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师领进门_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_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_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_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

本文是关于老师领进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文本: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课例1:98年执教课例

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身临其境"是什么意思?

生: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师:"恍如身临其境"又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师:我好像亲自到了哪个地方?

生:我好像亲自到了田老师讲的故事里的那个地方。

生:我好像来到了有小路、村子、亭子、鲜花的地方。

师:你能用"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儿……"说说"身临其境"的意思吗?

学生自说,准备2分钟。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到姥姥家去……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儿,在亭子里看花,伸出指头点数儿:"八枝,九枝,十枝……"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儿,走在乡间小路上,经过了小村子,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看到乡村傍晚的美景。

……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就是"身临其境"呀!"发呆"是什么意思呢?

生:愣住了。

师:在文中"发呆"是指什么?

生:我入迷的程度深。田老师故事讲好,我还在发愣。

生:我被田老师的故事吸引住了。

师:"直到……我才惊醒。"也要说明什么?

生:说明我进入了田老师讲的故事的情境中,陶醉的程度深。

师:"捅"是什么意思?

生:碰、撞

师:"捅"能不能换成这些字?为什么?

生:不能。"捅"的程度深,碰、撞等词都不能代替。

生:不能。"捅"能体现我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住了,要用很大的力气捅一下才能让我回过神来。

师:大家体会得很好,田老师的故事确实讲得娓娓动听,我深深地入迷了。

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生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课例2:2004年执教中心小学开放日课例

师: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地方都写到我听得入迷了,请你圈出来,仔细体会一下。

(学生读书,圈划。)

师:请与你的同桌一起交流一下。

同桌学生交流。

班级交流:

生:我从"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看出我听得入迷,听得入了迷是直接写了,"恍如身临其境"是我好像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也可以看出。

师:对这一句还有什么理解,请补充。

生:"恍如身临其境"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就是其中的小孩儿了,进入故事中去了。

师:能用"我就好像是那个小孩儿……"具体说说"恍如身临其境"吗?

生思考,交流。

(交流五六名学生,比课例1的交流更生动,具体内容略。)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我听得入了迷?

生:我从"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可以看出,田老师都已经不讲了,我却沉浸在故事中,人也在发呆。

师:发呆原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是指我入迷的程度深,似乎走进了故事中的境地。继续交流。

生:我还从"直到……才"看出,因为"直到……才"是过了很长的时间,

我进入故事情境的时间很长。

生:我从"惊醒"可以看出,"惊醒"好像是从睡梦中突然醒来,文中的我听田老师讲故事入了迷,好像是做了一个梦。

师:确实听得出神了!

生:我还从"捅"看出,"捅"是用力碰了一下,一般轻些的动作我还不会惊醒呢!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对"我"听田老师讲课入了迷体会得真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戛然而止"是什么意思?

生:"戛然而止"就是突然间就停止了。

生: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了呢?

生:因为下课时间到了。(众笑)

生:因为他想让学生自己编下去,想下去。

师:对,他想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生:课文为什么要写我听得这么入迷?

生:从我的入迷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生:只有我听得入迷了,我幼小的心田才会播下文学的种子。

师:确实如此,请同学们把这一段读一读,再体会一下。

生有滋有味地读

解读:

从98年到2004年,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过渡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从本人在这两年所执教的同一内容的两个课例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在这几年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有循循善诱的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引领者和合作者。

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突出了一个"导"字,抓住文本中描写的"我"入迷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想象。比如对"身临其境"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再如对"发呆"、"捅"、"惊醒"等的理解,学生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而得之。教师循循善诱,在关键处点拨,问题衔接处过渡,重点之处强调,思路堵塞之处疏通,阅读教学的流程可谓清晰流畅,

一切尽在老师的有条不紊的组织之中,教学目标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水到渠成。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有一双无形的牵着学生的手,这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是一种阻碍和制约,缺乏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例2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深入文本思考,"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境",并与同伴交流,共同体验、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一次实现平等对话。学生在对话中,在对文本的反复琢磨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身心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松懈的状态下,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热烈,富有灵性的言语自然而快捷地产生。这种精彩的课堂缘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缘于师生角色的转变,缘于课堂上师生的平等对话。正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才是真正的质疑,不是走过场算了。如对戛然而止的感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即时生成的,也是课例1中所未发现的。从课例2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质疑是有价值的,闪现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抓住这种课堂上一纵即逝的机遇,顺藤摸瓜,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也恰恰正是课堂教学的精彩。可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放开学生思维的束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常会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共享语文学习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师对自己角色有了正确的定位,蹲下身来,树立课堂上教师始终是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现我们教学的智慧。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回忆往事之老师领进门 部编版

