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008年第7期

(总第5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712008General 1No 155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105

 【史学园地】

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徐 芳

(塔里木大学科技处,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 要:人们通常在道德层面上评价曹操,以至有因人废事的弊病。曹操识人、用人,而取得事业上辉

煌一时的特殊效果,是与其人才哲学观分不开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大为不同正基于此,事实上,

《三国演义》对此也以赞誉口吻描述颇多,对当今人才运用也极富启示意义。

关键词:时势造英雄;能臣;奸雄;文事;武略

中图分类号:K 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8)0720105203

收稿日期:2008203231作者简介:徐 芳(1971),女,江苏宝应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研究。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以古今人才之聚(众),未有胜于三国者也。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而一才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又说:“(三国)入邓林而选名才,游玄囿而见积玉,收不胜收,接不暇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操正是在这沧海横流的人才大都会中大唱重头戏,流光溢彩的顶尖角色。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颙也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桥玄、何颙的话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中下层希望有经天纬地才干的人能力挽狂澜、安定乾坤的美好愿望,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过人的才干。作品以理政、行军、备战、治军、文学修养几大版块构造了曹操文修武备的意象建筑。

曹操任洛阳北部校尉时设五色棒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权贵,显示了过人的治理才干,其风度一如历史上那些贤相清官。何进谋诛宦官时,他一语道破问题的棘手所在,随后又提出:“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在何进等主张召外兵进京时,他鼓掌大笑:“此是易如反掌,何必多议!”他又献计:“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然召外兵乎?”别人一筹莫展的难题,他视若等闲,把十分严肃的理政治国之类的国家大事处理得相当轻松,宛如棋盘边的高手、面含微笑,并且伴之以活泼生动的语言。

若说理政于他还是轻吟浅唱的小溪流水,那么行军备战就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流波。当时天下大乱,四海鼎沸,豪杰蜂起云涌,彼此斗智斗力,时势造英雄,曹操横空出世,以他的精明强干巧妙地周旋于高手如云的世界。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确定安定天下的进兵方略,显示了曹操领袖群伦,指挥全局的非凡才干。屠戮徐州回救濮阳途经泰山险路,郭嘉劝曹操谨防伏兵,曹操笑着说:“吕布无谋之辈,故教薛兰守兖州,自往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这种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指人料事的非凡能力正是他在险象环生境地中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因素之一。当吕布按陈宫计谋,在濮阳城中大败曹操后,曹操却仰面大笑,将计就计诈言自己身死令军士挂孝发丧。又暗自伏兵马陵山中,等到吕布人马过半,伏兵四起拦腰截杀,以至吕布损将折兵死战逃脱。兵不厌诈的计谋被曹操发挥得淋漓尽致。延津之战一改常规,让粮草与马匹先行,将士随后,打破文丑;安众之战,在前堵后追的紧急关头“缓诱之,暗图之”打败刘表、张绣联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南郡遗锦囊,曹仁射周瑜;合肥送木匣,张辽威震逍遥津,无不显示曹操熟谙兵法,老谋深算。至于他仿《孙子十三篇》作《孟得新书》,自然不足为怪了。尤为可贵的是曹操每逢苦战还能身先士卒,不避艰险。如濮阳战吕布,李典说:“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曹操大喝一声:“吾不自往,谁肯向前!”于是当先领兵之入,足有古今名将之风。曹操不仅精于奇谋,勇于任事,而且在落败时也不失主帅风范。赤壁一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化为灰烬,曹操带着少数残兵败将仓惶北逃,逃至乌林、宜都之间,他竟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逃脱赵云的追杀到葫芦口时,他又坐在疏林下面仰面大笑;逃脱张飞追杀到华容道,他也在马上扬鞭大笑。这种不哭反笑的反常表现自然

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7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17,2008106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反映了曹操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但也体现了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那非同寻常的主帅风范。他决不会因为一次两次惨败而一蹶不振,而且常常愈败愈有精神,屡次在落败时出奇不意反戈一击,转败为胜。《三国演义》中群雄逐鹿,后来余下三巨头:曹操、孙权、刘备,而曹操又更为卓尔不凡,领尽风骚,真所谓:“众才犹让一才。”正因为如此,超凡越圣的诸葛亮也发感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作者以相当份量的篇幅从军事角度突出曹操,表现他非凡的军事才干。

