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_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_王计平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_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_王计平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_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_王计平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_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_王计平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2卷第2期

2013年2月V ol.32,No.2Feb.,2013

收稿日期:2012-05-17;修订日期:2012-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25003,31100514);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58);中国博士后科学

基金项目(20100480365)

作者简介:王计平(1978-),男,山西保德人,博士,主要从事景观格局优化与生态过程模拟研究。

E-mail:wjp_gi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7615207.html,

通讯作者:陈利顶(1965-),男,河南辉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

应、水土保持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E-mail:lid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7615207.html,

275-284页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

王计平1,2,黄志霖3,刘洋4,许申来5,卫伟1,陈利顶1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北京100091;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4.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盐城224051;

5.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与市政所,北京100085)

摘要:以河龙区间42个流域为对象,在流域地貌格局信息提取和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指标计算

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河

道系统水平,河流数量、长度等几何特征指标和河流分叉率(Rb 12)、分级率(Rd 32)、相邻级别间

的河流长度比等形状特征指标与流域侵蚀模数显著相关;②在流域系统水平,坡度粗糙度、相对高差、圆度比、高长比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主要指标,其中坡度粗糙度是最根本

的解释变量;③各地貌格局因子间相互作用复杂,且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要强于泥沙输移过

程,其通径分析模型对流域侵蚀模数、输沙模数和泥沙输移比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65%、33%

和20%。这对正确认识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格局因素和建立准确的过程模型,具有重要参

考价值。

关键词:地貌格局;过程;侵蚀产沙;河龙区间

1引言

泥沙物质的侵蚀与堆积是塑造地表形态一对相辅相承的矛盾,侵蚀产沙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因为侵蚀过程的存在,才出现泥沙搬运、输移等过程,它们都与流域地貌格局有着紧密联系[1,2]。在长时间尺度,侵蚀过程强烈影响着地貌景观的发育和演化[3,4],而在短时间尺度上,地貌格局作为土壤侵蚀及泥沙搬运的潜在条件,时刻影响和改变着侵蚀产沙过程的方向和节律[5]。地貌格局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水分和养分的迁移与积累过程来影响植被分布[6],同时也影响人们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7,8]。地表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反过来影响能量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等土壤生态过程[9]。流域作为一个由地貌、水系结构和水文动态过程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综合体,既是现代地表侵蚀切割状况的指证,又是影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10]。在流域尺度上探讨地貌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对认识土壤侵蚀及泥沙输移过程,指导区域土地利用和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具

32卷地理研究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位于黄河中游上段的河龙区间是我国最强烈的侵蚀产沙中心。由于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独特性,该地区的水沙问题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11,12],同时又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大生态战略密切相关[13,14]。侵蚀产沙是气候、植被、地形等多种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共同耦合的结果。在这一耦合系统中,地貌格局与水土流失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地貌格局决定地形势能,并与大气降水共同决定了侵蚀力,植被和作为地貌要素的地表物质则共同决定了抗侵蚀能力[15]。在一定气候背景下,人类通过对植被和微地貌要素进行合理调控,可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16]。目前,土地覆被对土壤侵蚀及水沙运移过程的影响多集中于地块和坡面尺度上[17-19],由于研究尺度较小,故往往将地貌影响忽略或视其为均值。随着尺度逐渐放大,地貌条件对水沙过程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格局影响和决定着流域径流泥沙分配与汇集过程[20,21],且与植被、土壤水分等水土流失因子关系密切[22,23]。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地貌格局对流域泥沙输移影响机制的解释还有待于深化。本文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42个水文站控制流域为对象,在确定流域地貌空间特征和水土流失过程反应变量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关系,旨在从流域尺度揭示地貌格局对泥沙输移过程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河龙区间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段的简

称,位于黄河中游区上段,N35°40'~40°

34'、E108°02'~112°44',集水面积为11.2万

km 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4.8%(图1)。河龙

区间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泥

沙尤其是粗沙最主要的来源区。属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春季短促,多风沙,常干旱;夏季南长北短,湿度大,高温多雨;秋季较短,天气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少雨。

区间年平均气温在3.6~11.8℃之间,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各地高温相差较小,低温相差较大,同一站点气温变化大。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区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31.2mm 。南部的黄龙山地区年降水量最大,北部内蒙古风沙区年降水量最小。区间植被条件相对较差,多为人工种植而形成的次生植被和干旱草本植物。河龙区间处在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尾部,平均海拔1000~2000m 。区间支流纵横,各支流下游及干流河谷海拔一般在600~1000m 。河龙区间是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单元集中分布的地区,区间内冲沟密布,地形切割支离破碎,地表梁峁纵横,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开展水土流失研究的典型区域。

2.2研究方法

选取河龙区间42个水文站控制流域,根据水文监测数据可获取性,以1979-1988年为时间序列,基于RUSLE 模型估算各流域单元土壤侵蚀模数(EM ),同时利用流域水文站图1河龙区间地理位置图Fig.1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276

2期王计平等: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

277监测记录确定对应时段内各流域产沙模数(SM),计算其泥沙输移比(SDR);以DEM为基础数据,从河道系统和流域系统两方面定量刻画流域地貌格局特征,运用相关、回归、通经分析等方法,分析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统计分析软件包括Minitab 15、SPSS15+Amos16。

