equation: Where: T c为临界温度;为0Kし的表面张力 ; 固体表面能的理论估算 金属表面张力估算 ; 偏析作用 来自晶体或固溶体中的杂质或溶质在界面聚集的现象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物理化学不在于繁杂的计算,而是思路。 我觉得学习物化时应该逐渐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要培养出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要创新。物化离不开做题。 认真地去做题,认真地归纳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框架,而且做题也是一个把别人的框架纳入自己的框架的过程。从另

物理化学(下)总结

《物理化学》(下) (南京大学第五版)总结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 1. 离子迁移数t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i 离子运载的电流I i 与总电流之比(即i 离子所承担的导电任务的分数)。 1i i i i i i i i Q I u t t Q I u = ===∑∑ 2.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淌度)u i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 3. 电导与电导率 电导G(Ω-1 ):电阻R 的倒数。a 电导率κ(Ω-1 ·m -1 ):电阻率ρ的倒数。 电导池常数K cell :K cell = L/A L: 电极之间的距离;A:电极的面积 4. 摩尔电导率Λm (S ·m 2 ·mol -1 ) 含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单位距离的2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池所具有的电导。 m c κ Λ= 5.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对于任意价型的强电解质M ν+B ν- 平均活度因子 γ± =[ (γ+)ν+ (γ-)ν-] 1/(ν + + ν- ) a ± = m ±γ± m ± =[ (m +)ν+ (m -)ν-] 1/(ν + + ν- ) m + = ν+m ;m - = ν-m 电解质活度a = (a ±)( ν+ + ν- ) 6. 离子强度I 21 2i i i I m z = ∑ 7. 离子氛 电解质溶液中环绕在某一离子B 周围电荷与B 相反、电荷数量与B 相等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球体。 8. 基本摩尔单元 发生1mol 电子转移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1/zM n+ + e → 1/z M 二、基本公式 1. Faraday 电解定律 往电解池通电,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Q = It = znF z :电极反应M n+ + ze → M 中电子转移的计量数。

物理化学表面现象练习题(含标准答案及详细讲解)

物理化学表面现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 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毫无联系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低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9.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 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 度切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 (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 (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 (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D) 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A) 相同;(B) 无法确定; (C) 25℃水中高于75℃水中;(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5.纯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恒温恒压下水与哪类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A) 饱和水蒸气;(B) 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 (C) 空气;(D)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6.水的相图中s、l、g分别表示固、液、气三态,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与心得

物化实验总结与心得 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20101202242 朱家林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已经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很多做人做事的技巧和态度。物化实验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一下,简单的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十四个物化实验。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用氧弹卡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了解卡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卡计的实验技术;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变化。热是一个很难测定的物理量,热量的传递往往表现为温度的改变。而温度却很容易测量。如果有一种仪器,已知它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那么,我们就可在这种仪器中进行燃烧反应,只要观察到所升高的温度就可知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这一热量我们便可求出物质的燃烧热。试验中要注意:压片时应将Cu-Ni合金丝压入片内;氧弹充完氧后一定要检查确信其不漏气,并用万用表检查两极间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前,一定要先检查点火控制键是否位于“关”的位置。点火结束后,应立即将其关上。氧弹充氧的操作过程中,人应站在侧面,以免意外情况下弹盖或阀门向上冲出,发生危险。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棗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点。测定前必须将平衡管a,b段的空气驱赶净。冷却速度不应太快,否则测得的温度将偏离平衡温度。如果实验过程中,空气倒灌,则实验必须重做。在停止实验时,应该缓慢地先将三通活塞打开,使系统通大气,再使抽气泵通大气(防止泵中油倒灌),然后切断电源,最后关闭冷却水,使装置复原

(整理)中科院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笔记——Jeveels.