兵贵精,不贵多。曹操善于治军,训练严,纪律严,奖惩严。败师淯水,嘉奖匆忙中整兵坚垒,任滂任劳,使反败为胜的于禁,而既是猛将,又是亲族的夏侯惇因治兵不严,也不能逃脱罪责,由此可以想象,那些还不如夏侯惇的。主明臣直,于禁敢杀夏侯惇部下那些肆行劫掠,大失民望的青州兵,也正是上行下效的结果。爱兵而不爱民,不能够做将军;爱将而不爱民,不能够做统帅,这正是曹操惯常实行以民为本做法的指导思想。出征张绣途中,使人遍喻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于是官军凡过麦田,都下马用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先,曹军很有王师气象。驱除吕布,平定山东,便下令安民修城;进击袁绍,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平定冀州就下令:“河北居民遭兵革之故,尽免今年租赋。”这种以法治军,以民为本,互为因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也整顿了曹营。

曹操看了陈琳写的檄文后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不仅有武略,而且有文事。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评论天下英雄,显得闲闲雅雅;临江饮酒,横槊赋诗,志得意满,逸兴横飞;忙中偷闲,与杨修共解“黄绢幼好,外孙齑臼。”这些零零星星的点缀,将曹操修饰得文采飞扬,群英会中,曹操谈吐不凡,雄姿英发的儒将风度渲染更多,文意申足。富有意味的是,曹操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也以人才哲学观编织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共同绘成他的事业蓝图。

对于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世界,人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三国时代就有点类似动物世界在人类中投影的意味。汉献帝之类人物具有绵羊的软弱和驯服,帐鬼式人物华歆等具有走狗的凶残和忠诚,许褚他们具有猎豹的强健,曹操就如同下山的猛虎。他不仅具有虎的雄悍和行走如风,而且具有虎的尖锐和洞若观火,无论谁的言行心计,无论多么隐秘复杂的灵魂,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锐利的眼光一下就穿透了蔡瑁、张允那谄佞之徒的肮脏灵魂,正象他对荀攸说的:“吾岂不识人!止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事成之后别有理会。”初见荀彧,一交谈就大加赞赏:“此吾子房也。”此后荀彧果然频频出谋划策,帮曹操度过了重重难关。煮酒论英雄时,他视袁术为冢中枯骨,刘璋是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是碌碌小人,刘表是坐谈之客,虚名无实,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一双冷眼看低当时多少四世三公、虚假名士,浮名英雄。这种眼光自是深邃睿智为常人所不及,因此他挑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就触到了刘备心底的秘密,而惊得他惶惶不安。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却鄙薄他,孙权抗拒曹操,曹操反赞赏他:“生子当如孙仲谋。”犀利准确的鉴赏眼光简直可以盖过古往今来一切伯乐,正像毛宗岗所评:“桓温不能识王猛,而操知人过之。”

李世民说:“(曹操)以雄武之资,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这对曹操历史作用的评价无疑是很高的,当然他的这些功绩和他极度重视将士的重要作用,求贤爱将,知人善任分不开。英雄不问出身,他运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尺,使用豪强之士,但更注重启用大量出身低微而有才干的人,不以资格求豪杰,对于世族豪强的用人标准公开挑战,改变那种“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时,他力排众议用关羽斩华雄;不计贵贱得功者赏,使人赉牛酒抚慰刘备兄弟,显示了没有豪族偏见的政治家风度。曹操在用人方面有无穷的贪欲,活象一个熔融人才的黑洞,见才便爱。看到威风凛凛的徐晃就倍加赞赏:“徐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淯水之战中,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之为谋士。他甚至爱惜一切才华修美的人物,为丧失英才而痛心疾首。且不说他对那忠于袁绍而不能用的沮授,钦佩他的义烈,特为他建碑题辞;也不说他对陈宫的恋恋不舍,只说他痛悼典韦,就感人至深。典韦死后,他亲自哭而奠之,对诸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典韦也!”引得众人感叹不已;征张绣回师途中经过淯水,思及典韦,放声大哭,亲自拈香哭拜,完毕,才祭侄曹安民及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将士,还祭被射死的大宛马,三军无不感叹,这当中当然包含曹操笼络人心的手段,从长远考虑,虎将难得,因而曹操这种哀伤更多地属于痛失英才的深沉感喟。