2.2.1数据来源流域地形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用于提取坡度坡长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和流域地貌格局要素;黄土高原区1985年土地利用图,来源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系列图编委会;1970-1988年研究区主要水文站和部分雨量站次降雨数据,通过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黄土高原数据共享运行服务中心申请获得,用于建立河龙区间降雨侵蚀力简易预测方程,并以此来计算1979-1988年各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研究区土壤分布图(1∶500000)来源于中国土壤信息系统,各类土壤机械组成资料通过查询中国土壤数据库和文献资料方式获取,用于估算土壤可蚀性因子。1979-1988年径流量、悬移质输沙率等资料,来源于历年水文统计年鉴。

2.2.2地貌格局信息提取采用Coffman等[24]研究成果,将流域地貌格局指标分为两组:一组与河道系统相关;另一组与流域系统相关[25]。各指标及其概念如表1。基于DEM数据(25m×25m),在Arcgis9.3环境中提取各指标,数据处理过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拼接、裁剪、地形和水系信息提取等。流域集水区面积阈值确定通过一个可嵌入ArcGIS9.x 软件中的TauDEM(Terrain Analysis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模块来完成,河流水系特征信息提取基于Hydrology模块和Arc Hydro Tools来实现。河网分级采用Horton-Strahler分级系统。

2.2.3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指标计算选取土壤侵蚀模数、输沙模数和泥沙输移比作为表征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指标。侵蚀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给定流域单元土壤侵蚀总量,单位为t?km-2?a-1;输沙模数表示给定时段内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所输移的泥沙总量,单位为t?km-2?a-1;泥沙输移比用输沙模数与侵蚀模数的比值来表示,单位为无量纲,用于综合反映流域的泥沙输移能力,以及对上游区土壤侵蚀的响应程度。本文运用RUSLE模型来估算各流域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模型中各因子提取与计算过程可参见文献①。其中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估算以1985年黄土高原区土地利用遥感普查数据为基础,降雨侵蚀力因子估算以1979-1988年次降雨数据为基础。降雨侵蚀力用来表征降雨引起土壤发生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因子,故本文所计算的流域土壤模数用来反映降雨侵蚀力驱动时段内土壤侵蚀平均状况。输沙模数的估算以1979-1988年对应流域水文控制站径流泥沙监测记录为基础数据源。对应研究时段内输沙模数与侵蚀模数的比值即为流域泥沙输移比。

3结果分析

3.1河道系统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关系

河道系统作为流域地貌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仅是土壤侵蚀的对象,同时也是水沙运移的重要载体。通过河道系统几何指标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表2),各级河渠数、河渠总数与侵蚀模数和输沙模数呈负相关,而与泥沙输移比呈正相关关系,1、2、3级河渠数、河渠总数与侵蚀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n=42)。同时给定①王计平.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影响研究.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32卷

地理研究

表1河龙区间流域地貌分类体系

Tab.1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watershed topography in Hekouzhen-Longmen Section

水平河道系统

流域系统类型

指标

给定级别河渠数(Nw)

流域河渠总数(Nt)

给定级别河渠长度(Lw)

流域河渠总长度(Lt)

分叉率(Rb)

分级率(Rd)

河流长度比(Rw)

流域长度(Lc)

集水面积(Aw)

流域周长(Lp)

圆度比(Rc)

伸长比(Re)

形状因数(Rs)

集水区体积(Vw)

地形切割深度(Hw)

形状系数(Rf)

河道维持常数(C)

流域高长比(Rh)

流域相对高差(Rp)

地形粗糙度(Rg)

河网密度(D)

河道分支频率(Cf)

高差(H)

细度比(Sf)

结构比(Rt)

粗糙数(Rn)

高程变异系数(Hc)

坡度粗糙度(Sp)