1.Introduction ?表界面的分类: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浓度 ?分散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表面粗糙度: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 hkl ? ? ?表面自由能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 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2.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固体表面的性质 结构特征: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性质 表面运动:气体分子表面撞击速度蟺; 表面扩散系数(爱因斯坦方程): 外延生长原子的运动流程:a沉积/吸附在平台上-deposition;b沉积在原子岛上;c平台上扩散-diffusion;d脱附-desorption;e成核-nucleation;f交互扩散-interdifusion;g 粘附在平台上-attachment;h从平台上脱离-detachment;i:粘附在台阶上 化学性质:表面浓度依赖于气体分子撞击速度R 相界面(Gibbs界面) 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比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 ; Van der Waals and Guggenheim Equation: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集和答案解析教学文案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集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 水在临界温度时的表面Gibbs自由能:( C ) (A)(A)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3. 一个 U 型管的两臂直径不同,一端为 1×10-3 m,另一端为 3×10-3 m,水 的表 面张力为 0.072 N·m-1。如用这个 U 型管装上水来测量压力,将引入的误差 为: ( B ) (A) 72 Pa (B) 192 Pa (C) 96 Pa (D) 288 Pa 4. 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其机理为: A(g) + K A K ─→ B(g) + K 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表观为几级? ( B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级数 5 .表面过程中ΔG(表面)= -W'的充要条件除了等温等压外,还有:( D ) A,不做其它功; B,热力学可逆; C,组成不变; D,是B和C。

6. 物质表面张力的值与:( C ) A,温度无关; B,压力无关; C,表面大小无关; D,另一相物质无关。 7. 以P平、P凸、P凹分别表示平面、凸面、凹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汽压,三者关系为:( B ) A,P平>P凹>P凸; B,P凸>P平>P凹; C,P凸>P凹>P平; D,三者相同。 8. 常见亚稳态现象都与表面性质有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液滴的蒸气压所致; B,过热液体形成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 C,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大; D,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9. 对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相应接触角θ是:( B ) A,θ>90°; B,θ<90°; C,θ=180°; D,θ可为任意角 1O. Langmuir吸附理论中说法符合基本假定得是:( A ) A,固体表面均匀、各处吸附能力相同;B,吸附分子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分子层;C,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相互影响;D,吸附和解吸附之间很难建立动态平衡。 11. Langmuir吸附形式之一:θ=bp/(1+bp),它不适用于:( C )

物理化学课程总结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物化实验心得

物化实验心得 大三上个学期快接近尾声了,物化实验已结束两周了。回想起物化实验的日子,感慨颇多,感觉自己也收获了不少。 物化实验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打个譬如吧,在每次做完物化实验之后,我们都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要用到Origin 软件,通过物化这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初步地掌握了常用的Origin软件的知识,对我们日后使用Origin软件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处理数据时,还要用到Excel 软件,Word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操作,对我们日后更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物化实验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感慨颇深。打个譬如吧,在物化实验中,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就相当于一个团队。每次实验,我们班的同学不是做同一个实验,而是每个小组各有各的实验。在开学刚开始,我们每个小组被安排了一个要负责的实验,在每次做实验时,有不同的组要做我们负责的实验,这时,在他们做我们这个实验之前,一些注意事项,实验流程就要求我们给他们讲解,这样,

对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顺利完成实验提供了不少帮助,同时,在我们做他们实验之前,他们这组也会跟我们讲做他们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实验流程,这对我们顺利完成实验提供了不少帮助,这样就用不着老师为了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跑来跑去,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化实验让我们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在做各个物化实验时,虽然是一个组做一个实验,但是,每次实验,我们每个人还是要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安装仪器,如何使用仪器,这样就逐渐培养了我们动手的能力。 物化实验中存在创新实验环节,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我们那组负责的实验是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在做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气相成分采集的比较少,恒温水浴槽的恒温效果不怎么好,沸点很难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我们会提出了各种大胆的猜想,尝试着去解决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求更好地完善实验。这样,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对我们日后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物化实验让我认识到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之间还存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

第七章 1. 法拉第定律:Q =zFξ 2. 迁移数计算++++-+- = = ++I Q t I I Q Q 【例】用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0.7512g 银,并测得阳极区溶液中CuSO 4质量增加0.3948g 。试求CuSO 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t(Cu 2+)和t(SO 42- )。 (已知摩尔质量M (Ag) = 107.868 g·mol -1,M (CuSO 4) =159.604 g·mol -1。) 解:电量计中析出银的物质的量即为通过总电量:n (电) =0.7512g/M(Ag)= 6.964×10-3 mol 阳极区对Cu 2+ 进行物料衡算:n (原) + n (电)-n (迁出) = n (后) n (迁出) = n (原) -n (后) + n (电) n (迁出) =-+0394812 07512.().()g C u S O g A g 4M M =-?+?-(...)0394821596046964103mol =2.017× 10- 3 mol t (Cu 2+ ) = ()() n n 迁出电=??--201710 6 9641033 .. =0.2896 t (SO 42- ) =1-t (Cu 2+) = 0.7164 3. 电导(G ):=1G /R ,电导率1l G A R =?=?cell s κK ,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κΛ== 【例】已知25℃时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1。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 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 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 ++--=+m m m ,,ΛνΛνΛ 【例】已知25℃时0.05mol.dm -3CH 3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3.8?10-2S.m -1。计算CH 3CO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θ。4 2 1 ()349.8210..,m H S m mol ∞ + --Λ=? 4213-(CH COO )40.910..m S m mol ∞--Λ=?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物理课和化学课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包含在理工科之中,但是两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文科的特点。下面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 bb 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A、等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