曹操则在猎取人才方面不遗余力,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甚至不择手段,如骗赚徐庶,对待关羽,费尽心机,用心良苦,关羽辞去,他无不叹息:“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看似感叹缘分太浅,实是爱慕至极,又挽留不住的满腹惆怅。曹操不仅以诚待人,而且大度待人,

 芳:曹操的人才哲学观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107 对关羽不仅争取其降,而且远远送走,恩来利往,爱才又重义;对暗中和袁绍书信来往的部下,焚稿不问,以安众心;像陈琳如弓在弦不得不发,骂尽他祖宗三代,他也怜惜其才,用为从事;张辽辱骂求死,曹操还能亲释其缚,解衣衣上,延之上坐,这比祁黄羊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荐贤更为感人至深。而且他眼界远阔,尽管一山难容二虎,刘备终非池中之物,但他在用人之际,不因杀一人而失天下心,除一人而阻四海之望,以便招徕更多的天下雄杰。

古人云:“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说的是一个统筹全局的主帅不仅要满腹韬略,而且要在运用人才方面驾轻就熟,但运用之道存乎于心。在这里曹操和袁绍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袁绍多疑,曹操也多疑,不过曹操在满怀狐疑之时,郭嘉一剖析,疑虑飞掉一半;荀彧一决断,所有疑团烟消云散;许攸来投降献计,他深信不疑立即付诸行动。袁绍疑虑重重,沮授入情入理分析,他仍然举棋不定,许攸再一分析,他反而疑上添疑。一个多谋善断,一个好谋无断,胜负自然在情理之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曹操是深谙此理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易得,主帅难求,曹操向来不以成败评人论事,不轻易责杀主将。夏侯惇大言不惭,发誓擒备捉亮,否则愿将首级献给丞相,奋然辞别曹操,率军登程,谁知博望坡军师初用功,一场大火烧得夏侯惇大败而归,曹操不予严惩,反赏赐曾谏劝的李典、于禁,战败赏人,这种举动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远击乌桓胜利回师后,重赏出发前强谏不要出师的人,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这种战胜赏人的帝王策略与袁绍战败斩杀田丰简直有天壤之别。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求长舍短,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天下无不弃之士。曹操不仅扬长避短运用人才,而且如一个高明的园丁,不断修剪那些多余的枝枝蔓蔓,求得更佳的审美效果。他指教夏侯渊修正缺点:“夫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儿子曹彰小的时候就擅长骑射,能手格猛兽,曹操就劝诫他:“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曹彰带兵征讨乌桓,他谆谆教导:“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种子种下去总有收获的一天,在征战中,曹彰身先士卒,直杀到桑干,扫平北方。善用人才的人,还得注意人才链的紧密衔接,才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局面,这正是曹操人才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显赫的地位容易助长虚荣,无风的温室容易滋生娇气,曹操正因谙熟教子之道,所以他赞赏孙权,鄙薄刘琮,把自己的儿子推向舞台前沿。

曹操前哭典韦,后哭郭嘉,哭典韦魂魄,用以感众将士;哭郭嘉之灵,用以愧众谋士。诸如此类的特异举动尽管包含非常干练老辣的驾驭人才的艺术,但从另一个角度还是可以清楚看到曹操那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鉴赏人才,爱惜人才,争取人才,运用人才,培育人才的团扇形人才哲学。乐于护花,得闻花香;勤于栽树,长乘阴凉;曹操因器重人才而深得将心,得到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死士”。有“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的曹洪,又有一而再,再而三舍生忘死频频相救的典韦,董卓死在吕布手里,而曹操屡屡化险为夷,深得心腹爱将的死助,这也就是很少有部下背叛他的原因吧。群雄逐鹿时,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曹操因得士而得天下,许多战事,甚至一些战役生死攸关的奇谋胜算,巩固根据地的关键谋略大多出于谋臣武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凭大气魄,大才干,用大手笔书写历史篇章。诸葛亮说曹操的成功“非唯天时,抑亦人谋。”这“人谋”既得之于自己,也得之于他人。

