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下的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新思潮产生)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可见,农奴制的束缚,使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义国家。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时间俄国农民暴动次数1800——1810年均20次

1811——1820年均25次

1821——1830年均30次

1831——1840年均36次

1840——1851年均43.5次

农奴制的存在给俄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发展缺乏的必须的自由劳动力。

2、缺乏工业资本。

3、农奴制下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无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4、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说明了什么?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3)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新思潮产生

思考:A、西方的民主思想是如何传入俄国的?

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军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俄国民主主义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

C、十二月党人代表了哪一阶级利益?十二月党人起义有何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考:A、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有哪些?

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民视线;

控制土耳其;

争夺中近东霸权

B、为什么俄国最终战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府的腐败;

装备的落后;

探究: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1856年签定《巴黎和约》规定:不准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俄国撤除黑海沿岸的军事要塞。

材料二: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A、大大降低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B、暴露了俄国的腐朽落后;

C、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D、使统治者认识到改革是俄国的唯一出路

改革的可能性: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总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的多。——亚历山大二世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是什么方式?

改革革命(农民起义)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直接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维护地主贵族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

(一)“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解放宣言》

1861.3.3(俄历2月19日)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阅读课文内容

(三)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1、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

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劳动力、资金、市场),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落后性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落后性:形成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义

(四)俄国的近代化

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1、经济近代化

表现:19C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纺织业、石油、铁路、新兴工业部门;

农业资本主义也得到增长。

原因: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借鉴西欧技术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2、政治近代化

(1)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

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司法制度方面:

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影响: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本质沙皇专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旧日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4、教育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读史料: 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3.展示图文材料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需要两个课时)

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需要两个课时) 【提前预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P80—85; (注意了解什么是农奴制以及俄国农奴制的由来;) (了解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战争中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概述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具有的两面性,即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了解农奴制改革的性质、目的; 4、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难点】 1、如何理解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以认识农奴制的落后性。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3、将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农民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以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能力训练】 例1.(10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历史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 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3.教师过渡: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引进西欧的先进技术及军事理念,但拒绝其先进的政治制度,他的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对沙皇专制制度造成一次巨大冲击。 (二)农奴制的危机 1.教师提问: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生归纳: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盛行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教师提问:当时俄国在位的沙皇是谁?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目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时间:1861年3月3日。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工业: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下的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新思潮产生)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可见,农奴制的束缚,使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义国家。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 “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 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1851—1860:591 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B、要求变革的呼声 俄国的农奴制 什么叫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确立:17C中(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 发展:18C进一步加强 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他深知“拖延就是死亡”,所以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逐步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与扩张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他将很多人推上了断头台,甚至亲手执行他们的死刑。他严刑拷打逆乱的儿子,并且毫不留情地宣判了他的死刑。 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农奴制的危机------农奴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用机器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 2。概况: A。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④要求改革的呼声 a、“十二月党人起义”时间:1825 目的: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学作品:P98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赫尔岑(1812——1870年):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里,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甫家庭里。早年在一所宗教学校上学,后来进了彼得堡大学。他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尔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 [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难点) 一、农民的“解放” 1.颁布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 (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 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 (1)进步性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 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

剥削。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史论要旨] 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2.改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4.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为了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政治体制的变革 (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2)建立城市杜马和自治局,城市选民的资格由纳税的多少决定。 (3)改革司法:废除了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司法制度的改革比较彻底,它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然保留着农奴制的烙印。 (4)改革军事: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2)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重点精讲]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 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

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这次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概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提高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交流、发言,培养“言而有据”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积极影响的分析,学习运用“动机与结果”的概念分析解释历史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两次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阅读各种材料,分析改革背景,理解改革影响,进一步学习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率团全面考察西欧国家,培养虚心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发展,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学难点】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领导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剪辑视频片段:纪录片《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约1分半钟)和《克里米亚战争》(约2分钟)。 3.可准备《俄国领土扩张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视频《大国崛起·寻道图强》 片头,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教师提问:视频片段中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哪些描述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设问:这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曾深刻影响俄国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或板书展示) (一)改革的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初》、《沙皇俄国形成时期》、《彼得一世登基时》三幅不同时期的俄国疆域图) 教师:观察地图,我们看到俄国领土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俄国的领土不断扩大。)教师指图补充:早在9世纪时,斯拉夫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俄罗斯封建国家,后来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近代“沙皇俄国”逐渐形成。到17世纪后期沙皇彼得一世登基时,它已成为横亘亚欧大陆北部、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帝国。 与历代沙皇一样,彼得一世也渴望扩张领土,进一步为俄国打通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但在1695年、1696年的两次对南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和1700年对北方瑞典的战争中,俄国均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请阅读教材回答。(学生阅读并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作为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课件或板书展示) 那这一时期的西欧的情况如何?请回忆上期所学内容:14到17世纪,西欧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改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14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此时的西欧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遥遥领先于俄国。面对困境,年轻的沙皇决心改变,很快,一场影响俄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就展开了。 2.彼得一世向西欧的学习(课件或板书展示) 1697年,一个庞大的使团从俄国出发,开始了周游欧洲列国的旅程,组织这次考察的正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2)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2.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二)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片辅助法。 教学媒体图片:俄国农奴,克里米亚战争,亚历山大二世,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当英、法、美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候,俄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它的历史发展又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板书]第15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牛车拉载的俄国 [教师引导]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从而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 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国力的加强,俄国对外扩张领土的野心也日益强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小字部分,了解克里米亚战争。 [学生看书]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1

第23课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二)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片辅助法。 教学媒体图片:俄国农奴,克里米亚战争,亚历山大二世,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当英、法、美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候,俄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它的历史发展又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牛车拉载的俄国 [教师引导]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从而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 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国力的加强,俄国对外扩张领土的野心也日益强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小字部分,了解克里米亚战争。 [学生看书]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全俄国都为这次惨败所震惊。他们发现,英法等西欧国家在经济、军事力量上已经远远领先于俄国。而俄国自身落后的原因就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 那么,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 (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 (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教师过渡]物极必反,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地主和封建国家日益沉重的剥削,时常发动起义。再加上军事上的失败(指克里米亚战争等),俄国面临严重危机,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 [学生回答]变。[教师点评]不错。但有其他办法吗?[学生回答]战争。 [教师引导]这种办法统治阶级同意吗?[学生回答]不同意。 [教师引导]对。他们唯恐天下大乱。中国有句古话说的特别好:变则通,通则久。 二、农奴制的废除 [教师过渡]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的方式,存在着革命和改良的两种可能。为了阻止革命的发生,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 [教师提问]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解决农奴制问题?我们一起看投影! [投影显示] 为了阻止革命的发生,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 主要内容有:(1)宣布农奴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但在农奴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之前,农奴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 1 1教学目标 (本课时包括本单元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 (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特点。 (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 (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俄、法在19世纪的两次较量,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认识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析改革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 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俄国农奴制改革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 “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 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 1851—1860:591 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B、要求变革的呼声 俄国的农奴制 什么叫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确立:17C中(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 发展:18C进一步加强 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他深知“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