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

物理化学实验心得

物理化学实验心得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一)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化学基本理论和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这些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某些重要规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物理化学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5.使学生受到初步的实验研究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6.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及工作作风。 (二)物理化学实验要求 进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步骤,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步做不好,都会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1. 实验前预习及预习报告 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实验讲义和有关参考资料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简单原理;(3)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原始数据记录表格。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的写出预习报告,重点是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教师要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报告,必要时进行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对未预习和未达到预习要求的学生,不得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首先检查测量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并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实验报告 实验完毕,每个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和正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教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与讨论等几个部分。其中结果分析讨论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的体会,提出改进意见。实验报告是教师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4. 下次实验时,交上次实验报告,延期不交者,不能进行实验。 教师应根据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及具体操作条件,提出实验结果的要求范围,学生达不到此要求,则必须重做实验。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第一章固体材料与表面结构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殊性 1、组成(成分偏析、表面吸附) 2、原子排列结构(重排)、原子振动状态等 3、悬挂键,化学性质活泼 4、周期势场中断,表面电子状态差异 表面浓度(surface concentration) Area of unit cell =(0.3 x 10-9)2m2 1 atom per unit cell 表面原子浓度= 1/ (0.3 x 10-9)2= 1.1 x 1019atoms m-2= 1.1 x 1015atoms cm-2 体相原子浓度=3.7*1022cm-3 分散度 随原子数增加,D下降。颗粒尺寸增加,D下降。 立方八面体,催化剂理论模型中常用的颗粒形状,是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表面能最低的形状。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1、平台 2、螺型位错 3、刃型位错 4、8、10、外来吸附原子 5、单原子台阶 6、9、11、褶皱 7、扭折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位错分割平台 表面原子排列有序性 表现在具有一定原子间距,二维周期性 1、具有底物结构 2、表面原子重排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hkl) 晶体类型: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简单立方 在立方晶系中,晶向和晶面垂直 Wood记号和矩阵表示(必考) 100,110,111

选取基矢时,若中心包含原子,则写成c(q×r) 矩阵表示: 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1、相界面(Gibbs界面) 2、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3、固体表面能的理论估算 表面自由能 表面的分子处于一种比体相更大的自由能状态,这是由于在表面缺乏最近邻的相互作用。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物理化学总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12 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 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 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 水在临界温度时的表面Gibbs自由能:( C ) (A)(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3. 一个 U 型管的两臂直径不同,一端为 1× 10-3 m,另一端为 3×10-3 m,水的表 面张力为 0.072 N·m-1。如用这个 U 型管装上 水来测量压力,将引入的误差为: ( B ) (A) 72 Pa (B) 192 Pa (C) 96 Pa (D) 288 Pa 4. 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

8. 常见亚稳态现象都与表面性质有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液滴的蒸气压所致; B,过热液体形成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 C,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大; D,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9. 对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相应接触角θ是:( B ) A,θ>90°; B,θ<90°; C,θ=180°; D,θ可为任意角 1O. Langmuir吸附理论中说法符合基本假定得是:( A ) A,固体表面均匀、各处吸附能力相同;B,吸附分子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分子层;C,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相互影响;D,吸附和解吸附之间很难建立动态平衡。

11. Langmuir吸附形式之一:θ=bp/(1+bp), 它不适用于:( C ) A,化学吸附;B,单分子层吸附;C,多种分子 同时被强吸附;D,固体对稀溶液中溶质的吸附。 12. 表面活性物质的实质性作用是:( B ) A,乳化作用;B,降低表面张力;C,加溶作用;D,降低物质的溶解性 13.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 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 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 ( B ) (A) 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14. 某物质R 1kg,当为一立方时,总面积 0.24m2,表面能0.3J,当粉碎为边长为10-9m的 立方体时,其表面能为(kJ):( A ) A,6x104; B,3.84x104; C,5.88x104; D,7.35x104 15 . 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 水面上升高度为h,其中一根在0.5h处使其弯曲 向下,试问水在此毛细管端出的行为是( A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