概念及含义

表示流域内级别为w的河流分支总数,单位为m。

给定流域内所有w级河流的总数量。

是给定流域所有w级河流的总长度,单位为m。

流域内所有级别河流的长度累加,单位为m。

低一级河流数与高一级河流数的比,无因次量,也称Horton河流数定律。

流域内高一级河流与低一级河流数的比值,无因次量。流域中高一级的河流

只接受比它低一级河流的来水,常作为降雨径流模型的估计参数。

w级河段的平均长度与w-1级河段平均长度的比,无因次量。自然河网中该指

标通常在1.5~3.5间。

流域从河源到河口的几何中心轴长,通常用干流长度近似表示,单位为m。

对给定级别河流分支及所有低于该级别和河流分支的地面径流有贡献的区域

在水平面投影的面积之和,单位为m2。

表示在水平投影图上流域边界或给定级别流域分水岭量的长度,单位为m。

流域周长与河网结构有关,是水文模拟中重要的参数。

w级流域面积与周长等于该流域周长的圆面积的比值,无因次量。

表示与流域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与流域最大长度的比,无因次量。

干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之比,无因次量。

集水区面积与集水区平均高程的乘积,单位为m3。

流域平均高程与流域最低高程的差,单位为m。

是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平方的比,无因次量。

流域面积与河网内河流总长度的比,单位为m,表示维持1m线性河道所需的

流域面积,为一般条件下一定长度河道所需要最小流域面积的量度。

高差和测量高差所用点间距离的比,无因次量,用来衡量流域总坡度。

流域高差与周长的比,无因次量。

流域高程的标准差,无因次量。

流域所有河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单位为m/m2,是河道空间密集程度的量

度。

单位面积的河流数。

流域最高海拔对最低海拔的差,单位为m。

河道总长度与流域周长的比值,无因次量。

流域内等高线最大锯齿数与流域周长的比,无因次量,Coffman等用流域周长

除以Strahler河流分支总数来衡量。

流域高差和河网密度的乘积,无因次量。

基于流域栅格像元大小,用像元点高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来衡量,无因次

量。

用流域坡度的标准差来衡量。

278

2期王计平等: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级别河渠长度特征指标与

流域侵蚀模数和输沙模数的相关关系也呈现相似规律。河道系统河渠几何特征指标与流域泥沙输移比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河渠级序越高且其几何特征越明显,流域的泥沙输移能力越强。河龙区间大部分流域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由于地貌侵蚀和演化的长期作用,不同流域间水系和沟谷发

育程度相差较大。通常,对新增水土流失最具贡献意义的是那些发生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的沟渠,由于其河流级序最低,低精度的DEM 数据很难模拟其现实[26,27]。本文利用河流分叉率、分级率、长度比等地形特征指标刻画河龙区间地形切割和河流分支现状,分析发现分叉率Rb 12、分级率Rd 32和低级序河渠间河流长度比与侵蚀

模数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但低级序河渠分叉率的增大更有利于提高流域泥沙输移能力。

3.2流域系统形态特征与侵蚀产沙过程的关系

通过对42个流域单元各格局因子与侵蚀产沙过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表3),在流域系统水平上,流域长度、周长和体积等形状特征指标与侵蚀模数显著负相关,圆度比与输沙模数、泥沙输移比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集水区大小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平均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越接近圆形的集水区,其产沙强度和泥沙输移能力越强。在结构特征指标中,河道维持常数与输沙模数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观测时段、河渠长度一定条件下,集水区面积越大,流域输沙量越大;相对高差与泥沙输移比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景观阻力和流域系统泥沙传输能力一定条件下,随着相对高差的增大,流域单元的平均侵蚀势能也会随之增大,因而其泥沙输移比会显著降低;细度比与泥侵蚀模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泥沙输移比显著正相关,说明河渠的总长越长且周长越小的集水区,其泥沙输移性能越高;结构表2河道几何、地形因子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相关性Tab.2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attern factors and erosion-sediment

process variables in river system 水平河道

系统

类型几何

特征地形特征格局因子河渠总数(Nt )1级河渠总数(Nw 1)2级河渠总数(Nw 2)3级河渠总数(Nw 3)4级河渠总数(Nw 4)5级河渠总数(Nw 5)流域河渠总长(Lw )1级河渠总长(Lt 1)2级河渠总长(Lt 2)3级河渠总长(Lt 3)4级河渠总长(Lt 4)5级河渠总长(Lt 5)流域平均分叉率分叉率Rb 12分叉率Rb 23分叉率Rb 34流域平均分级率分级率Rd 21分级率Rd 32分级率Rd 43流域平均河流长度河流长度比Rw 21河流长度比Rw 32河流长度比Rw 43侵蚀模数-0.314*-0.314*-0.311*-0.326*-0.274-0.341-0.312*-0.314*-0.309*0.316*-0.270-0.351*0.189-0.313*0.191-0.0430.2130.240-0.325*0.208-0.311*-0.309*-0.316*-0.283输沙模数-0.123-0.123-0.129-0.117-0.100-0.120-0.140-0.135-0.139-0.1520.145-0.1540.092-0.1140.095-0.1160.0340.040-0.1090.145-0.127-0.127-0.143-0.112泥沙输移比0.1210.1200.1070.1500.1010.1530.1090.120

0.100

0.1060.0530.134-0.1420.123-0.1390.103-0.188-0.1950.151-0.149

0.1060.1020.111

0.095注:*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Rb 12:表示一级河渠数与二级河渠数的比值;Rd 21:表示二级河渠数与一级河渠数的比值;Rw 21

:表示二级河渠平均长度与一级河渠平均长度的比值,其他同。279

32卷

地理研究比与侵蚀模数显著负相

关,说明地形切割程度是影响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坡度粗糙度与侵蚀模数呈现明显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与与泥沙输移比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坡度越粗糙,会增大土壤侵蚀,抑制泥沙输移,从而使得泥沙输移比降低。相比而言,地形粗糙度、河网密度等常用水文参数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反应变量无明显相关性。综合来看,在流域系统水平上,流域

长度、周长、体积、圆度比等形状特征因子和河道维持常数、流域相对高差、细度比、结构比、坡度粗糙度等结构特征因子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主要因子。流域是一个由地貌、河渠、水系等景观要素共同组成的多层次

综合体,在河道系统和流域系统水平上,各因子间不仅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同时在侵蚀力驱动下共同作用于流域水沙过程,因此有必要综合各层次上地貌格局因子相互作用关系来进一步揭示流域尺度上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的主导因子。