千里马也有失蹄之时,曹操也并不是长胜将军,战争虽然是他的诗歌,但也时常在高亢的号角中失掉它本来节奏。比如濮阳遇吕布丧魂失魄,宛城战张绣损兵折将,赤壁遇周郎胜果成空,华容逢关羽惶惶凄凄,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些并无损这个形象的完美,而正是这样,使金光塑身的英雄从高高的神坛飞向凡尘,贴近了现实生活。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小说中的曹操就如一巨雄狮,凭非凡的才干建立了赫赫功业,在政治生涯中波澜万丈,俨然是千古独步的领袖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 寿.三国志[M ].裴松之,注.上海:中华书局,1959.

[2] 罗贯中.增像全图三国演义[M ].北京:中国书店,1985.

[3] 苏 轼.东坡志林[M ].上海:中华书局,1985.

[4] 叶维四.《三国演义》创作论[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5] 高明阁.《三国演义》论稿[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郭蕴深〕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姜辉执笔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继续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的大小、强弱,依赖于她的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个体反映整体,也影响整体,离开了个体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无法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也难以巩固。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更好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聚集各方面的人才,使我们的党不仅是党员人数众多的党,而且成为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党;不仅是群众基础广泛的党,而且成为各方面人才鼎力奋斗的党。唯有如此,我们的党才有能力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也为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切实采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才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

曹操人才观给我们啥启示

曹操人才观给我们啥启示? 曹操是一代枭雄。尽管史书上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戎马一生,为打造江山背上一世的骂名。但是他依靠着自己的政治、军事、人才各方面出色的谋略,成为了三国时期出色的领袖人物之一。 曹操除了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外,求贤若渴的人才观也是其一生极其灿烂的亮点。 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他一开始就实施求贤天下的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认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 爱才。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惜才。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用才。曹操对于人才的任用同样有高超的艺术,经常使用考察和面谈识别方法。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曹操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

刘邦的用人之术

从刘邦的用人之术,谈势力的管理方向。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呢?” 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一位叫王陵,对刘邦说:“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丢了天下?我们认为是这个原因,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刘邦大笑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 1、说道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 场,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丞相 2、在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治理一个国家,保证 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后勤部长 3、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带领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 这个我不如韩信。——大将军 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 天下的原因。 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 1、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刘邦是有一个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2、不拘一格,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招降纳叛,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 迎,

[复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复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 谈起那个战火纷飞、尔虞我诈、阴谋与阳谋共存,英雄与枭雄并起的三国乱世,多少豪杰浮于眼前,这些人物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智诸葛、猛张飞、义关羽、憨鲁肃、帅吕布、狡司马……其中,有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物是英雄,枭雄,还是奸雄,历史上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我看来,曹操,不是一个简单地大坏蛋,也不是一个恶德恶性的容器,也不像上面提过的人那样性格鲜明,而是一个活的有着复杂性格而以奸为性格主导的人物。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多面体的十分矛盾的人,很难让人理解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人又是那么的真实。 《三国演义》写了曹操的一生, 从孩提之时直到死亡。他一生都在活动着, 斗争着。封建时代的英雄的事业心、权势欲, 政治上的阴谋野心, 旺盛的精力,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的才能, 圆熟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使他先后战胜了许多的敌手, 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权臣。皇帝在他手里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傀儡, 皇帝的宝座随时随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拉到自己的屁股下面来。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曹操怀着一颗奸雄的心,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枭雄想做却做不到的英雄事迹,他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战张绣,破陶谦,平张邈,灭袁绍,定乌桓,降刘棕,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操的复杂性格究竟表现在哪里, (一)、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 在看《三国演义》时,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因为曹操太残忍,太凶狠,杀人如麻,不像刘备那样的仁君,也做不出像为救助百姓而拖垮军队进程,在曹操的世界观里,只要能活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说为了保住自己小命,不惜恩将仇报,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毫无人味,这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论曹操的人才策略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论曹操的人才策略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Y)2008级汉语言0801班 学号2008150092 姓名董军 指导教师李秀花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二年五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浅论曹操的人才策略 摘要 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操一生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曹操独特的人才策略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曹操现存的诗歌、政令文,以及相关的史料著作出发,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曹操独特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的内容,加以论述与研究。曹操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包括动荡的社会环境、哀叹生命短暂的悲剧意识、自己的宏伟志向以及自己的身世经历等因素。曹操的独特人才观可以用“任人唯才”来概括,具体包括:避免等待,主动出击;不计前嫌,广纳贤才;不拘小节,不论出身;以诚相待,厚德载物等方面。本文将逐条展开论述,以期能对曹操人才观得到更全面深刻认识,以便于我们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志向;真诚;举荐;宽容 Cao Cao’s talent strategy ABSTRACT Cao Cao was a great statesman and military strategist, but also a great writer in our history. Cao Cao 's lifetime achievements, and Cao Cao 's unique talent strategy are closely related.This article from the Cao Cao extant poems, decree, and related historical writ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to Cao Cao unique talent concept formation reason and its specific content a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Cao Cao talent concept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urbulent social environment, lamented the short life tragedy consciousness, their grand ambitions as well as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other factors.Cao Cao 's unique talent can use" Appoint people by abilities " to summarize, including: avoid waiting, the initiative; forgive, recruit more capable personnel; not to stick at trifles, regardless of origin; Treat people with sincerity etc.This paper will discuss one by one, with a view to Cao Cao talent view to obt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so that we can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 Keywords:Circumstances;Ambition;Sincere;Recommendation; Tolerant