2.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预设:1、红摹(mó)纸娓(wěi)娓动听戛(jiá)然而止 炊(chuī)烟衣襟(jīn)(注意读音) 2、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通过读课文,你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一定很好奇刘绍棠是怎样成为这样一名大作家的?是什么样的老师运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作者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谁领谁进什么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门? 预设:田老师领我进门,进入文学创作之门。 2、通过读课文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田老师的故事打动了孩子 们吗? 预设:田老师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 3、小组交流:找出文章中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的成语和句子并分析。预设:成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句子: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入迷来写,句中恍如、发呆、惊醒等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这句话表现了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盛、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听老师讲故事比作春雨,体现了田老师故事的动人以及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 4、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

《统筹方法》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13. 《统筹方法》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3、了解并学习本文语言的准确表达及列图标的说明方法。 4、通过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5、了解并学会用统筹兼顾、抓主要环节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思路: 1、本文浅显易懂,可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从抓文章结构入手,分析课文内容。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3、统筹方法涉及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可让学生从身边事例入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疑问,并尝试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答,通过怀疑——验证——再怀疑的过程,积极探索,逐渐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5、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撰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统筹方法的原理,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明、易懂的特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说明文知识 同学们,有没有一篇课文对你的生活影响特别深刻呢?我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就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影响着我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提醒着我—

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下面给大家分享《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老师领进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

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并朗读正音。)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给学生提出识字新要求,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味、朗读。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解释第一句,并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4、尝试背诵第二节。 (让学生在默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然后感悟、领会其含义。) 四、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流传至今。推荐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2

10《老师领进门》教案

《老师领进门》教案 教材分析: 《老师领进门》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个延伸。文章语句优美,思维训练点多,是一篇让学生朗读、感悟、练笔的好文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懂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2、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相互探究解决。 3、能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学习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一)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二)学生认真听歌,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着这片神圣的乐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老师领进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一)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40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情景和深藏在内心的感激之情;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阅读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要求叙述简洁、有条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三、拓展延伸,表达运用。 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刘绍棠。介绍作者在文学上创作取得成就,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后有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等40余部和《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等出版。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十多部作品荣获

《统筹方法》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三、学习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1.老师领进门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字典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5篇课文;背诵两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3 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写通知”。 4 读懂课文,感受亲情和师生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老师领进门 【教材分析】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课文先简略地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田老师,再详细写田老师讲课的精彩,“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激他。文章中有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悟透又不露痕迹,是教学的难点。整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预习自学生字。借助字典理解“红摹纸、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了解记事写人文章的特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积累“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尾导入,直奔主题(在预习课文基础上)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作家。(板书:刘绍棠) 课文后面的注释里有他的有关介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出示投影)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作品

《老师领进门》教案

老师领进门 象山文峰学校翟飞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个词语的意思;能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能说出田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作者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5、摘录描写“我”听课入神的词句和尊敬老师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难点:推敲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认识人物的品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二)、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2、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3、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三篇 本文是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 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 4、繁》简,具体》抽象 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 统筹方法 华罗庚 1.统筹方法 烧水泡茶:甲乙丙

老师领进门优秀教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读文,感受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感悟其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在阅读中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意思;学习用“娓娓动听”或者“恭恭敬敬”造句。 3、在读文中提升情感,理解“插柳之恩”的意思,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深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1、感悟体验田老师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力巨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老师领进门教案设计

老师领进门教案设计 老师领进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引入新授内容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出示投影画面:此时我向老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 3、组织讨论后读课题:提问讨论:老师把我领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文中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讨论板书:文学创作大门 4、句子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 从事文学创作、丰富的想象力) 5、小结: 6、出示文中小诗:(投影) 7、谈话: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通过田老师合理丰富的想象,同时自然巧妙地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一个完美,有情趣,