3.3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及输沙过程变异的地貌格局特征指标

综合河道系统和流域系统两个层次上的格局因子,运用逐步回归

法(Alpha =0.05,n =42),确定影响

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地貌格局因子

(表4)。分析表明,坡度粗糙度和相对高差是影响流域侵蚀模数的主要指标;圆度比可影响流域模数变

化,而坡度粗糙度、圆度比和流域高长比共同影响着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这表明,在一定研究时段内,对于给定流域,坡面粗糙程度和地形起伏度对流域土壤侵蚀总量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圆度比用来刻画流域基本形状,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流域径流过程线来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此外,流域高长比刻画了流域的平均坡度的起伏程表3流域系统形态结构特征指标与侵蚀产沙过程的相关性Tab.3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erosion-sediment process variables

and pattern factors in watershed system 水平流

域系

类型形状特征结构特征格局因子流域长度(Lc )集水面积(Aw )流域周长(Lp )圆度比(Rc )伸长比(Re )形状系数(Rf )集水区体积(Vw )地形切割深度(Hw )流域形态因数(Rs )河道维持常数(C )流域高长比(Rh )相对高差(Rp )地形粗糙度(Rg )河网密度(D )河道分支频率(Cf )流域总高差(H )细度比(Sf )结构比(Rt )粗糙数(Rn )高程变异系数(Hc )坡度粗糙度(Sp )侵蚀模数-0.305*-0.300-0.319*0.101-0.012-0.031-0.303*-0.059-0.1650.1500.1250.1930.056-0.185-0.1950.038-0.359*-0.311*-0.0660.1120.616**输沙模数-0.051-0.121-0.1470.407*-0.025-0.033-0.129-0.103-0.0280.446*-0.198-0.157-0.2210.0040.007-0.219-0.017-0.077-0.195-0.1680.242泥沙输移比0.2070.1210.0930.310*0.004-0.011

0.118-0.023-0.028

0.166-0.292-0.313*-0.2510.0760.049-0.2380.360*0.148-0.169-0.238

-0.388*注:**相关系数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表4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主要地貌格局因素

Tab.4The dominant geomorphological factors effect on erosion-sediment process variables 过程变量侵蚀模数(EM )输沙模数(SM )泥沙输移比(SDR )格局因子(显著性)Sp (0.000)、Rp (0.015)Rc (0.037)Sp (0.032)、Rc(0.002)、Rh (0.007)R 2

0.61650.40280.8053280

2期王计平等: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度,对流域泥沙输移性能也具有明显影响。

3.4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及输沙关系的通径分析

利用通径分析模型来直观表示流

域地貌格局因子与侵蚀及泥沙输移强

度特征指标间的关系(图2)。从模型

拟合效果来看,χ2=10.167,RMSEA =0.056,GFI =0.929,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它可以解释65%的土壤侵

蚀模数变化、33%的流域输沙模数变化

和20%的泥沙输移比变化。由于河道系统结构因子在整个地貌格局水平上对流域泥沙输移过程特征变化无显著影响,因此通径分析中观测变量的解释变量均来自流域系统水平上,由此可见流域系统形态和结构对侵蚀及泥沙

输移过程具有影响。从通径分析成果图可看出,流域系统形态和系统结构因子间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坡度粗糙度(Sp )是最根本的解释变量,它不仅直接作用于流域土壤侵蚀,而且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流域高长比(Rh )、相对高差(Rp )、圆度比(Rc )等中间变量来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最终影响泥沙输移比变化。

对坡度粗糙度(Sp )进行效果分解(表5),可发现坡度粗糙度(Sp )通过6条路径来解释泥沙输移比变化,其作用分解过程为:

间接作用1:Sp →EM →SDR :0.620×(-0.586)=-0.363

间接作用2:Sp →Rp →EM →SDR :(-0.387)×(-0.350)×(-0.586)=-0.079

间接作用3:Sp →Rp →Rc →SDR :(-0.387)×(-0.850)×(0.280)=0.093

间接作用4:Sp →Rp →Rc →EM →SDR :(-0.387)×(-0.850)×(-0.06)×(-0.586)=0.012

间接作用5:Sp →Rh →Rc →SDR :(-0.407)×(0.500)×0.280=-0.057

间接作用6:Sp →Rh →Rc →EM →SDR :(-0.407)×(0.500)×(-0.06)×(-0.586)=-0.007

这6种间接作用的总和就是坡度粗糙度对泥沙输移比总作用,其作用系数为-0.402,这表明坡度粗糙度每增加1个单位,泥沙输移比则降低0.402个单位。从解释度来看,坡度粗糙度最终可解释泥沙输移比变化的16.2%,占整个模型总解释度的80%以上,可见,相对于其他地貌格局因子,坡度粗糙度是影响流域侵蚀及产沙强度的最主要因子。

从通径分析图可以看出,地貌格局主导因子的共同作用能够解释流域输沙模数变化的33%,然而流域输沙模数并没有对泥沙输移比产生直接作用,原因可能是泥沙输移过程需要通过河道系统来完成,而在整个地貌格局水平上,河道系统水平上的各主导因子均被剔除,故没有对泥沙输移比产生直接作用。但从地貌格局因子对泥沙输移比变化总的解释度来看,作用系数仅为0.2,这意味着仍有很大部分泥沙输移过程变异未能解释,这表明地貌格局并不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和泥沙输移过程的主导格局要素。从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地利用格局与流域水土流失过程关系研究发现[28,29],土地利用格局可解释侵蚀模数和输沙模数变异的60%,而地貌格局仅能解释其变化的20%。这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该结果对正确认识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格局因素,建立准确图2地貌主导格局因子与泥沙输移过程特征指标间关系的通径分析(n =42)Fig.2Pat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sediment process variables and geomorphological factors (n =42)Rp Rh Rc SM Chi Square=4.013d f =7P =0.778Sp EM SDR 281