刘邦的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尤其在用人理念上值得现代领导者借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此,我们选取古代贤明“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机制留人”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刘邦的用人之道 文/程鹏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器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上级领导,需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识才之眼,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举才之德,育才之责,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用好干部、管好部门。这里,我们来看看汉高祖刘邦,是怎么在人才的辅佐下建立不朽功勋,成为我们后人学习之典范的。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起于草莽的布衣皇帝。他以一介布衣而提三尺剑,崛起于秦末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一生的丰功伟绩深为后世人赞许。汉高祖的成功,与其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刘邦的用人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探究其详。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刘邦的知人善任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汉高祖用萧何治财政,用张良、陈平出良谋,用韩信征天下,部下的优点,都能被汉高祖挖掘出来。这是汉高祖用人成功的最大一个原因。韩信曾经对汉高祖刘邦说,“臣所将兵”,“臣将兵,多多益善”,而“大王能将将”。 刘邦之所以能“将将”,就在于其能知人善任。人各有长短处,用人当取其长,舍其短。萧何能“镇国家,扶百姓,结馈饷,不绝粮道”;张良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韩信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用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些人的才能刘邦都能认识到,并且能根据各人的优点,委以重任。内政交于萧何,刘邦不干涉;军事托付给韩信,刘邦信之任之;谋略由张良、陈平来定,刘邦言听计从。他只要求自己在大局上把握好,至于细节问题,都交给臣下去做。正因为此,刘邦能成就一番伟业。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浅谈曹操的文学成就 宁殷1338130333 摘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具有文才武略的政治家,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创作,开创新局面。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也不断延揽人才,网罗贤士,形成了以其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字;个人风格诗歌成就名篇分析散文特点 正文: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开建安风气之先的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文学事业上,把文学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延揽天下文士,奖掖文学人才,给作家们以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其创作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他更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曹操的作品明人张溥辑有《魏武帝集》,收令,教,乐府,古辞等140余篇。中华书局校勘本《曹操集》收录诗歌122首,文章152篇,较为完备。 曹操在文学上历来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诗。相传曹操“登高必赋”,每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诗现存的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且大都是乐府相和歌辞——一种利用管乐和弦乐相和伴奏,主要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的歌词。这与他一生爱好音乐并精通音律有关。但曹操亲自写作乐府歌辞供乐工演唱,不仅仅是爱好问题。他的乐府诗往往突破旧题的限制或自创新题,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在娱乐性的歌辞中融入个人的人生感慨,而又不太顾及诗的整体结构的严密,凡此均反映了他在艺术上也不受传统习惯束缚的“通脱”性格。 曹操今存二十一首乐府诗,其中艺术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五言,而以四言居多。其五言诗善于叙事,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推动了五言体的新发展。其四言诗成就更高,继承了“国风”和“小雅”赋比兴的手法和抒情的传统,使中衰了七百年的四言诗重放光彩。语言运用上朴质,自然又遒劲有力。既学习乐府民歌的表达方式,不事雕琢,不求辞藻,真率自然,恰当地结合自己的性格个性,无论写事抒情,都掷地有声。内容上除《气出唱》《陌上桑》等是表现仙游题材,《短歌行周西伯昌》是歌咏历史题材的以外,大都是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活感受。 下面,笔者会通过几首比较突出的作品来浅谈一下曹操的文学创作。 从曹操的乐府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打着个人印记的激情,这不仅仅是汉代民歌中所没有的,在仅存的几篇汉代文人所作乐府相和歌辞中也看不到。其最典型的例子,应当数《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当是曹操为宴会而创作的乐府歌辞,因此并不以思想的深邃见长。从内容上看,第一节所表达的人生短暂,只能借酒消愁的感叹,与以下展示的期待天下贤才归于他麾下而成就功业的愿望,二者之间实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因为面对短暂的人生,像曹操这般具有雄才伟略的乱世英雄也只能无奈地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他希望才智之士助其建功立业的宏伟目标,其本身是否有价值也就存在极大的疑问。不过,如果考虑到这是一首在宴会上演唱的乐歌,也就可以理解,其第一节乃是劝与宴者放怀痛饮,第二第三节对与宴者表示其深厚的感情,包括原先对他们的怀念和由于他们的到来而产生的喜悦,末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编号: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按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行动。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马说》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对韩愈《马说》一文的学习,我们已经从文中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也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老师觉得本文所讲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均可归结为“外因”。通过学习,我们也更深层次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本文以“千里马”为喻,论述了人才被埋没的道理,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封建社会里的好多文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都曾遭受过统治阶级的埋没,其中有不少人潦倒终生,我们在为这些人才遭受悲剧命运而报不平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实,遭埋没,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内因)呢?俗话说得好:会怨人的怨自己,不会怨人的怨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究竟他们身上的什么原因让他们遭埋没了呢? 2.探古 学生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展开讨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这样的人才其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遭埋没的重要因素。学生四人一组,教师巡视。 3.总结 这些文人(人才)性格弱点: 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这样他们往往目中无人,做事最容易得罪他人; 过于迂腐不能变通——这样他们做起事来脑袋一根筋,思想固执教条,又不懂得和他人合作,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感情脆弱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人他们意志不坚,做事不能善始善终,遇到挫折要么怪别人,要么消极逃避。 我们知道人活着不能没有傲骨,但决不能有傲气。古代文人才子们身上总有十足的傲气和酸气,这样性格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其他单位,最终因不能与他人合作而被排挤出局,遭埋没是必然结局。 4.看今 古代人才遭埋没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那么,当今社会有没有埋没人才的现象呢?(学生讨论举例:名牌大学子有去卖猪肉白菜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跳楼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被迫流浪的等等)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无论你的学识有多高都的不到重用,甚至没人用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5.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能借古鉴今,如果你就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才,你将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学生讨论后,教师教学“育人点拨”: 成熟的稻子总是弯着腰。越是有才越是要谦逊,越是要懂得尊重别人。要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毛遂自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求职条件设得太高。要尽量克服前面我们讨论知道的像李白、陶渊明、韩愈等文人才子身上那些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过于迂腐、机械教条、不能变通、遇事逃避的臭毛病,把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灿烂的色彩,千万别让自己穷困潦倒一生啊! 老师衷心祝愿每个同学都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浅析曹操形象