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8、听故事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情节) (三)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1、投影出示句子: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句子含义(提示谈理解方法,出示小黑板)组织讨论小结: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体会我听故事时入迷的程度。这个句子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我听得如痴如醉。 3、投影出示句子: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组织讨论小结。 4、过渡谈话,全班齐读13、14节。 5、出示投影句子: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6、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个树和两个数量词:十年、百年。组织讨论小结:说明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培育,所以插柳之恩, 7、提问加深理解:上文的柳成荫是什么意思?讨论小结:这是一篇文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说明师恩难忘,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附板书 8、老师领进门文学创作大门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培养丰富的想象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统筹方法》教案一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张的爸爸晚上要带小张去看演唱会,但演唱会晚上6点开始,小张一家必须提早出门,否则就不能带上小张一起去看演唱会了。小张每天放学后5点到家,到家后他要做这样几件事情: (1)做作业(30分钟) (2)把米饭煮上(40分钟) (3)收晾晒的衣服(8分钟) (4)洗碗(4分钟) (5)整理书桌(2分钟) 小张最快能在几点做完这些事情?请你给小张出个主意。 2、“时间就是金钱”,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我们学习,都要抓紧时间,把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我们能不能通过小张的例子归纳出一种面对各种情况都适用的节约时间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二、初读课文,掌握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指名朗读课文

2、统筹方法指的是什么?它运用的范围如何? 下定义的好处:简介明确 3、为了更清楚明白地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是如何操作的,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4、文中哪一个泡茶的方法最好?这种方法最好的原因是什么? 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抓住关键环节 5、选择泡茶这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能不能选择制造汽车、电脑、发射火箭的例子呢? 举例子的作用是为了更具体,还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三、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1、这篇文章说明时还采用了一种不常见的方法,哪一位同学最先发现? 2、相比纯文字说明,本文使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有怎样的好处? 列图表的好处:清楚直观、一目了然 3、讨论:本文三次列图表,内容一样吗?你认为能不能简化成为一幅图? 第一幅:通过详细的示意图指名烧水环节间的关系 第二幅:告诉读者应当抓住关键环节,合并次要环节 第三幅:用数字表示,在工作环节过多的时候能够节约精力,会很有帮助。 各有侧重、层层深入

老师领进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娓娓动听地朗诵小诗的大意部分,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以“谢师、感恩”为主线,通过读诗、听故事、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2、理解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 1、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小诗。 2、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味,诗中描绘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试着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生交流) 3、这样一首描写乡间美景的小诗,到了田老师的口中,却幻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位田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会有如此了得的本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老师领进门》。 齐读课题。 4、课文的作者刘绍棠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轻声地读读这段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尽管与田老师阔别40多年,刘绍棠却仍对这位小学老师念念不忘。当他回到家乡,再次走到老师的面前,他的心中——激动不已;在与恩师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词语是——谢谢、感谢。 2、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那么田老师领他进的到底是什么门呢?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同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交流: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交流学生自学的生字新词。 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试着将他那份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读出来。 三、交流,字词学习。 1、再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 2、全班交流找到的生字学习。 3、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与指导课文朗读。 5、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一)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事物美好动人,非常吸引 人。() 2、亲身来到那个地 方。( ) 3、善于言谈,说话生动,使人爱 听。()

统筹方法 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理解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2. 学会分析简单的事理说明文,能筛选课文关键语句。 3. 能对生活事例进行合理设计,并能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口头说明。 4.了解说明文的常见样式。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次泡茶的不同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复习说明文知识 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 ②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及表达方式又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③______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 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________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从说明对象看,本文是一篇_________说明文。 2、生字注音: 复.杂( fù) 工序.( xù) 窝.工( wō) 效率.( lǜ) 灌.水( guàn ) 裨.益( bì) 3、结合原句解词 错综复杂:(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很多,情况复杂。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临时而迷:遇到事情而感到迷惑。 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的。 卑之无甚高论: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卑,接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俱,全都。欠,缺。 4、简介作者 5、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有什么好处。 二、课上探究 1、整体感知 本文说明对象:统筹方法及其应用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1)概括介绍统筹方法的性质及应用范围。 二(2-5)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 1层(2)用设问的方法,指出统筹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2层(3-14)三次以烧水泡茶为例,具体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 3层(15)说明统筹方法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不仅在时间问题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上都能广泛地应用。 三(16)指出统筹方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教案讲解学习