32卷地理研究

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结论与讨论

在河龙区间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地貌格局不仅制约着大气降水的再分配和携沙水流的汇集,而且与土地覆被格局等其他水土流失因子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利用地貌分类体系,从河道和流域系统两个层次选取典型指标量化流域地貌特征,分析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河道系统水平,给定级别河流数量、长度及其总量等几何特征指标是影响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子,河流分叉率Rb 12、分级率Rd 32及四级河流以下的河流长度比等地形特征因子对土壤侵蚀模数变化具有明显影响。

(2)在流域系统水平,坡度粗糙度、流域相对高差、圆度比、流域高长比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变异的主要因子,其中坡度粗糙度是最根本的解释变量,它不仅直接作用于土壤侵蚀过程,而且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流域高长比、相对高差、圆度比等格局要素来影响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相比来说,地貌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较流域输沙过程明显。

(3)在不同层次上,各流域地貌格局因子间相互作用复杂,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基于通径分析所构建的模型最终可解释侵蚀模数变化的65%,输沙模数变化的33%和泥沙输移比变化的20%。侵蚀产沙过程中部分变异未能解释,这与流域土表5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影响作用分解

Tab.5Interactions among geomorphological factors and effects of geomorphological pattern on erosion-sediment process

指标相对高差(Rp )流域高长比(Rh )圆度比(Rc )土壤模数(EM )输沙模数(SM )泥沙输移比(SDR )

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作用坡度粗糙度(Sp )-0.3870-0.387-0.4070-0.40700.1290.1290.6200.1270.74700.4110.4110-0.402-0.402相对高差(Rp )000000-0.8550-0.855-0.3490.054-0.2940-0.297-0.2970-0.063-0.063流域高长比(Rh )0000000.49600.4960-0.031-0.03100.0670.06700.1550.155圆度比(Rc )000000000-0.0630-0.0630.168-0.0330.1350.2760.0370.313土壤模数(EM )0000000000000.52100.521-0.5860-0.586282

2期王计平等: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

283地利用格局有关。

地貌格局作为景观格局的基础,对流域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研究过多关注于地块、坡面尺度上土地利用配置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而从流域或区域尺度定量探讨地形格局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较大时空尺度以流域为对象探讨景观格局对流域系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这对进一步深化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abral P P,Baithuri N,Pandey A.Soil erosion assessment in a hilly catchment of North Eastern India using USLE,

GIS and remote sensing.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08,22(12):1783-1798.

[2]杨波,徐勇.黄土高原坡耕地苜蓿产量及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0,29

(5):530-534.

[3]信忠保,许炯心,马元旭.黄土高原面积-高程分析及其侵蚀地貌学意义.山地学报,2008,26(3):356-363.

[4]Hancock G R.The impact of depression removal on catchment geomorphology,soil erosion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2008,33(3):459-474.

[5]郭彦彪,李占斌,崔灵周.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貌发育与侵蚀产沙的关系.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40-44.

[6]吴大千,刘建,王炜,等.黄河三角洲植被指数与地形要素的多尺度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9,33(2):237-245.

[7]陈利顶,杨爽,冯晓明.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地理研究,

2008,27(6):1125-1134.

[8]卜心国,王仰麟,沈春竹,等.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地理研究,2009,28(4):1011-1021.

[9]张志强,王盛萍,孙阁,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

1607-1612.

[10]崔灵周,李占斌,郭彦彪,等.基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地貌形态与侵蚀产沙关系.土壤学报,2007,44(2):197-203.

[11]卢金发.黄河中游流域特性对产沙量与降雨关系影响.地理学报,2000,55(6):737-743.

[12]冉大川.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资源科学,2006,28(1):93-100.

[13]张世杰,焦菊英,李林育,等.黄河河龙区间河流泥沙对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的响应.地理科学,2009,29(6):

905-910.

[14]张晓萍,张橹,李锐,等.基于DEM的黄河中游植被恢复对年均径流量影响的估计.植物生态学报,2009,33(6):

1056-1064.

[15]Molina A,Govers G,Cisneros F et al.Vegetation and topographic controls on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storage on

gully beds in a degraded mountain area.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2009,34(6):755-767.

[16]许炯心.降水—植被耦合关系及其对黄土高原侵蚀的影响.地理学报,2006,61(1):57-65.

[17]傅伯杰,邱扬,王军,等.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学报,2002,57(6):717-722.

[18]许炯心.无定河流域的人工沉积汇及其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地理研究,2010,29(3):397-407.

[19]Wei W,Chen L D,Fu B J et al.The effect of land uses and rainfall regimes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China.Journal of Hydrology,2007,335(3/4):24-258.

[20]徐勇,田均良,刘普灵,等.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18-25.

[21]罗红,马友鑫,刘文俊,等.采用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估算RUSLE模型中地形因子探讨.应用生态学报,2010,21(5):

1185-1189.