浅析曹操形象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部《三国演义》使众人认为曹操的形象具有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等诸多特点,但在学者眼中与文献中记载,曹操的形象与《三国演义》中所具有的形象却不相同。西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在其作品《三国志》中对曹操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时期的史学家王沈在《魏书》中这样写到:“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罗贯中极大贬低了曹操,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被众人所知晓,从而致使曹操的形象被世人固定为奸诈、残忍、任性、多疑。我们如何认识曹操这个人呢?我认为可以从曹操的诗歌及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入手了解曹操的人物形象,以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曹操的真实形象。曹操的外在形象可以从历史文献得知,并且国内众多历史研究者已对曹操面貌做了复原,使众人了解到曹操的外在形象。但曹操的内在形象我们又要怎么去了解呢?我认为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家,那他也具有文学家的特点,在其文学世界中,有其灵魂的融入。如诗人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到作者豪放不羁,喜爱饮酒作诗,真挚结交友人的真性情。诗是表达心灵的文学,诗人依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以及意象来集中表达生活和人类的精神。诗是诗人情感的高度集中表现,从一首诗中可以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感,而在诗人的众多诗歌综合分析中便能知晓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得知诗人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曹操诗中读懂曹操! 一、曹操人物经历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 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以大家熟知的李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目内容是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第一课第四目内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在前面三目内容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才观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态度。 职业素养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中职生能成才,中职生步入社会,因现在大学生的增多。相比之下,觉得自己自己文凭低十分自卑。没能树立自己能成才的观念。 二、说学情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同。产生的人才观也不同,现在的中职生有些好高骛远,有些自卑,没有明确的方向。导致在做选择时很多都是随波逐流,没有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 三、说教法 在本目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归纳法 ●演绎法 四、说学法 由于本目知识点较少,在本目中主要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例如采用班级辩论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10分钟) 让每个同学观察自己的是个手指头,并说出每个手指头的功能。 导入新课(25分钟) 由十个手指头引出每个岗位的分工各有不同,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各自的价值。当今时代,是务实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阅读树上“读读想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总结:成才的路千万条,中职毕业生有了自己的特长,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呢个成为被社会、被公众认可的人才。 游戏:优点大轰炸,目的在于帮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要求:

曹操的人才观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三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诸葛孔明的智慧和忠、关云长的义薄云天,曹操的野心勃勃、刘皇叔的苦心孤诣都是荡气回肠,令人动容。然而纵观三国兴衰,天下大势和人才的流动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中国自古就有尊贤爱才的传统,春秋战国之际,天下七分,为问鼎中原各国更是招贤纳士,但唯有秦国始不拘于宗族,地域之观念,重用多国之人,得之以助得一统天下。 三国之际,天下三分,人才的流动更是关乎国家之兴衰。我们从小就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爱才之名远扬。但是三国中,曹操也是一个极其爱才之人。 一、广招才士,求贤若渴 说起曹操的求贤之人,我觉得不得不说便是他的《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中句句都说出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想将天下英才都收归己有之心。曹操一生曾针对不同情势,用发布过三次“求贤令”,且是用官方文告。这是曹操招揽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横槊赋诗之英雄气概已经让人生佩,且吟诵的乃求才之诗,其心可知。第三十回中许攸弃袁绍来投奔曹操时,“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重视人才,才使天下英雄往之,且为其拼死效力。 二、不拘一格用人才

十八路诸侯会合讨伐董卓,华雄得势,关羽请求前去一战,但诸侯中皆以之低,唯有曹操提出:“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相对来说,曹操是有眼界之人。他能力排众议,不囿于身份,用人唯才。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之人劝操杀之。操怜其文采,赦他不死,命为从事;对说过:“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的张辽也亲为解绳索,收入己帐;庞德原为马超心腹,后降曹操,曹操也能信任他,教他做先锋。由此看来,曹操的心胸并不是像常人所言之狭窄,反而是有一种敢于用人,不念旧恶,化敌为友之心。这位魏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 而且曹操不杀败将之军,能为国家保留人才。而一方面,经历过败战的将领有些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对手过于强大。他们能够积累经验,继续为国效力。另一方面,败将之军更为谨慎,且待罪立功的心理更为强烈。若主宽待之必将感恩戴德,更为忠心。曹操则做到了这点。曹仁、李典被刘备连败五次,失掉樊城,回许都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曹只说了一句“胜负乃兵家常事”,而未去深究其罪责。夏侯惇被诸葛亮在博望烧得焦头烂额,回许昌自缚见曹,伏地请死,曹释之,并说“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须防火攻”。曹操根据事情,体谅部下。反观孔明在六出祁山时斩马谡,杀陈式,不容败将,虽也情有可原,但是不显宽厚。 然而人无完人,就算曹操再怎么求贤若渴,他在有的时候还是显示出来其在人才任用时候的弱点。有一点有些滑稽的便是以貌取人,张松在投降曹操之时,曹操见其长相猥琐,又因言语冲突就下了逐客令。这让曹操失去招揽蜀中才仕的好机会。还有就是不及德才网罗人才,虽然此法能招揽更多的人,但是不免有品德低下之人,后患无穷。像华歆、王朗等,虽然很有才能,却品德低下,沉醉于荣华富贵,最终难免祸国殃民。 但总的来说,曹操重视人才的观念还是值得我们去肯定。