I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娓娓动听地朗诵小诗的大意部分,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以“谢师、感恩”为主线,通过读诗、听故事、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恩情 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2、理解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 雨,滋润着我”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 怀。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 1、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小诗。 2、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味,诗中描绘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说说你对这些诗句 试着的理解。(生交流) 3、这样一首描写乡间美景的小诗,到了田老师的口中,却幻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位 田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会有如此了得的本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老师领进门》。 齐读课题。 4、课文的作者刘绍棠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轻声地读读这段话。 、初读、感知课文。 1、尽管与田老师阔别40 多年,刘绍棠却仍对这位小学老师念念不忘。当他回到家乡,再次

走到老师的面前,他的心中——激动不已;在与恩师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词语是——谢谢、感谢。 2、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那么田老师领他进的到底是什么门呢?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同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交流: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交流学生自学的生字新词。 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试着将他那份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读出来。 三、交流,字词学习。 1、再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 2、全班交流找到的生字学习。 3、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与指导课文朗读。 5、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一)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1、形容事物美好动人,非常吸引 人。() 2、亲身来到那个地 方。() 3、善于言谈,说话生动,使人爱 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筹安排时间 人教新课标

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时间主备教师高学庆教学课时1课时上课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的情境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 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自主探索,深入研究. 1、请出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新朋友,小明。我们一起来从几个方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新朋友吧!上个星期六是小明的生日,虽然是周末,可小明仍然像往常一样在早上6点半起了床,做了每天都要做的几件事情: 洗脸刷牙5分钟吃早饭10分钟叠被子3分钟听广播20分钟收拾餐具2分钟读语文20分钟 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最省时的方案吗?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 (1)、用卡纸做的图式表示流程图的顺序。 (2)、引导学生推出:从流程图上获得的信息及时间的计算。(提醒时间的计算按时间长的算) 2、接待客人,泡茶。 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沏茶,小明要怎样才能让客

人尽快喝上茶? A、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找茶叶、接水、泡茶) B、好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学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C、以上事情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做?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吗? (1)小组合作,寻找最省时方案。 (2)小组汇报合作成果,展示流程图,简介流程图的作用。 C、出示以上六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分别是(8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1分钟) (3)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4)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二、巩固练习 接受李阿姨的考验 考验一:明辨是非:安排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1)、爸爸一边抽烟一边上网到深夜。 (2)、为了节省时间,阿姨一边开车一边喝早餐奶。(3)、小华为了节省时间,一边上英语课,一边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不仅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

【教学设计】《统筹方法》(语文版)

《统筹方法》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有的谈论日常泡茶是先烧开水还是先洗茶壶,有的解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的解释雨林的毁灭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灾难, 有的推想海洋会不会成为未来的粮仓。看似一个个平常的道理,一经阐述,都带有一番道理在其中。《统筹方法》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撰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设例、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的逻辑顺序; 4.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认真研究,大有裨益。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字词积累: 灌(gu?n) 统筹(chòu) 耽误(dan) 关键(ji?n) 2.释义: (1)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纷乱,情况复杂。 (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好处。 (3)临事而迷:面对实际情况不知道怎么做 (4)统筹:统一筹划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体裁为事理说明文,语言风格生动、通俗。 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

老师领进门_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 本文是关于老师领进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公开课)

《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3-114 学习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有用到过,平时在做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也注意到怎么做会省时些。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筹方法”的运用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意识的去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出示:坐公交车听音乐去阿姨家跟表哥下棋。 2、小结,同样的事情,开动脑筋想一想做出合理的安排,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二、课件演示情境图。 1、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1965年就提出节省时间的方法 (出示幻灯片)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出示图片 谁还想说一说? 2、导入:为了使客人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三、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 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T接水T烧水T洗茶杯T找茶叶T沏茶共14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 ②:洗水壶T接水T烧水8分T找茶叶T沏茶共12分 1分钟1分钟(同时洗水杯1分钟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T接水T烧水8分钟T沏茶共11分 1分钟1分钟(同时)1分钟 洗水杯找茶叶 2分钟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5)引导学生完成方案时可以用图式的方法,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 法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领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