[22]王盛萍,张志强,张建军,等.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地形响应.生态学报,2010,30(22):

6102-6112.

[23]刘金涛,冯德锃,陈喜,等.山坡地形曲率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分析——真实流域的野外实验及相关分析研究.水

科学进展,2011,22(1):1-6.

[24]Coffman D M,Turner A K,Melhorn W N.The WATER System:Computer Programs for Stream Network Analysis.

Purdue University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Center,Lafayette,Indiana,1971.

[25]Singh V P.Hydrologic Systems:Rainfall-Runo Modeling(V olume1).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1988.

地理研究

284

32卷

[26]蔡强国,范昊明.泥沙输移比影响因子及其关系模型研究现状与评述.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1-9.

[27]刘学军,卢华兴,仁政,.论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问题.地理研究,2007,26(3):433-442.

[28]王计平,杨磊,卫伟,等.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1):斑块类型水平.生态学报,2011,

31(19):5739-5748.

[29]王计平,杨磊,卫伟,等.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2):景观水平与多尺度比较.生态学报,2011,

31(19):5531-554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shed topography and erosion-sediment processes:

A case study of Hekou-Longmen section in middle Yellow River

WANG Jiping1,2,HUANG Zhilin3,LIU Yang4,XU Shenlai5,WEI Wei1,CHEN Liding1

(1.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AS,Beijing100085,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Saline and Alkali Land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AF,Beijing100091,China;

3.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CAF,Beijing100091;

4.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224051,Jiangsu,China;

5.Beijng Tsinghua Urban Planning&Design Institure,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Techonlogy,

Beijing100085,China)

Abstract:The patterns of topography and landform,defined as basic landscape elements in watershed,have important inpacts on soil erosion processes.In this paper,the watersheds based on42hydrological stations, located within the region from Hekouzhen to Longmen(Helong section)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shed topography and erosion-sediment processes was analyzed by the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based on acquisition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estim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streams and its total number at a given level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and the stream-length ratio,the ratio of bifurcation and stream order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at the river channel level.However,at watershed level,slope roughness(Sp), watershed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Rp),roundness ratio(Rc)and watershed valley length ratio(Rh)are the main topographical landscape indice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among them, slope roughnes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of all topographical landscape indices.The complex interaction among the indicato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The path analysis model constructed with topographical factors could explain 65%of the variation for soil erosion modulus(EM),33%of the variation for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us (SM),and20%of the variation for sediment delivery ratio.These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results are helpful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opographic patterns and to build more accurate soil erosion process models.

Key words:geomorphology pattern;process;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the Hekou-Longmen section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河流地貌和板块运动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河流地貌 命题方向1 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 答案 A 解析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项正确;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项错误;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项错误。 (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 B 解析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项。 命题方向2 河流堆积地貌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两项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C项正确。 命题方向3 河流阶地的发育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课后巩固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 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 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 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 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 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 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 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龙格库塔方法matlab实现

龙格库塔方法matlab实现~ function ff=rk(yy,x0,y0,h,a,b)%yy为y的导函数,x0,y0,为初值,h为步长,a,b为区间 c=(b-a)/h+1;i1=1; %c为迭代步数;i1为迭代步数累加值 y=y0;z=zeros(c,6); %z生成c行,5列的零矩阵存放结果; %每行存放c次迭代结果,每列分别存放k1~k4及y的结果 for x=a:h:b if i1<=c k1=feval(yy,x,y); k2=feval(yy,x+h/2,y+(h*k1)/2); k3=feval(yy,x+h/2,y+(h*k2)/2); k4=feval(yy,x+h,y+h*k3); y=y+(h/6)*(k1+2*k2+2*k3+k4); z(i1,1)=x;z(i1,2)=k1;z(i1,3)=k2;z(i1,4)=k3;z(i1,5)=k4;z(i1,6)=y; i1=i1+1; end end fprintf(‘结果矩阵,第一列为x(n),第二列~第五列为k1~k4,第六列为y(n+1)的结果') z %在命令框输入下列语句 %yy=inline('x+y'); %>> rk(yy,0,1,0.2,0,1) %将得到结果 %结果矩阵,第一列为x(n),第二列~第五列为k1~k4第六列为y(n+1)的结果 %z = % 0 1.0000 1.2000 1.2200 1.4440 1.2428 % 0.2000 1.4428 1.6871 1.7115 1.9851 1.5836 % 0.4000 1.9836 2.2820 2.3118 2.6460 2.0442 % 0.6000 2.6442 3.0086 3.0451 3.4532 2.6510 % 0.8000 3.4510 3.8961 3.9407 4.4392 3.4365 % 1.0000 4.4365 4.9802 5.0345 5.6434 4.4401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三、河流专题 一、知识体系 二、相关概念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航运等。 (一)径流量 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取决于地形)、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取决于气候,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季节变化及汛期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补给类型,还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故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和夏汛),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我国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是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变化小。 (二)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三)含沙量 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还受流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四)冰期