盛世纵横周嵘:从刘邦 唐僧终成霸业解读整合人才秘诀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上马不能征战、下马不能抚民,却终成霸业。原因是他整合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整合了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的萧何;整合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而唐僧堪称“最聪明的CEO”,单凭他一人之力,肯定是过不了妖怪众多的西天之路,更不可能完成取经的任务,但是他懂得如何驯服孙悟空的傲、发现猪八戒的好、鼓励沙悟净的勤,最终成功取经成佛。“一个人想成就大业,最重要的是能够整合到比他强的人。”中国资源整合第一人、盛世纵横国际资讯集团董事长周嵘老师说。那么,刘邦、唐僧终成霸业的故事中到底包含着怎样的人才整合秘诀呢?我们来听听周嵘老师的独特见解。 “一个人想成就大业,最重要的是能够整合到比他强的人。” (图1:中国资源整合第一人、盛世纵横国际资讯集团董事长周嵘老师在《整合天下赢》课程上解读刘邦、唐僧人才整合之道) 刘邦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曾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问到自己,韩信说陛下最多能带10万兵。刘邦就问他,为什么韩信反为自己所擒。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善将将。” ——韩信的一席话,可以说是真正道出了刘邦能成大业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人才整合的重要性。刘邦成帝业,得力于自己的人才群体,作为人才集团的首领,他具有高超

的人才整合才能和管理艺术。一般情况下,人才多了,容易出现“同行相轻,力量相抵”,但刘邦能够根据人才的特点,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巧妙地组成不同特点的人才群体。 另外,周嵘老师还深度解读了唐僧成就大业的根本原因:“唐僧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取经的大业,是因为他整合到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十万天兵元帅猪八戒和忠心不二的沙和尚,甚至整合到了观音、如来佛主等上天的神佛作为他取经大业的支持者和后盾。一个毫无神通只会念经的和尚,整合到了这些比他强的、各具神通的人才,最后才突破了道道险阻,经历了多重磨难取得真经,完成了大业。” “所以,一个人想成就大业,最重要的是能够整合到比他强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只有有效整合到比自己厉害、比自己更加专业的各类人才,并且知人善用,最终才可能成就大业。那么,一个企业的管理也是如此。”资源整合大师周嵘总结道。根据记者的进一步了解,在周嵘老师亲自授课的《整合天下赢》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中,人才整合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才整合的关键是识别人才,并知人善用。”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是沛主吏椽,谋士张良是失魂落魄的流浪者,大将军韩信是个讨饭的叫花子。但他们各有其长,才为刘邦大胆任用,都成了刘邦手下的谋臣战将,忠心耿耿为刘邦效劳,形成了以刘邦为首领的中坚力量,对刘邦统一天下起到了极其决定的作用。 可见,“慧眼识珍珠”是人才整合的关键一步。如果你没有伯仲的眼光,恐怕也看不出千里马。周嵘老师结合历史故事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人才整合之道的关键是识别人才,而识别人才要通过十条途径: 一、看他过去是否有成功的经验; 二、看他是否有多次的成功经验; 三、看他有没有同行业成功的经验; 四、看他是否有本项目必需的能力; 五、看他是否有本项目必需的资源; 六、看他的同事中,有没有多年的老同事; 七、看他的老同事中,有能力的人有多少; 八、看他的胸怀是否宽广; 九、看他情绪控制如何;

浅谈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进行阐述。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

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

科学人才观地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涵 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以大家熟知的嘉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