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地区(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河流才会结冰。 (五)凌汛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有凌汛,而是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 (六)水能资源 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七)航运价值 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是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的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主要看流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例题】26.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河水补给和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河流主要有地下水、季节性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补给,B 表示___________补给,C表示___________补给。 (2)三种水源补给分别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是: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河流流量变化,该河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河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流域)分水岭。)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例题】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流量最小B.中游流量最小C.下游流量最 小D.下游流量最大

龙格库塔积分算法

龙格库塔法 龙格库塔法是常用于模拟常微分方程的解的重要的一类隐式或显式迭代法。这些技术由数学家C. Runge和M.W. Kutta于1900年左右发明。由于此算法精度高,采取措施对误差进行抑制,所以其实现原理也较复杂。 龙格库塔法是一种在工程上应用广泛的高精度单步算法,可以应用在物理、工程、控制、动力学中,如模糊控制、弹道分析以及分析光纤特性等,在系统仿真中得到广泛应用。 龙格库塔法源自于相应的泰勒级数方法,在每一插值节点用泰勒级数展开,其截断误差阶数也是,根据可省略更高阶的导数计算, 这种方法可构造任意阶数的龙格库塔法。其中4 阶龙格库塔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相当精确、稳定、容易编程。在计算中一般不必使用高阶方法, 因为附加的计算误差可由增加精度来弥补。如果需要较高的精度, 可采取减小步长的方法即可。4 阶龙格库塔法的精度类似4 阶泰勒级数法的精度。 1、初值问题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根据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可知,此初值问题的解在区间[a,b]上存在,且唯一。 2、离散化

取步长h=(b-a)/n,将区间[a , b]分成n个子区间: a=<=b 在其中任意两点的曲线段上,根据积分中值定理,一段光滑曲 线上至少有一点,它的斜率与整段曲线的平均斜率相同, 得=y’() (0<<1) 其中,= 可以将上式改写成y()=y()+h*K (2.1) 其中K为平均斜率,K=f() 公式(2.1)表明,如果能够确定平均斜率K,就可以根据(2.1)式得到y()的值。 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就是用不同方法确定不同精度的平均斜率K,从而求得y()的近似值。 3、Euler法 欧拉法虽然精度低,但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显式单步法,也是龙 格库塔法的基础。 首先,令、为y() 及y()的近似值,并且令平均斜 率K=f(),即以点的斜率作为平均斜率K,便得到欧拉公式=+h* f() (3.1) 4、改进的欧拉法 此种方法是取、两点的斜率的平均值作为平均斜率K, 即K= ,其中、均为y()以及y()的近似值,就得到 改进后的欧拉公式(4.1)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含解析)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河流的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 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常考察的两个主题:河流袭夺和瀑布。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原因: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瀑布】: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2.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

疯狂专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成因、影响、意义。 (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底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考点说明 考点透视 考点突破

1.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冬季风力偏大 B.夏季降水偏多 C.夏季气温偏高 D.冬季光照较强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5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5.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向结合区域自然分布图或河流特征,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例题1】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 【例题2】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河流( ) 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4.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 5.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答案 3.D 4.A 5.C 解析第3题,读图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第4题,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第5题,影响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泥沙来量。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会导致水库下游泥沙减少;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漫滩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河道不断疏通对河漫滩的发育影响不大。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典型例题一: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上图.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永定河沿岸的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下图)。阶地的形成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使谷地展宽;汛期时,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沿岸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最终经过地质作用使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 (2)说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雁翅镇着力发展“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经济,农业生产结构逐年调整。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果种植面价逐年增加,建成苹果、葡萄、香椿、蘑菇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Matlab中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原理及实现

函数功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ode是专门用于解微分方程的功能函数,他有ode23,ode45,ode23s等等,采用的是Runge-Kutta算法。ode45表示采用四阶,五阶runge-kutta单步算法,截断误差为(Δx)3。解决的是Nonstiff(非刚性)的常微分方程.是解决数值解问题的首选方法,若长时间没结果,应该就是刚性的,换用ode23来解. 使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T,Y] = ode45(odefun,tspan,y0) odefun 是函数句柄,可以是函数文件名,匿名函数句柄或内联函数名 tspan 是区间[t0 tf] 或者一系列散点[t0,t1,...,tf] y0 是初始值向量 T 返回列向量的时间点 Y 返回对应T的求解列向量 [T,Y] = ode45(odefun,tspan,y0,options) options 是求解参数设置,可以用odeset在计算前设定误差,输出参数,事件等 [T,Y,TE,YE,IE] =ode45(odefun,tspan,y0,options) 在设置了事件参数后的对应输出 TE 事件发生时间 YE 事件解决时间 IE 事件消失时间 sol =ode45(odefun,[t0 tf],y0...) sol 结构体输出结果 应用举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1 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

程序: 一阶常微分方程 odefun=@(t,y) (y+3*t)/t^2; %定义函数 tspan=[1 4]; %求解区间 y0=-2; %初值 [t,y]=ode45(odefun,tspan,y0); plot(t,y) %作图 title('t^2y''=y+3t,y(1)=-2,1

12河流地貌专题练习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图4.12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oW~60oE之间。读图回答3~5题。 3、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洛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5、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读图4.13,完成下面两题。 6、上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7、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火山 读图4.15回答下列两题。 8、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质构造正确的是 () A.①是背斜,④是地垒 B. ①是地堑,③是地垒 C.②是断层,④是地堑 D. ①是向斜,③是背斜 9、若甲、乙两地都有地下水,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按埋藏条件,甲处为承压水 B.甲处地下水运动可能由低处向高 处渗流

高考地理复习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1是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1.从图中可知( ) A.①地地质构造是背斜 B.②地地质构造是断层 C.③地是火山 D.⑤地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 2.②④为同一河流的剖面,结合其堆积物可判断( ) 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 浮来山又被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图2 3.图中岩层按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4.推测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 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 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图3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②③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5~6题。 图3 5.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海退→海进→海进 B.海进→海进→海退 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 6.与③→④岩层更替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 ) 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C.河口地区土地盐渍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 图4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7~9题。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1.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2、流域面积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例如,下图为四川盆地的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盆地周围海拔高,等高线闭合,河流由周围向盆地中部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 6、河流是否弯曲 补充:河流流向的判读 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选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扇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B.分布在湿润区 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 D.经多次堆积形成 2.图中的辫状河流(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 C.容易改道D.无结冰期 解析:第1题,图示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不一定分布在湿润区;扇三角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沙,上层大多为粉沙、泥土,经多次堆积形成。第2题,图中的辫状河流是河流在冲积扇上多次改道形成;受山间河流水量影响大,流量不稳定,落差较小,河道较浅,可能有结冰期。答案:1.D 2.C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3~5题。

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B.丙、乙、甲 C.乙、甲、丙D.乙、丙、甲 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量 C.地势D.基岩性质 解析:第3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4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第5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答案:3.B 4.C 5.A 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6~8题。 6.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 一、单选题 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 ) A.凹岸和凸岸都侵蚀B.凹岸和凸岸都堆积 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蛇曲地貌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列湖泊成因与牛轭湖相同的是( ) A.火山湖B.断陷湖C.堰塞湖D.构造湖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示,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蛇曲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选D。 2.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堰塞湖与牛轭湖成因相同。据此选C。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abcd B.badc C.cdab D.dacb 4.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3.B 4.C 【解析】3.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基础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 4.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C正确。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6.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或④B.②或④C.①或③D.③或④ 【答案】5.D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9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9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练习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 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下水补给B.②——湖泊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 读图10,三条河流图,回答2一3题。 2.冬季水量丰富,并且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是() A.A河B.B河C.C河D.A河B河C河 3.三条河流中,在我国境内的是() A.A河B.B河 C.C河D.A河B河C河 右图是“某大洲水系示意图”,读 图回答4~5题。 4.图中平均地势最高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5.如果地理老师要求你收集甲、乙河流的相关资料,列表比较这两条河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可以通过查找以下哪些地图来了解:① 《中国地形图》②《中国水系图》③《中国气候图》④《中 国土地利用类型图》⑤《中国政区图》⑥《中国内河航线分 布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河流的汛期是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 7.图中A 区域是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相比, 该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A.资本集中程度高,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B.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C.生产过程较为集中,自动化程度高 D.工业以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和微电子工业为主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如图2),回答8~9题. 8.图中M河段历史上经常泛滥,主要成因是 A.河道曲折,水流不畅B.河道年久失修,防洪能 力差 C.森林植被稀少D.位于干流的上游河段, 水量大

9.N地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及其导致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煤炭工业酸雨严重B.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严重 C.有色冶金工业酸雨严重D.汽车工业光化学烟雾严重 重 据《中国气象报》2009年2月11日报道自今年1月25日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气温持续偏高,全区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以上。2月5日、2月9~10日最高气温在10℃以上,致使该区境内黄河开. 河.迅速。到2月11日,该区境内黄河封河段全部开河。 据此及下图,回答10~13题。 10.黄河开河 ..易出现水患,主要是 A.上游解冻,漂流的冰凌拥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1.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省境 内 A.青海B.甘肃C.山西D.山 东 12.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大增D.无结冰期 13.在今年宁夏境内黄河封河段全部开河的季 节,下列现象不可信 ...的是 A.美国北部正值森林内地面光照最强的季节 B.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民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C.长江口一年中同一等盐度线离海岸线最远 D.温带气旋频繁影响南欧地中海沿岸地区 读图10,回答14—15题: 14.图中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下列河流中,曾出现过图中④现象的是 A.黄河B.长江 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图10 河流流量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河流下切使河谷底部出现一些不再为特大洪水所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又称河成阶地。其地形组成见下图。

河流堆积地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河流堆积地貌 一、选择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河流地貌中的( )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V”型河谷D.冲积扇 4.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 A.甲B.丙C.庚D.乙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甲地貌为( ) A.河谷B.河漫滩C.冲积扇D.三角洲 6.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河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读某河流域简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c 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 .瀑布 B .冲积扇 C .三角洲平原 D .河漫滩平原 下图表示北半球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10.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岛 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 12.该地区聚落分布 ( ) A.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 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14.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读图,完成15~16题。 15.形成图中地貌的外力作用为 ( ) A .流水搬运 B .海浪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洋流搬运 16.下列地貌中与该地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 .长江三峡 B .江汉平原 C .渭河谷地 D .喀斯特地貌 17.该地区聚落( ) A .分布在广阔的冲积扇平原 B .呈点状分散分布 C .蜿蜒分布于山前 D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读“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该河流的流向是( ) A .自南向北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西向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